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某地区超基性岩铜镍矿预查设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精品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03180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1.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某地区超基性岩铜镍矿预查设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青海省某地区超基性岩铜镍矿预查设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青海省某地区超基性岩铜镍矿预查设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青海省某地区超基性岩铜镍矿预查设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青海省某地区超基性岩铜镍矿预查设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青海省某地区超基性岩铜镍矿预查设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青海省某地区超基性岩铜镍矿预查设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青海省某地区超基性岩铜镍矿预查设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青海省某地区超基性岩铜镍矿预查设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青海省某地区超基性岩铜镍矿预查设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青海省某地区超基性岩铜镍矿预查设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青海省某地区超基性岩铜镍矿预查设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青海省某地区超基性岩铜镍矿预查设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青海省某地区超基性岩铜镍矿预查设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青海省某地区超基性岩铜镍矿预查设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青海省某地区超基性岩铜镍矿预查设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青海省某地区超基性岩铜镍矿预查设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青海省某地区超基性岩铜镍矿预查设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青海省某地区超基性岩铜镍矿预查设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青海省某地区超基性岩铜镍矿预查设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海省某地区超基性岩铜镍矿预查设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精品Word下载.docx

《青海省某地区超基性岩铜镍矿预查设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精品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某地区超基性岩铜镍矿预查设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精品Word下载.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海省某地区超基性岩铜镍矿预查设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精品Word下载.docx

同时为控制南段铜矿化的走向,对此布设了11个探槽。

关键词:

超基性岩铜镍矿;

铜矿化;

异常区;

钻孔;

探槽

ABSTRACT

Thedesignisforapre-investigationWulanCountyinQinghaiProvinceTimberwolvesditchultrabasicnickel-coppermineperformed.Previousworkmainlyincollectinggeologicaldatabasedonthecombinationofthisfieldreconnaissanceandgeophysicaldataanalysiscompleted.Fieldreconnaissancediscoveredcoppermineralizationpointone,becausethistypeofcopper-nickeloregenerallyproducedintherockbottom.Toaccuratelyverifythereliabilityofthemineralizationintheregioninaccordancewithspecificationslaidtheexplorationofhigh-precisionmagnetic1:

5000,1:

2000precisionmagneticmethod,intermediategradient1:

50001:

5000geodeticsurveyingandaudiomeasurements.Bygeophysicalanomaliesdelineatedtwoareas.Toaccuratelyverify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abnormalareaandmineralizationfortheanomalyzoneemplacedfourholestobeverified.Whilecopperforthecontrolofthesouthernsectionofthestrike,whichlaidthe11trenches.

Keywords:

Ultrabasicrockscopper-nickelmine;

Coppermineralization;

Anomaly;

Drilling;

Trenches

第1章绪言

1.1目标任务

1.1.1工作目的

(1)认真分析研究前人地质、磁法、槽、钻探资料;

借鉴柴北缘基性—超基性岩体铜镍硫化物找矿进展和经验,对预查区基性—超基性岩体的铜镍硫化物含矿性做出预测。

为选区提供依据。

(2)有效结合地质与物探成果,在圈定磁、电综合异常的基础上,利用大比例尺地物化探综合剖面测量,进行综合解释推断,为钻探工程的布设提供依据。

(3)结合前人地表和钻孔中圈定的铜镍硫化物矿(化)体,对重点区段进行深钻验证。

以期发现具有一定规模的铜镍硫化物矿体,达到预查区找矿取得突破的目的。

(4)提交铜镍矿普查基地一处。

1.1.2设计主要实物工作量

(1)探槽1458m³

(2)钻探2200m

图1-1交通位置图

图1-2青海省XXXXXXX地区区域地质矿产图

1.2预查区交通位置及工作范围

预查区位于青海省XXXXXXX附近,隶属XXX县管辖。

预查区面积80km2,交通方便,由青藏公路中段北行约XXXkm至工区(图1-1)。

1.3预查区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

预查区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区内山系主要呈北西—北西西向,最高海拔3988m,一般3700—3800m,相对高差100—300m左右。

区内无常年流水,均属季节性河流。

该区为高原大陆性干旱气候,以干燥、寒冷、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日照长、昼夜温差大为其特征。

年平均气温为3℃,最高气温25-30℃,冬季最冷达-30℃。

居民极少,以蒙、藏族为主,其次是汉族。

多从事农牧业,以牧业为主。

区内无固定居民点,生产生活物资可由XXXX县供给。

1.4以往地质工作程度及评述

1.4.1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1)1965—1968年青海省地质局区测队十二分队完成了J—46—[33]《都兰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对区内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产等进行了系统研究。

(2)1971—1974年,青海省地质局第一地质队、第八地质队以钻探、坑探为主在灰狼沟地区进行了大量的铬矿普查勘探工作,进入了该区铬矿普查找矿的全盛期。

但是,由于铬矿成矿条件复杂,构造破坏多变,仍没有大的突破和新的发现。

(3)1972年,青海省地质局物探队开展了灰狼沟地区1/5万高精度磁法测量,圈定了XXXX等几个较大的超基性岩体和XXXX铁矿体。

同时在灰狼沟超基性岩体上开展了1/1000高精度磁法测量0.7km2,初步了解了岩体中的磁异常特征。

(4)1974—1977年,青海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开展了“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北缘基性—超基性岩的岩体地质、岩矿特征与找矿方向的研究”,后来由于技术力量不足,任务有所改变,以林坤、尹家衡等六人组成铬矿专题小组,经四年时间,于1978年6月提交了《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北缘超基性岩及以铬铁矿为主的成矿特征与找矿方向》的研究报告。

历年来,预查区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有:

钻探5487.27m、硐探94.7m、槽探9471.07m3、1/1万地质测量11.1km2、1/2000地质测量2.05km2、1/5万高磁400km2、1/1000高磁0.7km2、化学样64件、光谱样1153件。

(5)2011年7—8月,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与长安大学联合对XXXX—大柴旦一带的采石场、XXX、尕秀雅平、南林陀乌里、红柳沟、沙柳河东、绿梁山、黑山沟等地区的17个岩体(4个闪长岩体、2个辉长岩体、9个超基性岩体和2个纯橄岩体)进行了野外踏勘检查,经综合研究分析认为,其中所调查的4个闪长岩体全部是以辉长岩为主的层状岩体;

2个辉长岩体都是以辉长岩为主的层状岩体;

9个超基性岩体中有一个是镁质橄榄岩体,其余都是镁铁质—超镁铁质层状杂岩体;

2个纯橄岩体都是以橄榄岩为主的层状杂岩体。

所检查的17个岩体中,灰狼沟超基性岩体为镁铁质层状杂岩体。

岩体与围岩呈侵入接触,岩体向北陡倾,岩性主要为橄榄岩、辉石橄榄岩、纯橄榄岩、含辉石橄榄岩和辉长岩,呈堆晶结构,层状和纹层状构造。

岩体总体蚀变强,主要有蛇纹石化、阳起石化、透闪石化、钠黝帘石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

并且在超基性岩中发现了褐铁矿化和细脉状黄铜矿化,为本次工作提供了依据。

1.4.2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通过对前人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对该区以往地质工作评述如下:

(1)前人在柴北缘超基性岩带开展的矿产勘查工作主要是以寻找铬铁矿和石棉矿为目标,对岩浆岩型的铜镍硫化物矿找矿工作开展较少。

(2)上世纪70年代开展普查工作时发现XXX超基性岩体普遍有镍的反应。

根据1971-1972年灰狼沟普查时在地化剖面、槽、钻探工程中采集岩石光谱样品1358件,经分析镍含量0.2%以上者有287件样品。

钻孔和槽探大部分化学样品未对镍元素进行分析,有镍元素分析的仅为少部分,钻孔ZK1、ZK4、ZK20中镍矿(化)体厚度1.0—6.37m,品位0.2—0.32%。

(3)以往工作中在XXXX地区所施工的钻孔均未穿透岩体底板,而铜镍矿体一般均赋存在岩体底部。

(4)2011年青海省XXXX地质局和XXXX大学对该地区的基性—超基性岩体进行踏勘检查时,在XXXX超基性岩体中发现了较好的黄铜矿、黄铁矿等硫化物矿化线索。

根据前人资料,灰狼沟西段的岩体中也发现有铜矿化点,但当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5)近两三年来,在柴北缘的牛鼻子梁、柴南缘的夏日哈木等地区取得了较好的镍铜矿找矿进展。

如在预查区能发现岩浆岩型镍铜矿,对开拓整个柴周缘镍铜矿的找矿前景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预查区以往工作程度较高,但主要针对铬铁矿的寻找。

对寻找铜镍硫化物矿投入的工作和研究较少。

因此在借鉴柴北缘基性—超基性岩体中已发现铜镍硫化物矿和XXXX岩体已发现铜镍矿化体线索的基础上,对灰狼沟基性—超基性岩体进行铜镍矿寻找和研究工作,取得突破的可能性较大,值得进行进一步探索验证。

第2章区域地质

本区地处东昆仑褶皱带之北缘,属于昆仑褶皱系所属二级构造单元。

主要由奥陶—志留纪变质岩系和印支期、华力西晚期、加里东晚期岩浆岩组成(图1-2)。

2.1地质特征

2.1.1地层

区内出露的地层相对简单,由老到新依次有:

奥陶—志留纪滩间山群、泥盆纪牦牛山组、石炭纪城墙沟组、古近—新近纪砂岩、第四纪沉积物。

现分述如下:

(1)奥陶—志留纪滩间山群(OST):

主要出露于阿尔茨托山—沙柳河东山一带,灰狼沟、红柳沟、卧龙沟地区也有零星出露。

呈近东西向带状展布。

为一套片岩、大理岩、片麻岩及千枚岩夹变中基性火山碎屑岩系,超基性岩均分布其中。

下部为一套以片岩、片麻岩为主夹大理岩和石英岩薄层的中浅变质岩系,部分混合岩化,厚度大于2500m;

上部为厚度大于1383m的灰绿色—中基性火山碎屑岩和千枚岩组成的绿色岩系,与下伏地层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触。

该岩群是区内分布最广的变质岩层,主构造线均呈北西西向。

主体在区内构成一个规模较大的沙柳河复式倒转背斜。

由于遭受后期侵入岩破坏、断裂切割而残缺不全,唯阿尔茨托山—沙柳河东山一带保留较多。

(2)泥盆纪牦牛山组(D3m):

主要出露于阿尔托山南坡、沙柳河东山、吉给申沟南山、哇洪山南、北坡及灰狼沟地带。

区内为一套以变砾岩、变长石砂岩、千枚岩、凝灰质砾岩为主夹安山岩及板岩的绿色粗粒碎屑岩,属陆相磨拉石建造。

在沉积相上,属大山麓相。

与下伏地层为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接触。

(3)石炭纪城墙沟组(C1cq):

只有在哇洪山南坡、卧龙沟西山等地有零星出露。

区内出露的主要为砂岩、含砾砂岩、细砾岩、页岩与灰岩互层,显示了陆相环境迅速埋藏的条件下的沉积。

(4)古近纪-新近纪(R):

出露于吉给申沟上游一带。

为一套山麓相—湖泊相红色碎屑岩建造。

下部为厚—巨厚层砾岩夹石膏层,上部为砂岩、砾岩及泥岩等。

上部为黄白色长石粗砂岩、浅红色中粒钙质石英砾岩、棕黄色粉砂岩、泥岩、含砾石砂岩及含砾泥岩等。

(5)第四纪(Q):

由于本区处于柴达木盆地周缘,第四纪地层分布广泛,成因类型亦多,主要为砂、砾及黄土堆积。

2.1.2构造

预查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宗务隆山—兴海坳拉槽构造带。

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在成因上有着显而易见的联系,其形成可以分为基地构造和覆盖构造两层。

它们在构造线的方向上具明显的继承性,也有着显著的新生性。

基地构造为:

泥盆纪及其以前地层的褶皱轴都近东西向,其上所发育的断裂为北西西相剪切断裂及一组近南北向的横断裂。

覆盖构造:

泥盆纪以后地层所组成的褶皱及其上发育的断裂,在方向上有所改变,但也有所继承性。

褶皱轴线、断裂线以北西向为主,个别呈北东东向。

(1)褶皱构造:

滩间山群所组成的褶皱残留较多的为阿尔茨托山—吉给申沟南山复式倒转背斜,它是一个巨大的复式褶皱,轴向北西西向,线性明显,挤压紧密,普遍倒转,属高级褶皱发育的典型地槽褶皱。

但由于岩浆岩侵入活动的破坏及纵横交错的断层使整个皱褶已破碎不堪。

背斜仅在阿尔茨托山东段保存较好。

灰狼沟岩体处于沙柳河复式倒转背斜的北翼。

泥盆纪褶皱保存较完整的为阿尔茨托山南坡向斜、沙柳河东向斜、吉给申沟南山向斜和背斜及哇洪山南坡向斜等。

它们的构造形态、构造线方向及其他主要特征上基本一致。

向斜构造以不协调形式迭置在滩间山群阿尔茨托山—吉给申沟南山复式倒转背斜之上。

与下伏地层呈明显角度不整合接触,在构造形态和性质上与下伏构造有着极明显的差异。

石炭纪地层在区内出露极少,无法恢复其原有的皱褶形态。

(2)断裂构造:

区内较为发育的一组断裂为阿尔茨托山—吉给申沟南山北西西向和北西向断裂,其规模大,延伸远,与区域性主构造线一致。

该断裂包括数量众多的近于平行的走向断层。

这组断裂与大的复式倒转背斜在构造布局上有着明显的成因联系。

应是皱褶形成晚期产生的一组具剪切性质的断裂构造,而与其对称的另一组共轭断裂不发育。

断裂走向一般为70—80°

,除个别断层外,断层面皆向北倾,倾角陡缓不一。

在背斜的倒转翼(南翼)一般以逆断层为主,而在正常的北翼以正断层为主。

从区域上看,灰狼沟、南林陀鸟里、沙柳河等超基性岩体,均受该组断裂控制。

2.1.3岩浆岩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岩性由超基性—基性—中酸性—酸性都有。

侵入岩以中酸性—酸性为主,基性—超基性为次。

浅成岩或脉岩除与岩浆岩有成因上的联系外,还受断裂带控制;

比较发育的有中基性、中酸性及酸性脉岩。

岩浆活动有加里东、华力西、印支和燕山四个岩浆旋回。

下古生界有中基性火山喷发,多为火山碎屑岩,组成滩间山群,到志留纪末。

伴随加里东地槽褶皱廻返,有小规模的基性—超基性和酸性岩浆侵入活动。

预查区位于柴北缘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带的乌兰沙柳河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赛什腾—锡铁山—哇洪山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缝合带(柴北缘缝合带)。

柴北缘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带北界为苏干湖—鱼卡—大柴旦—托素湖一线,南以柴达木盆地为界,包括鄂博梁、赛什腾山、绿梁山、锡铁山、阿木尼克山、茶卡南山,长约670km,宽约20-30km。

据青海省地矿局许元林等人(1986)统计,柴北缘(不包括赛什腾山以西的鄂博梁地区)共有超基性岩体280个,总面积62.4km2;

基性岩体约22个,面积为226k其中赛什腾山—绿梁山地区、乌兰沙柳河地区为两个集中分布区(图2-1)。

图2-1柴北缘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带中基性—超基性岩体分布图

(1)加里东晚期侵入岩:

加里东晚期的侵入岩主要有角闪辉长岩(υ33b)、超基性岩(Σ)类(纯橄岩(φ11)、含辉纯橄岩(φ12)、斜辉辉橄岩(φ21))、角闪闪长岩(δ33b)和片麻状花岗岩(γ33c)。

主要分布在灰狼沟、沙柳河、柳梢沟、红柳沟、南林陀鸟里等地区。

岩体延伸方向几乎近东西,受区内北西—北西西向主构造线的控制。

就次一级构造单元看,沙柳河岩体群处于沙柳河复式倒转背斜的轴部,而柳梢沟、红柳沟、灰狼沟岩体群及南林陀鸟里等岩体,均处于背斜的北翼。

岩体侵入于奥陶—志留纪的滩间山群。

侵入顺序依次为灰绿色变角闪闪长岩(δ33b)——基性—超基性岩(Σ)——灰白色片麻状花岗岩(γ33c)。

而辉长岩属超基性岩浆同源结晶分异产物。

(2)华力西期侵入岩:

本期侵入岩以中酸性岩为主,呈岩株状产出。

岩性主要为闪长岩(δ43a)、花岗闪长岩(γδ43b)和花岗岩(γ43c)。

闪长岩(δ43a):

呈岩株状侵入于奥陶—志留纪滩间山岩群中,出露规模较小。

灰白色,半自形粒状、等粒状结构,矿物成分为:

斜长石(50-60%)、角闪石(30-35%)、副矿物有磷灰石、锆石、榍石。

部分岩石中含有钛铁矿、次生白钛石。

花岗闪长岩(γδ43b):

呈岩株状产出,分布范围较广。

灰白色不等粒花岗变晶结构,似斑状、块状构造。

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35-65%)、钾长石(1-4%)、微斜长石(3-25%)、石英(25-35%)、黑云母(3-10%),角闪石少量。

副矿物有白钛石、金红石、褐帘石。

花岗岩(γ43c):

主要分布于尕秀雅平、吉给申沟一带。

呈岩株状和岩基状产出。

灰白色花岗和肉红色花岗岩两种,岩石呈不等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钾长石(30-40%)、斜长石(25-30%)、石英(30-35%)、黑云母(1-5%)、角闪石(0-2%)。

(3)印支期侵入岩:

出露的岩性主要为花岗岩(γ51d),岩体规模较大,一般呈岩基状产出。

有似斑状花岗岩(γ51c)和花岗岩(γ51d)两种,以肉红色为主,次为灰白色。

在哇红山北见有肉红色花岗岩(γ51d)侵入于似斑状花岗岩(γ51c)中,基质为细-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斑晶由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及少量黑云母组成,基质成分与斑晶相似。

矿物成分为钾长石(35-45%)、斜长石(20%)、石英(25-35%)、黑云母(4-8%),副矿物为锆石、榍石、磷灰石、褐帘石、磁铁矿等。

(4)燕山期侵入岩:

主要为花岗斑岩(γπ52),规模小,分布零散。

(5)岩脉:

脉岩种类繁多,但多未见直接穿插关系。

有闪长岩(δ)、闪长玢岩(δμ)、石英斑岩(qπ)、花岗斑岩(γπ)、花岗细晶岩(γi)岩脉等。

2.2区域矿产特征

本区成矿带区划属赛什腾山—阿尔茨托山加里东、印支期铅、锌、金、钨、锡(铜、钴、稀土)成矿带。

区域上矿床(点)较多,主要有:

南戈泉西磁铁矿、卧龙沟西山磁铁矿、柯柯赛沟口北山西磁铁矿、柯柯赛沟口北山东磁铁矿,成因类型均为矽卡岩型。

沙柳河铬铁矿(分1、2、3个矿点),成因类型属晚期岩浆岩型。

哈莉哈德山锰矿,成因类型属沉积变质和接触交代型。

乌龙滩东山铜矿(分1、2个矿点),成因类型属中低温热液型。

卧龙沟沟脑铅锌矿,成因类型属热液型。

预查区西南部有灰狼沟(夏日达娃)铁矿。

其余均为矿点或矿化点。

2.2.1沙柳河铬铁矿

(1)矿区地质:

矿区出露地层为奥陶—志留纪滩间山群,构成复式倒转背斜,次一级皱褶发育,断裂亦发育,超基性岩体沿断裂分布。

地层:

分三个矿区。

一矿区:

由老到新为含石榴石或电气石的白云石英片麻岩、白云石英片岩夹大理岩及钙质石英云母片岩;

白云石英片岩夹角闪石英片岩;

白云石英片岩夹角闪片岩或辉石角闪岩。

二矿区:

由老到新为白云石英片岩夹石英片岩、角闪片岩;

白云石英片岩、片麻岩和角闪石英片岩;

含电气石石榴石的白云石英片麻岩夹大理岩和角闪片岩。

三矿区:

由老到新为白云石英片岩夹条带状大理岩;

含电气石化片麻岩、白云石英片岩、片麻岩夹薄层石英岩或石英片岩;

含石榴石片麻岩、白云石英片岩夹角闪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

构造:

分三个矿区叙述。

位于沙柳河复式倒转背斜次一级详细北翼。

断裂发育,多为北西西向。

位于次一级已被破坏的背斜上。

断裂发育,多呈北西西走向。

位于次一级背斜上。

断裂呈近南北向和北西西向两组。

侵入岩:

以加里东晚期基性—超基性岩为主,酸性岩不发育。

有变角闪闪长岩,蛇纹岩、蛇纹石化橄榄岩和蛇纹石化斜辉橄榄岩。

(2)矿床:

矿体特征:

矿体多产于蛇纹石化斜辉橄榄岩和橄榄岩岩体顶部,或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附近。

全矿区共发现矿体和矿化体41个,多为小扁豆体、窝状及细脉状。

最大矿体长12.5m,宽0.35—2.2m;

一般长2—3m,宽0.22—0.7m根据已开采规模看,最大开采场为270m2,深达17m。

矿体走向北西70°

,倾向南东,倾角17—75°

,与岩体走向基本一致。

矿石:

致密块状、浸染状和瘤状。

金属矿物为尖晶石铬铁矿、碳酸铬镁矿和磁铁矿。

非金属矿有石棉、蛭石和方解石。

围岩蚀变:

蛇纹石化、绿泥石化、滑石化等。

(3)矿床成因类型:

应为晚期岩浆型铬铁矿矿体。

图2-2青海省XXXXXX预查地质、工程布置图

第3章预查区地质特征

如图2-2。

3.1地层

预查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奥陶—志留纪滩间山群(OST)、泥盆纪牦牛山组(D3m)和第四纪(Q)。

出露于预查区南部及中部,其主要岩性为:

斜长角闪片岩、石榴二云母石英片岩、白云母钾长片麻岩、绿泥石千枚岩为主,夹少量大理岩等,超基性岩均分布其中。

斜长角闪片岩:

深灰绿色,纤柱状花岗变晶结构,片状构造。

岩石主要由普通角闪石、绿泥石(39-40%)、斜长石(30%左右)、石英(25%)及次要矿物绿帘石等组成。

石榴二云母石英片岩:

深灰色,鳞片花岗变晶结构,片状构造。

主要矿物成分为黑云母(10-36%)、白云母(15-35%)、石英(27-50%)、石榴石(5-18%)及少量斜长石。

副生矿物为磁铁矿、锆石、磷灰石。

绿泥石千枚岩:

灰绿色,变余粉砂状、显微鳞片状变晶结构,千枚状构造。

由泥质粉砂岩变质而来。

矿物成分由绿泥石(50%)、石英(45%)、少量斜长石、次闪石等矿物组成。

白云母钾长片麻岩:

浅灰微带肉红色,花岗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

岩石主要矿物为钾长石、由微斜长石、条纹长石(50-52%)、斜长石(3-10%)、石英(33-38%)、白云母(5%)。

次要矿物为少量黑云母、微量磷灰石等。

大理岩:

灰白色,中细粒结构,中薄层状构造。

主要成分为方解石,偶含白云质。

局部具条带状构造。

出露于预查区中南部,面积较小,周围为第四系所覆盖。

其岩性为:

砾岩、千枚岩等。

砾岩:

灰色,厚层状,砾石成分复杂,主要为花岗岩、火山岩等。

磨圆度较好,分选差,粒径最大大于10cm。

泥质、砂质胶结。

局部砾石具定向排列。

千枚岩:

灰绿色,薄板状-纤枚状构造。

主要矿物成分为泥质、绢云母、绿泥石等,偶见长石、石英等粉砂状颗粒。

岩石轻微变质,尚具绿泥石化现象。

(3)第四纪(Q):

预查区东南部大面积分布第四系,约占预查区面积的35%。

主要为风成砂、冲洪积物。

3.2构造

(1)褶皱:

灰狼沟向斜构造,轴向呈北西向。

轴部由泥盆纪牦牛山组组成,两翼由奥陶-志留纪滩间山群组成。

预查区内主要有F1、F2两条断层。

F1为北西西向高角度(70-80°

)正断层,倾向向北。

出露长4.5km,东端被第四系覆盖,西端被南北向平移断层错断。

断层发育于奥陶-志留纪滩间山岩群中,带内及两侧岩脉发育,见有大量的角闪闪长岩岩脉。

F2为南北走向左行平移断层,出露长2km,北端被第四系覆盖。

断层发育于奥陶-志留纪滩间山岩群中。

F2断层南段与F1正断层相交地段岩性为角闪闪长岩。

3.3岩浆岩

(1)中酸性侵入岩:

预查区北部出露有加里东晚期灰绿色角闪辉长岩,呈岩株状产出。

中西部出露有华力西晚期灰白色细-中粒花岗岩,呈岩株状产出。

南端奥陶—志留纪滩间山岩群中出露有华力西晚期灰绿色变角闪闪长岩,呈脉状产出。

超基性岩体附近岩浆岩种类繁多,从基性到酸性,从岩基到岩脉,但晚于超基性岩,主要出露岩性为灰白色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现只对岩体附近两种岩性做简单叙述。

灰白色花岗闪长岩:

出露于岩体北西部之大山脊,呈大片岩基,北西向延伸,主要造岩矿物有斜长石、钾长石、石英、角闪石、黑云母等。

细—中粒花岗结构,其中异离体较多,异离体中黑色矿物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