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4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同步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1350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4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同步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第4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同步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第4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同步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第4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同步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第4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同步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第4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同步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第4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同步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第4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同步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第4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同步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第4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同步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第4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同步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第4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同步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第4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同步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第4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同步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4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同步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docx

《高中历史第4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同步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4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同步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第4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同步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docx

高中历史第4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同步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

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同步练习

一、选择

1.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苏争霸中,美国对苏联战略手段变化是

A.继续战略防御B.进一步妥协退让

C.采取强硬态度D.退出一些冲突地区

答案:

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考查美苏争霸过程中双方实力的此消彼长,美苏争霸总的来说分为三个阶段,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双方争霸各有胜负;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末,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处于守势;80年代后,随着美国经济的调整和持续增长,里根政府对苏联重新又采取强硬态度,而苏联经济因为对抗和争霸拉大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处于守势,所以此题答案为C。

点评:

考查20世纪80年代美苏争霸的态势

2.从“尼克松主义”到“里根主义”说明()。

A.美国的对外政策已拖垮苏联

B.美国的对外战略做出重大调整

C.从放弃世界霸权到重新争霸

D.美国的战略核武器数量赶上苏联

答案:

B

解析:

分析:

A项错在“拖垮”;美国并没有放弃过对世界霸权的争夺,所以C项错误;“中导条约”签订后,美国鉴于在数量上已落后于苏联,转而投入核武器质量的竞争,所以D项错误。

点评:

考查美国对苏战略的变化

3.里根政府对苏联开展意识形态大战的措施包括

①把苏联定位“罪恶的帝国”

②号召对苏联进行“十字军讨伐”

③国会拨款资助“自由欧洲电台”的活动

④增加军费开支,加强军事力量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要求回答意识形态方面里根政府对苏联的攻势,联系教材,在美苏对峙争霸过程中,美国里根政府除了在军事上提出“星球大战”计划,以拖垮苏联经济,同时展开意识形态方面的强大攻势,如:

把苏联定位“罪恶的帝国”,号召对苏联进行“十字军讨伐”,国会拨款资助“自由欧洲电台”的活动,拨巨款支持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反共政党和组织,分析各个小项,第④小项属于军事方面的,排除,此题答案为B。

点评:

考查里根政府的对苏战略

4.里根政府的“星球大战计划”的内容不包括()。

A.建立多层次多手段的反弹道导弹系统

B.提高核威慑力量

C.以经济和科技的竞赛拖垮苏联

D.和平演变

答案:

D

解析:

分析:

里根政府的“星球大战计划”主要是关于导弹拦截和与苏联进行军备竞赛的内容,所以A、B、C三项都是“星球大战计划”的内容;D项是老布什政府的政策。

点评:

考查美国星球大战计划

5.美苏达成第一个销毁部分核军备的协议是在

A.1983年B.1985年

C.1987年D.1989年

答案:

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考查的是有关美苏达成第一个销毁部分核军备的协议的基本史实,此协议签订的背景如下:

与美国的全球争霸给苏联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拉大了苏联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后,提出“新思维”为中心的新的外交政策,强调在核战争中谁也不会是胜利者,人类的生存高于一切,所以在一片“缓和”声中,1987年里根和戈尔巴乔夫签订了全部销毁两国中程和短程导弹的条约,此题答案为C。

点评:

考查美苏核裁军协议

6.美苏“中导条约”规定销毁的是两国的

A.全部导弹B.全部核导弹

C.中程导弹D.中程和短程导弹

答案:

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考查的是有关美苏达成第一个销毁部分核军备的协议的基本史实,因为与美国的全球争霸给苏联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拉大了苏联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后,提出“新思维”为中心的新的外交政策,强调在核战争中谁也不会是胜利者,人类的生存高于一切,所以在一片“缓和”声中,1987年里根和戈尔巴乔夫签订了全部销毁两国中程和短程导弹的条约,其实只销毁了美苏核武器库中的4%左右,所以此题答案为D。

点评:

考查美苏核裁军协议

7.964年到1982年期间,前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了“改革”的提法,随之出现的是()

A.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

B.破坏法制现象得到纠正

C.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

D.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答案: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

根据所学,1964年到1982年正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勃列日涅夫上台后着手修补性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出现政治生活僵化,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活力衰退,社会矛盾丛生等情况,使国家陷入困境。

因此符合题意的应是A项,其他各项与所学不符。

点评:

考查苏联后期的改革

8.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外交得以推行的主要原因是()

A.美苏争霸给苏联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B.美苏“中导条约”的签订

C.里根政府提出“星球大战计划”

D.美苏双方交流与合作的发展

答案: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20世纪80年代,全球争霸给苏联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被拉大,在这种形势下,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所谓的“新思维”,强调“人类生存高于一切”,故选A。

点评:

考查戈尔巴乔夫外交新思维

9.戈氏新思维“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导致()。

A.美国放弃核战略

B.用人性论麻痹了西方国家

C.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瓦解

D.缓和了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

答案:

C

解析:

理解戈氏新思维对苏联乃至东欧各国的影响是导致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

分析:

点评:

考查戈尔巴乔夫外交新思维

10.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给我们的最主要的教训是()。

A.改革应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坚持社会主义原则

B.社会主义国家要警惕西方的“和平演变”

C.社会主义的改革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社会主义国家要注重民主和法制建设

答案:

A

解析:

分析:

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根本错误在于没有从苏联的实际出发,而是提倡以“民主社会主义”来代替科学社会主义,片面强调“民主化”和“公开性”,结果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所以,我们从中应吸取的最大教训是改革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点评:

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教训

11.1989年11月,柏林墙开放后不久,民主德国边防兵把一个孩子抱到墙上,

让他看一眼西柏林市景。

此事反映了()。

A.两极格局形成B.两个德国出现

C.两德统一在望D.“冷战”结束

答案:

C

解析:

点评:

考查两德统一

12.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这表明()

①东欧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经验,不够成熟②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③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上遭到失败④社会主义国家应走适合本国实际的道路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

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东欧剧变的认识。

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历长期曲折的历程。

东欧社会主义模式不成熟,缺乏经验,发生东欧剧变,但这并不表明社会主义在全球的失败。

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仍存在,并且发展迅速。

社会主义国家应结合本国的国情走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点评:

考查苏东剧变的认知

13.两极格局的正式结束是在

A.1987年B.1989年

C.1990年D.1991年

答案:

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考查两极格局正式结束的时间,联系教材可知,因为苏联及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等原因,造成其经济滑坡、政治分裂、社会混乱,最终东欧各国于1989年发生剧变,各国共产党纷纷丧失执政党地位,1991年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标志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此题答案为D。

点评:

考查两极格局的结束

14.两极格局的瓦解同前几次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

A.长期以来的国际矛盾造成

B.没有经过大规模战争

C.在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中进行

D.是广大爱好和平的人们推动的结果

答案:

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要求学生把两极格局同前几次国际关系格局进行比较,联系教材可知,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这些社会主义国家虽然经过了剧变和解体,但总的来说没有经过超出国界规模的战争,而之前一战结束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经过二战被打破的,一战前的欧洲大陆均势基础上形成的维也纳体系也是经过一战被打破的,A、D两项是相同点,C项也不符合史实,联合国成立之初被美苏两大国操纵,所以答案为B。

点评:

考查两极格局的结束的特点

15.图1是雅尔塔会议“三巨头”;图2是尼克松(左)与勃列日涅夫在1972年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协议上签字;图3是1991年独联体各国领导人在阿拉木图会晤。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1所示会议对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形成了雅尔塔体系,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B.图2所反映的历史信息的背景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苏争霸过程中,美苏推行“缓和”外交,在限制和裁减核武器方面达成一些协议

C.图2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是使美苏关系从缓和走向对峙

D.图3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对国际关系格局产生的影响是两极格局、冷战结束,雅尔塔体系崩溃

答案: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根据图片信息及所学知识可以判断A、B、D三项符合史实;C项图2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是使美苏关系从对峙走向缓和,成为稳定国际局势的因素。

点评:

考查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

16.从美苏对抗到苏联解体,我们可以看到()。

A.对抗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B.对抗导致苏联解体,也削弱了美国

C.苏联争霸和美国争霸有着本质区别

D.社会主义运动全面失败

答案:

B

解析: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美苏对抗导致苏联经济畸形发展,成为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同时美国也遭到削弱。

点评:

考查对苏联解体的认识

17.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对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产生的最大

影响是()。

A.核战争消失,各国注重发展经济,增强实力

B.缓和与紧张共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

C.美、日、西欧的矛盾突出,昔日盟友变成了对手

D.社会主义运动受挫,力量对比有利于西方

答案: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对20世纪末世界总体局势的把握。

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总的趋势是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所以本题应选B项。

点评:

考查两极格局结束对世界的影响

18.新华网发表《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

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

A.两极格局的形成B.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

C.东欧剧变,苏联解体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答案:

C

解析:

分析: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格局趋势加强,世界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

点评:

考查当今国际格局的特点

19.两极格局解体后,西方还有许多人没有摒弃冷战思维,如今美国重返亚洲战略就是其中的表现之一,冷战思维最本质的特点是()

A.意识形态的对抗B.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C.用经济手段解决政治问题D.依靠军事组织维护各自的利益

答案:

A

解析:

分析:

广义的冷战思维指在冷战期间在两大集团对峙、两个超级大国争霸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处理国家间关系、解决国际争端的一种思维模式,其产生的基础是资产阶级狭隘的国家主权与利益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套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狭义的冷战思维特指冷战结束后,西方大国特别是美国的保守势力妄图建立单极世界,推行霸权主义的一种意识与观念。

点评:

考查冷战思维

20.观察以下两幅漫画,根据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判断图二走在送葬队伍最前面的人是()。

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

答案: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分析的能力。

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是苏联的解体,而苏联就是直接葬送于戈尔巴乔夫之手。

点评:

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对苏联解体的影响

二、材料分析题

21.我们必须把苏联描绘成是地球上最富有掠夺性的帝国……我们必须设法在苏联和它的卫星国的人民和他们的统治者之间挑起不和,以制造苏联和它的卫星国内部的不稳定局势……我们必须在苏联控制的傀儡国中煽起民族主义的火焰。

——引自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报》

请回答:

(1)文中的“卫星国”、“傀儡国”指的是什么?

答案:

指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

(2)“统治者”、“傀儡国”的说法是基于什么提出的?

如何认识这种说法?

答案:

这种提法主要是由于苏联是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导者,而且不同程度地控制了东欧国家。

这种说法过于绝对。

(3)美国的做法产生了什么作用?

答案:

美国不断对东欧国家实施“和平演变”策略,加速了东欧剧变。

解析:

分析:

(1)分析题干,这是美国与苏联对抗在意识形态上的宣传大战,联系教材中此段资料的背景,二战结束后,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阵营包括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亚洲的越南、中国、朝鲜,深入分析材料,“它的卫星国……”说明是苏联周围的小国家,“傀儡国……”说明是苏联控制下的国家,亚洲的社会主义国家基本不受苏联控制,由此断定是东欧人民民主国家。

(2)分析题干,摘出了材料中的一些用词让学生进行深入剖析,一个是对应苏联的“统治者”,再一个是对应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傀儡国”,之所以认为他们之间是这种关系,关键是苏联是社会主义阵营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而苏联和这些民主国家之间的关系不是完全平等的,不同程度的控制着这些民主国家,回答第二小问——“认识”时,要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既要看到苏联与这些国家之间确实存在着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但也不是完全控制。

(3)分析题干,联系材料,这是美国与苏联对抗在意识形态上的宣传大战,是美国与苏联相抗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活动从意识形态上逐渐瓦解苏联和东欧国家,使他们对社会主义失去信心,进而产生怀疑,是一种没有硝烟的“和平演变”,这加速了东欧国家的剧变。

点评:

考查美国对苏和平演变思想

22.材料1

材料2这些事情(东欧剧变)来得虽然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

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

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的影响。

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记者问题时的发言

请回答:

(1)柏林墙从修建到拆除反映了国际格局怎样的变化趋势?

德国是怎样实现统一的?

答案:

两极格局由确立到瓦解的趋势。

1990年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并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方式,实现了统一。

(2)根据材料2分析东欧剧变的本质。

答案:

本质:

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解析:

分析:

(1)本题以柏林墙的修建和拆除为背景设计题目,主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也是新课标能力的基本要求。

回答本题注意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答案,两张图片主要起辅助作用,联系教材可知,“柏林墙”的修建反映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对立,而其拆除及两德统一反映了冷战政策的结束,总的反映了两极格局的变化趋势。

(2)此问注意从社会性质方面分析其变化,东欧剧变前是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国家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而剧变后,各国共产党都失去了执政党地位,因此反映剧变的本质其实是社会性质的变化,这些国家的国家性质由社会主义性质变为资本主义性质。

点评:

考查东欧剧变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91年8月19日凌晨,塔斯社发表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

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宣布,鉴于总统戈尔巴乔夫健康状况欠佳,即日起由他本人履行总统职务。

同时宣布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实行紧急状态。

委员会发表《告苏联人民书》,称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已“进入了死胡同”,国家“面临致命的危险”。

材料二美国总统布什发表声明,不承认紧急状态委员会,要求恢复戈尔巴乔夫的权力。

21日晚上,戈尔巴乔夫声明他开始“完全控制”局势。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为什么说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进入了死胡同”,国家“面临致命的危险”?

答案:

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效果,苏联经济继续下滑。

政治改革使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政策方向发生了根本变化,国内局势失控,国家面临分裂。

(2)材料二中布什为什么要求恢复戈尔巴乔夫的权力?

答案:

戈尔巴乔夫对外战略收缩,寻求与美国缓和,对美国有利。

同时,苏联局势恶化甚至失控,更符合美国根本利益。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和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

以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为切入点,涉及到苏联解体的内容,需要认清苏联解体的具体原因、美苏关系等问题,对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要看到其经济和政治两方面内容。

点评:

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原子弹和氢弹的威力是相当大的。

1000克铀(火柴盒那么大)的原子核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万吨TNT炸药爆炸,相当于3000吨煤(无烟煤)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材料二美苏战略核力量比较(1970年)

国家

陆基洲际导弹

潜射导弹

战略核弹头

战略

炸机

美国

1054

656

4000

550

苏联

1300

240

1700

150

材料三据统计:

1946~1975年期间,美国总共有19次直接或间接发生使用核武器的威胁,苏联也多次准备按下核按钮。

材料四199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近年美国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执意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TMD),并大量增加军费,又拒绝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世界近现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谈谈,核武器与常规武器相比,有哪些不同点?

答案:

杀伤力非常巨大。

(2)最早拥有核武器的是哪两国?

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

美、苏两国。

导致美苏两国军备竞赛升级,尤其在核军备上。

(3)结合材料谈谈,美苏争霸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美苏争霸,造成了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严重威胁,是世界不得安宁的根源。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问题?

给世界人民提出什么警示?

答案:

世界仍然受到战争的威胁;世界仍不太平。

世界人民必须永远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局面的形成

解析:

分析:

此题以核武器和核威胁为主题,首先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及对原子弹和氢弹能量的表述,传递着关于核武器特征的信息——杀伤力巨大;而材料二中美苏战略核力量的对比,一方面体现了双方加紧军备竞赛,另一方面也对世界和平构成了巨大威胁;材料三中,双方多次威胁使用核武器,进一步反映出美苏争霸造成国际局势动荡,给世界和平带来严重危害;材料四暗示出,当今世界仍受战争威胁,世界仍不太平,主要危险来自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因此,世界人民应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点评:

考查核武器与美苏争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