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市初三二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2839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3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昆山市初三二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苏省昆山市初三二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苏省昆山市初三二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苏省昆山市初三二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苏省昆山市初三二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江苏省昆山市初三二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江苏省昆山市初三二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江苏省昆山市初三二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江苏省昆山市初三二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江苏省昆山市初三二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江苏省昆山市初三二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江苏省昆山市初三二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江苏省昆山市初三二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昆山市初三二模.docx

《江苏省昆山市初三二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昆山市初三二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昆山市初三二模.docx

江苏省昆山市初三二模

江苏省昆山市2013年初三二模

化学试卷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Na-23Mg-24Ca-40

F

e-56Zn-65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3年1月15日央视《新闻1+1》报道:

估计2012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因为PM2.5引发多种疾病造成的过早死亡的人数将达8500多人。

可见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B.露天焚烧伪劣产品

C.倡导家家买汽车,尽快淘汰自行车

D.生活垃圾不分类,集中掩埋处理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汽水B.液氧C.碘酒D.食醋

4.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错误的是

A.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D.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5.下列

关于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可以转化成离子,离子不能转化成原子

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

C.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6.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浅绿色固体

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D.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无沉淀析出

8.下列物质的俗名、化学式和类别全部正确的是

A.干冰CO2有机物B.酒精C2H5OH油脂

C.生石灰Ca(OH)2碱D.小苏打NaHCO3盐

9.下列物质用途不合理的是

A.用氮气作粮食的保护气B.用苛性钠中和酸性土壤

C.用纯碱除去面粉发酵产生的酸D.硝酸钾在农业上用作复合肥

10.下列有关操作及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塞,一会儿瓶口会产生白烟

B.振荡试管时,用手紧握试管,拇指堵住试管口,上下晃动

C.含碘酸钾(KIO3)的食盐水滴在馒头片上,出现蓝色

D.向蛋清溶液中滴几滴浓硝酸,微热,出现黄色固体

11.下列对谚语或诗句中描述现象所包含的内容用化学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12.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下列有关水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应遵循“先净化、后排放”的原则

B.地球上的水资源丰富,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

C.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D.使用无磷洗衣粉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13.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铁和钢的性质不同,是由于含碳量不同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不同

C.CO和CO2的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D.稀盐酸和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都含有大量的H+

14.下列物质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A.Na2CO3→NaOHB.CO2→O2C.BaCl2→NaClD.KNO3→KCl

15.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用食醋制无壳鸡蛋B.用灼烧区分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塑料

C.用食盐水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D.用紫萝卜皮自制酸碱指示剂

16.右图为R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为11

B.R属于金属元素

C.决定R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

D.R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R+

1

7.小华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微粒是不断运动”的探究。

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物质A是

A.浓盐酸B.浓硫酸

C.浓氨水D.浓食盐水

18.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CuSO4、NaCl、KNO3B.Na2S

O4、NH4Cl、KCl

C.NaOH、NaCl、NaNO3D.K2SO4、AgNO3、NaCl

19.锰和镍(Ni)都是金属元素,将镍丝插入MnSO4溶液中无变化,插入CuSO4溶液中,镍丝上有红色固体析出。

Mn、Ni、Cu三

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Mn、Ni、CuB.Cu、Mn、Ni

C.Ni、Cu、MnD.Mn、Cu、Ni

20.下列有关化学性质的推断中正确的是

A.两种物质相互反应生成盐和水,证明该反应是中和反应

B.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C.一定温度下,往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加入氧化钙,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都发生改变

D.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证明该物质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21.小灵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趣味实验装置,其气密性良

好。

若要使B中尖嘴导管有“喷泉”产生,则A中加入

的固体和液体可能是

A.石灰石和水B.硝酸铵和水

C.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D.铜和稀硫酸

22.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达到纳米(1纳米=10-9米)级的大小时,就会产生许多让你意想不到的性质,如奇特的光、电、磁、热、力和化学等方面的。

将金属制成纳米粉末后就变成了黑色,且不导电,机

械强度也大幅度提高。

根据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纳米级铜粉是红色B.纳米碳虽然质地柔软,但强度却很大

C.纳米氧化锌能吸收电磁波D.在空气中能自燃的铁粉属于纳米材料

23.善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聪明。

以下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4.用高铁酸钠(Na2FeO

4)对河湖水消毒是城市饮水处理的新技术。

已知获得高铁酸钠的反应为:

Fe2O3+mNa2O2=nNa2FeO4+Na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6价

B.该反应中涉及的物质都是氧化物

C.化学计量数m=n

D.高铁酸钠中铁元素质量分

数最大

25.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

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右图表示两种气体发

生的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

种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该反应有三种新物质生成

C.反应物中包含两种化合物D.发生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

1

26.右图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

线。

20℃时,向两

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

10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右图2所示的现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0℃时,甲溶液是饱和溶液

B.右图1中b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C.据右图l可知,某温度下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如右图2,保持20℃不变,分别再加溶质,两溶液浓度均增大

27.下列是四位同学分别设计的实验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A.为除去NaOH溶液的少量Ba(OH)2,先加入适量CuSO4溶液再过滤

B.为检验Zn、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分别加入稀盐酸中观察气泡产生情况

C.制H2时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不影响H2的质量),可向稀H2SO4加入适量的BaCl2溶

D.为检验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可先加稀盐酸,再加AgNO3溶液

28.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9.6g氧气,同时生成8.8g二氧化碳和7.2g水,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CH4B.CH4OC.C2H4O2D.C2H6

29.你玩过“盖房子”的游戏吗?

如下图所示,游戏规则是根据“上下相邻的物质间均可发生化学反应,且左边上下相邻物质间反应均

有气体产生”来堆物质。

根据上述游戏规则适合图中②、④、⑥三处位置的物质是

30.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至过量

C.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D.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足量的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8分)中考复习伊始,小明归纳整理了一些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请你帮他把空格补充完整。

(1)煅烧石灰石:

▲。

(2)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

▲,反应前后固体的颜色变化为▲。

(3)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类型是▲。

(4)甲烷的完全燃烧:

▲。

(5)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

▲,实验室不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32.(5分)

(1)小颖也进行了整理,发现以下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

①碳在氧气燃烧②碳酸分解③碳酸氢铵分解④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⑤碳酸氢钠固体与稀盐酸反应,但这些反应通常不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请写出反应③、④、⑤不作为反应原理的主要原因:

③:

▲,

④:

▲,

⑤:

▲。

(2)小珍认真阅读课本后还找到2个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

请按提示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⑥反应物都是气体的化合反应:

▲,

⑦葡萄糖在体内酶的作用下缓慢氧化:

▲。

33.(10分)实验室常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和以下的某些装置来制取、收集二氧化碳

(1)实验室通常用图A或图B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图B装置中仪器X的名称是▲,检查图B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

(2)对图A装置进行改进可得图C装置。

相对图A装置,图C装置的主要优点是便于添加稀盐酸和▲。

(3)对图B装置进行改进可得图D装置或图E装置。

图E装置中小试管的作用是▲。

(4)若要方便

地制取大量二氧化碳,最常用的是图F装置—启普发生器。

实验室中,石灰石放在图F装置中▲部位(选填:

甲、乙或丙)。

(5)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故常用图G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

若用图H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导管口▲(选填:

①或②)通入。

二氧化碳虽然能溶于水,但其在水中的逸出速率大于▲速率,故也可用排水法收集。

(6)实验时,向盛有石灰石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后,发现石灰石表面仅有极少量气泡产生,可能的原因是▲(写一种)。

(7)若实验室需制备2.2LCO2,则理论上需纯度为80%的石灰石的质量是▲(假设该状态下CO2的密度为2g.L-1)。

34.(7分)二氧化碳在食品、卫生、工业、餐饮、人工降雨、焊接等领域有着较广泛的用途。

但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等原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持续走高,温室效应加剧,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科学家认为,人类不仅要努力减少CO2的排放,还要尽快想办法清除空气中过多的CO2。

为此,他们设想了一系列“捕捉和处理”CO2的方法。

方法I:

一些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加热的反应器“捕捉”空气中的CO2,如下图所示:

(1)步骤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步骤二产生的CO2较为纯净,可以把它压缩、液化后封存在泥岩中的方法,这种方法说明了CO2气体分子间▲;也可以采取“组合转化”的技术生产有用的物质,如将CO2和H

2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请在横线上填写该化工原料的化学式:

2CO2+6H2→1▲+4H2O

方法Ⅱ:

把空气吹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溶液可吸收CO2生成碳酸氢钠;加热碳酸氢钠固体又分解放出CO2;在合成塔内CO2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

简要的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资料卡片]碳酸氢钠分解温度是270CC,碳酸钠在856C熔化,但还未达到分解温度。

(3)吸收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分解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合成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该流程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有H2O、CO2和▲。

35.(10分)小云用盐酸和碳酸钙固体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将得到的气体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没有发现石灰水变浑浊。

针对此现象,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以下探究。

【假设】

小英的假设:

澄清石灰水已变质。

小青的假设:

气体X中除了有CO2外,还有▲(写化学式,下文中记作A气体).。

【实验探究】

I.小英的探究:

II.小青的探究:

【实验反思】

III.同学们经过讨论发现,只用一组实验装置就可以同时完成上述两个假设的探究。

请你从下图中选择一组合理的装置▲(填字母)。

IV.在上述合理装置的第二支试管内应放入▲溶液,其作用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