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进位加法练习题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04478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32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册进位加法练习题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下册进位加法练习题Word下载.doc

《一年级下册进位加法练习题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册进位加法练习题Word下载.doc(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下册进位加法练习题Word下载.doc

a:

22:

{i:

0;s:

4524:

"杨浦区2012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期中质量调研@#@数学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填空题:

@#@(本大题共14题,每题2分,满分28分)@#@1.6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__@#@2.把48分解素因数:

@#@48=________________@#@3.15的所有因数的和是________@#@4.在数5、7、9、15、17、21、23、27、33、37、57、97中,素数有______个@#@5.将除法的商表示成分数:

@#@_______@#@6.如果的总体表示1,那么用最简分数表示为_________@#@7.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8.用最简分数表示:

@#@2小时35分=________小时@#@9.比较大小:

@#@_____(填“>@#@”、“<@#@”、或“=”)@#@10.计算:

@#@________@#@11.计算:

@#@_______@#@12.在人民广场,地铁1号线每3分钟发车,地铁8号线每5分钟发车,如果地铁1号线和地铁8号线早上6点同时发车,那么至少再经过__________分钟它们又同时发车。

@#@@#@13.某校某班(总人数超过10人但少于30人)参加秋游,如果每4人分为一组,则余2人,如果每5人分为一组,则余1人,这个班级共有________人。

@#@@#@14.写出一个大于且小于的最简分数:

@#@_________@#@二、选择题:

@#@(本大题共4题,每题2分,满分8分)@#@15.下列各数中,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数是………………………………()@#@(A)20 (B)25 (C)30 (D)35@#@1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最小的素数是2 (B)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C)两个素数一定互素 (D)互素的两个数一定都是素数@#@17.分数介于两个相邻整数之间,这两个整数是………………………()@#@(A)4与5 (B)5与6 (C)6与7 (D)7与8@#@18.下列说法中:

@#@①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之积为1;@#@②任何数都有倒数;@#@③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一定不相等;@#@④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之和为0;@#@⑤互为倒数的两数可能相等,其中错误说法的序号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6题,每题6分,满分36分)@#@19.用短除法求45与27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20.在数轴上分别画出、、、所对应的点A、B、C、D,并用“<@#@”连接这四个数。

@#@@#@21.计算:

@#@@#@22.计算:

@#@@#@23.解方程:

@#@@#@24.一个数减去,再加上等于,求这个数。

@#@@#@四、简述题:

@#@(本大题共3题,每题7分,满分21分)@#@25.六年级

(1)班的一次数学测验的统计表如左图所示。

@#@仔细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

@#@@#@

(1)优秀(90分以上)的人数是全班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

(2)及格(60分以上)的人数是全班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26.一段路共300米,工程队已修了它的,还剩多少米没有修?

@#@@#@27.已知用千克黄豆可制作千克酱油。

@#@如果要制作2千克酱油,那么需要黄豆多少千克?

@#@@#@五、解答题:

@#@(本大题共1题,满分7分)@#@28.阅读:

@#@因为.@#@@#@将上面的式子反过来,有如下等式:

@#@@#@@#@

(1)根据以上材料,请写出:

@#@;@#@@#@

(2)计算:

@#@.@#@答案:

@#@@#@一、填空题:

@#@@#@

(1)6

(2)2×@#@2×@#@2×@#@2×@#@3 (3)24 (4)6 (5)@#@(6) (7)5 (8) (9)<@#@ (10) (11)@#@(12)15 (13)26 (14)@#@二、选择题:

@#@@#@(15)C (16)D (17)B (18)B@#@三、简答题:

@#@@#@(19)(短除法正确4分)@#@最大公因数:

@#@3×@#@3=9(1分);@#@最小公倍数:

@#@3×@#@3×@#@5×@#@3=135(1分)@#@(20)(正确标出每个点每个1分,大小顺序连接正确2分)@#@(21)@#@或@#@其余方法按情况酌情给分。

@#@@#@(22)@#@(23)@#@(24)解:

@#@设这个数为x(1分)@#@(25)

(1)(3分)@#@

(2)(4分)@#@(26)(列式3分,计算2分,答句2分)@#@(27)已知用千克黄豆可制作千克酱油。

@#@如果要制作2千克酱油,那么需要黄豆多少千克?

@#@@#@解:

@#@设需黄豆x千克(1分)@#@答句1分@#@(28)

(1)@#@

(2)@#@";i:

1;s:

6182:

"@#@简单的推理@#@第一关、每种水果都表示一个数,你能知道这个数是几吗?

@#@@#@—6=15=@#@12—=8=@#@+12=35=@#@第二关、你+我=7你=()@#@你+他=18我=()@#@你+我+他=24他=()@#@第三关、@#@1、张老师把红、白、蓝各一个气球分别送给三位小朋友。

@#@根据下面三句话,请你猜一猜,他们分到的各是什么颜色的气球?

@#@@#@

(1)小春说:

@#@“我分列的不是蓝气球。

@#@”@#@

(2)小宇说:

@#@“我分到的不是白气球。

@#@”@#@(3)小华说:

@#@“我看见张老师把蓝气球和红气球分给上面两位小朋友了。

@#@”@#@红气球@#@白气球@#@蓝气球@#@小春@#@小宇@#@小华@#@小春分到()气球。

@#@小宇分到()气球。

@#@小华分到()气球。

@#@@#@2、小刚比小兰高,比小力矮,小亮比小兰高,把四个小朋友从高到低排列是@#@小刚小兰小力小亮@#@()>@#@()>@#@()>@#@()@#@3、小白猫和小花猫钓了同样多的鱼,送给奶奶一些后,小白猫还剩2条,小花猫还剩1条,()送给奶奶的鱼多。

@#@(在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后面画“√”)@#@小白猫□小花猫□@#@4、请比较A、B、C三条线的长短。

@#@@#@A@#@B@#@C@#@第四关、@#@1、小狗、小猴、小熊、小猫在玩翘翘板,你能把最重的动物圈出来吗?

@#@@#@@#@2、杯子中有1,2,3三块石头,要使水面下降的尽量少,应该把其中哪一块拿出来?

@#@要使水面下降的尽量多,应该把其中哪一块拿出来?

@#@@#@3、把鹅蛋、鸡蛋、鸽蛋分别放入三只碗里,猜猜它们分别放在哪只碗里?

@#@@#@1号碗里是()2号碗里是()3号碗里是()@#@4、四杯盐水一样咸,请你把放进盐量按从多到少排列一下。

@#@@#@课堂练习@#@1.A、B、C三名运动员在一次运动会上都得了奖。

@#@他们各自参加的项目是篮球、排球和足球。

@#@现在我们知道:

@#@@#@

(1)A的身材比排球运动员高;@#@@#@

(2)足球运动员比C和篮球运动员都矮。

@#@请你想一想:

@#@@#@篮球@#@排球@#@足球@#@A@#@B@#@C@#@A是()运动员,B是()运动员,C是()运动员。

@#@@#@2、爸爸买了3个皮球,两个红的,一个黄的。

@#@姐姐和弟弟都想要。

@#@爸爸叫他们背对着背坐着,爸爸给姐姐塞了个红的,给弟弟塞了个黄的,把剩下的一个球藏在自己背后。

@#@爸爸让他们猜他手里的球是什么颜色的,谁猜对了,就把球给谁。

@#@那么,谁一定能猜对呢?

@#@()。

@#@@#@3、小菲、小南、小阳三个小朋友,分别戴着红、黄、蓝三顶帽子,排着队儿向前走,谁也不回头。

@#@小南能看见一顶红帽子和一顶黄帽子,小菲只能看到一顶黄帽子,而小阳一顶帽子也看不到@#@@#@()走在第一个,戴着()帽子;@#@()走在第二个,戴着()帽子;@#@()走在最后,戴着()帽子;@#@@#@4、黑兔、灰兔和白兔三只兔子在赛跑。

@#@黑免说:

@#@“我跑得不是最快的,但比白兔快。

@#@”请你说说,谁跑得最快?

@#@谁跑得最慢?

@#@@#@()跑得最快,()跑得最慢。

@#@@#@5、三个小朋友比大小。

@#@根据下面三句话,请你猜一猜,谁最大?

@#@谁最小?

@#@@#@

(1)芳芳比阳阳大3岁;@#@@#@

(2)燕燕比芳芳小1岁;@#@@#@(3)燕燕比阳阳大2岁。

@#@()最大,()最小。

@#@@#@芳芳@#@阳阳@#@燕燕@#@6、根据下面三句话,猜一猜三位老师年纪的大小。

@#@@#@

(1)王老师说:

@#@“我比李老师小。

@#@”

(2)张老师说:

@#@“我比王老师大。

@#@”@#@(3)李老师说:

@#@“我比张老师小。

@#@”年纪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7、光明幼儿园有三个班。

@#@根据下面三句括,请你猜一措,哪一班人数最少?

@#@哪一班人数最多?

@#@

(1)中班比小班少;@#@

(2)中班比大班少;@#@(3)大班比小班多。

@#@()人数最少,()人数最多。

@#@@#@8、三个同学比身高。

@#@甲说:

@#@我比乙高;@#@乙说:

@#@我比丙矮;@#@丙:

@#@说我比甲高。

@#@()最高,()最矮。

@#@@#@9、四个小朋友比体重。

@#@甲比乙重,乙比丙轻,丙比甲重,丁最重。

@#@@#@这四个小朋友的体重顺序是:

@#@()>()>()>()。

@#@@#@10、小清、小红、小琳、小强四个人比高矮。

@#@@#@小清说我比小红高;@#@小琳说小强比小红矮;@#@小强说:

@#@小琳比我还矮。

@#@@#@请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把名字写出来:

@#@()、()、()、()。

@#@@#@11、有四个木盒子。

@#@蓝盒子比黄盒子大;@#@蓝盒子比黑盒子小;@#@黑盒子比红盒子小。

@#@请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度,把盒子排队。

@#@@#@()盒子,()盒子,()盒子,()盒子。

@#@@#@12.张、黄、李分别是三位小朋友的姓。

@#@根据下面三句话,请你猜一猜,三位小朋友各姓什么?

@#@@#@

(1)甲不姓张;@#@

(2)姓黄的不是丙;@#@(3)甲和乙正在听姓李的小朋友唱歌。

@#@@#@甲姓(),乙姓(),丙姓()。

@#@@#@13.张老师把红、白、蓝各一个气球分别送给三位小朋友。

@#@根据下面三句话,请你猜一猜,他们分到的各是什么颜色的气球?

@#@@#@

(1)小春说:

@#@“我分列的不是蓝气球。

@#@”@#@

(2)小宇说:

@#@“我分到的不是白气球。

@#@”@#@(3)小华说:

@#@“我看见张老师把蓝气球和红气球分给上面两位小朋友了。

@#@”小春分到()气球。

@#@小宇分到()气球。

@#@小华分到()气球。

@#@@#@";i:

2;s:

7694:

"一年级找规律填数@#@一年级找规律填数@#@@#@1、空格中应填什么数?

@#@@#@12101615@#@57281339@#@2、找出规律,“?

@#@”处填几?

@#@@#@914?

@#@12@#@24944682@#@314?

@#@@#@3、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2345@#@10984@#@4、按规律填数@#@5879@#@101516241421@#@5、按规律在空格处填上合适的数@#@2581113169@#@369121417@#@6、在下面的圆中填上合适的数,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相加的各都是13@#@55@#@@#@@#@7、在下面的圆中填上合适的数,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相加的各都是15@#@@#@8、1、3、5、7、()@#@2、5、8、11、14、()@#@1、5、2、6、3、7、4、8、()@#@25、2、20、4、15、6、10、8、()、()@#@一年级找规律填数@#@

(1)2、3、4、5、6、()@#@

(2)3、6、9、12、()@#@(3)19、17、15、13、()@#@(4)1、3、2、6、3、9、()、()@#@(5)12、5、13、5、14、5、()、()@#@(6)1、4、7、10、13、()@#@(7)10、1、9、2、8、3、7、4、()、()@#@(8)5、10、15、20、()@#@(9)2、6、10、14、18、()@#@(10)5、50、6、51、7、52、8、53、()、()@#@(11)5、8、11、14、17、()@#@(12)2、3、5、8、13、()@#@(13)4、8、12、16、()@#@(14)1、6、2、7、3、8、4、9、()、()@#@(15)1、2、3、5、8、13、()@#@(16)3、4、7、11、18、()@#@(17)20、3、19、6、18、9、17、12、()、()@#@(18)*1、2、4、7、11、16、()@#@一年级找规律填数@#@一、找出下面各题的排列规律,再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1)4、7、10、13、16、(   )、(   )@#@(2)2、4、7、11、16(   )、(   )@#@(3)2、3、5、8、(   )、17、23、(   )@#@(4)2、4、8、14、22、(   )、44、(   )@#@(5)1、1、2、3、5、8、(   )、21、(    )@#@(6)(   )30、(   )、14、9、6、5@#@按一定的规律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数:

@#@@#@  1.1,2,3,4,5,(),7…@#@2.100,95,90,85,80,(),70@#@3.1,2,4,8,16,(),64@#@4.2,1,3,4,7,(),18,29,47@#@5.1,2,5,10,17,(),37,50@#@6.1,8,27,64,125,(),343@#@8.1,9,2,8,3,(),4,6,5,5@#@一年级找规律填数@#@操作、图形@#@1、右图表示一段公路。

@#@如果从A、B@#@两点各修一条小路和公路连通,@#@要使这两条小路最短,应该怎样@#@修?

@#@请你在图中画出来。

@#@@#@2、右图每个小方格为1平方厘米,@#@试估计曲线所围部分的面积。

@#@@#@3、请用不同的方法涂出下面正方形@#@的25%。

@#@(至少用两种方法)@#@4、下图中A、B是一个圆中的一条线段,你觉得这条线段是圆的一条半径吗?

@#@你@#@准备如何来验证,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你的验证过程。

@#@(写出两种办法可@#@以得满分)@#@@#@5、一个木匠把方桌锯掉一个角后还剩下几个角?

@#@把全部可能的答案都写下来,@#@并用图来说明。

@#@@#@答①:

@#@有()个。

@#@答②:

@#@有()个。

@#@答③:

@#@有()个@#@如下图:

@#@如下图:

@#@如下图:

@#@@#@6、哪两种物体经过组合可得到长方体、正方体、圆锥?

@#@请连线。

@#@(6分)@#@@#@  @#@7、图形与计算。

@#@@#@图形介绍:

@#@这是一把打开的扇子。

@#@我们想计算它的周长如图2,你能计算圆@#@的周长,那么,你能计算这把扇子的周长吗?

@#@@#@@#@8、右面每个小方格表示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画出面积是4平方厘米的三角形。

@#@@#@9、如图所示,一辆货车每小时行驶50千米,用它把一批货物从李村运送到火车站,需要几小时?

@#@@#@火车站@#@李村@#@04080千米@#@10、已知四边形是一个正方形,空白三角形的面积是56平方厘米,ED长是7厘米,求阴影部分面积。

@#@@#@@#@11、右图中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48平方厘米,A、B是上下两边的中点,你能求出图中小平行四边形(阴影部分)的面积吗?

@#@@#@@#@12、右图,D、E分别是BC、AD的中点,如果△ABC的面积为1平方分米,则@#@△AEC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请简要写出理由)@#@@#@13、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单位:

@#@米)@#@@#@14、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边长为5厘米,三角形ECF的面积比三角形ADF的面积大5平方厘米,求线段CE的长。

@#@@#@@#@15、给下面的图形加上一个条件,计算出阴影部分的面积。

@#@@#@@#@15、冲压件厂用下图这样的长方形铁皮做2个圆形的瓶盖,材料的利用率是多少?

@#@@#@@#@16、如图,已知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求圆的面积是多少?

@#@@#@@#@一年级找规律填数@#@开放探索题实践应用题动手操作题@#@1、“五一”长假期间,学校组织了30名优秀队员去公园游玩,由6名老师带领。

@#@公园入口处的“购票须知”写道:

@#@“每人凭票进门。

@#@儿童、成人一律每张30元,40张开始可以享受团体20%优惠”。

@#@买票时老师付给售票员1000元,你认为够了吗?

@#@请用数字知识来说明你的观点?

@#@@#@@#@2、实际操作并计算。

@#@@#@  

(1)画一个长4厘米,宽2.5厘米的长方形。

@#@@#@  

(2)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  (3)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3、先画一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然后以它的一个顶点为圆心,边长为半径画一个圆,再在图中画两条互相垂直的半径。

@#@@#@4、作一个直径为3厘米的圆,并用字母O、r分别标出它的圆心和半径  @#@5.用圆规画圆,并计算出圆的面积和周长。

@#@@#@  

(1)画出直径是4厘米的圆。

@#@@#@  @#@

(2)计算出圆的面积和周长@#@6、甲圆柱体容器(r=5厘米,h=20是厘米)空的,乙长方体容器(a=1厘米0,b=10,厘米h=6.28)厘米中水深6.28厘米,要将容器乙中的水全部倒入甲容器,这时水深多少厘米?

@#@@#@7、小红去买牙膏。

@#@同一品牌两种规格牙膏的售价情况如下:

@#@120克的,每支9元;@#@160克的,每支11.2元。

@#@她买哪种规格的牙膏比较合算呢?

@#@为什么?

@#@@#@8、牙膏出口处直径为5毫米,小红每次刷牙都挤出1厘米长的牙膏。

@#@这支牙膏可用36次。

@#@该品牌牙膏推出的新包装只是将出口处直径改为6毫米,小红还是按习惯每次挤出1厘米长的牙膏。

@#@这样,这一支牙膏只能用多少次?

@#@计算之后你有什么想法?

@#@@#@10@#@";i:

3;s:

4424:

"一、看图列算式。

@#@@#@@#@□○□=□(个)□○□=□(个)@#@@#@□○□○□=□(个)□○□○□=□(个)@#@

(二)、看图列式计算。

@#@〈一〉@#@?

@#@个@#@10个@#@7、@#@?

@#@个16个@#@====@#@@#@8、@#@==@#@==@#@9、@#@@#@==@#@10、@#@?

@#@个@#@@#@?

@#@个19个@#@==@#@〈二〉@#@1、@#@?

@#@个@#@15个?

@#@朵@#@==@#@4、@#@?

@#@个@#@10个@#@=====@#@5、@#@?

@#@个@#@10个@#@?

@#@个16个@#@====@#@@#@6、@#@@#@@#@7、@#@@#@==@#@8、@#@?

@#@个@#@@#@?

@#@个19个@#@==@#@9、@#@?

@#@个@#@15个?

@#@朵@#@==@#@10、@#@□+□=□ □+□+□=□@#@□+□=□@#@□-□=□@#@□-□=□@#@〈三〉@#@1、@#@□○□○□=□@#@?

@#@本@#@2、@#@□○□○□=□ □○□=□@#@3、@#@□○□=□(块)□○□=□(只)@#@@#@4、5、@#@☆☆@#@☆☆@#@☆@#@☆☆@#@☆☆@#@☆@#@☆@#@ @#@==========@#@6、7、@#@□○□=□□@#@9、@#@8、@#@@#@@#@又飞来8只,@#@现在共有多少只?

@#@@#@□○□=□(只)□-□-□=□@#@10、@#@11、、@#@1、@#@2、@#@3、@#@4、@#@5、@#@6、□○□○□=□@#@7、8、@#@@#@□○□=□()□○□=□()@#@@#@96○□○□=□()@#@(三)、用数学。

@#@@#@□○□=□(棵)□○□=□(个)@#@3.@#@□○□=□(个)@#@4、河里有10只鸭子,又游来了6只,现在有多少只鸭子?

@#@=@#@5、妈妈买来18个鸡蛋,吃了5个后,还剩多少个鸡蛋?

@#@======@#@6公交车上有14个人,到某站下去3个人,又上来2个人车上现在有多少个人?

@#@@#@7、小明要写15个大字,上午写了5个,下午又写了4个,他还要写几个大字?

@#@@#@=(个)@#@答:

@#@他还要写□个大字。

@#@@#@8、树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5只,一共有几只小鸟?

@#@@#@=(只)@#@答:

@#@一共有□只小鸟。

@#@@#@9、亮亮有15张画片,送给弟弟5张,还剩下几张画片?

@#@@#@=(张)@#@答:

@#@还剩下□张画片。

@#@@#@五、拓展提高@#@3、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7051091@#@

(1)上面一共有()个数@#@

(2)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3)5是在左数第()个,从右数第5个数是()@#@(4)7和10的中间有()个数@#@(5)把左边3个数圈起来。

@#@@#@(6)把上面的数按顺序排一排。

@#@@#@()>()>()>()>()>()@#@";i:

4;s:

2678:

"@#@一、填空题(1-2每题4分,3-6每题6分,共32分)@#@1.?

@#@@#@3.9+4=( ) 8+6=( )  9+7=( )@#@ 4+9=( )   6+8=( )  7+9=( )?

@#@@#@4.在( )里填数,使横线上下得数相同.@#@ ?

@#@@#@5.在( )里填数,使横线上下得数相同.@#@ @#@6. 8+( )=12( )+3=11( )+8=17@#@  ( )+6=159+( )=14( )+5=14@#@二、口算题(1-4每题5分,5-6每题8分,共36分)@#@1.8+6=   4+8=  7+8=  9+9=  6+9=?

@#@@#@2.9+8=  5+9=  8+5=  2+8=  9+4=?

@#@@#@3.3+9=  5+8=  9+6=  8+7=  8+4=?

@#@@#@4.8+3=  4+9=   7+9=  8+8=  2+9=?

@#@@#@@#@?

@#@@#@一、填空题(1-2每题4分,3-6每题6分,共32分)@#@1.?

@#@@#@3.9+4=( ) 8+6=( )  9+7=( )@#@ 4+9=( )   6+8=( )  7+9=( )?

@#@@#@4.在( )里填数,使横线上下得数相同.@#@ ?

@#@@#@5.在( )里填数,使横线上下得数相同.@#@ @#@6. 8+( )=12( )+3=11( )+8=17@#@  ( )+6=159+( )=14( )+5=14@#@二、口算题(1-4每题5分,5-6每题8分,共36分)@#@1.8+6=   4+8=  7+8=  9+9=  6+9=?

@#@@#@2.9+8=  5+9=  8+5=  2+8=  9+4=?

@#@@#@3.3+9=  5+8=  9+6=  8+7=  8+4=?

@#@@#@4.8+3=  4+9=   7+9=  8+8=  2+9=?

@#@@#@@#@?

@#@三、应用题(每道小题4分共32分)@#@1.看图列式计算.2.@#@?

@#@@#@?

@#@@#@3.看图列式计算.4.@#@?

@#@@#@5.6.@#@7.@#@三、应用题(每道小题4分共32分)@#@1.看图列式计算.2.@#@?

@#@@#@?

@#@@#@3.看图列式计算.4.@#@?

@#@@#@5.6.@#@7.@#@三、应用题(1-7每题5分,第8小题8分,共43分)@#@1.@#@□○□=□(本)@#@2.@#@原来有7只猴子,@#@又跑来了6只,@#@现在有( )只?

@#@@#@□○□=□(只)@#@3.小军吃了5个苹果,还剩下3个,小军原有多少个苹果?

@#@@#@□○=□(个)@#@口答:

@#@小军原有_____个苹果.@#@4.同学们要种14棵树,已经种了10棵,还要种多少棵?

@#@@#@□○□=□(棵)@#@口答:

@#@还要种_____棵.@#@5.同学们在马路两边各插了8面小旗,一共插了多少面?

@#@@#@□○=□(面)@#@口答:

@#@一共插了______面.@#@6.@#@?

@#@@#@7.@#@□○□=□(支)@#@8.看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并计算.(其中1只大猴子,6只@#@小猴子)@#@";i:

5;s:

6559:

"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课程@#@内容@#@学习内容@#@学识水平@#@识记@#@A@#@理解@#@B@#@简单情境中应用C@#@复杂情境中应用D@#@数与@#@代数@#@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加法和10以内数的减法@#@√@#@√@#@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图形@#@与几何@#@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会用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综合与实践@#@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习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第一单元准备课@#@学习内容@#@学识水平@#@识记@#@A@#@理解@#@B@#@简单情境中应用C@#@复杂情境中应用D@#@准备课@#@通过数数活动,展示数数的水平以及对数数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初步了解计数物体的个数的基本方法@#@√@#@√@#@比多少@#@在比较物品的多少的过程中,对“同样多”“多”“少”等含义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对比较多少的基本方法有所掌握。

@#@@#@√@#@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第二单元位置@#@学习内容@#@学识水平@#@识记@#@A@#@理解@#@B@#@简单情境中应用C@#@复杂情境中应用D@#@一、认识上下前后@#@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感受上下前后的相对性@#@√@#@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二、认识左右@#@理解左右的基本含义@#@√@#@感受左右的相对性@#@√@#@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学习内容@#@学识水平@#@识记@#@A@#@理解@#@B@#@简单情境中应用C@#@复杂情境中应用D@#@1-5的认识@#@能正确认、读、写5以内各数,注意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顺序,会区分几个(基数含义)和第几个(序数含义)@#@√@#@√@#@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能对5以内的数进行分与合)@#@√@#@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5以内加减法@#@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理解有关于0的含义,能计算5以内的关于0的加减法@#@√@#@√@#@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第四单元认识图形

(一)@#@学习内容@#@学识水平@#@识记@#@A@#@理解@#@B@#@简单情境中应用C@#@复杂情境中应用D@#@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在拼摆搭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并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显著特征。

@#@@#@√@#@√@#@在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感受渗透分类的思想@#@√@#@√@#@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学习内容@#@学识水平@#@识记@#@A@#@理解@#@B@#@简单情境中应用C@#@复杂情境中应用D@#@6-10的认识@#@熟练的数出6-10各数,会读、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者事物的顺序@#@√@#@√@#@掌握6-10各数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各数的组成@#@√@#@√@#@进一步认识“=”“<@#@”“>@#@”的含义,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6-10的加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学习内容@#@学识水平@#@识记@#@A@#@理解@#@B@#@简单情境中应用C@#@复杂情境中应用D@#@11-20的认识@#@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有序地读写各数@#@√@#@√@#@认识个位和十位,初步认识十进制,初步认识位值制以及初步体验位值制的作用@#@√@#@√@#@了解加法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计算简单的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初步感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规律@#@√@#@解决问题@#@能够在解决“之间有几个”的问题中继续体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检验回顾的解决问题的过程@#@√@#@√@#@能用数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之间有几个的问题,为理解“植物模型“积累基本活动经验@#@√@#@√@#@能够初步了解加法算式与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第七单元认识钟表@#@学习内容@#@学识水平@#@识记@#@A@#@理解@#@B@#@简单情境中应用C@#@复杂情境中应用D@#@认识整时@#@结合生活经验,会认、读、写整时@#@√@#@√@#@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学习内容@#@学识水平@#@识记@#@A@#@理解@#@B@#@简单情境中应用C@#@复杂情境中应用D@#@口算@#@知道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本方法@#@√@#@能熟练准确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学会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数学的学习,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i:

6;s:

1722: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班姓名考号@#@……………………………………………………密………………………………封………………………………线…………………………………………@#@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一年级试卷@#@题号@#@得分@#@一@#@二@#@三@#@四@#@五@#@总分@#@等级:

@#@@#@一.看图写数@#@二.看数涂色。

@#@@#@9@#@8@#@5@#@2@#@4@#@三.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6@#@4@#@7@#@1@#@@#@@#@6@#@2@#@10@#@5@#@9@#@4@#@四.按规律写数。

@#@@#@2@#@3@#@6@#@8@#@@#@9@#@8@#@5@#@3@#@@#@@#@五.填一填。

@#@@#@

(1)在里填上>@#@、<@#@或=。

@#@@#@5388271+25@#@2+365+1695+44+15@#@2+77-23+36-2@#@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4+()=104-()=29-()=3@#@2+()=31+()=8()-5=0@#@(3)@#@一共有()个图形,从左边数,排在第()。

@#@把从右边数第3个图形图上红色。

@#@@#@六.算一算。

@#@@#@10-9=6+2=8-5=1+7=@#@9-8=7-5=4+5=6+4=@#@1+5=3-3=3+6=8-4=@#@六.比一比。

@#@@#@

(1)在高的下面画“”@#@(5)@#@

(2)在长的后面画“”。

@#@@#@七.看图列算式。

@#@@#@

(1)@#@

(2)@#@=@#@=@#@(3)@#@?

@#@个@#@=@#@(个)@#@(8)@#@?

@#@个@#@(4)@#@8个@#@=@#@(个)@#@?

@#@个@#@=@#@(个)@#@(6)@#@=@#@(个)@#@(7)@#@(个)@#@(个)@#@=@#@+@#@=@#@+@#@-@#@+@#@=@#@=@#@-@#@+@#@=@#@=@#@";i:

7;s:

7982:

"20以内加减混合练习@#@6+7=@#@13-9=@#@13-2=@#@11-6=@#@11-1=@#@15-13=@#@14-8=@#@6+9=@#@5+9=@#@20-9=@#@7+9=@#@17-13=@#@8+8=@#@9+9=@#@9+6=@#@7+5=@#@7+7=@#@19-9=@#@6+6=@#@16-10=@#@14-11=@#@11-7=@#@19-13=@#@6+8=@#@11-2=@#@5+7=@#@18-1=@#@6+9=@#@18-1=@#@17-13=@#@12-9=@#@17-14=@#@14-6=@#@5+8=@#@8+9=@#@8+7=@#@19-2=@#@12-6=@#@16-6=@#@15-1=@#@12-9=@#@6+6=@#@8+6=@#@17-3=@#@16-4=@#@6+7=@#@7+9=@#@11-1=@#@5+6=@#@13-11=@#@8+7=@#@15-5=@#@5+9=@#@17-5=@#@7+7=@#@13-3=@#@5+5=@#@13-1=@#@18-5=@#@7+5=@#@7+5=@#@8+8=@#@11-3=@#@20-8=@#@7+5=@#@9+6=@#@20-18=@#@13-11=@#@6+5=@#@8+8=@#@8+7=@#@5+8=@#@5+5=@#@20-7=@#@5+8=@#@5+6=@#@13-6=@#@7+8=@#@17-9=@#@16-13=@#@20-2=@#@6+5=@#@7+8=@#@16-11=@#@20-10=@#@9+8=@#@18-7=@#@11-5=@#@19-2=@#@8+9=@#@6+7=@#@6+7=@#@9+6=@#@12-2=@#@17-12=@#@5+8=@#@15-7=@#@7+8=@#@11-9=@#@12-8=@#@@#@20以内加减混合练习@#@8+8=@#@16-13=@#@8+8=@#@18-2=@#@16-4=@#@7+8=@#@8+6=@#@19-5=@#@18-2=@#@9+7=@#@14-4=@#@7+6=@#@12-9=@#@8+7=@#@6+6=@#@5+9=@#@12-8=@#@17-4=@#@5+6=@#@7+5=@#@5+6=@#@14-2=@#@18-8=@#@18-15=@#@17-15=@#@18-16=@#@13-5=@#@6+8=@#@8+8=@#@18-14=@#@13-11=@#@7+9=@#@18-9=@#@16-9=@#@6+7=@#@5+8=@#@6+7=@#@6+7=@#@9+7=@#@7+5=@#@11-5=@#@9+6=@#@12-6=@#@15-6=@#@12-1=@#@12-1=@#@9+9=@#@5+8=@#@7+7=@#@5+7=@#@8+8=@#@15-2=@#@16-1=@#@7+8=@#@6+5=@#@11-3=@#@13-12=@#@5+8=@#@9+6=@#@6+5=@#@18-7=@#@9+5=@#@8+9=@#@14-12=@#@7+9=@#@19-13=@#@5+8=@#@12-1=@#@11-5=@#@8+6=@#@12-3=@#@5+8=@#@16-14=@#@18-6=@#@9+9=@#@7+6=@#@14-9=@#@15-10=@#@18-6=@#@7+6=@#@5+7=@#@17-5=@#@11-10=@#@16-12=@#@9+7=@#@18-15=@#@7+7=@#@12-11=@#@14-1=@#@8+6=@#@6+5=@#@8+7=@#@9+8=@#@7+8=@#@7+8=@#@7+5=@#@19-11=@#@5+6=@#@15-4=@#@7+6=@#@20以内加减混合练习@#@16-2=@#@17-9=@#@15-6=@#@19-18=@#@13-7=@#@5+6=@#@7+7=@#@17-14=@#@5+9=@#@7+6=@#@19-2=@#@9+8=@#@17-6=@#@6+8=@#@16-8=@#@19-13=@#@20-13=@#@19-1=@#@9+8=@#@5+7=@#@8+7=@#@9+9=@#@6+6=@#@15-12=@#@5+5=@#@8+6=@#@5+7=@#@9+7=@#@9+9=@#@13-3=@#@9+9=@#@7+6=@#@9+9=@#@6+5=@#@15-14=@#@9+7=@#@16-14=@#@20-17=@#@20-14=@#@16-7=@#@5+7=@#@11-6=@#@7+9=@#@7+9=@#@5+9=@#@19-1=@#@19-3=@#@8+9=@#@13-8=@#@5+7=@#@7+9=@#@6+6=@#@18-1=@#@9+9=@#@7+7=@#@8+7=@#@15-10=@#@9+5=@#@20-10=@#@6+9=@#@5+6=@#@17-12=@#@15-8=@#@14-7=@#@14-10=@#@20-2=@#@7+7=@#@13-1=@#@20-11=@#@6+7=@#@5+5=@#@13-3=@#@18-2=@#@7+7=@#@13-7=@#@16-14=@#@12-8=@#@15-13=@#@11-10=@#@12-9=@#@19-18=@#@6+7=@#@12-1=@#@20-2=@#@6+8=@#@13-5=@#@12-2=@#@6+5=@#@9+8=@#@8+9=@#@18-1=@#@14-9=@#@19-4=@#@8+9=@#@8+9=@#@15-11=@#@18-16=@#@14-9=@#@8+5=@#@13-4=@#@20以内加减混合练习@#@8+9=@#@6+9=@#@11-6=@#@6+9=@#@18-8=@#@6+9=@#@12-3=@#@18-15=@#@7+9=@#@9+9=@#@18-3=@#@18-1=@#@13-8=@#@17-3=@#@11-10=@#@7+9=@#@12-6=@#@8+7=@#@16-11=@#@8+9=@#@7+6=@#@6+6=@#@9+5=@#@6+9=@#@11-9=@#@11-9=@#@13-9=@#@19-15=@#@11-1=@#@6+9=@#@8+6=@#@12-10=@#@11-6=@#@6+9=@#@7+8=@#@5+9=@#@6+5=@#@13-1=@#@7+5=@#@8+7=@#@5+5=@#@6+7=@#@9+9=@#@20-13=@#@8+9=@#@9+9=@#@5+9=@#@5+5=@#@7+8=@#@8+7=@#@17-13=@#@5+9=@#@8+8=@#@13-7=@#@7+8=@#@14-3=@#@9+8=@#@14-5=@#@7+7=@#@5+6=@#@11-6=@#@7+8=@#@7+9=@#@13-1=@#@6+5=@#@11-4=@#@13-11=@#@7+7=@#@14-5=@#@11-9=@#@19-8=@#@18-11=@#@6+5=@#@19-10=@#@8+9=@#@8+8=@#@18-5=@#@20-18=@#@20-17=@#@14-8=@#@14-7=@#@6+6=@#@15-14=@#@9+5=@#@8+7=@#@13-5=@#@13-1=@#@20-4=@#@9+8=@#@8+9=@#@16-15=@#@12-10=@#@20-16=@#@5+9=@#@5+8=@#@5+5=@#@17-4=@#@15-9=@#@6+8=@#@16-12=@#@20以内加减混合练习@#@8+8=@#@9+7=@#@7+9=@#@8+5=@#@8+5=@#@9+9=@#@5+5=@#@5+6=@#@20-16=@#@20-9=@#@17-12=@#@12-6=@#@9+6=@#@9+8=@#@6+9=@#@9+9=@#@13-7=@#@16-9=@#@8+6=@#@16-13=@#@14-8=@#@9+7=@#@11-5=@#@6+8=@#@5+6=@#@7+6=@#@16-15=@#@13-6=@#@9+9=@#@6+7=@#@20-4=@#@15-12=@#@17-10=@#@17-13=@#@19-5=@#@12-5=@#@18-16=@#@7+6=@#@8+8=@#@5+7=@#@5+6=@#@11-6=@#@6+9=@#@12-4=@#@16-13=@#@19-5=@#@13-7=@#@7+7=@#@7+8=@#@17-15=@#@6+6=@#@6+6=@#@5+8=@#@8+8=@#@11-8=@#@19-11=@#@5+9=@#@11-3=@#@6+7=@#@5+8=@#@14-10=@#@12-5=@#@6+7=@#@6+6=@#@8+9=@#@7+5=@#@15-8=@#@20-2=@#@17-10=@#@18-4=@#@9+7=@#@8+5=@#@9+8=@#@7+5=@#@8+9=@#@14-11=@#@14-8=@#@9+7=@#@18-10=@#@11-3=@#@8+6=@#@6+6=@#@14-10=@#@8+9=@#@18-7=@#@9+9=@#@13-8=@#@7+9=@#@9+6=@#@17-4=@#@16-1=@#@5+6=@#@19-6=@#@20-10=@#@7+7=@#@8+5=@#@5+8=@#@13-3=@#@20-8=@#@15-7=@#@20以内加减混合练习@#@5+5=@#@13-10=@#@6+9=@#@6+5=@#@14-4=@#@15-6=@#@9+5=@#@9+6=@#@8+7=@#@5+9=@#@5+8=@#@16-11=@#@8+7=@#@20-3=@#@6+9=@#@5+9=@#@20-8=@#@19-13=@#@8+5=@#@19-3=@#@20-5=@#@17-1=@#@9+9=@#@13-7=@#@15-4=@#@16-14=@#@20-16=@#@5+7=@#@20-5=@#@19-8=@#@6+5=@#@13-8=@#@5+8=@#@6+8=@#@17-8=@#@13-11=@#@5+6=@#@15-2=@#@15-13=@#@16-7=@#@18-17=@#@20-2=@#@7+8=@#@6+7=@#@12-10=@#@11-3=@#@15-12=@#@19-14=@#@6+6=@#@12-7=@#@13-10=@#@16-8=@#@7+5=@#@19-17=@#@17-6=@#@9+6=@#@9+5=@#@9+7=@#@7+6=@#@6+7=@#@20-10=@#@11-7=@#@7+9=@#@7+6=@#@11-2=@#@12-9=@#@9+5=@#@6+5=@#@8+6=@#@15-14=@#@14-6=@#@8+6=@#@7+9=@#@20-18=@#@5+5=@#@14-3=@#@8+5=@#@6+5=@#@12-6=@#@14-12=@#@18-3=@#@5+5=@#@9+6=@#@17-2=@#@11-3=@#@12-3=@#@5+5=@#@12-9=@#@14-6=@#@15-1=@#@6+9=@#@15-5=@#@17-10=@#@6+5=@#@6+5=@#@15-2=@#@8+5=@#@9+9=@#@12-9=@#@9+6=@#@20以内加减混合练习@#@13-10=@#@19-7=@#@7+7=@#@19-1=@#@9+5=@#@20-13=@#@8+5=@#@20-4=@#@8+5=@#@20-5=@#@13-10=@#@5+9=@#@11-4=@#@19-12=@#@8+6=@#@7+5=@#@8+6=@#@9+9=@#@5+5=@#@9+6=@#@5+5=@#@16-4=@#@20-17=@#@6+5=@#@5+8=@#@15-6=@#@5+7=@#@6+5=@#@5+7=@#@11-7=@#@5+8=@#@7+7=@#@12-4=@#@14-5=@#@5+8=@#@16-13=@#@8+8=@#@15-14=@#@8+5=@#@20-15=@#@5+6=@#@17-16=@#@9+9=@#@19-7=@#@6+8=@#@13-7=@#@16-8=@#@15-10=@#@18-17=@#@6+9=@#@6+6=@#@19-2=@#@17-12=@#@17-10=@#@8+7=@#@11-2=@#@17-15=@#@8+7=@#@11-1=@#@19-1=@#@19-11=@#@20-4=@#@13-2=@#@7+8=@#@11-1=@#@19-11=@#@11-9=@#@6+6=@#@5+5=@#@16-11=@#@17-13=@#@20-1=@#@7+9=@#@15-6=@#@16-12=@#@11-8=@#@14-11=@#@17-2=@#@14-12=@#@13-4=@#@6+9=@#@12-11=@#@9+5=@#@15-10=@#@12-11=@#@6+7=@#@6+8=@#@6+6=@#@5+9=@#@8+9=@#@7+7=@#@6+7=@#@7+8=@#@19-12=@#@9+7=@#@9+7=@#@14-10=@#@9+6=@#@18-11=@#@9+7=@#@20以内加减混合练习@#@11-6=@#@7+7=@#@13-10=@#@14-13=@#@5+7=@#@7+9=@#@16-10=@#@13-7=@#@6+5=@#@9+7=@#@14-8=@#@15-4=@#@6+7=@#@18-9=@#@6+6=@#@20-1=@#@9+7=@#@17-13=@#@17-8=@#@11-3=@#@9+8=@#@9+6=@#@5+7=@#@5+8=@#@8+8=@#@5+5=@#@11-7=@#@17-1=@#@12-8=@#@5+5=@#@14-13=@#@11-4=@#@11-2=@#@20-4=@#@14-11=@#@7+7=@#@20-2=@#@7+8=@#@7+9=@#@5+5=@#@7+5=@#@17-2=@#@12-6=@#@5+5=@#@5+8=@#@9+5=@#@5+6=@#@13-12=@#@13-8=@#@8+8=@#@15-10=@#@7+5=@#@12-3=@#@8+5=@#@5+7=@#@8+6=@#@8+7=@#@19-16=@#@8+7=@#@5+7=@#@19-5=@#@7+7=@#@17-2=@#@11-1=@#@18-6=@#@15-6=@#@19-9=@#@14-11=@#@9+7=@#@5+9=@#@14-11=@#@8+5=@#@6+9=@#@8+7=@#@8+5=@#@7+6=@#@7+7=@#@5+7=@#@7+7=@#@9+6=@#@8+5=@#@14-12=@#@12-2=@#@12-6=@#@5+5=@#@6+8=@#@6+9=@#@8+8=@#@7+8=@#@16-8=@#@14-7=@#@5+8=@#@8+6=@#@17-15=@#@9+8=@#@19-17=@#@5+5=@#@18-10=@#@11-8=@#@16-10=@#@20以内加减混合练习@#@19-3=@#@14-3=@#@7+9=@#@15-6=@#@11-4=@#@9+9=@#@9+8=@#@8+6=@#@5+8=@#@13-9=@#@6+9=@#@18-6=@#@5+6=@#@18-17=@#@19-6=@#@8+5=@#@15-13=@#@16-8=@#@5+7=@#@8+7=@#@9+6=@#@11-7=@#@6+7=@#@19-2=@#@9+5=@#@19-1=@#@9+9=@#@18-16=@#@9+7=@#@19-6=@#@5+8=@#@15-7=@#@5+9=@#@5+5=@#@7+6=@#@9+8=@#@19-2=@#@9+5=@#@15-14=@#@16-1=@#@16-3=@#@13-11=@#@5+7=@#@14-3=@#@11-10=@#@15-7=@#@13-6=@#@9+6=@#@14-12=@#@7+6=@#@20-11=@#@17-13=@#@7+5=@#@18-4=@#@13-8=@#@19-10=@#@11-9=@#@5+5=@#@5+6=@#@9+5=@#@6+5=@#@17-4=@#@5+8=@#@12-10=@#@9+8=@#@9+8=@#@17-13=@#@5+5=@#@7+9=@#@20-6=@#@20-2=@#@6+8=@#@13-1=@#@18-17=@#@8+6=@#@9+6=@#@9+8=@#@8+8=@#@13-1=@#@6+7=@#@16-15=@#@5+7=@#@19-7=@#@5+7=@#@7+8=@#@8+7=@#@5+6=@#@20-17=@#@18-10=@#@12-4=@#@8+9=@#@8+7=@#@13-11=@#@8+5=@#@8+8=@#@16-4=@#@17-3=@#@17-16=@#@12-1=@#@7+6=@#@20以内加减混合练习@#@9+7=@#@8+6=@#@14-5=@#@7+5=@#@12-10=@#@5+8=@#@12-11=@#@19-4=@#@5+6=@#@15-3=@#@19-5=@#@15-8=@#@8+9=@#@5+9=@#@20-1=@#@5+7=@#@16-13=@#@13-11=@#@6+8=@#@7+8=@#@7+7=@#@5+8=@#@8+6=@#@6+6=@#@20-6=@#@5+7=@#@6+8=@#@5+7=@#@19-11=@#@8+5=@#@7+6=@#@6+6=@#@5+5=@#@17-13=@#@11-6=@#@6+9=@#@7+7=@#@18-13=@#@13-7=@#@5+9=@#@17-16=@#@19-5=@#@14-7=@#@6+5=@#@9+8=@#@11-6=@#@5+5=@#@15-7=@#@19-3=@#@15-12=@#@12-1=@#@20-9=@#@11-1=@#@7+6=@#@15-4=@#@20-17=@#@5+6=@#@14-11=@#@6+9=@#@20-19=@#@14-1=@#@6+6=@#@13-9=@#@7+8=@#@15-14=@#@9+7=@#@12-11=@#@13-5=@#@9+6=@#@13-4=@#@8+7=@#@19-17=@#@15-10=@#@18-3=@#@15-3=@#@17-6=@#@18-6=@#@8+8=@#@17-3=@#@7+6=@#@5+9=@#@11-9=@#@8+9=@#@17-11=@#@16-3=@#@11-7=@#@6+8=@#@16-13=@#@9+7=@#@8+9=@#@14-10=@#@16-4=@#@14-5=@#@8+9=@#@5+8=@#@19-7=@#@7+7=@#@16-7=@#@14-1=@#@9+9=@#@";i:

8;s:

2948: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计划@#@ 红圈小学罗建国@#@一: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  大部分学生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掌握较好,对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很好,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相关的试题,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但对应用题还不太适应部分差生无法判断用什么方法去做,对提问题脑海中印象不深,有的不知怎么去提问题。

@#@在本班学生中优生占50%,中间人占40%,差生占10%。

@#@差的原因是学生年龄小,思维能力较差。

@#@对试题的理解能力较差,识别能力弱,且教师辅导不及时,训练不到位。

@#@@#@二:

@#@复习内容:

@#@@#@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  7、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  三:

@#@复习目标:

@#@@#@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认识20以内数字之间的联系。

@#@@#@  2、巩固学生的计算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数学意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

@#@@#@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  四:

@#@复习重点:

@#@@#@  1、重点复习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  2、在复习数的概念中突出数的组成。

@#@@#@  五:

@#@复习难点:

@#@@#@  在分析、讨论、交流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  六:

@#@复习措施:

@#@@#@  1、紧扣课本练习和综合复习,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的查漏补缺的复习工作。

@#@@#@  2、对学生易错易忘易混淆的题型进行比较讲解,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  3、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促使学生的计算技能更加巩固,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计算能力。

@#@@#@  七:

@#@、奋斗目标:

@#@@#@  力争做好期末复习工作,使学生的成绩稳步上升,力争取得前三名。

@#@@#@  八:

@#@复习方法:

@#@归类复习。

@#@@#@  @#@";i:

9;s:

3643:

"一年级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王如英@#@时光飞逝,一个紧张、充实、忙碌而有序的学期即将结束。

@#@一学期以来,我们一年级数学教研组的八位教师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认真落实了教导处的各项任务,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现将一学期的工作简单汇报如下:

@#@@#@我们一年组扎扎实实开展了以下工作:

@#@@#@1.认真制定教研计划。

@#@@#@一开学我们就组织老师们进行集体备课,共同制定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在交流的基础上老师们认真撰写了各单元计划。

@#@@#@2.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根据学校教导处要求,我们年级的老师选择一课作为我们学年的公开课,我们学年组各位教师集思广益集体备课,每周三下午集体备课和集体教研。

@#@既体现了教师们集体的智慧,又标志着老师自己的特色。

@#@在教研中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表现出来强大的集体力量又因师而异,因生而异,突出了实效。

@#@老师们在交流中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3.积极开展互听互评活动@#@本学期加强了教师互相听课互相评课活动,我们组的听课数都在15节以上。

@#@我们组全体教师每人每周在上完课的同时,及时交流,这样便于互相取长补短,共享教学资源,真正达到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认真反思,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存在的不足:

@#@@#@ @#@1、上课和评课的积极性和水平仍有待于进步,这学期我们组内互相听课较少,对所听的课缺少交流和思考。

@#@这方面应在下学期加强。

@#@@#@本学期我们八位老师经常聚在一起商讨教学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对问题畅所欲言,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这样不仅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而且更好地提高了对新理念的理解和教育教学水平@#@本学年教研组努力地方向:

@#@@#@1.创设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互相交流的学习气氛。

@#@本学期我们八位老师经常聚在一起商讨教学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对问题畅所欲言,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这样不仅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而且更好地提高了对新理念的理解和教育教学水平@#@2.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围绕学校制定的工作目标,结合本组的实际情况,高标准,严要求,勤钻研,敢创新,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 @#@@#@总之,本学期我们各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

@#@为了创建有效课堂,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数学学习环境。

@#@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方面都能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教师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 @#@ @#@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全体数学教师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力争把工作做得更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6年12月@#@";i:

10;s:

4503: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一学期很快就过去了,回顾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学生刚刚入学,学习习惯还未养成,我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本学期已经近结束,为了更好地总结过去,迎接下学期的工作,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做好课前准备——备好课@#@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怎样才能教好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前、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分析和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二、增强上课技能——上好课@#@在上课中,我做到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和生动化,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我还特别注意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巧妙引入,精心设疑,造成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做好课后辅导工作@#@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一年级孩子年龄小特别喜欢爱表扬,抓住他们的闪光点,越表扬他就会越学越好,在提高兴趣的同时还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并认真细致的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在课堂上抓住机会提问他,鼓励他,表扬他,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学的愉快。

@#@进步越快。

@#@针对各种问题,我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

@#@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

@#@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而是充满乐趣的。

@#@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

@#@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

@#@在此基础上,我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

@#@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

@#@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注重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有人说:

@#@“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的吸光有积极的意义。

@#@”在做数学作业时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规范,阿拉伯数字和符号的书写也要规范,对作业的书写以典型示范、表扬为主。

@#@@#@六、教学中的不足和反思@#@1、对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还不够到位。

@#@@#@2、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3、复习这段时间,我发现学生不看题目要求就开始做题,做完之后不会检查。

@#@@#@针对以上的不足之处,还有待以后改进。

@#@@#@总之,一学期的工作已结束,有收获,同时也有不足;@#@工作中不足之处,我将及时找出差距,积极弥补不足。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教学工作苦乐相伴。

@#@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在总结本学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把下学期各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 @#@2016--2017学年度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学校:

@#@曾寮小学@#@科任:

@#@吴雪珠@#@日期:

@#@2017.01@#@";i:

11;s:

3092:

"认识图形

(一)教学反思@#@《认识图形

(一)》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认识四种立体图形(包括实物和模型),了解他们的名称和特征,能正确区分和辨别四种物体,为接下来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学习做好铺垫。

@#@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丰富的学具和教具,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拼一拼、连一连”等具体的实际操作活动中,亲自触摸、观察、制作等操作和实验活动,并充分调动自己的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来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图形特征,让学生有路可走,有序可循,一步步循序渐进,以更好地落实知识,渗透学习态度。

@#@通过几次试讲和修改,我觉得这堂课有以下几点较为成功:

@#@@#@一、教学层次较清晰:

@#@主要通过分类、命名、举例等活动初步感知图形特点,形成表象,建立空间观念,再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等活动观察体验,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最后返回到生活中去,感知不同形状物体的应用。

@#@使学生对这几种形状物体的认识能由具体事物,逐步抽象为数学上的几何图形,并应用图形特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以学生活动为主,自主探索图形特征,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进一步感知不同物体形状的特点及其用途,培养学生的的观察意识和能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

@#@尤其在学生说物体特征和寻找生活中这些形状的物体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相发言,气氛十分活跃,小朋友都投入到了本节课的学习中来,达到了教学目标所要的结果,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但是,整节课还是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

@#@一、教师语言不够精炼,表达不够精准,评价性语言不够生动、灵活具有启发性。

@#@二、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比如:

@#@学生说黑板上田字格是正方体时,教师没有及时纠正这个是正方形,在一年级下学期学习。

@#@三、对学生活动时,课堂纪律不能很好的管理,有个别学生没有按照老师要求去做,只是自己独自在研究物体。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参加各类教研活动,参加听课和听评课,请经验丰富教师听课和评课活动,以及通过各种渠道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认真反思得失,不断提升自己把握教材、分析教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加强课题研究,发展科研能力,努力成为一个有经验的优秀的人民教师。

@#@@#@";i:

12;s:

4616:

"@#@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试卷分析@#@开张示范小学陈颖@#@这次数学试卷检测的范围应该说内容是非常全面的,难易度较易,比较能如实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也应证了平常我对学生说的那句话:

@#@“书本知识真正掌握了,试卷的85分就能拿下了,还有的15分来源于你的理解、分析、拓展能力了。

@#@”而从考试成绩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一、学生的基本检测情况@#@总体来看,本班均分101.3分,学生都能在检测中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合格率都在91.3%以上,优秀率在78.26%左右。

@#@最高分120分,最低分19分.@#@二、试题分析@#@从卷面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通过填空、口算、列竖式计算和连线以及操作题的检测。

@#@第二类是综合应用,主要是考应用实践题。

@#@无论是试题的类型,还是试题的表达方式,都可以看出出卷老师的别具匠心的独到的眼光。

@#@试卷能从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细致、灵活地来抽测每册的数学知识。

@#@打破了学生的习惯思维,能测试学生思维的多角度性和灵活性。

@#@@#@1、在基本知识中,填空的情况基本较好。

@#@应该说题目类型非常好,而且学生在先前也已练习过,因此正确较高,这也说明学生初步建立了数感,对数的领悟、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良好思维的培养就在于做像这样的数学题,改变以往的题目类型,让学生的思维很好的调动起来,而学生缺少的就是这个,以致失分严重。

@#@@#@2、此次计算题的考试,切合教材,口算和列竖式都是最基本的,只要认真便能的全分,通过本次测验,我认识到学生的计算习惯真的要好好培养。

@#@@#@3、对于应用题,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很关键。

@#@自己读懂题意,分析题意在现在来看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很多学生因为缺少这种能力而在自己明明会做的题上失了分,太可惜了。

@#@@#@4、还有平时应该多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自己的操作中学会灵活运用知识。

@#@这方面有一定的差距。

@#@@#@三、整体评价@#@这次期末数学试卷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不断获得成功乐趣的同时,唤起对学习的兴趣和人生的自信,最终立足社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四、今后的教学建议@#@从试卷的方向来看,我认为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立足于教材,扎根于生活。

@#@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渗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忽视有些自己以为无关紧要的知识;@#@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

@#@而且在高段数学的教学上要有意识地与初中数学接轨。

@#@@#@2、教学中要重在凸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尤其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题目,设计解题的策略,多做分析和编题等训练,让有的学生从“怕”应用题到喜欢应用题。

@#@@#@3、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要学生说题目的算理,也许不一定会错,但有时他们是凭自己的直觉做题,不讲道理,不想原因。

@#@这点可以从试卷上很清晰地反映出来。

@#@学生排除计算干扰的本领。

@#@。

@#@@#@4、关注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多做一些与生活有关联的题目,把学生的学习真正引向生活、引向社会,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关注过程,引导探究创新。

@#@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培养自觉发现新知、发现规律的能力。

@#@这样既能使学生对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探索的科学方法。

@#@让学生的学习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i:

13;s:

3180: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并能对分类的结果进行简单整理。

@#@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喜欢玩。

@#@本节课教学结合学生特点,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意义,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

@#@掌握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在具体分类过程中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难点:

@#@会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体会分类整理的意义@#@课件出示整理前后的书架图,让学生观察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如果要找本书你愿意从哪个书架上找?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出示例1@#@师: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很多漂亮的气球)@#@师:

@#@这么多气球放在一起很乱,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分类与整理。

@#@@#@板书课题:

@#@分类与整理

(1)@#@师:

@#@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

@#@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说一说你的分法。

@#@@#@2、分类计数,认识象形统计图@#@

(1)选定标准,分类计数@#@师:

@#@按形状来分一分,可以分成几类,每种气球各有几个?

@#@@#@

(2)动手操作,表示结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分类和计数的结果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提示:

@#@可以想一想、画一画、写一写)@#@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3)认识象形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课件出示按形状结果图。

@#@@#@师:

@#@像这样画出的图,可以称为象形统计图。

@#@@#@问:

@#@哪种气球最多?

@#@哪种气球最少?

@#@你是怎么知道的?

@#@@#@

(2)按其他标准分类@#@师:

@#@还可以怎样分类呢?

@#@先分一分,再数一数。

@#@@#@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三、巩固提升发散创新@#@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并汇报交流。

@#@@#@四、课堂小结@#@师: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类与整理的方法,知道了可以根据物体的颜色,形状来分类,在生活中,我们给物体分类时常根据不同标准,比如:

@#@物体的大小,用途……只要大家说出适当的理由,我们都可以对物体进行分类。

@#@@#@五、作业@#@对自己房间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

@#@@#@板书设计@#@分类与整理分类:

@#@@#@按形状分:

@#@球形的气球(5个)心形的气球(4个)长气球(3个)@#@按颜色分:

@#@红色()黄色()绿色()@#@";i:

14;s:

4779:

"@#@中小学1对1课外辅导专家@#@学科辅导讲义@#@授课对象@#@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题目@#@课型@#@使用教具@#@教学目标@#@1、复习加减法中的加数,加数,和。

@#@减法中被减数,减数,差2、加减混合运算@#@教学重点和难点@#@1、个数之间挖空练习,怎样求加数,被减数,减数...2.再运用口诀运算@#@参考教材@#@一年级下册@#@教学流程及授课详案@#@一、小朋友,你知道加法各数的称呼是什么吗?

@#@@#@1.9+2=(11)@#@@#@(加数)加号(加数)等于号(和)@#@读作:

@#@9加上2等于11@#@小朋友你能写出他们的名称吗?

@#@@#@8+5=(13)@#@@#@()加号()等于号()@#@读作:

@#@8加上5等于13@#@2.求和@#@二、小朋友,我们来复习学习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口诀@#@加9加数分1进位@#@加8加数分2进位@#@加7加数分3进位@#@加6加数分4进位@#@加5加数分5进位@#@9+2=()9+3=()@#@8+5=()8+6=()@#@7+4=()7+5=()@#@6+7=()6+8=()@#@5+8=()6+8=()@#@三、小朋友,你知道减法各数的称呼是什么吗?

@#@@#@1.19—2=(17)@#@@#@(被减数)减号(减数)等于号(差)@#@读作:

@#@19减去2等于17@#@小朋友你能写出他们的名称吗?

@#@@#@18—9=()@#@@#@()减号()等于号()@#@读作:

@#@18减去9等于9@#@小朋友,我们来复习学习过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口诀@#@减9被减数个位加1@#@减8被减数个位加2@#@减7被减数个位加3@#@减6被减数个位加4@#@减5被减数个位加5@#@四、小朋友我们来练习一下,看你会了没有?

@#@@#@13—9=()15—9=()@#@@#@12—8=()15—8=()@#@@#@14—7=()15—7=()@#@@#@13—6=()15—6=()@#@@#@13—5=()14—5=()@#@@#@小朋友,不退位减法你会吗?

@#@@#@被减数个位减去减数@#@18-6=17-2=@#@15-3=19-6=@#@小朋友,带括号的加法你会吗?

@#@@#@列如:

@#@()+9=18@#@用和减去加数18-9=()@#@口诀:

@#@减9被减数个位加1@#@8+1=9所以18-9=(9)所以(9)+9=18@#@小朋友你会了吗?

@#@@#@()+5=11()+9=17@#@()+7=13()+9=12@#@()+4=8()+8=15@#@列如:

@#@6+()=14@#@用和减去加数14-6=()@#@口诀:

@#@减66被减数个位加4@#@4+4=8所以14-6=8所以6+(8)=14@#@8+()=157+()=12@#@9+()=138+()=15@#@7+()=145+()=11@#@小朋友,带括号的减法你会吗?

@#@@#@列如:

@#@15-()=7@#@@#@用被减数减去差15-7=()@#@口诀:

@#@减7被减数个位加3@#@5+3=8所以15-7=()所以15-(8)=7@#@小朋友你会了吗?

@#@@#@14-()=512-()=8@#@13-()=613-()=4  @#@列如:

@#@()-9=3@#@用减数加上差9+3=()@#@口诀:

@#@加9另一个加数分1进位@#@9+1+2=12所以9+3=(12)所以(12)-9=3@#@小朋友你会了吗?

@#@@#@()-8=3()-6=6@#@()-4= @#@9 @#@ @#@ @#@ @#@ @#@()-5= @#@8 @#@ @#@ @#@ @#@ @#@ @#@ @#@ @#@@#@()-9= @#@8 @#@ @#@ @#@ @#@()-7=5@#@()-2=9 @#@ @#@ @#@ @#@()-3=9 @#@@#@时间分配及备注@#@家长签名:

@#@@#@@#@教育是一项良心工程@#@";i:

15;s:

5132: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姓名:

@#@————@#@一、写一写,读一读。

@#@@#@@#@写作:

@#@写作:

@#@写作:

@#@@#@读作:

@#@读作:

@#@读作:

@#@@#@@#@()个十和()个一()个十和()个一@#@写作:

@#@写作:

@#@@#@读作:

@#@读作:

@#@@#@二、填一填。

@#@@#@1.十位上是4,个位上是0的数是()。

@#@十位上是8,个位上9的数是()@#@2.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3的数是()。

@#@56前面的一个数是()@#@3.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

@#@43比()少2;@#@89比()多9;@#@50比()多5@#@4.79在()和()的中间。

@#@89后面的3个数是()()()@#@5.最大的一位数是(),最小的两位数是(),最大的两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

@#@34比()少5;@#@74比()多4.@#@6.把75、60、36、48、57、80这六个数排序:

@#@@#@()>@#@()>@#@()>@#@()>@#@()>@#@()。

@#@67比()多7;@#@@#@7.一个数百位上是1,其它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8.五十八后面5个数是()。

@#@33读作()@#@9.比62小,比58大的数有()。

@#@65读作()@#@10.把80、36、63、56、37、18排序:

@#@()<@#@()<@#@()<@#@()<@#@()<@#@()。

@#@@#@11.由5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

@#@4个十7个组成的数是()@#@12.读数和写数都从()位起。

@#@34里“3”在()位上,“4”在()位上。

@#@@#@13.一个数由8个十组成,这个数是()。

@#@()个一组成100,100里面有()个十@#@14.23是个()位数,8是一个()位数,100是一个()位数。

@#@@#@15.比89多1的数是(),比89少1的数是()。

@#@80是()位数,最高位是()@#@二、读写下列各数。

@#@@#@99读作(),60读作(),100读作(),17读作()七十五写作(),六十三写作()八十二写作(),九十写作()@#@四、接着写。

@#@@#@1.11、13、15、()、()、()、。

@#@95、90、85、()75()()()@#@2.10、12、14、()、()、()、。

@#@30()50()()80()100@#@3.10、20、30、()、()、()、。

@#@5、10、15、()、()、()、@#@5.连续+5:

@#@27、()、()、()、()、()。

@#@@#@6.连续-7:

@#@85、()、()、()、()、()。

@#@@#@五、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1.90个一和9个十同样多( @#@ @#@),38里3在个位上,8在十位上()@#@2.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两位数是11。

@#@( @#@ @#@),三十五写作305()@#@3.八十五写作805.( @#@ @#@ @#@)4个十8个一组成的数是48.( @#@ @#@)@#@4.63和36一样大.( )95前面的数是96,后面的数是94.( )@#@5.95前面的数是96,后面的数是94.( )78比80多2()@#@六、写出下面的数。

@#@@#@1.写出100以内个位和十位相同的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30,27,24,( @#@ @#@ @#@),( @#@ @#@ @#@ @#@),( @#@ @#@ @#@ @#@)@#@3.( @#@ @#@ @#@),( @#@ @#@ @#@),18,24,( @#@ @#@ @#@),36,( @#@ @#@ @#@),( @#@ @#@ @#@)@#@三、画一画,填一填。

@#@

(1)、缺了()块砖。

@#@@#@四、出用右侧哪一个物体可以画出左侧的图形,@#@五、解决问题@#@1、小雨和小雪共画了52朵花,小雨画了12朵,小雪画了几朵?

@#@@#@2.小明有18枝彩色笔,小刚借走了9枝,小明还有几枝?

@#@@#@3.同学们排队,小兰的前边有5人,后面有7人,这一行共有多少人?

@#@@#@4.小青要练习写16个毛笔字,还剩下8个字没有写,他已经写了几个字?

@#@@#@5.停车场上的汽车开走了6辆,又开走了5辆,一共开走了多少辆?

@#@@#@六、我会连@#@ @#@";i:

16;s:

3930:

"学校班级姓名@#@@#@2017—2018学年度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卷)@#@数学@#@总体评价@#@亲爱的同学:

@#@一学期就要结束了,相信你一定有很多收获!

@#@希望你认真作答,考出好成绩!

@#@注意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占5分哦!

@#@@#@一.填空题(24分)@#@写作@#@读作@#@1.@#@2.10个十是();@#@9个一和6个十组成的数是()。

@#@@#@50@#@52@#@53@#@3.@#@4.十位上是6,个位上是9,这个数是(),它再添上1是()。

@#@@#@5.66是()位数,十位上的6表示6个()。

@#@@#@6.90前面的一个数是(),后面的一个数是()。

@#@@#@7.小明要买一种标价为59.50元的水壶,小米要付()元()角。

@#@@#@8.5元=()角38角=()元()角@#@9.圈一圈。

@#@@#@比25多得多的是(364892)@#@比56少一些的是(364892)@#@10.在里填上“<”.“>”或“=”。

@#@@#@19-3971+985 @#@11.根据右图写一写。

@#@@#@@#@12.找规(guī)律(lǜ),填一填。

@#@@#@2,5,8,11,14,( @#@ @#@ @#@),( @#@ @#@)。

@#@@#@二.选择题(18分)@#@13.一件上衣78()。

@#@@#@A.元 @#@ @#@ @#@ @#@ @#@B.角 @#@ @#@ @#@ @#@ @#@ @#@C.分@#@14.67最接(jiē)近( @#@ @#@ @#@ @#@ @#@)。

@#@@#@A.60 @#@ @#@ @#@ @#@ @#@B.70 @#@ @#@ @#@ @#@ @#@ @#@C.80 @#@@#@15.从8、3、5这三个数中选择两个数,组成的最大的数是()。

@#@@#@A.83 @#@ @#@ @#@ @#@ @#@B.85 @#@ @#@ @#@ @#@ @#@ @#@C.58 @#@@#@16.在计算78-(7+2)时,应该(gāi)先算( @#@ @#@ @#@ @#@)。

@#@@#@A.7+2 @#@ @#@ @#@ @#@ @#@B.78-7 @#@ @#@ @#@ @#@C.78-2@#@17.有24颗糖果,8颗装一盒,可以装()盒。

@#@@#@A.2 @#@ @#@ @#@ @#@ @#@B.3 @#@ @#@ @#@ @#@ @#@ @#@C.4 @#@@#@18.漂亮的手链(lià@#@n)掉了几颗珠子,掉的是()组。

@#@@#@A.B.C.@#@三.计算题(18分)@#@19.54-30+5=  60-8-20=@#@48+(18-9)=73-(13+7)=@#@8角+6角=6角+1元4角=@#@四.解决问题(35分)@#@20.小丽植了14棵树,小文植了9棵树,小丽比小文多植多少棵树?

@#@@#@□○□=□()@#@口答:

@#@小丽比小文多植□棵树。

@#@@#@21.小青要写36个毛笔字,还剩下7个字没有写,他已经写了几个字?

@#@@#@□○□=□()@#@口答:

@#@他已经写了□个字。

@#@@#@22.游泳池里有7个小孩和25个大人,池边有3个救生员,泳池里一共有多少人?

@#@  @#@□○□○□=□()@#@口答:

@#@泳池里一共有□人。

@#@@#@23.李伯伯摘了一些香蕉,运走了63箱,还剩8箱。

@#@李伯伯摘了多少@#@箱香蕉?

@#@@#@□○□=□()@#@口答:

@#@摘了□箱香蕉。

@#@@#@24.@#@□○□○□=□()@#@口答:

@#@3箱牛奶一共有□袋牛奶。

@#@。

@#@@#@25.超市运进45箱苹果,上午卖出5箱,下午卖出3箱。

@#@超市还有多少@#@箱?

@#@@#@□○□○□=□()@#@口答:

@#@超市还有□箱。

@#@。

@#@@#@@#@";i:

17;s:

7546: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教学内容:

@#@课本P2~P3@#@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上个学期学生学习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

@#@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编排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单元教学目标@#@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能直观地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经历观察、比较、描画的过程,从中感受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

@#@@#@第一课时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教学内容:

@#@课本P2~P3,P5@#@教材分析:

@#@@#@重点:

@#@重点:

@#@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难点:

@#@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学情分析:

@#@学生在感知熟悉的物体时,首先注意的就是物体的形状。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学生对形状等外部特征鲜明的物体,总是表现出强烈的认知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1.复习立体图形。

@#@@#@2.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  @#@问:

@#@

(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

@#@你是怎么做的?

@#@  

(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  @#@小组讨论:

@#@体与面的区别。

@#@  @#@2.师:

@#@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

@#@(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  @#@1.想象印证  @#@电脑演示:

@#@由体引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  @#@2.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

@#@请你们去找一@#@找,摸一摸。

@#@(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  @#@3.小组学习、引导探索  @#@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

@#@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  @#@4.分类:

@#@新老朋友欢聚一堂,你们能根据它们的特点,为它们分一@#@分小组吗?

@#@(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

@#@  @#@5.发明设计  @#@

(1)请小小设计师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组合,设计出一幅美丽的作品(电脑演示:

@#@情景激发)。

@#@  @#@

(2)评选比赛(四人小组互评,选出小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五、板书设计@#@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图形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因而学生人人都会乐于动手参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积极思考,勇于探索。

@#@@#@第二课时拼一拼@#@教学内容:

@#@课本P3~P4@#@教材分析:

@#@@#@重、难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学情分析:

@#@上学期在认识立体图形是也有拼摆的活动,而本节课则是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同时体会并进一步掌握各个平面图形的特征,从中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

@#@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你们喜欢风车吗?

@#@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

@#@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1.提问:

@#@你们说得很对,做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节课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

@#@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

@#@为什么?

@#@@#@2.提问:

@#@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

@#@@#@提问:

@#@我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

@#@@#@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

@#@(出示课件整理小结)@#@教师板书:

@#@对边相等@#@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你有什么发现?

@#@@#@你能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

@#@@#@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纸做一个风车呢?

@#@(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

@#@大家来试试!

@#@@#@三、动手实践@#@1.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2.第6页的第4题。

@#@@#@3.第6页的第5题。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下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五、黑板设计@#@拼一拼@#@用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拼图@#@用七巧板拼三角形、长方形、各种图形@#@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活动课,其目的是让学生用所学的平面图形拼摆出新的图形,体会个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i:

18;s:

3941: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期中复习@#@潮安区龙湖阳光实验学校陈冬琪@#@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通过复习使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掌握数的组成,熟练地数、读、写lOO以内的数,掌握IOO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

@#@@#@ @#@2、通过复习,使生比较熟练地口算lOO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3.初步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笔算lOO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技能目标:

@#@提高学生的整理、分析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100以内数的读写、比较大小、数数及数的组成。

@#@@#@数位与位数、数的组成@#@三、教学过程@#@一、 整理回顾,导入复习@#@这学期我们认识了哪些数?

@#@(100以内的数)@#@关于100以内的数学习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总结出:

@#@估数、数数;@#@读作、写作;@#@数的组成;@#@数位、位数;@#@数的大小、顺序)@#@二、复习。

@#@@#@

(一)、复习数位、数数、位数、数的组成@#@1、数数@#@1个1个地数,从26数到45@#@1个1个地数,从七十七数到五十三@#@5个5个地数,30后面的第5个数是?

@#@@#@10个10个地数,八十前面第2个数是?

@#@@#@2、数位顺序表@#@完成数位顺序表,了解数位的位置及各自表示的意义。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个位和十位和上的数相同,但是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怎么不一样?

@#@@#@个位上都表示几个一,十位上都表示几个十@#@10个一是(),10个十是()@#@你知道最大的一位数是(),最小的两位数是(),最大的两位数是()@#@3、读数、写数@#@根据计数器写数和读数,注意格式的区别,读数(语文文字)、写数(数学数字)。

@#@@#@学生根据练习归纳读数和写数的方法。

@#@@#@读书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练习读写数。

@#@@#@4、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一、比大小,看数位,数位多的数就大。

@#@@#@数位相同,高位起,十位大的数就大。

@#@@#@十位相同比个位,个位大的数就大。

@#@@#@练习1:

@#@在()里填上“<@#@”、“>@#@”或“=”@#@练习2:

@#@请把这些小鱼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二、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来描述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相差大——多得多、少得多@#@相差小——多一些、少一些@#@练习——正确选择合适的数字。

@#@@#@5、计算(整十数加减一位数)@#@练习1:

@#@一图四式(2加2减)。

@#@减——用总数来减部分。

@#@@#@练习2:

@#@@#@6、解决问题@#@能扎几束@#@(一共有26个气球)5个笑脸气球扎成一束,可以扎成()束,还剩()个。

@#@@#@求总数里有几个这样的一份?

@#@分的单位是几,就要几个几个地圈。

@#@@#@(22个爱心)4个爱心装一盒,可以装满()盒,全部装完需要()盒。

@#@@#@够不够,能不能@#@有40个学生,3个老师,每人一瓶矿泉水,45瓶够吗?

@#@@#@分三步解决:

@#@计算需要的矿泉水瓶数。

@#@(加法)@#@需要的数量与给出的数量进行大小比较。

@#@@#@回答问题。

@#@@#@7、综合练习@#@四、课堂小结,梳理知识@#@师: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数的顺序、@#@数位、数的组成@#@比较大小@#@整十数加减一位数@#@解决问题@#@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卷。

@#@@#@";i:

19;s:

21788:

"菁英学堂内部教材————重视孩子培养,成就未来梦想!

@#@@#@上海小学一年级应用题练习180题@#@@#@1.教室里有30把椅子,来了42名同学,每人一把椅子,还有多少名小朋友没有座位?

@#@@#@2.北京:

@#@5-15℃,上海:

@#@10-18℃。

@#@@#@

(1)北京的温差是多少?

@#@@#@_____________@#@

(2)上海的温差是多少?

@#@@#@_____________@#@3.捐书活动,一班捐27本,二班捐了30本书,三班捐了25本书。

@#@@#@

(1)二班比三班多捐多少本书?

@#@@#@_________________@#@

(2)二班和三班共捐多少本书?

@#@@#@_________________@#@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问题:

@#@______________@#@列式:

@#@______________@#@4.笑笑折了42颗幸运星,比淘气少28颗,淘气折了多少颗?

@#@@#@5.妈妈和爸爸去樱桃园摘樱桃,爸爸摘了68颗,妈妈再摘19颗就和他同样多,妈妈摘了多少颗樱桃?

@#@@#@6.妈妈买皮球花了25元钱,还剩36元钱,妈妈有多少钱?

@#@@#@7.@#@

(1)小明从家到学校,再到少年宫,共走了多少米?

@#@@#@

(2)小明从家到学校比从家到少年宫少走多少米?

@#@@#@8.小熊已经走了35米,离学校还有55米,小熊家到学校有多少米?

@#@@#@9.小象出生时象妈妈29岁,小象今年16岁,象妈妈现在多少岁?

@#@@#@10.一卷电线长98米,先用去35米,又用去46米。

@#@@#@

(1)一共用去多少米?

@#@@#@_______________@#@

(2)张老师需要20米电线,剩下的够不够?

@#@@#@________________@#@11.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大象:

@#@我比小鹿高14cm;@#@@#@小鹿:

@#@我的身高是65cm;@#@@#@小兔:

@#@我比小鹿矮11cm;@#@@#@熊猫:

@#@我再长4cm就和小鹿一样高了。

@#@@#@问题1:

@#@__________列式:

@#@__________@#@问题2:

@#@__________列式:

@#@___________@#@12.小明做了15朵红花,10朵黄花,小兰至少要做多少朵才能超过他?

@#@@#@13.小兰前面有16人,后面有28人,这一排有多少人?

@#@@#@14.同学们站成一排共34人,小红的左面有17人,小红的右面有几人?

@#@@#@15.20个小朋友玩捉迷藏,小明找到了13个小朋友,还有几人没找到?

@#@@#@16.一本《童话故事》34元,一本《奇妙世界》18元,一本《可爱的动物》10元,一本《科幻故事》22元,小王只有9元钱,买一本《奇妙世界》还差多少钱?

@#@@#@17.补充信息:

@#@@#@小明26本课外书,_______,小王比小明多几本?

@#@@#@列式:

@#@___________@#@18.填表格:

@#@@#@一班@#@二班@#@三班@#@四班@#@《儿童报》@#@26@#@28@#@34@#@《小画报》@#@32@#@37@#@3□@#@《小故事》@#@39@#@40@#@45@#@□2@#@合计@#@98@#@99@#@100@#@19.@#@列式:

@#@______________@#@20.@#@列式:

@#@______________@#@21.列式计算:

@#@@#@

(1)两个加数都是35,和是多少?

@#@@#@

(2)被减数是55,差是27,减数是多少?

@#@@#@(3)比28多36的数是多少?

@#@@#@(4)一个数减去27后还剩33,这个数是多少?

@#@@#@(5)两个数的和是83,一个加数是38,另一个加数是多少?

@#@@#@(6)42比57少多少?

@#@@#@(7)48后面第6个数是多少?

@#@@#@22.一辆空调车上有42人,中途下车8人,又上来16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23.面包房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22个,现在剩下多少个?

@#@@#@24.个组一共收集了94个易拉罐,其中第一组收集了34个易拉罐,第二组收集了29个易拉罐。

@#@那第三小组收集了多少个易拉罐?

@#@@#@25.新型电脑公司有87台电脑,上午卖出19台,下午卖出26台,还剩下多少台?

@#@(用两种方法解答)@#@26.班级里有22张腊光纸,又买来27张。

@#@开联欢会时用去38张,还剩下多少张?

@#@@#@27.少年宫新购进小提琴52把,中提琴比小提琴少20把,两种琴一共有多少把?

@#@@#@28.一辆公共汽车里有36位乘客,到福州路下去8位,又上来12位,这时车上有多少位?

@#@@#@29.甲数是20,乙数比甲数多5,乙数是多少?

@#@@#@30.有25个苹果,梨比苹果少7个,有多少个梨?

@#@@#@31.小青有28张画片,照片比画片多16张。

@#@小青有多少张照片?

@#@@#@32.男生有35人,男生比女生多2人,女生有多少人?

@#@@#@33.男生有35人,男生比女生少2人,女生有多少人?

@#@@#@34.动物园有20只黑熊,黑熊比白熊多8只,白熊有多少只?

@#@@#@35.动物园有20只黑熊,白熊比黑熊多8只,白熊有多少只?

@#@@#@36.红领巾养鸡场有公鸡44只,母鸡比公鸡多16只。

@#@母鸡有多少只?

@#@@#@37.红领巾养鸡场有母鸡60只,母鸡比公鸡多14只,公鸡有多少只?

@#@@#@38.红领巾养鸡场有母鸡60只,公鸡比母鸡少14只,公鸡有多少只?

@#@@#@39.红领巾养鸡场有公鸡44只,公鸡比母鸡少16只。

@#@母鸡有多少只?

@#@@#@40.上手工课,一班节约了15张纸,二班比一班多节约了8张纸。

@#@二班节约了多少张纸?

@#@@#@41.上手工课,一班节约了15张纸,比二班多节约了8张。

@#@二班节约了多少张纸?

@#@@#@42.书架上的故事书比连环画少15本,书架上有杂志8本,有故事书32本。

@#@连环画有多少本?

@#@故事书和连环画一共有多少本?

@#@@#@43.小明的妈妈买回来一根16米长的绳子,截去一些做跳绳,还剩6米,做跳绳用去多少米?

@#@@#@44.二年级的男同学有35人,女同学有37人,一共有多少人?

@#@其中有50人参加了今年暑假的"@#@红色之旅"@#@活动,有多少人没有参加"@#@红色之旅"@#@活动?

@#@@#@45.停车场上有65辆小汽车,开走了31辆,还剩下多少辆?

@#@又开来6辆。

@#@现在停车场上有小汽车多少辆?

@#@@#@46.小明家的鸡圈里原来有45只小鸡,妈妈上个星期卖掉了12只,这个星期又卖掉了15只,现在鸡圈里还剩下几只小鸡?

@#@@#@47.水果店运来一批苹果,上午卖出16筐,下午卖出18筐,还剩12筐。

@#@运来多少筐?

@#@@#@48.

(1)学校买来54盒粉笔,用去34盒,还剩多少盒?

@#@

(2)学校买来了30盒白粉笔,24盒彩色粉笔,用去34盒,还剩多少盒?

@#@@#@49.商店原来有25筐桔子,卖出18筐后,又运进40筐,这时商店有桔子多少筐?

@#@@#@50.商店上周运进童车50辆,这周又运进48辆,卖出17辆。

@#@现在商店有多少辆童车?

@#@@#@51.海印电器商场有彩电55台,又运来24台,卖了一些后还剩12台,卖了多少台?

@#@@#@52.妈妈买一双皮鞋花52元,买一双布鞋花12元,付给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

@#@(用两种方法解答)@#@53.二⑴班有男生28人,有女生24人,二⑵班比二⑴班多3人,二⑵班有多少人?

@#@@#@54.比较下面一组题有什么是相同的,有什么是不同的,然后再解答。

@#@@#@

(1)食堂里有15袋大米,又买来40袋,现在有多少袋大米?

@#@@#@

(2)食堂里原有大米42袋,用去27袋,又买来40袋,现在有多少袋大米?

@#@@#@55.王红到超市想买一个书包、一双球鞋和一个足球。

@#@标价为:

@#@书包28元,球鞋35元,足球26元。

@#@王红去超市至少要带多少元钱?

@#@@#@56.白楼小学二年级一班有42人,二班有38人,三班有39人。

@#@二年级一班和二年级二班共有多少人?

@#@二年级三班比二年级一班少几人?

@#@@#@57.一辆公共汽车上原有乘客23人,在第一站下去8人,上来1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58.水果店运进75箱苹果,第一天卖出去24箱,第二天卖出去18筐,水果店还有多少筐苹果?

@#@@#@59.二年级一班原有女生28人,男生20人,新学年开始了,又转来9名同学。

@#@现在二年级一班共有多少人?

@#@@#@60.花丛中有蜻蜓和蝴蝶共35只,飞走了6只,又飞来了12只。

@#@现在花丛中蜻蜓和蝴蝶有多少只?

@#@@#@61.停车场有卡车35辆,有轿车24辆。

@#@开走了17辆,现在有多少辆车?

@#@@#@62.小明做了18面绿旗,又做了32面红旗。

@#@送给幼儿园14面,小明现在还有多少面?

@#@@#@63.面包师傅做了54个面包,小明买走了19个,小红买走了25。

@#@你还可以买几个?

@#@@#@64.三个小队一共捉了42条虫子,第一队捉了18条,第二队捉了16条。

@#@第三小队捉了多少条虫子?

@#@@#@65.车上有乘客46人,到站后下车了19人,又上来了15人。

@#@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66.二

(2)班有51人,跳绳的有25人,拍皮球的有8人。

@#@其余的踢球,踢球的有多少人?

@#@@#@67.果园里有73棵树,苹果树有26棵,杏树有38棵。

@#@其余的是桃树,桃树有多少棵?

@#@@#@68.葡萄:

@#@18元,苹果:

@#@20元,雪梨:

@#@7元,香蕉:

@#@3元。

@#@@#@

(1)苹果比香蕉贵多少元?

@#@@#@@#@

(2)雪梨和香蕉一共要多少元?

@#@@#@(3)苹果比葡萄贵多少元?

@#@@#@(4)葡萄比雪梨贵多少元?

@#@@#@@#@(5)苹果和葡萄一共要多少元?

@#@@#@(6)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69.小明养了20条金鱼,送给小立4条,送给小冬5条,小明还有多少条金鱼?

@#@@#@70.小明种植了14棵杨树,12棵柳树,种植松树的棵数比杨树和柳树的总数少3棵,种植松树多少棵?

@#@@#@71.商店运进56台洗衣机,第一天卖掉了14台,第二天卖掉了21台,还剩下多少台?

@#@@#@72.商店原来有25筐桔子,卖出18筐后,又运进40筐,这时商店有桔子多少筐?

@#@@#@73.商店上周运进童车50辆,这周又运进48辆,卖出17辆。

@#@现在商店有多少辆童车?

@#@@#@74.校园里原来有18棵松树,17棵柳树,后来又种了15棵松树,现在校园里一共有多少棵树?

@#@@#@75.桌上有16个皮球,拿走了9个,还剩几个?

@#@@#@76.小华吃了8个苹果,小明吃了9个,他们两人共吃了多少个?

@#@@#@77.校图画组有18个同学,有9个女同学,有几个男同学?

@#@@#@78.@#@?

@#@朵@#@?

@#@个10朵@#@==@#@79.@#@一班有@#@二班有@#@一共有@#@跳绳@#@9个@#@3个@#@皮球@#@10个@#@4个@#@毽子@#@8个@#@5个@#@小明@#@小华@#@小军@#@原有@#@9支@#@16支@#@10支@#@用去@#@4支@#@10支@#@0支@#@还剩@#@浇了15盆,还有10盆没浇。

@#@@#@80.@#@一共有多少盆花需要浇?

@#@@#@81.和参加运动会,来了7只,来了8只,一共来了多少小动物?

@#@@#@@#@82.小朋友栽树,已经栽好10棵,还有4棵没有栽,要栽多少棵?

@#@@#@83.班级图书角有19本书,小兰借走9本,还剩多少本?

@#@@#@我和小兰摘得同样多@#@84.小兰摘了6朵,@#@两人一共摘了多少朵花?

@#@@#@85.@#@2元@#@4元@#@5元@#@3元@#@

(1)小红买1块肥皂和1个茶杯需要多少钱?

@#@@#@

(2)小芳买了3枝牙膏正好把钱用完,她带了多少钱?

@#@@#@@#@(3)小明带了10元钱,够买哪三样东西?

@#@@#@@#@86.@#@每人只打两枪,最多得分@#@最少得分,小猴得了分。

@#@@#@87.同学们要做28个灯笼,已做好18个,还要做多少个?

@#@ @#@@#@88.从花上飞走了36只蝴蝶,又飞走了25只,两次飞走了多少只?

@#@@#@89.飞机场上有75架飞机,飞走了63架,现在机场上有飞机多少架?

@#@@#@90.小苹种7盆红花,又种了同样多的黄花,两种花共多少盆?

@#@@#@@#@91.学校原有25瓶胶水,又买回19瓶,现在有多少瓶?

@#@@#@92.小强家有36个苹果,吃了7个,还有多少个?

@#@@#@93.汽车总站有33辆汽车,开走了13辆,还有几辆?

@#@@#@94.小朋友做剪纸,用了8张红纸,又用了同样多的黄纸,他们用了多少张纸?

@#@@#@95.马场上有39匹马,又来了52匹,现在马场上有多少匹?

@#@@#@96.商店有25把扇,卖去16把,现在有多少把?

@#@@#@97.学校有兰花和菊花共65盆,兰花有26盆,菊花有几盆?

@#@@#@98.小青两次画了17个,第一次画了9个,第二次画了多少个?

@#@@#@99.小红家有苹果和梨子共33个,苹果有14个,梨子有多少个?

@#@@#@100.学校要把42箱文具送给山区小学,已送去27箱,还要送几箱?

@#@@#@101.家有11棵白菜,吃了5棵,还有几棵?

@#@@#@102.一条马路两旁各种上48棵树,一共种树多少棵?

@#@@#@103.从车场开走8辆汽车,还剩24辆,车场原来有多少汽车?

@#@@#@104.从车场开走8辆大汽车,又开走同样多的小汽车,两次开走多少辆汽车?

@#@@#@105.学校体育室有6个足球,又买来26个,现在有多少个?

@#@@#@106.学雷锋小组上午修了8张椅,下午修了9张,一天修了多少张椅?

@#@@#@107.小红上午写了15个大字,下午还要写20个。

@#@一共要写多少个?

@#@@#@108.一根铁丝长39米,用去7米后,还剩多少米?

@#@@#@109.小明折了43只纸鹤,小芳折了40只纸鹤。

@#@小芳还要折多少只就和小明同样多了?

@#@@#@110.一辆大客车上已经坐了41人,还有4个座位空着,这辆大客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111.学校有56本故事书,借给小朋友40本,还剩多少本?

@#@@#@112.小红做了46面红旗,送给幼儿园小朋友一些后,还剩20面,送走了多少面红旗?

@#@@#@113.一本书,小明看了38页,还剩25页,这本书一共多少页?

@#@@#@我收的比小红多18节。

@#@@#@我收的和小红一样多。

@#@@#@我收了20节废电池。

@#@@#@114.@#@小红小林小丽@#@

(1)小林收了多少节?

@#@@#@

(2)小红和小林一共收了多少节?

@#@@#@(3)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

@#@@#@算式是:

@#@@#@115.王老师带着19名男生和20名女生看电影,一共要买多少张电影票?

@#@@#@116.苹果有50个,梨有30个,苹果和梨一共有多少个?

@#@@#@117.金鱼缸里有15条红金鱼,6条花金鱼,再买几条花金鱼就和红金鱼同样多?

@#@@#@118.美术小组有30人,其中女生有20人,男生有多少人?

@#@@#@119.商店原有48台电视机,卖出了8台后,还剩下多少台?

@#@@#@120.@#@把这些草莓都装进纸箱里,装得下吗?

@#@@#@@#@121.学校买来52盒彩色粉笔,用去一些后还剩20盒,用去多少盒?

@#@@#@@#@122.学校有男老师12人,女老师比男老师多30人,女老师有多少人?

@#@@#@@#@123.小玲买一本字典用了8元钱,她付给营业员20元,应找回多少钱?

@#@@#@@#@124.亮亮有40张纸,折纸飞机先用去13张,又用去9张,共用去多少张纸?

@#@@#@125.学校图书馆有一些故事书,借出一半后,还剩30本,学校原来有故事书多少本?

@#@@#@@#@@#@126.动物园里有熊猫4只,猴子24只,小狗30只,小兔7只,@#@

(1)小兔比猴子少多少只?

@#@@#@@#@

(2)再来多少只熊猫就能和小狗同样多了?

@#@@#@@#@@#@(3)猴子和小狗一共有多少只?

@#@@#@@#@@#@127.河里有一群鸭子,2只前面有2只,2只后面有2只,2只中间还有2只,这群鸭子一共有多少只?

@#@@#@白兔和黑兔一共有26只@#@128.@#@@#@白兔有20只,黑兔有多少只?

@#@@#@借走24本书@#@还剩30本书@#@@#@129.@#@原来有多少本书?

@#@@#@@#@一共要栽86棵树@#@还要栽4棵@#@正好栽完。

@#@@#@130.@#@已经栽了多少棵树?

@#@@#@我跳的和你同样多@#@我跳了50下。

@#@@#@131.@#@小兔和小猪一共跳了多少下?

@#@@#@132.小兰今年9岁,妈妈今年36岁,妈妈和小兰相差多少岁?

@#@@#@133.工人叔叔修路,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14米,第一天修62米,第二天修路多少米?

@#@@#@134.一双球鞋21元,一双布鞋比一双球鞋便宜9元,一双布鞋多少元?

@#@买一双球鞋和一双布鞋要用多少元?

@#@@#@135.

(1)木工组修理一批桌子,已经修好了38张,还有17张没修,这批桌子有多少张?

@#@@#@

(2)把上题改编成一道减法应用题,再列式计算.@#@9元4元5元2元6元@#@136.如果小林想买一袋和一条需要()元钱。

@#@@#@137.如果小林想买一瓶和一一袋需要()元。

@#@@#@138.小林打算只花10元,买一条,能找回()元,@#@139.如果还想买一瓶,够不够?

@#@()如果不够还差()元。

@#@@#@140.小明有20元,买一本书花掉13元,还剩多少元?

@#@@#@141.学校举行跳绳比赛,四班有25人参加,五班参加的人数比四班多6人,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跳绳比赛?

@#@@#@142.小明考试得了94分,小红的分数比小明少5分,小红得了多少分?

@#@@#@143.小明一本书看了77页,还有18页没看,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144.一年级参加科技比赛的有28人,参加图画比赛的有7人,参加比赛的共有多少人?

@#@@#@145.学校买来98本书,发给一班42本,发给二班39本,还剩多少本?

@#@@#@146.书店第一天卖出6箱书,第二天卖出18箱书,两天共卖出几箱?

@#@@#@147.二年级一班有25个同学,"@#@六一"@#@节有21人参加合唱队。

@#@没参加合唱队的有多少人?

@#@@#@148.老师有48个乒乓球,借给同学15个,还剩多少个?

@#@@#@149.老师拿70元去买书,买了63元,还剩多少元?

@#@@#@150.绿化带种有9棵柳树,松树比柳树多3棵,比杨树少9棵,绿化带中有松树几棵?

@#@有杨树几棵?

@#@@#@151.数学课上小朋友做游戏,每5人一组,分了6组,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152.小丁丁和小胖去书店买书,小丁丁用了49元,小胖用了28元,他们一共用去几元?

@#@@#@153.有45人去东湖游玩,其中15人去参观植物园,剩下的去划船,划船的有多少人?

@#@@#@154.李老师有50元钱。

@#@买足球用去了36元,还剩多少钱?

@#@@#@155.商店卖出35包白糖和16包红糖,一共卖出多少包糖?

@#@@#@156.老师有24个乒乓球,借给同学8个,老师现在还有几个?

@#@@#@157.有20个苹果,吃了2个,还剩多少个?

@#@@#@158.饲养员养了10只公鸡,14只母鸡,饲养员一共养了多少只鸡?

@#@@#@159.妈妈买来9个桃,爸爸买来15个桃,爸爸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桃?

@#@@#@160.妈妈买一双皮鞋花52元,买一双布鞋花12元,付给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

@#@(用两种方法解答)@#@161.商店原来有25筐桔子,卖出18筐后,又运进40筐,这时商店有桔子多少筐?

@#@@#@162.商店上周运进童车50辆,这周又运进48辆,卖出17辆。

@#@现在商店有多少辆童车?

@#@@#@163.校园里有56松树,37棵松树已经浇了水,还有多少棵没浇水?

@#@@#@164.商店有56支钢笔,卖了28支,还剩多少支?

@#@@#@165.水果店运进75箱苹果,第一天卖出去24箱,第二天卖出去18筐,水果店还有多少筐苹果?

@#@@#@166.二年级一班原有女生28人,男生20人,新学年开始了,又转来9名同学。

@#@现在二年级一班共有多少人?

@#@@#@167.三个小组一共修理椅子52把,第一组修理了20把,第二组修理了18把。

@#@第三组修理了多少把?

@#@@#@168.一双拖鞋8元,一双袜子4元。

@#@小明拿了20元钱买一双拖鞋和一双袜子,应找回多少元?

@#@@#@169.图书馆有故事书96本,第一周借出28本,第二周借出30本,现在还有多少本书?

@#@@#@170.花丛中有蜻蜓和蝴蝶共35只,飞走了6只,又飞来了12只。

@#@现在花丛中蜻蜓和蝴蝶有多少只?

@#@@#@171.停车场有卡车35辆,有轿车24辆。

@#@开走了17辆,现在有多少辆车?

@#@@#@172.小明做了18面绿旗,又做了32面红旗。

@#@送给幼儿园14面,小明现在还有多少面?

@#@@#@173.面包师傅做了54个面包,小明买走了19个,小红买走了25。

@#@你还可以买几个?

@#@@#@174.三个小队一共捉了42条虫子,第一队捉了18条,第二队捉了16条。

@#@第三小队捉了多少条虫子?

@#@@#@175.车上有乘客46人,到站后下车了19人,又上来了15人。

@#@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176.二

(2)班有51人,跳绳的有25人,拍皮球的有8人。

@#@其余的踢球,踢球的有多少人?

@#@@#@177.果园里有73棵树,苹果树有26棵,杏树有38棵。

@#@其余的是桃树,桃树有多少棵?

@#@@#@178.同学们为灾区捐书,三年级捐了56本,比二年级多捐了18本,二年级捐了多少本?

@#@两个年级共捐了多少本?

@#@@#@179.小明种植了14棵杨树,12棵柳树,种植松树的棵数比杨树和柳树的总数少3棵,种植松树多少棵?

@#@@#@180.植树节植树,五年级女生植树38棵,男生植树57棵,六年级的同学比五年级的多植树25棵,六年级植树多少棵?

@#@@#@@#@";i:

20;s:

29541:

"@#@一年级6班班主任工作计划@#@卿惠@#@这学期我将担任一(6)班的班主任,这学期我将努力做好班主任工作,从低年级孩子年龄小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学习其他老师的经验,从细节入手,全面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道德素质。

@#@@#@一、班集体的目标:

@#@@#@每天进步一点点。

@#@@#@二、主要工作和具体措施:

@#@@#@

(一)工作要点1.班干部队伍建设2.加强班风建设@#@

(二)具体措施@#@1.抓好学生的常规教育@#@①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教他们学会使用礼貌用语,见到老师同学主动问好。

@#@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不打架、不骂人。

@#@@#@②进行遵守纪律的教育,教育他们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严格请假制度。

@#@上课专心听讲,大胆发言,不搞小动作、不交头接耳,认真听讲。

@#@训练学生不懂就问的良好学习习惯和严谨的学习作风。

@#@下课不在走廊上游戏和追跑打闹,上下台阶轻声慢步,上课铃响立即进教室在座位上坐好课前准备,等待老师来上课。

@#@@#@③进行安全教育,利用班会教育学生遵守交通秩序、安全用火、用电、不跟陌生人打交道,单独在家时的安全教育、不私自外出等的教育。

@#@教学生记住火警、匪警、急救中心的电话号码、能记住自己的家庭住址和父母的电话,以便遇到紧急情况时保护自己。

@#@@#@④进行讲卫生的教育,利用班队会和打扫卫生的时间,教给学生打扫卫生的方法、步骤以及如何保持教室、室外的环境卫生,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安排班级活动@#@根据学校德育工作安排,引导孩子开展各项实践活动。

@#@要加强对孩子思想品德教育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活动之前要制定好计划,明确活动要求,设计好活动并扎扎实实地组织实施,力求取得主题教育的最大效应。

@#@确定好本学期各项活动的主题,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内外活动,如主题班队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3.营造向上氛围@#@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努力营造平等、围结、和谐、进取的班级氛围。

@#@

(1)制定班级公约、班风。

@#@

(2)布置教室环境。

@#@(3)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成就感。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自理自治能力。

@#@@#@4.指导培养小干部@#@班级小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

@#@要认真选拔小干部,同时要精心培养小干部。

@#@第一,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第二,鼓励小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第三,严格要求小干部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第四,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三、各月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开学常规教育:

@#@2.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整顿班貌。

@#@@#@三月份:

@#@@#@1.庆祝三八活动:

@#@享受亲情,感谢母亲。

@#@@#@2.在“学雷锋日”为别人做一件好事,在3月12日植树节之际做好宣传,并鼓励学生进行栽树活动,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的感情@#@四月份:

@#@1.训练学生,把操做整齐。

@#@@#@2.”民族精神代代传”主题班队。

@#@@#@3.班级铅笔字比赛@#@五月份:

@#@1.庆五一国际劳动节活动。

@#@@#@2.法制教育主题班队会。

@#@@#@3.争做文明礼仪之星,争做合格的少先队员。

@#@@#@六月份:

@#@1.组织好“六一”活动,让孩子们过好自己的节日。

@#@@#@2.远离毒品班队会。

@#@@#@3.开展学习评比活动。

@#@@#@4.复习动员。

@#@@#@一年级三班“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为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我班留守儿童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是我们中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是在中心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领导小组领导之下开展工作。

@#@以少先队组织为主采取游戏、活动、体验、实践等多种方法,以及活动课、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

@#@面向全体留守儿童,普及学会学习、人际交往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健康常识;@#@以预防为主,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自我完善和健康发展。

@#@@#@二、情况分析@#@我班共有留守儿童3人,大部分家长一年仅过年回家一次,孩子一般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其他亲戚监护。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般都比较溺爱孩子,同时又向老师诉苦管不住孩子。

@#@@#@三、工作内容@#@1、班主任老师要经常探讨、交流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成功的经验、遇到的问题等。

@#@@#@2、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留守儿童心理成长任务、特点、规律及问题,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观念;@#@体验心理健康常识,帮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体验学习、交往、生活的健康心态与思维方法,并养成良好习惯;@#@注重心理保健,帮助他们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培养对自身心理健康成长的关注与求助意识。

@#@@#@3、积极开通学生、家长、教师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

@#@@#@四、具体措施@#@1、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定期对本班留守儿童家访。

@#@@#@2、根据本班具体情况,组织各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对本班留守儿童进行“一帮一”活动。

@#@@#@3、积极开通通学生、家长、教师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

@#@@#@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同时要尽可能地吸纳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营造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

@#@要利用社区平台扩大活动的影响面和受教育程度。

@#@@#@@#@@#@@#@一年级三班控辍保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

@#@@#@  为加大治理辍学工作力度,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提高“普九”质量和水平,巩固“普九”成果,我班特制定控辍保学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

@#@@#@  在本学年度中,我班将进一步加大管理工作力度,使在班学习的学生的巩固率达到更好,并且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三、工作重点:

@#@@#@  

(一)成立以班主任为组长的依法治辍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学籍管理工作计划与措施》,每位成员的工作态度及工作表现、工作成绩均与每学期末的评选有关。

@#@@#@  

(二)强化措施,实行全方位管理。

@#@@#@  为提高我班学生的巩固率,降低辍学率,我班要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认真落实素质教育中所规定的课程计划,做到开足开齐,把“兴趣”还给学生。

@#@第二,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实行异步教学,进行分类指导,让学生尝到学习的兴趣。

@#@第三,严格按“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要求。

@#@第四,学深入调查了解学困生和贫困生的情况,对学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打破辍学念头;@#@对贫困生给予减免杂费、书本费等物质帮助。

@#@让他们感到学校的温暖。

@#@第五,加强安全管理,优化育人环境,及时排除不安全因素,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同时加大投入绿化、美化校园,真正把学校变成学生的乐园。

@#@@#@三、主要措施@#@ 1、要根据《义务教育法》,制定有关控辍保学的规章,明确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的保学责任。

@#@@#@  2、班级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为适龄儿童少年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  3、每年3月和9月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控辍月”活动,认真宣传执行《义务教育法》,及其实施细则、《劳动法》、《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等有关规定,杜绝未完成义务教育的学生务农、务工、经商行为的发生。

@#@@#@  4、学校与学生监护人要签定义务教育责任书,依法强制性确保控辍工作的落实,并协助乡镇政府对辍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发出“辍学生返校通知书”,如未按规定期限返校,应及时报告乡镇政府实施行政处罚或追究法律责任。

@#@@#@  5、要坚持以流入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妥善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

@#@@#@    @#@一年级三班数学减负工作计划 @#@ @#@ @#@ @#@ @#@ @#@ @#@ @#@ @#@@#@ @#@ @#@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减负增效”的主阵地。

@#@减负不等于学生什么都不要做;@#@减负不等于不要教学质量。

@#@相反,在减轻学生过多课业负担的同时,要保证提高教学质量。

@#@既要“减负”又要“增效”,唯一的办法是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对实施减负增效的几点思考。

@#@@#@一、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爱学@#@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原因。

@#@皮亚杰说过: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一开始就要让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使他们喜欢学习数学,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培养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创设情境激趣,利用媒体激趣,讨论交流激趣,动手操作激趣,启发诱导激趣等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课开始到课结束都带有兴趣,让学生乐学爱学。

@#@@#@二、着力打造高效课堂@#@加强常态课的研讨与检查,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不随意调整课时计划,不依赖加课、补课,不搞题海战术,执行教学规范,提高课堂质量的观念,倡导每个教师上好每节课,向课堂的每一分钟要效益、要质量。

@#@@#@三、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振作精神@#@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是处于同一水平状态的。

@#@到后半节课,学生的学习情绪逐步低落,出现低谷。

@#@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适时地进行调节。

@#@调节情绪的方法很多,诸如做一个练习(形式不同),互讲等。

@#@调节情绪的目的在于及时消除学习疲劳,振作精神,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谋求最优教学反馈@#@ @#@ @#@ @#@ @#@教学反馈是教学系统有效发展的关键环节,优化教学反馈是改革和优化数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实践证明“及时反馈纠正,练习当堂处理”是最优教学反馈。

@#@我通常用如下两种方法:

@#@1、及时反馈。

@#@教师在巡视中看到学生做对的题目,随手批改,看到错的题目及时指出错误,让他们立即订正。

@#@@#@2、多向反馈。

@#@一是学生自我校对;@#@二是学生互批自纠。

@#@@#@ @#@ @#@ @#@ @#@总之,“减负增效”的实质就是要求我们教师改进和完善教学方式和方法,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这样,学生的学业负担自然就轻了。

@#@但是,减负增效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工作,不是一天两天的努力就能成功的,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我们用耐心,责任心和时间去认识去探索。

@#@我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努力地做,一定会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年级一班数学减负工作计划 @#@ @#@ @#@ @#@为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适应社会发展,必须对原有教育方法和措施进行改革。

@#@为切实贯彻省、市减负工作文件精神,保障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及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积极实施减负措施。

@#@@#@ @#@ @#@ @#@减负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素质教育包括八大方面:

@#@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审美艺术、劳动技能、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特长。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出“减负”工作实施措施:

@#@@#@ @#@ @#@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切实做好“减负增效”的关键。

@#@@#@

(一)首先在备课上下功夫。

@#@@#@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在备课上应多研究,多斟酌,多进行教学探索。

@#@有句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的仗。

@#@准备充分,对一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逻辑清晰可见,教学目标明确无误,是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所以应花几倍于一堂课的时间和精力去备好一堂课。

@#@我认为,备好课应从以下几方面认真实施。

@#@@#@1、备教材。

@#@教师要反复地看教材和辅导材料,吃透教材的组织结构,重点和难点,对每一章节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做到心中有数,领会教材所需达到的教学目标和素质教育的目的。

@#@要做到这些要求,我们一定要静心地坐下来,去研究,去比较,去熟悉。

@#@@#@2、备学生。

@#@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班的每个学生,可以通过多接触、多谈心、多融洽的手段和方式弄清每个学生的兴趣动机,接受能力,理解水平,个别差异;@#@弄清每个班的整体差异和特点,然后才能“以学论教”和“因材施教”。

@#@例如针对不同班级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学生准备不同问题等。

@#@@#@ @#@ @#@ @#@ @#@3、备教法。

@#@教法应是建立在学生学法的基础上,是在结合考虑教材、学生、设备和教师自身的特点基础上,再以教学法的体系中优选出上好一堂课的教学方法。

@#@教育界有个说法:

@#@教无定法,但教有法。

@#@教师确实要全面考虑,恰当选择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实际上,不管什么方法,都应立足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实施寓教于乐,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掌握知识和学法,提高素质的教学境界。

@#@教师在考虑利用教学手段上也应该是积极的,多种形式并进的,传统和现代手段相结合的思路,目的只有一个:

@#@激发兴趣,直观教学,轻松学习,减负增效。

@#@@#@4、备练习。

@#@使练习具有目的性、趣味性、选择性、层次性、创造性、适量性、多样化的特点,这样的习题目的性更强,减负增效更明显。

@#@ @#@ @#@ @#@@#@

(二)在上课中见成效。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好课不等于能上好课。

@#@备课中的主角是教师本身,而上好课的主角是师生双方。

@#@上课如演戏,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备课本是剧本。

@#@有了好的剧本,好的导演,好的演员,这出戏才演得好。

@#@若光有好剧本,导演平庸,演员散慢不用心,这戏肯定演砸。

@#@上好课除了课前的充分准备以外,@#@(三)恰当分配时间,优化课堂结构。

@#@@#@上课时有时间概念,若没有完成计划应一堂课完成的内容,就延长一节课时间或教学时数,把完整内容分割开完成,这是不可取的,不符合最优化原则,也加重了学生负担,降低了教学效率和教学的艺术性。

@#@所以,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负增效,教师应把握好一堂课的时间结构,优化课堂结构@#@@#@一年级三班蛋奶工程实施方案@#@ @#@ @#@蛋奶工程是我县的一项民心工程,更是一项有利于国家长远发展的民族振兴工程。

@#@为了很好的落实此项工程,结合我班实际,特制定本班蛋奶工程实施方案。

@#@@#@一:

@#@蛋奶工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

@#@杨萍@#@副组长:

@#@雷珍@#@成员:

@#@郭高翔张佳雷(负责领取蛋奶和调料盒)@#@王旭越任博凯王郭乐焦义铭(负责蛋奶的发放)@#@刘怡涵(负责为学生发放调料)@#@李薇晗(负责做好登记情况)@#@二、工作实施具体步骤:

@#@@#@1、每天早上第一节课后,由杨萍老师带领郭高翔和张佳雷同学去灶房领取蛋奶@#@2、领回教室后,由班主任和雷教师统一组织,请另外四名同学给全班每位学生发放蛋奶@#@3、由刘怡涵为同学们倒去调料@#@4、李薇晗同学负责做好当天的登记并叫杨萍老师处4、每天发放组将验收合格的蛋、奶按班级发放,交班级领餐组;@#@@#@5、指导学生餐后将垃圾放班级垃圾桶,不得乱扔;@#@@#@6、每周结束后,各组将本周情况,写成书面材料,上交学校。

@#@@#@个人高效课堂实施计划@#@杨萍@#@高效课堂给我们注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也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开放的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使我看到了教师和学生的解放,看到了学生长期被压抑的创造力的爆发,看到了教师会心的微笑,我看到了教育的未来,切实感受到了作为一个教育者的幸福。

@#@@#@本学期我计划从三方面入手推进和实现和谐高效课堂:

@#@@#@首先是要倾注以“情”。

@#@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师生间产生一种“感情”磁场,老师就是磁场的中心。

@#@了解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第一步,而名字是一个魔瓶。

@#@当我们准确地叫出每一位学生的名字或叫不出学生的名字时,所产生的教学效应的差别是难以想象的。

@#@我们英语老师教的班级多,往往不能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这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上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不但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还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课堂教学效果同其他两个班级有极大悬殊。

@#@这学期我会尽最大努力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了解每一个学生。

@#@“亲其师,信其道”,自然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其次,博学善思,建造一个知识的磁场。

@#@没有任何一种技能是多余的。

@#@现在的学生见识多,知识面广,老师要在教育活动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必须注意知识的及时更新。

@#@“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会刻苦学习钻研,勤于积累,力求做到“博学多才”,永葆青春和活力,以自己的知识和人格魅力感染和吸引学生。

@#@@#@第三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做好知识的领航人。

@#@我会用目光和微笑与学生交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老师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

@#@我会保护他们每一点的积极性、每一点的学习热情,并让它生长起来,壮大起来。

@#@随时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专心了,走神了,心领神会了,遇到尴尬了,情绪高涨了,还是若有所思……“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我不但要“授之以渔”,更要”授之以欲”。

@#@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胜于教他们更多的知识和方法。

@#@@#@我会积极响应高效课堂要求,不光盯着知识点,还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学习、勇于表现,最重要的是对学习的热情。

@#@“参与就是快乐,自信就是成功”我的课堂我做主,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地在教室(学堂)这个精彩的舞台演绎自己的人生。

@#@@#@发言稿: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杨萍@#@开放对应于封闭,生成对应于预设。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的统一体。

@#@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倡导让我们的课堂回归生活,属于生活。

@#@它要求教育提供给学生顺利成长与发展的土壤,要求教师的教学成为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的育人行为,使课堂充满学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长的阳光雨露,最终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的绿洲。

@#@那么,怎样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呢?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构建开放的教学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起来,使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自由飞翔。

@#@让开放成为新课程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充盈活力的诗意追寻。

@#@@#@一、扬情——课堂充盈活力的“魂”@#@列宁说过:

@#@“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情感具有一种内驱力,积极的情感能调动学生的激情。

@#@新课程标准认为:

@#@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课堂上,教师应从“授业”中解脱出来,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

@#@要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热爱学生,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期望带给学生,把爱心留给学生,平等对待,真心实意,尊重、理解、宽容学生,以此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用自己的真情与爱心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不断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俗话说:

@#@“亲其师才信其道。

@#@”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老师问:

@#@“小朋友你文具盒共花了9元6角,你该怎样付钱给营业员阿姨呢?

@#@”这下同学们就和伙伴们一起用学具拿了起来,当学生回答出不同的拿法后,老师把方法展示出来,问:

@#@“同学们的方法真多,说明都动了脑,下面考考你们哪种方法最简单?

@#@”学生很快回答出来了。

@#@可见这节课把学生引入生活情境,在平和轻松的氛围下使他们轻松学到知识。

@#@@#@二、探索——课堂充盈活力的“根”@#@皮亚杰认为:

@#@“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

@#@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

@#@”现代教学理论也认为: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维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因此,课堂教学中要扎根于探索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眼、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促进学生发展。

@#@@#@如教学8加几的例题“8+9”时:

@#@教师未作任何暗示,先让学生尝试着做。

@#@一般学生按照8加几的计算方法思考,把9分成2和7,8加2得10,10再加7得17。

@#@部分思维活跃的学生却打破“看到8,想到2”的思维定势,认为8比9小,分8比较简便,于是他们把8分成1和7,9加2得10,10再加7得17。

@#@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受教师“先入为主”的观念制约,占有足够的思考时间,享有广阔的思维空间,不时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又如这课的做一做第一题我出示了一张卡片让学生分别算出得数,然后观察异同,得出上面一排的2和4合起来就是下面算式中的6,于是学生们就知道计算8+6时,6要分成2和4。

@#@然后我让学生猜一猜卡片下面的算式是什么?

@#@通过猜想,引导学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积极地引导学生投入到对规律的探索活动中。

@#@在这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我抓往时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有了充分的发展空间。

@#@@#@三、评价——课堂充盈活力的“境”@#@开放式的课堂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学生在评价别人的成功和被别人评价为成功的过程中满足了好奇心,获得了探求新知识的激励。

@#@教师应发挥表扬的激励功能,使学生乐于创新。

@#@作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的评价,更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尤其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现的创造火花要及时鼓励,对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学生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从而做到知、情、意、行综合评价。

@#@如当某个小朋友提出创造性的解法时,就以他的姓氏命名为“×@#@×@#@解法”,号召全班同学向他鼓掌,对他说“×@#@×@#@×@#@,你真棒!

@#@”;@#@又如,在低年级课堂上我常用一些彩色的纸,剪成苹果状,一个苹果上写一个算式,然后请孩子们来,“摘苹果”,如果孩子答对了,全班小朋友就对他说“对对对,这个苹果属于你。

@#@”如果答错了,就对他说“错错错,请你继续再努力。

@#@”开放的课堂教学,不再是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

@#@如“我觉得他说得……”“我对他说得话有补充。

@#@”在评价别人的成功和被别人评价的过程中又满足了好奇心。

@#@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应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一位成功者,应采用激励的语言和动作,让课堂充盈生命的活力。

@#@这样,才能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

@#@@#@四、练习——课堂充盈活力的“园”@#@开放是创造的条件,开放练习的和核心就是开放思维。

@#@在课堂练习中,开放习题,可给学生创造无拘无束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练,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灵活性、创新性和实践性。

@#@

(1)实行弹性作业。

@#@让那些已经学好、学充分的学生免做作业,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探究自己还不会的知识;@#@而针对部分确实还没有消化新知的学困生,教师可以给他们开小灶,让他们少做一些作业,或者适当降低作业的难度让他们也有机会体验成功。

@#@

(2)灵活引进一些实践作业。

@#@例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学习后自己制作模型,在实践中来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通过构建开放的教学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具有灵性的人,成为生命涌动的主体,这也是新课程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充盈活力的诗意追寻@#@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高效的实施“合作学习”@#@杨萍@#@“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

@#@合作学习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促进、明确责职、合理分工,有效地解决组内的认知冲突,对小组活动进行有效评价,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只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的组织形式在课堂上使用。

@#@出现了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怎样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呢?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 @#@ @#@一、科学组建小组。

@#@@#@ @#@ @#@ @#@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客观存在,因此分组时一般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式进行分组。

@#@教师在分组时不仅要考虑各组成员的综合能力、学习水平而且要考虑小组成员的个性特征、性别、家庭背景等非智力因素。

@#@这样的小组才能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民主平等的合作氛围,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敢说、敢做、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同时也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 @#@ @#@二、明确责职分工。

@#@@#@ @#@ @#@ @#@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为了共同完成任务,有着明确分工的互助性活动。

@#@合作小组建立后,要明确组内成员的责职,定好小组长,负责小组学习的组织、管理,其余的组员或是发言人,或是辩论员,或是记录人,或是其他的角色,保证合作学习有序而有效地进行,当然,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每个成员的角色并";i:

21;s:

422:

"一年级下册进位加法练习题@#@算一算,圈一圈@#@23+6=28+5=@#@先算:

@#@()先算:

@#@()@#@再算:

@#@()再算:

@#@()@#@ @#@14+7=@#@先算:

@#@()再算:

@#@()@#@ @#@35+6=@#@先算:

@#@()后算: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