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综合练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4362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综合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综合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综合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综合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综合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综合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综合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综合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综合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综合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综合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综合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综合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综合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综合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综合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综合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综合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综合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综合练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综合练习.docx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综合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综合练习.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综合练习.docx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综合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综合练习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人愣愣地望着她家那扇门;我呢,愣愣地望着老人。

他满脸的皱纹很深很深,很不快乐的样子。

我心里说不出的难过,只想代二婶给他那一个铜板,但是身边真的没有钱。

看看手里吃了一半的烤山薯,结结巴巴地说:

“老伯伯,我也没给钱呢。

(1)选文中描写老人神态的词语是______,你觉得老人此时心中在想什么?

______。

(2)“我”的心里是怎样想的?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爸爸和他讲好价钱了。

人在卸(yù xiè)煤,骆驼在吃草。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__看它们咀嚼的样子__那样丑的脸__那样长的__那样安静的态度__它们咀嚼的时候__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mó mò)来磨去__大鼻孔里冒着热气__白沫子沾在胡须上__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1)选择文中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卸______(yù xiè)煤    磨______(mó mò)来磨去

(2)在文中横线上加标点。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______看它们咀嚼的样子______那样丑的脸______那样长的______那样安静的态度______它们咀嚼的时候______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mó mò)来磨去______大鼻孔里冒着热气______白沫子沾在胡须上______

(3)找出能体现作者“细细地看”的句子。

从这个句子中看出(   )

(4)作者写自己看骆驼咀嚼时“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可见她看得多么______,这段文字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_,我们还学过她的作品______。

A.《难忘的一课》   B.《我的“长生课”》   C.《窃读记》    D.《落花生》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

   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

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我轻轻地问。

   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

“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摘花瓣做什么呀?

   小女孩说:

“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

   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你爸爸呢?

   “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

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

”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

   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

//

(1)本文用“//”分成了三段,请写出每一段的段落大意。

(2)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青春年少的我们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而未来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那些沉迷于网络黑洞里的同学们,当你坐在电脑前、手握鼠标时,请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利用好网络资源,而不是被它所控制、所奴役。

切勿让网络这张大网网住手脚,束缚心灵,不要被网吧里那些看不见的陷阱埋葬自己的花样年华!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同学们,希望大家能够告别网吧,把握自己。

把握自己,就是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航向;把握自己,就是给自己的未来一片蔚蓝晴空!

(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憧憬

奴役

陷阱

束缚

(2)认真读第一处画线的句子,你能收集一些这样的格言警句吗?

(3)说说你对短文中第二处画线句子的理解。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

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这是为什么呢?

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1)找出文中描写时间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______我们可以看出句中把______比作了______。

(3)草地变成金色,是因为______,草地变成绿色,是因为______。

A.草地上蒲公英的花瓣都合拢了     B.草地上蒲公英的花瓣都张开了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

立刻便有一群海鸥________,几下就扫得________。

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________,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________的乐谱。

(1)在文段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立刻便有一群海鸥______,几下就扫得______。

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______,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______的乐谱。

(2)用横线在文段中画出一个比喻句:

______。

这个比喻句把______比作______。

(3)从画线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7.重点段落品析。

从前,有一条不会叫的狗。

它不会像狗一样叫,不会像猫一样叫,也不会像牛那样哞哞叫,更不会像马那样嘶嘶鸣。

(1)读一读,注意划线的词语,试着写一写这样的句子。

(2)把下面的叫声和相应的动物连线。

嘶嘶______黄牛

喵喵______骏马

汪汪______山羊

哞哞______狗

咩咩______花猫

(3)从狗学叫的故事,你明白了:

______。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象和猴子

   从前,一头大象跟一只猴子吵架。

大象身体壮实,非常自豪地说道:

“你瞧,我个子大,体格壮,能推倒一棵大树,你呢?

   猴子引以为傲的是会爬树,说道:

“我会爬树。

你能爬到树上,用尾巴把自己倒挂在树枝上吗?

   他俩互不服气,去找猫头鹰评理。

猫头鹰对他们说:

“你们瞧,河对面有一棵又高又大的果树,你们去把果子给我摘下来,我再评理。

   于是大象和猴子来到河边。

然而,(奔驰 奔腾)的河水把猴子吓住了。

   “还是站到我的背上来吧!

”大象骄傲地说,“我个子大,体格壮,在(急 水)流里游泳,我可不在乎。

   猴子爬到大象背上,他俩很快地过了河。

   高大的果树(屹立 耸立)在河边,成熟的果子(挂 长)在树梢上。

大象想用鼻子够果子,果树太高够不着;想把大树推倒,树太大又推不动。

   “这回该看我的了。

”猴子自豪地说,“爬树是我的拿手好戏。

”说罢,敏捷地爬了上去,摘下了树梢上的果子。

   他们渡河回来,把果子交给了猫头鹰。

   “现在能给我们讲讲,谁比谁强吗?

”大象和猴子一齐说道。

   “这个问题,谁能答得上来呢?

”猫头鹰说,“你们俩谁也不能单独把果子摘回来。

现在你们摘回来了,是你们发挥了各自的特长:

一个负责渡河,一个负责摘果子。

(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合适的字词。

(奔驰 奔腾)______的河水    (急 水)______流

(屹立 耸立)______在河边    (挂 长)______在树梢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并写一句话。

引以为傲:

______。

造句:

______。

(3)大象的特长是______,猴子的特长是______。

(4)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5)读了短文,你能想到哪些谚语?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

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

非常惹人喜爱。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1)找出文中描写灰雀胸脯颜色的词语。

(2)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体现了(   )

10.阅读课文《北大荒的秋天》片段,回答问题。

   原野热闹非凡。

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

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1)找出中心句。

(2)文中从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方面写出了原野的热闹非凡。

从这段中的“______”和“______”这两个词语可以看出,作者把大豆和高粱当作人来写。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大的麦穗

   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

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

那正是成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

弟子们埋头向前走。

看看这一株,摇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麦穗还在前面呢。

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

“你们已经到头了!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

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

“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到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我能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沉甸甸的______ 苍老的______准确的______

不失时机地______用心地______一再地______

(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曲线画出一个拟人句。

(3)瞧,短文怎么没有结尾?

快来试一试给它加个结尾吧!

(4)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

12.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有一天,雾飞到海上。

   “我要把大海藏起来。

”于是,他把大海藏了起来。

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1)文中“我”指的是______,“我”把______藏了起来。

(2)找到“雾”说的话,用“______”画出来。

(3)想象一下,雾还有可能飞到哪里,把什么藏起来。

仿照文段写一写。

有一天,雾飞到______。

“我要把______藏起来。

”于是,他把______藏了起来。

无论是______、______,还是______,都看不见了。

13.阅读短文,根据原文填空。

   ①子曰:

“爱亲者,A______;敬亲者,B______。

C______,而D______,刑于四海。

盖天子之孝也。

(《天子章第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六下——7)

   ②我们有头顶千年积雪的珠穆朗玛峰,有莽苍的黄土高原,有草树蒙密的西双版纳,有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有一泻千里的黄河,有浩浩荡荡的扬子江,有小兴安岭的原始森林,有海南的椰林碧海,有大西北的广阔无垠的青青牧场,还有说不尽的江湖沼泽……

   我爱我们祖国的土地!

狂风曾来E______过它,冰雹曾来F______过它,霜雪曾来G______过它,大火曾来H______过它,暴雨曾来I______过它,帝国主义的炮弹也曾过J______它。

不过,尽管受了磨难,它还是默默地坚持着。

一到春天,它又苏醒过来,满怀信心地展现出盎然的生机和万卉争荣的景象。

《我爱我的祖国》(《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六下——3)

1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第二天清早,风停了,太阳暖暖的,好像又是春天了。

喜鹊来到崖缝前劝寒号鸟:

“趁天睛,快做窝。

现在懒惰,将来难过。

   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伸伸懒腰,答道:

“傻喜鹊,别啰峻。

天气暖和,得过且过。

(1)课文中喜鹊共______次劝说寒号鸟做窝,这段话写喜鹊第______次劝说寒号鸟。

(2)找出喜鹊对寒号鸟的劝告,______找出寒号鸟的回答,______。

(3)哪些原因让寒号鸟最后被冻死呢?

请找出来。

(4)寒号鸟做得对吗?

你想对他说什么?

寒号鸟做得______,我想对它说:

“______。

15.课内阅读。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父亲说。

   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活。

   过了几天,父亲对我说:

“鸟最快活的时刻,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为什么?

”我惊愕地问。

   父亲说:

“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1)“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活”。

“此时”指的是什么?

(2)选文中的哪句话是“我”对父亲爱鸟的具体说明和赞美。

(3)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为什么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4)从父亲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父亲对鸟______。

(5)为什么“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16.课外阅读。

我的战友邱少云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

    

   那一天,天还没有亮,我们连悄悄地摸进“391”高地下面的山坳,潜伏在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里。

因为敌人控制的“391”高地,像一颗毒牙,楔入我们志愿军的阵地。

我们准备在黄昏时分发动突然袭击,拔掉这颗毒牙,把战线往南推移。

      

   太阳渐渐爬上山头。

我发现前面六十多米的地方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讲话都听得见。

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易发现我们。

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

我看了一下前面,班长和几个战士伏在枯黄的茅草丛里。

他们身上披着厚厚的茅草作伪装,猛一看去,很难发现他们。

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邱少云。

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

    

   我们的炮兵不断地轰击敌人的阵地,山顶上腾起一团一团的青烟。

敌人阵地前沿的地堡一个接一个被掀翻了。

看着这种情景,我只盼望天快点儿黑,好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到了中午,敌人突然打起炮来,炮弹一排又一排,在我们附近爆炸。

显然,敌人已经感觉到他们的前沿阵地不太安全了,可是没有胆量冒着我军的炮火出来搜索,只好把看家的本领“火力警戒”拿出来了。

        

   排炮过后,敌人竞使用了燃烧弹,我们附近的荒草着火了。

火苗子呼呼地蔓延,烧得枯黄的茅草噼噼剥剥地响。

我忽然闻到一股浓重的棉布焦味,扭转头一看,哎呀!

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

他的棉衣已经烧着,火苗趁着风势乱窜,一团烈火把他整个身子包住了。

   

   这时候,邱少云只要从火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

我趴在他附近,只要跳过去,扯掉他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

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的敌人发觉,我们整个班,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都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作战计划就全部落空了。

    

   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

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

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地烧死。

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

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

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黄昏时候,漫山遍野响起了激动人心的口号:

“为邱少云同志报仇!

”我们怀着满腔怒火,勇猛地冲上“391”高地。

敌人全部被我们歼灭了。

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二十分钟。

    

   参加这次战斗的志愿军战士,都记住了1952年10月12日这个日子。

    

(1)选择划线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居高临下______①住;②住所;③处于;④安着,怀着。

    

纹丝不动______①蚕丝;②细线;③细微,极小;④情感。

  

漫山遍野______①水过满,出来了;②淹没;③满,遍,到处都是。

 

(2)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写得以下几件事中哪些是详写的,请写出来。

    

①那一天,天还没亮,我军埋伏起来准备拔掉敌人的“391”高地。

②到了中午,敌人突然开炮,邱步云在烈火烧身的情况下,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

 

③黄昏时候,战友们在邱少云的英雄行为鼓舞下,夺取战斗的胜利。

(3)文章最后一个自然与开头有什么联系?

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读句子,把你的体会写出来。

①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讲话都听得见。

”______

②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

______

③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______

1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猴打算为自己做一套新衣。

   他向大象伯伯请教:

“我做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布料?

”大象伯伯说:

“我看最少也得17米。

”小猴有点不相信,又向松鼠叔叔请教。

松鼠叔叔说:

“我看17厘米就够了。

   究竟谁说得对呢?

小猴为难了,决定向山羊阿姨请教。

山羊用米尺在小猴身上量了量说:

“不是17米,也不是17厘米,而是17分米。

   小猴买了17分米布,请山羊阿姨帮他做。

新衣做好了。

小猴穿上新衣来到湖边一照,啊!

真合适。

(1)短文共______段,第二段共______句话。

(2)小猴做新衣,先请教______,再请教______,最后请教______。

(3)小猴能穿上合适的新衣是听了(   )

1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

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欺负——______     性格——______

(2)“愈是寒冷”中“愈”的意思是(   )

(3)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句子的意思是(   )

(4)“气节”在课文中的意思______。

1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1)填空。

山色______  山形______ 溪流______

(2)本段中把野花比作______、______和______。

(3)本段作者运用了________的写作方法。

(   )

2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鸭妈妈孵出一只又大又丑的小鸭,大家都要赶走他。

丑小鸭想:

“我还是到广大的世界里去,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吧!

   丑小鸭来到小溪边,一会儿捉虫吃,一会儿跑进水里捉小鱼吃,吃饱了,他就练习游泳,练习拍翅膀。

   一年过去了,春天来了。

丑小鸭拍拍翅膀,啊!

自己会飞了。

他飞到一个大湖里,低头看见清清的水里是一只天鹅。

(1)照样子,写词语。

例:

又大又丑、______、______

(2)用划线的词写一句话。

一会儿……一会儿……

(3)短文有______自然段。

(4)丑小鸭自己学会了______。

(5)后来,丑小鸭变成了什么,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用横线画出来。

2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发现镭之后的不断研究中,居里夫人也在不停地变化着。

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

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

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

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

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1)这段话是围绕______(哪一句)写的,这个句子的中心词是______。

(2)这段话层次清楚地写了三个力面的受化,简要概括为:

______的变化;______的变化;______的变化。

(3)文段最后一句话,在句式表达上用了一组“______”句,富有节奏感。

从内容上看居里夫人在科学上的成就越来越______,我们朗读的时候感情也在逐步______。

(4)从这段话中我们感受到了居里大人有些怎样的品格?

22.重点段落品析。

   树对鸟儿说:

“再见了,小鸟!

明年春天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

“好的,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

请等着我吧!

……

   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一个小女孩。

鸟儿问女孩: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小女孩回答说:

“火柴已经用光了。

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1)树和鸟儿是一对多好的朋友呀,好朋友即将分离,那么在朗读树和鸟儿的对话时要读出______之情;最后,鸟儿与小姑娘的对话,应该读出鸟儿______的语气。

(2)读了片段,你一定有许多话要对鸟儿说,请把说的话写下来。

23.阅读课外短文,回答问题。

高原红柳

   红柳是高原上最普通__最常见的一种植物__它遍地生根__开花__结果__从不向人们__向大自然索取什么__只是默默地奉献__

   青藏高原的大风暴的确太可怕了!

狂风肆虐,石走沙飞,直刮得遮天蔽日,天昏地暗。

枯草吹走了,牛羊刮散了,帐篷撕裂了……沙丘下的红柳,却没有被风暴吓倒。

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击,红柳的根却越扎越深,花儿也开得一次比一次更鲜艳、美丽。

   高寒的自然气候,使高原人很容易患风湿病。

红柳春天的嫩枝和绿叶是治疗这种顽症的良药,使很多人摆脱了病痛的折磨。

孔繁森同志喜爱红柳。

凡是他走过的雪域高原,都留下了他栽植的红柳。

他常说:

“红柳是青藏高原的生命树!

人的一生,只要能像高原上的红柳一样,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生命就会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我们援藏干部要像红柳那样,发扬老西藏精神,团结起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建设一个美丽富饶的新西藏!

   在纪念孔繁森的日子里,战友们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他的音容笑貌,想起了那历经风霜雨雪却永远挺立的高原红柳。

(1)红柳是高原上最普通______最常见的一种植物______它遍地生根______开花______ 结果______从不向人们______向大自然索取什么______只是默默地奉献______

(2)找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