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行河HQH北省民法HQH院量刑指导意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04722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行河HQH北省民法HQH院量刑指导意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试行河HQH北省民法HQH院量刑指导意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试行河HQH北省民法HQH院量刑指导意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试行河HQH北省民法HQH院量刑指导意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试行河HQH北省民法HQH院量刑指导意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试行河HQH北省民法HQH院量刑指导意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试行河HQH北省民法HQH院量刑指导意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试行河HQH北省民法HQH院量刑指导意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试行河HQH北省民法HQH院量刑指导意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试行河HQH北省民法HQH院量刑指导意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试行河HQH北省民法HQH院量刑指导意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试行河HQH北省民法HQH院量刑指导意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试行河HQH北省民法HQH院量刑指导意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试行河HQH北省民法HQH院量刑指导意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试行河HQH北省民法HQH院量刑指导意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试行河HQH北省民法HQH院量刑指导意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试行河HQH北省民法HQH院量刑指导意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试行河HQH北省民法HQH院量刑指导意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试行河HQH北省民法HQH院量刑指导意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试行河HQH北省民法HQH院量刑指导意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行河HQH北省民法HQH院量刑指导意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试行河HQH北省民法HQH院量刑指导意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行河HQH北省民法HQH院量刑指导意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试行河HQH北省民法HQH院量刑指导意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4)被告人犯数罪,同时具有适用于各个罪的立功、累犯等量刑情节的,先用各个量刑情节调节个罪的基准刑,确定个罪应当判处的刑罚,再依法实行数罪并罚,决定执行的刑罚。

  (5)对于同一事实涉及不同量刑情节时,不得重复评价。

  3、确定宣告刑的方法

  

(1)量刑情节对基准刑的调节结果在法定刑幅度内,且罪责刑相适应的,可以直接确定为宣告刑;

如果具有应当减轻处罚情节的,依法在法定最低刑以下确定宣告刑。

  

(2)量刑情节对基准刑的调节结果在法定最低刑以下,具有减轻处罚情节,且罪责刑相适应的,可以直接确定为宣告刑;

只有从轻处罚情节的,可以确定法定最低刑为宣告刑。

  (3)量刑情节对基准刑的调节结果在法定最高刑以上的,可以法定最高刑为宣告刑。

  (4)被告人犯数罪,总和刑期不满五年的,并罚减少的刑期不得超过一年;

总和刑期满五年不超过十年的,并罚减少的刑期不得超过二年;

总和刑期满十年不满十五年的,并罚减少的刑期不得超过三年;

总和刑期满十五年不满二十年的,并罚减少的刑期不得超过四年;

总和刑期满二十年不满二十五年的,并罚减少的刑期不得超过五年;

总和刑期在二十五年以上的,可以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二十年。

  (5)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独任审判员或合议庭可以在10%的幅度内对宣告刑进行调整,调整后的结果仍然罪责刑不相适应的,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宣告刑。

  (6)综合全案犯罪事实和量刑情节,依法应当判处拘役、管制或者单处附加刑,或者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应当依法适用。

  (7)宣告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并符合缓刑适用条件的,可以依法宣告缓刑;

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8)宣告刑以月为单位计算,不足一个月的,按四舍五入的方法取整数。

宣告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在确定宣告刑时,可以三个月为单位计算,不足或超过三个月的,按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舍。

  (9)人民法院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如违法所得数额、造成损失的大小等,并综合考虑犯罪分子缴纳罚金的能力,依法判处罚金。

刑法没有明确规定罚金数额标准的,罚金的最低数额不能少于一千元,其中对盗窃、诈骗、抢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和毒品犯罪,罚金不超过犯罪数额的二倍。

对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判处罚金,但罚金的最低数额不能少于五百元。

  三、常用量刑情节的适用

  量刑时要充分考虑各种法定和酌定量刑情节,根据案件的全部犯罪事实以及量刑情节的不同情形,依法确定量刑情节的适用。

对以下常见量刑情节,在相应的幅度内确定具体调节比例。

  1、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综合考虑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认识能力、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和目的、犯罪时的年龄、是否初犯、悔罪表现、个人成长经历和一贯表现等情况,予以从宽处罚。

  

(1)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五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60%;

  

(2)已满十五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50%;

  (3)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七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50%;

  (4)已满十七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40%;

  (5)未成年人犯罪根据其所犯罪行,可能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悔罪表现好,并具有“系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

防卫过当或者避险过当;

犯罪预备、中止或者未遂;

共同犯罪中从犯、胁从犯;

犯罪后自首或者有立功表现;

其他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情形之一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免予刑事处罚;

  (6)行为人在年满十八周岁前后实施了不同种犯罪行为,对其年满十八周岁以前实施的犯罪应当依照本条第

(1)至(5)项的规定确定从宽的幅度;

行为人在年满十八周岁前后实施了同种犯罪行为,在量刑时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确定适当的从宽比例;

  (7)未成年被告人一贯表现良好,无不良习惯的,或被教唆、利用、诱骗犯罪的,一般适用较高的从宽幅度;

  (8)有确切证据证实未成年被告人身心成长曾受严重家庭暴力等其它客观因素影响的,可以在本条规定从宽幅度的基础上再减少基准刑的10%以下。

但减少基准刑的最终幅度不得高于60%;

  (9)未成年被告人多次实施违法行为的,或酗酒、赌博屡教不改的,或曾因淫乱、色情、吸毒等违法行为被处罚或教育过的,一般适用较低的从宽幅度。

  2、对于已满七十周岁的老年人犯罪,综合考虑老年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和目的、犯罪时的年龄、情节、后果以及悔罪表现等,并结合其人身危险性和再犯可能性等情况,确定从宽的比例。

  

(1)已满七十周岁不满七十五周岁的老年人犯罪,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2)已满七十五周岁的老年人犯罪,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

  3、对于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综合考虑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和目的、认知程度、是否初犯、悔罪表现和一贯表现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

犯罪较轻,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4、对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综合考虑犯罪性质、精神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犯罪时精神障碍影响辨认控制能力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

精神障碍严重影响行为能力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40%;

影响较小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5、对于防卫过当和避险过当,应当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造成损害的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上或者免除处罚。

  6、对于预备犯,综合考虑犯罪行为的性质、实施程度和危害程度等情况,可以比照既遂犯减少基准刑的60%以上或者免除处罚。

  7、对于未遂犯,综合考虑犯罪行为的实行程度、造成损害的大小、犯罪未得逞的原因等情况,确定从宽的比例。

  

(1)实施终了的未遂犯,造成损害后果的,可以比照既遂犯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未造成损害后果的,可以比照既遂犯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

  

(2)未实施终了的未遂犯,造成损害后果的,可以比照既遂犯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未造成损害后果的,可以比照既遂犯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下;

  (3)对于同一罪名中,既有犯罪既遂,又有犯罪未遂的,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确定适当的从宽比例。

  8、对于中止犯,综合考虑中止犯罪的阶段、是否自动放弃犯罪、是否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自动放弃犯罪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危害后果大小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

  

(1)在犯罪预备阶段自动放弃犯罪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70%-90%;

  

(2)在犯罪实行阶段自动放弃犯罪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50%;

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60%;

  (3)中止犯罪,并且没有造成损害后果,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应当免予刑事处罚。

  9、对于从犯,应当综合考虑其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是否实施犯罪实行行为等情况,予以从宽处罚,减少基准刑的20%-50%;

犯罪较轻的,予以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

  10、对于未区分主从犯,但在共同犯罪中作用相对较小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11、对于共同犯罪中作用相对较小的主犯,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12、对于胁从犯,应当综合考虑其被胁迫的程度和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是否实施犯罪实行行为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60%以上或者免除处罚。

  13、对于教唆犯,综合考虑其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和被教唆的对象,以及被教唆的人是否实施犯罪实行行为等情况,确定从宽或者从严处罚的比例。

  

(1)对于在共同犯罪中所起作用较小或属于从犯的一般教唆犯,比照第10条至第l2条的规定确定从宽处罚的比例;

  

(2)被教唆的人未犯被教唆的罪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下;

  (3)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增加基准刑的10%-30%;

  (4)教唆限制行为能力人犯罪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14、对于自首情节,结合自动投案的动机、时间、方式、罪行轻重、供述犯罪事实的完整性、稳定性以及悔罪表现等情况,确定从宽的比例。

  

(1)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主动直接投案构成自首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

  

(2)犯罪事实和犯罪嫌疑人已被司法机关发觉,但尚未受到讯问,或者未被采取强制措施,主动直接投案构成自首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不同种罪行,以自首论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4)并非出于被告人主动,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或亲友送去投案等情形构成自首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5)罪行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组织或司法机关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自己的罪行构成自首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6)其他类型的自首,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7)犯罪较轻(指法定刑幅度在三年有期徒刑以下的犯罪)的自首,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

  (8)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但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15、被告人亲属以不同形式送被告人归案或协助司法机关抓获被告人,不能认定为自首的,考虑到被告人亲属支持司法机关工作,在决定对被告人的具体处罚时,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以下。

  16、对于立功情节,综合考虑立功的大小、次数、内容、来源、效果以及罪行轻重等情况,确定从宽的比例。

  

(1)一般立功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2)重大立功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50%;

犯罪较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

  (3)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减轻处罚的,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上。

  17、对于被采取调查和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者判决确定的罪行属同种罪行的,根据坦白罪行的轻重以及悔罪表现等情况,确定从宽的比例。

  

(1)坦白同种较重罪行的,一般应当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2)坦白同种较轻罪行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l0%以下;

  (3)首先供述同案被告人共同犯罪事实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以下;

  (4)司法机关掌握的证据不充分,犯罪分子如实交代有助于收集定案证据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以下。

  18、对于当庭自愿认罪的,根据犯罪的性质、罪行的轻重、认罪程度以及悔罪表现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l0%以下,依法认定为自首、坦白的除外。

  19、对于被害人有过错或对矛盾激化负有直接责任的,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被害人对法律规范、伦理道德、善良风俗的背离程度,以及促使被告人实施加害行为的关联程度等情况,确定从宽的比例。

  

(1)被害人对犯罪发生有一般过错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以下;

  

(2)被害人对犯罪发生有较大过错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3)被害人对犯罪发生有严重过错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20、对于退赃、退赔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退赃、退赔行为对损害结果的弥补程度,退赃、退赔的数额及主动程度等情况确定从宽的比例。

  

(1)主动全部退赃、退赔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被动全部退赃、退赔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2)主动大部分退赃、退赔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被动部分退赃、退赔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l0%以下;

  (3)积极配合司法机关追缴赃款赃物,未给被害人造成经济损失或者损失较小的,可以减少基准刑10%以下;

  (4)刑事案件立案后,犯罪分子及其亲友自行挽回经济损失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以下。

  21、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等情况,确定从宽的比例。

  

(1)积极赔偿被害人全部经济损失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2)积极赔偿被害人大部分经济损失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3)虽然未能赔偿被害人全部或大部分经济损失,但已穷尽赔偿手段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22、对于取得被害人或其家属谅解的,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罪行轻重、谅解的原因以及认罪悔罪的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但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组织犯罪、邪教组织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恶势力犯罪、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以及极端仇视国家和社会,以不特定人为侵害对象,所犯罪行特别严重的犯罪分子除外。

  23、对于累犯或者毒品再犯,应当综合考虑前后罪的性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再犯时间的长短以及前后罪罪行轻重等情况,予以从重处罚。

但是增加的刑罚量不得高于五年。

  

(1)刑罚执行完毕不满一年重新犯罪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10%-40%;

  

(2)刑罚执行完毕已满一年不满三年重新犯罪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10%-30%;

  (3)刑罚执行完毕已满三年不满五年重新犯罪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10%-20%;

  (4)刑罚执行完毕不满五年重新犯罪的毒品再犯,可以依照本条第

(1)至(3)项的规定确定从重的比例;

  (5)刑罚执行完毕满五年后重新犯罪的毒品再犯,可以增加基准刑的10%-20%。

  24、对于有犯罪前科或者曾被劳动教养等被行政处罚劣迹的,综合考虑前科劣迹的性质、时间间隔长短、次数、处罚轻重等情况,可以增加基准刑的10%以下,但是过失犯罪的除外。

  25、对于犯罪对象为未成年人、老人、残疾人、孕妇、哺乳期妇女、患有严重疾病人员、又聋又哑的人、盲人等弱势人员的,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犯罪的严重程度等情况,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26、对于在重大自然灾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犯罪的,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以救灾款物等为犯罪对象,适用前款规定的较高幅度。

  四、常见犯罪的量刑

  

(一)交通肇事罪

  1、法定刑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幅度的量刑起点和基准刑

  

(1)死亡一人或重伤三人,负事故主要责任的,可以在六个月至一年六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负事故全部责任的,可以在一年至二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死亡三人,负事故同等责任的,可以在一年至二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无能力赔偿数额达到三十万元,负事故主要责任的,可以在六个月至一年六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4)重伤一人,负事故主要责任并且具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第二款所规定的六种情形之一(即:

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严重超载驾驶的;

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的,可以在六个月至一年六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责任程度、致人重伤、死亡的人数或者财产损失的数额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1)具有“死亡一人或重伤三人,负事故主要责任或者全部责任”情形的,重伤人数达到四人,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一年刑期;

  

(2)具有“死亡三人,负事故同等责任”的情形的,死亡人数每增加一人,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一年刑期;

  (3)具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无能力赔偿数额达到三十万元,负事故主要责任或者全部责任”情形的,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基础上每增加五万,可以增加三个月刑期;

  (4)具有“重伤一人,负事故主要责任或者全部责任并且具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第二款所规定的六种情形”之一的,每增加一种上述《解释》中第二条第二款第

(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一年的刑期;

重伤人数每增加一人,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一年刑期。

  2、法定刑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的量刑起点和基准刑

  

(1)交通肇事逃逸的,可以在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死亡二人,负事故主要责任的,可以在三年至三年六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负事故全部责任的,可以在三年六个月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3)重伤五人,负事故主要责任的,可以在三年至三年六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4)死亡六人,负事故同等责任的,可以在三年六个月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5)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无能力赔偿直接经济损失达六十万元,负事故主要责任的,可以在三年至三年六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责任程度、致人重伤、死亡的人数或者财产损失的数额以及逃逸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1)具有“死亡二人,负事故主要责任或者全部责任”情形的,死亡人数每增加一人,负事故主要责任的,可以增加九个月至一年刑期;

负事故全部责任的,可以增加一年至一年六个月刑期。

  

(2)具有“重伤五人,负事故主要责任”情形的,重伤人数每增加一人,负事故主要责任的,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

负事故全部责任的,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一年刑期;

  (3)具有“死亡六人,负事故同等责任”情形的,死亡人数每增加一人,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九个月刑期;

  (4)具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无能力赔偿数额达到六十万元,负事故主要责任或者全部责任”情形的,无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基础上每增加五万元,可以增加三个月刑期;

  (5)具有本条第一款第

(2)至(5)项情形,又具有“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情节的,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一年刑期。

  3、法定刑在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幅度的量刑起点和基准刑

  因逃逸致一人死亡的,可以在七年至八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因逃逸致人死亡的人数每增加一人,可以增加三年至五年刑期确定基准刑。

  4、交通肇事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二)故意伤害罪

  1、法定刑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幅度的量刑起点和基准刑

  故意伤害致一人轻伤的,可以在六个月至一年六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故意伤害人数、伤情程度、伤残等级、犯罪手段的残忍程度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1)每增加轻微伤一人,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二个月刑期;

  

(2)每增加轻伤一人,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

  (3)造成被害人十级至七级残疾的,每增加一级残疾等级,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三个月刑期。

  2、法定刑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的量刑起点和基准刑

  故意伤害致一人重伤,未造成残疾的,可以在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伤害人数、伤情程度、伤残等级、手段的残忍程度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3)每增加重伤一人,可以增加一年至二年刑期;

  (4)造成被害人十级至七级残疾的,每增加一级残疾等级,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三个月刑期。

  3、法定刑在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幅度的量刑起点和基准刑

  以特别残忍手段故意伤害致一人重伤,造成六级严重残疾的,可以在十年至十二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依法应当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除外。

  故意伤害致一人死亡的,可以在十年至十五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4)造成被害人十级至七级残疾的,每增加一级残疾等级,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三个月刑期;

造成被害人六级至三级残疾的,每增加一级残疾等级,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一年刑期;

造成被害人二级至一级残疾的,每增加一级残疾等级,可以增加二年至三年刑期。

  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1)雇佣他人实施伤害行为的。

其中雇佣未成年人实施伤害行为的,应当适用较高的调节幅度;

  

(2)持枪支、管制刀具等凶器作案的;

  (3)因实施其他违法犯罪活动而故意伤害他人的。

  5、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1)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