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禁毒教育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0330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禁毒教育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禁毒教育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禁毒教育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禁毒教育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禁毒教育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小学禁毒教育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小学禁毒教育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小学禁毒教育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小学禁毒教育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小学禁毒教育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小学禁毒教育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禁毒教育教案.docx

《小学禁毒教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禁毒教育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禁毒教育教案.docx

小学禁毒教育教案

禁毒主题教育教案

(一)

教学内容:

了解毒品及危害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认识吸毒行为 ,认清毒品的危害性。

拒绝毒品远离毒品。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短片,相关图片及老师介绍,结合社会现象,理论联系实际,举例说明毒品的危害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培养禁毒意识,提高学生拒绝毒品 的心理防御能力和自觉性。

2、自觉与涉毒违法犯罪作斗争。

3、认识毒品的种类;认识毒品的危害;认识吸毒成瘾的途径;认识吸毒成瘾的原因,如何预防。

教学重点:

1、认识毒品和毒品的危害

2、怎样预防毒品

教学难点:

了解毒品的危害自觉抵御

教学形式:

 

    师生互动,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宣传视频、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引出课题

观看禁毒宣传教育片,谈观后感,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毒品对人类的危害。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出本课主要内容.(板书:

毒品)

二、新授

1、认识毒品

(1)毒品的定义:

毒品,通常指能使人成瘾的药物,种类很多,各国因其流行的种类不同而设定其范围。

根据1990年12月28日我国第7届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通过的《关于禁毒的决定》,明确规定毒品为鸦片、吗啡、海洛因、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和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出示相关毒品的图片)介绍常见的毒品种类,及吸毒者不同的反映。

例如:

鸦片、吗啡、大麻、冰毒等。

鸦片:

鸦片取自罂粟花落之后结出的果,割开罂粟果,从中流出的白色浆液在空气中氧化分干,就是鸦片,鸦片中有20种生物碱,其中吗啡的含量约10%,长期吸食会使人消瘦,体质下降,免疫力下降,感染各种疾病。

  

吗啡:

是从鸦片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白色针状结晶。

它对呼吸中枢有叫强的抑制作用,用量过大可致呼吸缓慢,甚至出现呼吸中枢麻痹,这通常是吗啡中毒死亡的直接原因。

吗啡比鸦片更易上瘾。

  

海洛因:

俗称白粉,是吗啡和其它化学物品混合加热合成的。

极易上瘾,长期吸食或注射海洛因,会使人身体消瘦,瞳孔缩小,免疫功能下降,易感染病毒性肝炎,肺脓肿及艾滋病,极难戒除。

     

冰毒:

学名是去氧麻黄碱或甲基安非他明。

属安非他明类兴奋剂的一种,它是无臭、带苦味的半透明晶体。

吸食冰毒将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极强的刺激作用,长期使用会导致大脑机能损坏。

吸食者常发生精神分裂而自杀、自残。

  

  摇头丸:

学名二亚甲基双氧苯丙胺,属安非他明类兴奋剂的一种,具有强烈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有很强的精神依赖性,长期服用,会严重损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偏瘫,也很容易使吸食者的行为失控而发生以外。

  

  可卡因:

化学名为苯甲基芽子碱,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小剂量的可卡因能导致心律减缓:

剂量增大后则心律增快,呼吸急促,可出现呕吐、震颤、痉挛、惊厥等现象:

如果大计量。

则可导致死亡。

 

2、毒品的危害(出示相关图片),举例说说小故事,使学生受到教育。

母亲在其3岁时吸毒成瘾,致使该女12岁时跟着母亲学会了吸毒,14岁时她就不得不靠出卖色相维持母女吸毒所需费用。

母女二人多次被强制戒毒。

出所时母亲竟然将女儿仅有的1000元戒毒费骗走吸毒,而且三年来知下落。

1997年4月12日,毒瘾缠身的少女撞向一辆行驶的出租车,脸上留下了一道永远的疤痕。

1.毒品毁人毁健康。

(板书) 

(1)毒品摧毁人的消化功能。

 

(2)摧毁人的神经系统。

 

(3)摧毁人的呼吸及循环系统。

 (4)传染性病及“爱滋病(AIDS)”。

 

2.毒品令家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板书)

 

(1)丧失工作能力。

 

(2)倾家荡产。

 

(3)给家人带来无尽的折磨。

3.吸毒导致堕落、犯罪。

 (板书)

4.吸毒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

三、讨论、交流体会

1、了解了毒品和毒品的危害,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2、假设你遇到向你介绍毒品的人你应该怎么做?

(学生分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四、如何预防毒品(教师总结)

1、 一是直接拒绝;

2、是找借口溜走;

3、是提出反意见或转移话题;

4、是秘密报案(偷偷告诉你依赖的人或拨打报警电话号110);

5、是当毒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胁你时,要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

五、宣誓

全班集体宣誓: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签写倡议书

全班站立,齐读《青少年预防毒品十诫》

1、不要因追求刺激而吸毒。

2、不要因好奇而吸毒。

   

3、不要因贪图享受而吸毒。

   

4、不要因解愁而吸毒。

  

  5、不要听信吸毒者的话。

诸如吸食某一类毒品或者用某一种吸食方法不会成瘾等谎言。

 

  6、不要结交有吸毒行为、贩毒行为的人。

碰见亲友吸毒,一要远离;二要劝阻。

 

  7、不在吸毒场所停留1秒钟。

 

  8、不接受与毒品有关人员传递的香烟。

科学试验和受害者的经历者表明,三根海洛因的香烟就足以令人上瘾。

 

9、不要听信毒品能治病的谎言。

毒品决不能治病,只能添病。

   

10、发现吸毒,贩毒者,速向公安机关报告。

六、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都学习了关于毒品的相关知识、和如何预防。

也知道毒品对我们的生活、家庭的危害。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生命,要正确地认识毒品,远离毒品。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

一发现有人吸毒,以现有毒品犯罪时,立即举报;为了自己的健康,这了家人的幸福,为了社会的安定,请你爱惜生命,远离危害。

七、作业:

 

禁毒主题教育教案

(二)

教学内容:

毒品的认识与危害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毒品,知道其危害,并能自觉预防。

2.了解毒品的危害,预防毒品犯罪。

3.认识常见毒品,了解青少年吸毒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认识常见毒品,了解危害。

教学过程:

一、毒品的认识

毒品一般是指非医疗、科研、教学需要而滥用的有依赖成瘾性的药品。

根据1990年12月28日我国第7届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通过的《关于禁毒的决定》,明确规定毒品为鸦片、吗啡、海洛因、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和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现简介如下。

鸦片又称阿片。

为罂粟未成熟果实的浆汁干燥而成,可用于治疗疼痛及止泻等。

其提取物吗啡具有强大的镇痛作用,几乎对一切剧痛均有效。

将吗啡进一步加工,即可得到臭名昭著的海洛因,俗称白粉。

以吗啡为例,若连续应用两天左右,每4小时1次,即可成瘾,停药后会产生一系列痛苦的反应。

罂粟壳俗称大烟壳,为罂粟的干燥果壳。

它原是一味中药,可用于治疗久咳、久泻、脱肛、便血及胃痛等症,但不宜多服、久服,否则容易成瘾。

某些见利忘义的摊主、饭店经理竟将它放在火锅内或牛肉汤中煮汁,让顾客上瘾,以招徕“回头客”。

此属违法犯罪行为。

大麻是一种草本植物,也曾作过药用,它的雌花与树脂则为含有大麻素的毒品,少量食用可使人产生一种梦幻感,看到的物体变得鲜艳明亮,具有很强的引诱力。

成瘾后会使人惊恐或产生攻击行为。

可卡因从古柯树叶中提取的一种局部麻醉药,常用于手术麻醉,一旦成瘾,会因幻觉而自残,如感到有许多虫子在皮肤内骚动,不堪忍受,于是不惜用刀将皮肤切开,鲜血淋漓,惨不忍睹,或产生迫害、嫉妒妄想,以致用暴力进行“报复”。

此外,“冰毒”、致幻剂、苯丙胺类兴奋剂(如摇头丸等)及某些挥发性溶剂也属于毒品之列。

二、毒品的危害

1、吸毒对社会的危害

(1)对家庭的危害:

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

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

(2)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

吸毒首先导致身体疾病,影响生产,其次是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同时毒品活动还造成环境恶化,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

(3)毒品活动扰乱社会治安:

毒品活动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

无论用什么方式吸毒,对人体的肌体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害。

2、吸毒对身心的危害

(1)吸毒对身体的毒性作用:

毒性作用是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身体的一种有害作用,通常伴有机体的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

中毒主要特征有:

嗜睡、感觉迟钝、运动失调、幻觉、妄想、定向障碍等。

(2)戒断反应:

是长期吸毒造成的一种严重和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身心损害,通常在突然终止用药或减少用药剂量后发生。

许多吸毒者在没有经济来源购毒、吸毒的情况下,或死于严重的身体戒断反应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或由于痛苦难忍而自杀身亡。

戒断反应也是吸毒者戒断难的重要原因。

(3)精神障碍与变态:

吸毒所致最突出的精神障碍是幻觉和思维障碍。

他们的行为特点围绕毒品转,甚至为吸毒而丧失人性。

(4)感染性疾病:

静脉注射毒品给滥用者带来感染性合并症,最常见的有化脓性感染和乙形肝炎,及令人担忧的艾滋病问题。

此外,还损害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易感染各种疾病。

三、青少年吸毒的原因

毒品危害如此之烈,为什么青少年还会吸食呢?

青少年吸毒的原因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有社会的原因,自身的原因,也有生理的、心理的等诸多原因。

通览青少年吸毒的状况,导致其吸毒的原因主要有下列几种:

1、好奇心理驱使

青少年身心发育尚未成熟,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思想幼稚,好奇是此年龄段的特有心理,对任何事物都存在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但是,他们往往缺乏必要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当听说吸毒后“其乐无穷”时便想试一试,从而一发不可收拾,被毒魔死死缠住不能自拔。

有的也知道吸毒有害,但在一试无妨的冒险、侥幸心理驱使下误入歧途。

据深圳戒毒所统计,1991年至1995年收戒的3006人中,因为好奇、受诱惑而染上毒瘾的占70%.19岁的梁某,1994年2月在朋友家见别人吸毒很好玩儿,便好奇试试,不料一试就上瘾,两次戒毒都未能如愿。

某些毒品犯罪分子正是利用了青少年这种好奇心,采用种种方法诱骗其吸毒上瘾,从而成为其长期的买毒客户。

如某毒贩夫妇,用赊账供毒的方式先后诱骗76名青少年吸毒成瘾,榨干了他们的钱财,并致使其中4人因过量吸毒死亡。

2、家庭环境影响

家庭环境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促进和保障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不良的家庭环境则往往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

尤其作为人生的第一任教师的父母的言行,更是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发育成长。

本身言行不检点的父母常常成为其子女的恶的榜样,成为子女走上违法犯罪歧途的引路人。

正如德国卫生与社会事务秘书长法特曼在探究西方青少年吸毒泛滥成灾的原因时所说:

“青少年学他们父母的榜样,这些当父母的人也使用社会已接受的毒品如酒精和尼古丁等。

”事实表明,许多青少年吸毒成瘾即是其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言传身教的结果。

广州市1990年破获了两个家庭共12个成员全部参与吸贩毒的案件。

就吸毒而言,两个家庭都是由1人吸毒后引发全家吸毒的。

如某少女12岁时即跟着母亲学会了吸毒并成瘾,14岁就不得不靠出卖色相赚取母女二人吸毒所需的费用。

在戒毒所里,该少女开始醒悟,与母亲互不相认。

母亲却利用强制戒毒期满的机会,骗取了女儿仅有的1000元戒毒费,三年不知下落。

1997年4月12日,毒瘾缠身的该少女冲向一辆行驶中的出租车自杀。

除了家庭成员的吸毒行为直接成为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外,一些家庭父母离异或者长期外出,孩子得不到正常的教育;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家庭,父母过分溺爱孩子,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使孩子有充分的物质条件去寻求毒品的刺激等等,都可能是导致青少年吸毒成瘾的原因。

据某市对100名25岁以下的城市吸毒者的调查,几乎所有的吸毒青少年都存在着缺乏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问题。

另据某市对青少年吸毒与家庭环境关系的调查表明,因父母离异,家庭残缺,得不到家庭温暖而导致吸毒的占30%;受家庭吸毒成员影响而吸毒的占28%;因家庭溺爱,娇生惯养而走向吸毒的占5%.

3、个人交友不慎

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必然和周围的同类发生关系,进行交往,并在长期的交往中形成朋友等关系。

交友在人生的道路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交上一个好的朋友,可以一生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产生良好的影响,交上一个坏朋友,可能会影响自己的前途,使自己的一生暗淡无光。

所以对于青少年来说,交友应当非常慎重,以免因交友失误悔恨终生。

从吸毒青少年的情况来看,其中的相当一部分即是因为交友不慎走上吸毒歧途的。

如刘某曾经受过禁毒的宣传教育,多次告诫朋友不要吸毒。

但1992年交上一个有吸毒劣迹的朋友后,在朋友说“白粉”具有止痛功效,能醒目提神的劝诱下,产生了“试一下也无妨”的念头,最后一试而不可收拾。

据某县调查,在吸毒青少年中,因为朋友吸毒觉得好奇而吸毒和受朋友引诱后吸毒的占76.92%.

4、精神空虚所致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人生的“危险期”。

这一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定型,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不成熟,正在体验着人生最激烈的情绪变化。

这一时期最易受外界的影响,一旦遇到生活困难、人际冲突、婚恋失败、升学就业受挫等挫折,就会灰心丧气,精神颓废,心灵空虚。

为了弥补空虚的心灵,便去寻找各种刺激,而毒品就是一种可以在短暂时间内给人以强刺激的物品,因此,这些精神空虚的青少年往往会染上毒品,试图在毒品中寻找安慰,忘却烦恼。

如原重庆市人大代表、号称百万富翁的“火锅女”李某,为了寻求刺激,追求不良的时尚而染上毒瘾,吸光了全部家产。

昔日重庆家喻户晓的“第一火锅女”如今一无所有,流落街头。

广州戒毒所对116名吸毒青少年的调查表明,其中的40%是由于精神空虚,为了从毒品中获得刺激,寻求安慰而吸毒的瘾。

四、小结

 

禁毒主题教育教案(三)

教学内容:

珍惜生命,远离毒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培养禁毒意识,提高学生拒绝毒品的心理防御能力和自觉性;

2、自觉与涉毒违法犯罪作斗争。

3、自觉远离毒品,增强他们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

4、运用网络查找资料的能力要求学生围绕进制下列内容搜集资料A毒品的种类;B 毒品的危害;C 吸毒成瘾的途径;D 吸毒成瘾的原因,如何预防;E刑法有关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有关条款;

5、结合社会现象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毒品及毒品的危害

2.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培养禁毒意识,提高学生拒绝毒品的心理防御能力和自觉性;

教学难点:

认识吸毒行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给学生学习一些关于毒品危害的事例、视频,看完后谈观后感,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毒品对人类的危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教师总结毒品的危害

①吸毒摧残人生:

对身体的危害,自伤、自杀、自残,加速死亡;

②吸毒毁灭家庭:

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贻害后代;

③吸毒危害社会:

诱发刑事犯罪,败坏社会风气。

二、进入专门的禁毒网,进一步了解毒品相关知识。

A毒品的种类;B毒品的危害;C 吸毒成瘾的途径;D 吸毒成瘾的原因,如何预防;E刑法有关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有关条款。

三、讨论学生如何防止吸毒?

在上网进一步认识毒品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1、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①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牢记“四知道”:

知道什么是毒品;知道吸毒极易成瘾,难以戒断;知道毒品的危害;知道毒品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

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不以好奇心为由侥幸去尝试,不受不良诱惑的影响。

③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④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

如发现亲朋好友有吸、贩毒行为的人,一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⑤养成良好的行为,杜绝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不涉足青少年不宜进入的场所,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

⑥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引诱、欺骗吸毒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坚决不再吸第二次。

四、教师总结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生命,要正确地认识毒品,远离毒品。

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

时刻记住,一旦惹上毒品,必将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

毒品这东西一碰都不能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