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603772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2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5、把教育作为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始自于党的()。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解析】1992年中共十二大报告《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第一次把教育列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

  6、刚参加完培训的张老师自费将培训资料复印发给同事,并将自己的心得打印出来与同事分享。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张老师富有团结协作精神

  B、张老师注重业务能力的提高

  C、张老师具有循循善诱的品德

  D、张老师重视专业素质的提升

  【解析】张老师将个人心得与同事分享,这是团结协作精神的体现。

参加培训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专业品质。

题干没有体现张老师循循善诱的品质。

故选C。

  7、班集体建设中最关键的因素是()。

  A、班主任

  B、目标和规范

  C、学生人数

  D、班干部

  【答案】B

  【解析】集体目标制约着群体的心理,它的确立对于集体的形成和巩固起着关键的作用。

因此,在班集体建设中最关键的因素是目标和规范。

故选B。

  8、如何采取有效的步骤解决问题,属于()。

  A、智力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运动技能

  【解析】认知策略是指内部组织起来的用于调节学习者自己内部注意、学习、记忆与思维过程的技能。

如何采取有效的步骤解决问题属于认知策略。

  9、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类型不包括()。

  A、积极的

  B、消极的

  C、对抗的

  D、顺受的

  【解析】课堂气氛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课堂气氛类型包括:

积极型、消极型、对抗型。

  10、学校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

  A、知识的活动

  B、品德的活动

  C、能力的活动

  D、审美的活动

  【解析】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11、检查学生对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把握程度的提问是()。

  A、回忆提问

  B、理解提问

  C、应用提问

  D、综合提问

  【解析】理解提问是检查学生对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的把握程度的提问。

需要学生对己学过的知识进行回忆、解释、重新整合,对学习材料进行内化处理,组织语言然后表达出来。

理解提问有变换、解释、重组和对比四种类型。

  12、创办了“北平香山慈幼院”的幼儿教育家是()。

  A、张雪门

  B、陶行知

  C、陈鹤琴

  D、蔡元培

  【解析】1929年,张雷门主持北平香山慈幼院的幼稚教育,并主编“幼稚师范丛书”。

后又在香山见心斋开办北平幼稚师范学校,开始深入探讨幼稚园行为课程,为开创中国化的幼稚教育理论作出努力。

  13、正式提出“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德鲁克

  D、马卡连柯

  【解析】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14、家长要求孩子快点做作业,做完之后就可以看电视了,看电视对孩子来讲是()。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没有任何影响

  【解析】对正确的行为给予肯定奖赏,使之发生的频率增加的方法被称为正强化。

一个经常出现的或较受喜爱的活动可以作为强化物去强化一个较少出现的或较不受喜爱的活动。

  15、“心理旋转实验”表明表象的()。

  A、可操作性

  B、直观性

  C、观察性

  D、概括性

  【解析】心理旋转是一种想象自我或客体旋转的空间表征动力转换能力。

  “心理旋转实验”表明表象的可操作性。

  1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建立课程的三级管理体制,这三级分别是()。

  A、省、县、乡

  B、国家、地方、学校

  C、教育部、教育厅、教育局

  D、中央、省(直辖市、自治州)、市县

  【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三级课程体系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17、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时,在基本价值取向方面,长期存在的对立是()的对立。

  A、神本位与人本位

  B、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

  C、社会本位与自然本位

  D、个人本位与自然本位

  【解析】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时,在基本价值取向方面,长期存在的对立是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对立。

  18、能力在质上的差异表现为()。

  A、结构差异

  B、表现早晚

  C、正态分布

  D、晶体能力

  【解析】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能力类型结构的差异、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其中能力结构的差异是能力在质上的差异。

  19、能力在质上的差异表现为()。

  20、教师资格证书的适用的地域范围是()。

  A、在全国范围适用

  B、只在本地区适用

  C、只在本校适用

  D、在外国也适用

  【解析】根据《教师资格条例》的规定,教师资格证书在全国范围内适用,教师资格证书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印制。

  21、教师通过记录课外活动中学生的攻击行为来研究攻击性和性别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是()。

  A、个案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解析】观察法是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研究方法。

题干中教师主要是通过记录进行研究,所以属于观察法。

故此项选D。

A个案法是研究这在自然状态下,对特殊或典型的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

B实验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

C调查法是

  22、关于“教材”,表达适当的选项是()。

  A、学校教学的唯一依据

  B、教师教学用书

  C、学生学习的客体和目的

  D、落实课程标准的媒介

  【解析】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知识授受活动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

教材可以是印刷品(包括教科书、补充读物、图表等),也可以是声像制品(包括幻灯片、影视、磁盘、光盘等)。

教科书是教材的主体,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A项教材是学校教学的重要标准而不是唯一标准,C项教材可以是学

  23、实施义务教育,不收()。

  A、学费

  B、杂费

  C、学费、杂费

  D、任何费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规定: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24、作为一名新班主任,你认为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是()。

  A、成立了班委会

  B、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C、开展了班级工作

  D、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

  【解析】能否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主要标志。

  25、下列关于儿童智力与知识技能之间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智力发展是知识、技能的基础

  B、知识、技能是智力发展的基础

  C、智力发展又是获得知识与技能必备的条件

  D、智力的高低决定掌握知识的深度和运用知识的灵活程度

  【解析】知识与智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知识、技能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智力发展又是获得知识与技能必备的条件。

知识的贫乏与浅薄不利于智力的发展,而智力的高低决定掌握知识的深度和运用知识的灵活程度。

  26、认为我国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学家是()。

  A、陈鹤琴

  B、梁启超

  C、蔡元培

  D、陶行知

  【解析】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的教育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27、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导生制

  【解析】个别教学主要是由学生个人与适合个别学习的材料内容发生接触,并辅以师生之间的直接联系。

个别教学是出现最早的教学组织形式,盛行于古代教育。

  28、从教学内容设计的角度考虑,知识分类不包括()。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策略性知识

  D、条件性知识

  【解析】从教学内容设计的角度考虑,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29、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自觉地对外在道德要求做出能动反应,这种教育方式依据的德育观念是()。

  A、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B、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

  C、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D、在交往中形成品德的规律

  【解析】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根据这一规律,德育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在向学生提出外在道德要求时应该要考虑到他们现有的品德发展水平;

  

(2)要采取各种方式激起学生的心理内部矛盾运动,如可以通过道德讨论的方法、活动性道德教学模式、角色扮演等来激发学生的道德热情;

  (3)要促使学生进行自我道德教育。

  30、在编选校本教材时,尚老师一丝不苟地审查每一篇文章,即使插图的一点小瑕疵,她都会改正过来。

这表明尚老师()。

  A、诲人不倦

  B、公正待生

  C、勤恳敬业

  D、廉洁奉公

  【答案】C

  【解析】尚老师的做法体现出了对教学工作的认真负责,表明尚老师勤恳敬业。

  31、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A、钻研教材

  B、掌握课程标准

  C、了解和研究学生

  D、组织班集体

  【解析】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了解和研究学生。

  32、对民办学校重大问题拥有决策权的是()。

  A、校长

  B、教职工代表大会

  C、学校工会

  D、学校董事会

  【解析】在民办学校,领导体制实行的是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负责制或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董事会是学校的决策机构,对学校重大问题拥有决策权。

  33、小陈是某中学初三学生。

临近中考,学校进行了一次摸底考试,并划定了分数线,规定凡低于这个分数的学生都将被班主任“劝退”,不能报名参加当年的中考。

考试结果出来,小陈的名字赫然在被“劝退”之列。

小陈的父亲曾找过班主任和学校领导,要求学校准许孩子报名,但被学校拒绝。

案例中学校的行为侵害了小陈的()权利。

  A、受教育

  B、发展

  C、生存

  D、知情

  【解析】参加考试是学生享有受教育权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此侵犯了小陈的受教育权。

  34、“你不可以这样做!

”这是教师与学生沟通时的()信息。

  A、命令

  B、训诫

  C、中伤

  D、讽刺

  【答案】A

  【解析】教师与学生沟通时,出现“不可以”、“必须”等词汇时,都是表达命令的信息,这种命令式的交流不利于学生和教师之间良好关系的形成,反而还有可能会造成两者关系冷淡甚至破裂。

  35、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阶段,这是()。

  A、原型操作

  B、原型启发

  C、原型内化

  D、原型定向

  【解析】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提出了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说即原型定向阶段、原型操作阶段、原型内化阶段。

题干所述为原型操作阶段的特点。

  36、课外活动的内容不受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限制,只要围绕学校的教育目的即可,这主要体现了课外活动的()特点。

  A、自愿性

  B、广泛性

  C、自主性

  D、实践性

  【解析】课外教育活动的广泛性是指课外教育活动不受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限制,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及学习的进展速度,是以参加者的愿望、爱好、特长、接受水平及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的,在围绕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可广泛涉及科学知识的学习、探索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道德言行的锻炼和养成,以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37、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并持久地运用于再现和运用。

这是()的教学原则。

  A、理论联系实际

  B、循序渐进

  C、巩固性

  D、启发性

  【解析】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利用。

  38、对于有可能引发争议的问题,高老师总是事先进行试验、检验各种假设,并请教相关学者,这突出体现

  了高老师具有()。

  A、团结协作精神

  B、独立自主意识

  C、求真务实精神

  D、人文关怀意识

  【解析】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39、知识的巩固主要是通过()来实现的。

  A、识记和保持

  B、重现和保持

  C、想象和推理

  D、想象和联想

  【解析】知识巩固的实质就是记忆。

所谓记忆,就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再认或回忆)等方式,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40、少年期相当于学龄中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

  A、6—11岁

  B、7—12岁

  C、11、12—

  14、15岁

  D、12、13—

  15、16岁

  【解析】少年期是个体从

  11、12岁到

  14、15岁的时期,又称学龄中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

少年期是从童年期(幼稚期)向青年期(成熟期)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

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在于:

它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

  41、当学生安静下来时允许他离开禁闭室,这属于()。

  C、消退

  D、惩罚

  【答案】B

  【解析】负强化是通过终止不愉快条件来增强反应概率。

当学生安静下来时允许他离开禁闭室,此时终止不愉快条件就是允许他离开禁闭室,增强反应概率是学生保持安静。

  42、()是根据党或国家的总政策、总任务而制定的,体现了政党或国家对一定历史时期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A、教育政策

  B、教育法规

  C、教育方针

  D、教育路线

  【解析】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

  43、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灵活性、自愿性和()。

  A、自主性

  B、随意性

  C、规范性

  D、强制性

  【解析】课外活动的特点有:

灵活性、开放新、综合性、自主性和自愿性。

随意性、规范性和强制性均不属于其特征。

  44、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解析】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课程制度的变迁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45、()可塑性极小,变化极慢。

  A、情绪

  B、情感

  C、气质

  D、性格

  【解析】气质是表现在人的情绪和行为活动中的动力特征(即强度、速度等),无好坏之分;

而性格是指行为的内容,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在社会评价上有好坏之分。

气质可塑性极小,变化极慢;

性格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较为明显。

  46、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的()选择。

  A、必然

  B、必要

  C、必需

  D、首要

  【解析】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要“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而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

所以新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的必然选择。

  47、“分层教学”做法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互补性

  C、差异性

  D、顺序性

  【解析】分层教学的依据是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

  48、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壬寅学制;

正式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解析】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但未实行,成为了新学制的先声。

1904年1月,清政府批准《奏定学堂章程》,时称“癸卯学制”,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且在全国普遍实行的学制。

  49、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是()。

  A、终身学习

  B、和谐教学

  C、生态教育

  D、以人为本

  【解析】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放到教学中就是以学生为主。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即使学生发展为一个“整体的人”。

  50、不属于“四书”的是()。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春秋》

  “四书”包括《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春秋》是“五经”之一。

  51、心理学对技能的早期研究主要是()。

  A、简单的动作技能

  B、复杂的动作技能

  C、阅读技能

  D、心智技能

  【解析】心理学对技能的早期研究主要是在相对简单的动作技能方面,如打字、发电报等,而现在则对更复杂的技能如阅读技能、解题技能等进行研究。

  52、对于抑郁质的学生,教师在教育时应着重注意()。

  A、有意安排各种困难,培养其克服困难的精神

  B、培养其压制情绪冲动的能力

  C、培养其当机立断的性格

  D、保护其自尊心,不公开批评他们,经常鼓舞他们,积极引导

  【解析】教育抑郁质的学生,应尽量避免可能诱发其抑郁反应的行为,同时注意培养其良好的心态和坚强的个性,所以应该多采用鼓励表扬的方式,不严厉、公开批评他们。

  53、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点是()。

  A、培养人

  B、传授直接经验

  C、提高活动效率

  D、传授间接经验

  【解析】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这一本质属性是教育区别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

  故选A。

  54、在传统教学评价中,教师更关注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这表明教师处于()。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发展阶段

  【解析】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分为3个阶段:

关注生存、关注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