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龙口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概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0436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龙口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五龙口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五龙口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五龙口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五龙口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五龙口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概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五龙口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概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五龙口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概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五龙口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概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五龙口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概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五龙口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概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五龙口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概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五龙口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概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五龙口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概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五龙口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概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五龙口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概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五龙口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概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五龙口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概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五龙口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概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五龙口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概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龙口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概要.docx

《五龙口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龙口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概要.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龙口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概要.docx

五龙口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概要

1概述

1.1工程概况

受甲方的委托,**********承担了其拟建五龙口城中村改造项目(N04地块)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为其施工图设计提供岩土工程资料。

拟建场地位于郑州市育林路与希望路交叉口的东北角。

拟建建筑物结构特征见表1。

拟建建筑物结构特征表表1

建筑物

名称

结构类型

层数

地下室

基础

埋深(m)

平均压力(kPa)

单柱荷载(kN)

拟定基础型式

1#楼

剪力墙结构

21层

3层

11.80

380.0

/

待定

2#~9#楼

剪力墙结构

34层

3层

11.80

570.0

/

待定

10#、11#楼

框架结构

4层

2层

11.80

/

7000.0

待定

12#楼

框架结构

3层

1.20

/

3000.0

待定

13#楼

框架结构

3层

2层

11.80

/

6000.0

待定

地下车库

框架结构

/

2层

11.80

/

3500.0

待定

1.2勘察目的和任务

本次岩土工程勘察为详细勘察阶段,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详细勘察技术要求和场地所处位置的工程地质条件,考虑到建筑物的特点及国家现行规范规程的要求,确定本次勘察目的和任务如下:

1)查明建筑场地内的的地层结构、均匀性。

应查明软弱地层和坚硬地层的分布,并判定下卧软弱层的形状及厚度,以及各层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价。

2)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情况,腐蚀性以及地下水位的季节性变化幅度,对场地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评价。

提供抗浮设计水位。

3)判明场地及其附近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判定场地的地震效应及可能存在的砂土层的地震液化效应,提供抗震设计的有关参数。

4)提供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基础设计方案并选择合适的持力层,并对基础施工提供建议。

5)未尽事宜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中的详细勘查阶段要求进行。

1.3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

本次勘察主要依据以下规范、规程: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DB21/T1214-2005)

勘察工作除遵循以上国家现行的规范、规程外,还将依据勘察要求及现场位置确定。

1.4勘察工作量的布置及勘察手段

1.4.1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以及《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72-2004)的规定,本工程的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复杂程度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因此本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依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的规定,拟建幼儿园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拟建其余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本次勘察工作量布置即根据以上建筑物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确定。

1.4.2勘探点工作布置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以及《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72-2004)的规定,对于二级(中等复杂)的地基,其详细勘察勘探点间距宜为15~30m,因此本次勘察的勘探点沿建筑物角点及周边布置。

对于34层建筑控制孔深为70.0m,一般孔深为50.0m;对于21层建筑控制孔深为50.0m,一般孔深为35~40.0m;对于商业及地下车库控制孔深为30.0m,一般孔深为25.0m;对于幼儿园控制孔深为20.0m,一般孔深为15.0m。

孔间距均不大于30m,共布置勘探孔109个,其中取土孔43个、标贯孔26个、鉴别孔11个、静力触探孔8个、钻探静探对比孔21个及波速测试孔10个。

各勘探孔的具体位置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GK-0)中所示。

1.4.3勘察手段

为综合评价地基土的性状并提供各土层的岩土参数,本次工程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手段进行勘察:

(1)钻探取土:

根据地层特点,对土层采用机械式回转钻进工艺,用薄壁取土器静压法采取土样。

(2)标准贯入试验(SPT):

采用63.5kg机械提引自动脱钩的标准贯入器进行测试,以标贯击数来评价地基土的密实度及强度。

(3)双桥静力触探(CPT):

使用20T液压车载装置连续垂直匀速贯入探头,了解地层垂向变化,并以此来评价地基土强度。

(4)波速测试:

波速测试采用单孔测层法,信号采集仪器为河北省廊坊开发区大地工程检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XG-I悬挂式波速测井仪,钻孔内设置三分量检波器。

配用便携式笔记本电脑存储记录并进行数据处理。

孔中实测深度:

各孔点距20m以浅设计为2.0m,每个测点用加压的振源板激发剪切波,以便利用剪切波的震相来准确识别横波传播时间。

1.5勘察工期及完成工作量的统计

本次勘察共投入DPP-100型钻机3台及ZJYY-20型静探车1台,技术工人16人,工程技术员4名。

整个外业工作自2014年3月16日至2013年3月30日共十五天完成,内业资料整理及报告提交至4月15日完成。

具体工作量详见下表2。

勘察工作量表表2

项目

数量

项目

数量

钻探

孔数(个)(含对比孔)

101

取土样

原状样(件)

210

进尺(m)

4640.0

取水样

水样(组)

2

原位测试

孔数(个)(含对比孔)

29

室内土

工试验

常规物性(件)

210

进尺(m)

460.0

三轴UU(件)

19

标准贯入试验(点次)

315

高压固结(件)

24

工程物探

波速测试(孔)

10

水质简分析(件)

2

工程测量

点位及孔口标高(组日)

1

易溶盐分析(件)

2

勘探总进尺(m):

5100.00m

2区域地质构造及地震地质条件

2.1区域地质构造及区域稳定性

本工程场地位于郑州市西区,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北断块区南部,豫皖断块的开封凹陷的西边缘,区域地质构造较复杂,对场地有影响的北北东向区域活动断裂构造带主要有三条:

即太行山前断裂带、聊城—兰考断裂带和汾渭断陷盆地构造带,强地震大部分发生在这三个构造带上;北西向的区域活动断裂主要有两条:

即新乡—商丘断裂带和封门口—五指岭断裂带,这两条断裂带发生过中等强度地震。

它们对本区发生不同强度地震起严格的控制作用,总的来说,本区北纬35o以北主要受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而35o以南(场区位于35o以南)主要受近东西向的秦岭纬向构造所支配。

2.2场地及附近地区的地质构造

2.2.1场地及其附近地区的断层及其活动性

拟建场地附近的断裂构造主要有两组:

即北西—北北西向和近东西向,各断层的位置、构造形态及活动性分述于后:

a)北西—北北西向断层

⑴老鸦陈断层

北起郑州北黄河老公路桥,自邙山东侧通过,向南东延伸,经省体育馆东侧穿过市区与上街断层、须水断层相交,走向西北—东南向,倾向北东,倾角60o~75o,垂直断距由南向北增大,由200m增至400m,错断了中更新统地层,依据人工地震资料、卫星影象图、地质地貌、上更新统与全新统地质界线的分隔和天然地震等资料的分析,表明该断层为第四纪活动断裂,南段(进入郑州市区后)活动较弱,北段活动较强。

⑵花园口断层

北起黄河南岸花园口,向南延伸19km与中牟断层相交。

走向西北—东南向,倾向北东,倾角70°,正断层。

根据人工地震剖面,断层切穿了晚第三纪底板。

错动南部小,约150m,而北部大,约200m左右。

基底错动幅度大于500m。

表明该断层晚第三纪时期有过活动,没有穿过第四纪地层,属不活动断层。

b)东西向断层

⑴须水断层

西起荥阳西南的南新庄,向东经须水、郑州市南部,终止于圃田附近,全长40余公里。

走向近东西,倾向北,视倾角65°左右,为一条正断层。

此断层切割了上第三系以下的地层,影响到早更新世地层,但没有切错到中更新世地层,属于早更新世活动断层。

⑵上街断层

西起上街,向东延伸经郑州市北半部至中牟县境内,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倾角70o,为正断层,该断层切断了前新生代地层,根据现有资料没有穿过第四纪地层,为不活动断层。

⑶中牟断层

西起花园口断层西侧,向东延伸,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倾角65o~70o,为一正断层,长约37km左右,该断层产生在晚第三纪之前,晚第三纪地层沉积连续产状平缓,没有被错断的迹象。

2.2.2地震地质条件和抗震设防烈度

a)断裂构造背景

近场区不存在深断裂构造,最深的断裂只能进入结晶基底,新生代以来活动微弱,不具备发生6.5级以上强震的地质构造条件。

b)历史地震

郑州市及其邻区历史上曾发生过M>4级地震8次,从1970~1987年该区共发生M>2级地震83次,其中2~2.9级70次,3~3.9级11次,4~4.9级2次。

场地附近历史地震及现今小震很少,仅发生过两次4级以上地震,即1814年郑州市西南贾峪5级地震、1928年郑州市北郊4级地震。

其它两次为1974年郑州市北郊邙山2.6级地震,1984年郑州市郑庵1.3级地震,因此,近场区内的地震活动强度和频度都很低。

豫北地区及其附近多震区的强震有1870年磁县7.5级地震和1937年荷泽7级地震,这些地区近年4~5级地震时有发生。

另外,禹州、登封交界地带1992年又发生了4.7级地震。

因此,就地震活动而言,近场区存在发生6级地震的地质背景。

2.3气象及水文资料

2.3.1气象

郑州市地处北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干湿明显,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干冷多风,雨雪稀少。

郑州市的干燥度指数k值小于1.5,属湿润区。

a)气温:

年平均气温14.30°C,极端最高气温43°C,极端最低气温-17.9°C,年最高气温多出现在7月和8月。

b)降雨:

年平均降雨量640mm,24小时降雨量多年平均值90mm,百年一遇24小时降雨量245mm,每年7、8、9三个月的降雨量是全年降雨量的55%。

c)冻土深度:

年平均地面结冰时间约为60天,标准冻深小于60cm,地面以下100mm冻结平均为55天。

d)风向及风速:

冬季盛行西偏北,夏季盛行南偏东,春、秋季则交替出现;根据郑州市气象史了解,郑州市年平均风速约3.2m/s,2004年以前历史纪录最大风速为24m/s。

近两年来的2004年6月24日最大风速刷新了历史纪录,瞬时最大风速达到了26m/s,风力为10级。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1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所处地貌单元为黄河冲积倾斜平原。

拟建场地位于郑州市育林路与希望路交叉口的东北角。

勘察期间拟建场地地形平坦,此次勘察采用绝对标高,由甲方提供的引测点107.518米为基准点,据此测得拟建场地内各孔的孔口标高在106.15~106.81m之间。

各勘探点孔口标高见表3~表4。

勘探点一览表表3

编号

钻孔类型

钻孔深度(m)

孔口标高(m)

编号

钻孔类型

钻孔深度(m)

孔口标高(m)

1

取土孔

70.00

106.75

32

静探孔

25.00

106.72

2

对比孔

50.00

106.78

33

取土孔

30.00

106.75

3

取土孔

70.00

106.81

34

取土孔

70.00

106.78

4

标贯孔

50.00

106.68

35

对比孔

50.00

106.74

5

取土孔

70.00

106.56

36

取土孔

50.00

106.71

6

对比孔

50.00

106.39

37

标贯孔

25.00

106.64

7

标贯孔

50.00

106.45

38

取土孔

70.00

106.62

8

取土孔

70.00

106.51

39

对比孔

50.00

106.56

9

对比孔

50.00

106.57

40

取土孔

50.00

106.61

10

取土孔

50.00

106.53

41

标贯孔

70.00

106.65

11

标贯孔

70.00

106.48

42

标贯孔

25.00

106.59

12

标贯孔

50.00

106.76

43

取土孔

70.00

106.55

13

取土孔

70.00

106.72

44

标贯孔

50.00

106.58

14

对比孔

50.00

106.65

45

对比孔

50.00

106.54

15

取土孔

70.00

106.51

46

取土孔

70.00

106.59

16

对比孔

50.00

106.35

47

标贯孔

25.00

106.65

17

取土孔

70.00

106.23

48

鉴别孔

25.00

106.57

18

对比孔

50.00

106.33

49

取土孔

30.00

106.63

19

对比孔

50.00

106.43

50

取土孔

45.00

106.69

20

取土孔

70.00

106.51

51

鉴别孔

25.00

106.72

21

标贯孔

50.00

106.56

52

对比孔

50.00

106.75

22

取土孔

50.00

106.53

53

取土孔

50.00

106.71

23

鉴别孔

25.00

106.76

54

标贯孔

70.00

106.66

24

标贯孔

30.00

106.72

55

标贯孔

50.00

106.63

25

标贯孔

25.00

106.69

56

取土孔

70.00

106.59

26

鉴别孔

25.00

106.66

57

对比孔

50.00

106.55

27

取土孔

30.00

106.62

58

取土孔

50.00

106.63

28

鉴别孔

25.00

106.59

59

对比孔

50.00

106.58

29

标贯孔

25.00

106.61

60

取土孔

70.00

106.54

30

取土孔

30.00

106.63

61

标贯孔

50.00

106.59

31

静探孔

25.00

106.58

62

对比孔

50.00

106.65

勘探点一览表表4

编号

钻孔类型

钻孔深度(m)

孔口标高(m)

编号

钻孔类型

钻孔深度(m)

孔口标高(m)

63

标贯孔

25.00

106.66

87

取土孔

25.00

106.53

64

鉴别孔

30.00

106.62

88

取土孔

70.00

106.35

65

标贯孔

25.00

106.57

89

对比孔

50.00

106.29

66

标贯孔

25.00

106.64

90

取土孔

70.00

106.26

67

鉴别孔

30.00

106.61

91

对比孔

50.00

106.22

68

取土孔

20.00

106.54

92

取土孔

50.00

106.64

69

静探孔

15.00

106.46

93

对比孔

40.00

106.61

70

取土孔

20.00

106.51

94

取土孔

40.00

106.56

71

标贯孔

30.00

106.58

95

鉴别孔

25.00

106.51

72

鉴别孔

25.00

106.63

96

对比孔

50.00

106.58

73

标贯孔

35.00

106.67

97

标贯孔

70.00

106.53

74

对比孔

35.00

106.62

98

取土孔

50.00

106.55

75

取土孔

50.00

106.58

99

标贯孔

50.00

106.59

76

对比孔

40.00

106.51

100

取土孔

20.00

106.54

77

标贯孔

30.00

106.57

101

静探孔

15.00

106.46

78

取土孔

70.00

106.52

102

取土孔

20.00

106.35

79

对比孔

50.00

106.56

103

标贯孔

50.00

106.29

80

标贯孔

70.00

106.59

104

取土孔

70.00

106.24

81

取土孔

50.00

106.55

105

鉴别孔

50.00

106.19

82

静探孔

15.00

106.48

106

取土孔

50.00

106.15

83

取土孔

20.00

106.43

107

静探孔

15.00

106.51

84

静探孔

15.00

106.39

108

取土孔

20.00

106.44

85

鉴别孔

25.00

106.55

109

静探孔

15.00

106.37

86

取土孔

30.00

106.69

3.2地层岩性

本次勘察在野外编录的基础上,结合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对拟建场地地基土进行了综合分层、定名,自上而下分别描述如下:

①粉土(Q4al):

黄褐色,稍湿~湿,中密~密实,含有少量铁锰质氧化物斑点,无光泽反应,摇震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

0~0.5m为耕植土,含有植物根系及其腐植质。

②粉土(Q3al):

褐黄色,稍湿~湿,密实,见有零星的铁锰质氧化物斑点及白色条纹状钙质氧化物,含1%~5%的钙质结核,粒径2~10mm,无光泽反应,摇震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

该层土不均匀,局部夹有薄层状粉砂。

③粉土(Q3al):

褐黄色,稍湿~湿,中密~密实,见有零星的铁锰质氧化物斑点及白色条纹状钙质氧化物,无光泽反应,摇震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

④粉土(Q3al):

褐黄色,稍湿~湿,中密~密实,含有少量铁锰质氧化物斑点及白色条纹状钙质氧化物,含1%~6%的钙质结核,粒径3~20mm,无光泽反应,摇震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

⑤粉土(Q3al):

褐黄色,稍湿~湿,密实,见有铁锰质氧化物斑点及白色条纹状钙质氧化物,钙质结核含量约占3%~8%,局部达10%~15%,粒径5~40mm,局部有轻微的胶结现象,无光泽反应,摇震反应中等,干强度低,韧性低。

该层土不均匀,局部夹有薄层状粉砂。

⑥粉质黏土(Q3al):

棕黄色,可塑~硬塑,含有少量铁锰质氧化物斑点,钙质结核含量约占3%~10%,局部达15%~25%,粒径3~50mm,局部有胶结现象,胶结厚度10~50cm不等,刀切面稍具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该层土不均匀,局部夹有薄层状粉土。

⑦粉质黏土(Q2al):

棕红色,硬塑,含有零星的铁锰质氧化物斑点,钙质结核含量约占5%~10%,局部达15%~30%,粒径5~50mm,局部有胶结现象,胶结厚度10~50cm不等,刀切面稍具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该层土不均匀,局部夹有薄层状粉土。

⑧粉质黏土(Q2al):

棕红色,硬塑,含有少量铁锰质氧化物斑点,钙质结核含量约占5%~15%,局部达20%~30%,粒径10~80mm,局部有胶结现象,胶结厚度10~50cm不等,刀切面稍具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该层土不均匀,局部夹有薄层状粉土。

各层土的厚度、层底埋深和标高见场地地层厚度统计表(表5)。

各层土的分布规律及变化特征详见各工程地质剖面图(图号GK-1~GK-34)。

场地地层厚度统计表表5

层号

层厚(米)

层底标高(米)

层底埋深(米)

数据

个数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4.10

7.50

6.33

99.28

102.44

100.22

4.10

7.50

6.33

109

1.30

4.20

2.50

96.15

99.08

97.72

7.50

10.60

8.84

109

2.30

4.80

3.90

92.33

95.03

93.82

11.50

14.00

12.74

109

2.30

3.80

2.89

89.83

92.49

90.88

14.20

16.50

15.68

103

13.40

17.00

15.27

74.62

77.28

75.55

29.50

31.70

31.00

68

11.90

14.40

12.93

61.81

63.39

62.64

43.20

44.70

43.91

63

17.40

19.10

18.21

43.24

45.85

44.44

60.90

63.00

62.10

23

该层未揭穿,最大揭露深度70.00m,最大揭露厚度9.10m。

说明:

统计厚度时主层厚度中不含亚层厚度。

3.3原位测试成果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统计

⑴静力触探成果统计

经过统计整理,现将各层静力触探锥尖阻力qc、侧壁摩阻力fs的统计值及换算的比贯入阻力Ps列表6如下。

静力触探成果分层统计表表6

锥尖阻力qc(MPa)

侧壁摩阻力fs(kPa)

比贯入阻力Ps(MPa)

范围值

max-min

平均值

最小平均值

范围值

max-min

平均值

最小平均值

粉土

4.82-3.23

3.85

3.54

84.9-39.5

57.7

48.6

3.8

粉土

12.04-6.29

8.23

7.26

130.7-76.0

90.4

83.2

7.8

粉土

4.39-2.73

3.71

3.22

121.9-63.7

91.7

77.7

3.7

粉土

2.64-1.87

2.15

2.01

119.3-56.0

73.4

64.7

2.4

粉土

11.37-6.29

7.91

7.10

224.3-157.3

174.3

165.8

8.2

注:

双桥探头qc、fs换算比贯入阻力值Ps按以下经验公式:

粉土:

Ps=qc+0.0064fs(MPa)。

⑵标准贯入试验成果分层统计

将标贯试验的实测击数与经过杆长修正后的击数按层分别进行统计如下表7。

标贯试验分层统计表表7

层号

指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