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江县驯乐小学(幼儿园)“三化”建设实施方案(简要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03773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江县驯乐小学(幼儿园)“三化”建设实施方案(简要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环江县驯乐小学(幼儿园)“三化”建设实施方案(简要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环江县驯乐小学(幼儿园)“三化”建设实施方案(简要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环江县驯乐小学(幼儿园)“三化”建设实施方案(简要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环江县驯乐小学(幼儿园)“三化”建设实施方案(简要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环江县驯乐小学(幼儿园)“三化”建设实施方案(简要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环江县驯乐小学(幼儿园)“三化”建设实施方案(简要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环江县驯乐小学(幼儿园)“三化”建设实施方案(简要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环江县驯乐小学(幼儿园)“三化”建设实施方案(简要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环江县驯乐小学(幼儿园)“三化”建设实施方案(简要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环江县驯乐小学(幼儿园)“三化”建设实施方案(简要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环江县驯乐小学(幼儿园)“三化”建设实施方案(简要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环江县驯乐小学(幼儿园)“三化”建设实施方案(简要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环江县驯乐小学(幼儿园)“三化”建设实施方案(简要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环江县驯乐小学(幼儿园)“三化”建设实施方案(简要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江县驯乐小学(幼儿园)“三化”建设实施方案(简要版).doc

《环江县驯乐小学(幼儿园)“三化”建设实施方案(简要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江县驯乐小学(幼儿园)“三化”建设实施方案(简要版).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江县驯乐小学(幼儿园)“三化”建设实施方案(简要版).doc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驯乐小学(幼儿园)

“三化”建设实施方案(2016—2018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及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实施全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落实县教育局制定的“三化”建设实施方案精神要求,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校园美化建设在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营造健康向上和谐的育人氛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突破时空限制、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作用和地位,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特制定全乡小学(幼儿园)“三化”建设实施方案(2016—2018年)(“三化”指校园文化、校园美化、校园信息化)。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以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以优化校园文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坚持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及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实施全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为指导,以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重点,强化中小学(含幼儿园和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全面提升我县教育信息化水平,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全乡小学(幼儿园)“三化”建设的组织领导,特成立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驯乐乡小学(幼儿园)“三化”建设领导小组,其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

覃志三(中心小学校长)

副组长:

卢绍尧(中心小学副校长、党总支书记)

蒙学壮(中心小学教育督导员、工会主席)

卢毅(中心小学报账员)

成员:

中心小学教辅员,中心小学常务副校长、各村完小校长,中心幼儿园园长,普惠性幼儿园园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中心小学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蒙钢城同志担任,副主任由梁群芝同志担任。

三、实施内容

(一)小学(幼儿园)校园文化和校园美化建设

1.工作原则

(1)育人性:

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势需要,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使广大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2)创新性:

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中挖掘新意,在继承中发展创新,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师生崇尚科学、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3)高雅性:

坚持“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突出‘三高’(高起点、高素质、高效益)”的工作思路,努力提升校园文化品味,争创校园文化精品,彰显学校特色,打造学校品牌。

(4)整体性:

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协调发展的原则,使校园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静态文化与动态文化相辅相成,有机结合,以发挥综合功能和整体育人效应。

(4)广泛性:

充分挖掘与采用师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内容和形式,调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增长才干,培养师生的个性特长和能力。

2.工作目标

(1)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育人理念,形成学校的思想文化;

(2)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形成学校的精神文化;

(3)从净化、绿化、美化整治校容校貌入手,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形成学校的特有的物质文化;

(4)通过修订、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形成学校的制度文化;

(5)通过全员参与,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学校的行为文化。

通过三年努力,使全乡小学特色文化创建达到学校环境整洁、优美,学校管理规范有序,校园文化主题鲜明、活动形式丰富多样。

2018年全部通过学校均衡发展达标验收,其中40%学校成为特色文化建设合格学校、10%学校成为特色文化建设品牌学校。

3.工作要点

(1)校园显性文化建设

显性文化是以物质方式直接显现的一种文化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净化:

加强卫生管理,养成卫生好习惯。

落实好每周晨检工作,做到勤洗手、勤剪指甲、不留长发;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教室、校园卫生做到每日清扫,垃圾定点堆放,及时清理,达到教室窗明几净;桌面、墙壁无乱涂乱画痕迹,地面无垃圾、果核、纸屑和烟蒂;绿化带无垃圾,文化墙面无脏物等。

②绿化:

校园绿化整体规划设计合理、美观,校园绿化覆盖率高,宜花则花,宜草则草,使校园绿化具有园艺性、知识性、艺术性、教育性。

绿化带内有警示牌、提示语,内容健康向上、设计美观大方。

③美化:

文化长廊、学习园地要定期更换,突出主题,文化墙面内容要注重教育主题的实效性,力求建筑布局、造型颜色搭配得当、和谐美观;通过合理方式展示学校办学理念、先进事迹、重大活动掠影、星级学生及学校历年成绩等,在加大宣传的同时,起到美化校园的目的。

④亮化:

学校墙壁粉刷一新,房屋通风透光,整洁明亮,校园灯柱光亮闪烁,教室、楼道、厕所在保证节能的同时,做到灯光通明,满足师生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需要。

⑤文化:

校园标语内容要贴近生活,发人深省。

当人们走进校园时,会说话的墙壁上有温馨提示、劝学的标语,操场围墙上栩栩如生的体育、舞蹈图案,草坪上竖立的宣传牌,花园里的人性化标语,教室、寝室、办公室、功能室、楼道内的名人名画、名言警名,学习园地、学生风采照和手抄小报等,文化氛围浓厚,让师生走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心旷神怡,感悟连连,受到教育。

⑥道路:

实现道路硬化,晴天路干净,雨天无泥泞;加强校园车辆通行管理,确保校内及校门口交通安全。

⑦仪表:

建立师生仪表制度,师生的仪表要大方、庄重、积极向上,尤其是学生的仪表必须体现青春、活泼、阳光的内涵。

(2)校园隐性文化建设

校园“隐性文化”主要包括校风、教风、班风、学风;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教师的人格修养和心理健康状况;师生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学校的管理理念、价值观念、办学思想、学校精神等。

①校风建设:

校风即校园之魂,是一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氛围;主要表现在师生的精神风貌、文化氛围、育人氛围等。

建设良好的校风,必须要有明确的办学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有健康励志的校训、校歌、校徽和校旗,形成健康的舆论,使师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成就感和荣辱感,具有克服困难、实现学校目标的奋斗精神。

②教风建设:

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

学校对教师要进行“分层管理”,让不同阶段的教师在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发展的突破口:

让新教师快速入角,让青年教师迅速形成教育风格,让中老年教师在教学上推陈出新,大胆接受新的教育思想。

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有所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教风,推动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的和谐发展,稳步提升。

③学风建设:

学风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

学校要针对学生实际选准突破口,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等进行优质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风。

④学校人际关系建设:

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有助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更好的发挥个人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排除和避免教职工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更好的完成学校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

为此,学校要设置校长信箱、心理话信箱,开展工会活动、民主生活会、心理专家讲座等活动,让教师有机会说出自己的心理话,让学生有机会诉说自己的苦恼。

让师生之间更好地沟通,让教师之间在相互的合作中取长补短,增进彼此的感情,消除误会,让矛盾冲突化解在萌芽之初,为学校创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网。

⑤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制度文化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方针、规章制度等。

学校要完善规章制度,制定运作程序,汇编成册,形成依法办事、民主治校的运行机制。

学校的校规、校纪、教学及管理制度要“全”,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内容要“细”,条例明确,操作性强;执行要“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

建立一个凸现本校优势,体现校本意识,具有特有文化特色的规范、高效、完整的组织管理系统和学校特色制度文化。

⑥校园活动文化建设:

a.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坚持国旗下的讲话制度;坚持每周班会、团(队)会制度,利用班、团(队)会,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校情教育。

b.利用校园广播站,对师生进行各项教育活动。

c.创办全乡综合性的校刊校报,展现师生精神风貌,搭建师生写作平台。

d.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

组织大课间活动,大家唱、大家跳活动,各类兴趣小组活动,进行安全演练、消防演练、逃生演练、文明礼仪、体质锻炼等活动,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积极开展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校园”氛围,发挥图书室和图书角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

以少年宫为基地,组织小记者团,文学社等社团活动。

e.开展以教师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

教师联谊会,教师读书会,教研沙龙,教师论坛,教学开放周、各项评选活动,专题讲座,学术报告,健身协会,工会活动室,教工之家等,激励师生积极进取、勇于奉献的精神。

f.开展以展示为主体的特色文化活动:

节日庆祝、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等文化展示活动,劳动小能手竞赛、小小演说家、小小歌唱家选拔等制度性的竞赛活动,使广大学生的文体艺术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引导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

6.保障机制

(1)成立领导小组

①校园文化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蒙学壮

副组长:

梁群芝

成员:

各学校教导主任,各校(园)负责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负责人。

②校园美化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卢绍尧

副组长:

卢毅

成员:

各校(园)负责校园美化、绿化建设负责人。

(2)组织保障:

各学校要建立特色文化和美化学校领导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特色文化和美化校园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推进特色文化和美化校园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务求实效。

①要积极向社会、家长、学生、教师宣传特色文化学校建设目标和活动计划。

使创建特色学校人人皆知,个个明白。

②要把创建特色文化学校和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结合起来,使每个教职工在创建特色文化学校的工作中都有具体任务。

③要建立和创建特色文化学校的组织系统,由专人负责检查、指导和督促,及时解决执行计划过程中的问题。

④要定期听取专家、领导、家长、学生、教师对创建特色文化学校的意见。

④要对创建特色学校工作进行认真总结,以积累经验,提升认识,扩大影响。

(3)经费保障:

各小学要把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认真部署,把校园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学校预算,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投入,同时各学校要遵循“量力而行”的原则,树立“花小钱办大事”的思想,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效益。

(4)队伍保障:

加大队伍培训力度,做到校长、教职员工、学生全员参与。

注重建立教职工、学生、家长参加创建活动的评价体系。

(5)科研保障:

小学要办出特色,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理论”,用以指导其办学行为,才能找准学校改革富有特色的主题,确保学校特色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学校要借助校本研究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不断凸现学校特色,推进特色学校的形成。

(6)制度保障: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县教育局将加强对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评估力度,制定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评估细则,把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各类综合性评估内容,每年度进行评比表彰,对先进典型的学校进行宣传推广。

7.实施步骤

(1)2016年3月底前,各学校,要制定好特色校园文化和美化建设实施方案,并将纸质文稿上交中心小学。

(2)2016年3-4月,派员外出参观有关贵州佳荣中小学特色校园文化和美化建设名校,“三化”建设领导小组下校调研,了解情况。

(3)2016年4-5月,召开全乡特色校园文化和美化建设培训会。

(4)2016年6月和12月份召开全乡特色文化和美化建设现场会和推进会。

(5)2017年底,所有小学通过特色文化和美化建设达标学校验收。

(6)2018年,巩固成果和查漏补缺,确保全部通过学校均衡发展达标验收。

(二)小学(幼儿园)校园信息化建设

1.工作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18年,全乡中心小学和上朝小学要100%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学校中100%的教学班级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学校中100%的教师拥有实名制的网络学习空间,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依托国家、自治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资源应用。

充分利用教育部、自治区、市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各类教育服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融入全县统一、实时交互、分层管理的教育管理综合服务系统。

促进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活动深度融合,采取“以管理督应用、以研究带应用、以培训教应用,以竞赛促应用”的思路,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强化。

(2)具体目标

①“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目标

到2018年底,全乡中心小学和上朝小学100%实现互联网宽带接入,建成满足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需求的网络基础设施和基于宽带网络条件下的教学环境,从而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

②“优质资源班班通”建设目标

到2018年底,中心小学和上朝小学“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学校优质资源“班班通”比例达到100%,并在教学过程中普遍使用,逐步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90%以上教师具备利用信息技术应用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的能力,从而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

③“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目标

到2018年底,中心小学和上朝小学“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学校100%的教师和90%以上的教师和多数学生人人拥有实名制的网络学习空间。

2.工作任务

各学校要全力配合和完成县局信息化建设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同时积极争取提前改善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重点工作任务:

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广泛应用

按照“全员参加、层次分明、突出应用、注重实效”的原则,每年投入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专项经费,三年内完成校长、骨干教师及所有教师全员培训任务。

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加大教育信息技术普及与应用力度,要求所有学校教师必须利用信息技术上课,学会通过网络参与教研活动。

鼓励教师开发和使用校本资源库、整理现有资源,审核编目,建设校本资源,增加教师、学校之间的合作,根据各自优势合作开发课件资源,进行整合性的实践与应用。

积极推进远程视频课堂直播、教学管理应用、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等建设,加速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应用,全面提升全乡小学教育信息化水平,为进一步提高全乡小学教育教学与管理的质量和效益做出积极的努力。

进度安排:

2016年完成各学校校长的初步信息化能力培训,7名学科骨干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能力培训,11名信息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提高的培训,90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教育技术中级培训(包括4所教学点每校一名教师)。

2018年,全乡80%以上教师能够应用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50%以上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达到中等以上水平。

4.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

①成立校园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蒙钢城

副组长:

梁群芝卢毅

成员:

各校教导主任,各校(园)负责教育信息化建设负责人。

②各学校要建立信息化建设学校领导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③乡中心小学将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和三通两平台建设提供培训、技术支持及信息安全管理等服务。

(2)经费保障

按照政府主导、分级多渠道投入的原则,切实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各学校要将信息技术教育设备、设施运行、维护、教学软件、应用的经费列入公用经费运用范围,明确支出项目,每年安排经费不低于学校公用经费支出的10%。

积极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和社会法人资本进入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域,形成多渠道经费筹措体系。

并依法依规规范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招标采购、工程监理、验收审计等操作程序,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3)人才保障

中心小学逐步配备专业信息技术教师,明确信息化技术服务人员的岗位及其职责。

分类、分层次对行政管理人员、技术骨干进行培训,普及学校领导、教师的信息化知识,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增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研究能力。

四、工作要求

(一)充分认识“三化”建设的重要性。

“三化”建设旨在提升学校师生内在素质和文明素养,这要靠长期的优秀学校文化熏陶和反复的示范、引导、教育。

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搞好“三化”建设的新思路、新办法,切实把“三化”建设提到突出的地位。

(二)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为确保“三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各学校要成立“三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做好“三化”建设活动的组织、实施和管理。

(三)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学校要把“三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来抓,制定“三化”建设三年发展规划,规划要体现精品意识和时代特色,凸显文化建设。

(四)加大投入,确保到位。

各学校每年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公用经费,每年把学校三化建设规划和预算上交中心小学。

(五)加强指导,严格考评。

乡中心小学加强对“三化”建设的评估力度,制定“三化”建设工作评估细则,把“三化”建设纳入各类综合性评估内容,每年度进行评比表彰,对先进典型的学校进行宣传推广。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