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4107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docx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docx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一、中国互联网络宏观状况

上网计算机数、上网用户人数、CN下注册的域名数、网站数、网络的国际出口带宽、以及IP地址数等信息可以从整体上反映互联网络在我国的发展程度和普及程度。

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历次调查中这些基础性统计数据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从宏观的角度更深刻地认识互联网络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1.上网计算机数

截止到2005年6月30日,我国的上网计算机总数已达4560万台,同半年前的调查结果相比,我国的上网计算机总数半年增加了400万台,增长率为9.6%,和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5.6%(如图7.1所示)。

可见我国上网计算机总数仍然保持增长态势。

图7.1历次调查上网计算机总数

其中专线上网计算机数为670万台,同半年前的调查结果相比,专线上网计算机数半年内减少了30万台,增长率为-4.3%,和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8%;拨号上网计算机数为2070万台,同半年前的调查结果相比,拨号上网计算机数半年内减少了70万台,增长率为-3.3%,和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3%;其他方式上网计算机数为1820万台,同半年前的调查结果相比,其他方式上网计算机数半年内增加了500万台,增长率为37.9%,和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06.6%(如图7.2所示)。

可见,虽然上网计算机总数保持增长,但专线上网计算机数、拨号上网计算机数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只有其他方式上网计算机数则依然呈现出较快的增长态势。

图7.2历次调查不同方式上网计算机数

同半年前的调查结果相比,本次调查结果中上网计算机总数、专线上网计算机数、拨号上网计算机数、其他方式上网计算机数的增长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专线上网计算机数、拨号上网计算机数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如图7.3所示)。

图7.3历次调查上网计算机数增长率

2.上网用户人数

截止到2005年6月30日,我国的上网用户总人数为10300万人,同半年前的调查相比,我国上网用户总人数半年增加了900万人,增长率为9.6%,和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8.4%(如图7.4所示)。

可见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依然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图7.4历次调查上网用户总数

其中专线上网用户人数为2970万人,同半年前的调查相比,专线上网用户人数半年下降80万人,增长率为-2.6%,和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5%;拨号上网用户人数为4950万人,同半年前的调查相比,拨号上网用户人数半年减少290万人,增长率为-5.5%,和上年同期相比下降4.0%;ISDN上网用户人数为550万人,同半年前的调查相比,ISDN上网用户人数半年减少了90万人,增长率为-14.1%,和上年同期相比下降8.3%;宽带上网用户人数为5300万人,同半年前的调查相比,宽带上网用户人数半年增加了1020万人,增长率为23.8%,和上年同期相比增长71.0%(如图7.5所示)。

宽带上网用户首次超过了拨号上网用户人数,并首次超过了网民的一半。

可以看出,虽然我国上网用户总数在快速增长,但是拨号上网用户人数、专线上网用户人数、ISDN上网用户人数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只有宽带上网用户人数还保持着非常快的增长趋势,这说明中国网民正在加速向宽带的迁移。

图7.5历次调查不同方式上网用户人数

分析上网用户人数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如图7.6所示)可以看出,这半年上网用户人数的增长率比半年前的调查结果有所回升。

图7.6历次调查上网用户人数增长率

我国网民总数的快速增长已被世界所瞩目,但10300万网民在我国将近13亿的总人口中还仅占7.9%,比半年前调查的7.2%略有提高。

这说明尽管我国的互联网用户总数很大,增长速度较快,但互联网络的普及程度目前还很低,发展空间仍非常大。

3.CN下注册的域名数

截止到2005年6月30日,我国CN下注册的域名数为622534个,与半年前相比增加190457个,增长率为44.1%,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62.9%,这半年的增长量比互联网接入中国的前8年的CN域名全部积累量还多。

从分类的角度来看,以AC.CN结尾的英文域名总数为887个,与半年前相比增加205个,增长率为30.1%;以COM.CN结尾的英文域名总数为226595个,与半年前相比增加52946个,增长率为30.5%;以EDU.CN结尾的英文域名总数为2358个,与半年前相比增加132个,增长率为5.9%;以GOV.CN结尾的英文域名总数为19802个,与半年前相比增加3476个,增长率为21.3%;以NET.CN结尾的英文域名总数为28325个,与半年前相比增加8180个,增长率为40.6%;以ORG.CN结尾的英文域名总数为12116个,与半年前相比增加2701个,增长率为28.7%;以行政区域名结尾的英文域名总数为38859个,与半年前相比增加23094个,增长率为146.5%;CN二级域名数为293592个,与半年前相比增加99723个,增长率为51.4%(如图7.7所示)。

整体而言,CN下注册域名数增长势头强劲。

CN域名注册的高速增长,主要原因有国家对域名管理政策的调整营造了CN域名快速健康发展的宏观环境;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以及我国互联网应用的深入,CN域名作为中国互联网的标志,正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企业的重视。

同时,CN域名注册费用持续的大幅下调,也直接带动了注册量的快速攀升。

图7.7历次调查CN下注册的域名数

从CN下注册域名的地域分布可以看出,华北、华东、华南的CN下注册域名比例为80.6%,东北、西南、西北的CN下注册域名比例同历次调查结果相类似,只占12.5%,所占比例仍非常小(如图7.8所示)。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地区之间的互联网发展水平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图7.8CN下注册域名地域分布

4.网站数

截止到2005年6月30日,我国网站总数(包括CN和COM等gTLD下的网站)为677500个,半年内增加8600个,增长率为1.3%,和上年同期相比增长8.1%。

网站数的增长说明了我国互联网产业正在发展。

从网站的域名类别分布来看,二级域名.CN下的网站数为109990个,半年增加33204个,增长率为43.2%,CN下注册的二级域名数及其对应的网站数均增长较快。

COM(COM.CN)、NET(NET.CN)下的网站数出现减少的情况,分别从半年前调查的476682个、79725个减少到本次调查的449421个、77782个;其余的网站数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AC.CN下的网站数为392个,半年增加27个,增长率为7.4%;GOV.CN下的网站数为11753个,半年增加1493个,增长率为14.6%;ORG.CN下的网站数是23727个,半年增加1523个,增长率为6.9%;行政区域名下的网站数4435个,半年增加1557个,增长率为54.1%(如图7.9所示)。

图7.9历次调查网站数

从网站数的地域分布可以看出,同历次调查网站数的地域分布一致,华北、华东、华南的网站数比例占86.9%,仍占据主要地位;东北、西南、西北网站数所占的比例同以往调查结果相比没有太大变化,为11.1%(如图7.10所示)。

同CN下注册域名的地域分布情况一致,这也说明我国地区之间的互联网应用与服务水平存在着差距。

图7.10历次调查网站数地域分布

5.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

截止到2005年6月30日,我国国际出口带宽的总容量为82617M,与半年前相比增加了8188M,增长率为11.0%,和上年同期相比增加53.2%(如图7.11所示)。

可见,我国国际出口带宽增长非常迅速。

图7.11历次调查我国国际出口带宽

6.IPv4地址数

截止到2005年6月30日,中国大陆IPv4地址数已达个,折合4A+18B+45C,与半年前相比增加8354304个,增长率为13.9%,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8.2%(如图7.12所示)。

目前中国的IPv4地址总量已经突破4个A类地址,地址拥有量排名世界第四。

可见,中国的IP地址资源近几年增长较快,在数量上达到了一定的规模。

IPv4地址近几年的快速增长,反映出现在我国的ISP已经对APNIC及CNNIC的IP地址分配政策和IP地址申请步骤较为熟悉,这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IP地址分配联盟对我国多个ISP的积极指导以及各ISP的积极配合是密不可分的。

图7.12历次调查我国IPv4地址数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历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从1997年10月第1次调查到现在,我国互联网络在上网计算机数、上网用户人数、CN下注册的域名数、网站数、网络国际出口带宽、IP地址数等方面皆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基本上呈现出增长态势。

其中上网用户数的增长率比半年前调查略有增加,而上网计算机数的增长率同半年前调查结果相比有所减少;CN下注册域名数、网站数、网络国际出口带宽等方面快速增长;IP地址数也在数量上达到了一定的规模。

但从地域分布上看,地区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所有这一切表明,我国的互联网络继续处于发展态势之中,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不完全合理和不尽人意的地方,相信随着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推动,各项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网络应用服务的不断多样化和实用化,中国的互联网络必将得到更快、更合理地发展。

二、网民特征结构

从半年前的9400万网民到现在的10300万网民,互联网网民数量持续增长。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和普及,网民的特征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深入分析、了解网民的特征结构,探求其变化趋势和规律,可以较好的把握住“谁在使用互联网”这一问题,从而更深入的理解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1.用户性别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男性网民占59.6%,女性网民占40.4%(如图7.13所示)。

男性依然占据网民主体。

图7.13网民性别

与半年前相比,男女网民所占比例略有变化。

男性网民占全体网民的比例从60.6%下降为59.6%;女性网民所占的比例上升为40.4%(如图7.14所示)。

截止2005年6月30日,我国男性网民6139万,比半年前增加了443万,增长率为7.8%;女性网民4161万,比半年前增加457万,增长率为12.3%(如图7.15所示)。

在这半年间女性网民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男性网民。

从普及率的角度来看,男性网民占我国男性总人口的9.2%,女性网民占女性总人口的6.6%。

互联网在男性中的普及程度仍然要高于女性。

图7.14历次调查网民性别分布

图7.15历次调查不同性别网民的数量

2.用户婚姻状况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未婚网民占59.0%,已婚网民占41.0%(如图7.16所示)。

未婚者在目前仍然是我国网民的主体。

这与我国人口分布中已婚人口占据主体的情况不太一致。

图7.16网民婚姻状况分布

与半年前相比,已婚网民所占比例下降了1.8%,未婚网民所占比例相应有所增长(如图7.17所示)。

从绝对数看,已婚网民增加了199万,达到4223万,与半年前相比增长率为4.9%;未婚网民增加了701万,达到6077万,与半年前相比增长率为13.0%(如图7.18所示)。

在这半年间未婚网民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已婚网民。

图7.17历次调查网民婚姻状况分布

图7.18历次调查不同婚姻状况网民的数量

3.用户年龄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7.7%,其次是25~30岁的网民(17.4%)和18岁以下的网民(15.8%),30岁以上的网民所占比例都比较低,31~35岁的网民占到10.4%,36~40岁的占到7.3%,41~50岁的为7.4%,还有4.0%的网民在50岁以上(如图7.19所示)。

35岁及以下的网民占81.3%,35岁以上的网民占18.7%,网民在结构上仍然呈现低龄化的态势。

图7.19网民年龄分布

历次调查结果都显示,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最多,远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网民而占据绝对优势,与半年前调查结果相比,18~24岁的网民所占比例增长2.4个百分点,51~60岁的网民所占比例增长0.1%,其他年龄段网民所占比例全部下降。

35岁及以下的网民达到了8374万,比半年前增加了778万人,增长率为10.2%;35岁以上的网民达到1926万,比半年前增加了122万人,增长率为6.8%(如图7.20、图7.21、图7.22所示)。

年轻网民依然是中国互联网用户的主力军。

图7.20历次调查网民年龄分布

图7.21历次调查网民年龄分布

图7.22历次调查不同年龄网民的数量

4.用户文化程度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中文化程度为高中(中专)的比例最高,占到31.3%,其次是本科(26.0%)和大专(25.6%)。

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网民比例为28.9%,本科以下文化程度的网民比例达到了71.1%(如图7.23所示)。

本科以下文化程度的网民占据大多数。

图7.23网民文化程度分布

与半年前相比,大学本科以下文化程度的网民所占比例略有增加,达到71.1%。

从绝对数上看,大学本科以下文化程度的网民增加了809万,达到7323万,增长率为12.4%;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网民增加了91万,达到2977万,增长率为3.2%(如图7.24、图7.25所示)。

大学本科以下文化程度的网民在这半年内的增长速度要高于文化程度为大学本科及以上的网民。

图7.24历次调查网民文化程度分布

图7.25历次调查不同文化程度网民的数量

5.用户个人月收入

(1)家庭用户个人月收入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个人月收入在500元以下(包括无收入)的家庭网民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4.7%,其次是月收入为501~1000元和1001~1500元的网民(比例分别为18.7%、15.2%),11.5%的网民个人月收入在1501~2000元,个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网民为19.9%(如图7.26所示)。

低收入网民仍然占据主体。

图7.26家庭网民个人月收入分布

(2)大学生用户个人月收入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个人月收入在500元以下(包括无收入)的大学生网民占半数,个人月收入在501~1000元的大学生网民所占比例为41.0%,收入在1000元以上的大学生网民所占比例不到10%(如图7.27所示)。

注:

大学生个人月收入包括奖学金、个人打工收入、学校生活补助等。

图7.27大学生网民个人月收入分布

6.用户职业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中学生所占比例最多,达到了33.2%,其次是商业、服务业人员,占总数的11.1%,排在其后的是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为11.0%,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教师、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工作人员所占比例也较多,分别为8.8%、7.7%和6.7%。

(如图7.28所示)。

图7.28网民的职业分布

与半年前相比,学生、商业、服务业人员所占比例均有所增加,而专业技术人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比例略有下降(如图7.29所示)。

在绝对数量上,与前半年相比,学生增加了375万,增长率为12.3%;商业、服务业人员增加了259万,增长率为29.3%;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增加了32万,增长率为3.7%;专业技术人员减少了51万,增长率为-4.3%(如图7.30所示)。

学生和商业、服务业人员的增长势头明显高于其他职业的从业人员。

图7.29近三次调查网民在几种主要职业的比例分布

图7.30近三次调查网民在几种主要职业的数量分布

7.用户行业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中从事制造业的人最多,占到14.7%,其次是教育业(13.7%)和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11.3%),IT业所占比例也较多,达到9.4%(如图7.31所示)。

图7.31网民行业分布

与半年前相比,制造业、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以及IT业仍居前四位,并且除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外,其他三者所占比例均有所上升。

而交通运输、仓储业所占比例稍有下降(如图7.32所示)。

在绝对数量上,从事制造业的网民增加了142万,增长率为10.3%;教育行业网民增加了189万,增长率为15.5%;IT业网民增加了94万,增长率为10.8%;交通运输、仓储业网民减少了62万,增长率为-14.7%(如图7.33所示)。

图7.32近三次调查网民在几种主要行业的比例分布

图7.33近三次调查网民在几种主要行业的数量分布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网民仍然以男性、未婚者、35岁及以下的年轻人为主体,但与前半年相比,女性网民所占比例增加1个百分点,已婚者网民的比例、网民中35岁以上所占比例都有所下降;受教育程度为本科以下的仍然占据网民的大多数,并且与半年前相比,这一比例略有上升;从网民个人月收入来看,家庭用户个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网民比例占少数,大学生用户个人月收入绝大部分在1000元以下。

学生仍然比其他职业的人要多,并且在网民总体中所占比例在上升;制造业、教育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以及IT业成为网民相对比较集中的行业。

三、网民上网途径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发展,我国网民在上网地点、上网设备以及上网方式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展和变化。

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结果中这些数据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网民的上网途径,从而更全面地认识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情况。

1.用户上网地点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68.5%的网民在家里上网,38.0%的网民在单位上网,25.3%的网民在网吧、网校、网络咖啡厅上网,19.0%的网民在学校上网,2.2%的网民移动上网、地点不固定,0.9%的网民在公共图书馆上网,0.1%的网民通过其他方式上网(如图7.34所示)。

可以看出,家里和单位仍然是网民上网的主要地点。

图7.34网民上网地点分布

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近几次的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在家里上网的网民比例同上两次调查相比继续呈稳步增长趋势,从67.0%、67.9%增加到68.5%;在单位上网的网民比例同上两次调查相比有所减少,从42.7%、41.1%减少到38.0%(如图7.35所示);在网吧上网的网民比例同上两次调查结果相比有所增加,从22.0%、24.5%增加到25.3%;在学校上网的网民比例从2004年6月调查结果的20.6%减少到2004年12月调查结果的18.2%,本次有所增加,为19.0%;在公共图书馆上网的网民比例从2004年6月调查结果的1.8%下降到2004年12月调查结果的0.4%,本次调查有所增加,为0.9%;移动上网、地点不固定的网民比例相对比较稳定,最近三次调查的比例分别为2.2%、2.1%、2.2%;在其他地点上网的网民比例从2004年6月调查结果的0.1%增加到2004年12月调查结果的0.5%,本次调查又下降到0.1%(如图7.36所示)。

这一方面说明随着家庭电脑的普及、小区宽带的铺设以及互联网使用成本的降低,越来越多的家庭接入了网络,相应的家里成为网民上网最主要的地点;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上网场所在不断扩展,上网条件在不断改善,上网变得更为便捷。

图7.35历次调查网民在家中/单位上网的比例

图7.36最近三次调查网民在学校、网吧等地上网的比例

2.用户上网设备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使用台式计算机上网的网民比例为96.0%,使用笔记本电脑上网的网民比例为13.0%。

可以看出,用户上网的主要设备是台式计算机,也有部分网民在使用计算机上网的同时使用移动终端、信息家电等设备上网。

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十次的调查数据来看,在使用计算机上网的同时,使用移动终端、信息家电等设备上网的用户人数在逐渐增多,从2000年1月调查的20万人增加到现在的450万人,五年半的时间内增加了430万人;与半年前相比增加了100万人,增长率为28.6%;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90万人,增长率为73.1%(如图7.37所示)。

可以看出,尽管使用计算机上网的网民占绝大多数,但使用移动终端、信息家电等新上网设备的网民正在逐渐增多,说明网民的上网设备日趋多样化。

图7.37历次调查使用其他设备上网用户人数

3.用户上网方式

用户的上网方式可以通过不同方式上网的网民数和不同接入方式的上网计算机数来反映。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10300万上网用户中,使用专线上网的用户数为2970万人,使用拨号上网的用户数为4950万人,使用ISDN方式上网的用户数为550万人,使用宽带方式上网的用户数为5300万人(如图7.38所示)。

而在我国4560万台上网计算机中,通过专线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为670万台,通过拨号方式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为2070万台,通过其他方式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为1820万台(如图7.39所示)。

从网民数的情况来看,宽带上网人数首次超过了拨号上网人数,同时上网计算机的情况也表明其他方式上网计算机数越来越接近拨号上网计算机数。

网民数和上网计算机数的情况都说明宽带上网方式保持快速增长。

图7.38不同上网方式用户数

图7.39不同上网方式计算机数

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几次的调查数据来看,在上网用户数方面,通过专线上网的用户人数同半年前调查相比,半年减少80万人,和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00万人;通过拨号上网的用户人数同半年前调查相比,半年减少290万人,和上年同期相比减少了205万人;通过ISDN上网的用户人数同半年前调查相比,半年减少90万人,和上年同期相比减少了50万人;通过宽带上网的用户人数同半年前调查相比,半年增加1020万人,和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190万人(如图7.40)。

可以看出,拨号上网用户人数、专线上网用户人数、ISDN上网用户人数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只有宽带上网用户人数仍然出现较快的增长。

图7.40近四次调查不同上网方式网民人数

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几次的调查数据来看,在上网计算机方面,专线上网计算机数同半年前调查相比,半年减少30万台,和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8万台;拨号上网计算机数同半年前调查相比,半年减少70万台,和上年同期相比减少27万台;其他方式上网计算机数同半年前调查相比,半年增加500万台,和上年同期相比增加939万台(如图7.41所示)。

可见,拨号上网计算机数虽然在总数上还是保持主体地位但已经开始出现负增长趋势,专线上网计算机数也首次出现了负增长趋势,只有其他方式上网计算机数还呈现增长态势。

图7.41近四次调查不同上网方式上网计算机数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上网用户数增长率方面,专线上网用户人数增长率为-2.6%,同前两次调查的7.9%、6.3%相比,出现负增长;拨号上网用户人数增长率为-5.5%,同前两次调查的4.9%、1.6%相比,出现负增长;ISDN上网用户人数增长率为-14.1%,同前两次调查的8.7%、6.7%相比,出现负增长;宽带上网用户人数增长率为23.8%,同前两次调查的78.7%、37.6%相比,出现负增长(如图7.42所示)。

虽然不同方式上网用户人数仍然在增长,但增长率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下降趋势。

从横向比较可以看出,宽带上网用户人数的增长率远远高于专线上网用户增长率、拨号上网用户增长率、ISDN上网用户增长率,仍然保持了一个增长的态势。

图7.42近三次调查不同方式上网用户数增长率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上网计算机增长率方面,专线上网计算机数增长率为-4.3%,同前两次调查的9.6%、7.4%相比,出现负增长;拨号上网计算机数增长率为-3.3%,同前两次调查的7.8%、2.1%相比,出现负增长;其他方式上网计算机数增长率为37.9%,同前两次调查的60.5%、49.8%相比,增长率有所下降(如图7.43所示)。

虽然不同方式的上网计算机数在增长,但增长率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从横向比较可以看出,其他方式上网计算机数的增长率远远高于拨号上网计算机数增长率和专线上网计算机数增长率。

图7.43近三次调查不同方式上网计算机数增长率

通过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统计数据的计算,可以看出,在上网计算机数中,拨号上网计算机数所占比例为45.4%,同半年前调查结果51.4%相比,半年内减少6.0个百分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