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微波电压驻波比与反射系数的测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3720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五微波电压驻波比与反射系数的测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实验五微波电压驻波比与反射系数的测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实验五微波电压驻波比与反射系数的测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实验五微波电压驻波比与反射系数的测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实验五微波电压驻波比与反射系数的测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实验五微波电压驻波比与反射系数的测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实验五微波电压驻波比与反射系数的测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实验五微波电压驻波比与反射系数的测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实验五微波电压驻波比与反射系数的测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实验五微波电压驻波比与反射系数的测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五微波电压驻波比与反射系数的测量.docx

《实验五微波电压驻波比与反射系数的测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五微波电压驻波比与反射系数的测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五微波电压驻波比与反射系数的测量.docx

实验五微波电压驻波比与反射系数的测量

为了提高测量准确度,可移动探针座到几个波腹点和波节点,实际测量多个数据,并记录数据,然后取平均值。

按下式计算驻波比(n=2):

(5-3)

若检波律n≠2时,则采用下式计算驻波比:

(5-4)

在选频放大器的指示刻度上,有两条驻波比的刻度线:

其中一条的驻波比范围是≤4,另一条的驻波比范围是≤10。

由此,利用选频放大器可以测量出驻波比≤10的负载驻波比。

这两条驻波比刻度线都是按平方检波律标准标注的。

当驻波比超出第一条驻波刻度线所标的范围值时,可以试着将选频放大器的增益增大一档,然后读取第二条驻波刻度线上的数值,但换挡时会引入较大的测量误差。

一般选频放大器的分贝量程置于50dB(或60dB)档。

1.等指示度法

等指示度法适用于测量大、中电压驻波(ρ>6)。

如果被测元器件驻波比较大,驻波波节点和波腹点电平相差悬殊,因而在测量最大点和最小点电平时,会使晶体检波二极管工作在不同的检波律,若仍按直接法测量大驻波比将引起较大误差,此时常采用等指示度法。

等指示度法是测量驻波图形波节点两侧附近的场分布规律,从而求得驻波比的方法,因此该方法能克服直接法测量的缺点。

已知传输线上沿线驻波分布的相对场强Eˊ=E/Emax与终端反射系数的关系为:

式中,z为离终端的距离,φL为终端反射系数ΓL的幅角,β=2π/λg为传输线的相移常数,λg为波导波长。

根据式(4-2)的晶体检波特性,在等指示度点获得的电流指示值为:

而在波节点(在波节点有cos(2πw/λg)z=cosnπ)获得的电流指示值为:

式中的C为比例常数,n为检波律,w=2d为两等指示度对应点之间的距离。

引入比值K

则得:

引入三角公式cos2θ=2cosθ-1及关系式|Γ|=(ρ-1)/(ρ+1),经变换得:

图5-1示出了驻波节点附件的电场分布曲线和需要测量的有关量。

图5-1波节点附近驻波分布曲线

通常测量i左或右=2imin的两个等指示度点(即取K=2)所对应的探针位置间的距离w=|d2-d1|,当探针晶体为平方律(n=2)检波时,传输线中的驻波比为:

该方法也可称为“二倍最小值法或三分贝法”。

当ρ>10时,sin(πw/λg)很小,则上式可简化为

可见,用等指示度法测量驻波比实际上是测量等指示宽度w和波导波长λg。

等指示度法测量驻波比的精度主要取决于w测量精度,因此一般在测量线上要加装用百分表来测量w。

根据终端反射系数的模值|Γl|与驻波比有如下关系:

(5-13)

和终端反射系数的相位φl与节点位置zminn的以下关系:

(5-14)

可以计算得到反射系数。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根据待测负载情况选用直接法或等指示度法测量驻波比,如:

待测负载为小驻波比(ρ<6)可用直接法;待测负载为大驻波比(ρ>6),则可用等指示度法。

1.等效参考面的选取与波导波长的测量

(1)将测量线测试系统调至最佳工作状态;

(2)终端接短路片,从负载端开始,旋转测量线上的探针座位置,使选频放大器指示最小,此时即为测量线等效短路面,记录此时的探针初始位置,记作dmin0,并记录数据;

(3)采用同实验三的方法测出波导波长λg(或直接使用实验三的结果)。

相应测量数据记入表5-1。

2.直接法测量驻波比

终端接上待测负载(可将调配器调至某一位置作为待测负载),探针从dmin0开始向信号源方向旋转,依次得到指示最大值和最小值三次,记录相应的读数,即得相应的Imin和Imax,数据记入表5-2(注:

指示表的刻度是电流,用微安μA单位)。

再根据公式(5-3)或公式(5-4)计算驻波比。

3.等指示度法测量驻波比:

终端接上待测负载(可将调配器调至某一位置作为待测负载),缓慢移动探针座,在驻波节点两旁找到指示表中读数为2imin的两个指示度点(即图5-1中所示K=2的d1、d2位置),应用测量线标尺刻度及指针式百分表读取该两个等指示度点所对应的探针位置刻度值d1和d2,重复测量3次(计算时取平均值),数据列表记录于表5-2。

根据公式(5-11)或公式(5-12)计算驻波比。

4.反射系数的测量与计算:

终端接上待测负载,探针从dmin0开始向信号源方向旋转,记录波节点的位置dminn,数据记入表5-3。

按式(5-13)和式(5-14)计算反射系数。

四、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探针初始位置dmin0=79.96mm

表5-1波导波长测试数据记录表

位置读数

(mm)

测量次数

1

98.54

106.78

119.84

129.04

103.00

123.54

2

98.56

106.84

119.86

129.10

104.38

123.14

3

98.58

106.78

119.80

129.10

103.66

123.56

注:

上表中

为实际测量值。

第1次测量:

第2次测量:

第3次测量:

表5-2(a)驻波比测量数据记录表(直接法)

指示表读数

(uA)

测量位置

Imin

Imax

1

10

410

2

5

400

3

5

335

因此,该处应选等指示度法测量驻波比。

表5-2(b)驻波比测量数据记录表(等指示度法)

位置读数

(mm)

测量次数

1

97.78

99.92

2

97.70

100.12

3

97.46

100.04

其中:

K=2,n=2。

表5-3计算反射系数测量数据记录表

位置读数

(mm)

测量次数

1

76.66

98.70

119.92

146.74

2

76.38

98.54

123.98

146.64

3

77.16

98.86

122.96

146.06

五、思考及体会:

实验步骤1对后续测量有何意义?

实验步骤1是对等效参考面的选取及波导波长的测量,用实验三的方法测出波导波长,这样就等于是验证了参考波长,用测量出的参数与实验三对比,以防相差太大,造成误差,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小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学会了驻波比的测量分析和计算方法,并掌握了通过驻波比及驻波波节点测量数据分析和计算反射系数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