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4439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教育学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教育学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教育学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教育学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教育学习题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教育学习题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教育学习题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教育学习题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教育学习题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教育学习题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教育学习题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教育学习题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教育学习题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教育学习题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教育学习题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教育学习题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教育学习题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教育学习题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教育学习题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习题答案.docx

《教育学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习题答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学习题答案.docx

教育学习题答案

三、名词解释

1.教育(P4):

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教育影响(P6):

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3.教育学:

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工作的学科。

四、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基本要素。

P5

答:

(1)教育者:

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他们以教育为目的把受教育者作为对象。

(2)学习者:

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

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

2.简述教育起源的四种观点。

P10

答:

(1)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

(2)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认为教育是物种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人类和动物共有的本能行为。

(3)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教育最初起源于原始人类的那种具有教育意味的无意识模仿。

(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劳动创造了人类和社会:

劳动过程的复杂性要求通过教育把人类积累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

3.简述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

P16

答:

(1)前教育学时期---萌芽阶段: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孔子《学记》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2)学科雏形时期--独立体系形成阶段:

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卢梭《爱弥儿》、康德《康德论教育》、裴斯泰洛齐、洛克《教育漫话》。

(3)学科形成时期:

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奠基人)。

(4)教育学的多元化时期:

杜威《民主主义和教育》。

五、论述题

1、结合实际的教育教学谈谈教育学的价值表现在哪里。

p24-28

答:

(1)反思日常教育经验。

教育的科学认识即教育学是对教育的习俗认识即日常教育经验的一种理性反思和历史性超越,是教育习俗性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

(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①教育学是以教育问题为逻辑起点和对象的;

②教育学作为对于教育问题的科学解释,就必须使用专门的语言、概念或符号;

③教育学作为对于教育问题的科学解释,其解释是有理论视角、根据或假设的;

④从不同理论基础或视角出发会产生不同的解释。

(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①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②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拓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③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④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⑤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2、师范生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教育学,你打算怎样学好教育学?

答:

(1)学习教育学的原因:

①在日常教育生活中,人们通常对教育现象、问题形成一种日常教育经验。

而由于日常教育生活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使得所形成的教育经验往往比较直接和感性,并因此而易产生矛盾和歧义等。

因此我们必须要以科学的教育认识来代替习俗的教育认识,以科学的教育理论来代替日常的教育经验。

②教育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教育问题提供超越日常习俗认识和传统理论认识的新解释。

而从事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的任务就是要促进教育知识的增长,提供对于教育问题的新的更有效的解释。

③教育学对教育问题、教育实践进行的科学解释的目的尽管是要促进教育知识的增长,但是并不止于教育知识的增长。

总之,教育学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学好的一门教育基础理论学科。

(2)如何学习:

①阅读教育名着。

②与实际教学工作相结合。

③对教育学的学习作一个计划安排。

三、名词解释

1.教育功能(P31):

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2.隐性教育功能(P34):

是教育非预期的且具有较大隐藏性的功能。

如不公正的教育制度复制了现有的社会关系,再现社会的不平等。

3.人力资本(P50):

是指人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4.教育的社会功能(P33-34):

是教育作为社会子系统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生态等子系统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5.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是指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的过程是需要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得自由和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6.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

是指通过教育,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职业知识和技能,为他们谋生创造条件。

7.教育的个体功能(P33):

是教育对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8.教育本体功能(P34):

是教育最根本的功能,是教育固有的功能,是由教育的本质和内部结构决定的。

9.社会本位(P78):

与人本位价值取向相对应,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

或(是以社会的需要为导向的一种价值取向。

10.个体社会化:

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影响下,认识和掌握社会事物、社会标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个体得以独立地参加社会生活。

四、简答题

1.教育的个体正向功能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P41-45

答:

(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①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②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③教育促进角色和职业的社会化。

(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①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②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③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3)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2.教育对文化的正向功能表现在:

P53-54

答:

(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

(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4)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

3.教育在促进政治民主化方面的作用是:

P50

答:

教育是促进社会民主化的重要力量。

(1)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

(2)教育民主化本身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社会民主化的重要一环。

(3)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孵化器”。

4.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P44)

答:

一方面可以通过个体社会化,将社会文化行为规范传递给新一代,使他们获得未来社会生活或职业生活中相应的角色和意识,以便他们在进入社会生活时能尽快地适应新环境。

另一方面通过教育,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职业知识和技能,获得谋生的本领,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就是要造就和培养具有谋生本领的劳动和和建设者,成为推动社会生活发展进步的人力资源。

5.教育对人口的作用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P55)

答:

①教育提高人口质量;

②教育控制人口数量;

③教育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结构合理化。

6.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如何实现?

(P54)

答:

教育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文化的创造功能:

①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批判和融合;

②教育直接生产新的文化。

③教育创造文化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五、分析题

1.甲说:

“教育就是为国家培养人才!

”乙说:

“教育就是为了学生个体的发展!

”你赞同哪种观点?

为什么,请陈述理由。

P32

答:

甲和乙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2)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要看到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教育的社会功能衍生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还要看到教育的社会功能对教育的个体功能发挥的制约作用。

或者:

(在论及教育的功能时,首先是要坚持发挥教育的基本功能,即发挥教育对人的影响,选择教育对人正面的影响--促进发展功能,即在目标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内容上实施全面的教育内容,在过程中完成个体社会化与社会个性化过程,使人趋向真、善、美的境地。

其次是要重视教育的扩展功能。

即发挥教育培养社会人才,通过所培养人才的社会活动而促进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道德、人口等方面的全面进步;并充分发挥教育对社会的科技支撑与文化服务的功能,使社会朝着文明、富裕、和谐的方向前进。

2.课堂上,大林老师。

“树上有十只小鸟,用枪打掉一只,还有几只?

“九只。

“不对,树上一只小鸟也没有,这是因为其他的鸟听到枪声后吓飞了。

“还有两只!

有一只聋哑的小鸟听不到枪声仍然在树上,还有一只没有长齐羽毛的小鸟被吓得钻进树洞里去了。

“你这孩子,净说不着边际的话,鸟怎么会有聋哑的呢!

用教育功能的有关理论分析,老师应如何做才能促进个体发展,减少其负面作用

(P44-45、P41、P42-43)

分析:

片面地追求过于标准化同质化单一化的教育模式和评价方式,将会束缚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不尊重差异,压抑学生的创造精神,泯灭个性,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教育应该尊重差异,为学生主动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用教育功能的有关理论分析,教育功能实现的途径

答:

1.教育的社会功能:

是教育作为社会子系统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生态等子系统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3.2.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人口功能(女大学生的问题涉及人口与文化,而女大学生就业问题设计政治与经济功能,当然,一方面,是教育对政治经济等的功能发挥,另一方面,也是政治经济等对教育的制约。

我国最近各媒体不断报道,考虑到女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的不利形势,各单位专门举办女生专场招聘会,为女大学生就业开辟了“绿色通道”,为她们提供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以及企业面试等一站式服务,全面帮助女大学生就业。

六、论述题

1.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谈谈怎样发挥教育,并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其负效应。

P41-45

答: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①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②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③教育促进角色和职业的社会化。

(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①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②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③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3)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①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

通过教育,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职业知识和技能,为他们谋生创造条件。

②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的过程是需要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得自由和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如何克服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效应?

关键是进行教育内部的改革。

①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②改革不合理的教育制度。

③纠正教育活动和过程中的失当行为。

(教育的负向功能虽不可避免,但只要正确认识并遵循教育规律,合理安排教育活动,协调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就可以最大幅度减少负向功能,增强正向功能。

2.分析中小学的教育现状,列举对学生发展起负向功能的表现,找出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对策。

P40-41

答:

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并非所有的教育都能发挥正向的促进作用。

在应试教育下,为了追求高分数,特别强调标准化教学。

过于追求客观化、规范化而束缚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人为地压制了个性的发展。

同时,现存教育由于某种异化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发展起负向功能,

(1)其原因为:

①过重的学业负担,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②现存学校的管理模式,只能教学生学会顺从,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培养;

③教育的功利性使教育丧失了对生命的关怀。

(2)策略:

关键是进行教育内部的改革。

①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把学生的需要当作第一需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②改革不合理的教育制度。

尊重学生的差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③纠正教育活动和过程中的失当行为。

3.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谈谈教育的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在当前中小学的表现,并找出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对策。

4.举例说明,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功能,列举对学生发展起负向功能的表现有哪些。

答:

教育的社会功能就是教育作为社会子系统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生态等子系统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负向功能的表现:

在应试教育下,为了追求高分数,特别强调标准化教学。

过于追求客观化、规范化而束缚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人为地压制了个性的发展。

同时,现存教育由于某种异化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发展起负向功能。

三、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P66):

即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

2.全面发展教育(P93):

是对含有各方面素质培养功能的整体教育的一种概括,是对为使受教育者多方面得到发展而实施培养的教育活动的总称,是由多种相互联系而又各具特点的教育所组成。

四、简答题

1.教育目的选择的依据包括哪些?

(P75-76)

答:

(1)社会依据:

一是要根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二是要根据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2)人的依据:

①从人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它是确定各级各类教育目的(或目标)不可忽视的重要依据;②从人的需要来说,人的发展需要是教育目的选择、确立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2.教育目的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P72-73)

答:

(1)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

(2)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

(3)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

3.简述我国教育目的及其精神实质。

(P89-91)

答:

(1)我国的教育目的: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精神实质:

①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②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③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④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4.如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

(P95-96)

答:

①不能把西方传统上的人的“全面发展”与我国现在所讲的人的“全面发展”等同起来。

②全面发展不是人的各方面平均发展、均衡发展,而是指人的各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

③全面发展不是忽视人的个性发展。

④要坚持人的发展的全面性。

5.如何看待“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之争?

答:

(1)社会化:

一般指个体在出生后的发展中,习得社会文化规范、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等,并借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过程,反应的是一个“群”的聚合性和共处性。

(2)个性化:

一般指个体在社会适应、社会参与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独特性。

(3)要求:

人的发展和完善就在于社会化和个性化二者的和谐与统一。

人的社会化,应是个性化了的社会化;人的个性化,应是社会化了的个性化

五、案例分析

1、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的调查显示,80.9%的家长认为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是发展学生的特长,且有41.8%的家长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搞课外活动,有三分之二的教师把素质教育理解为合格加特长。

你认为这些观点合理吗?

应该如何正确认识素质教育?

(P94)

参考答案:

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有偏颇,素质是对人的心理、学识、道德、审美、生活态度和能力等各方面发展质量或品质的总称。

所以,素质教育是指通过教育使人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并不是单指某一方面的发展,并不是各类活动的叠加。

在素质教育中要关注到孩子的特长,长善救失,同时也可以通过活动的方式开拓学习的领域以及加强学习兴趣,但这些只是素质教育的其中一方面,并不是它的全部和出发点,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2、成都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

“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

”你赞同成都市教育局这个规定吗?

请从全面发展的角度评价此规定。

(P93)

答:

我赞同成都市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

我认为这一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基础教育的办学,避免教育偏离它的轨道,成了变相教育;这个规定也促进了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

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智、体、美、劳五育组成。

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注重智力发展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趋向。

奥赛正是发展学生的智力,用知识的精华去武装学生,迎合教育的趋向。

但许多人却一味地为了奥赛,只注重发展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其他四育的发展,厚此薄彼,有所偏颇。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知竞赛,而不知其他是不健全的。

3、近两年,在广州、海南举行的歌唱大赛和模特大赛爆出“冷门”:

夺冠的分别是两位15岁和16岁的学生。

从两项比赛的参赛情况来看,选手呈低龄化趋势。

一些家长甚至不顾孩子的意愿,把孩子推上造“星”之路,对此,许多教育界专家提出了强烈批评,认为这是拔苗助长的行为,是家长教育孩子的一种浮躁心态的表现,不利于孩子日后的成长。

请运用所学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

参考答案: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育。

而艺术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手段和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

艺术教育说到底是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如果把艺术教育看做是素质教育的“特长”教育,一种专门的本领教育,把“技能”、“技巧”放到主导地位,放弃其特有的净化心灵、提高精神境界、培养创造美的功能,那么,艺术教育也就丧失了它的本质,走入“误区”,甚至成为一种新的“应试教育”的变种形式。

有些人,把孩子硬性地捆在钢琴或者小提琴房,既不明白这么干的目的,又妨害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有人说,门门功课都得优秀就是全面发展。

你赞同这个说法吗?

为什么?

答:

我不赞同这个说法。

(1)从全面发展教育所依托的理论基础来说,全面发展教育所依托的理论是马克思的学说,具体是依托: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而马克思的全面发展学说其实包括了每个人的全面而个性发展的思想,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要发展,每个人都要全面发展,并且,每个人还要根据自己的个性而全面发展。

这样,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发展的话,就不可能每个人都是门门功课得优秀。

当某个人根据自己的个性发展,有兴趣的课程得优秀,不是特别擅长的及格,这个时候,我们也可以说这个人是全面发展的——因为他每门功课都合格了,而且又有自己的个性特长的发展与展示。

(2)从全面发展具体含义来说,全面发展教育是对含有各方面素质培养功能的整体教育的一种概括,是对为使受教育者多方面得到发展而实施培养的教育活动的总称,是由多种相互联系而又各具特点的教育所组成。

以德育、智育、美育、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主体。

并且,在正确认识与把握全面发展过程中,明确指出,全面发展不是人的各方面平均发展、均衡发展,全面发展也不是忽视人的个性发展。

因而,全面发展并不是要每个人都平均发展,也不是要每个人都门门功课得优秀。

全面发展是全面基础上的个性发展,它允许学生在基础学识合格基础上有自己的特长发展,并不要求每个学生每门功课平均、均衡发展。

所以,上述观点“门门功课都得优秀就是全面发展”是偏颇的

六、论述题

1、结合中小学实际,分析在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

答:

问题:

我国中小学在教育目的过程中存在认识上的模糊和实践上的混乱现象。

模糊上主要表现在,将中小学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等同,还有将国家的教育目的认为是发展中小学生的集体或社会价值目的。

在实践中,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下,出现了诸多问题,而且越来越严重。

例如:

中小学学生负担较重、中小学教育费用过高,乱收费现象依然严重、学校、社会对学生道德教育重视不够、中小学学生考试作弊严重等等。

对策:

(1)明文规定中小学学生最高作业量,严令禁止学校利用晚上和节假日(尤其是寒暑假)给学生补课,禁止私人和学校开办寒暑期补习班。

以此减轻中小学学生的负担。

(2)明文规定接受九年免费教育的学生不需向学校任何人交纳任何学习费用。

同时规定高中学校学费额,除此外学生不用交纳任何费用。

(3)加强对教师的法治教育,增强教师对未成年人权益及有关隐私权的认识。

(4)完善教育监督机制,实行全国教育巡查员制度。

2、当代有位教育专家曾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

“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的前程,现在中国父母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的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

”请问这段话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当前中小学教育现状进行反思评价。

答:

(1)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他一般由国家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指导一定时期的各级各类教育工作。

案例中指出了中国教育的弊端,即中国教育一应试教育为主,完全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基本依据。

(2)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正在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并确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致力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3、联系实际,谈谈怎样认识并实现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P94-96)

答:

(1)要以素质发展为核心:

素质教育是以人的素质发展为核心的教育。

(2)要确立和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①确立全面发展教育观的必要性:

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各国教育普遍重视并努力实现的目标,我们必须从日益知识化、科学化、智能化、审美化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看到人的全面发展是何等的重要。

②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发展;

③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关系:

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各育不可分割,又不能相互代替。

说它不可分割,是因为各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各育都具有特定的内涵,都具有自己特定的任务,各育的社会价值、教育价值、满足人发展需要的价值都是通过各自不同的作用体现出来的。

④要防止教育目的的实践性缺失:

我国教育目的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是十分正确的,实现这样的要求固然需要有扎实有效的教育实践,同时这种有效的教育实践也需要依据教育目的来加以很好地把握,即要以教育目的的要求来时刻校准实践活动的方向,把它作为衡量、评价教育实践的根本标准。

三、名词解释

1.教育制度(P100):

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两个基本方面:

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

2.学校教育制度(P105):

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

(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终身教育(P103):

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

4.双轨制(P108):

就是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划分的标准主要是种族与出身)规定了不同的受教育的权利。

5.义务教育(P120):

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简答题

1.现代学制有哪些类型,我国现行学制主要属于那种类型?

(P108-110)

答:

①双轨学制;②单轨学制;③分支型学制;

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2.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未来走势。

(P120-121)

答:

(1)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2)均衡发展义务教育

(3)努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4)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五、论述题

为什么说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方向?

,言之有理即可。

仅供参考(P103-104):

①终身教育从纵的方面寻求教育的连续性和一惯性。

②终身教育从横的方面寻求教育的统合。

③终身教育是对教育进行生动有力的探讨,它促使人们能够适应新的开发,自行变更学习内容和学习技术。

④终身教育的特征是在学习的内容、手段、技术和时间方面,既有机动性,又有多样性。

⑤终身教育不限于成人教育,它包括并统一所有阶段的教育,而且全面地看待教育。

⑥终身教育实行补正的机能,克服现行教育的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