高中生物必背知识大总结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01046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背知识大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必背知识大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必背知识大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必背知识大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必背知识大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必背知识大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必背知识大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必背知识大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必背知识大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必背知识大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必背知识大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必背知识大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必背知识大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必背知识大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必背知识大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必背知识大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必背知识大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背知识大总结文档格式.docx

《高中生物必背知识大总结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背知识大总结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必背知识大总结文档格式.docx

15.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运输的,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消耗能量。

16.胞吞和胞吐是借助于膜的融合完成的,与膜的流动性有关,它是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进出细胞的物质运输方式,靠ATP提供动力。

17.含有C、H、O、N、P五种元素的化合物有核酸、磷脂、还原型辅酶Ⅰ、ATP等。

专题二 细胞代谢中的酶和ATP

1.活化能是指分子从常态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

2.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3.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为RNA。

4.低温抑制酶的活性,但不破坏酶的空间结构。

5.高温、过酸、过碱都会导致酶分子空间结构破坏而永久失去活性。

6.ATP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直接能源物质。

7.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8.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流通。

9.真核细胞ATP的来源有光反应及细胞呼吸,前者产自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后者产自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与线粒体内膜。

专题三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1.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2.叶绿体类囊体膜上4种色素分子的功能是吸收、传递并转化光能。

3.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它内部的巨大膜表面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4.光反应阶段就是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光能,将H2O光解成[H]和O2,同时形成ATP的过程。

5.光反应可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

暗反应可为光反应提供NADP+和ADP、Pi。

6.暗反应过程是在叶绿体基质内,在多种酶催化下完成的。

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等过程。

7.光合作用产物O2中的氧全来自H2O,细胞呼吸产物H2O中氧全来自O2。

8.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

9.在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基质。

10.色素在提取时用无水乙醇,分离时用层析液,也可以用汽油代替。

11.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12.在酸性条件下,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13.有氧呼吸三个阶段均能产生ATP,第三阶段产生ATP最多。

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少量ATP。

14.有水产生的细胞呼吸一定是有氧呼吸。

15.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实质都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形成ATP。

16.不同生物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物不同的直接原因是所含酶的种类不同。

专题四 细胞的生命历程

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细胞核的控制能力限制了细胞体积。

2.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为止。

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时间远大于分裂期。

3.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加倍、中心粒加倍均发生于分裂间期,染色体加倍发生于后期。

4.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在于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5.无丝分裂过程中未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丝的变化,但仍需进行DNA分子的复制与平分。

6.制作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步骤包括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7.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8.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有:

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

9.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有:

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10.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都是均等分裂的,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初级(次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极体的细胞质均等分裂。

11.受精作用可以激活卵细胞,受精卵核内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

12.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称细胞分化,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13.水分减少,呼吸速率、代谢速率减慢,酶活性降低,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色素积累,细胞核体积变大是细胞衰老的特征。

14.癌细胞三大特征:

能无限增殖;

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细胞的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易扩散和转移。

15.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16.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编程性死亡过程称细胞凋亡,它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

专题五 遗传的分子基础

1.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摩尔根则通过假说—演绎法验证了这一推论。

2.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某种“转化因子”;

艾弗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该转化因子不是蛋白质,也不是荚膜多糖而是DNA。

3.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通过32P、35S分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噬菌体中在前后代具连续性的物质为DNA。

4.DNA分子呈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其主链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而成,中间的氢键则由A—T与G—C遵循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构成。

5.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其复制特点是“半保留复制”,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确保了复制的精确性。

6.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四种碱基特定的排列顺序蕴含着遗传信息。

稳定性、多样性、特异性是DNA分子的三大特性。

7.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称转录,RNA可包括蛋白质合成直接模板信使RNA(mRNA)、氨基酸转运工具tRNA及核糖体组成成分rRNA。

8.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9.密码子是指信使RNA上的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终止密码子有3种。

10.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因此,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11.DNA分子上分布着多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DNA上也有基因存在)。

1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有两种:

一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二是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13.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生物个体的表现型不仅要受到内在基因的控制,也要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14.中心法则全部内容包括①DNA复制,②转录,③翻译,④RNA复制及⑤逆转录,其中,几乎所有活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除外)都能进行②③,具分裂能力的细胞可完成①②③,逆转录病毒可进行⑤,RNA复制病毒可进行④,且需在宿主细胞中进行。

专题六 遗传的基本规律

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用其做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便于分析。

2.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4.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5.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6.伴性遗传是指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7.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

判断依据:

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8.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具有世代连续遗传现象。

子女正常双亲病;

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

9.人类遗传病监测和预防的主要手段是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10.调查遗传病发病率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1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只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核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

专题七 变异、育种和进化

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基因突变具多害少利性。

3.基因突变是染色体的某一位点上基因的改变,不能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染色体变异则可用显微镜直接观察。

4.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它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间的自由组合及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5.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是诱变育种的理论基础。

6.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易位、倒位等,这些变异可导致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7.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即为几倍体;

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无论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均称单倍体。

8.单倍体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可与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一致。

特点是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

利用单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9.多倍体的形成原因是低温或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10.人类遗传病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白化病、先天性聋哑)、多基因遗传病(冠心病、哮喘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先天性愚型、猫叫综合征)三大类。

11.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主要包括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12.产前诊断是在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如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基因诊断等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

13.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是24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即22条常染色体和X、Y两条性染色体,因为X、Y染色体具有不相同的基因和碱基顺序。

14.育种方法包括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及基因工程育种、细胞工程育种等,育种原理则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及染色体变异等。

15.把一种生物的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即基因工程,其“剪刀”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针线”是DNA连接酶,此外还需“运载体”。

16.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17.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

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18.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产生是物种形成的标志。

19.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专题八 生命活动的调节

1.组织液、血浆、淋巴在成分上的最主要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2.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而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3.内环境的功能:

(1)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2)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5.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完整反射弧完成的反应才能称为反射。

6.兴奋的产生机制:

Na+流入细胞内,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但在反射弧中是单向传导的,只能由感受器传导到效应器。

7.兴奋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的原因是存在于突触小体内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8.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低级中枢受到高级中枢的调节。

9.特定情况下,神经递质除了使下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也能直接使某些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

10.反馈调节是生命活动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11.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使靶细胞或靶器官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12.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具有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的特点。

13.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14.由下丘脑分泌,垂体细胞释放的抗利尿激素能提高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15.体温平衡决定于产热和散热的平衡,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是有机物的氧化放能,热量散失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毛细血管散热等。

16.免疫系统的功能:

防卫、监控和清除。

17.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

18.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该类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到该类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19.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基础,因而被吞噬、消灭。

20.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称为自身免疫病。

21.胚芽鞘感光部位、生长素产生部位均位于尖端,生长弯曲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22.胚芽鞘能否生长取决于生长弯曲部位能否得到生长素,而此部位生长素分布是否均匀又是生长是否均匀(即是否弯曲生长)的原因。

23.生长素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在这些部位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24.生长素在幼嫩部位只能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可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25.生长素的作用原理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但其作用具“两重性”特点。

26.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效果不仅与浓度有关,还与植物种类、器官种类及细胞成熟程度有关。

27.赤霉素可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分裂;

脱落酸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并维持种子的休眠;

乙烯则可促进果实成熟。

28.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29.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专题九 生物与环境

1.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即种群密度,它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估算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前者适用于植物及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后者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在调节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采用逐个计数法。

3.种群密度的直接决定因素是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性别比例可通过影响出生率而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则可通过影响出生率、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

4.理想状态下无环境阻力,种群增长可呈“J”型曲线模式,无K值;

现实状态下,种群可呈“S”型曲线增长,有K值,且K/2处,增长速率最大。

5.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6.群落中物种数目多少为群落丰富度,这些物种间可存在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等关系。

7.任何一个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均有分层现象(垂直结构),在水平方向上均存在水平结构。

决定动物垂直分层的因素是栖息环境和食物条件,决定植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阳光。

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生物常呈镶嵌分布。

8.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称群落演替,可分为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两类演替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初始植被状况不同——在无植被或植被被彻底毁坏的地方进行的演替应属初生演替。

9.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10.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食物链、食物网。

1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内容包括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

1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

1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流动过程。

14.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

(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5.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16.生态系统抵抗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叫抵抗力稳定性;

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恢复力稳定性。

17.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18.生物圈内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它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及潜在价值。

专题十 实验与探究

1.显微观察法——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观察质壁分离、观察染色体变异等

2.染色排除法——用台盼蓝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

3.差速离心法——分离各种细胞器、制备细胞膜等

4.对比实验法——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探究某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酶作用特性相关实验

5.密度梯度离心法——用15N标记DNA,证明DNA半保留复制(重带、轻带、中带等)

6.细胞染色法——活细胞染色(健那绿染色线粒体);

碘染色法,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死细胞染色(醋酸洋红、龙胆紫、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甲基绿—吡罗红)

7.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分泌蛋白形成;

利用H

O、C18O2探究光合作用过程中O2的来源;

14CO2→14C3→(14CH2O);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32P、35S);

基因诊断等

8.纸层析法——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选修1,类胡萝卜素的提取鉴定)

9.浓度梯度设置实验——探究生长素对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探究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

10.假说—演绎法——孟德尔两大定律的发现,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用白眼雄果蝇为材料),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证明

11.类比推理法——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12.样方法——估算植物及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如蚯蚓、蚜虫、昆虫卵)等种群密度

13.标志重捕法——估算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种群密度

14.取样器取样法——探究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

15.抽样检测法——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动

16.模型构建法——构建细胞亚显微结构物理模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物理模型,构建光合作用、种群特征、细胞分裂等概念模型,构建种群增长两种数学模型(公式、“J”型“S”型曲线),构建减数分裂,血糖调节过程物理模型

专题十一 生物技术实践

1.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2.醋酸菌是一种好氧性菌,只有当O2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3.当O2、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4.进行微生物培养时,虽然各种培养基的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倘若将尿素作唯一氮源,可筛选出尿素分解菌,倘若将纤维素作唯一碳源,则可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

5.纯化菌种的接种方法包括平板划线法(工具为接种环)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工具为涂布器),后者可用于活菌计数。

6.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利用该特点,选择适当的盐浓度就能使DNA充分溶解而使杂质沉淀或者DNA析出而杂质溶解,以达到分离的目的。

7.PCR反应每次循环可分为变性(95℃)、复性(55℃)和延伸(72℃)三步,反应需在一定的缓冲溶液中进行。

需提供DNA模板、两种引物、四种脱氧核苷酸、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8.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其中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移动速度较快,透析法则可使分子质量相对较小的杂质得以去除。

9.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蒸馏、压榨和萃取等,由于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焦糊和有效成分的水解,因此,柠檬芳香油的制备通常使用压榨法。

10.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该具有较高的沸点,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并且不与水混溶,故石油醚较适合作为萃取剂。

专题十二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基因工程的工具包括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及载体,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

2.获取目的基因可通过如下三种方法:

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及通过DNA合成仪用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

3.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一个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除目的基因外,还需启动子、终止子及标记基因等。

4.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

5.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可包括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转基因生物的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

采用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

通过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及通过个体生物学水平鉴定确认转基因生物是否被赋予了目的基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