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技巧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1928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技巧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技巧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技巧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技巧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技巧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中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技巧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中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技巧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中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技巧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中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技巧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技巧1.docx

《中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技巧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技巧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技巧1.docx

中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技巧1

中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技巧   

选择题作为客观性试题,具有知识覆盖面宽,形式灵活多样,答案相近,迷惑性大等特点,因而在全国各地的中考化学试题中,选择题在各类题型中所占比例最大,可以说选择题解答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份试卷分数的高低。

每次考试完毕,总有一些同学因选择题耗时过多,从而导致后面能做的题没有时间去做,惋惜不已。

究其原因,主要是求解这类题的方法欠妥,习惯于常规方法去处理,结果造成“小题大做”。

如果能够抓住客观性试题“不表述推理过程,解题人口宽,方法灵活多变”的特点,实施“灵巧多变”速解策略,则可事半功倍。

特别是计算型的选择题,如果不运用简单可行的解题方法,按部就班去求解,往往影响解题速度和答案的准确性;要提高此类选择题解题速度,就要简化数字运算或不用数字运算,集中讨论、分析、判断、推理和计算于一体,加强思维和解题技巧训练,强化“综合智力”,运用巧解方法,从而提高考试成绩。

   化学选择题一般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其特殊的结构即决定了它具有多功能性。

研究选择题材的常见题型,探究其解法,是提高解题技巧,减少失误,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

其主要题型有以下几种:

1、直选型选择题2、筛选型选择题3.推断型选择题4、分析比较型选择题5、淘汰型选择6、平均值型计算选择题:

7、估算型选择题8、差量型选择题9.规律特殊型选择题10、图像分析型选择题11、综合分析型选择题

1、直选型选择题:

例1:

过氧化氢(H2O2,它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是常有的消毒剂,在实验室里可用它来制取氧气:

2H2O2MnO22H2O+O2↑,下列关于过氧化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个过氧化氢分子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构成

B.每个过氧化氢分子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C.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的

D.由一个水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审题与思路:

由题给信息2H2O2MnO22H2O+O2↑可知,过氧化氢是一种具有一定组成结构的化合物,它的最小独立存在的粒子是分子,即它是由大量的过氧化氢分子构成。

故A、B、D是错误的说法。

解答:

选C

总结:

紧扣题目的已知条件(或信息)直接推论或计算出答案,从而做出选择。

真正做到平时总结,用时直接。

2、筛选型选择题

例2:

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CuSO4、HCl、KClB.K2SO4、BaCl2、HCl

C.Na2SO4、KCl、Na2CO3D.FeCl3、KOH、NaCl

审题思路:

此题根据筛选方法求解,思路较清楚,根据“无色”这一条可筛掉A。

因为含有Cu2+的溶液是蓝色;根据“透明溶液”这一条件可筛掉B和D,因为B中的K2SO4和BaCl2反应生成白色的BaSO4沉淀,D中FeCl3与KOH反应生成红褐色的Fe(OH)3沉淀。

即只有C符合题意。

解答:

选C

总结:

根据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对题目中给出的选项逐个进行甄别,可以做到去伪存真,排除不合题意的选项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3.推断型选择题

例3:

在等臂杠杆的两端分别挂着质量和体积都相同的铁球和铝球,这时杠杆平衡。

将两球分别浸泡在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硫酸中(如图所示),直至两个烧杯中均没有气泡产生为止。

两球的外形变化不大且无孔洞出现。

下列推测中,正确是()

A.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B.拿掉烧杯后,杠杆仍然平衡(金属球上附着的液体忽略不计,下同)C.拿掉烧杯后,要想使杠杆平衡,支点应向N移动

D.拿掉烧杯后,要想使杠杆平衡,支点应向M移动

审题与思路:

此题为跨学科综合性分析推断题。

解答题,先根据题给条件(信息)运用物理有关①物体的密度与体积的关系,②杠杆原理等推算出铁球必为空气,因为铁的密度比铝大,既然两球同质量、同体积,且悬挂杠杆两端又平衡,则说明两球所受到的重力与浮力一样,故铁球必为空心球。

继续根据题给信息,运用化学有关①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原理、②定量计算的巧妙应用推断出:

消耗等质量的H2SO4需要的铁比铝多,从而进一步依据题给信息得知去掉烧杯之后,因铝球重支点必须向N端移动,故得出正确答案A、C。

解答:

选A、C

总结:

抓住题目中提供的前提设置和提出的问题,扣准题眼,运用规律,寻找突破口,对选项逐个分析推理,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4、分析比较型选择题

例4:

向盛有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质量稀硫酸的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固体物质,使其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A.MgB.MgOC.Mg(OH)2D.MgCO3

审题与思路:

此题是一道典型对比分析选择题材。

由题干给定信息可知:

四个反应中H2SO4的量相等,且恰好完全反应,则说明四种的质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镁(溶质)的质量也相等,所以判断得到的硫酸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的关键是:

确定反应中生成水的多不。

生成水越多,所得溶质量分数越小。

由化学方程式:

Mg+H2SO4〓MgSO4+H2↑

MgO+H2SO4〓MgSO4+H2OMg(OH)2+H2SO4〓MgSO4+2H2O

MgCO3+H2SO4〓MgSO4+H2O+CO2↑不难看出,只有Mg(OH)2与此同时H2SO4反应生成的水最多。

反应前,由于硫酸溶液的质量及溶质质量分数是相同的,且四选项的物质与水都不反应,所以,原硫酸溶液中的水都成为反应后所是溶液中的水,质量也相等(不变)。

因此,本题求解简捷的思路是:

只要比较各种的质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镁和生成水的质量,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由于硫酸的质量相同,且与各物质正好完全反应,故生成的硫酸镁质量相同,通过反应方程式分析,显然Mg(OH)2与H2SO4作用生成的水最多,故C项符合题意。

解答:

选C

总结:

根据题意,联系和运用已学过的、已掌握的有关知识,对题目进行全面而周密的分析;将题中列出的几种答案相互对比,从而快速选择和确定正确答案。

5、淘汰型选择

例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两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这两种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B.若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这两种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C.若两种粒子是同种元素,这两种粒子的质子数一定相同

D.若两种粒子是同种元素,这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同

审题与思路:

本题可用淘汰法解答,解题步聚为:

①审题:

明确题目要知道怎样条件下的两种粒子才可能是同种元素;②淘汰:

先根据两种粒子是同种元素,则这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可不一定相同。

可淘汰D,因为同种元素的两种粒子其核外电子总数和最外层电子数均可不一定相同。

同时知道C应为题中答案。

同种元素的两种粒子,其核内质子数一定相同。

反过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两种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如果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两种原子,那么,它们是同种元素,但由于粒子可能是离子、原子、分子等,故可淘汰B。

同理可淘汰A,因为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的两种粒子,若一为原子,一为离子,那么它们一定不是同种元素。

解答:

选C

总结:

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和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比,直接淘汰不合理的选项;或通过分析,确定某一选项,进而采用对比取舍手段,根据这一确定(选项)否定其他选项。

做到明辨是否,去假存真。

6、平均值型计算选择题:

例6:

两种金属粉末的混合物30克,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只生成氢气1克,则这种混合物中的两种金避可能是()

A.MgAlB.ZnFeC.MgFeD.AlFe

审题与思路:

由题意可知,题中提供的金属有四种,它们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Mg+H2SO4=MgSO4+H2↑242Fe+H2SO4=FeSO4+H2↑5622Al+3H2SO4=Al2(SO4)3+3H2↑546Zn+H2SO4=ZnSO4+H2↑652无论是哪一个化学方程式,我们都可以使氢气前的化学计量数为1,使氢气下面对应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2”这样我们不妨设金属混合的的化学式为R(在其化合的中显+2价),其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有:

R+2HCl〓RCl2+H2↑解得x=60。

即得金属混合的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60。

由题目所提供的答案我们可以分析出答案为B,因为对于A来说Mg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Al的相对原子质量虽为27,但当氢气下的相应相对分子质量为2时,我们可以把Al的相对原子质量看成是18。

而2418相混合,所得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只能是大于18而小于24。

如此类推,B中Zn、Fe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65、56,则它们混合后所得的混合的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小于65而大于56的数。

题中x平均相对原子质量正好在这一数当中,故选B。

C中,Mg、Fe相混合后,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应为一个小于56而大于24的数;D中Al、Fe相混合,其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一个小于56而大于18的数。

注意:

①要理解Al的相对原子质量应为27,为什么这里说可以看作为18。

②AL与酸(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很容易出错。

解答:

选B总结:

抓住题目中所提供的物质的反应特征,抓住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和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实质,然后解题,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估算型选择题

例7:

20g20%的NaOH溶液与20g20%的H2SO4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是()A.蓝色B.紫色C.红D.无色

审题与思路:

此题考察中和反应中反应物间量的关系及指示剂变色的情况,本题的解题关键是NaOH与H2SO4反应生成NaSO4和H2O,若NaOH有剩余,则溶液显碱性,滴入紫色蕊溶液显蓝色;若H2SO4有剩余,则溶液显酸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若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则溶液为中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仍为此色。

此题有下列解法。

解法1:

设NaOH适量,可与质量为xg和H2SO4恰好完全反应。

则:

所以NaOH有剩余,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蓝色。

故A为正确答案。

解法2:

设H2SO4适量,可与质量为yg的NaOH恰好完全反应。

所以NaOH有剩余,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蓝色。

故正确答案为A。

解法3:

此题可用估算法。

等质量的碱酸中和时,谁的相对分子质量总量小,溶液就显该性。

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总量小,最后溶液显酸性;碱的相对分子质量总量小,最后溶液显碱性。

因此有:

2NaOH+H2SO4=Na2SO4+2H2O8098因为80∠98所以溶液显碱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蓝色。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8098因为80∠98所以溶液显碱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蓝色。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由以上三种解法可知:

思路一样,但解法最为简单的是第三种方法——估算法,所以估算法的解题方法掌握了的话,可以节省解题的时间。

加快解题的速度。

解答:

选A。

总结:

计算型选择题与计算题的区别之一是,前者不必写出计算过程,因此可以根据特征数据进行估算,有时也可将题目的某些数据简化,进行近似计算。

8、差量型选择题

例8:

现有铜化氧化铜的混合的5.6克,与过量的一氧化碳充分反应后,得到固体物质为4.8克,则原混合的中铜单质的质量分数为()A.10.2%B.20.4%C.28.6%D.40%

审题与思路与CO发生反应。

由于是充分反应,所以生成物中没有CuO;得到的固体物质全部是Cu的质量,这4.8克的Cu应是原混合的中混有的Cu的质量和生成的Cu的质量之和。

此题的解法很多。

解法一:

用差量法解题,设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为xg,则铜为(5.6-x)g有:

CO+CuO△Cu+CO2质量变化806480-64=16xg5.6-4.8=0.8g铜的质量为:

5.6g-4g=1.6g其中差量16为CuO转变为Cu时的失氧量,也就是反应前后固体的质的质量差。

所以混合的中铜单质的质量分数为:

(单质铜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100%=(1.6g/5.6g)100%=28.6%故本题答案为C。

故本题答案为C。

解法二;代数法求解,设原混合的中的单质铜的质量为xg,则CuO质量为(5.6-x)g生成的Cu的质量为(4.8-x)g则有:

CO+CuO△Cu+CO280645.6-x4.8-X80:

64=(5.6-x)(4.8-x),解得x=1.6所以混合的中铜单质的质量分数为:

(单质铜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100%=(1.6g/5.6g)100%=28.6%故正确答案为C。

注意:

本题的解法有多种,我们在解此题时应该用什么方法,可以由我们自己去确定。

关键是要理解各方法的原理以及含义,明白解题过程,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条理清晰、明确。

总结:

找准物质量之间的关系,抓住物质间的关纱来解题,能使我们很快地解出结果,而且计算过程简洁明了。

9.规律特殊型选择题

例9:

相同质量的下列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质量最多的是()A.镁B.铝C.锌D.铁

审题与思路:

本题如果抓了规律,则解题十分简洁。

本题为已知等质量的不同金属,比较它们与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的大小,解这类题目只需找出生成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化合物的关系即可。

不需逐一写化学方程式,列比例式求解。

设金属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r,化合价为+a价。

2R+2aHCl===2RCla+aH2↑2r2am(金属)m(H2)2r:

2a=(金属):

m(H2)解得m(H2)=a/rm(金属)即:

m(H2)=(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m(金属)设本题中等质量的金属为1g,所以有A.m(H2)=(2/24).1g=1/12gB.m(H2)=(3/27).1g=1/9gC.m(H2)=(2/65).1g=1/25.5gD.m(H2)=(2/56).1g=1/28g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注意:

本题得出和运有的规律是等量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产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化合价成正比,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正比,本题根据常规解法如下:

设金属的质量为ag,生成的氢气按A、B、C、D、依次为x1g、x2g、x3g、x4g,则:

Mg+2HCl===MgCl2+H22Al+6HCl===2AlCl3H2↑242546ax1ax224:

2=ag:

x1g,解得x1=a/12;54:

6=ag:

x2g,解得x2=6a/54=a/9。

Zn+2HCl==ZnCl2+H2↑Fe+2HCl===FeCl2+H2↑652562ax3ax465:

2=ag:

x3g,解得x3=a/32.5;56:

2=ag:

x4g,x4=a/28。

分子相同,分母越小商值越大。

故相同质量的镁、铝、锌、铁中与足量HCl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最多的是铝。

即本题正确答案为B。

解答:

选B

总结:

化学知识有许多规律,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这些规律,有助于我们解题;化学解题方法有许多特殊法,了解和掌握这些特殊之所在,并运有于解题,可以简化解题步骤,可以从繁中悟出简,从难中觅出易。

10.图像分析型选择题

例10:

某不纯的铁粉与稀H2SO4反应时质量关系如图所示,x表示在反应中不纯铁粉消耗的质量,y表示生成H2的质量。

试判断不纯铁粉中可能混有的杂质是()

A.MgB.ZnC.CuD.Ag

审题与思路:

首先计算生成0.2g氢气需要纯铁的质量,设需要纯铁的质量为z。

Fe+H2SO4FeSO4+H2↑562Z0.2g56:

2=Z:

0.2,解得Z=5.6g生成0.2g氢气需要5.6g铁,而实际只消耗了5g不纯的铁,这说明铁中所含的杂质不仅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并且等质量的这种杂质跟稀H2SO4反应时产一的氢气比较多,且大于0.2g,因此选项C、D不符合题意,因为Cu和Ag不跟酸起置换反应。

同理可计算生成0.2g氢气需2.4g镁,即同质量镁和铁跟酸反应,镁生成的氢气多,生成0.2g氢气需要6.5g锌,即同质量锌和铁跟酸反应,锌生成氢气不。

故A符合题意,是题中正确答案。

由图可以看出,5g不纯金属与稀H2SO4反应生成0.2gH2,可根据极端假设法求出5g纯铁与稀H2SO4反应放出H2的量,通过比较两者放出H2的量的大小,再由选项得出结论。

假设5g纯铁与稀H2SO4反应产生H2的质量为Z,则Fe+H2SO4FeSO4+H2↑5625  Z56:

2=5:

Z,解得Z=10/56g因为=10/56∠0.2,则不纯铁粉中的杂质与稀H2SO4反应生成的H2比等质量的纯铁粉与稀H2SO4反应产生H2要多,从中不难看出,不纯铁粉中的杂质要符合两个条件:

①能与稀H2SO4反应;②相对原子质量比较小。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解答:

选A

总结:

抓住有关化学原理和有关物质的性质,搞清图象的意义以及特殊点(原点、交点、转折点、终点),进行全面而综合地分析,做到变繁为简,化难为易而灵活求解。

11.综合分析型选择题

例11:

取一定质量的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Ba(OH)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发现生成的沉淀和所取的混合气体质量相等,则混合气体中,碳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A.1:

1B.1:

2C.28:

44D.181:

209

审题与思路:

题中涉及的反应有:

CO2+Ba(OH)2==BaCO3↓+H2O,由题意知:

m(CO)+m(CO2)=m(BaCO3),因B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7,不妨设生成的BaCO3的质量为197g,则CO和CO2的总质量也为197g,然后利用有关化学方程式及化学式即可求解。

因为CO2+Ba(OH)2=BaCO3↓+H2O,由题给条件m(BaCO3)=(CO)+m(CO2),设生成BaCO3质量为197g,则原混合气体中CO2质量为44g,CO质量为:

197g—44g=153g。

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分子个数比为:

153:

28则原混合气体中碳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181:

209。

解答:

选D本题为无数据计算题,既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又考查了分子、原子个数比的计算,综合性强,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反握物质(或元素)质量与分子(或原子)个数间的关系。

对于这种无数据的计算题,我们要抓住变化的本质、透彻审题,把握题设中关键的要点,根据题给等量关系,巧妙选取有关纯净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作为特殊值,便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有的化学题目知识综合性较强,知识的容量大。

解答时要充分地利用所学知识以及知识间的联系,运用已掌握的有关知识,对题目进行全面而周密地分析,将多种方法应用于解题之中,以求出正确的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