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复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4366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63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设计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机械设计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机械设计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机械设计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机械设计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机械设计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机械设计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机械设计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机械设计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机械设计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机械设计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机械设计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机械设计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机械设计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机械设计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机械设计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机械设计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机械设计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机械设计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机械设计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设计复习题及答案.docx

《机械设计复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设计复习题及答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械设计复习题及答案.docx

机械设计复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强度

1.①零件的应力变化规律(工作应力增长规律)通常分为几种?

②并

对每种举出一个实例。

③工程设计中难以确定应力变化规律时,可采用何种类型?

①分为简单加载(r二常数,或a/m二常数),复杂加载(m二常数及min=常数)

②/二常数:

转轴弯曲应力;

m=常数:

车辆减振弹簧

min=常数:

气缸盖螺栓

③难以判定类型时,一般按r=常数处理。

2.在图示某零件的许用极限应力图中,A'E'S为疲劳极限曲线,M

零件的工作应力点,下列三种情况下的极限应力点分别为:

a)应力循环特性r=常数时Ml点;

b)平均应力m=常数时Mi点;

c)最小应力m/常数时M2点。

3.如图所示,试分析图中AB、C三点是否能安全工作或者发生何种

破坏(按简单加载情况,即r=mi/max=常数)

 

°S

A电:

安全;B点:

疲劳破坏;C电:

塑性变形;

(对应于B、C(的疲劳应力为B、C;R0别位于疲劳安全区和塑性安全区外;A电位于安全区内)

4.试在下列极限应力图上分别标出三种不同加载情况下的疲劳安全区及塑性安全区。

5.已知塑性材料的极限应力图如下:

试在图上标出:

1)对称循环疲劳极限1;2)屈服极限s;3)脉动循环疲劳极限0;4)arctan

计算题

1.某受稳定弯曲变应力作用的轴类零件,最大工作应力

max400MPa,最小工作应力min100MPa。

已知材料的对

称循环疲劳极限i450MPa,脉动循环疲劳极限0700MPa,

屈服极限S800MPa。

1)试绘出材料的按折线简化的极限应力图;

2)在简化极限应力图上标明工作应力点M

3)说明该零件可能的失效形式(简单加载)。

解:

1)折线ABES

2〕工作应力点M

mmax400

amaxamin10°

150MPa

250MPa

M150,250)

3)MK位于疲劳安全区,可能的失效形式为疲劳破坏。

2.某零件受稳定交变弯曲应力作用,最大工作应力max180MPa,

最小工作应力min150MPa,屈服极限S240MPa,对称循环

minS

疲劳极限1180MPa,脉动循环疲劳极限0240MPa,略去危

险截面处应力集中系数等影响,

试求:

(1)作极限应力图;

(2)材料特性系数(等效系数)值;

(3)安全系数S直

解:

1).作极限应力图,见图:

2).:

由图可知:

高,其值越大。

3).S:

延长0M导M(极限应力点),由直线SM方程:

0MMG20…

由作图法:

(「二常数)S1.33

0MMH15

解:

(1)许用极限应力图

(2)计算安全系数

 

320…

1.18

21300.18555

(3)可能发生的破坏形式:

疲劳断裂。

第五章螺纹连接

一、判断

01.一个双线螺纹副,螺距为4mm则螺杆相对螺母转过一圈时,它们

沿轴向相对移动的距离应为4mm。

(F)

02.三角形螺纹由于当量摩擦系数大,强度高,所以是常用的连接螺

纹。

(T)

03.设计外载荷是轴向变载荷的紧螺栓连接,除考虑螺栓的静强度

外,还必须验算其疲劳强度。

(T)

04.普通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主要是计算螺栓的剪切强度。

(F)

05.对受轴向变载荷的普通螺栓连接适当增加预紧力可以提高螺栓

的抗疲劳强度。

(T)

06.受横向载荷的螺栓组连接中的螺栓必须采用有铰制孔的精配合螺

栓。

(F)

07.受轴向载荷的紧螺栓连接的螺栓所受的总拉力是预紧力与工作拉

力之和。

(F)

08.在受轴向变载荷的紧螺栓连接中,使用柔性螺栓,其主要作用是

降低螺栓的应力幅。

(T)

09.受翻转(倾覆)力矩作用的螺栓组连接中,螺栓的位置应尽量远

离接合面的几何形心。

(F)

10.在受轴向变载荷的紧螺栓连接结构中,在两个被连接件之间加入

橡胶垫片,可以提高螺栓疲劳强度。

(F)

二、选择

1.常见的连接螺纹是C。

A.左旋单线B.右旋双线C.右旋单线D.左旋双线

2.相同公称尺寸的三角形细牙螺纹和粗牙螺纹相比,因细牙螺纹的

螺距小,小径大,故细牙螺纹的___B。

A.自锁性好,钉杆受拉强度低B.自锁性好,钉杆受拉强度高

C.自锁性差,钉杆受拉强度高D.自锁性差,钉杆受拉强度低

(强度——指螺纹杆的承载能力。

3.用作调节或阻塞的螺纹,应采用__D___。

A.三角形粗牙螺纹B.矩形螺纹C.锯齿形螺纹D.三角形

细牙螺纹

4.标注螺纹时___A___。

A.右旋螺纹不必注明B.左旋螺纹不必注明

C.左、右旋螺纹都必须注明D.左、右旋螺纹都不必注明

5.连接用的螺母、垫圈的尺寸(型号)是根据螺栓的__C选用的。

A.中径d2B.小径d1C.大径dD.钉杆直径

6.管螺纹的公称直径是指___D___。

A.螺纹的外径B.螺纹的内径C.螺纹的中径

D.管子的内径

三、填空

1.普通螺栓的公称直径为螺纹___大___径。

2.用于薄壁零件连接的螺纹,应采用三角形细牙螺纹。

3.受单向轴向力的螺旋传动宜采用矩形齿螺纹。

4.普通三角形螺纹的牙型角为60度。

5.常用连接螺纹的旋向为右旋。

6.图示板陶4个较制孔用螺栓固定在板B上,受力为F,则4个螺栓中受力最大为3。

_—____

1_J:

2(!

得衿

宓A

试改正下图中的错误结构(另画出一正确结构图即可)

四、简答

1.常用螺纹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其主要用途是什么?

常用螺纹的主要类型有普通螺纹、管螺纹、矩形螺纹、梯形螺纹、

锯齿形螺纹。

前两种主要用于连接,后三种主要用于传动。

2.与粗牙螺纹相比,细牙螺纹有什么特点?

公称直径相同时,细牙螺纹的螺距小,因而细牙螺纹小径较大,

升角和导程较小,细牙螺纹强度较高,自锁性较好,多应用于薄壁零

件,或受变载、冲击及振动的连接中。

3.管螺纹的公称直径是指什么直径?

为什么管子上的螺纹通常采用

细牙螺纹或圆锥螺纹?

管螺纹的公称直径指管子的通径(内径)。

管螺纹采用细牙螺纹

主要是考虑薄壁。

管螺纹采用圆锥螺纹主要是保证紧密性,无需填料,

密封简单。

4.按螺纹的旋向不同,螺纹分为哪几种?

如何判别螺旋的旋向?

求各画一简图。

按螺纹的旋向不同,螺纹分为右螺纹和左螺纹。

使外螺纹轴线铅

垂,观察其螺纹方向,向右向上者为右螺纹,向左向上者为左螺纹。

简图如下。

右施左,

5.螺纹连接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试简述其特点及适用场合。

(不要

求画图。

1.)螺栓连接

螺栓穿过被连接件的钉孔再用螺母锁紧。

无需在被连接件上切制螺纹,构造简单,装拆方便,适用于被连接件不是很厚可制通孔的场合。

2.)螺钉连接

不用螺母而将螺钉穿过被连接件之一的通孔,再旋入另一被连接件的螺纹孔中。

它用于被连接件之一较厚不宜穿通的场合,但这种连接不宜用于经常装拆的地方,以免损坏被连接件的螺纹孔。

3.)双头螺柱连接

双头螺柱座端穿过被连接件之一的通孔并旋入和紧定在被连接件之一的螺纹孔中,另一端用螺母拧紧。

用于受结构限制、不能用贯穿螺栓而又常需装拆的场合

4.)紧定螺钉连接

将螺钉旋入被连接件之一的螺纹孔中,其末端顶住另一被连接件的表面或顶入相应的坑中以固定两个零件的相互位置,并可传递不大

的力或转矩。

五、计算题

01.图示某机构上的拉杆端部采用普通螺纹连接。

已知拉杆所受最

大载荷F=16kN,载荷很少变动。

螺钉和拉杆材料为Q23屋冈,屈服极限S240MPa,试确定拉杆螺纹的最小直径(安全系数可取

SS1.6)。

许用拉应力3240/1.6150MPa

SS

松连接,拉杆螺纹小径

11654mm

02.图示轴承盖用4个螺钉固定于铸铁箱体上,已知作用于轴承盖上的力Fq=10.4kN,螺钉材料为Q2351屈服极限s240MPa,取剩余预紧力F为工作拉力的0.4倍,不控制预紧力,取安全系数

Ss4,求螺栓所需最小直径。

许用拉应力400100MPa

SS4

4个螺钉,z=4,每个螺钉的工作载荷F=FQ/z=10400/4=2600N

剩余预紧力F=0.4F=0.42600=1040N

故得螺钉中总拉力F0FF260010403640N

按强度条件,螺栓小径

 

03.图示吊钩起重量W=20kN,吊钩材料为Q235,S400MPa,S

起重用,取安全系数SS5,试求吊钩螺纹部分所需最小直径。

Ss5

螺栓受拉力F=VW=20kN

r

[420000,42000017.841mm

।80

04:

板Affl5个普通螺钉固定在机座B上,已知板与机座间摩擦系数

=0.15,防滑系数(可靠fi系数)Kf=1.2,螺钉许用应力60MPa,

的小径(或计算直径)尺寸

试指出哪个螺钉是危险螺钉?

并按强度计算该螺钉联接中螺钉所需

1)将力向形心简化:

Fq=2000N;

M=Fq900=2000900=18105Nmm

2)Fq使每一个螺钉产生作用力

Fr1Fq/52000/5400N

M使每个螺钉产生作用力

FR2M/4r18105/(4150)3000N

方向如图(中间螺钉Fr20)。

3)第2个螺钉受力最大,为危险螺钉,设其受力为Fr

FrFr1FR240030003400No

4)F0AKfFR,0.15F01.23400,F027200N

1.3F04/d;W,41.327200/d;W60,

d127.39mm。

式中:

F0——预紧力;di——螺纹小径(亦可用计算直径dc计算)。

第八章带传动

一、填空

1.V带(三角带)传动因为有―弹性,t动—的影响,其传动比不恒定。

2.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为打滑和___疲劳破坏—。

3.V带(三角带)的截面尺寸越大,则带轮的最小直径应越__大__

4.限制小带轮的最小直径是为了保证带中穹曲应力不致过

大。

5.当采用张紧轮装置将带张紧时,为了带只受单向弯曲,张紧轮一般放在松边内侧,同时张紧轮应尽量靠近大轮,

以免过分地影响带在小带轮上的包角。

若主要考虑增大包角,则张紧轮应放在靠近小轮处的松边卜侧。

6.为了使V肯(三角带)与带轮轮梢更好地接触,轮梢角应—小—于Vt截面的楔角,随带轮直径减小,角度的差值越大。

7.举出三种带轮材料_铸铁,铸钢,铸铝,塑料。

8.带传动工作时,带上应力由拉应力、—离心应力—、

_弯曲应力―■三部分组成。

二、判断

1.为了避免打滑,可将带轮上与带接触的表面加工得粗糙些以增大摩擦C(F)

2.通常V带(三角带)传动的中心距都做成不可调的

3.V带(三角带)传动的效率比平带传动的效率高,所以V?

(三角

带)应用更为广泛。

(F)

4.V带(三角带)传动的平均传动比是准确的。

(F)

5.与齿轮传动相比,Vt(三角带)传动具有过载保护的优点。

(T)

三、简答

1.带传动的设计准则是什么?

带传动的设计准则是:

在保证带传动不打滑的条件下,具有一定

的疲劳强度和寿命。

2.带传动的打滑经常在什么情况下发生?

打滑多发生在大带轮上还

是小带轮上?

当工作载荷超过一定限度时发生打滑。

由于小带轮包角总是小于大带轮包角,故打滑通常发生在小带轮

上。

3.带传动为什么要限制其最小中心距和最大传动比?

1)中心距愈小,带长愈短。

在一定速度下,单位时间内带的应

力变化次数愈多,会加速带的疲劳破坏;如在传动比一定的条件下,

中心距越小,小带轮包角也越小,传动能力下降,所以要限制最小中

心距。

2)传动比较大且中心距小时,将导致小带轮包角过小,传动能

力下降,故要限制最大传动比。

4.带传动的弹性滑动与打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带传动的弹性滑动与打滑的主要区别:

1)弹性滑动是由于带传动在工作时,带受到拉力后要产生弹性

变形,但因紧边和松边的拉力不同,带两边弹性变形也不同,故带与带轮轮缘之间发生相对滑动;而打滑是由于工作载荷过大,使带传动传递的有效圆周力超过了最大(临界)值而引起的。

2)弹性滑动只发生在带由主、从动轮上离开以前那一部分接触

弧上,而打滑发生在相对于全部包角的接触弧上,即前者静弧0,

后者静弧=0。

3)弹性滑动是带传动正常工作时固有特性,避免不了的,而打滑则使传动失效,应该避免。

四、计算题:

1.已知V带(三角带)传递的实际功率P=7kW带速v=10m/s,紧边拉力是松边拉力的2倍,试求有效圆周力Fe和紧、松边拉力Fl、F2的值

1)带的有效圆周力

2)带的松边拉力

F1F2Fe

由题意有:

后2F2

F1F2Fe700N联解匚9PF12F2

F2700N

3)带的紧边拉力

F12F227001400N

2.单根V带(三角带)传动的初拉力F0=354N主动带轮的基准

直径ddi=160mm主动轮转速ni=1500r/min,主动带轮上的包角1=

150,带与带轮之间的摩擦系数f=0.485。

求:

1)Vt(三角带)紧边、松边的拉力Fi、F2;

2)V带(三角带)传动能传递的最大有效圆周力Fe及最大功率P。

1)带速

2)联解

F1F22F02354708N

F1/F2ef

2.618

150

180

f0.4852.6181.2697

e2.7182.7183.559

F1F2708

F1F23559

F2155286

F1552713

3)V带(三角带)传动能传递的最大有效圆周力Fe

ef13.5591

Fe2F0^——2354—397.427N

0ef13.5591

4)V带(三角带)传动能传递的最大功率

PFev/1000(397.42712.566)/10004.994kW

3)一普通Vt(三角带)传动,采用幽带,两个带轮的基准直

径分别为125mmi250mm初定中心距a=450mm据此,初步求得带长L0

=1498mm试:

1)按标准选定带的基准长度Ld;

2)确定实际中心距。

附:

A型带的基准长度系列(部分值)

Ld/mm900,1000,1120,1250,1400,1600,1800,2000,…

解:

1)选定V带(三角带)的基准长度Ld=1600mm

2)实际中心距

若选Ld1400mm,贝U

 

第九章链

02.

推荐链轮最大齿数ZmaxW120。

此限制是为了保证链速的均匀性。

07.

链传动运动的不均匀性是造成瞬时传动比不恒定的原因。

08.打滑是链传动的一种失效形式

09.链传动中两轮轴线的相对位置应

C.相交成直角

D.成任意角交错

10.链传动的特点是

A.瞬时传动比和平均传动比都是常数

B.瞬时传动比和平均传动比都不是常数

C.瞬时传动比是常数而平均传动比不是常数

D.瞬时传动比不是常数而平均传动比是常数

例设计如图8-18所示的带式运输机传动方案I中的滚子链传动,

已知小链轮转速ni=173.8r/min,传动比i=2.5,传递功率P=

10.04kW,两班制工作,中心距可调节,工作中有中等冲击。

图8-18带式运输机传动方案I

解:

1.选定链轮齿数Zi、Z2

初步假设链速0.6m/s

17,取zi=23,Z2=izi=2.5x23=57.5,取Z2=58(<120合适)。

2.根据实用功率曲线,选链条型号

(1)初定中心距a(F40p,链节数Lp为

_2x40^^23+58+/(58-23V

=1213

取Lp=122节。

由于中心距可调,可不算实际中心距

估计,链条链板可能产生疲劳破坏。

由表8-6查得Kz=1.23,由表

8-7查得Kp=1.0(初取单排链),由图8-16查得Kl=1.07,由表85

查得Ka=1.3

该链条在实验条件下所需传递的功率

pRF

由图8-14,按P0=9.92kW,ni=173.8r/min,选取链条型号为20A,p=31.75mm且P0与m交点在曲线顶点左侧,确系链板疲劳破坏,估计正确。

3.校核链速

勺的/23x173.8x31.75『

60x100060x1000

与原假设v=0.6~3m/s范围符合。

4.计算链长和中心距

j/1叩口二-3175=3工74m

链长L=Lp

中心距

=1281.59-1282trini

中心距调整量

2r?

=2x31.75=63.5irim

m工

5.计算作用在轴上的压轴力

F_1000P_1000x10,04_4?

36H

工作拉力『二-3

计算作用在轴上的压轴力

^1.25^=125x448430=5(505.38N

计算结果:

链条型号20A-1X122GB1243.1-83

6.链轮结构设计从略

第十章齿轮传动

一、判断

1.在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中,相啮合的大小齿轮在相互接触点的齿面

接触应力是相等的。

(T)

2.设计软齿面圆柱齿轮传动时,应取小齿轮的齿面硬度与大齿轮的齿面硬

度相同。

(F)

3.一对啮合的直齿圆柱齿轮Zi=18,Z2=44,小轮齿面的接触应力比

较大。

(F)

4.齿轮传动的瞬时传动比随外载荷的变化而变化。

(F)

5.设计圆柱齿轮传动时,应取小齿轮的齿宽小于或等于大齿轮的齿宽。

(F)

6.开式齿轮传动,齿面点蚀是其主要的一种失效形式。

7.开式齿轮传动,齿轮的主要失效形式是磨损。

(T)

8.与带传动、链传动相比,齿轮传动的效率最高。

(T)

9.在一对标准圆柱齿轮传动中,由于模数相同,所以两轮轮齿的弯

曲强度也相同。

(F)

10.设计齿轮传动时,同一齿数的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和锥

齿轮的齿形系数YFa值是相同的。

(F)

11.一对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在齿顶到齿根各点接触时,齿面的法向

力Fn是相同的。

(T)

12.在闭式齿轮传动中,一对软齿面齿轮的齿数一般应互为质数。

(T)

13.影响一对齿轮齿面接触强度的主要尺寸是中心距和齿宽。

(T)

14.在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中,只考虑作用于齿根危险截面上的弯

曲应力,其他应力忽略不计。

(T)

15.对于软齿面闭式齿轮传动,若弯曲强度校核不足,则较好的解决

办法是保持di(或a)和b不变,减少齿数,增大模数。

(T)

二、选择

1.对齿面硬度W350HBs勺一对齿轮传动,选取齿面硬度时应使―C。

A.小齿轮齿面硬度<大齿轮齿面硬度B.小齿轮齿面硬度=大齿轮齿

面硬度

C.小齿轮齿面硬度>大齿轮齿面硬度D.小齿轮齿面硬度W大齿轮齿

面硬度

2.两个齿轮的材料、齿宽、齿数相同,第一个齿轮模数m=2mm第二个齿轮模数m=4mm它们的弯曲弓S度承载能力B

A.相同B.第二个比第一个大C.第一个比第二个大D.承载能力

与模数无关

3.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轮齿弯曲强度计算中的齿形系数只决定于__B?

A.模数mB.齿数zC.齿宽系数dD.齿轮精度等级

4.对普通齿轮传动(精度为7、8、9级)轮齿弯曲强度公式是按载荷作用在B为出发点推导出来的。

A.齿根B,齿顶C分度圆附近D.齿根圆角30切线与轮齿中心线交点

2

5.公式di>,丝口口ZEZH用于直齿圆柱齿轮的A。

\duh

A.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B.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C.抗磨损计算D.抗胶合计算

6.选择齿轮精度等级的主要依据是

Ao

A.圆周速度B.转速C.传递功率D.传递转矩

7.一对齿轮传动,已知齿数zi

力Bo

A.H1>H2B.H1=H2C.H1

8..圆柱齿轮传动中,在齿轮材料、齿宽和齿数相同的

情况下,当增大模数时,轮齿的弯曲强度C

A.降低B.不变C.提高D.变化趋向不明确

9.一对相互啮合的渐开线减速齿轮传动,小齿轮齿面硬度>350HBS

大齿轮齿面硬度<350HBS在传递动力—C。

A.小齿轮齿面最大接触应力较大B.大齿轮齿面最大接触应力较大

C.两齿轮齿面最大接触应力相等D.与齿数、材料有关,不一定哪个

三、填空

1.在齿轮传动中,主动轮所受的切向力(圆周力)与其转向—相反―,而从动轮所受的切向力(圆周力)与其转向_相同

O

2.在齿轮传动中,大小齿轮互相对应的齿面点的接触应力是―相―等的,大小齿轮的齿本M最大弯曲应力是不等

的。

3.齿轮的主要失效形式有_齿面磨损—、齿面点蚀>

胶合、齿面塑Ti变形、齿轮折断。

4.在确定齿轮传动的齿数时,对于闭式传动,应将乙取得—多些,对于开式传动,应将乙取得少些。

5.圆柱齿轮校核计算中的齿宽系数,是大齿轮的齿宽与

―小齿轮的分度圆直径之比。

6.齿轮齿面接触强度计算中,不同工况时,齿面接触应力的循环特

性都是脉动循环。

7.软齿面闭式齿轮传动主要失效形式是点蚀,高硬度硬

齿面闭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轮齿折断。

b

8.圆柱齿轮的齿宽系数d齿宽b愈宽,承载能力愈大,

di'一

但d大,会使载荷分布不均匀严重。

选择d的原则

是:

大、小轮为硬齿面,d取偏小值,精度高取偏大

值,对称布置比悬臂布置可取偏大值。

9.直齿圆柱齿轮传动中,齿面受法向力Fn、径向力Fr和圆周力(切向力)Ft,在轮齿啮合的每一点都可得到以上三个力的大小和方向,但其中只有Fn的大小在各啮合点为一不变的常量。

四、计算题

1.求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从动轮受力大小和方向(用两个分力

表示),已知:

传动功率Pi=2kW从动轮转速n2=95.5r/min,乙=30,

z2=60,m=3mm=20。

2

.设计增速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只按接触疲劳强度设计,不计

Zei89.8(MPa)1/2,Zh2.5,[h]600MPa,增速时的K=1.8,主动轮转速200r/min,从动轮转速540r/min,传动功率ikW取齿宽b=0.8di(di为小轮直径),试求出di以后,确定z「z2、mb(不计摩擦损失)。

取/540r/min,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