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教育策略第一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0219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问题学生教育策略第一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问题学生教育策略第一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问题学生教育策略第一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问题学生教育策略第一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问题学生教育策略第一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问题学生教育策略第一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问题学生教育策略第一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问题学生教育策略第一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问题学生教育策略第一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问题学生教育策略第一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问题学生教育策略第一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问题学生教育策略第一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问题学生教育策略第一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问题学生教育策略第一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问题学生教育策略第一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问题学生教育策略第一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问题学生教育策略第一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问题学生教育策略第一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问题学生教育策略第一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问题学生教育策略第一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问题学生教育策略第一讲.docx

《问题学生教育策略第一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题学生教育策略第一讲.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问题学生教育策略第一讲.docx

问题学生教育策略第一讲

问题学生教育策略第一讲

彭兴顺

在我们的学校,总有一些学生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他们有的行为习惯糟糕,有的学习兴趣淡薄,有的情绪持续低落,等等,我们常常称之为问题学生。

那什么是问题学生呢?

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相近的概念,问题生、差生、落后生、后进生,有的还给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潜能生,现在表现好叫做有实力,现在表现不好叫可能有潜力,将来不错,等等,这么一些概念,我们如果说要精确把握搞清它的区别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对于我们一线教育工作人说,我们也没有必要搞得那么清楚,我们认为只要是品德、学习、心理等任何一个方面存在较为严重问题的学生就是问题学生。

而事实上,常常很多问题学生,他存在的问题也不是其中某一个方面,往往这些问题都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影响的。

问题学生我们大概可以分成三类,一个是学习问题型,包括学习基础比较差、学习习惯不良、学习能力较差、学习态度较差;还有品德问题型,比如说打架骂人、不守纪律、小偷小摸等等;还有的为心理上的问题,比如说情绪不良、人际障碍、网络成瘾等等,可以说这些问题学生常常是我们学校和班级的麻烦制作者,也是我们老师尤其是我们班主任的心病,我们对他们的教育,教师花的时间和精力相比较多,可是效果相对却较少,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知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真理。

那有了爱,也不等于就有了教育,这也是真理。

教育不仅仅需要爱还需要爱的智慧,爱的科学和爱的技术。

那如何教育这些问题学生呢?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把握以下的四条策略。

与心同行,教育需要用心做,教育问题学生更需要我们用心去做,以情为伴,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情感,对教育工作的情感,它直接影响到问题学生教育或者转化的效果,用教育和转化,它是需要借助一定的契机和机会、一定的平台来实现的。

第三条策略为借机而为,而教育问题学生它更需要方方面面的力量,社会、家庭、学校,那么要全方位的力量共同投入,有人说教育就是唤醒,那第四个策略就是倾力唤醒。

那下面就每个策略展开一下,一与心同行,尽管这个爱心每个老师都会提到,但是我们又不能不提。

有的问当代著名的教育家、教育哲学博士李振兴,您认为当一个好教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

他总是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热爱学生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正如夏所言,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不能称之为教育,教育如果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爱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

曾经有位作者,深情地写了一段小诗,用爱来造句。

我从古老的童谣中走来,韵味悠长的童谣里浸润着爱的音符,我从青春的脚步中走来,且行且吟的脚步里洒满了爱的阳光,我从生命的花圃中走来,姹紫嫣红的花朵上挂满了爱的露珠,此生我将注定为爱忙碌,犹如筑巢的春燕,让我们为爱忙碌,用爱造句。

但是教育爱,它是一种尊重、关心、严格要求的统一。

缺少尊重的爱那是扭曲的爱,缺少严格要求的爱那是溺爱,缺少关心的爱不是真正的爱。

我们如何将这三个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呢?

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案例。

在100多年以前,英国的一所中学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中学生约翰森,他对学校里面的一条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呢,他把这只狗杀了,可是这只狗正好是校长的爱犬,校长追问之后他也承认是自己杀的,校长说你为什么要杀我的狗呢,我想看看狗的肚子里面是什么样子,校长说你杀了我的狗应该得到惩罚,但是如果你能够在两个月之中画出狗的骨骼图和血液循环图的话那我可以免除对你的惩罚。

约翰森本来就对狗有充足的兴趣,为了避免惩罚,在以后的业余时间里,他经常去屠宰场,经常去动物医院,一个月到了,画了两幅图呈给校长,校长一看基本可以但是不能轻易放过,继续画,并且给他推荐了几本专业书籍,而且帮他联系当地专家让他请教,那两个月之后,约翰森交出的两幅图,几乎可以当做教学的挂图使用。

约翰森对动物的解剖越来越感兴趣,后来呢他就成为英国著名的动物解剖学家。

在1923年,还和医学家班延合作发明了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因此而获得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

在这个案例里面,这位校长既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和好奇心,又关心他帮助他还给他联系专家推荐教材,用英式方法严格要求,造就了一位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获得者。

这对教育爱做了完美的诠释。

爱心是教育的前提,那我们要走进教育对象的心灵,这个桥梁就是童心,我这里说的童心就是教育对象的心,如果你是小学老师,你要有小学生的心;是中学老师要有中学生的心。

鲁迅说过,孩子的世界与成人不同,倘若不先行理解,一味蛮教,必有大碍孩子的发展。

在美国曾经有一位富翁,他为了教育孩子体会什么叫贫穷,于是把他不到10岁的孩子送到农村乡下的海边渔民家里,让孩子和他们的孩子同吃同住同玩乐,10多天当孩子接回来之后,他问你现在知道什么叫贫穷了吧,孩子若有所思的说是的,父亲道那你说说看,孩子说你看,我们家里呢养了一条狗,他们家里养了四条狗,我们家里有游泳池,他们家里有无尽的海滩,我们家里有水晶灯,他们家里有漫天的星星,我终于明白了,我们家确实太穷了。

你看成人和孩子的认识往往不一样的。

那我们作为成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就经常保持着孩子的心。

情景教育专家李有一句名言,我——长大了的儿童。

这要求我们作为老师,你要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孩子的耳朵去倾听,孩子的心灵去感受,孩子的情感去体验,也许你对“超级女声”不感兴趣,但是你发现我们教育对象经常谈到李宇春她们,你也要去关注一下这档节目,也许你对足球不感兴趣,但是你发现一些男生经常谈到齐达内、贝克汉姆,你也应该关注一下世界杯,因为这样你和孩子一样有了一些共同的兴趣爱好体验,你就能够在不经意之中走进他们的心里,你就多了一条走进孩子心灵的通道。

这里呢我摘录了《班主任之友》这本杂志的一篇文章,是高老师写的,《善待少年心》,蛮有意思的,我给大家分享下,同时我请了普通话测试员进行了录音:

搬家时在书橱的角落发现我上初中二年级时的语文书,伸手翻开它,我想看看十来岁时用过的课本。

因为长期被挤压的缘故,书页间已没了空气。

书变得很实在,也变得难以翻动。

我尽量温柔的慢慢捻开相邻的两张,缓缓掀起,再轻轻放下,无声无息,全然没有翻动新书时“哗哗”的声响。

穿过了《白杨礼赞》,望见了《狼》,看到了《背影》……每一篇都被我打上了少年时的烙印——空白处密密麻麻都是字。

字迹有的清晰,但大多已模糊。

仔细读那些字,多是记录老师讲的内容。

但我惊奇地发现,几乎每隔几页,在较大的空白处,都会出现父亲的名字,还有“已看过,谢谢老师,我们一定严加督促”的文字。

那潦草又明显稚嫩的字显然是我的笔迹,我反复写这些干什么?

记忆在刹那间闪亮起来。

我想肯定是因为某次调皮或考试没考好被老师要求家长签名的。

我不愿也不敢让父母知道,就偷偷模仿父亲的字迹来应付老师。

“一定是这样的,瞧我那时多顽皮、多机灵,不知当时老师有没有发现。

”我咧开嘴笑了。

手继续翻动着书页。

我在语文书里又找到了自己年少顽劣的痕迹。

那肯定是上课开小差的杰作:

书本插图中的人物,要么被我戴上了眼镜,插上了烟斗,要么被我配上了刀枪,或牵起了小猫小狗。

我会心地向后翻去,几乎每篇插图都被这样“糟蹋”过。

但仔细看,不少是根据文章内容而作,让人物更鲜活了。

我的心绪忽然波动起来,会心的笑容暗淡了下去。

今天上午在语文课上,我因为一名学生开小差狠狠地批评了他,甚至还把他的“作品”在全班同学面前做了展示,惹来大家一片笑声。

这个“该批评”的学生在《繁星》那篇满是星星的插图中加了个大月亮,还涂上了色彩。

“班主任的课还敢不认真?

”我当时很是生气。

然而,这个学生的作为和我当年不是一样的吗?

我再次注目自己手中的涂鸦之作,想到了上午被我批评的学生那张涕泪涟涟的脸。

他和当年的我一样,都还是孩子呀。

在课本的方寸之地,在四十分钟里,忙里偷闲,上演一场孩童心中最简单却又最有趣的涂鸦戏,也算是老师眼皮底下最快活的童年了。

或许当年我的“小动作”早就被我的语文老师发现了,只是他宽容了我。

可是我怎么就不能理解我学生的这种少年情趣呢?

  

我又翻回了模仿我父亲字迹的那一页。

作为班主任,作为老师,我也要求过我的学生把考差的成绩单带回家给父母签字,我也因“捉”住过那些耍小聪明的孩子而洋洋自得。

“小小的年纪就敢欺骗老师,长大了还了得?

”我一直是这样坚持自己的观点的。

可是,当年的我不也欺骗了老师吗?

我的眼前浮现起那些成绩考差了的孩子被要求家长签名时无奈的眼神。

他们当时一定是经过很长时间的徘徊后才带着一份侥幸的心理决定那样做的。

也许真的有“幸运”的孩子逃过了我的眼睛,他们会高兴,会庆幸。

可是这样的高兴对于这些孩子而言,付出的代价是多么的大呀!

一行字轻轻唤醒我的童年往事,一页图也惊起我对教育方式的思考。

在我写下这段故事之前,我已经向那个“画月亮”的学生道了歉,还决定再也不会叫任何一个学生把考差了的成绩单带回家给父母签名。

宋人章良能《小重山》云:

“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童年那么短暂与珍贵,学习那么复杂与艰苦,为人师的,为什么不能给孩子们一个稍稍宽松的空间呢?

为什么不能理解、体谅、善待一下孩子们那颗顽皮却也纯真的少年心呢?

在我们要保留一个童心的过程中,我觉得两句话非常重要,一把孩子当做孩子,把学生当做孩子,那么我们有的是高中老师,那你的学生仍然还是孩子,很多人仍然是未成年人,既然是未成年人那就表示他不成熟不完善,不成熟才有成熟的需要,不完善才有完善的可能,如果我们教育对象都已经成熟和完善了,我们教育的影响就非常有限,因此我们要接纳那些孩子的不成熟不完善,调皮捣蛋,调皮是聪明的表现,捣蛋是活力的象征,某某说过,调皮的女孩是巧的,调皮的男孩是好的,把学生当做孩子。

第二,把自己当做孩子,虽然我们长大了,但是我们要做到为师不忘童年梦,常与学生心比心。

不要当上了婆婆就忘记了当年做媳妇的滋味,当然现在媳妇解放了,大部分比婆婆要凶。

这是我们要保留一颗童心走进问题学生的心里。

有人说选对环境,快乐一生;选对伴侣,幸福一生;选对老师,智慧一生。

而判断是否选对老师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这位老师是否具备高度的责任感。

马卡连柯也说过:

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

我们自己当了家长之后孩子要上学了,如果你可以选择你肯定希望选在那位非常有责任心的班主任班上读书,因为你选择了他就意味着你的孩子多了一份成功、进步、成长的保证。

能遇到有责任心的老师是我们孩子全家的福气,相反则是孩子的悲哀甚至是全家的灾难。

在2008年,我们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也就是贺龙元帅的家乡,他们举办班主任培训班,安排了一个特别的课程,邀请我去讲学,我和他们一起走进了监狱,看少年犯的生活,尽管为了迎接我们的考察打扫了卫生,可是监狱里面确实还是臭气,因为那些少年犯一边服役,一边还要接受劳动改造,于是每个房子一头是他们吃喝拉撒的地方,另外一头就是劳动改造的地方,睡一个通铺,就是木板钉在一块的,大家朝着一个方向坐着,朝着一个方向睡着,虽然有电视,但是五六名高的电视装在上面,可能怕被破坏,然后,又在看守人员的押送下,将两位少年犯押到会场,下面是班主任培训,由他们进行忏悔,下面呢我想提议大家把自己想象成这两位孩子当年的班主任老师,你们听一听他的忏悔,你会有怎样的感想?

为了尊重他的隐私,隐去他的名字。

内容略~如果我们是他当年的班主任老师,看到孩子现在这样,听到孩子撕心裂肺般的呼唤和乞求,我们是怎样的感想呢?

如果当年这孩子在危险边缘的时候,就像这个茶杯即将摔下去的时刻,你是把他往外推一把还是往自己的心怀里搂一把,这一推一拉,就决定了这个孩子的一生,也许这样的孩子对我们几十年的教育生涯而言,他仅仅是我们成千上万个学生之中的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但是对于这个孩子本人而言,他可是百分之百呀!

一个孩子毁了,爸爸妈妈能开心吗?

现在绝大多数都是独身子女,他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能开心起来吗?

就算浪子回头金不换,但是在这最美好的岁月里,他们的人生却在监狱里度过,对他本人而言,对他将来的后代而言,将是多大的负面影响呀。

真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言,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

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

美国教育家也说过,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让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

我们可以原谅自己学识水平的欠缺,因为这层次是有高低的,但我们绝不原谅因为自己缺少责任心而误人子弟。

责任心是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重要条件。

第四,信心。

这个面孔大家很熟悉——王宝强。

这是在2007年夏天,在中国大地上热播的一部电视剧《士兵突击》,其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叫做“不抛弃、不放弃”,给我们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剧中,钢七连班长史今他坚信许三多会成为一个好兵,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对他不抛弃不放弃,后来特种兵大队中校老A袁郎更是被这种精神所折服,对许三多既严格要求又十分关怀,最终培养出来一名优秀的、令人佩服的军人。

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和态度同样应该成为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信念和态度。

我们只有坚持不抛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坚持不放弃,不放弃最后一刻成功的机会,这样我么才能在素质教育的园地做到让每一颗种子都破土发芽,每一颗小苗都茁壮成长,每一朵鲜花都自由开放,每一颗果实都能吐露芬芳。

当然用心做教育,与心同行,我们还能列举出许多许多的“心”,细心、耐心等等。

总之我们要用心去做,与心同行,这是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一个重要策略。

问题学生教育策略第二讲

前面我们讲到了教育问题学生的第一个策略——与心同行。

接着我们讲,第二个策略——与情为伴。

这里的情包括情况、情感两个方面。

我有一位邻居家的小孩。

有一次考试,老是往回头,给后面的孩子说话,被老师定位舞弊,成绩判为零分,并通知他家长,于是这个家长将这个孩子一顿打骂,这孩子感到很委屈,很多天不跟爸爸妈妈说一句话,回来就回来,就不和爸妈说话。

这个邻居找到了我:

彭科长,因为我在单位也算是科长,您是教育专家,您能不能帮帮忙,我想对待这样的孩子,你正儿八经地和他说,他可能还有抗拒心理,于是我知道他什么时候放学,我就在路边装着做其他事情,然后看到他,他叫我彭伯伯,和我打招呼,然后我们一起走路回家,在路上也聊了到这个事。

——我说你考试回头了吗?

——回了。

——有回头说话吗?

——说了。

——那下面还有舞弊,那算了。

那给你判零分,你服不服?

——我冤啊

——我说你怎么冤吗?

——他说彭伯伯,我跟老师不说,我跟爸爸妈妈也不说,但是我跟你说实话,我后面那个同学啊,他在考试的时候老是捅我,我如果不告诉他答案,他就掐我,他掐人可疼了。

你看我们作为老师,你看到的是他舞弊,但是呢,你并没有看到他舞弊背后的原因。

就这样,当你没有完全了解这个情况的前提下,去处罚学生,往往令这个孩子难以心服口服,这就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因此,当学生犯错时,我们先不是怎样处理,应该先问是什么,为什么?

再问怎么办?

可见知情的重要。

以情为伴,第一条就是知情了解学生,就要求老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

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

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那么因材施教,材是什么?

就是教育对象,它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对教育对象的充分了解。

北京市全国模范班主任丁蓉说过:

了解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方法之源。

他回忆自己的班主任经历,凡是成功的都是因为了解了学生,凡是失败的都源于对学生的不了解。

那么我们如何了解学生呢?

一:

就要注意观察;观察就是要用我们的眼睛,眼睛要求我们会看。

那怎么是会看呢?

我们要注意学生非正式场合的表现。

有一句俗话叫做眼见为实。

其实也不一定眼见就为实。

孔子当年留学的时候不是又一次在树下打盹,瞌睡。

他的弟子,有一个弟子在煮饭。

孔子眼一睁,弟子竟然手伸进煮饭的饭盆里面,先吃了一口饭,这是非常不尊敬的,是吧?

他后来结果怎么样呢?

因为饭里面掉了一个脏东西。

为了不让老师看见,自己先把它尝了。

所以眼见为实不一定。

那么刚才前面的回头之冤,是不是因为你看只看到了他舞弊。

所以我们很多情况啊,必须要看到他们的非正式场合。

因为很多孩子他的很多正式场合,上课的时候,做课间操的时候,班上统一组织的正式游戏、活动的时候啊,他有时候有一种隐蔽性。

规范要怎么做我就要怎么做。

而他真正的表现、想法往往在非正式场合,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单独一个人得情况下,它更加真实。

注意观察,赞科夫说:

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乐观、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害羞和其他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出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如果对这种表现熟视无睹,他就很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曾经,有一个初三的学生,中考的成绩很棒,可是跳楼自杀了。

他自杀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他想做一个音乐家。

可是他想报一所音乐学校,家长逼着他一定要上重点高中,将来上重点大学。

他自杀以后家长不理解,老师不理解,校长更不明白,这么好的成绩怎么要跳楼自杀呢?

后来呢,向学生一打听,很多学生都知道。

有学生说,我好多次走进教室都发现,他一个人在黑板上写好多字,抒发心中的郁闷。

还有的孩子说:

老师,我看到他曾经站在教室的窗台上,跟人说自杀就往这跳。

我们还以为是开玩笑呢。

这孩子在非正式场合已经将他的意图暴露得非常清楚。

一个人书写,想自杀,要跳往这跳。

心理学上把它叫做求救,他发出一个信号,实际上也希望别人帮助他,哪个愿意结束自己的生命呢?

中国每年有二十万人自杀,大部分属于抑郁症。

那这个孩子也是抑郁症的表现。

抑郁症患者绝大多数又是希望最后通过自杀解决问题。

虽然这样的人不多,但是我们作为班主任,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学习一些心理学的常识。

抑郁症的表现之一情绪上持续低落。

这也包括我们成年人也有这个特征。

持续是什么概念呢?

在专业层面上说,持续是六个月以上。

如果哪位刚失去亲人,那几天很伤心,属于低落,就不算。

比如谈恋爱分手了,情绪不好,也不算。

或者说股票大大受损失,这几天不舒服,也不算。

如果情绪达到六个月,一直情绪不好,这就很可能是抑郁症啦。

那么,他的一个表情就是看人是否感到快乐。

你自问下,我快乐吗?

如果回答有啥快乐的?

什么都没快乐的。

那就很危险了,符合第一条。

第二个,对未来不抱希望。

我们说活着是为了希望而活。

如果一个人,他对人生没什么希望了,那就算活着也是行尸走肉,没有了灵魂。

你若发现,有孩子、有亲朋经常说:

活着真没意思。

那么也是很危险的。

总日要对未来有所期盼。

童安格不是有首歌:

多少面孔,茫然随波逐流,他们在追寻什么?

要有所追寻,有所希望。

这是活着的动力。

第三个特征,对什么都不敢兴趣。

如果周围有同事,或者你自己,学校组织看一场晚会,有什么意思,我不去。

放假了,大家会个餐,吃个饭,喝点小酒,有啥意思。

几个好朋友邀请K歌去,去唱歌,唱歌有啥意思啊。

过去时喜欢打牌的,放假了,我们放松下打打麻将。

打麻将也没有意思。

如果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成人甚至对性都会不感兴趣了。

那么也是很危险的。

第四个特点,睡眠障碍。

表现在入睡困难。

好多天都睡不着。

睡着之后又容易惊醒。

一根针掉下来抖一下就醒了。

睡眠时间过长或者过短,长期睡眠时间很短,很危险。

那有的说,我有一个同事:

我啊,可有福气了。

我一天也有睡十几个小时,还想睡觉。

我说你那叫有啥福气,有病。

你去检查下去。

后来他一检查,果然有病。

通过治疗,后来原来说睡十几个小时都睡不好,精神还不好。

现在呢,睡七八个小时,精神也不错。

治好了睡眠障碍。

第五个方面,自杀。

抑郁症患者,到最后几乎百分之百,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呢,他都会要求想自杀,通过自杀解决问题。

那么在自杀前,他有一表现,比如说不爱说话,比如说不爱交往,尤其是睡不好觉。

我们看似乎一个人自杀,哎哟,一下就掉下去了,几秒钟。

其实自杀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是有步骤、有计划的。

一般是这样的,它分为三步:

第一步产生自杀意念,想死;接下来制定自杀计划,查看路线,怎么自杀,比如说要跳我就从这跳,他还给你跳下去不一定会死人,有的还要去买药,上吊还要去买绳子呢。

所以说这就是制定自杀计划。

那么第三步是实施自杀行为,使自杀付诸行动,自杀成功。

因此如果我们发现周围的人有这些表现的情况下,要特别注意了,要给予劝导、干预。

以上这些画一个图,大家知道有一句词儿吗?

有一次赵本山见到崔永仁:

小崔,听说你抑郁啦?

最近睡不好觉啊?

这并不是台词,真正的小崔,崔永仁患了抑郁症,得了抑郁症。

但是他得到了很好的治疗,所以他没有自杀,而且活得好好的。

所以抑郁也并不可怕,但是要及早发现。

但是如果真正是抑郁症的话呢,对我们一般的老师来说,我们没法给他治疗的,可以给予一些帮助、安慰、引导。

我们,你别说我是这次参加全国这个班的,我给他治疗。

如果隐情在里面,隐瞒下来了,出事了,你还有责任。

那么你就跟家长联系,和学校反映,建议他找专业机构,去找专业医生,通过心理和药物同时治疗,才有效果。

这个是观察,我们讲特别强调观察非正式场合,下课之后一个人在那里看他怎么表现的,更加重要了。

第二耐心倾听。

我们说要了解情况,一个用眼睛,一个要用耳朵。

苏格拉底说过:

上天献给人们两耳一目,但只有一口,就使我们多闻多见而少言。

因此我们作为班主任老师,要养成倾听的好习惯,以避免情况不明和过早的判断而产生误解。

这样的案例很多,因为后面我还要说,这边先不详细说了。

注意倾听,如果孩子犯了错,你不跟他谈心,你不愿听他的一些想法,那么你就没法走进他的心里,就走不出教育的误区。

你看这个听啊,在繁体字里面,是这样写的,大王拉长了耳朵,用十四分的力气,也理解为十目,用眼睛去听,有时候我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要一心一意的听。

用心去听。

不仅要用耳朵去听他的物理的声音,我们还要用心,用眼睛听出他的心里的声音——心声。

第三,了解学生知情,我们还需要及时家访。

现在,我们通信设施很普及,网络、电话,这便于我们交流和沟通,我们不是说有效沟通吗?

但是,我们却往往忽视了过去的那种老办法。

家访了解学生。

其实,家访它有它独特的特点和优势,它往往能够取到比其他几种方式更有效地了解学生的一种功效。

而且家访它本身也体现出了老师对他特别关注和责任心,也可以有利于增进老师和孩子之间的这种情感。

所以,我们仍然在相当多的情况下,尤其那些问题比较严重的那些孩子,我们有必要去家访。

画面上这位是全国模范班主任,北京的丁蓉老师。

丁老师班上,曾经有一个学生,经常说谎话,老师做了很多工作,可是收效甚微。

有一次考试,他舞弊了,被学校处分,放学的时候,他在桌上嚎嚎大哭,同学们都不理他,觉得因为他给班上抹了黑。

拿都走了,老师看这不行啊,别哭了,收拾收拾东西回家吧。

丁荣老师打算送他回家,并且和他的家长好好地沟通下。

他们一起回到了家里,等了很长时间,都没他家长回来呢?

丁老师就问:

你妈妈怎么还不回来啊?

没下班啊,按这个情况,应该早下班了。

那个孩子说:

我妈妈不在家,她出差了。

——这时候还撒谎。

——是真的——那什么时候回来呢?

——十天半个月,说不清楚。

——那你爸爸呢?

——我没有爸爸——那你爸妈不在家,你吃什么呢?

——吃方便面,家里也有钱,可以出去随便买,基本上是这样。

于是丁荣老师就说:

我们出去买点菜吧,做点饭。

就和他一起买了菜做了点饭。

准备吃晚饭的时候,这孩子一下就跪倒在老师的面前:

你别这样对我好,好不好?

我对不起你,我想改,可是改不了。

——先吃饭吧。

——边吃饭的时候,这孩子说:

丁老师,你想听故事吗?

——我想听,你说吧。

这孩子说:

从我懂事的那天起,就常常看见爸爸妈妈打架,爸爸在跟我讲话,妈妈就会把我叫过去:

爸爸和你说什么啦?

妈妈和我说话,爸爸又把我叫过去:

妈妈给你说什么啦?

我常常只要一说实话,他们就吵起来,甚至打起来。

我就是在这种气氛中生活的。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

过五岁生日那天,爸爸很高兴,给我买了一个小蛋糕,还买了一辆小汽车玩具,我正在吃蛋糕,高兴地吃蛋糕,妈妈回来了:

谁给你买的?

——爸爸。

——不许吃。

爸爸拉拢你了。

——爸爸出来听到后:

我就拉拢你,怎么了?

吃。

——我正准备要吃。

我看你还敢吃。

妈妈又在说。

后来他们就打起来了。

我就抱着妈妈的腿,一不小心又把暖壶给打翻了。

妈妈和我的脚都烫伤了。

后来他们各自到不同的房间去了。

也没人管我。

这时候我看见他们倒的开水,还没喝的开水,水杯,我就把水杯走进房间送给妈妈。

妈妈开始不理我,我不知当时怎么会想到:

这是爸爸叫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