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0262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杨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上海市杨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上海市杨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上海市杨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上海市杨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上海市杨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上海市杨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上海市杨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上海市杨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上海市杨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上海市杨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上海市杨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上海市杨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上海市杨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上海市杨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上海市杨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上海市杨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上海市杨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上海市杨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上海市杨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杨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海市杨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杨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市杨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海市杨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杨浦区2020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二)

班级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

(5分)

(1)_________________,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_________·郴州旅舍》)

(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3)姜夔在《扬州慢》中反用杜牧诗句,描写扬州荒凉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

(5分)

(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小彭刚进入新单位,淳朴的父亲郑重寄语:

“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

B.小李每晚辅导孩子做作业,每到不耐烦时,总提醒自己:

“养不教,父之过”。

C.小杜在课堂上不喜欢发言,老师鼓励他,小杜回答说: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D.小林组织班级活动尽心尽力,老师们感叹道:

“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

(2)选出对表格信息概括正确的一项()。

(3分)

表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有关的重要国际承诺

年份

机构或会议

承诺文件

承诺内容

1992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21世纪议程》(第36章)

确定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方向

2002

联合国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

《约翰内斯堡执行计划》

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质上是高质量教育,是为所有人的教育,也是终身学习的过程

200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国际实施计划》

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价值观、具体实践贯穿到学习的各个方面

2014

全球全民教育会议

《马斯喀特协议》

到2030年,所有学习者都要通过包括全球公民教育及可持续发展教育等途径,掌握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和平社会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

201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大会

《塑造我们希望的未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

-2014)监测与评估终期报告》

重申可持续发展教育是21世纪优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A.可持续发展教育是20世纪末世界发展的核心主题。

B.可持续发展教育既有理念传播,又有实践测评。

C.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推动所有人获得必须的知识与技能。

D.可持续发展教育是独立的,与其他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无关。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

修辞与新媒介(节选)

①诗歌界有一个说法基本为人们所接受,诗歌不能翻译。

这句话不是说基本意思不能翻译,而是指翻译会损害诗歌原有的韵味。

②什么是文章或诗歌的韵味?

有人说韵味难以言传,如果可以言传,那就是可以翻译。

我基本同意这个说法。

你觉得“天空未留痕迹,鸟儿却已飞过”与“天空中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哪一种更好?

这两种对泰戈尔《飞鸟集》中名句的翻译高下立判。

差别在哪里?

前者在修辞上下了更大功夫,我觉得是修辞开拓了诗歌的意义空间。

因此我想,所谓韵味就来源于修辞。

其实韵味这一说法,本身就是一种修辞性表达,因为音韵本来是指声音,现在是来喻指诗歌的某种意义。

所谓诗歌不可翻译,严格来说,是修辞难以翻译的缘故。

修辞之所以难以翻译,是因为修辞中带有文化的全部传统。

客观一点说,某种语言的历史越悠久就越美,因为语言的历史越长,语言表达就越丰富,修辞的手段会越发多彩,其意义空间就越宽阔。

在这点上,我认为中国的汉语最美,因为有两千多年的语言史做底蕴。

③修辞是语言表达的手段,是语言学和叙事学诗学范畴的研究课题,本来和科技没什么关系。

然而,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媒介和新科技侵入到修辞领域中,或者说我们可以从修辞角度来认识这个问题。

前些年李安的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引起热议,议论的焦点就是那3D/4k/120帧版本的拍摄影像所带来的观影效果,或者说,这一高清晰度的拍摄技术对于影片故事的叙述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

新技术的运用和艺术的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特别是在影视艺术中,因为影视艺术就是在技术、媒介创新的条件和环境中产生的。

因此一种新技术的运用,就是引进一种修辞方式。

④随着新科技和新媒介的迅猛发展,技术和艺术的界限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可以做清晰的划分,因此,有学者认为“技术是无形的形而上学”,这不是说技术是无形的,而是说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今天的影视艺术在某种意义上更偏向于技术的艺术,因为所有的新媒介技术一旦产生,往往会被应用于电影或电视的拍摄中。

以金庸武侠小说为例,他的《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等都被翻拍了许多次,每一次拍摄所带来的新意,往往不在故事,而在技术的表现。

由于有了影视特技和新的电脑制作技术,呈现的画面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故事背景或环境,而是成为一种新的景观。

在这样的虚构故事中,一切新技术都有用武之地。

故事的内涵同时包括不同的层面,即情节的层面和视觉感官的层面,而后者往往调动的是新技术手段。

⑥现在看来千年不变的叙事艺术也有类似情形发生。

当然作为叙事者,作家是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来创作,如果一个作家在同一个文本中同时用了另一种语言,某种意义上就是用了另一种媒介。

例如,乔伊斯在《尤利西斯》中就使用了多种语言,而这些不同的语言就成为小说的修辞。

尽管从以往文学批评的立场出发,人们对这位小说家的“意识流”手法更为称道,因为意识流开辟了小说的表现空间,使得二十世纪的小说有了新的动力;但是今天看来,这本书对读者构成的真正障碍应该是小说的多种语言并用,而不是意识流。

因为一旦人们在观念上接受了意识流,意识流不但不成为阅读障碍,反而会成为阅读的激励。

但是要能感受乔伊斯小说的韵味,恐怕得有更深的语言底蕴。

当然语言媒介不同于新技术媒介,语言媒介是在历史和传统中慢慢形成的,人类的语言虽然在发展,但是基本上是相对稳定的,它的维度总是有限的,并且接受语言的修辞需要某种长期的修养。

而新技术媒介情况则有所不同,它们总是能开辟新的修辞空间。

⑦这里或许可以将修辞分为两个大类:

一个是同形态修辞(同媒介修辞),即语言作品的修辞是语言,绘画作品的修辞是线条、色彩、构图等绘画要素,影视作品的修辞是各种影像手段(当然影视作品的修辞比较复杂,有多个维度)。

另一个是异形态修辞(新媒介修辞),如文字中间掺杂图像和各种符号。

如果说以往我们所理解的修辞基本是同媒介修辞,那么今天的微博、微信、社交媒体上,基本是各种形态修辞混合在一起。

应该说越是新媒介,越容易产生修辞。

⑧当然,在同形态修辞中,读者能比较修辞技巧的高低,或者赞赏某位诗人精湛或炉火纯青的笔触。

但是在异形态修辞中,情形就十分复杂,因为它们不在同一个语义轴上,难以做出相应的评判。

如果说同形态修辞是水平方向的,那么异形态修辞就呈现立体形态。

许多先锋艺术是互为修辞的,所有让观众错愕、惊诧的作品,都在共同表明“我们是艺术先锋,我们在探索,我们是在开拓新的艺术空间”。

3.填入第④段空白处最恰当的句子是()。

(2分)

A.新技术、新媒介已经与许多艺术融为一体,不分彼此。

B.新技术、新媒介带来的形式变革是现代艺术创新发展不可缺少的辅助因素。

C.新技术、新媒介已经介入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太容易被人们所察觉。

D.新技术、新媒介带来的观念变化往往是隐形的,不太容易被人们所察觉。

4.下列对本文四个事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通过《飞鸟集》译文对比,突出了修辞具有开拓诗歌意义空间的作用。

B.李安电影引发热议,充分显示出新科技大有取代语言学和叙事学诗学修辞的趋势。

C.金庸小说成为翻拍对象,表明新技术在影视拍摄的视觉感官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D.《尤利西斯》多种语言并用,表明叙事艺术在修辞方面也能够自我更新。

5.下列对“新媒介”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媒介就是一种修辞,没有新旧之分。

B.新媒介是一种新技术,转化为修辞很困难。

C.新媒介比传统的语言媒介,更具有高超的修辞效果。

D.一种新媒介可以成为另一种新媒介的修辞。

6.从论证的严谨性看,第①②段是否可以删去,请加以分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第⑥段画线句,作者指出新手法为文学作品开辟了表现空间,请从下列篇目中任选一篇对此进行分析。

(5分)

徐志摩《再别康桥》卡夫卡《变形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15分)

最重要的羊粪(节选)

李娟

①我们这里的人,形容一件事情处理起来难度大,总是说:

“跟啃奶疙瘩一样!

”奶疙瘩就是酸奶煮沸后沥制的奶酪,很硬。

尤其是完全脱脂的陈年奶酪,硬得简直不近人情!

任你牙口再好,也只能在上面留下几溜白牙印。

吃这种硬奶酪,得先在火炉上烤软了,或在滚烫的奶茶里泡软了,才啃得动。

加玛的一块奶疙瘩会啃三四道茶,从头一天泡到第二天,每道茶喝饱了就捞出奶疙瘩揣回口袋,到了下一道茶继续再泡。

做这件事时,她不但有耐心,而且有乐趣。

总之,奶疙瘩实在太难啃了。

②其实我主要想说的是:

清理羊圈的工作太难了,就跟啃奶疙瘩一样。

③我们到了。

冬牧场广阔而单调,黄沙漫漫,白雪斑驳。

但我们生活的这一小块沙丘间的凹地却漆黑、深暗。

这就是羊的功劳。

羊在这个沙窝子里生活过许多个冬天,羊粪一年年堆积,粉化,把这块弹丸之地反复涂抹成了黑色。

④尤其羊圈里更是堆积了又厚又结实的粪层。

居麻说,这些粪层每个月都会增厚半尺,一个冬天得清理好几次呢。

其中初冬刚到达时的第一次清理和离开前的最后一次清理最为重要,劳动量也最大。

第一次主要是为了挖出最底层的干粪层。

最后一次是趁春日暖和,把最表面那层厚厚的软粪层铲起,砌在羊圈周围晾晒。

这些粪块又黑又纯,一块块大小适中,是冬天里最好的燃料。

⑤最底层的粪层因靠近地表,沙土多,又硬又结实。

加之又平摊着晾了一个夏天,撬起时跟预制板一样整齐。

这些结实的粪板虽不能用做燃料,却是荒野里最重要的建筑材料。

用这种粪板围筑起来的羊圈整齐又结实。

否则的话,又能用什么来盖呢?

野地空旷,一棵树也没有,一把泥土也没有,一块石头也没有,只有低矮脆弱的枯草稀稀拉拉地扎在松软的沙子地上。

⑥就连我们人的饮食起居之处——地窝子,也多亏了羊粪这个好东西。

地窝子是大地上挖出的一个深两米左右的大坑,沙漠地带嘛,坑壁四周不垒上羊粪块的话,容易塌方。

然后在这个羊粪坑上架几根椽木,铺上干草,压上羊粪渣,便成了“屋顶”。

最后修一条倾斜的通道伸向这个封闭的洞穴。

当然了,通道两壁还得砌上粪块挡一挡。

连我们的睡榻也是用粪块砌起的,我们根本就生活在羊粪堆里嘛。

⑦“生活在羊粪堆里”——听起来很难接受,事实上羊粪实在是个好东西。

它不但是我们在沙漠中唯一的建筑材料,更是难以替代的建筑材料——在寒冷漫长的冬天里,再没有什么能像动物粪便那样,神奇地,源源不断地散发热量。

——最深刻的体会是在那些赶羊入圈的夜里,北风呼啸,冻得眼睛都快睁不开了,脸像被揍过一拳似的疼。

但一靠近羊圈厚厚的羊粪墙,寒意立刻止步,和平的暖意围裹上来。

⑧刚到这里的第一天,傍晚时分风雪交加,根本没工夫好好整理。

很快夜深了,大家非常疲惫,于是和衣躺在几乎什么都没铺的粪堆上凑合着睡了一宿。

大家的脑袋统统抵着粪墙,翻个身,羊粪渣子就簌簌掉得满脸满脖子。

要是有咧着嘴睡觉的习惯就惨了!

不过即使是闭着嘴睡觉,第二天,还是……

⑨好在经过休息,第二天大家都精神焕发,开始大力规整。

垮塌的粪墙被重新砌起,裸露的粪墙上挂满了壁毯和绣毡(最麻烦的事是往这样的“墙”上敲钉子,哪能敲得紧呢……),到了下午,地窝子终于焕然一新,体面极了!

羊粪块们被挡得结结实实,统统退居到幕后。

⑩原先的羊圈只有居麻一家使用。

现在与新什别克家合牧,陡然多了两百只羊,羊圈必须得扩张。

居麻用十字镐把羊圈坚硬的粪地砸开,新什别克和小伙子胡尔马西(新什别克的弟弟)用尖头锨用力撬起粪板,加玛用方头锨把碎粪渣抛到墙外,我和新什别克的老婆萨依娜则徒手抱起大块的粪层递给嫂子,嫂子砌新墙。

墙砌好后,多余的粪块都得运出去,我们几个女人用塑料编织袋一袋一袋地往圈外扛。

干了整整一天。

那个累啊!

而且粪尘漫天,呛得满鼻子满嘴都是。

大家不停咳嗽。

脖子里也全是粪渣。

这次清理,至少往下挖了一尺半深。

⑪虽然劳动辛苦,值得安慰的是,这两天的伙食开得特好!

每天都有肉吃!

还有肉汤熬的麦子粥喝,而且麦子粥里还拌了酸奶糊……还有土豆白菜炖的风干肉,而且肉是用羊油煎的……还有一顿焖了肉块的抓饭。

最重要的是,这几天的所有茶水里都煮了黑胡椒和丁香粒!

哎哟

——香喷喷!

⑫羊粪地板是撬完了,接下来面临的问题却是羊的“褥子”太薄了,地气太寒,体弱的羊可能过不了冬。

于是加玛、胡尔马西和我在接下来的两个晴朗有风的日子里干了整整两个下午,把沙窝地附近凤化散碎的羊粪土收集了几十麻袋,拖进羊圈垫高了一些。

这仍然不是最后。

此后的每一天,当羊群出发后,留在家里的人,都得把羊圈里墙根背阴处潮湿的粪土层翻起、铲开,堆在阳光下晾晒,晚上再摊平。

并且每过几天,就要拖几袋干粪土垫进羊圈。

【注】本文选自李娟的散文集《冬牧场》,2010年冬天她跟随一家熟识的哈萨克牧民深入阿勒泰南部经历了三个月冬季放牧生活,李娟的《冬牧场》获得2011年度人民文学奖中的“非虚构作品奖”。

8.分析第①段以“吃奶疙瘩”起笔的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语言运用角度赏析第⑨段的画线句。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从选材角度分析本文“非虚构”的特点。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评析本文的思想意义。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12-14题。

(8分)

____________·自豫章阻风吴城山作

(南宋)张元干

春水迷天,桃花浪、几番风恶。

云乍起、远山遮尽,晚风还作。

绿卷芳洲生杜若,数帆带雨烟中落。

傍向来沙嘴共停桡,伤飘泊。

寒犹在,衾偏薄。

肠欲断,愁难著。

倚篷窗无寐,引杯孤酌。

寒食清明都过却,最怜轻负年时约。

想小楼、终日望归舟,人如削。

12.本词的词牌名是()。

(1分)

A.扬州慢B.满江红C.水龙吟D.念奴娇

13.下列关于本作品写作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化用前人词句B.写景由远及近

C.兼用借代对比D.善用直抒胸臆

14.请对作品中的画线句加以赏析。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

(16分)

过秦论

贾谊

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②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社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③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隳名城,杀豪杰: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④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5.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2分)

(1)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2)赢粮而景从()

16.为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

(1)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A.制造B.制服C.管束D.统帅

(2)奋六世之余烈()

A.振作B.鼓动C.举起D.震动

17.将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以第⑤段为例分析本文的对比手法。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本文以赋入论,有人认为其层层铺陈、繁简失当。

你认为呢?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

(15分)

东郭居士南园记

黄庭坚

①以道观分于崭岩之上,则独居而乐;以身观国于蓬荜之间,则独思而忧。

士之处污行以辞禄,而友朋见绝;自聋盲以避世,而妻子不知,况其远乎?

②东郭居士尝学于东西南北,所以游居,半世公卿,而东郭终不偶。

驾而折轴,不能无闷;往而道塞,不能无愠。

退而伏于田里,与野老并锄灌园乘屋不以有涯之生而逐无堤之欲久见蘧然独觉释然自笑。

问学之泽,虽不加于民,而孝友移于子弟;文章之报,虽不华于身,而辉光发于草木,于是白首肆志而无弹冠之心,所居类市隐也。

③总其地曰“南园”,于竹中作堂曰“青玉”,岁寒木落而视其色,风行雪堕而听其声,其感人也深矣。

据群山之会,作亭曰“翠光”,逼而视之,土石磊砢,缭以松楠;远而望之,揽空成色,下与黼黻文章同观。

其曰翠微者,草木金石之气邪?

其曰山光者,日月风露之景邪?

不足以给人之欲,而山林之士甘心,不知其所以然而然也。

因高筑阁曰“冠霞”,鲍明远诗所谓“冠霞登彩阁,解玉饮椒庭”者也。

其宴居之斋曰“乐静”,盖取兵家《阴符》之书曰“至乐性馀,至静则廉。

”《阴符》则吾未之学也,然以予说之,行险者躁而常忧,居易者静而常乐,则东郭之所养可知矣。

其经行之亭曰“浩然”。

委而去之,其亡者,莎鸡之羽;逐而取之,其折者,大鹏之翼。

通而万物皆授职,穷而万物不能撄,岂在彼哉!

由是观之,东郭似闻道者也。

20.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矣B.也C.焉D.者

21.用“/”为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

(3分)

与野老并锄灌园乘屋不以有涯之生而逐无堤之欲久见蘧然独觉释然自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分析第①段画线句的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