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6篇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01697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6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关于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6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关于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6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关于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6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关于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6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关于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6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关于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6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关于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6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关于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6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关于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6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关于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6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关于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6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关于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6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关于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6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关于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6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关于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6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关于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6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关于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6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关于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6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关于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6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6篇Word文档格式.docx

《关于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6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6篇Word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6篇Word文档格式.docx

  1。

经过探索,让同学明白磁铁的磁性。

  2。

指导同学探索,建立“磁性”的概念和认识磁铁各局部磁性的强弱。

  发展目标:

能根据现象进行猜测、推测,并能经过实验验证发现规律,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同学的科学素养。

能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自身设计研究方案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带有磁性乌龟的鱼钩和几条带铁环的塑料做成的鱼。

  观察演示准备:

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等形状不一样的磁铁。

  分组实验准备:

磁铁、瓷汤匙、铁钥匙、回形针、大头针、铁钉、牙签、橡皮、塑料尺、铁尺、纸片、棉花等。

  三、说教学战略、方法和过程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法的体现必需在启发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充沛调动同学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力图体现以活动组织教学,经过营造趣味的问题情境,让同学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认识磁铁的磁性。

对于本课的教学,我主要布置6个环节。

下头,我具体说一下这6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堂伊始,我会引导同学谈一谈他们的生活经验。

“同学们,你们钓过鱼吗?

谁能说说你是怎样钓鱼的。

”然后请同学谈一谈。

之后我会说:

“今日,教师也想来钓鱼,只可是教师的鱼杆上绑的不是鱼钩,而是一只小乌龟,可教师还真能把鱼给钓起来。

”这时教师演示,让同学仔细观察并猜猜为什么,估计同学能说出是因为磁铁的原因。

然后板书:

磁铁

  这一环节的设计经过师生就日常生活中“钓鱼”这个话题的交流和教师的扮演,激发同学的探究兴趣,充沛调动同学思维,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交流我们明白的磁铁。

  首先教师提问:

“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明白哪些物品上有磁铁吗?

  同学可能说:

磁性黑板、冰箱门、铅笔盒。

  “你们看到的磁铁是什么形状的呢?

谁来说?

  估计同学会说:

有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环形。

  这时教师分别出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

  并请同学拿出与教师手中形状相同的磁铁,让同学根据磁铁的形状给它们取名称。

并结合板书:

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

  本环节的设计注重让同学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自身所见过的磁铁,让同学根据磁铁的形状为磁铁起名称,大大地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同学学习的进取性,充沛体现了同学的主体地位。

  (三)、同学猜想并验证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首先教师设疑:

桌上有很多物体,你们猜一猜,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同学各抒己见。

这时教师提示同学能够经过实验来研究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同学能够在桌面上和实验资料区选取不一样物体,进行分组实验,观察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把能吸引的物体在记录单上用“√“表示出来。

  瓷汤匙瓷汤匙瓷汤匙大头针铁钉牙签橡皮塑料尺

  铁尺纸片棉花

  在那里对实验资料区和记录单进行说明(我在实验室设置了实验资料区,放置如:

铁夹、玻璃杯等许多物体,供同学实验,记录单第三行的空白局部让同学填写从实验资料区选取实验资料的物体名称。

  同学分组实验并汇报结果后,教师因势利导:

我们观察到磁铁能吸引回形针、大头针、铁钉、这些物体,它们都是什么资料做成的?

  同学回答后教师引导同学进行研究:

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师生一齐研讨总结出磁铁能吸引铁一类资料做的物体并板书磁性的概念。

  在这一环节的活动中,先让同学大胆猜想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估计同学能就磁铁能否吸引棉花或小纸片等这些问题发生认知的矛盾,也就有了探究、验证的需求。

这时,教师让同学进行验证也就水到渠成了。

同时同学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这个环节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科学、有效的。

小组活动中,同学们在小组长的布置下,有的到实验资料区去选取实验所需的资料,有的负责记录,有不一样的看法互相交流,然后小组长把全组的意见整理、汇报,得出了“磁铁能吸引铁一类资料做的物体”这一结论。

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整的构成了“磁性”的概念,这贴合同学的认知规律,又充沛的体现新课程的精神。

  (四)、研究磁铁各局部磁性的强弱。

  教师继续引导:

像刚才教师扮演的钓鱼就是应用了磁铁的磁性。

那么磁铁各个局部的磁性是不是一样呢?

我们一齐来研究这个问题。

先说一说你们想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同学独立研究,然后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交流。

  估计同学的方案有:

将磁铁水平悬挂起来,观察磁铁的各个局部分别能吸引多少个回形针。

或者在磁铁上放一颗小钢珠,观察小钢珠往哪局部滚,以检验磁铁哪局部磁性强等等。

  教师认真倾听同学的各种方案,对于合理、易操作、有创意的方案给予肯定,并让他们依照同学提出的方案有选择性的去进行实验、验证。

然后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最终得出结论并板书:

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磁铁磁性最强的地方是磁铁的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五)、玩弄磁铁。

  首先由教师引导同学继续探索。

“同学们,假如我们继续玩弄磁铁,也许还会有更多的发现、更多的问题能够研究。

比方我们把两块条形磁铁吸在一齐,这块磁铁是不是就有四个磁极,请同学们自身玩弄磁铁,假如有什么发现和什么问题就把它记在记录单上并进行研究。

  同学可独立或小组合作玩弄磁铁,研究发现的问题,最终把他们的研究效果在全班进行交流。

  “研究磁铁各局部磁性的强弱”和“玩弄磁铁”这两个环节的设计意为同学发明一个活泼、严谨的氛围,让同学去思索、探究,培养同学的创新精神。

“在研究磁铁各局部磁性的强弱”时,先让同学独立研究,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除了以上估计的两个实验方案,可能还有的同学想到把磁铁放在离回形针2、3厘米的距离,观察回形针有什么反应……在玩弄磁铁的过程中,可能有的同学发现了环形磁铁的磁极,有的同学发现了两条条形磁铁同极相排斥的现象,还有的同学发现两条条形磁铁连起来变成一条条形磁铁时,它得磁极不是4个而是2个,……同学的这些发现是经过自身的实验来证明的,应当说,在这个活动中,同学思维的开放性和独立性得到充沛的体现。

  (六)、总结延伸。

  课堂结束时我会小结“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并让同学研究问题“一块磁铁断了,它还有两个磁极吗?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同学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

并把探究活动延伸至课外。

  四、说教学评价

  科学课程目标的重点在于培养同学的态度和本事,所以评价时,不应过于看重同学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和作品的优劣,而应异常关注同学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本事和发明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和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同学发挥自身的个性特长,施展自身的才干,努力构成激励广大同学进取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如书面资料的评价与对同学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

教师评价与同学的自评、互评相结合;

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等。

基于这一评价理念,本节课评价方式灵活多样,各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

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交流我们明白的磁铁”这两个环节采取教师评价与同学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在“同学猜想并验证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研究磁铁各局部磁性的强弱”这两个环节采取书面资料的评价与对同学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

让同学在评价中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他人。

小学科学说课稿篇2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度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流程与方法:

  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学习重点】

  用简单测量方法比较材料的柔韧性。

  【学习难点】

  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学习准备】

  学生(每小组):

  1.一套宽度、厚度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尺(每种材料的一端打一个孔)

  2.一套宽度、厚度不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做成的物品。

  3.测量弯曲度的"

T字"

尺一把。

  4.50克钩码一个,回形针一个。

  老师:

同样宽度、厚度的粗塑料条、木条各一根,两桶水。

  【学习流程】

  一、柔韧性的认识

  出示两根长度、厚度和宽度一样的塑料条和木条。

  师:

请两位同学上来各取一根,分别去取同样重的两桶水,观察塑料条

  木条的变化情况。

  两名学生上来演示,其它同学观察,然后汇报观察到的情况(木条断,

  料条没有断;

塑料变了,没有断,木条先是弯了,最后断了)

  老师指出:

我们把像刚才这样塑料条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特点叫做柔韧性。

  二、比较3种不同材料的柔韧性

  1.提供三种物体,找一找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木头、塑料、不锈钢)

  2.用自己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柔韧性,并把比较的结果排一排序(提示学生材料不要弄断)

  3.学生汇报比较结果,当各组意见分歧时,引导学生发现:

比较的材料由于宽度、厚度、用力大小不同,这样比较它们的柔韧性是不公平的。

  4.教师出示宽度、厚度相同的木条、塑料条、不锈钢条,问:

可以怎样研究它们的柔韧性?

  5.学生小组讨论、汇报,教师引导,最后边小结边演示操作步骤:

  ⑴把木条、金属条、塑料条放在桌面上,一端用手压住,另一端伸出桌面1厘米,用回形针挂上钩码,观察它们的前端弯下去了多少。

测量材料前端弯下的距离时,眼睛要平视。

  ⑵分别测量木条、金属条、塑料条伸出桌面5厘米、10厘米和15厘米后前端弯下的距离,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6.学生分组实验后汇报实验情况。

  三、认识塑料

  1.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哪些塑料制品?

  2.出示各种塑料制成的物品图片,观察后思考:

这些塑料制品分别是利用了塑料的什么特性,并把观察和思考的结果记录在气泡图上。

  四、讨论了解塑料的循环使用

  1.阅读教科书,说说你了解了些什么?

  2.出示"

可回收标志"

,认识可回收标志。

  3.讨论:

我们以后在使用塑料制品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小学科学说课稿篇3

  一、说教学内容:

  《磁铁的磁性》是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磁铁》的内容,本课指导学生认识磁铁最基本的性质----磁性。

  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我知道的磁铁。

这部分是该单元的引入,主要交流我们认识的磁铁的形状以及磁铁的名称。

还有交流我们曾在什么地方看到过磁铁,介绍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四年级学生差不多都玩过磁铁,对磁铁、磁现象有一定的经验和认识。

他们有表述自己的经历和体验的愿望。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认知基础和学习基础。

通过交流让他们体会到磁铁与我们的生活非常贴近,从而激发起他们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第二部分:

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这部分首先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感知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然后讨论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各是什么材料做的。

由此再进一步认识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铁做成的,初步建立起“磁性”的概念。

  第三部分:

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都一样吗?

教材介绍两种方法:

一种是将磁铁水平悬挂起来,观察磁铁的各个部分分别能吸引多少个回形针;

另一种是在磁铁上放一颗小钢珠,观察小钢珠往哪部分滚,以检验磁铁哪部分磁性强。

相信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设计出一些实验方法来认识、理解“磁铁两端磁性最

  强”。

在探究了磁铁各部分磁性强弱后,教材通过文字告诉学生“磁性最强的地方叫磁铁的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这时,学生们可能会不断提出新的问题。

“每种磁铁都有两个磁极吗?

”等等,借助这些问题,就会延伸出学生课内或课外的探究活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遵循课标精神,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探索,让学生知道磁铁的磁性。

2.指导学生探索,建立“磁性”的概念及认识磁铁各部分磁性的强弱。

  

(二)发展目标:

1.能根据现象进行猜想、推测,并能通过实验验证发现规律,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能不断地提出一些问题,自己设计研究方案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带有磁性乌龟的鱼钩及几条带铁环的塑料做成的鱼。

观察演示准备:

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等形状不同的磁铁。

分组实验准备:

磁铁、瓷汤匙、铁钥匙、回形针、大头针、铁钉、牙签、橡皮、塑料尺、铁尺、纸片、棉花等。

  三、说教学策略、方法及过程:

教法的体现必须在启发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力图体

  现以活动组织教学,通过营造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认识磁铁的磁性。

对于本课的教学,我主要安排6个环节。

下面,我具体说一下这6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堂伊始,我会引导学生谈一谈他们的生活经验。

“同学们,你们钓过鱼吗?

谁能说说你是怎样钓鱼的。

”然后请学生谈一谈。

接着我会说:

“今天,老师也想来钓鱼,只不过老师的鱼杆上绑的不是鱼钩,而是一只小乌龟,可老师还真能把鱼给钓起来。

”这时老师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并猜猜为什么,估计学生能说出是因为磁铁的原因。

然后板书:

磁铁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师生就日常生活中“钓鱼”这个话题的交流及教师的表演,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交流我们知道的磁铁。

首先老师提问:

“在日常生活中,你们知道哪些物品上有磁铁吗?

”学生可能说:

磁性黑板、冰箱门、铅笔盒......“你们看到的磁铁是什么形状的呢?

”估计学生会说:

有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环形......这时教师分别出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

并请学生拿出与老师手中形状相同的磁铁,让学生根据磁铁的形状给它们取名称。

并结合板书:

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本环节的设计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自己所见过的磁铁,让学生根据磁铁的形状为磁铁起名称,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学生猜测并验证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首先教师设疑:

桌上有很多物体,你们猜一猜,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学生各抒己见。

这时老师提示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来研究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学生可以在桌面上和实验材料区选取不同物体,进行分组实验,观察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把能吸引的物体在记录单上用“√“表示出来。

瓷汤匙瓷汤匙瓷汤匙大头针铁钉牙签橡皮塑料尺铁尺纸片棉花在这里对实验材料区和记录单进行说明(我在实验室设置了实验材料区,放置如:

铁夹、玻璃杯等许多物体,供学生实验,记录单第三行的空白部分让学生填写从实验材料区选取实验材料的物体名称。

学生分组实验并汇报结果后,教师因势利导:

我们观察到磁铁能吸引回形针、大头针、铁钉、这些物体,它们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师生共同探讨总结出磁铁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并板书磁性的概念。

在这一环节的活动中,先让学生大胆猜测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估计学生能就磁铁能否吸引棉花或小纸片等这些问题产生认知的矛盾,也就有了探究、验证的需求。

这时,教师让学生进行验证也就水到渠成了。

同时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这个环节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科学、有效的。

小组活动中,同学们在小组长的安排下,有的到实验材料区去选取实验所需的材料,有的负责记录,有不同的看法互相交流,然后小组长把全组的意见

  整理、汇报,得出了“磁铁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这一结论。

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整的形成了“磁性”的概念,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充分的体现新课程的精神。

  (四)、研究磁铁各部分磁性的强弱。

老师继续引导:

像刚才老师表演的钓鱼就是应用了磁铁的磁性。

那么磁铁各个部分的磁性是不是一样呢?

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交流。

估计学生的方案有:

将磁铁水平悬挂起来,观察磁铁的各个部分分别能吸引多少个回形针。

或者在磁铁上放一颗小钢珠,观察小钢珠往哪部分滚,以检验磁铁哪部分磁性强等等。

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各种方案,对于合理、易操作、有创意的方案给予肯定,并让他们按照同学提出的方案有选择性的去进行实验、验证。

然后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最后得出结论并板书:

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磁铁磁性最强的地方是磁铁的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五)、摆弄磁铁。

首先由老师引导学生继续探索。

“同学们,如果我们继续摆弄磁铁,也许还会有更多的发现、更多的问题可以研究。

比如我们把两块条形磁铁吸在一起,这块磁铁是不是就有四个磁极,请同学们自己摆弄磁铁,如果有什么发现和什么问题就把它记在记录单上并进行研究。

”学生可独立或小组合作摆弄磁铁,研究发现的问题,最后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全班进行交流。

“研究磁铁各部分磁性的强弱”及“摆弄磁铁”这两个环节的设计意为学生创造一个活泼、严谨的氛围,让学生去思索、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研究磁铁各部分磁性的强弱”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除了以上估计的两个实验方案,可能还有的学生想到把磁铁放在离回形针2、3厘米的距离,观察回形针有什么反应,可能有的学生发现了环形磁铁的磁极,有的学生发现了两条条形磁铁同极相排斥的现象,还有的学生发现两条条形磁铁连起来变成一条条形磁铁时,它得磁极不是4个而是2个,学生的这些发现是通过自己的实验来证明的,应该说,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独立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课堂结束时我会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并让学生思考问题“一块磁铁断了,它还有两个磁极吗?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

  科学课程目标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能力,所以评价时,不应过于看重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及作品的优劣,而应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如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

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

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等。

例如:

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交流我们知道的磁铁”这两个环节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在“学生猜测并验证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研究磁铁各部分磁性的强弱”这两个环节采取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

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

小学科学说课稿篇4

  一、主题确定

  我们确定了以教科版科学四上教材《天气》单元为教学内容;

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途径;

以学生实际观测、记录分析为重点;

以提高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能力为主题的教研课题。

  本次四位一体教研活动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即:

课题制定阶段;

课题实施阶段;

课题延伸及成果展示阶段。

《我们观察到的天气》一课,是我们对第二阶段中开展关于云量、风和气温方面教学研究的阶段性汇报。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具备了初步搜索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我们在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证据,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

而《天气》单元需要学生利用所学的关于对天气现象的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对一段时间的天气现象进行分类的统计和分析,还要利用柱形图等做出关于这一季节天气变化的一般规律,可以真正提高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一段时间内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2、过程与方法:

对一段时间内收集到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学生对一段时间内观察到的天气信息(气温、风向和风速、云)以各种形式进行汇报。

  2、难点:

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天气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五、主要活动方法分析

  本课题探究以对观测结果进行记录、分析、加工整理为主要研究方式,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研究和分析交流。

重点解决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提高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的问题。

采用的具体活动方法有:

  1、数据记录法:

  学生每天记录电视或报纸中天气预报内容,利用所学的天气符号画在自己的《天气日历》中;

在每天跟踪记录天气的过程中,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天气是在不断地变化着,激发研究天气的兴趣。

  通过参与观察的途径,采取小组合作用学生们的感官和自制的观测工具对天气现象进行持续观测,获得天气特征和记录数据。

同时进行较全面的记录,用以作为感知和分析秋季天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