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明史 笔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1963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文明史 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外文明史 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外文明史 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外文明史 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外文明史 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中外文明史 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中外文明史 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中外文明史 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中外文明史 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中外文明史 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中外文明史 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中外文明史 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中外文明史 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中外文明史 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中外文明史 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中外文明史 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中外文明史 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中外文明史 笔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中外文明史 笔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中外文明史 笔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外文明史 笔记.docx

《中外文明史 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文明史 笔记.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外文明史 笔记.docx

中外文明史笔记

导言

一、文明、文化与文明史

文明(civilization):

泛指人类脱离动物界的蛮荒状态,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成就的总和。

特指某个地域、某个时代、某种社会或某个民族所具有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生产实践活动及其相应的经济、政治制度与成果。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易经·乾卦》

文化(culture):

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宗教、风俗等等。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经·贲卦》

“文明是放大了的文化,文明史中包括着文化史。

”(亨廷顿)

文明史(historyofcivilization):

人类的开化,并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历史。

中外文明史:

包括中华文明在内的世界各主要文明的纵向发展与横向交流的历史。

二、人类与人类文明的发端

文明诞生的标志

定居:

一般来说,建设一个文明需要在一定区域内,以一个相当大的、人口相对集中的人类共同体(或社会)为前提(国家权力的产生);

农耕的出现:

这个共同体必须有较高的生产力水平(金属冶炼技术),就是说有足够的剩余劳动力来从事非生产性的劳动;

城市的出现:

由此既可营造一些纪念碑式的建筑物(庙宇、宫殿、陵墓之类),又可产生出大量创造非文明民族所没有的知识和技巧的专门家;

文字的产生:

扩大了人类的语言在时间与空间上的交际作用,缩小了人类文化在时间与空间上所存在的距离。

有了文字,人类的文化成果及其传统底蕴就会不断地传递、积淀下来,不同地区与民族之间的文化才可能发生实质性的碰撞、融合,人类社会文明才得以持续而长足地发展起来;

宗教崇拜出现:

反映了原始人类对自然界与人自身的朦胧的认识,而且都或多或少地对后来的人类社会文明产生影响。

三、学习内容

导言

第一讲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第二讲古埃及文明

第三讲古印度文明

第四讲希伯莱文明

第五讲古希腊文明

第六讲古罗马文明

第七讲中世纪欧洲文明

第八讲伊斯兰文明

第九讲欧洲工业文明的前奏

第十讲西方工业文明

第十一讲中华文明概述

第十二讲中华文明历程

结束语全球化与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

四、学习意义

面向21世纪,了解中华文明史;

学习世界文明,更好的认识中华文明;

增进个人的修养,提升智慧的生存之道。

名词解释及思考题:

文化文明

文明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第一讲西亚两河流域文明

一、古代西亚的地理环境与民族构成

两河流域:

阿卡德人、阿摩利人、亚述人与迦勒底人

小亚细亚:

腓尼基人、迦南人、犹太人(以色列人)

伊朗人、赫梯人库提人、胡里特人

二、城邦、王国与帝国

苏美尔城邦时期(公元前4000~前2400年)

阿卡德王国(公元前2371~前2230年)

乌尔第三王朝(公元前2113年~前2006年)

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894~前1595年)

亚述帝国(公元前8世纪~前612年)

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626~公元前538年)

波斯帝国(公元前522~公元前330年)

三、古代西亚的文化

楔形文字腓尼基字母史诗琐罗亚斯德教天文学与数学

灌溉技术、冶金技术

楔形文字

早在公元前约4000年代后期,苏美尔人就创造了楔形文字。

这种文字是在图画文字的基础上形成的,最初刻在石头上,后来则以粘土制作的半干的泥版作为书写材料,用削尖了的芦苇钎、木棍、兽骨作笔,写好后,用火烘干,成为泥版文书。

由于在泥版上书写不便,起笔重而印痕较深.抽出来时留下的印痕又比较狭细,看起来伐木楔子一样,每个文字符号都是由竖的、横的和斜的笔画组合起来,故被称之为楔形文字。

19世纪中叶,借助英国学者罗林生对波斯国王留下的《贝希斯顿铭文》的研究,楔形文字才逐渐被解读出来,由此形成一门新的历史学科——亚述学。

琐罗亚斯德教

创始人琐罗亚斯德。

该教认为在整个世界有至高无上的神。

世界上有两个主宰宇宙的大神,一个是阿胡拉·马兹达(意为“智慧之神”),它是最高善神,也是光明、正义之神;另一个是阿利曼,它是恶神,也是黑暗之神、邪恶之神。

这种宗教的特点也被归纳为“二元论”。

琐罗亚斯德教还是一种彻底的个人宗教,它向个人而不是社会提出要求,报偿和惩罚也是针对个人的。

宗教带有浓厚的伦理色彩。

不塑神像,不建神庙。

该教又被称为拜火教。

经典是《阿维斯塔》。

名词解释及思考题

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巴比伦之囚塔庙吉尔伽美什史诗

琐罗亚斯德教

两河流域文明对人类文明有何贡献?

第二讲古代埃及文明

一、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居民及其经济

二、法老的政教合一专制主义政治及历史分期

现代学者将古埃及文明分为9个时期

奴隶制国家形成和统一:

1. 前王朝时期(金石并用时期,公元前4500~公元前3100年)

2.早王朝时期(1-2王朝,公元前3100~公元前2700年)

3.古王国时期(3-8王朝,公元前2700~公元前2160年)

 4.第一中间期(9-10王朝,公元前2160~公元前2040年)

 统一国家重建和帝国时期:

5.中王国时期(11-12王朝,公元前2040~公元前1786年)

 6.第二中间期(13-17王朝,公元前1786~公元前1550年)

 7.新王国时期(18-20王朝,公元前1550~公元前1069年)

 奴隶制国家衰落时期:

8.第三中间期(21-25王朝,约公元前1069~公元前665年)

9.后期埃及(26-31王朝,公元前664~公元前332年)

三、古埃及文化

1、象形文字与图画

2、太阳神和来世崇拜

3、金字塔和神庙

4、自然科学成就

罗赛塔石碑(现藏伦敦大英博物馆埃及厅)

1798年8月发现于罗塞塔地区。

第一段是象形文字,第二段是通俗体文字,第三段是希腊文。

为公元前196年埃及教士为托勒密五世刻写的颂词。

19世纪法国学者商博良经数年研究,成功释读象形文字,一门新兴学科——埃及学也随之诞生。

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的异同

相似点:

这两支文明几乎一样的古老,它们都孕育于大河流域,从城邦国家过渡到统一的强大的帝国,都实行君主专制统治,它们都有各自的文字系统,在数学上和天文学上有自己重要的成果。

不同点:

在地理上,两河流域没有尼罗河那么富饶,也不是像尼罗河谷那样是块相对封闭的地区,因而易遭侵略;

在政治上,它没有像埃及文明那样有较长时间相对稳定的发展,它的政治史曾有几次比较突然的中断;

思想和宗教观念上,埃及文化着重伦理,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则着重法律;

经济活动上,两河流域的商业贸易更为活跃。

名词解释和思考题

象形文字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金字塔

古埃及文明主要成就有哪些?

这些主要成就与古埃及的宗教信仰有什么关系?

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的异同。

第三讲古代印度文明

一、印度河文明的发现:

哈拉巴文明

印度的上古文明主要经历了如下时代:

哈拉巴文明(公元前2300~公元前1750年)国家形成与城市文明;

早期吠陀时代(公元前15~公元前11世纪)雅利安人入侵,种姓制度萌芽;

后期吠陀时代(公元前9~公元前6世纪)雅利安国家和种姓制度形成,婆罗门教盛行;

列国时代(公元前6~公元前4世纪)列国并立,摩揭陀称霸,佛教形成;

孔雀帝国(公元前324~公元前187年)统一国家形成和兴旺,佛教盛行

二、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

婆罗门教

梵天是世界的绝对灵魂;物质世界的虚幻性;灵魂的轮回转世;梵我同一与摆脱轮回;苦难存在于物质层面,灵魂的升华是摆脱苦难的途径;个人的灵魂来源于梵天,最终将回归梵天,是为涅槃的境界。

种姓制度

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雅利安人来到印度大陆后,征服了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自以为高人一等。

当时,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

当诸神分割原始巨人梵天时,梵天身体的不同部分转化成社会上不同等级的人——梵天嘴变成了婆罗门,双臂变成了罗惹尼亚,双腿变成了吠舍,双脚生出了首陀罗。

其中婆罗门是僧侣贵族,等级最高。

罗惹尼亚,是王族的意思,即后来的刹帝利,仅次于婆罗门等级。

吠舍,是一般平民。

这三个等级大都是雅利安人。

首陀罗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和一部分失去土地的雅利安人,地位最为低下,实际上是奴隶。

这四个等级的职业和不平等的地位是生来注定的、不可改变的。

当权者和高级僧侣贵族为了永远保持自己的特权地位,禁止不同等级的人通婚,各等级的人只能在等级内部通婚。

二、佛教与孔雀王朝

列国时代与佛教的产生

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4世纪,亦称早期佛教时代。

中心东移恒河流域,可能与波斯帝国入侵印度河流域而形成的压力有关。

诸国并立,佛经之所谓16国,类似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

佛教教义四谛:

苦、集、灭、道。

特点:

人生多苦:

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所求不得。

众生平等:

种姓的差异来源于职业的不同,而无贵贱尊卑之分。

演变:

释迦牟尼死后不久,诸多弟子举行第一次结集大会。

百年之后,诸地长老举行第二次结集大会。

由于意见不一,形成门户派系。

阿育王召开第三次结集大会,确定佛教的基本教义为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佛教取得国教的地位。

孔雀王朝:

公元前324~公元前187年,相当于中国的战国后期-西汉初年。

阿育王(公元前269~公元前232年),南征德干高原,统治庞大的帝国。

改奉佛教,宣扬容忍和非暴力原则,其实质在于统治者奉行暴力与被统治者遵循非暴力原则的双重标准。

阿育王死后,孔雀王朝延续半个世纪后陷入分裂。

四、印度教的兴起

五、古代印度文化

佛教

哈拉巴文字、梵文

绝无仅有的长诗——《摩诃波罗多》和《罗摩衍那》

数学符号0-9的创造、零的概念

犍陀罗艺术

这种艺术造型主要出自犍陀罗(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靠近阿富汗东部一带)这个地方。

其特点一是雕刻佛陀和各位菩萨石像的流行,这在早期的佛教时代是没有的。

早期要表现佛陀,多用象征的手法来表示.第二个特点,带有希腊艺术形式的特点和痕迹——如雕刻的佛像刚健丰满,表情丰富。

古印度这种艺术风格体现了东西方文明融合的特点,所以犍陀罗艺术又叫“希腊式佛教艺术”。

公元5世纪,因为外族人的入侵和破坏,这种艺术衰落下去了,但它传播到了中亚地区和中国,对中国新疆、敦煌、山西大同云冈的佛教造型艺术影响很大。

名词解释与思考题

哈拉巴文化《吠陀》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四谛阿育王《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犍陀罗艺术

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特征和影响。

佛教向外传播的基本情况以及在古印度本土衰落的原因。

古印度文明的主要成就。

第四讲希伯来文明

一、从“河间之地”来到“应许之地”

二、大卫与希伯来统一王国的建立

三、从国家分裂到失去家园

四、犹太教的基本思想

一神论:

上帝只有一个,上帝是真实的存在,上帝是宇宙和全人类的主宰,上帝就是耶和华。

契约观:

犹太人与上帝之间没有那种内在的无可奈何的血缘关系,而是一种外在的互利互惠、互有义务的双向选择的关系。

而且这种关系是通过上帝与犹太人订立的“约”确立下来的。

这个约的内容就是:

犹太人选择了上帝,上帝选择了犹太人。

末世论:

末世论思想包含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完美的天国必将出现。

第二,弥赛亚救世。

律法:

摩西十诫

守安息日:

安息日,是一周的第七天(具体是星期五太阳落山到星期六太阳落山之间)。

这一天是圣日,是休息的日子。

犹太饮食法:

犹太教根据《圣经》中将动物分成“洁净”和“不洁净”的观点,对犹太人的饮食作出规定:

洁净的动物可以食用。

禁止吃动物的血,禁止把肉类食品和乳类食品混在一块吃。

五、犹太复国主义与巴勒斯坦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

名词解释和思考题

巴比伦之囚犹太教守安息日犹太复国主义(锡安主义)

犹太教的基本思想及其影响。

第五讲古代希腊文明

一、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

1、克里特文明(约公元前2000~前1400年)

2、迈锡尼文明(公元前2000~前1100年)

二、《荷马史诗》时代

三、希腊城邦

1、希腊城邦政治的特点:

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小国寡民;发展较为充分的公民政治左右着国家的命运,极少有君主的个人权力对国家的控制。

2、斯巴达——军营式的社会

雅典——独特的民主政治

四、希波战争——东西方文明的第一次大碰撞

五、希腊化时代

亚历山大建立帝国以后,希腊文化在庞大帝国范围内得到推广。

因此,19世纪30年代以后,史学界通常把亚历山大东侵(公元前334年)至罗马灭掉由亚历山大的部将建立并由其后裔统治的埃及托勒密王朝(公元前30年)这段历史称为希腊化时代,同时将这段时间在亚历山大帝国废墟上建立的国家称作希腊化国家,它们的文化称作希腊化文化。

所谓的希腊化国家主要包括马其顿的安提柯王朝、埃及的托勒密王朝、西亚的塞琉古王国。

希腊化时代的文化具有希腊古典文化和东方文化相结合的特点,这在文学、艺术、科学和宗教等方面都有体现。

希腊化时代的文化对后来罗马文化乃至近代欧洲文化都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

六、希腊古典文化

哲学

德谟克利特(约于公元前460~公元前370年)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

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

伊壁鸠鲁(公元前341~公元前270年)

斯多葛学派

犬儒学派

文学与艺术

古希腊文明的理性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

理性精神是古希腊文明的重要特征,也是古希腊文明的重要成果,更是对西方文明和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

思考问题变为以自然为对象,抹掉了的神的形象。

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解释从人的立场提出论证,不像其他文明那样把这些现象归结为神和超自然的力量。

他们的论证不完全正确,但具有理性的光辉。

演说和辩论司空见惯,任何结论不是神也不是专制国王说了算,而是由接受者根据演说和辩论的情况自己作出选择。

人可以对任何问题进行自由思考并自由表达出来。

这种思考和表达出来的自由思想,不是改造自然,而主要是为了影响人本身。

对个人尊严和价值的高度尊重。

文学艺术高度赞美人和人性。

神是为了人的利益而存在的,赞美神的同时,也就赞美了人。

以人为本:

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上签名,是对自身存在价值的肯定。

把娱乐看成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到剧场看演出是常有的事情,剧场容量为一两万人或五万十万人。

为了观赏方便,特造成半圆形。

体育运动会也是娱乐的重要方式。

遇上战争也不停止举行,会签定神圣的休战和约。

对生活的质量相当讲究。

总结为几个字:

自由、理性、乐观、世俗、人文。

名词解释和思考题

爱琴文明荷马史诗希波战争希腊化时代亚里士多德

简述爱琴文明及其主要表现。

古希腊文明的理性精神的含义及其表现。

如何看待希腊化时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第六讲古代罗马文明

一、意大利地理环境和早期居民

拉丁人伊达拉里亚人希腊人迦太基人

二、从城邦共和到帝国君主制

王政时代(公元前8~前6世纪)

共和时代(约公元前510年~前27年)

帝国时代(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

三、古代罗马史学、艺术和法学

拉丁语文学史学雕刻和建筑艺术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成文法)

公元前450年制定。

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

明文规定维护私有制度和奴隶主贵族的权益,保护私有财产,严惩破坏私有权者。

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权力,是后世罗马法的渊源,对于中世纪和近代欧洲法学也有重要影响。

罗马法

罗马法,一般泛指公元前6世纪罗马国家形成之后至公元6世纪中叶查土丁尼皇帝编纂法典为止的整个历史时期所有的法律。

主要包括十二铜表法,市民法,万民法,查士丁尼法典。

十二铜表法具体明确规定了刑律、私有制度、财产继承、债务关系和司法程序;市民法内容涉及罗马共和国的行政管理、国家机关及一部分诉讼程序;万民法着重调整财产关系,规范所有权和契约关系,实际上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查士丁尼法典包括历代皇帝的法令和元老院的决议。

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的法律的综合体系,是古代世界各国中,内容最完整、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法律。

罗马法的特点

以人类共有的自然理性为基础,树立了自由民在“私法”范围内的形式上平等、契约以当事人同意为生效的主要条件和财产无限制私有等3个重要原则;

行政官司法裁量权和法学家解释法律的权威给予其相当灵活性和实用性,能够满足在不断变动中的现实社会需要。

罗马法的影响

对中世纪和近现代的西方法学、对许多亚非拉国家的现行法律体制,罗马法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12世纪至15世纪,欧洲出现了“罗马法复兴时期”。

许多国家纷纷采用罗马法。

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差不多都以罗马法为基础,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和改造自己的法律体系,有的将罗马私法略加修改,变成现行法使用,如法、德;有的则吸收其基本原则和思想,借以推动本国民法的发展,如英国。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罗马法的影响显然已跨出欧洲范围,遍及曾经是西欧国家殖民地的亚、非、拉各国,从而形成了“大陆法系”。

即使构成“英美法系”的各国.也深受罗马法的影响。

20世纪初,罗马法的影响经过日本.也伸展到中国。

罗马法是罗马文明留给后人最持久的遗产。

四、基督教的起源和演变

于公元1世纪的最初发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团体之中,是从犹太教的一个教派演化而来的。

后来逐渐传播到希腊、埃及、意大利和高卢等地,成为整个罗马帝国的新宗教。

313年,君士坦丁大帝发布了“米兰敕令”,正式承认基督教与其他宗教并存,使其取得合法地位,并归还从前所没收的基督教堂的财产。

392年狄奥多西一世将基督教定为罗马国教。

早期基督教教义

信仰一神基督耶酥

主张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反对富人,反对罗马人的统治

宣扬同胞之爱

早期基督教神学主要理论:

上帝创世说

原罪说

天国报应说和预定论

三位一体论

教权至上论

名词解释和思考题

罗马军团三头同盟罗马法奥古斯丁

简述罗马法的主要内容、特征和影响。

简述基督教的起源和演变。

古罗马文明对古希腊文明的继承与超越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七讲中世纪欧洲文明

一、文明整合和宗教社会兴起

日耳曼人的迁徙法兰克王国基督教文明整合

二、封建制度

采邑分封封君封臣权力与义务

9~13世纪之间,西欧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通过土地的层层分封与逐级占有,形成了以国王为最高封君、以土地分授为基础、以封君封臣(领主、附庸)关系为纽带的封建等级制度。

三、庄园农村和行会城市

9至13世纪是封建庄园兴盛时期,集中在法国中部和英格兰。

个体生产劳役地租自给自足

城市区别于乡村,人口和财富相对集中,是在10~11世纪时,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后发展起来的。

行会,同行业手工业者的组织。

行会保护了脆弱的商品经济;师徒制度也有利于技艺的传授;还加强了城市人口的政治联合,进而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

四、十字军东征及其影响

第一次东征(1096年—1099年)分四路进军,攻占耶路撒冷。

十字军大肆劫掠,杀戮7万人,并建立耶路撒冷拉丁王国。

第二次东征(1147—1149年)为响应耶路撒冷国王求援,企图夺回被土耳其军队收复的埃德萨,遭失败。

第三次东征(1189—1192年)企图夺回被埃及苏丹萨拉丁攻克的耶路撒冷,遭到顽强抵抗未能如愿。

第四次东征(1202—1204年)由教皇英诺森三世发动,攻陷君士坦丁堡,在巴尔干建立拉丁帝国。

第五次(1217—1221年)、第六次(1228—1229年)、第七次(1248—1254年)东征都把进攻矛头指向埃及,均告失败。

第八次(1270年)进军突尼斯,也以悲剧告终。

历次东侵所占据点后来不断丧失,1291年最后据点阿克城失守,标志着十字军东征彻底失败。

十字军东征的历史影响

侵略战争。

消极影响:

消耗了西欧大量的人力、物力,严重地摧残了中近东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给当地各族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积极影响:

促进了原已存在的东西方文明交流。

东方灌溉用筒车和园艺技术、金属加工、纺织、制糖技术传入西欧,推动了西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东西方贸易扩大,东方的香料、药材、丝绸等畅销西欧;城市随着商业发展日益繁荣;教会的权威开始衰落,有利于王权的加强。

五、中古西欧文化

中古西欧文明的特点

政治:

封君封臣间契约性质的权力与义务关系;宗教权力和世俗权力的相互制约;王权受到限制。

经济社会:

劳役制庄园农村与行会城市。

思想文化:

基督教的统治地位。

名词解释与思考题

欧亚民族大迁徙丕平献土查理曼大帝骑士

怎样理解“黑暗的中世纪”?

如何评价十字军东征?

影响中世纪欧洲文明的四种元素。

第八讲中古伊斯兰文明

一、早期伊斯兰国家

地理环境:

三洲五海高山、大河、沙漠、草原、山地与平原错落分布

民族:

闪语系和印欧语系的诸多分支

西北:

贝杜因人游牧

西南:

塞白人农业和商业早期文明

610年,伊斯兰教产生

622年,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国家

632年,阿拉伯半岛大体上归于统一

早期伊斯兰国家

610年,穆罕默德(570~632年)创立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圣城——麦加

初期四任哈里发及其扩张

阿布·伯克尔任哈里发(632—634年在位),巩固了统治,向叙利亚扩张,占领了加沙。

欧麦尔继位为第二任哈里发(634—644年在位),发动了阿拉伯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大征服运动,占领了叙利亚首府大马士革,攻占伊拉克,消灭波斯,占领埃及。

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644—656年在位)继续进行扩张战争,先后征服呼罗珊、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以及北非的利比亚等地区。

出现什叶派与逊尼派的对立。

阿里继立为第四任哈里发(656—661年在位)。

二、倭马亚王朝和阿拔斯王朝

倭马亚王朝(661-750年),我国史书上称其为白衣大食。

政治中心北移大马士革,建立君主世袭制。

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我国史书上称其为黑衣大食。

政治中心东移巴格达,政治基础多元化:

阿拉伯人、波斯人/贵族、商人、地主、宗教学者。

8~9世纪中叶,阿拔斯阿拉伯帝国达到极盛。

帝国的解体(1258年巴格达被蒙古人攻占,帝国灭亡)

三、伊斯兰教义

《古兰经》共分为114章6236节。

不仅是伊斯兰教经典,也是阿拉伯国家关于宗教、政治、经济、军事和法律制度的经典。

伊斯兰教基本教义为五大信仰:

信安拉、信使者、信天使、信经典、信末日审判和死后复活。

伊斯兰教有两项主要原则:

教律和圣战。

穆斯林的5种义务:

信仰、礼拜、施舍、斋戒、朝觐。

四、阿拉伯的科学和文化

百年翻译运动

指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前期(750~850)持续100多年的译述活动。

在政府的规划下,希腊语、波斯语、梵语、希伯莱语等许多重要的学术著作被译成阿拉伯文。

这一时期的重要译著有托勒密的天文学,希波克拉第的医学,欧几里德的几何学,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哲学等;另外还有印度的数学、波斯的文学、艺术等等累计达数百部之多。

通过翻译活动了解和掌握外来文化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形成过程中富有特色的学术活动,百年翻译运动不仅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且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天文与数学

白塔尼的天体运行

花拉子密的代数学

印度数字符号与10进位法

医学

拉奇斯的《天花与麻疹》和《医学集成》最为著名。

阿维森纳的名著《医典》是阿拉伯医学的结晶,是当时世界上最高水平的医学著作。

历史

泰伯里的《历代先知与帝王史》是一部阿拉伯世界编年通史。

马苏迪是杰出的历史学家和地理学家,被誉为“阿拉伯的希罗多德”。

《黄金草原》是其代表作。

文学和建筑艺术

伊本·穆加发《卡里莱和笛木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