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宝宝生活任务书”为载体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04867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9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宝宝生活任务书”为载体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以“宝宝生活任务书”为载体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以“宝宝生活任务书”为载体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以“宝宝生活任务书”为载体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以“宝宝生活任务书”为载体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以“宝宝生活任务书”为载体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以“宝宝生活任务书”为载体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以“宝宝生活任务书”为载体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以“宝宝生活任务书”为载体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以“宝宝生活任务书”为载体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以“宝宝生活任务书”为载体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以“宝宝生活任务书”为载体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以“宝宝生活任务书”为载体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以“宝宝生活任务书”为载体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doc

《以“宝宝生活任务书”为载体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宝宝生活任务书”为载体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以“宝宝生活任务书”为载体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doc

以“宝宝生活任务书”为载体,家园合作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

松江区人乐幼儿园王静怡

【摘要】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

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宝宝生活任务书”是我园家园合作培养小班生活自理能力的一种创新形式,本文从参与式细化目标、儿歌式过程指导、图表式互动评价、追踪式指导、研讨式反馈等几个方面,探讨家园共育运用《生活任务书》开展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与家园合作评价的有效策略,丰富幼儿园生活课程实施与评价途径,促进家园有效合作与幼儿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为本园教师开展生活课程实施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宝宝生活任务书家园合作生活自理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1、源于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需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健康领域中,把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自理能力列为重要目标。

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看,小班幼儿身体发展已适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教幼儿学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对今后孩子的身心健康与学会生活非常有益。

可见,从小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

2、源于家园合作培养的需要

美国学者U.布朗芬布伦纳创建的“生物生态学”理论让我们充分认识到:

幼儿园、家庭、社区,尤其是家庭在儿童发展中的独特作用;要加强幼儿园与家庭彼此之间的联系,以形成正向的互动关系,保证儿童的发展。

《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中指出:

要求教师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从中可以看出,家园合作对课程实施与评价非常重要。

3、源于我园家园合作中的实际需要

我园作为区家园社区整合教育特色示范园,十年来在家园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在幼儿园《生活课程》的实施中,我们积极探索多种家长参与合作培养的方法与形式,但经观察分析后,我们发现,对小班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存在如下问题:

(1)家长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方法缺乏科学性、系统性。

调查表示,家长对小班幼儿生活课程了解的途径较狭隘,大部分家长对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内容与方法不了解。

有些家长有意识培养孩子的能力,但是方法不得当,不科学,一味采用灌输式教育,不尊重孩子的学习特点,更不会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孩子的方法进行指导,造成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较慢。

(2)教师对家长的指导与评价方法缺乏针对性、直观性。

目前,教师对家长的指导途径主要利用家长会等途径进行口头式指导,或者利用文字式的指导,指导形式以面向集体为主,缺乏针对性、且形式较单一。

在对幼儿自理能力的评价方面教师仍作为评价的主体,而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方式则以口头或者大段文字为主,造成了家园共育沟通模糊,且评价时间间隔较长、这样不能及时、直观的反映幼儿在某一阶段生活自理能力的情况,错过了培养的时机,从而影响了培养的成效。

二、概念界定

《宝宝生活任务书》:

(以下简称“任务书”)是我园在探索家园合作开展生活课程实施与评价上的一次创新,主要通过“给爸爸妈妈的话”、“和爸爸妈妈一起学”、“和爸爸妈妈一起评”等内容,运用文本形式,每月为家长提供的操作提示、培养策略与评价内容,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指导和评价,是一本家长在家指导和评价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可操作手册。

家园合作:

指家庭和幼儿园互相携手——合作教育。

主要包含家园合作挖掘和运用教育资源、家园合作创设幼儿园和家庭的教育环境、家园合作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评价等。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是指由家长、教师通过各种途径与方法针对小班生活自理能力的内容进行实施与评价,使幼儿初步具有洗手、入厕、饮水、用餐、穿衣、睡眠、整理等各方面的能力和习惯等。

三、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

通过实践研究形成了家园合作运用《小班宝宝任务书》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策略。

1.参与式细化目标,明确培养内容

参与式细化目标是指家长、教师、保育员学期初通过三位一体研讨、家长参与教研活动等途径,共同制定幼儿生活培养目标,并将每月培养重点内容进行细化,形成幼儿生活培养要求、教师操作提示、家长操作提示等内容。

参与式细化目标让家长明确了教师、家长双方都是课程实施的参与者,转变了家长的观念,明确培养方向,以便更好地实施《任务书》中的内容。

操作提示:

﹡幼儿生活培养目标来源于《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以及《生活》教参内容。

﹡每月生活培养重点来源于本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要求及实际发展情况,如上学期培养重点9月洗手,10月擦脸等、11月午餐、12月穿脱衣;下学期2月午餐、3月漱口、4月穿脱衣、5月如厕、6月整理。

附1:

参与式细化目标内容如下(9月生活内容—洗手)

培养内容

幼儿生活培养要求(评价内容)

教师操作提示

家长操作提示

1、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会有顺序的打抹肥皂,搓洗小手,洗干净,正确的方法擦毛巾;

2、不玩水,不打闹,用,人多时学会等待,互相谦让;

3、节约用水,随手关好水龙头;

4、逐步养成饭前、便后和手脏时洗手的卫生习惯。

1、在照顾幼儿如厕后、准备食物与吃饭之前及时洗手,自己也做出好榜样。

2、站位应保证每个孩子都在视线范围内。

3、观察要点:

食前、便后、手脏时主动洗手

排队洗手不拥挤,自己卷衣袖

自己擦抹肥皂、搓洗、冲洗干净,关水龙头,将水甩在水池中,用毛巾擦干手,不玩水,节约用水。

1、为幼儿创设一个干净、整洁、温馨的生活环境,提供适宜的清洁用品,便于幼儿取放;

2、引导幼儿饭前便后、手脏以后、外出回家要洗手;

3、引导孩子运用正确方法洗手、擦手;

4、提醒幼儿节约用水,随手关好水龙头。

5、家长做好孩子的示范与榜样,养成清洁习惯。

2.儿歌式过程指导,尊重学习方式

儿歌式过程指导是指根据每月生活培养重点,将培养内容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列入《任务书》中。

儿歌式过程指导策略尊重了小班幼儿的学习方式,增强幼儿学习生活技能的兴趣,为家园合作进行生活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参照的文本内容,增强了家园共育的一致性。

操作提示:

﹡《任务书》中的儿歌来源于小班《生活》教参内容以及家园共育共同收集,并根据幼儿兴趣和能力发展要求进行筛选,选择一些朗朗上口、将生活技能练习具体形象地融入其中的儿歌编入手册。

﹡儿歌的学习与运用途径:

1、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在园运用儿歌与图片进行生活技能的学习,便于幼儿理解与掌握生活技能。

2、家长对照《任务书》中的儿歌在家对幼儿进行生活技能的指导,鼓励幼儿运用儿歌巩固对生活技能的操作。

附2:

《任务书》中儿歌一览表:

培养重点

培养儿歌

内容来源

洗手

《洗手》

生活教参P71

《我来帮你擦眼泪》

生活教参p16

《我的小手真干净》

自编

擦脸

《擦脸》

《生活教参》P76

《小毛巾》

《生活教参》P77

午餐

《吃的干净真正好》

《生活教参》P14

《吃饭不要喂》

《生活教参》P14

《样样东西都要吃》

《生活教参》P14

《长成一个胖娃娃》

《生活教参》P14

漱口

《漱口歌》

《生活教参》P77

穿脱衣

《穿衣》

《生活教参》P27

《穿裤子》

《生活教参》P28

《走路不摔跤》

《生活教参》P23

扣纽扣

《折衣服》

《生活教参》P23

《小扣子》

《生活教参》P23

如厕

《宝宝上厕所》

自编

《上厕所》

自编

整理

《整理歌》

自编

3.追踪式个案记录,关注个性需求

追踪式个案记录是指教师根据班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情况选定几名有一定代表性的个案追踪幼儿,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案追踪表记录表》,教师定期进入该幼儿家庭中,对幼儿进行追踪观察与记录,提出合理化建议。

追踪式个案记录可让教师及时掌握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状况,便于教师监控家长对《任务书》的运用情况,对家长的指导方式进行分析和帮助。

操作提示:

﹡被追踪的幼儿有一定代表性,如:

体弱儿、肥胖儿等特殊幼儿;自理能力较弱幼儿;《任务书》评价中反映能力较弱幼儿等。

﹡《个案追踪记录表》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情况分析;2、幼儿自理能力发展情况;3、家长运用任务书指导幼儿情况;4、指导对策与建议。

﹡教师追踪记录的形式一般通过走进该幼儿的家庭进行现场浸入式指导。

附3:

《追踪式个案记录表》

表一:

幼儿姓名

王高杰

班级

小三班

性别

出生年月

2007-4-12

爱好

唱歌跳舞

父亲姓名

高国强

工作单位

上海日安电子有限公司

学历

大专

母亲姓名

王建英

工作单位

个体

学历

大专

家庭地址

凤凰西村19号301室

联系电话

13524957574

情况分析

1、对幼儿的情况分析

王高杰是我们小三班的孩子,聪明可爱的小弟弟。

做游戏、学本领时他特别爱动脑筋,但是游戏结束了,从来不整理。

老师提醒了他,他也常常是应付一下就逃开。

2、对幼儿家庭的情况分析

该孩子的主要家庭成员有父母、祖辈领养。

平时大部分时间都是奶奶接送。

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家庭教育的主要人员就落到了祖辈身上。

经过观察与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活动经常是奶奶来包办代替。

孩子在前面玩,奶奶在后面理。

2、任务书记录情况分析

从任务书中显示,孩子在整理内容中的第一栏中知道玩好玩具要主动整理这一栏以及整理玩具要将玩具摆齐这两栏都是需加油,家长在家中发现问题后及时与教师沟通,教师在园内给予的评价也是该幼儿不能主动进行玩具整理。

培养目标

1、知道玩具用具玩好后要送回家。

2、学着自己整理玩具、用具,按照标记对应摆放,物归原处。

3、学习整理图书,按照规律(如从大到小)摆放整理,或一一对应整理好。

实施措施

1、家长为孩子安排属于自己的空间,提供放置幼儿玩具用具图书的多个固定柜子或箱子,贴上标记,便于幼儿取放与整理。

2、家长根据孩子的能力,为孩子流出充分的收拾整理玩具的时间。

3、家长教育幼儿做完一件事应收拾整齐后才能再做另外一件事。

4、家长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整理玩具,还可以放些音乐,提高幼儿积极性。

5、家长与孩子一起整理房间,多给予孩子鼓励,要尊重孩子。

表二、

观察对象

王高杰

指导对象

王高杰爸爸

观察地点

王高杰家中

重点指导内容

一、家长运用《任务书》的指导二、孩子在家整理方法的指导

观察时间

2011年6月2日

2011年6月16日

到了王高杰小朋友的家中,只见王高杰在房间里玩玩具,一旁的玩具散落一地,第三玩具的种类很多,孩子先玩了一种积木玩具后并没有及时整理又拿起另一种汽车玩具玩了起来,这时爸爸过来了,不好意思起来就对孩子生硬地说:

“像什么话!

快把玩具整理起来!

”孩子听到爸爸的没有反应。

爸爸又用训斥的口吻责备了起来,孩子就哭了起来。

这时我走过去跟爸爸说:

“爸爸,王高杰的《宝宝任务书》呢?

这时我指着《任务书》中的整理儿歌,让爸爸跟着念起来,王高杰马上说:

“老师整理玩具的时候就会念这首儿歌的,听着他马上就开始整理起来。

爸爸兴奋地说,真有效。

来到小杰的家,小杰正在爸爸妈妈的卧房大床上搭积木,我看到小杰,边搭边不时地有积木掉落到地上,但是他却没有起捡起来,而是若无其事地继续玩。

“王高杰,来吃西瓜。

”奶奶在客厅喊着。

小杰立刻拿着手中的积木跳下大床,来到厨房的桌子边,边吃边继续玩搭积木,于是又有一些积木被掉在了厨房的地上……

后来爸爸便走了过去,轻轻念起《任务书》上的儿歌来“宝宝有个家,玩具也有家,游戏结束了,大家都回家”。

他马上捡起了地上的积木乖乖的坐下来,安安静静地搭起来。

我表扬他:

“小杰真棒,在家里和在幼儿园是一样的,见到玩具掉下来,就要马上捡起来,送回家。

记录与行为不相符:

该幼儿在园整理自理能力并不是很好,可是从记录的情况来看,从第一周到第四周,该幼儿在家中的所有能力都是表现最好,甚至达到一个“一般”都没有,经了解该家长出现了在家中包庇孩子的现象

记录与行为相符:

该家长在整理一栏中真实的对孩子进行了记录,经教师在园对该幼儿的情况进行分析后,可以确定家长的记录真实与幼儿园相符。

1、追踪式指导:

教师通过任务书中反映的情况来到家中进行及时追踪,并对家长的观念和记录方式予以纠正。

2、适时引导:

引导孩子明白任务书的意义,让孩子体会到《任务书》是记录自己进步的痕迹,而不是每天重复无目的地得到“五角星”。

1、家园沟通:

通过沟通,该家长在家能够按照《任务书》中的培养要求,运用于幼儿园相一致的指导策略进行指导。

2、现场指导:

教师来到家中进行指导,并提醒家长注意环境的创设并坚持让孩子做下去。

1、让家长明确科学评价:

经过教师追踪孩子情况和家教指导,让家长明白了《任务书》评价方式的真正目的,使该家长重新观察与记录,孩子在家的做法得到了真实的反映。

2、孩子的能力得到真实的反映:

通过调整后,孩子的真实能力得到了反映,家长和教师针对策略重新制定了培养对策。

1、生活自理能力有提高:

半个月后,该孩子的《任务书》中的这一栏,已经变成了“你很棒”,孩子的这一自理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2、家长指导能力有提升:

家长的指导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并能坚持运用《任务书》中的指导策略进行指导。

4.图表式互动评价,优化评价机制

图表式互动评价是指根据《任务书》中每月幼儿生活培养重点,以月为时间单位制定评价表格。

家长与教师用简单符号每天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表现进行互动评价,月末与教师进行交流,互相了解评价结果。

图表示互动评价让家长成为了评价的主体,直接反映了家长记录的真实性,更直观、显性地反映孩子某一阶段某一能力的发展情况,便于家园同步有针对性地实施培养策略,摒弃了传统评价的弊端,优化了评价机制。

操作提示:

﹡《任务书》评价表中评价内容与每月生活培养内容相对应,横格向为周次,竖向为培养要求。

﹡评价符号简单易懂,便于不同层次家长操作(做得很棒打★,基本做到打√,仍需加油打▲)。

﹡评价人员可以是家长、教师,也可是幼儿自己,教师与家长可鼓励幼儿自己做评价的主人。

附4:

9月生活培养内容(洗手)评价表:

周次

幼儿按一定程序认真洗手(卷衣袖,手洗湿,擦肥皂,搓洗手

 

 

 

 

手心、手背都洗到

 

 

 

 

不拥挤、不边玩边洗,不把水洒到地上

 

 

 

 

节约用水(能关好水龙头)

 

 

 

 

毛巾取放位置正确

 

 

 

 

能做到饭前、便后洗手

 

 

 

 

5.研讨式反馈交流,推广实践价值

研讨式反馈交流是指教师定期为家长搭建一些交流平台,如通过班级家长会、家委会会议、教研活动等,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以及《任务书》操作成效进行反馈交流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研讨式反馈交流作为一种沟通形式,为家长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搭建了交流平台,促进了家园互通,在不断完善不断改进中使《任务书》内容更加完善,为生活课程实施与评价提供可操作范本。

操作提示:

﹡研讨式反馈交流参与人员由年级组各班家长、保育员、教师三方人员组成。

﹡研讨式反馈交流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任务书使用情况的感受

2、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情况的反馈

3、对任务书的操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研讨式反馈交流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由教师当场做记录并通过班级网站、家园之窗等途径告知其他家长。

附5:

《研讨式交流记录表》

活动时间

2011年11月9日

活动地点

小班办公室

主持者

王静怡

记录者

黄清清

参加人员

宋美丽、黄清清、张爱勤、郭丽萍、俞纪勤、顾似范、胡蝶,各班家长代表一名

缺席人员

活动过程:

家长谈运用《任务书》后的建议

小一班:

张舒茜爸爸说:

自从用了《任务书》对孩子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后,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位幼儿园教师,以前我只是有想法去引导孩子但是没有很好的方法,有了这本任务书,我就可以边照着任务书上的目标,然后用其中朗朗上口的儿歌对孩子进行培养,有的儿歌甚至是我读了个开头宝宝就能很好的跟从我一起念,这样的氛围真实融洽,孩子再也不包办代替了。

建议:

对于《任务书》的内容调整我也有一些想法,因为我家茜茜是肥胖儿,在吃饭这一内容中,有几条1、能自己独立进餐。

2、一手扶碗一手拿勺。

3、一口饭,一口菜,不挑食,不偏食。

4、桌上、地面、碗里干净。

5、饭后漱口再擦脸。

这几条是基本的培养步骤,也是适合所有幼儿的,但是我家茜茜说在幼儿园里是先喝汤、再吃饭和菜的,所以在《任务书》中是不是针对我家茜茜这些肥胖儿有些个性化的指标要求,这个虽然比较难,但是我想也是对《任务书》的更加完善考虑。

教师回复:

这个建议很好,教师首先应该考虑到孩子的个体差异,尤其是在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时候有些方面并不是所有孩子都一致的教育,就比如说在进餐环节,肥胖儿应该注意进餐顺序。

我们今后会在《任务书》中也著名特殊儿童的培养要求以便让家长进行对照。

小二班:

庄严妈妈说:

感谢老师能有这样一本小册子,真的谢谢老师的良苦用心。

有了这本小册子,我家孩子的生活问题真正得到了解决,她让我了解了小班生活课程内容,有的时候我和孩子一起规范的操作,孩子甚至还会提醒我做的不会的地方,用儿歌也来教会家长怎么做,真是让我喜出望外。

建议:

我也有个小小的建议,就是在评价一栏中,一开始按照评价标准做得很棒打★,基本做到打√,仍需加油打▲我的孩子经常喜欢用一些别的符号代替原来的评价符号,比如好的时候她会自己用图画的形式来画一朵花表示,而需努力的时候会用圆圈啊类似她自己的符号表示,因此是否能够让孩子自主记录。

教师回复:

很高兴《任务书》已经发挥了它最大的价值,可见从孩子记录的行为上也可以看出孩子对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一种兴趣而并不是一种负担,能力强的孩子确实可以采用多种记录方式来反映不同的情况,但是《任务书》的评价是双方的,教师要通过家中的评价指标来判断孩子的发展,因此在孩子记录之后请家长按照要求再注明一下,这样既尊重孩子记录的愿望,又便于教师评价。

小三班:

爸爸

《任务书》的确让家长了解课程实施与评价,达到了家园同步教育的目的,我们还把任务书复印了,给家中的每位家长都准备了一本,人手一本小册子,抢着要给孩子念儿歌,我家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提高。

建议:

我家宝宝老师自己要看《任务书》对其中的儿歌很要念,说都是老师幼儿园里教过他们的,但是没有家长指导又看不懂,我想能不能在每个内容上再加入照片的形式,这样就有利于孩子进行操作了。

教师回复:

这个建议很好,和我们教师最近发现的问题一致,我们会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孩子更明白每个步骤的内容,谢谢家长。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针对《宝宝任务书》的运用提出感想和建议。

通过各班家长的对任务书的反馈与交流,教师了解了《任务书》的作用以及家长对运用《任务书》后的建议。

可以看出家长提出的建议是真实而且来源于操作过程中的,教师也会根据建议对《任务书》进行继续调整和完善。

四、成效分析

(一)幼儿层面

1.幼儿学习兴趣有提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运用《宝宝任务书》后,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有显著的提升。

表现在三方面。

一、孩子对于学习生活技能的兴趣提高了。

变被动的学习到主动参与,无论园内和园外都能听到孩子边念儿歌边操作。

二、孩子对生活自理能力的各项内容,如进餐、洗手、如厕等的操作更娴熟了,大部分幼儿都能掌握生活技能。

三、孩子们中间产生了良性竞争局面,纷纷对照《任务书》进行互相比较,互相鼓励与学习。

运用《任务书》前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掌握调查汇总:

生活自理能力内容

掌握程度所占比例(%)

使用前

使用后

洗手

40.5

87.4

进餐

32.7

80.4

入厕

46.8

77.3

整理

37.9

80.1

 

2.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有提高,变随意随性为坚持一贯。

通过《任务书》的培养,督促了家长对幼儿家中的培养。

以往孩子园内园外表现不一致的现象有很大程度的改观。

如,以往有些孩子在园能自己吃饭,而在家却喂饭的孩子。

如今家长都能为其创设与幼儿园相一致的环境,实施一致的指导方法,以至于孩子在家都能自己吃饭,让家长感到欣喜,教师感到欣慰。

3.幼儿参与主动性有提高,变成人提示到自我管理。

由于《任务书》中的评价方式简便、直观,有些能力强的孩子不需要通过家长来进行评价记录,家长反映这部分孩子经常自己记录与评价,自己能够用绘画的形式用★,√和▲来表示。

这样做让孩子更清楚自己的不足,成为评价的主人,拓宽了评价的人员,让家长、教师与幼儿三方共同参与评价。

(二)家长层面

1.转变观念,重拾信心。

以往,很多家长都认为幼儿自理能力培养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对自己孩子在某些生活技能上的薄弱之处望洋兴叹,失去了培养的信心。

《任务书》的出现使家长们重拾信心。

有了科学的培养方法,看着孩子的显著进步,让家长们心中的大石头都放下了,不会用绝对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表现,而是从发展的眼光去相信孩子的能力。

2.角色转换,平等对话。

《任务书》让家长重新审视了自己在培养过程中的角色定位。

家长不仅是观察者、倾听者、指导者同时也是参与者、学习者。

有些家长反映,有些生活技能,比如擦脸的正确步骤,进餐的顺序等都是从孩子那里学来的方法,家长只有与孩子平等对话,以同伴与学习者的身份,才能更好的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3.改变方法,重视评价。

家长对于家长改变指导方法,科学培养幼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它让家长明确了只有适合幼儿的方法才是对的方法,只有有了兴趣才能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

另外,通过参与评价,使家长明确了评价的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往包庇孩子的家长也纷纷改变了方法,因为他们从《任务书》中深切体会孩子的发展是最大的成功。

(三)教师层面

1.拓宽了沟通与指导的形式。

《任务书》的出台,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形式拓宽了。

原本口头的、个别的、小范围的沟通变成了书面的、面向全体的沟通,在生活指导方面,教师不再喋喋不休地与家长唠叨,变口头指导为文本式指导,既提高家长的指导能力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增加了新的指导途径。

2.促进了家园有效合作。

《任务书》是一本值得推广的家园共育可操作的手册,帮助家长具体了解幼儿园生活课程的评价指标,配合幼儿园在家庭开展生活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为家园同步开展课程实施与评价提供可操作的文本,在家园合作计划——家园合作实施——家园合作评价中使原本幼儿园为主的培养转化成双向互动式的培养,促进了家园有效合作

3.创新了幼儿园生活课程实施与评价形式。

《任务书》的出台是一次新的创新,它丰富了幼儿园生活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形式,丰富了《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内容,是市级课题《家园合作对小班生活课程与评价的实践研究》的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为今后教师课程实施提供了范本。

五、思考与讨论

1.挖广度,成为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可操作手册。

《任务书》只是课程实施与评价研究中的一项创新内容,它仅限于生活课程中生活自理能力这一内容。

如何将手册内容续编且运用到《学习》、《运动》、《游戏》课程中是我们下阶段研究的方向。

2.重效度,做到有效实施与有效管理的双轨齐下。

正如家长们的意见中所提,任务书的实施要关注到个体差异等方方面面,又到考虑到管理人员的及时监控和分析,因此有效实施与有效管理之间的平衡永远是个需要权衡的话题。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上海:

华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