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昂小楷汲黯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1834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6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赵子昂小楷汲黯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赵子昂小楷汲黯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赵子昂小楷汲黯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赵子昂小楷汲黯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赵子昂小楷汲黯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赵子昂小楷汲黯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赵子昂小楷汲黯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赵子昂小楷汲黯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赵子昂小楷汲黯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赵子昂小楷汲黯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赵子昂小楷汲黯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赵子昂小楷汲黯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赵子昂小楷汲黯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赵子昂小楷汲黯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赵子昂小楷汲黯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赵子昂小楷汲黯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赵子昂小楷汲黯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赵子昂小楷汲黯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赵子昂小楷汲黯传.docx

《赵子昂小楷汲黯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赵子昂小楷汲黯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赵子昂小楷汲黯传.docx

赵子昂小楷汲黯传

赵孟頫小楷《汲黯传》

《汉汲黯传》写于延估七年(1320年),是赵孟頫著名的小楷作品。

作品中缺197字为明代书画家文征所补。

文征明跋赵书《汉汲黯传》称他“楷法精绝”。

清笪重光跋日:

“松雪此册,字形大小,无不峭拔,云唐人遗风,其源乃出山阴耳”。

综观其书落笔迅捷,从容不迫,一气呵成,而无一笔失度;其字体宽和雍容,风骨秀逸,平和简静,有轻裘带之风:

大用笔上,提按使转,方圆兼施,还十分讲究笔画间的粗细和累重变化,极富有节奏感;在结体上,法度严谨,挺秀润健,十分讲究字的揖让,国求顾盼有情,故能开阔而不平析,寓丽于苍劲之中。

赵孟頫自称《汲黯传》得唐人遗风笔意,而清代冯源深评云:

“此书方峻,虽据欧体,其用笔之快利秀逸,仍从《画赞》,《乐毅》诸书得来。

”倪瓒也说:

“子昂小楷,结体妍丽,用笔遒劲,真无愧隋唐间人。

”(引自《书林藻鉴》),用笔不下于智永,虞世南,得称一世之冠。

《汲黯传》原文: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

其先有宠於古之卫君。

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

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

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

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

不至,至吴而还,报曰:

”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

”河内失火,延烧千馀家,上使黯往视之。

还报曰:

”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馀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

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

黯耻为令,病归田里。

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

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

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

黯多病,卧闺閤内不出。

岁馀,东海大治。

称之。

上闻,召以为主爵都尉,列於九卿。

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

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

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脩絜,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

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弃。

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

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

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

”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柰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

公卿皆为黯惧。

上退,谓左右曰:

”甚矣,汲黯之戆也!

”群臣或数黯,黯曰:

”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於不义乎?

且已在其位,纵爱身,柰辱朝廷何!

黯多病,病且满三月,上常赐告者数,终不愈。

最後病,庄助为请告。

上曰:

”汲黯何如人哉?

”助曰:

”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

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

”上曰:

”然。

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大将军青侍中,上踞厕而视之。

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

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

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

其见敬礼如此。

张汤方以更定律令为廷尉,黯数质责汤於上前,曰:

”公为正卿,上不能襃先帝之功业,下不能抑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二者无一焉。

非苦就行,放析就功,何乃取高皇帝约束纷更之为?

公以此无种矣。

”黯时与汤论议,汤辩常在文深小苛,黯伉厉守高不能屈,忿发骂曰:

”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

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是时,汉方征匈奴,招怀四夷。

黯务少事,乘上间,常言与胡和亲,无起兵。

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

及事益多,吏民巧弄。

上分别文法,汤等数奏决谳以幸。

而黯常毁儒,面触弘等徒怀诈饰智以阿人主取容,而刀笔吏专深文巧诋,陷人於罪,使不得反其真,以胜为功。

上愈益贵弘、汤,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

弘为丞相,乃言上曰:

”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黯为右内史。

”为右内史数岁,官事不废。

大将军青既益尊,姊为皇后,然黯与亢礼。

人或说黯曰:

”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益贵,君不可以不拜。

”黯曰:

”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

”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过於平生。

淮南王谋反,惮黯,曰:

”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

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

天子既数征匈奴有功,黯之言益不用。

始黯列为九卿,而公孙弘、张汤为小吏。

及弘、汤稍益贵,与黯同位,黯又非毁弘、汤等。

已而弘至丞相,封为侯;汤至御史大夫;故黯时丞相史皆与黯同列,或尊用过之。

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前言曰:

”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後来者居上。

”上默然。

有间黯罢,上曰:

”人果不可以无学,观黯之言也日益甚。

居无何,匈奴浑邪王率众来降,汉发车二万乘。

县官无钱,从民贳马。

民或匿马,马不具。

上怒,欲斩长安令。

黯曰:

”长安令无罪,独斩黯,民乃肯出马。

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弊中国而以事夷狄之人乎!

”上默然。

及浑邪至,贾人与市者,坐当死者五百馀人。

黯请间,见高门,曰:

”夫匈奴攻当路塞,绝和亲,中国兴兵诛之,死伤者不可胜计,而费以巨万百数。

臣愚以为陛下得胡人,皆以为奴婢以赐从军死事者家;所卤获,因予之,以谢天下之苦,塞百姓之心。

今纵不能,浑邪率数万之众来降,虚府库赏赐,发良民侍养,譬若奉骄子。

愚民安知市买长安中物而文吏绳以为阑出财物于边关乎?

陛下纵不能得匈奴之资以谢天下,又以微文杀无知者五百馀人,是所谓『庇其叶而伤其枝』者也,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上默然,不许,曰:

”吾久不闻汲黯之言,今又复妄发矣。

”後数月,黯坐小法,会赦免官。

於是黯隐於田园。

居数年,会更五铢钱,民多盗铸钱,楚地尤甚。

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

黯伏谢不受印,诏数彊予,然後奉诏。

诏召见黯,黯为上泣曰:

”臣自以为填沟壑,不复见陛下,不意陛下复收用之。

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原为中郎,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原也。

”上曰:

”君薄淮阳邪?

吾今召君矣。

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

”黯既辞行,过大行李息,曰:

”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

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

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

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

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与之俱受其僇矣。

”息畏汤,终不敢言。

黯居郡如故治,淮阳政清。

後张汤果败,上闻黯与息言,抵息罪。

令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

七岁而卒。

卒後,上以黯故,官其弟汲仁至九卿,子汲偃至诸侯相。

黯姑姊子司马安亦少与黯为太子洗马。

安文深巧善宦,官四至九卿,以河南太守卒。

昆弟以安故,同时至二千石者十人。

濮阳段宏始事盖侯信,信任宏,宏亦再至九卿。

然卫人仕者皆严惮汲黯,出其下。

 

赵孟頫fǔ(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士,故画史又称“赵吴兴”。

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

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也。

五世祖秀安僖王子偁,四世祖崇宪靖王伯圭。

高宗无子,立子偁之子,是为孝宗,伯圭,其兄也,赐第于湖州,故孟頫湖州人。

曾祖师垂,祖希永,父与?

,仕宋,皆至大官;入国朝,以孟頫贵,累赠师垂集贤侍读学士,希永太常礼仪院使,并封吴兴郡公,与集贤大学士,死后被元英宗追封为魏国公,谥文敏。

《元史•列传•赵孟頫》

赵孟頫,字子昂,宋太祖子秦王德芳之后也。

五世祖秀安僖王子偁,四世祖崇宪靖王伯圭。

高宗无子,立子偁之子,是为孝宗,伯圭,其兄也,赐第于湖州,故孟頫湖州人。

曾祖师垂,祖希永,父与,仕宋,皆至大官;入国朝,以孟頫贵,累赠师垂集贤侍读学士,希永太常礼仪院使,并封吴兴郡公,与集贤大学士,封魏国公。

孟頫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

年十四,用父廕补官,试中吏部铨法,调真州司户参军。

宋亡,家居,益自力于学。

至元二十三年,行台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得孟頫,以之入见。

孟頫才气英迈,神采焕发,如神仙中人,世祖顾之喜,使坐右丞叶李上。

或言孟頫宋宗室子,不宜使近左右,帝不听。

时方立尚书省,命孟頫草诏颁天下,帝览之,喜曰:

“得朕心之所欲言者矣。

”诏集百官于刑部议法,众欲计至元钞二百贯赃满者死,孟頫曰:

“始造钞时,以银为本,虚实相权,今二十余年间,轻重相去至数十倍,故改中统为至元,又二十年后,至元必复如中统,使民计钞抵法,疑于太重。

古者以米、绢民生所须,谓之二实,银、钱与二物相权,谓之二虚。

四者为直,虽升降有时,终不大相远也,以绢计赃,最为适中。

况钞乃宋时所创,施于边郡,金人袭而用之,皆出于不得已。

乃欲以此断人死命,似不足深取也。

”或以孟頫年少,初自南方来,讥国法不便,意颇不平,责孟頫曰:

“今朝廷行至元钞,故犯法者以是计赃论罪。

汝以为非,岂欲沮格至元钞耶?

”孟頫曰:

“法者人命所系,议有重轻,则人不得其死矣。

孟頫奉诏与议,不敢不言。

今中统钞虚,故改至元钞,谓至元钞终无虚时,岂有是理!

公不揆于理,欲以势相陵,可乎!

”其人有愧色。

帝初欲大用孟頫,议者难之。

二十四年六月,授兵部郎中。

兵部总天下诸驿,时使客饮食之费,几十倍于前,吏无以供给,强取于民,不胜其扰,遂请于中书,增钞给之。

至元钞法滞涩不能行,诏遣尚书刘宣与孟頫驰驿至江南,问行省丞相慢令之罪,凡左右司官及诸路官,则径笞之。

孟頫受命而行,比还,不笞一人,丞相桑哥大以为谴。

时有王虎臣者,言平江路总管赵全不法,即命虎臣往按之。

叶李执奏不宜遣虎臣,帝不听,孟頫进曰:

“赵全固当问,然虎臣前守此郡,多强买人田,纵宾客为奸利,全数与争,虎臣怨之。

虎臣往,必将陷全,事纵得实,人亦不能无疑。

”帝悟,乃遣他使。

桑哥钟初鸣时即坐省中,六曹官后至者,则笞之,孟頫偶后至,断事官遽引孟頫受笞,孟俯入诉于都堂右丞叶李曰:

“古者刑不上大夫,所以养其廉耻,教之节义,且辱士大夫,是辱朝廷也。

”桑哥亟慰孟頫使出,自是所笞,唯曹史以下。

他日,行东御墙外,道险,孟頫马跌堕于河。

桑哥闻之,言于帝,移筑御墙稍西二丈许。

帝闻孟頫素贫,赐钞五十锭。

二十七年,迁集贤直学士。

是岁地震,北京尤甚,地陷,黑沙水涌出,人死伤数十万,帝深忧之。

时驻跸龙虎台,遣阿剌浑撒里驰还,召集贤、翰林两院官,询致灾之由。

议者畏忌桑哥,但泛引《经》、传及五行灾异之言,以修人事、应天变为对,莫敢语及时政。

先是,桑哥遣忻都及王济等理算天下钱粮,已征入数百万,未征者尚数千万,害民特甚,民不聊生,自杀者相属,逃山林者,则发兵捕之,皆莫敢沮其事。

孟頫与阿剌浑撒里甚善,劝令奏帝赦天下,尽与蠲除,庶几天变可弭。

阿剌浑撒里入奏,如孟頫所言,帝从之。

诏草已具,桑哥怒谓必非帝意。

孟頫曰:

“凡钱粮未征者,其人死亡已尽,何所从取?

非及是时除免之,他日言事者,倘以失陷钱粮数千万归咎尚书省,岂不为丞相深累耶!

”桑哥悟,民始获苏。

帝尝问叶李、留梦炎优劣,孟頫对曰:

“梦炎,臣之父执,其人重厚,笃于自信,好谋而能断,有大臣器;叶李所读之书,臣皆读之,其所知所能,臣皆知之能之。

”帝曰:

“汝以梦炎贤于李耶?

梦炎在宋为状元,位至丞相,当贾似道误国罔上,梦炎依阿取容;李布衣,乃伏阙上书,是贤于梦炎也。

汝以梦炎父友,不敢斥言其非,可赋诗讥之。

”孟頫所赋诗,有“往事已非那可说,且将忠直报皇元”之语,帝叹赏焉。

孟頫退谓奉御彻里曰:

“帝论贾似道误国,责留梦炎不言,桑哥罪甚于似道,而我等不言,他日何以辞其责!

然我疏远之臣,言必不听,侍臣中读书知义理,慷慨有大节,又为上所亲信,无逾公者。

夫损一旦之命,为万姓除残贼,仁者之事也。

公必勉之!

”既而彻里至帝前,数桑哥罪恶,帝怒,命卫士批其颊,血涌口鼻,委顿地上。

少间,复呼而问之,对如初。

时大臣亦有继言者,帝遂按诛桑哥,罢尚书省,大臣多以罪去。

帝欲使孟頫与闻中书政事,孟頫固辞,有旨令出入宫门无禁。

每见,必从容语及治道,多所裨益。

帝问:

“汝赵太祖孙耶?

太宗孙耶?

”对曰:

“臣太祖十一世孙。

”帝曰:

“太祖行事,汝知之乎?

”孟頫谢不知,帝曰:

“太祖行事,多可取者,朕皆知之。

”孟頫自念久在上侧,必为人所忌,力请补外。

二十九年,出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

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官事清简。

有元掀兒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其父求得他人尸,遂诬告同役者杀掀兒,既诬服。

孟頫疑其冤,留弗决。

逾月,掀兒自归,郡中称为神明。

佥廉访司事韦哈剌哈孙,素苛虐,以孟頫不能承顺其意,以事中之。

会修《世祖实录》,召孟頫还京师,乃解。

久之,迁知汾州,未上,有旨书金字《藏经》,既成,除集贤直学士、江浙等处儒学提举,迁泰州尹,未上。

至大三年,召至京师,以翰林侍读学士,与他学士撰定祀南郊祝文,及拟进殿名,议不合,谒告去。

仁宗在东宫,素知其名,及即位,召除集贤侍讲学士、中奉大夫。

延祐元年,改翰林侍讲学士,迁集贤侍讲学士、资德大夫。

三年,拜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

帝眷之甚厚,以字呼之而不名。

帝尝与侍臣论文学之士,以孟頫比唐李白、宋苏子瞻。

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书画绝伦,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

有不悦者间之,帝初若不闻者。

又有上书言国史所载,不宜使孟頫与闻者,帝乃曰:

“赵子昂,世祖皇帝所简拔,朕特优以礼貌,置于馆阁,典司述作,传之后世,此属呶呶何也!

”俄赐钞五百锭,谓侍臣曰:

“中书每称国用不足,必持而不与,其以普庆寺别贮钞给之。

”孟頫尝累月不至宫中,帝以问左右,皆谓其年老畏寒,敕御府赐貂鼠裘。

初,孟頫以程钜夫荐,起家为郎,及钜夫为翰林学士承旨,求致仕去,孟頫代之,先往拜其门,而后入院,时人以为衣冠盛事。

六年,得请南归。

帝遣使赐衣币,趣之还朝,以疾,不果行。

至治元年,英宗遣使即其家俾书《孝经》。

二年,赐上尊及衣二袭。

是岁六月卒,年六十九。

追封魏国公,谥文敏。

孟頫所著,有《尚书注》,有《琴原》、《乐原》,得律吕不传之妙。

诗文清邃奇逸,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

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

其画山水、木石、花竹、人马,尤精致。

前史官杨载称孟頫之才颇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

人以为知言云。

子雍、奕,并以书画知名。

历史轶闻

赵孟頫的好人好事

仕元的几十年,赵孟頫做了不少好事。

《元史》里赵的列传简直是一篇篇表扬稿的罗列。

最著名的一次是某年北京地震,天塌地陷的,房屋颓坍无数,百姓死了数十万,皇帝忧心忡忡,差点下罪己诏。

当时的宰辅桑哥却指示“发改委”,不要因为遭了灾就停止征税征粮,搞得哀鸿遍野,老百姓活着的都约好了一块去自杀,不想自杀的则跑到山里躲了起来。

桑哥就着人追捕——此人权倾朝野,有人性的大臣们看着生灵涂炭也不敢说个不字。

这时赵孟頫勇敢地站了出来,表示反对。

他对皇帝说,黎民百姓死的死逃的逃,粮税肯定收不上来,这种时候理应抚恤百姓追查豆腐渣,再大赦免税好让百姓们休养生息,怎么能干横征暴敛的缺德事呢?

另一权臣阿剌浑撒里也是这么上表的,帝称善,遂大赦并免税,震区百姓的日子因此好过了一些。

在收拾桑哥这一政治事件中,赵孟頫显示了中原文人狡狯的政治智慧。

桑哥势焰熏天残民以逞,还是皇上的宠臣,这样的人,于公于私都该收拾。

然而赵孟頫深知政治有风险弹劾需谨慎,就跟彻里帖木耳说,皇上说贾似道祸国,我看这桑哥比贾似道坏多了(先做出定性),咱们做臣子的如果不向上反映,将来难辞其咎(再晓明大义)。

不过我属于靠边站的,说不上话,说了话皇上也不听。

满朝文武,只有您忠肝义胆,又为圣上器重(高帽一戴神鬼莫摘),这事您老要是不去就没人敢去啦!

彻里听了立马就去找皇帝反映,结果遭“批颊”,抽了无数大嘴巴,口鼻喷血面如猪头。

好在游牧民族出身的彻里性子直骨头硬,血止住了彻里再次“上访”,打不死就接着告,后来告桑哥的人渐多,皇上也觉得有问题了,就派人调查,这一查就查出罪行昭昭,然后就把桑哥双规了,最后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并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赵孟頫在济南府当同知时,曾接到个案子。

一老翁抬着儿子的尸首击鼓鸣冤,告儿子的同事杀人。

赵孟頫调查后得知,老翁之子叫元掀儿,在盐场干活。

被告也在盐场,与元掀儿同为苦力,找不出明显的杀人动机,就把案子押下不审。

过了几个月,元掀儿出现了,原来是因为忍受不了盐场的艰苦,逃了。

其父以为子死,想讹点钱养老,找了具尸首诬告儿子的同事,结果儿子现身事发。

该案一结,人皆称赵孟頫是神仙,能预知人之生死。

其实没那么神,说他取证谨慎,坚持程序正义正义倒是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