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配工艺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2601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装配工艺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电子装配工艺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电子装配工艺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电子装配工艺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电子装配工艺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电子装配工艺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电子装配工艺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电子装配工艺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电子装配工艺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电子装配工艺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电子装配工艺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电子装配工艺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电子装配工艺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电子装配工艺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电子装配工艺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电子装配工艺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电子装配工艺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电子装配工艺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电子装配工艺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装配工艺教案.docx

《电子装配工艺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装配工艺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子装配工艺教案.docx

电子装配工艺教案

项目一:

常用无线电元器件

授课班级:

一、项目要求:

(1)掌握常用无线电元器件的外形特征、制造材料。

(2)掌握常用无线电元器件的名称、符号、标称值和标注方法。

(3)理解并掌握常用元器件的性能、用途、质量好坏的判断和使用方法。

(4)掌握常用元器件的使用注意事项。

(5)熟练掌握常用元器件的采购指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学生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了解常用无线电元器件的外形特征、制造材料,掌握常用无线电元器件的名称、符号、标称值和标注方法、性能、用途、质量好坏的判断和使用方法等。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指导及同学的实际操作,感受实际工作中常用无线电元器件的有关知识,了解常用无线电元器件的外形特征、制造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三、项目分析:

本项目是在学习常用元器件的基本原理和作用的基础上,对常用元器件名称、符号、标称值和标注方法的了解,让学生从亲身的感受中说、做、学,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同学交流合作,用不同的方式来学习知识。

通过讨论交流进行探索和实现问题的解决,形成一定的知识解决模型,并最终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能够与行业零距离接轨。

重点:

①常用无线电元器件的外形特征、制造材料。

②常用无线电元器件的名称、符号、标称值和标注方法。

③常用无线电元器件的性能、用途、质量好坏的判断和使用方法

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各种知识,掌握常用元器件的使用注意事项和采购指标。

突破重点、难点:

①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项目。

②教师帮助个别学生提高水平。

四、教学策略分析

1.学习者分析

学生学习该项目之前已经了解了常用元器件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2.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电工电子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采用项目教学法学习,教师可以采用实践的方法,传播知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指导下及小组合作交流中,利用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新知识,自主学习。

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

对学生的学习和练习作出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把分散知识的各知识点综合起来,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五、教学准备

1.教案。

2.课本。

3、常用电子元器件若干。

4、学生分组,共分八组。

六、时间安排(总课时:

6课时)

任务一电阻器,2课时。

任务二电容器,1课时。

任务三电感器,1课时。

任务四继电器,1课时。

任务五半导体器件,1课时。

七、项目实施

1.示范项目

电阻器:

①电阻器的作用和分类。

②电阻器的主要参数。

③电阻器、电位器的型号命名方法。

④电阻器好坏的判断。

⑤电阻器典型参数的标识方法。

⑥其他。

电容器:

①电容器的作用和分类。

②电容器的主要参数。

③电容器的型号命名方法。

④电容器的标识。

⑤电容器简易测试。

⑥电容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电感器:

①电感器的类别。

②电感器的主要参数。

③小型固定电感器的标识。

④电感器简易测试。

继电器:

①继电器的分类。

②有关继电器的名词及参数。

③常用继电器的型号。

④固态继电器。

半导体器件:

①半导体分立元件的命名。

②半导体二极管。

③半导体三极管。

④场效应管。

⑤光电耦合器。

⑥集成电路。

2.实训项目:

让学生多做一些有关电子元器件的练习。

3.学生分组练习。

4.检查指导:

由教师巡回检查同学的练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各小组间相互交流:

各小组两两结合,相互检查。

小组分组情况表

小组

组长

成员

一组

张志新

袁永马宁

二组

闫维亮

海生勇马建龙

三组

张永鹏

虎银魏国定

四组

海琛琪

徐丽娟马琴

五组

张学兵

史恺睿康志娟

六组

安志乾

马会升冯小龙

七组

马和兰

治蓉杨孝会

八组

马全平

张树贤马保礼

八、项目评价

各组介绍练习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同时两两小组间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教师做点评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应注意的事项,根据练习结果提出问题让同学思考。

 

 

项目二:

手工焊接工艺

一、项目要求:

1、熟悉电烙铁的清理、保养、选用、维修。

2、理解并掌握焊料、助焊剂的作用。

3、熟练并掌握焊接操作的五步法。

4、掌握焊接操作的原则和要领。

5、了解焊接后对焊点通过目测、仪器、仪表进行检查。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了解电烙铁的清理、保养、选用、维修,理解焊料、助焊剂的作用、掌握焊接操作的五步法、原则和要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指导,让学生感受实际生活中焊料、助焊剂的作用,掌握焊接操作的五步法、原则和要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三、项目分析:

本项目是在学习电子元器件的原理与使用的基础上,对电子产品有新的认识,从亲身感受中说、做、学,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同学交流合作,用不同的方式来学习知识。

重点:

焊料、助焊剂的作用,掌握焊接操作的五步法。

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各种知识,掌握焊接操作的原则和要领。

突破重点、难点:

(1)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项目。

(2)教师帮助个别学生提高水平。

四、教学策略分析:

1、学习者分析:

学生学习该项目之前,已经掌握了电子元器件的基础知识。

2、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电子装配与调试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师可以采用实践的方法,传播知识。

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

对学生的学习和练习作出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五、教学准备:

1、教案。

2、电子线路板,每组一个。

3、电阻若干。

4、电烙铁每组至少二个。

六、时间安排(总课时:

12时)

任务一手工焊接工具,2时。

任务二焊料与助焊剂,2课时。

任务三元器件的筛选与成型,2课时。

任务四手工焊接,2时。

任务五焊接质量的检查,2课时。

任务六拆焊,2课时。

七、项目实施:

1、示范项目:

详细讲解电烙铁的清理、保养、选用、维修,以及焊料、助焊剂的作用和掌握焊接操作的五步法,原则和要领

2、实训项目:

让学生多做手工焊接的练习。

3、学生分组练习。

小组分组情况表

小组

组长

成员

一组

张志新

袁永马宁

二组

闫维亮

海生勇马建龙

三组

张永鹏

虎银魏国定

四组

海琛琪

徐丽娟马琴

五组

张学兵

史恺睿康志娟

六组

安志乾

马会升冯小龙

七组

马和兰

治蓉杨孝会

八组

马全平

张树贤马保礼

4、检查指导:

由教师巡回检查手工焊接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各小组间互相交流:

各小组两两结合,相互检查。

八、项目评价:

各组介绍焊接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同时各小组间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教师做点评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应注意的事项,根据计算的结果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项目三:

自动焊接工艺

一、项目要求:

1、理解并掌握印制电路板的制作。

2、掌握手工浸焊的操作步骤。

3、理解波峰焊接的一般工艺流程。

4、了解表面安装技术常用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表面安装技术常用的方法,掌握印制电路板的制作,手工浸焊的操作步骤。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指导及同学的实际学习,感受实际生活中印制电路板的制作、手工浸焊的操作步骤。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以及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三、项目分析:

本项目是在手工焊接工艺的基础上,对自动焊接工艺,从亲身的感受中说、学、做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并倡导学生参与学习和同学交流合作。

重点:

印制电路板的制作、手工浸焊的操作步骤。

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的各种知识,掌握波峰焊接的一般工艺流程。

突破重点、难点:

(1)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项目。

(2)教师帮助个别学生提高水平。

四、教学策略分析:

1、学习者分析

学生学习该项目之前,已经理解了手工焊接工艺的有关知识。

2、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电子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项目教学法学习,教师可以采用实践的方法,传播知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

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

对学生的学习和练习作出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五、教学准备:

1、教案。

2、印制电路板八个,每个小组一个。

3、电子元件若干。

六、时间安排(总课时:

6课时)

任务一印制电路板,2课时。

任务二浸焊与波峰焊,2课时。

任务三表面安装技术,1课时。

任务四微组装技术,1课时。

七、项目实施:

1、示范项目:

印制电路板:

①印制电路板的材料与类型。

②印制电路板的制作。

浸焊与波峰焊:

①浸焊。

②波峰焊。

③二次焊接工艺。

表面安装技术:

①表面安装技术的特点。

②表面安装材料。

③表面安装工艺。

微组装技术:

①微组装技术的概述。

②微组装技术类型。

③微组装技术焊接。

2、实训项目:

学生分组做题,将学生分成八组,每组二名,进行讨论。

小组分组情况表:

小组

组长

成员

一组

张志新

袁永马宁

二组

闫维亮

海生勇马建龙

三组

张永鹏

虎银魏国定

四组

海琛琪

徐丽娟马琴

五组

张学兵

史恺睿康志娟

六组

安志乾

马会升冯小龙

七组

马和兰

治蓉杨孝会

八组

马全平

张树贤马保礼

3、检查指导:

由教师巡回检查同学的操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各小组间相互交流:

各小组两两组合,相互检查。

八、项目评价:

各组介绍焊接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同时两两小组间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教师做点评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应注意的事项。

 

 

项目四:

装配工艺基础

一、项目要求:

1、掌握装配工具的规范操作。

2、理解常用的线材、绝缘材料、磁性材料等。

3、理解并掌握绝缘导线的加工步骤。

4、了解安装工艺的具体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常用的线材、绝缘材料、磁性材料等,掌握装配工具的规范操作、绝缘导线的加工步骤。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指导,让学生感受实际生活中常用的线材、绝缘材料、磁性材料等,掌握绝缘导线的加工步骤。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三、项目分析:

本项目是在学习焊接工艺的基础上,掌握装配工具的规范操作、绝缘导线的加工步骤,让学生从亲身的感受中说、做、学,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中,用不同的方式来学习知识。

重点:

装配工具的规范操作、绝缘导线的加工步骤。

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各种知识,掌握装配工艺基础。

突破重点、难点: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项目。

四、教学策略分析:

1、学习者分析

学生学习该项目之前,已经了解了焊接工艺的有关知识。

2、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学习,老师可以采用实践的方法,传播知识。

学生自已动手探索、发现新知识,自主学习。

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包括老师评价、学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和练习作出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五、时间安排(总课时:

4课时)

任务一常用工具与材料,1课时。

任务二装配中的加工工艺,2课时。

任务三装配中的安装工艺,1课时。

六、项目实施:

1、示范项目:

常用工具与材料:

①装配工具。

②装配设备。

③常用线材。

④绝缘材料。

⑤磁性材料。

⑥电工常用塑料。

⑦常用紧固件与线扎。

⑧常用粘接材料、油漆和有机溶剂。

装配中的加工工艺:

①导线的加工。

②线扎加工。

③电缆导线的加工。

装配中的安装工艺:

①螺装。

②铆装。

③粘装。

④压接。

⑤绕接。

2、学生分组操作:

将学生分成八个组,每组三名,计算结果。

小组分组情况表:

小组

组长

成员

一组

张志新

袁永马宁

二组

闫维亮

海生勇马建龙

三组

张永鹏

虎银魏国定

四组

海琛琪

徐丽娟马琴

五组

张学兵

史恺睿康志娟

六组

安志乾

马会升冯小龙

七组

马和兰

治蓉杨孝会

八组

马全平

张树贤马保礼

3、检查指导:

由教师巡回检查同学们的装配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各小组间相互交流。

七、项目评价:

各组介绍装配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同时各小组间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教师做点评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应注意的事项。

 

 

项目五:

常用技术文件及整机装配工艺

一、项目要求:

1、掌握整机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基本依据和遵循原则。

2、理解并掌握常用工艺文件的组成。

3、了解装配工艺的组成和装配过程。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学生在实际做题过程中,掌握整机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基本依据和遵循原则,理解常用工艺文件的组成,了解装配工艺的组成和装配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指导,让学生感受实际生活中电子产品检验测试工装标准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三、项目分析

本项目是在装配工艺基础上,对电学有更深的认识,让学生从亲身感受中说、做、学,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同学交流合作,用不同的方式来学习知识。

重点:

整机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基本依据和遵循原则。

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各种知识,准确掌握常用工艺文件的组成。

突破重点、难点: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

四、教学策略分析

1、学习者分析

学生学习该项目之前已经掌握了装配工艺基础。

2、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学习,老师可以采用实践的方法传播知识。

学生自已动手探索、发现新知识,自主学习。

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包括老师评价、学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和练习作出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五、时间安排(总课时:

4课时)

任务一常用技术文件,2课时。

任务二整机装配工艺,2课时。

六、项目实施

1、示范项目:

常用技术文件:

①概述。

②工艺文件的编制原则与要求。

③常用工艺文件的类型及填写。

④工艺文件的管理。

整机装配工艺:

①装配准备。

②装配阶段。

③检验阶段。

2、学生分组练习:

将学生分成八个小组,每组二名,计算结果。

小组分组情况表:

小组

组长

成员

一组

张志新

袁永马宁

二组

闫维亮

海生勇马建龙

三组

张永鹏

虎银魏国定

四组

海琛琪

徐丽娟马琴

五组

张学兵

史恺睿康志娟

六组

安志乾

马会升冯小龙

七组

马和兰

治蓉杨孝会

八组

马全平

张树贤马保礼

3、检查指导:

由教师巡回检查同学的做题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各小组间相互交流。

七、项目评价

各组介绍做题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同时各小组间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教师做点评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应注意的事项。

 

项目六:

常用调试仪器

一、项目要求:

1、了解调试仪器的类别及功能。

2、掌握常用通用仪器的测量原理、适用场合、性能指标。

3、熟练并正确使用调试仪器。

4、了解矢量示波器的使用方法和虚拟仪器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学生在实际工作的情境中,综合掌握常用通用仪器的测量原理、适用场合、性能指标。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指导及同学的帮助,学会正确使用调试仪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

三、项目分析:

通过对调试仪器的使用,让学生从亲身的感受中说、做、学,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同学交流合作,用不同的方式来学习知识。

通过自己的讨论交流进行探索和实现问题的解决,形成一定的知识解决模型,并最终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能够与行业零距离接轨。

重点:

常用通用仪器的测量原理、适用场合、性能指标。

难点:

灵活运用各种知识,学会并正确使用调试仪器。

突破重点、难点:

①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项目。

②教师帮助个别学生提高水平。

四、教学策略分析

1.学习者分析

学生学习该项目之前已经掌握了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能够熟练使用调试仪器。

2.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电工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采用项目教学法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实验的优势,成为知识传播者、问题情境的创设者、尝试点拨的引导者、知识反馈的调整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帮助下,小组合作交流中,利用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新知识,自主学习。

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包括师生评价、学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

在课堂上利用明确无误的工作表结果对学生的学习和练习作出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把分散知识的各知识点综合起来,应用于实际的行业工作中。

五、教学准备

1.万用表八只。

2.电阻若干。

3.各种常用仪器。

4.开关8只。

5.导线若干。

六、时间安排(总课时:

6课时)

任务一万用表,1课时。

任务二晶体管稳压电源,0.5课时。

任务三信号发生器,1课时。

任务四示波器,1课时。

任务五晶体管毫伏标,0.5课时。

任务六频率特性测试仪,0.5课时。

任务七矢量示波器,1课时。

任务八虚拟仪器,0.5课时。

七、项目实施

1.示范项目:

详细介绍了六种应用最为普遍的仪器的原理及使用。

2.实训项目:

常用调试仪器

3.学生分组操作

将学生分成八个组,每组三名同学,按学生学号编排,

小组分组情况表:

小组

组长

成员

一组

张志新

袁永马宁

二组

闫维亮

海生勇马建龙

三组

张永鹏

虎银魏国定

四组

海琛琪

徐丽娟马琴

五组

张学兵

史恺睿康志娟

六组

安志乾

马会升冯小龙

七组

马和兰

治蓉杨孝会

八组

马全平

张树贤马保礼

4.各小组分组操作:

首先由教师向学生讲述实验需求,组员开始分组实验,测量数据记入表格,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表1

I/mA

Uab/V

Uae/V

Ubc/V

Ucd/V

Ude/V

表2

参考点

Va/V

Vb/V

Vc/V

Vd/V

Ve/V

a

b

v

d

e

5.互查:

小组两两互查。

八、项目评价

各组介绍实验中遇到过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同时,其他组的同学也可提出问题,最后进行互评,通过相互评价进一步修改各自的实验结果,评选出最好的小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