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含有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3828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17 大小:22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含有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含有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含有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含有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含有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含有教学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7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含有教学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7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含有教学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7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含有教学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7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含有教学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7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含有教学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7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含有教学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7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含有教学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7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含有教学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7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含有教学反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7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含有教学反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7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含有教学反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7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含有教学反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7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含有教学反思.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7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含有教学反思.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含有教学反思.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含有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含有教学反思.docx(1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含有教学反思.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含有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学校:

姓名:

时间:

 

数学教学计划

(四年级数学)

学校  姓名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

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小数乘法、观察物体、认识方程、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等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和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

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

通过分类活动,梳理已学过的一些图形;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3、第三单元“小数乘法”。

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第四单元“观察物体”。

能辨认从高低、远近不同观察点拍摄到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

5、第五单元“认识方程”。

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通过直观教具,初步了解方程;通过游戏活动,初步了解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6、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是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来表示和分析数据,以及利用平均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几件混合运算,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2、通过具体的分类活动,整理图形,认识不同类型图形的特征,2、通过对三角形的分类活动,人数并能识别哪些图形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通过四边形的分类活动,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3、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了解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法,能利用小数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

角。

5、通过直观教具,初步了解方程;通过游戏活动,初步了解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6、学生将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复式统计图的实际意义,并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复式统计图;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将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并能从折线统计图上预测事物变化的趋势。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加强运算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

2、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多创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通过知识间的迁移、类推、比较、拓展,将新知识点与学生原有知识体系联系起来进行教与学。

5、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6、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7、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8、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9、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10、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六、教学进度(见下表)

周次

起止时间

教学内容

备注

1

3.1—3.1

开学报名,写教案、计划

2

3.2—3.8

一、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3

3.9—3.15

一、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4

3.16—3.22

一、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5

3.29—10.5

二、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

6

3.23—3.29

二、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

7

3.30—4.5

三、小数乘法

8

4.6—4.12

三、小数乘法

9

4.13—4.19

整理与复习

10

4.20—4.26

四、观察物体

11

4.27—5.3

四、观察物体

12

5.4—5.10

期中考试

13

5.11—5.17

五、认识方程

14

5.18—5.24

五、认识方程

15

5.25—5.31

数学好玩

16

6.1—6.7

六、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17

6.8—6.14

六、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18

6.15—6.21

总复习

19

6.22—6.28

复习,迎接期终考试

20

6.29—7.5

评阅试卷、写总结

 

2015.3

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小数的意义

(一)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2、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三、教法、学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小组合作学习。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学习过程:

㈠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1.你的身高是多少?

你会用小数来描述吗?

2.你都在哪里见过小数?

说一说,并写出几个你见过的小数来。

㈡探究新知(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

1.把1元平均分成十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用小数表示是()元。

十分之三表示其中()份,用小数()表示。

2.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其中的37份用分数()表示,用小数()表示。

3.1.11表示()元()角()分。

㈢合作探究,当堂训练

1.用数表示下面各图中得涂色部分?

(课本第2页第2题)

2.想一想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

3.自己画一方格纸,并画出0.1、0.5、0.6?

4.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小组交流,选代表汇报。

㈣精讲点拨(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㈤学习收获,自我总结:

1.小组评价:

你认为第几小组表现最棒,为什么?

2.自我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以后我会在______________方面更加努力的。

六、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七、教学反思:

小数的意义是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学习小数的开始,是数的概念的又一次扩展。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的,在日常生活已经有所接触,但由于小数的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我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找出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学习过程。

小数的意义

(一)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通过练习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2、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三、教法、学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练习法;小组合作学习、练习法。

四、学习过程:

㈠复习导入新课。

(小黑板出示)

2角5分=()元9分米=()米

7分=()元135克=()千克

3元4角=()元3分米2厘米=()分米

㈡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

1.一个小数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位,计数单位是(),小数部分最高位是(),计数单位是(),这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2.0.78的计数单位是(),它含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3.由2个十、7个0.1和5个0.001组成的数写作:

(),

读作:

()

4.连线题:

0.0080.80.08

零点八零点零八零点零零八

5.判断

(1)8.76读作:

八点七十六。

()

(2)4.32是三位小数。

()

(3)5.961中的6在百分位上,表示6个0.01。

()

6.一个小数,它的百位和百分位上都是2,其余各位都是零,这个小数写作()

7.0.0302用分数表示是()

8.下面几个数字中的“9”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9.26()0.926()

0.296()0.269()

五、作业布置

1、作业本做练一练2、3题

2、完成相应配套练习。

六、板书设计

七:

教学反思:

小数的意义就这一内容用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方法比较恰当,因为小数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新型的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也只能是一种课堂的装饰。

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上,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

小数的意义

(二)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三、教法、学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讲练结合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㈠激趣导入

㈡黑板有多长

1、教师拿出米尺量黑板的长度。

2、教师将实际所量长度写在黑板上。

课本上黑板长度为2米36厘米。

3、教师提出问题:

黑板长多少米?

4、学生自己总结方法,先小组交流,各小组选代表汇报。

5、教师公布答案。

㈢精讲例题

1、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一份就是1厘米,36厘米就是100分之36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36米。

2、黑板总长等于2米+0.36米=2.36米

3、自学回答,鹌鹑蛋和鸵鸟蛋的质量分别是多少千克?

4、教师叫学生回答。

㈣当堂训练。

1、独立完成课本第4页三道练习题。

教师集体订正答案。

2、独立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设计时,我分三个层次进行不同方式的教学设计:

第一层次:

小数该怎么读?

这类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以及个别与集体的读直接解决。

第二层次:

小数有什么用呢?

为什么会有小数?

这类一般问题,通过学生的相互讨论、客观分析,在互动中自我感悟、自我体会。

第三层次:

小数的意义是什么?

这是本课中重点要解决的概念问题,采用学生利用教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

把学生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主动建构知识。

这三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其实有着本质联系,那就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主动学习。

小数的意义

(二)

(第二课时)

一、教学过程

㈠复习导入,判断对错。

(小黑板出示)

(1)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10份是1角。

()

(2)把1000千克平均分成1000份,5份是0.005千克。

()

(3)百分之十二就是0.02。

()

(4)十分之七米用小数表示是10.7米。

()

(5)0.05表示百分之五。

()

(6)3.21是三位小数。

()

(7)0.034写成分数是()

㈡当堂训练,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1、用箭头指出下面各数在直线上的位置。

 

2、写出下面的小数。

(9分)

(1)蜂房的容积几乎都是零点二五立方厘米。

写作:

__________

(2)人的眼睛大约能分辨只有零点零六毫米的物体。

写作:

_________

(3)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的山峰,海拔八千八百四十四点四三米。

写作:

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个数,十位、十分位、千分位上的数字都是2,其余各位都是0,它是(),读作()。

(8分)

4、请你用0、3、6、9四个数字(每个只能用一次)按要求组数。

(1)整数部分最大,而小数部分的千分位是6的数是()。

(2)0不读出来而小数部分是两位小数的是()。

(3)0读出来,而小数部分只有一位小数且不是0的是()。

二、作业布置:

作业本做2、4题,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小数的意义(三)

一、教学目标:

1、将十进制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2、会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和质量等。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2、教学难点:

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

三、教法、学法:

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讲练结合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㈠检查预习

 

2.你能说一说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吗?

3.把下面的数改写成对应的小数或分数。

=0.8=0.021=

㈡展示交流。

1、提出自己的疑问供小组成员讨论。

2、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活动六的内容,同学认真听,认真评,并提出置疑。

3、教师精讲。

㈢探究新知

1、说一说课本第6页上得每一个2分别表示什么?

2、小数点后面的每一位都表示什么?

3、自学提示。

学生自学后独立完成括号内的题目。

4、精讲例题。

㈣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㈤当堂训练。

1.填空。

4分米=()米52厘米=()米450克=()千克69克=()千克5元6角7分=()元1米5分米=()米

2.

(1)0.4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单位。

(2)0.36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单位。

(3)0.1米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份,有这样的()份。

0.4米里有()个0.1米。

(4)0.5元表示把1元平均分成()份,有这样的()份。

六.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也通过两年前的前一轮教学发现教材的编写顺序不太适合我校学生的接受能力,于是我对教材进行了重新的组合,第一课时上生活中的小数与小数的意义

(1)分数与小数。

第二课时上认识小数与小数的读写。

第三课时上小数的数位顺序。

第四课时上小探究。

第五课时上小数的组成。

第六课时进行练习。

我将学生比较熟悉的小数的读写和数位顺序提前教学,然后再进行小数的组成这一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部分的教学,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比较顺畅。

 

比大小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2、比较小数的大小,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

3、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教学难点:

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三、教法、学法:

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㈠复习导入。

1.一位小数表示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分之几。

2.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或。

3.小数点后面的第二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或。

4.0.307的3在位上,表示;7在位上,示。

5.1米=分米,1分米=米;1千克=克,1克=千克。

㈡合作探究。

1.谁跳的高。

在一次调高比赛中,先出场的两位选手的得分如图所示。

两人的得分哪一个高?

你是怎么想的?

在小组内交流。

9.87○9.90

2.谁跳的远?

三位出场的选手的得分评委也打出来了。

你能说说谁跳的远吗?

说说你的方法,小组合作。

()>()>()

3.我们来总结。

(1)、根据上面我们比较的过程,你能说明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吗?

在小组内试一试,看谁说得好。

(2)、结合在小组成员的比较方法,完成下面的填空。

(3)、比较小数的大小,先比较部分的大小,部分大的这个数就大;如果部分相同,就从部分的位比起,位上大的数就大;如果位也相同,就从下一位比起。

㈢当堂训练。

1.在下图中找到9.8和10.1的位置,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比大小。

0.839○0.96.07○6.75.45○5.63

4.03○4.0097.217○7.227.19○71.9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5分米=()米37厘米=()米

5元4角=()元150克=()千克

4.

 

5.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的数。

 

(1)0.720,0.702,0.712

()<()<()

(2)8.09,8.91,9.08

()<()<()

5.根据要求,写出三个小数。

(1)在0.6和1.0之间:

(),(),()。

(2)在0.25和0.5之间:

(),(),()。

(3)在0和0.1之间:

(),(),()。

6.下面数中的□内可以填几?

0.□7<0.61.□<□2□.□<1.□0.□1>0.1□

六、作业布置:

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习生掌握了整数大小比较之后进行的,所以本节课的内容还是比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已思考和与同学的相互交流就能够把本课的内容轻松掌握,从作业出现的错误来看,个别同学还不能很细心地进行审题,排列的顺序还容易出错。

还有的同学在多个数进行比较时,有丢数的现象。

出现错误的这两方面在教学进程中,我有所提醒但并未加以强调,所以在以后的备课过程中还是要考虑得再全面一些,对学困生容易出现的情况还要进行多种预设

买菜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教法、学法:

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四、教学过程:

㈠导入新课

㈡自学导航

1、完成课本估一估。

2、提出自己的疑问供小组成员讨论。

3、小组合作,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成果,同学认真听,认真评,并提出置疑。

4、在我们学过的整数加减法中,计算法则是什么?

1.25+2.41=3.66-1.25=

5、概括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6、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它起什么作用?

㈢当堂训练

1、0.2+5.5=1.2+9=5.03+3.24=4.5+1.05=

2、判断对错,有错的题目在下面空白处订正。

4.285.230.8

+4+1.17+0.6

4.326.301.4

()()()

五、作业布置:

1、练一练4、5、6题写作业本。

2、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始终把收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了生活中去,最终让生活中的经验提升为数学知识。

比身高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活动,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数学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并学会尊重、倾听他人的看法或意见,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归纳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教学难点:

归纳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三、教法、学法:

主动探究法、讲练结合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㈠复习导入新课

1.口算。

0.3+0.4=  0.2+0.6=  1.4+1.5=  

0.33+1.25= 0.9-0.7= 5.8-2.6=

2.列竖式计算。

4.89-2.64=         3.61+1.37=

回答:

计算小数加减法一定要把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㈡合作探究。

1、仔细阅读课本13页例题的图片。

2.说一说图片中有哪些信息。

3.根据图片中的信息解答下面的问题。

(1)鹿妈妈高多少米?

列式:

○=()

答:

在小组内交流这道题的计算方法,看看你们都一样吗?

(2)小黑高多少米?

列式:

○=()

提示:

“6是一个整数,如果想把它改写成一位小数,就要给它补上“小数点”和“十分位”,那么在十分位上写,不会改变原来的大小,所以6就等于。

竖式计算:

答:

4、方法总结。

(1)小数加减法要把对齐,从低位加起或减起;

(2)哪一位相加满十就要向进一;哪一位不够减就要向借1,位数不够的,在小数的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

(3)确定好小数点的位置。

㈢当堂训练

1.计算。

 

2.列竖式计算。

0.93-0.47 =     8.17+6.94=8.25+1.55=

10-2.45=0.56-0.307=2.34+1.067=

2新学期开学了,笑笑到商店买了1个书包和1个文具盒,

价格如右表。

笑笑一共花了多少元?

㈣学习体会。

写出本节课你的感想吧。

小数的性质

六、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

七、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八、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做到时时不忘提醒孩子牢记小数点先对齐,再进行计算。

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孩子发现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性质,并指导学生将此性质运用于练习之中。

歌手大赛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