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危险源及应对措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3569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现场危险源及应对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施工现场危险源及应对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施工现场危险源及应对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施工现场危险源及应对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施工现场危险源及应对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施工现场危险源及应对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施工现场危险源及应对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施工现场危险源及应对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施工现场危险源及应对措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施工现场危险源及应对措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施工现场危险源及应对措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施工现场危险源及应对措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施工现场危险源及应对措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施工现场危险源及应对措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施工现场危险源及应对措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施工现场危险源及应对措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施工现场危险源及应对措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施工现场危险源及应对措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施工现场危险源及应对措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施工现场危险源及应对措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现场危险源及应对措施.docx

《施工现场危险源及应对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现场危险源及应对措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施工现场危险源及应对措施.docx

施工现场危险源及应对措施

 

一、危险源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

危险性=LEC

L-事件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C-危险严重度

表一:

事件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分数(L)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分数(E)

危险分数值(C)

危险分数值

分数值

事故或危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分数值

事故或危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分数值

可能结果

10

完全可能,会被预料到

10

完全可能,会被预料到

100

灾难

很多人死亡

6

相当可能

6

相当可能

40

非常严重

数人死亡

3

不经常,但可能

3

不经常,但可能

15

严重

重伤或死亡,严重职业病或死亡

1

完全意外,极少可能

2

完全意外,极少可能

7

重大

暂时性重伤或轻伤,造成一般职业病

0.5

可以设想,但高度不可能

1

可以设想,但高度不可能

3

一般

轻微的可恢复性伤害,或轻微疾病症状

0.2

极不可能

0.5

极不可能

1

引人注目

不利基本的卫生健康

0.1

实际上不可能

评价结果分类及控制要求

表二:

分数值

危险程度

危险等级

>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5

160-320

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

4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3

20-70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2

<20

稍有危险,可被接受

1

 

二、临时用电方面存在的危险源及应对措施

1、电工作业人员未持高低压电工证上岗

导致后果:

触电、人员伤亡

L=1,E=2,C=15,D=LEC=30;危险等级:

2危险程度: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应对措施:

在上岗前对电工作业人员资质以及证件进行核查,高低压电工证件不符或资质不够的人员不予录用。

2、电工作业人员作业时未佩戴绝缘手套,未穿绝缘鞋

导致后果:

触电

L=3,E=6,C=15,D=LEC=180;危险等级:

4;危险程度:

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

应对措施:

加强电工人员入场安全教育,告知电工人员作业时必须佩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电工不得单独作业,应做到至少两人作业。

3、施工现场使用民用插线板,民用电线(缆)

导致后果:

短路、触电

L=3,E=2,C=15,D=LEC=60;危险等级:

2;危险程度: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应对措施:

施工现场禁止使用插线板,按照“一机一闸一箱一漏保”原则,配备足够数量的开关箱。

4、施工现场配电箱、用电设备未接地

导致后果:

触电

L=6,E=2,C=15,D=LEC=180;危险等级:

4;危险程度:

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

应对措施:

现场电工每天一次检查配电箱及用电设备接地情况,并做好记录,发现存在不接地的现象,及时断开电源,做好接地,接地线和接地极必须用终端连接,严禁随意挂接和缠绕。

5、施工电线(缆)绝缘层损坏、破裂

导致后果:

触电

L=3,E=3,C=15,D=LEC=135;危险等级:

3;危险程度: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应对措施:

要求现场电工每天一次检查施工电线(缆),发现损坏的电线(缆),立即进行更换。

6、电箱内未安装漏保或漏保失效

导致后果:

短路、触电

L=1,E=6,C=15,D=LEC=90;危险等级:

3;危险程度: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应对措施:

要求现场电工每周一次对施工现场配电箱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发现未安装漏保或漏保失效情况,及时安装合格的漏保或更换漏保。

7、施工现场配电箱内存在“一闸多机”现象

导致后果:

触电

L=3,E=3,C=15,D=LEC=135;危险等级:

3;危险程度: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应对措施:

配备足够数量的三级箱,确保现场用电设备可以做到“一闸一机一箱一漏”。

8、施工现场分配电箱未设置隔离开关

导致后果:

触电

L=0.5,E=3,C=15,D=LEC=22.;5危险等级:

2;危险程度: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应对措施:

电工在连接配电箱的时候发现未设置隔离开关时,立即更换成合格的配电箱或设置合格的隔离开关后再使用。

9、机械设备与开关箱距离太远

导致后果:

触电、人员伤亡

L=1,E=2,C=15,D=LEC=30;危险等级:

2;危险程度: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应对措施: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配备的开关箱与设备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6米。

10、过路电线(缆)无保护措施

导致后果:

触电

L=1,E=2,C=15,D=LEC=30;危险等级:

2;危险程度: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应对措施:

电线(缆)过路应架设钢套管埋地,防止辗压,路边设置标牌提示。

11、非电工作业人员私自接拆电线

导致后果:

触电

L=3,E=6,C=15,D=LEC=270;危险等级:

4;危险程度:

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

应对措施:

对现场作业人员做好安全教育,并告知严重性,非电工作业人员禁止一切有关用电的行为活动。

12、电工检修用电设备时,未切断电源或电源处未挂停电检修牌

导致后果:

触电

L=6,E=6,C=15,D=LEC=540;危险等级:

5;危险程度: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应对措施:

对现场电工作业人员统一进行安全教育,电工检修设备时,应首先切断电源,电源处悬挂停电检修牌,并设专人监护,若无人监护,应停止检修工作。

三、高空作业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

1、高空作业人员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症等疾病

导致后果:

高空坠落

L=6,E=6,C=15,D=LEC=540;危险等级:

5;危险程度: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应对措施:

登高高度大于15m时,作业人员必须提前办理高空作业票,未持有高空作业票的人员禁止高空作业。

2、作业人员在登高前未正确使用个人安全防护用品

导致后果:

高空坠落

L=3,E=3,C=7,D=LEC=63;危险等级:

2;危险程度: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应对措施:

作业前应仔细检查是否佩戴个人安全防护用品,检查所用安全措施是否坚固、牢靠,禁止穿硬底和带钉易滑的鞋。

3、高空行走

导致后果:

高空坠落

L=1,E=2,C=15,D=LEC=30;危险等级:

2;危险程度: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应对措施:

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时要正确告知高空作业注意事项,高空行走时要正确使用安全挂钩。

4、高空抛物

导致后果:

人员伤亡、设备损坏

L=3,E=2,C=7,D=LEC=42;危险等级:

2;危险程度: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应对措施:

对施工人员进行入场教育时告知高空作业人员严禁高空抛物,施工物件必须上下传递;作业人员不得在施工区域休息,应在专门设置的休息设施处休息;进入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

5、特殊天气(大风、大雨、大雾等)

导致后果:

高空坠落,人员伤亡

L=1,E=2,C=15,D=LEC=30;危险等级:

2;危险程度: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应对措施:

遇到6级及6级以上大风天气、降雨天气以及能见度较小情况等特殊天气禁止高空作业;施工负责人每天查看近期天气,提前做好预警工作。

6、未设置临边防护

导致后果:

高处坠落

L=3,E=1,C=15,D=LEC=45;危险等级:

2;危险程度: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应对措施:

凡楼梯口、电梯口、预留洞口必须设围栏或盖板和架网;跑道或钭道两侧边、作业平台的外侧边等,必须设置1.2m高的双层围栏并搭设安全网。

7、高空电线(缆)架设直接缠绕在钢构架上

导致后果:

触电

L=1,E=2,C=40,D=LEC=80;危险等级:

3;危险程度: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应对措施:

电线(缆)在高空经过钢架时,必须用绝缘纸将其与钢构架隔开,并用铁丝绑紧,电线(缆)不得直接与钢构架接触;电线(缆)不得堆放,要保证其散热良好,此过程由专业电工监护完成。

8、较高构架的安装拆除

导致后果:

高空坠落、人员伤亡、机械伤害

L=1,E=2,C=15,D=LEC=30;危险等级:

2;危险程度: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应对措施:

高空作业人员不得站在不牢靠的固件上进行拆除或安装;作业过程中必须将安全挂钩挂在牢固、可靠的构件上;高处作业人员不得坐在平台边缘及空隙边缘休息;高处作业人员拆下的固件禁止上下抛掷,采用上下传递的方式。

9、脚手架作业人员上下安全通道多人并排行走

导致后果:

人员伤害

L=1,E=2,C=3,D=LEC=6;危险等级:

1;危险程度:

稍有危险,可被接受

应对措施:

作业人员在上下安全通道时禁止两人及两人以上并排行走;上下安全通道必须穿防滑鞋;安全通道两侧必须设置挡脚板。

四、起重吊装作业存在的危险源及应对措施

1、吊装施工索具及吊具不合格

导致后果: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L=1,E=2,C=7,D=LEC=14;危险等级:

1;危险程度:

稍有危险,可被接受

应对措施:

起重吊装之前,必须仔细检查绳索、吊具的完好状况,必要时要经过专业人士进行相关计算,确保满足安全系数后才能使用。

2、起重人员未按要求进行登高作业

导致后果:

高空坠落

L=1,E=3,C=15,D=LEC=45;危险等级:

2;危险程度: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应对措施:

作业前应仔细检查是否佩戴个人安全防护用品,检查所用安全措施是否坚固、牢靠,禁止穿硬底和带钉易滑的鞋;高空作业人员必须持有高空作业票才能作业。

3、起重设备倾斜侧翻

导致后果:

人员伤亡、设备损坏、财产损失

L=1,E=2,C=15,D=LEC=30;危险等级:

2;危险程度: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应对措施:

现场作业人员严禁站在起重臂下方;起重机械作业半径内禁止站人;吊车作业地面要平整,应有足够的强度,设备支腿必须全部伸展开且支腿下方必须垫枕木或钢板;不得斜拉或起吊不明重物。

4、起重作业人员资质不够

导致后果:

违章违规指挥、人员伤亡、设备损坏

L=3,E=6,C=7,D=LEC=126;危险等级:

3;危险程度: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应对措施:

起重司机必须持有起重Q4操作证,起重指挥必须持有起重Q3操作证,如果资质不够,不予录用;现场一台起重机械配备一个起重指挥,禁止出现多人指挥现象。

5、特殊天气

导致后果:

人员伤亡、设备损坏

L=3,E=2,C=7,D=LEC=42;危险等级:

2;危险程度: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应对措施:

大雾天气能见度在小于150m时禁止吊装作业;降雨天气禁止吊装作业;风级达到6级及6级以上大风天气禁止起重吊装作业。

6、吊装材料散落

导致后果:

人员伤亡

L=1,E=2,C=7,D=LEC=14;危险等级:

1;危险程度:

稍有危险,可被接受

应对措施:

作业人员禁止在起重作业半径内滞留;吊运板材时必须选择正确的吊点,且吊点稳固可靠;选用合格的专用卡具,吊运散件或较长钢管时,必须将物体捆绑牢固;吊装时不能使用单掉点;在吊装过程中必须使用溜尾绳,不允许用手去扶物件。

7、违规违章作业

导致后果:

人员伤亡,设备损坏

L=3,E=3,C=15,D=LEC=135;危险等级:

3;危险程度: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应对措施:

严格按照起重机械“十不吊”的准则

(1)信号指挥不明不准吊;

(2)斜牵斜挂不准吊;(3)吊物重量不明或超负荷不准吊;(4)散物捆扎不牢或物料装放过满不准吊;(5)吊物上有人不准吊;(6)埋在地下物不准吊;(7)安全装置失灵或带病不准吊;(8)现场光线阴暗看不清吊物起落点不准吊;(9)棱刃物与钢丝绳直接接触无保护措施不准吊;(10)六级以上强风不准吊。

8、吊具撤钩时间不对

导致后果:

物体打击

L=1,E=2,C=7,D=LEC=14;危险等级:

1;危险程度:

稍有危险,可被接受

应对措施:

作业人员要确定吊物放置位置牢固,放置后确保不会出现滑动后方可撤钩。

五、水上作业存在的危险源及应对措施

1、水上作业的各种船舶未经过船检部门的检验,证书不全或无效

导致后果:

机械伤害、溺水

L=1,E=2,C=15,D=LEC=30;危险等级:

2;危险程度:

稍有危险,可被接受

应对措施:

项目部拥有的和所租赁的船舶开工前必须经过船检部门的检验,对于不合格的船舶禁止入场。

2、多船同时作业时无防止碰撞措施

导致后果:

机械伤害,伤船

L=1,E=3,C=3,D=LEC=9;危险等级:

1;危险程度:

稍有危险,可被接受

应对措施:

作业时,船只之间保持25米的预留安全距离,每条船必须备好足够靠帮(轮胎);大浪天气禁止作业。

3、水上作业人员未穿救生衣

导致后果:

溺水

L=6,E=6,C=15,D=LEC=540;危险等级:

5;危险程度: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应对措施:

水上作业人员必须穿救生衣。

4、水上平台四周无防护栏杆

导致后果:

溺水

L=3,E=2,C=7,D=LEC=42;危险等级:

2;危险程度: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应对措施:

水上平台四周应设防护栏杆,防护栏杆高度应为1.2m;防护栏杆应用安全立网封闭;栏杆底部设置高度不低于180mm的挡脚板。

5、水上施工未设救生船

导致后果:

溺水

L=1,E=2,C=15,D=LEC=30;危险等级:

2;危险程度: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应对措施:

水上施工时应配备救生船只及其他救生设备,作业船舶上面也需要配备救生衣。

6、重要的水上水下施工作业未用航标(浮标)划定施工水域和供船舶通航的通航水域

导致后果:

机械伤害

L=3,E=3,C=7,D=LEC=63;危险等级:

2;危险程度: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应对措施:

与当地海事部门沟通,按照项目进展具体情况,将施工海域划分出施工区域和通航区域。

六、机械设备存在的危险源及应对措施

1、在设备运行前未检修、未定期进行保养

导致后果:

机械伤人、触电

L=3,E=3,C=15,D=LEC=135;危险等级:

3;危险程度: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应对措施:

对机械设备每周进行一次保养,每天工作前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2、机械设备进出接线口未设置防护装置,设备未接地

导致后果:

触电

L=1,E=2,C=15,D=LEC=30;危险等级:

2;危险程度: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应对措施:

通知电工或专业设备维修人员在设备接线口处安装防护罩;通知电工对机械设备做接地处理。

3、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操作、电工未带防护用品维修

导致后果:

触电

L=6,E=3,C=15,D=LEC=180;危险等级:

3;危险程度:

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

应对措施:

对机械操作人员及电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并在设备外侧张贴设备说明书及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前必须佩戴好个人安全防护用品且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机械;电工在检测设备时应配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并使用标准仪器设备进行检测。

4、木制模板切割设备无防护罩

导致后果:

机械伤害

L=1,E=2,C=7,D=LEC=14;危险等级:

1;危险程度:

稍有危险,可被接受

应对措施:

现场使用的切割机必须具有防护罩,对于没有防护罩的设备做退场处理。

5、钢筋加工作业人员未按说明书及安全操作规程对设备进行安装、拆卸

导致后果:

设备损坏、人员伤亡

L=3,E=2,C=15,D=LEC=90;危险等级:

3;危险程度:

显著危险,需要注意

应对措施:

钢筋加工人员发现设备存在问题时,立即停止设备运转,通知机务员,禁止自主拆卸设备,机务员通知专门设备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6、钢筋加工除锈人员未戴防尘口罩

导致后果:

尘肺

L=1,E=2,C=7,D=LEC=14;危险等级:

1;危险程度:

稍有危险,可被接受

应对措施:

施工现场安全员发现问题时,提醒作业人员戴好防护口罩。

7、施工现场电焊机停用时不切断电源

导致后果:

触电

L=3,E=1,C=7,D=LEC=21;危险等级:

2;危险程度: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应对措施:

电焊班组组长、现场安全员、现场电工共同监督,发现作业人员停用电焊机但不切断电源现象时,由安全员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并罚款。

8、电焊机用钢筋代替二次地线

导致后果:

触电

L=3,E=2,C=7,D=LEC=42;危险等级:

2;危险程度: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应对措施:

加强对现场电焊作业人员入场教育,告知其用电规范以及用,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当发现存在此类问题,立即断开开关箱开关,停止焊接作业。

七、大小临建存在的危险源及控制措施

1、材料储存仓库与办公区距离不足30m

导致后果:

人员伤亡

L=0.5,E=1,C=15,D=LEC=7.5;危险等级:

1;危险程度:

稍有危险,可被接受

应对措施:

在施工方案中,将仓库建在距离办公区30m以外。

八、交通运输存在的危险源及控制措施

1、驾驶员无证、准驾车型不符

导致后果:

车辆损坏、人员伤亡

L=3,E=2,C=15,D=LEC=90;危险等级:

3;危险程度: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应对措施:

在驾驶员上岗前核实其证件的有效性及准驾车型,发现人员证件与施工车辆车型不符不予录用。

2、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疲劳驾驶、酒后驾驶

导致后果:

车辆损坏、人员伤亡

L=3,E=6,C=15,D=LEC=270;危险等级:

4;危险程度:

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

应对措施:

发现上述问题,立即停止驾驶员驾驶。

3、驾驶员违章驾驶

导致后果:

车辆损坏、人员伤亡

L=1,E=2,C=15,D=LEC=30;危险等级:

2;危险程度:

稍有危险,可被接受

应对措施:

加强对驾驶司机的教育,要求司机签订保证书,发现违章驾驶,做停职处理。

4、车辆转向、制动系统失效

导致后果:

车辆损坏、人员伤亡

L=1,E=6,C=15,D=LEC=90;危险等级:

3;危险程度: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应对措施:

司机出车前对车辆进行检查,实行班前自检、周检、月检制度,特别重点检查刹车是否灵敏,油箱、传动机械部分等重点部位,如有问题禁止出车,并告知机务员;在行车过程中出现此问题,应停车维修。

5、特殊天气驾驶员行车经验不足

导致后果:

车辆损坏、人员伤亡

L=0.5,E=2,C=15,D=LEC=15;危险等级:

1;危险程度:

稍有危险,可被接受

应对措施:

需要驾驶员自我注意,当自我经验不足立即告诉机务员实际情况,更换其他有经验的驾驶员工作。

6、人员坐在货物上面,货物放置不平衡,行车中货物捆扎不牢

导致后果:

货物散落、人员伤亡,车辆损坏(易翻车)

L=1,E=2,C=15,D=LEC=30;危险等级:

2;危险程度: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应对措施:

严禁人员坐在货物上面;货物装车要左右前后均衡;司机发现货物捆扎不牢时,应尽快停车。

7、装载机、叉车等小型运输设备违规载人

导致后果:

人员伤亡

L=3,E=2,C=7,D=LEC=42;危险等级:

2;危险程度: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应对措施:

加强现场安全监督,禁止违规载人;对操作司机及现场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告知其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后果的严重性。

8、更换劣质假冒及不合格的配件

导致后果:

车辆损坏,人员伤亡

L=0.5,E=3,C=15,D=LEC=22.5;危险等级:

2;危险程度: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应对措施:

运输车辆的配件更换必须从正规商家购得,并做好维修记录,明确配件的出厂时间、商家等信息。

9、运输车辆无应急灭火器

导致后果:

火灾、人员伤亡、车辆损坏

L=1,E=2,C=7,D=LEC=14;危险等级:

1;危险程度:

稍有危险,可被接受

应对措施:

运输车辆必须配备灭火器,驾驶司机每周对灭火器内部压强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发现失效灭火器,立即更换。

九、动火作业存在的危险源及控制措施

1、施工人员私自动火

导致后果:

火灾,人员伤亡,爆炸

L=3,E=2,C=15,D=LEC=90;危险等级:

3;危险程度: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应对措施:

严格执行四不动火原则,即禁止无动火票证动火,禁止无监护人动火,禁止消防器材不落实动火,禁止与动火票内容不符动火。

2、动火前未注意周围区域是否可以动火

导致后果:

火灾、爆炸、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L=1,E=2,C=7,D=LEC=14;危险等级:

1;危险程度:

稍有危险,可被接受

应对措施:

动火人员动火前注意周围环境,并对周围环境的安全状况非常了解;动火区域有易燃易爆物品时,应首先进行清理或进行隔离。

3、动火作业中,无人监火

导致后果:

火灾

L=3,E=2,C=15,D=LEC=90;危险等级:

3;危险程度: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应对措施:

动火区域应设置专人进行监火,且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

4、动火区域附近有与明火相抵触的材料或工种作业

导致后果:

人员伤亡、火灾、爆炸

L=1,E=6,C=15,D=LEC=90;危险等级:

3;危险程度: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应对措施:

立即停止动火作业。

5、气割作业人员作业时,氧气瓶、乙炔气瓶之间安全距离不足

导致后果:

爆炸

L=1,E=2,C=7,D=LEC=14;危险等级:

1;危险程度:

稍有危险,需要注意

应对措施:

作业人员作业前要确保氧气瓶、乙炔气瓶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小于5m。

6、气割人员作业结束后,未关闭气瓶阀门

导致后果:

爆炸

L=1,E=3,C=15,D=LEC=45;危险等级:

2;危险程度: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应对措施:

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告知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操作,作业结束后严禁把割把放置在现场,作业结束后或中途离开时应及时把氧气瓶、乙炔气瓶阀门关闭。

十、特殊环境作业存在的危险源及控制措施

1、高温天气

导致后果:

中暑,皮肤灼伤

L=6,E=3,C=7,D=LEC=126;危险等级:

3;危险程度:

显著危险,需要注意

应对措施:

分时段进行生产作业,上午5点半到10点,下午4点到8点工作;设置乘凉休息亭;准备足够的防暑降温物质和解暑药物。

2、强降雨天气

导致后果:

财产损失

L=1,E=1,C=7,D=LEC=7;危险等级:

1;危险程度:

稍有危险,可被接受

应对措施:

每天早晚关注实时天气,提前疏散工人及施工现场机械设备。

3、大风天气

导致后果:

人员伤亡

L=3,E=2,C=7,D=LEC=42;危险等级:

2;危险程度: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应对措施:

6级以及6级以上大风天气禁止高空作业和吊装作业。

7、沙尘暴天气

导致后果: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L=3,E=2,C=7,D=LEC=42;危险等级:

2;危险程度: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应对措施:

提前将现场机械设备进行集中放置,并用篷布进行覆盖,组织作业人员撤离。

十一、船舶作业存在的危险源及应对措施

1、绞缆配合失误,缆绳崩断

导致后果:

人员伤亡、船舶设备损坏

L=3,E=6,C=7,D=LEC=126;危险等级:

3;危险程度: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应对措施:

绞缆时人和滚筒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人员要站在安全位置上工作,不准靠近吃力紧张的缆绳、站在缆绳圈内或跨住缆绳,彼此要相互关照,及时提醒防止事故发生;绞缆速度要听从指挥,切勿硬绞系缆,以防损伤绞缆机或发生断缆的危险;当采用地垄缆或码头桩系尾拢缆移动船舶时,应在岸上设立“禁止停留”等警示性标志,防止缆绳伤及行人。

2、过往船舶未避开施工船舶锚缆

导致后果:

船舶设备损坏

L=1,E=2,C=7,D=LEC=14;危险等级:

1;危险程度:

稍有危险,可被接受

应对措施:

施工中,甲板值班人员应注意周围水域船舶动态,防止过往船舶或者靠离的辅助船舶的螺旋桨打到施工锚缆。

3、船舶上方挖掘机作业半径内站人

导致后果:

人员伤亡

L=1,E=2,C=15,D=LE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