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词和词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1659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词和词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词和词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词和词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词和词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词和词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词和词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词和词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词和词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词和词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词和词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词和词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词和词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词和词类.docx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词和词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词和词类.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词和词类.docx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词和词类

现代汉语语法----词和词类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现代汉语词性的分类及其语法特点。

2、能迅速区分实词的的类别。

【2015年沈阳中考语文试题】

3.对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夏天,我想青城山应当算作最理想的地方。

在那里,虽然我只住过十天,可是它的幽静已拴住了我的心灵。

在我所看见过的山水中,这里只有没有使我失望。

到处都是绿,目之所及,那片淡而光润的绿色都在轻轻地颤动,仿佛要流入空中与心中似的。

这绿色像音乐,涤清了心中的忧虑。

A“涤清”“忧虑”都是名词,“轻轻地颤动””空中与心中”都是偏正短语。

B“夏天,我想青城山应当算作最理想的地方。

”这个句子中,“夏天”作主语。

C“虽然我只住过十天,可是它的幽静已拴住了我的心灵。

”句是因果复句。

D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的方法是:

把“这里”和“只有”调换位置。

【2016年沈阳中考语文试题】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当与书中各异的人和事交融时,我们会发觉生命的深意。

②走进图书馆,触目那些或发黄或簇新的书籍,它睿智的灵光会将我们的眼睛映照得明亮。

③因此,只要我们常常置身于书的天地,我们的心灵就能得到寄托和重塑。

④然后翻开书,进入思想的丛林,我们会顿觉油墨的芬芳沁人心脾。

 

A“我们”是代词,“油墨”是名词,“走进图书馆”和“映照得明亮”都是动宾短语。

 

B“当与书中各异的人和事交融时,我们会发觉生命的深意。

”这个句子中,“人和事”作主语。

  

C“只要我们常常置身于书的天地,我们的心灵就能得到寄托和重塑。

”一句是假设关系的复句 。

D将选文各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是②④①③。

 

一、分类:

1、实词:

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二、实词

(一)名词

1含义:

表示人或事物,包括抽象的事物

2种类:

(1)表示人的:

教师、学生、工人、父亲、白求恩。

(2)表示具体事物的:

房子、汽车、、计算机。

(3)表示抽象事物的:

精神、物质、友谊、法律;(抽象名词)。

(4)表示时间的:

过去、现在、春节、元旦、早晨、晚上。

(时间名词)

(5)表示处所的:

北京、四川、中国、美国、亚洲;(处所名词)。

(6)表示方位的:

上、下、左、右、前、后、东、南、四周、之下(方位名词)

3名词的语法特征:

(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如:

牛吃草。

(2)也可作定语,直接修饰另一名词,如:

柳树梢头。

(3)名词可以受数量短语修饰,如:

一条河、一头牛、三位同学。

(4)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不能说“很同学”、“不房屋”。

(5)不能重叠,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如“妈妈、哥哥”等,这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

(6)有些名词能够加“们”表示群体。

不加“们”的名词可是个体,也可是群体。

(7)方位名词可以单用,但大多数情况下,它要用在名词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

(二)动词

1含义:

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2种类:

(1)表示动作行为的:

说、笑、写、看、走、休息、学习(动作动词)。

(2)表示发展变化的:

增加、减少、提高、降低、发生、出现(表示存在、变化、消失)

(3)表示心理活动的:

爱、恨、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重视(心理活动动词)

(4)表示可能、意愿的:

能、会、要、敢、得、可、可以、应、应该、愿意(能愿动词)

(5)表示趋向的:

上、下、去、来、进、出、到、过、上来、回去、起来(趋向动词)

(6)表示判断的,只有一个:

是(也叫判断词)

3动词的语法特征:

(1)动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如“他爱祖国”

(2)动词能够前加副词“不”,除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外、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

(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4)动词可以重叠使用。

一般表示时间短暂或试一试的意思,如“看看、走走,研究研究”等。

能愿动词常常放在一般动词的前面,趋向动词可单用,一般多用在其他动词的后边。

(三)形容词

1.含义:

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等的词。

2.种类:

(1)表示形状的:

大、小、高、矮、长、宽、笔直、弯曲

(2)表示性质的:

好、坏、美、丑、高明、美丽、诚实

(3)表示状态的:

快、慢、软、硬、兴奋、激动、悠闲

(4)表示颜色的:

黑、白、橙、红、苍白、碧绿、绿油油

3.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1)形容词可以做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定语,也可以做状语、补语等。

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

如:

“太阳红、红太阳”

(2)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3)形容词的前边一般可以加“很、最、非常、十分、极、多么”等表示程度的词。

如“很大、最明白、多么慌”等

(4)形容词也可以重叠,有加重语义的作用,可以把事物的性质、状态描绘得生动一些。

重叠形式:

单音节:

基本式是AA或AA的、AA儿。

如:

早早、长长的、慢慢儿

双音节:

基本式是AABB或AABB(的)、AABB(儿)如:

清清楚楚、高高兴兴(的)、痛痛快快(儿)。

(四)数词

1.含义:

表示数目的词。

2.种类:

(1)确数:

一、二、千、万……

(2)概数:

几、些、多、约……

(3)序数:

第一、老二、初五……

3.数词的语法特征:

(1)数词通常要跟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才作句子成分。

(2)数量短语常常作定语或补语,状语。

如:

一片浮云,看了一眼

(3)一些数词有固定的用法。

数量增加要用倍数或百分数,可以说“增加了”或“增加到”前者不包括底数,后者包括底数。

数量减少只能用分数,可以说或“减少了”“减少到”,前者指净减的数量,后者指净剩的数量。

(五)量词

1.含义:

表示事物、动作行为或时间量的单位的词。

2.种类:

(1)名量词:

表示事物的计量单位。

表示个体单位的:

个、台、条、段、根

表示集体单位的:

对、双、群、类

表示度量衡的:

米、千克、公里、吨、平方米、立方米

(2)动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

如:

次、回、趟、遍、顿、阵

(3)时量词:

表示时间的计量单位。

年天小时分(钟)秒

3.量词的语法特征:

(1)量词总是出现在数词后边,同数词一起组成数量短语。

(2)量词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同数词一起常作定语或补语。

(3)单音节量词一般可以重叠,组成BB式,表示每一个都在内。

(六)代词

1.含义:

是能够起替代或指示作用的词

2.种类:

(1)人称代词:

代替人或者事物的名称。

我、你、他、我们、它们、咱们、自己、人家等

(2)指示代词:

起区别作用。

这、那、这样、那样、各、每等

(3)疑问代词:

用于提问。

谁、什么、怎样、哪、哪儿、多少、几等

3.注意事项:

(1)代词代替某一类词,就具有某一类词的语法功能。

(2)“他们”的使用范围比较广,除了用于男性,男女兼有的复数,都可以用“他们”。

(3)“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为了亲近,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

注意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人称变化。

(4)指示代词“这”用于近指,“那”用于远指。

现代汉语语法——词和词类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虚词的辨析方法

2、掌握兼类词的判定方法

一、虚词

(一)副词

1、含义:

只能做状语的一类词。

用来修饰动词或者形容词,表示时间,范围,程度,肯定否定语气等。

2、种类

(1)表示程度:

很、最、挺、非常、十分、格外、更、越、几乎、尤其等

(2)表示范围:

都、总、共、只、仅仅、单、就等

(3)表示时间、频率:

已、已经、曾、刚、才、正、在、立刻、马上、终于等

(4)表示语气:

难道、简直、岂、果然、居然、只好等

(5)表示肯定、否定:

没、不、没有、莫、不用等

3、副词的语法特征:

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和形容词,都能作状语。

(二)介词

1、含义:

一般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之前,组合起来构成介宾短语,能对动词形容词起修饰或补充说明的作用。

 

2、常用介词及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

修饰动形要记牢。

3介词的语法功能

介词不能单说,组成的介词结构也不能单说,不能单独充当谓语或谓语中心。

如:

把树、从沈阳

介词结构(介宾短语)主要做状语。

(三)连词

1、含义:

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用来表示并列、选择、转折、递进、因果等关系。

2、常见的连词:

并列连词:

 和、跟、与、同、及等。

递进连词:

 不但、而且、并且等

转折连词:

却、虽然、但是、不过等。

因果连词:

因为、由于、因此、所以等。

选择连词:

 或者、还是等

假设连词:

 如果、假如、倘若、要是等

条件连词:

 只要、只有、不管等

(四)助词

1.含义:

附着在别的词,词组或者句子后面,起辅助作用,表示某些附着意义。

2.种类:

(1)结构助词:

“的、地、得、所”等。

(2)动态助词:

“着、了、过”主要附在动词后表示行为动作处在什么样的状态。

(3)语气助词:

“的、了、吗、呢、啊、呀”等。

3.助词的语法功能

(1)结构助词“的”主要用在名词前头,“地”主要用在动词前头,前后两部分之间是修饰关系或限制关系。

“得”主要用在动词之后,表示补充或说明。

(2)结构助词“所”用在一部分动词的前边,组成一个名词性成分,用来修饰名词(后边在加“的”),或代替名词(后边要加“的”,有的不用加)。

(3)动态助词“着,了、过”,附着在动词的后边,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

其中“着”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中;“了”表示已经完成;“过”表示曾经发生过。

(4)语气助词放在句子末尾,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或感叹等语气。

 

(五)叹词

1、含义:

表示强烈感情或呼唤、应答的词。

2、种类:

主要有“啊、唉、哎,嗨,喂,哎呀,哎哟、嗯”等。

叹词常常单独使用,不跟别的词发生组合,在句前还是后,它的前后都一定有停顿。

(六)拟声词:

拟自然界、动物或人的声音的词。

如“哈哈,嘭,哗啦,叮,轰隆隆”等。

(拟声词可以单独成句,也可以做定语、状语或谓语。

二、混词类的区别补充:

1、名与动、形的区别:

A.名词不能重叠。

(少数除外 如:

人人、时时、处处、事事、家家、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里里外外,重叠后表示遍及全部、毫无遗漏。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

跑跑、想想、讨论讨论、干干净净、高高的。

B.名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提问。

如:

国家不国家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

走不走好不好

C.名词前不能加“不”(不受副词限制)如:

不北京。

动词、形容词一般可以,如:

不看、不吃、不好、不大。

2、动词、形容词的区别:

A.前加“很”,一般动词不能(表示心里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可以加程度动词)。

形容词多数可以,如:

很走×,很好√。

B.动词重叠:

ABAB式,AA式,如:

讨论讨论,看看;

形容词重叠:

AABB式,AA(的)如:

干干净净,高高的。

C.动词绝大多数能带宾语,形容词不能,如:

喜欢(你),怨恨(他),愉快(你)×,高兴(他)×。

3、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a.副词不能和名词组合,形容词可以。

如:

“一致的意见”,不能说“一概的意见”。

b.副词不能做谓语,形容词可以。

如:

“大家的意见一致”,不能说“大家的意见一概”。

c.副词除“不、也许、没有、未必、一定”等少数外,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形容词可以。

d.副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形容词可以。

如:

一概不一概一致不一致

三、拓展:

兼类词:

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类的特点、功能而意义上密切相关,这样的词就是兼类词。

例如:

把住质量关。

(动词)把书拿来。

(介词)拿把菜刀来。

(量词)

开了一朵花(名词)花了很多钱。

(动词)

如何辨别兼类词的词性:

看它在句中的位置,起的作用。

再如:

大家选我当代表。

(名词)这代表大多数同志的看法。

(动词)

你要端正学习态度。

(动词)他坐得很端正。

(形容词)

怎么多了一个人(动词)这里人太多。

(形容词)

我们要立个规矩。

(名词)梅家的小姐很贤惠、很规矩。

(形容词)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想。

(名词)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形容词)

年老了,身体不行了。

(形容词)你怎么老哭(副词)

他买的雨伞是白色的。

(形容词)我今天又白跑了。

(副词)

1有些介词与动词兼类,区别:

例词:

在、给、叫、用、拿、比、到、让、由、朝、往、把、经过、通过。

A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可以。

所以一句话中如果有别的词作谓语(动、形),它就是介词;如果没有别的词作谓语,那它就是动词。

B介词后面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动词可以。

C介词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

如:

明天我在学校等你。

(介词)明天我在家。

(动词)他在看书。

(副词)

我比你高一点儿。

(介词)我们比比。

(动词)

他给我买了一本书。

(介词)他给了我一本书。

(动词)

别拿我开玩笑。

(介词)他手里拿着一本书。

(动词)

2连词“和、跟、与、同”与介词兼类,区别:

A.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互换位置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词语不能互换。

B.连词“和”组成并列短语后可以带“都”;介词不可。

C.连词“和”前面不能有修饰语,介词可以。

D.连词“和”不能出现在一个句子或一个成分的开头;介词可以。

如:

我和弟弟都去过。

(连词)我和弟弟谈话。

(介词)

和弟弟一块儿去玩的孩子都回来了。

(介词)

 

【巩固练习】(节选七年语文上第6课台阶)

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到第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硌,他停顿了一下,才提后脚。

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

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

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

A“台阶”“门槛”“扁担”都是名词,“轻松”“粗暴”都是形容词。

B“仿佛”是介词,“被什么东西”介宾短语做状语。

C“一担、三级、一道、一声”都是数量词,都做定语

D“嘎叽”地惨叫了一声,“嘎叽”拟声词修饰动词“惨叫”做定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