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爱心.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04150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孩子的爱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培养孩子的爱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培养孩子的爱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培养孩子的爱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培养孩子的爱心.doc

《培养孩子的爱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孩子的爱心.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培养孩子的爱心.doc

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爱的教育应是整个教育的主旋律。

”教育家梅贻琦说过:

“教育的出发点是爱。

”一位儿童教育家也说过:

“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已,不知爱人,是当前独生子女的通病。

”教子做人,首先要赋予他一颗仁爱之心。

“自私自利”、“自我中心”是爱心的大敌,但它不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不是孩子的天性。

它根源于父母的溺爱。

为了不让孩子的爱心枯渴、泯灭,为人父母者不仅要爱孩子,更要让孩子学会爱,拥有爱心。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呢?

一、案例分析

案例1:

重付出、轻回报

1.洋洋把自己手里好吃的饼干送到妈妈的嘴边,说到:

“妈妈,吃。

”只见妈妈的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推走他的手说道:

“妈妈不吃,宝宝吃,宝宝真乖。

2.婷婷把自己手里的苹果,送给了奶奶手里,并且说:

“奶奶吃苹果。

”奶奶满脸微笑地说:

“乖宝宝,奶奶不吃,谢谢你啊!

”一边说一边把婷婷搂在怀里。

误区:

洋洋的妈妈和婷婷的奶奶觉得自己现在对孩子很关心和疼爱,等孩子长大了,他们就会孝顺父母,关爱他人。

他们抱着“我对你好,将来你也会对我好”的想法来对待孩子。

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

试想孩子一直生活在这样一种“被爱”的家庭环境中,他如何有习得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机会呢?

分析:

当自己的孩子把手里的食物伸到母亲的嘴边的时候,大部分的母亲都回答:

“妈妈不吃,宝宝吃。

”这一现象在现实中常常遇到,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中核心地位决定了父母对孩子是“爱你没商量”,孩子从小只知道被爱、接受爱。

案例中的两位孩子流露出这样的关爱他人的为,是非常好的教育机会。

而案例中的妈妈和奶奶因为爱孩子而拒绝了孩子的爱心行为,她们并没有说出“为什么不吃”的原因,那是因为我爱你。

久而久之,孩子在不明所以的情况下,就习惯了“占有”,他们会习惯了“我喜欢吃的、玩的东西就一定是我的了”,这样反而膨胀了孩子的欲望,习惯了理所当然地得到父母等人的爱,对他人的关爱熟视无睹,这怎么能够去关爱他人,关爱父母,关爱周围的人呢?

案例2:

重智能,轻情感教育

天天看见妈妈来幼学校接他,高兴地拿着手里的小红花迎上去:

“妈妈,我今天做了一件好事。

我看见一位小班妹妹摔跤了,就把她扶起来,帮助她找到了她的老师。

看!

老师给我的小红花。

”这位妈妈看了一眼,只说道:

“哦。

”接着就迫不及待地问天天:

“今天老师教了什么啊?

教的字你都会写了嘛?

回去写给爸爸看。

要是写得好的话,妈妈给你买你要的玩具,还有你爱吃的巧克力饼干……”

误区:

天天的妈妈认为孩子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学习。

其实,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爱心更重要,一个具有爱心的孩子才能感受到人间的温暖,才能感受到世界的祥和。

可以说,爱心是人类社会的“润滑剂”,而孩子的爱心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培养出来的,需要在生活中给予鼓励和保护。

分析:

像天天妈妈这样的行为很普遍,许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智能教育很重视,但都忽视了孩子的爱心教育和引导。

案例中的天天做的事情可以说很有爱心,但是天天的妈妈只关注了孩子的学习结果,并且用天天喜欢的玩具和爱吃的巧克力进行诱导,而忽视了孩子所讲述的小红花的由来,只是简单地“哦”了一声。

对于孩子来说,他会怎么想?

他会觉得妈妈只是要求他学习成绩好,对他来说最为自豪的事情,妈妈却反应淡然,甚至没有表扬他的爱心行为。

案例3:

重说教、轻躬行

明明要求爸爸妈妈这个星期天带她就看望生病的奶奶,可是妈妈一直说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去。

这时,明明说出了令父母很惊讶也很尴尬的话:

“爸爸,你天天给我讲故事说要我孝顺父母,爱老人;你喊奶奶‘妈妈’,妈妈生病了,你怎么不回去看看她呀……”爸爸还是一再地推脱解释说:

“不是我不去看奶奶,是爸爸最近很忙,等忙完一定去。

误区:

明明的爸爸觉得没及时去看望生病中的母亲是没关系的,只是最近很忙,没有时间而已,有时间就会去看了,殊不知这种推辞推辞对明明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分析:

孩子的话确实令人感动。

爱心教育并不是口头上的说教而要求父母躬行。

案例中天天的爸爸自己平时是注重孩子的爱心教育的,但是遇到自己母亲生病的时候,却不及时去看望,反而还一再地向孩子解释,其实就是给自己找理由和借口。

家长的示范作用是鲜活的。

如果家长一味地说教而不付出实际行动,即便口头上说得很美,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对孩子产生消极的影响。

爱心教育并不是口头上的说教,身体力行对孩子来说更为重要,语言的说教只能停留在“知道”的层面上,而躬行才会使孩子有深刻的体会。

案例4:

不重视爱心教育契机

1:

周末,崔杨和妈妈在公交站等车,准备:

回家,走到十字路口的时候看见了一个老爷爷挎着一个大包裹要过马路。

这时,崔杨对妈妈说:

“妈妈,你看,我们过去扶扶老爷爷吧。

”崔杨妈妈看着要来的公交车说:

“不要管闲事了,你看公交车就要来了,不走的话赶不上了……”

2:

甜甜和爸爸一起去超市的路上,看见了一对乞讨的母女,跪在地上,身上的衣服穿得很破旧,面前还洒落了一些别人给的零钱。

甜甜拉着爸爸的手说:

“爸爸,你看这个小妹妹很可怜啊,我们也给一点钱给他们吧。

”此时,甜甜的爸爸对着甜甜说:

“她们都是骗钱的,不能相信她们,我们快走吧;再不走的话,超市就关门了。

走吧!

误区:

崔杨的妈妈忽视了孩子的一颗爱心,而甜甜的爸爸觉得这对母女是骗钱的,抱着怀疑的态度来对待。

其实,不仅仅是他们,现在一些家长都把自己的价值观或者一些想当然的想法强加给自己的孩子,这种家庭里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会对社会充满不信任感。

分析:

两个案例都有培养孩子爱心教育的契机,可以说在这些情境下和孩子一起去做一做,帮助老爷爷过马路,对孩子来说会形成正确而且正直的行为引导;和孩子一起去帮助他人,对孩子来说也是一个爱心教育的引导,而案例中的两位家长做得都不够好。

崔杨的妈妈怕错过公交车的时间;而甜甜的爸爸不仅不帮助乞讨母女,还告诉孩子,他们都是骗钱的,这对甜甜来说,小小的心灵可能形成会一种不信任。

他人的情感。

对于年龄尚小的孩子来说,明辨是非的能力还欠缺,他们对于家长说的话通常是极其相信的,一旦家长说得不妥会造成孩子对人的不信任的情感产生。

为什么很多孩子甚至成人缺乏基本的互相信任,

造成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危机?

这些与平时的教育是有一定关系的。

二、培养孩子爱心的方法

1.在日常点滴小事中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都是培养孩子同情心的种种机遇。

父母要多鼓励孩子的爱心行为。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一旦孩子表现出友善的行为的时候,像案例1中的孩子让食物给妈妈吃,这样一个很简单的爱心行为,妈妈就要表现出热情,及时拥抱孩子和亲吻孩子,让孩子意识他这样的举动使得父母很高兴。

他虽然不会说,但是他心里明白,妈妈很喜欢我这样做,下一次他还会有意识地去这样做。

案例2中的妈妈也应该抓住这样的教育契机,而不是视而不见,应该积极、主动地表扬孩子的行为,也可以采取鼓励的方式。

实践证明,受到鼓励的孩子他下次表现出类似的行为就会更多。

如果对孩子的“闪光点”动作看不见,一味重视智能教育,那么孩子以后的生活中出现类似的行为会越来越少,也至于不知道如何关爱他人,

如何与周围人和睦相处。

2.在父母的身体力行中培养孩子的爱心

成长中的孩子是成人言行举止的模仿者,父母的一举一动都可以成为一种无声教育,具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则,作出表率。

如果父母在与其他人交往时宽容他人,对弱小者有爱心,孩子自然也会仿效。

父母能够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等,从而也会让孩子感受到为他人服务是一件快乐的事,父母在孩子面前做了什么,远比给孩子讲大道理更有影响力。

所以,平日里父母要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言行,在与左邻右舍相处时要和睦谦让,主动帮助别人;在家尊敬老人,夫妻恩爱。

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孩子从小就会习得与人友善,变得富有爱心。

3.在亲子故事、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对于孩子来说,讲故事是最有吸引力的。

家长在家可以通过讲一些关于爱心的故事来和孩子一起分享。

或者通过观看一些爱心视频来一起交流、讨论,让孩子在每一次活动之后都受到一些启发和教育。

同时,还可以通过游戏的学习形式,将同情心的培养融入到角色扮演中,让孩子在扮演角色的同时体验同情的感情。

例如,在故事《刺猬树》中可以让孩子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让他学习小刺猬的做法,体会老奶奶的心情,不但让孩子学会了讲故事,理解了故事的内容,还懂得了要关心、同情孤寡老人。

4.在创造帮助他人的机会中培养孩子的爱心

帮助他人是孩子爱心的外在表现和不断强化的过程,父母需要给孩子创造帮助他人的机会,最好的方法就是从让孩子帮助父母做事开始。

例如:

年龄小的孩子让其帮父母拿报纸,拿拖鞋;再年长一点让孩子帮助父母倒开水,做家务等。

还需要抓住教育契机,如案例4中的甜甜的爸爸和崔杨的妈妈,他们完全有机会利用这个教育契机进行对孩子的爱心教育和引导,或者与孩子一起对有需要的人开展帮助。

而父母的做法则是忽视,并且还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

我们应该多鼓励孩子去帮助残疾人、老年人,教育孩子关心照顾虚弱生病的亲人;教育孩子每天问候老人;给老人让座;把跌倒的小朋友扶起来等。

爱只有落实到具体的事情和人身上,才能得到及时的加强和反馈,感觉到快乐和幸福,才能巩固爱的行为,丰富爱的感情。

父母在创造孩子表达爱心的机会时,对孩子的助人行为和同情心等爱心的表现应该及时地给予鼓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