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旅游策划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1858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7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印江旅游策划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印江旅游策划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印江旅游策划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印江旅游策划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印江旅游策划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印江旅游策划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印江旅游策划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印江旅游策划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印江旅游策划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印江旅游策划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印江旅游策划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印江旅游策划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印江旅游策划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印江旅游策划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印江旅游策划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印江旅游策划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印江旅游策划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印江旅游策划案.docx

《印江旅游策划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印江旅游策划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印江旅游策划案.docx

印江旅游策划案

目录

一、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简介…………………

二、旅游景点简介………………………………………………….

三、旅游路线设计………………………………………………

四、风味独具的地方特产………………………………………………

五、营销策略……………………………………………………..

 

一、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简介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处贵州东北部、铜仁地区西部,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大斜坡地带,地势东高西低,一般海拔在400米至1300米之间。

属中亚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全县总面积1969平方公里。

“八山一水一分田”,为典型的山区农业县,风光秀丽,水资源丰富,八条大河交叉流过,润泽四方。

  位于县境东部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生物资源丰富,梵有生物种类2601种(动物801,植物1800种),其中有黔金丝猴、珙桐等国家一、二类保护动、植物。

经济林木有茶叶、五倍子、吴萸、杜仲、黄柏等。

是世界人与生物圈网成员,是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是唯一的弥勒佛道场,是地球北回归线上唯一的绿洲。

  印江人杰地灵,民族风情浓厚。

全县总人口42万,土家族苗族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土家族自称“毕滋卡”,有“土家赶年”、“六月六”、“土家女儿会”等民族节庆,有土家摆手舞、土家金钱竿、土家红棺葬等独特的民俗活动。

土家长号亢奋、激越,傩坛戏古朴、神秘,土家花灯洒脱、俚趣、苗家米酒酒不醉人人自醉……浓浓的民族风情会令您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独特的地理与悠久的历史,赋予印江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绿色的生态文化、悠久的佛教文化、红色的革命文化、多彩的民俗文化交相辉映而使这里成了一个高品位的综合旅游区。

这里有“书法之乡”、“佛教圣地”、“土家族风情园”、“长号唢呐之乡”、“花灯之乡”、“傩戏之乡”、“生态休闲圣地”等众多美誉。

二、旅游景点简介

梵净山风景区

梵净山风景区位于印江土家族

苗族自治县东部,总面积567平方公里。

梵净山得名于“梵天净土”,原来的正名为“三山谷”,距今达10~14亿年,是我国黄河以南最古老的台地。

  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全境山势雄伟,层峦叠嶂;坡陡谷深,群峰高耸;溪流纵横,飞瀑悬泻;古老地质形成的特殊地质结构,塑造了它千姿百态、峥嵘奇伟的山岳地貌景观。

 山,或雄奇险峻,或秀美多姿,那引人入胜的是新金顶,在海拔2200余米的崇山峻岭上,突兀而起冒出一尊石柱,高约100米,如巨笋出土,似玉龙啸天,红云环绕,直指苍穹。

大自然的神工鬼斧,又将山顶一劈为二。

两个山顶上分别建有释迦殿、弥勒殿,两殿之间有天桥相连,朝拜的香火烧到了云天之上。

还有那独立撑云的蘑菇石、依山望母的太子石、状若册籍的万卷书(山岩)等,形神兼备,令人叹绝!

至于梵净山顶部一带常常出现的“佛光”,更是令人魂牵梦绕,一睹为快。

水,或涓涓细流,或丁冬垂滴,或白练悬空,或奔腾咆哮,皆异常澄洁。

峰回水转,汇成了九十九条溪流,顺山势的东西走向,向东汇成了锦江、淞江,直奔沅江入洞庭湖;向西汇成印江河,直奔乌江进长江。

树,遍山皆树,满眼是绿,繁花争艳,鸟兽和鸣,一幅天然画卷。

还有那云、雾、风,波谲云诡,也给梵净山增添了不少的神秘色彩。

置身此山中,俨然画中行,恍若仙山游。

  梵净山是个原始古朴的生态王国。

由于梵净山的山体庞大且垂直高差大,形成了一个生物多样性的原始基地。

保存了距今7000万年至200万年前第三纪、第四纪的古老动植物种类及丰富的生物资源,是世界上少有的亚热带较完整的生态系统区。

梵净山不仅生长着满山遍岭的各种植物和栖息着各类动物,而且拥有黔金丝猴、大鲵(娃娃鱼)、白颈长尾雉、云豹等珍稀动物和全球仅存的“贵州紫薇”以及中国鸽子花树(珙铜)等珍稀植物。

梵净山是全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是与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峨帽山普贤菩萨道扬、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齐名的中国佛教名山。

在梵净山的滴水岩附近,有一块奉万历皇帝的诏令而专门竖立的石碑。

碑文中写道:

“此黔中间之胜地有古佛道场,名曰梵净山者则又是天下众名岳之宗也。

”历史上梵净山数百平方公里的区域布满寺庙,仅梵净山主峰山麓就有“四十八大脚庵”。

上山的四条主路各有一朝庭封赐的皇庵,东有天马寺,南有坝梅寺,西有护国寺,北有天庆寺,统称“四大皇庵”。

紫薇园

紫薇园位于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永义乡,是上梵净山的必经之

路。

园内有一株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紫薇树”,树龄1380多年,树高34米,冠径15米,胸径1.9米,需要六个人手拉手才能将其团团围住。

1998年被选入贵州省古、大、珍、稀树名录。

因属第三纪残遗植物,科学界视为活化石。

此树目前在国内没有发现第二株,世界上也只在日本福冈发现比此稍小的另一株。

千年神树,可览性为四字:

稀、奇、神、灵。

稀:

第三纪残遗植物,绝无仅有。

奇:

树一年开花三次,脱皮一次。

神:

子落地不生,枝条嫁接不活,树干、树叶均可入药。

灵:

当地百姓和过往游客常拜祭该树,神树也尽荫庇众生。

树神山也奇,紫薇树正对面的山形酷似人的“心脏”,名“紫薇心”,保神树千年常青。

以神树为中心建成了保护园,园内种植了大量紫薇科植物。

更立有二块采于梵净山区的宝石于园内,一石上有天然龙形花纹,一石上有自然凤形图案。

保护园左角有印江籍书法家、重庆书法协会主席魏宇平先生、书王者香教授(西南政法大学)《咏永义贵州紫薇》摩岩石刻:

奇峰天植自洪荒,梵净钟灵毓秀长,莽莽千柯浓荫碧,昂昂十丈劲凌苍,花开红白年三复,皮蜕新陈岁一常,应许中华为国宝,何甘屈作贵州王。

当地土家山民自发在这里进行歌舞表演,可以看到土家摆手舞、敬酒歌等。

团龙民俗文化村

团龙民俗村位于梵净山西线自然保护区内的永义乡,距离印江县城42公里、梵净山护国寺5公里,是西上梵净山必经之地。

团龙村是一座“天然土家民俗博物馆”,汇聚了土家民俗风情,保留了土家吊脚楼、风雨桥等建筑以及古老的土花灯、山歌、祭风神等习俗,是我县土家族“过赶年”习俗的发源地。

团龙村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源自梵净山深处的清泉环绕,此处常年薄雾回环,林木繁多,气候温和,负氧离子十分丰富,被誉为“长寿村”。

,团龙村是历史上著名的产茶圣地,保留着600年前的明清时期,团龙所产绿茶即为朝廷指派贡品,至今古茶树依然枝繁叶茂,产自团龙为主的“梵净山翠峰”、“梵净山佛光茶”、“团龙贡茶”多次获全国金质奖,获准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保护。

观音沟

观音沟位于印江县城南郊,古时建有玉泉寺,清嘉庆五年(1800)建观音庙.此地前有小桥流水、后有清泉飞瀑。

历来为善男信女朝拜之地,每年古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观音菩萨庙会,数万人同时进香甚为壮观。

县城民族陈列馆

县民族陈列馆位于印江县城解放路,占地面积达2800m2.现藏王道行、周以湘、潘鸹臣、严寅亮、鄢师竹、魏经略、魏宇平、王峙苍等印江“书法八大家”的书法精品;民族古籍和历史文物等。

严氏宗祠

严氏宗祠位于印江县峨岭镇城南,始建成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坐南朝北,该祠规模宏大壮观,占地两千余平方米,总平面呈长方形。

一与二进是高耐火墙围护的四合院式建筑。

现存的依次有两厢门罩、小厢房与后堂等,占地面积2254平方米,建筑面积1298平方米。

正殿抱柱有一联:

惜食惜衣非为惜财原惜福,求名求利总须求己莫求人。

横额:

富春遗范。

1984年被印江县人民政府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1999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严寅亮故居

严寅亮(1854-1933年),印江县阳坡人,土家族,字碧岑,号弼丞,别号剩广、剩庵、阳坡山民、

阳坡居士。

出身于一个耕读世家,幼年勤奋好学,对书法尤其情有独钟。

19岁入思南府学,光绪十五年(1889年)35岁,赴省城贵阳考中己丑恩科举人,授四川省候补知县。

著名的书法家、教育家。

因题写“颐和园”而名扬中外。

严寅亮故居位于印江县新寨乡阳坡村,故居建筑风格朴素,但极具特色。

故居内至今还保存着许多严寅亮的真迹,价值不菲。

亚洲第一垮

又称为天下奇观,位于印江县城东郊2公里处,印江县城至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公路必经之地。

1996年9月18日,在靠近印江县城的岩口发生前所未有的山体大滑坡,形成270万立方米的堆积大坝,壅断了印江河水。

由于岩口以上集雨面积644平方公里,岩口点年均径流量61860万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13.3立方米/秒,遂很快形成最大库容量为6240万立方米、最宽水面321.5万平方米、最长回水线10.62km的岩口堰塞湖,水深达42.24m,淹没了朗溪镇。

据专家考证,为全亚洲最大的山体滑坡,所以称之为“亚洲第一垮”,

蔡伦古法造纸文化村

该村位于据印江县城20公里处

的合水镇、兴旺村、蔡家坳,此地在村庄的沿河两岸,有传统造纸工具器皿,有古老水车水槽烤料窑一百多个老作坊,这里的的蔡姓家族至今仍然采用72道古老的造纸工序生产“白皮纸”。

沿袭着东汉时期由蔡伦发明的最古老、最原始的手工作业生产皮纸工艺,其72道工序,经过800多年的代代相传,至今仍保存着完整的初始状态,沉积了厚实的历史底蕴,可称中国造纸历史的“活化石”。

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馆、会师纪念碑、会师纪念柏

会师纪念馆,位于印江木黄镇街上清代所建的水俯高庙,分外院、正厅、后院三进通,坐北朝南。

外院土墙上有肖克《题木黄会师》巨副书法,进口处设有

戏楼,脚坊梁柱为浮雕镂刻,人物、风景画面栩栩如生,具有生动的故事情节;两旁耳房各一间,院内卵石铺地,葡萄架搭于正中;正厅有大殿三间,小门可通后院,两旁立有厢房,小院间以规格青石板铺地;内方中有两军团首长临时休息室。

馆内藏有红二六军团在木黄会师的各类史料、实物。

是贵州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首批省级国防教育基地。

纪念碑,于1979年7月1日建成,坐落于木黄

将军山半山腰,占地面积720平方米。

碑文系原国务院副总理王震同志所题: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碑”19字。

为贵州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会师柏,位于木黄镇东南2公里处,1934年10月16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首长贺龙、肖克等在这棵古柏树下会合。

1983年7月3日,肖克将军视察印江时,在树下触景生情,写下了著名的《怀梵净山》诗,并将这棵树命名为“会师柏”。

该古柏树生长年龄在1100至1200年之间,高70米,树冠180平方米,胸径3.2米,树干中间一分为二枝、到顶部又合二为一篷。

历来即被当地居民奉为神树朝拜。

印江文昌阁、依人书院

  文昌阁,位于印江县城西隅,印江民族中学校园内。

又名印江白塔,阁呈八边形,基座加上阁身,总高41米,为七层八角攒尖顶式建筑,占地面积64平方米。

阁内为木构架,每层置扶手木梯;外为方砖砌就,并以白垩釉之,既坚且洁,又称“白塔”。

阁之每层护以曲栏,飞檐翘角,耸翠流丹,甚为绚丽。

门窗左右有历代楹联、题画,檐角悬挂铜铃,临风生响。

  依人书院,亦位于印江民族中学校园内,

早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这里就有了“龙津书院”。

之后几经更名,直至今天,已有300多年的演变史。

历年来由此间走出的文人墨客、达官贵人不计其数。

  二者均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睡美人风景区

睡美人――亦名观音睡莲、大圣墩,为

印江县城西北面高大山峰,自然天成如一面对天空而陶醉梦乡的美女。

海拔1337米而四面绝壁。

峰顶有仙人桥、一线天、石林、通天洞等。

印江河音乐喷泉

于2007年竣工的音乐喷泉位于印江河南门桥与东门桥之间的河段中,属于印江新兴的风景。

三、旅游路线设计

Ⅰ、进入路线:

A、四川、重庆方向——秀山或铜仁——印江(乘火车到秀山或铜仁,再乘汽车到印江县城)

B、其他方向的游客可先到贵阳——遵义或铜仁——印江(贵阳高速200公里到遵义,遵义油路200公里到印江;贵阳到遵义和铜仁均有火车;贵阳到铜仁有航班)

C、铜仁——印江县城(乘飞机或火车到铜仁,乘车150公里到印江)

旅游路线:

Ⅱ、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民族风情、原始生态风景四日游

D1:

早上抵达印江县城(下车后可到东门桥20年老店孝林粉馆吃早餐,该店的牛肉粉在当地尤为著名且非常美味5元/碗),远观睡美人土家风情区(如有时间亦可登上山顶);游览民族陈列馆——文昌阁、依人书院——严氏宗祠(在严氏宗祠内可看土家花灯、龙灯嘘花、傩戏、傩技表演,品梵净山名茶)——严寅亮故居——观音沟;晚上看印江城夜景(看美丽的音乐喷泉、中心广场;在中心广场周围商铺林立,可以购物;在中心广场旁有著名的小吃一条街,可以尽情品尝各种小吃,如米豆腐、米虾、凉粉、苕粉、炒螺丝等风味独特,且价格便宜每份一般都在2~3元。

住宿:

印江县城宾馆一般为120元/晚,旅馆一般为30~40元/晚。

D2:

一大早乘当地中巴车前往天下奇观(亚州第一垮)——合水镇蔡伦古法造纸村——红二六军团会师圣地木黄瞻仰会师纪念碑、游会师柏、参观会师纪念馆(可品尝当地一绝木黄米豆腐)——太平寺——金厂农家乐品尝当地著名的金豆腐宴,然后返回木黄镇上住宿。

住宿:

旅馆一般为30~40元/晚。

D3:

一大早乘车到永义乡——紫薇园(10/人)——团龙民俗文化村——梵净山风景区(门票成人50元/人;儿童25元/人),游黑湾河瀑布群、鱼坳登万步梯、过鬼门关、茴乡坪、爬金顶、采石磨姑、读万卷书、探九皇洞、览原始森林,远观太子石(有观光车和缆车上山)

住宿:

梵净山上有宾馆。

D4:

早起观梵净日出,吸梵净仙气,饮梵净圣水。

早餐后下山,沿路返回印江县城(也可走东路下山至江口县)然后乘车离开,结束愉快旅程。

四、风味独具的地方特产

Ⅰ、独特的地形、气候环境,以及梵净山西线的印江各族人民在长期的辛勤劳动中,认识和创造、培育了具有深远影响的风味独具的地方特产。

1、梵净山紫袍玉带石:

唯梵净山独有,具石质致密细腻坚韧的特点,是石雕工艺品的上好佳品。

主要石雕工艺品有梵净山玉带九层塔、梵净山玉砚等。

  2、印江白皮纸:

采用蔡伦石古法传统造纸术,以构皮为原料。

具吸水性能好,坚韧绵扎的特点,主要用于书法和机器擦拭。

  3、团龙贡茶:

以团龙村(梵净山麓)海拔1300~1500米之间的茶叶为原料,采用独特的技术制成、具“色泽隐翠,汤色内绿明亮,香高滋味浓纯鲜爽,略带茶香”的特点。

  4、印江贡米:

即印江大糯,主产于今木黄镇、峨岭镇、具洁白清香、可口的特点。

  5、梵净药材:

梵净山素有“天然药库”之称,现初步查明,有高等药用植物118科、282属、486种。

主要名药材有天麻、杜仲、凹叶厚朴、辛荑、黄莲、牛尾、独活、防风、紫苑、淫羊藿等。

据临床效果,所生长中药材,功效奇特,非比一般。

印江纸伞、灵芝酒、梵净山干花艺术品等众多地方特产。

地方特色小吃:

Ⅱ、十大地方风味:

社饭:

  用粘米,糯米各占一半做原料,野菜(雀雀菜,粑粑菜,蒿菜)、家菜做配料,腊肉、野葱、蒜做佐料而做成.社饭到口,其味无穷,有补益气,清热解毒,强益胆气等功效.

绿豆粉:

  用大米和绿豆做原料,其颜色带淡绿,把原料磨成浆,把浆放在锅里烙成张,拿菜刀把它切成丝而成,绿豆粉吃法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豆浆绿豆粉、窖水绿豆粉、牛,羊肉绿豆粉、炒绿豆粉,有粉丝绵,颜色翠,煮不烂,泡不烂,味道好,扑鼻香等特点。

糍粑:

  用印江木黄上等糯米做原料,将糯米泡十个小时后蒸一个小时,然后放在石碓里人工舂烂,出碓的时侯用炒熟的黄豆面裹,土家人造新房、过节和接待贵客都要糍粑上桌。

菜豆腐:

  把磨来的黄豆浆用纱布过滤在锅里,加入一定数量的切细了的鲜萝卜菜拌匀,待豆浆熬熟后,掺进适量的酸汤点清而成。

在土家族中做客,餐桌上少不了一盆菜豆腐和一小碟素海椒。

民间流传这样一句民谣:

“千有万有,离不开菜豆腐下烧酒”。

古代百姓用它敬奉地方官员,则表示该官员廉洁奉公,如菜豆腐一样“一清二白”。

米子:

  又名“炒米”,把糯米蒸成糯米饭,撒在簸箕里冷却,用磨子推,把颗粒压扁,晒干而成。

炒成米子泡撒在煮沸了的甜米酒里,用小碗装茶盆递,是土家人献给客人的第一杯“磅嘴茶”。

甲山苕粉:

  有名水晶粉,以红苕为原料,特殊加工而成,具晶莹透明、味美汤鲜;耐贮藏,不变质(存放三年五载,也不生虫,不变味)的特点。

火锅、炒、凉拌均可。

莱茵鹅:

印江近几年大力发展莱茵鹅产业,鹅制品丰富,鹅肉系列有清蒸、爆炒等多样。

人称鹅肉养颜,特别为女人所钟爱。

野生厥菜:

  采自野山坡,天然生长绝无人工繁衍,味道鲜美,具有抗癌作用。

四腮鱼:

生活在梵净山麓小河的特种鱼,一般鱼两鳃而它有四鳃,非常稀有。

酸芋荷:

  又名红皮翠菜,将芋荷茎腌泡后,加入蒜片、姜丝、新辣椒沫拌匀而成,色泽鲜美、酸爽开胃,是农家庭院、大小宾馆(酒店)的看家凉拌菜。

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

Ⅲ、其他小吃

米豆腐(木黄米豆腐在当地作为文明,口感最好)、米虾、凉粉子、印江蕨粑、小泽沟鸭蛋、印江腊肉、榨肉、梅干、唐家粉蒸牛肉、牛肉粉(以东门桥20年老店孝林粉馆的最好吃)、卤盆等众多品种。

此外印江土家族的宴席非常讲究菜的浑素搭配,八菜两汤,鸡、鱼、梅干、榨肉、酥肉等地方菜都得上桌,才显主人对客人的欢迎和尊敬。

五、营销策略

Ⅰ、市场前景分析: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

(1)从旅游资源看,①这里是土家族、苗族聚居地,民族风情浓郁;②这里生态资源丰富,有以梵净山为代表的原生态风景区;③这里文化底蕴浓厚,是著名的“书法之乡”、“傩戏之乡”、“长号唢呐之乡”。

(2)从它的发展契机看,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旅游业兴旺发达,且人们更加崇尚民族风情、原生态的自然风光,绿色旅游。

(3)从地理位置看,

Ⅱ、市场细分及定位

目标游客群:

a)有稳定收入的中青年——他们往往将旅游作为工作之余的反放松,支付能力强。

b)附近城市的大学生、中学生——爱玩是学生的天性,这一群人的支付能力也是相当高的。

c)对民族风情以及原生态自然景观有着独特向往的人群。

d)退休在家的老年人——游原生态无污染的风景区,呼吸新鲜的空气对老年人的健康益处良多。

Ⅲ、优势机会

现今对社会文化痕迹的探寻与原生态的自然景观逐渐成为了人们旅游的主要方式。

印江凭借着其天然浓厚的民族风情很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必能受到人们的青睐。

Ⅳ、行销组合策略

1、广告媒体

①户外广告

在印江县城及各个景点设立户外广告牌、灯箱、霓虹灯等,使人们以欣赏艺术的轻松心情,自然的接收广告信息。

户外广告可以增强消费者的注意力,形成印象积累效果。

再者,在贵阳到铜仁的铁路干线以及铜仁到印江的公路上,也应该设立众多的路牌广告,以造成先声夺人的优势,让广大旅游者感觉到,未到印江,已经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②报纸广告

在各大报纸(如《南方周末》、《人民日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齐鲁晚报》等)定期刊登印江旅游的相关内容。

报纸媒体单价低,接受群体范围广,上到领导、金领白领,下到街坊邻舍、退休老头老太;广告费用低,可在某一时期内浮出频率高,强化观众认识,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③电视广告

印江的民族风情和原生态风景拍成纪录片,平时可以放在央视旅游频道来播出。

与此同时,在央视其它频道也可以播映5秒、10秒、15秒的广告宣传。

④汽车、公车广告

在汽车、公交车内外张贴印江具有代表性的风景区的图片以及民族风情图片。

可以选择以下两种路线:

一是上班搭乘热线车,目标群是上班的白领阶层,广告标语多为煽动性、提醒他们要及时注重生活的品质;二是高校校园附近车站的公交车站,广告标语多为宣传青海湖特色的口号与图片,让他们潜移默化的接受“印江旅游风景好”的信息,以便他们在黄金周期与节假日可以去印江旅游。

2、具体活动方案

(1)高校假期的促销:

在各大节假日和寒暑假等期间,通过特殊促销的手段使学生形成一股去印江旅游的热潮(比如可以通过用学生证办理各景点的门票优惠等一系列的手段)。

(2)社会公益活动:

为更好的在社会上树立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良好形象,可以在每年的暑假期间组织各地的中小学生的暑假夏令营;通过与全国高校的合作,免费提供部分优秀大学生去印江旅游的费用。

通过公益活动向社会展示印江在人文关怀方面的突出表现,形成印江良好的品牌效应。

(3)举办旅游文化节:

由政府组织出资举办旅游文化节宣传范围更广、宣传力度更大,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Ⅴ、消费者信息反馈

(1)成立“印江旅游消费者信息处理中心”,设立旅游消费者意见热线电话,意见信箱。

定期做市场问卷调查、消费者电话访问等,动态掌握旅游消费热点及消费心理。

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战略。

(2)召开旅游消费者意见采纳会,广开言路;

(3)建立游客联系簿,随时和来过印江的游客进行联系,定期寄去印江的最新情况介绍和新增活动以及印江特产,如:

茶叶、玉石工艺品等,吸引更多的回头客。

Ⅵ、效果评估

从广告的经济效果看,通过以上长期及短期的广告宣传和诱导,自然会吸引一部分游客,获取一定的市场份额。

更重要的是稳定了大部分未来的、潜在的消费者,从而达到广告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效果——经济效果。

从广告的社会效果看,定位于借势于人们对民族风情以及原生态风景的向往,具有很大的广告推动效果

从广告的心理效果看,通过和游客们联系和接触,赠送当地的特产,拉近了消费者与产品的距离,培养了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和好感,树立了良好的旅游品牌和形象。

从品牌塑造上来看,通过一系列活动与广告宣传,使印江旅游这一强大的品牌形象深植于广大旅游者的心中,其品牌价值也不断的上升。

印江旅游这一品牌的打造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其广告宣传、活动策划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做出相应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