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课程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2363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案.docx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生态学》课程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案.docx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案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案

 

东营职业学院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案

 

授课教师:

赵春

课程名称:

环境生态学

专业班级:

11级生物技术及应用

第四章生态系统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

生物与生态工程学院赵春

一、教材分析

 本次课程讲解的主要内容是生物专业新教材第四章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的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内容。

  传统的学科体系侧重讲述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人类的关系,重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其中有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新教材编写框架突出了人与生物圈,教材的知识体系也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构建的,即突出人类活动的内容,突出生物圈,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认识生物和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通过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学生分析

  学生具有自然常识的知识基础,可以通过前面第一节内容的学习,来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探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总结出生态系统的特征和类型,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而抽象思维欠缺,在教学中应多采取观察思考、资料分析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学生由于受以前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的影响,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能力差,因此本节课课前强调学生回去搜集和交流“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营养级的实例和自然界中生物间的信息传递”的资料。

  由于本节课内容比较多,平时上这一节课时我都要留下一点内容,这次课程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尽量完成本节课的内容,保持内容的完整性。

三、教法设计

  1.多媒体教学法:

采用课件以增大教学容量,用实物投影仪投影相应的食物链、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等。

 2.启发式教学法:

教师讲解、学生讨论、抢答相结合,使课堂气氛活跃,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通过教师点拨、指导、提问,实现一定的能力梯度,让一般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达到教学目的,体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3.搜集和整理资料:

为解决教学难点,发动学生去搜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营养级的实例和自然界中生物间的信息传递”的资料,让学生在搜集和整理的基础上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特点,从而突破难点。

四、师生活动设计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组成的共同的活动过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内因,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外因。

教学的中心是“学”而不是教。

因而,整节课应围绕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交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本节课建立在前节课基础上,因而引入时通过对“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特征”的探究得出环境对生物产生影响,从而引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对于生态系统的组成,主要通过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几个问题,教师提问,让学生在寻找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掌握教学重点。

这种教学方法既锻炼学生自学能力、观察和思考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也体现教学面向全体的宗旨。

  对于食物链和食物网,要求学生在观察后画好食物链。

主要让学生弄清两点:

一是生物之间有吃与被吃的关系;二是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是食物网中的一员,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周围生物,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这个过程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学生对生态系统有了一定了解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

生态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有什么相互联系?

生态系统的特征决定了它具有哪些基本功能?

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

这个过程有助于学生学会搜集分析资料,通过交流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学会将理论知识与生态环境联系起来。

能从情感上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

五、教案设计

知识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

描述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结构。

2.说出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3.认同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存在信息交流。

能力目标

1.初步具有搜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2.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观察能力、提出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培养。

3.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活动自己找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爱护我们的家园——生物圈。

3.关注与生态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3.理解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存在信息交流。

教学难点

1.理解林德曼十分之一定律。

2.理解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区别。

教法设计

1.多媒体教学法。

2.搜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3.启发式教学法。

学生课前准备

1.课前预习第81—100页。

2.分析特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组成(湿地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或农田生态系统),用箭头连成一个食物网。

3.搜集和分析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实例(可从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

教师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生态系统结构和组成的资料及图片。

2.制作简单的课件(含答题)。

3.多媒体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一、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

1、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略讲)

2、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略讲)

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食物链和食物网

营养级和林德曼十分之一定律

   二、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六、板书结构(略)

七、教学过程

上课

师生问好。

引言

启动课件,投影幻灯片

复习前面的内容。

引出课题。

本次课程基本框架

注明重点内容和知识要点。

掌握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明确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

学生朗读情景描述,认真观察图示,然后分析,同学互相讨论,图中捕食者和配被捕食者有几种食物链的关系。

提问:

1.此场景包含了几种生物?

2.组成了一个怎样的食物链?

学生回答。

教师点拨、引导,然后小结。

锻炼学生观察分析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的指导思想。

掌握营养级的概念

明确各种生物在营养级中的位置

了解他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引导学生观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并提问:

蛇处于哪个营养级?

老鹰处于哪个营养级?

应用:

联系实际题,麻雀和老虎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是什么地位?

理解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林德曼十分之一定律

迁移创新:

1.为什么肉类食品的价格比小白菜价格高?

2.如D鱼体重增加1kg,所需浮游植约?

3.为什么说“一山不容二虎”?

4.食物链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小结并强调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逐级减少并最终耗散掉。

了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实例:

碳循环

视频:

动物促进物质循环

比较:

能量流动---单向的,开放式

物质循环---闭合的,循环式

了解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营养信息:

(2)化学信息:

(3)物理信息:

(4)行为信息:

用大量的实例和自然界中的常见现象,分析各种生物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的信息传递方式,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

总结

本节课讲述两个内容:

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爱护生物,保护我们的家园——生物圈。

当堂巩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