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开展传统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及运用.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04870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幼儿园开展传统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及运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幼儿园开展传统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及运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幼儿园开展传统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及运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幼儿园开展传统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及运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幼儿园开展传统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及运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幼儿园开展传统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及运用.doc

《浅谈幼儿园开展传统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及运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幼儿园开展传统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及运用.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幼儿园开展传统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及运用.doc

浅谈幼儿园开展传统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及运用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xxx

指导教师:

xxx

摘要:

游戏是幼儿园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在幼儿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

而民间的传统游戏,在漫长的岁月里,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流传和发展,民间游戏已成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着中华民族所共有的、思维、感情和交流模式。

民间游戏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给幼儿带来无限欢乐!

本文试从民间传统游戏的概念及特点进行深入探讨,并从民间传统游戏的教育价值入手,对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析,以期引起重视。

关键词:

幼儿民间游戏教育价值运用

前言

近年来,随着幼儿园迈向现代化幼儿园行列的步伐加快,教学设备、媒体也得到了飞速的更新与换代。

我们可以看到,在孩子走近高科技产品的同时,正日渐疏远着那些草根化的、蕴含丰富教育资源、娱乐成分的民间游戏。

在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幼儿可以通过民间游戏来锻炼身体,促进语言、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对幼儿教育有着很大的价值,对幼儿教育者也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作为幼教工作者的我们应该重视并充分地加以挖掘、开发和利用民间游戏,让孩子们徜徉在民间游戏中愉快地成长,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一、民间传统游戏的概念及特点

(一)民间传统游戏的概念

民间游戏是由劳动人民自发创编,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

民间传统游戏因趣味性强且能够满足儿童好说、好动、好模仿、好游戏等心理特点,种类繁多,是一个巨大的游戏宝库,深受幼儿喜爱。

同时,民间传统游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也具有多方面的价值,特别是对幼儿身体的健康成长、机能的增强有着重要作用。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造游戏条件”。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同时指出:

“玩是幼儿的天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可见,游戏在幼儿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民间传统游戏的特点

1、形式简单、取材方便

这一特点使民间传统游戏能在许多幼儿园开展以及经验推广。

民间传统游戏所需的材料非常简单、廉价,大多来自日常生活和自然的材料及半成品。

并且这些材料并没有固定的形式,不表现某一具体的物品,幼儿可以在游戏中根据自己兴趣和想象,随意将材料加工和改造。

有的游戏甚至用儿的手、脚或身体的某些部位、某个动作就可以进行。

游戏规则可有参与者自己决定,游戏由浅入深,形式也可由参与者随时改变。

2、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

民间游戏总是在某个特定的地点范围内产生、传承并享用的。

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地域辽阔、各民族生活的环境与习俗有所不同,而民间传统游戏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是人们日常的生活,并且所配的儿歌一般是当地的语言,这使得民间传统游戏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

如四川民间游戏游的《蝗蛳蚂蚂》贴近儿童的生活,有着自身突出的特点。

3、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趣味性

趣味是游戏的生命,兴趣是孩子们创造的源泉。

民间游戏之所以得以流传下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具有浓厚的娱乐性和趣味性。

幼儿在自然、自发的民间游戏中,幼儿没有任何干预,没有心理压力,情绪是放松的,他们自娱自乐、自由结合,不用任何道具就能玩得很开心。

这说明幼儿民间游戏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情绪环境,使幼儿跨越了情绪障碍。

因此,民间游戏的开发过程,可以说是幼儿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和积极情感的过程。

二、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

(一)有利于幼儿身体的发展

发展儿童走、跑、跳、钻等基本的动作,需要经过大量的反复练习才能收到效果,如果只机械地反复让儿童做这些动作,只会让这些动作更加乏味,没有成效。

由于民间活动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趣味性这一显著特点,深受幼儿喜爱,幼儿非常乐意参与其中。

在民间游戏活动中,幼儿通过反复游戏,可以使这些动作更加熟练,从而使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动作能力得到提高和发展。

在“国培”实习期间,我在曾大班组织过“扛轿”的游戏,游戏之前,我先示范了游戏的玩法,主要是手的搭法还有三人的合作方法,孩子们很感兴趣,都目不转睛地看着我,跃跃欲试。

终于,到了玩的时间了,我给他们分好3人组,但是里面谁抬轿子,谁坐轿子交由他们自己分工。

“我和嘟嘟比较高,乐乐你小一点,就坐轿子吧!

”孩子们知道发挥各自的特点,优化组合,轿夫有成就感,他们就商量着轮流当,整个活动在意犹未尽中结束。

在整个通过这个小小的案例可以看出,在轻松欢快的氛围里,幼儿的体能和动作得到了发展,合作能力、协调能力自由地得到发挥,由此可见民间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之大。

(二)有利于幼儿认知的发展,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大多数数民间传统游戏都配有童谣和儿歌,这些童谣和儿歌中包含着许多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

比如:

“包饺子”游戏附有儿歌帮助幼儿了解饺子制作的整个过程;“跳房子”游戏让幼儿从中获得了数学知识。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对挖掘、搜集到的游戏童谣和儿歌加以改编,赋予其新时代的新内容,使孩子们在玩乐中接受新知识,吸取新信息。

民间游戏有一大特点就是形式多变,一物多玩。

在开展民间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可以根据已有的物品自由地创造新的玩法,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三)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

首先,民间传统游戏能够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如:

“跳竹杆”游戏,二人抬、一人跳,游戏要求幼儿抬的动作要一致,抬跳动作要协调,抬跳节奏要一致,两个一致和一个协调,充分培养了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

又如:

“小鱼网”要求当鱼网的两个幼儿要合作好,动作、语言必须一致,当小鱼的幼儿们行动要迅速,以免被抓。

再如:

“一网不捞鱼” 同样要求当鱼网的两个幼儿要合作好,动作、语言必须一致,当小鱼的幼儿们前面的要抓紧后面的并且行动要迅速,步调要一致。

这些游戏都至少需要两名幼儿参加的,幼儿可以从中满足合群的需要,形成自然的游戏伙伴关系,这为现今的独生子女提供培养合作意识的好机会。

其次,民间游戏能够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由于幼儿个性的差异,在游戏过程中常会发生不同意见,从而产生各种矛盾。

这就需要幼儿必须相互协调、合作,学会自己解决人际矛盾,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学会理解和照顾他人、平等待人等。

有一次,笔者在组织幼儿玩《老狼老狼几点钟》时,全体幼儿分为若干个小组,选出3-4为幼儿扮作“老狼”,其他幼儿在牵衣服排成一排扮作“羊”,第一位是“老羊”,当“老羊”问到“老狼老狼几点钟”时,老狼可回答1-11点任何时间,当老狼回答“12点”时,便开始抓羊,“羊”则要赶快跑。

但是,有的幼儿怕被“老狼”抓住,当“老狼”还没有回答“12点”的时候已经开始跑了。

这时,我让孩子们回到身边,组织大家共同讨论游戏规则,“老狼”还没说“12点”的时候,到底能不能跑,如果跑了该怎样惩罚。

最后我统一了大家的意见,大家又开始开心地玩起了游戏。

可见,在游戏中,教师可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引导幼儿解决矛盾,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四)弘扬民族文化,培养爱国精神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许多外来文化和事物充斥着幼儿的生活,幼儿的玩具不再是毽子、皮筋、沙包,取而代之的遥控汽车、洋娃娃、电子游戏机等现代化产品,导致许多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

民间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游戏又是一个幼儿进一步了解民族文化的桥梁,让幼儿在快乐游戏的同时,充分感受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有利于幼儿良好品格的形成

《纲要》中指出:

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以幼儿发展为本,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是幼儿园的主要任务”。

其中,加强幼儿的品德教育和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训练,对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民间游戏中编配的部分儿歌对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如在玩游戏摇元宵时,是由两名幼儿合作合作边念儿歌边玩的。

而这首儿歌溶于此游戏中,不仅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吃饭不让妈妈喂,走路不让爸爸抱);而且有教育了幼儿从小懂礼貌,争做文明人(看见小鸟点点头,看见客人问声好)。

童谣中添了游戏的情绪,幼儿能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的运用

(一)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

1、创设良好的室内环境

为了使民间游戏资源能与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可在各区角投放充足的民间游戏材料,让幼儿在常态下,随意自如地开展各民间体育游戏、民间智力游戏、民间美术游戏、民间童谣说唱等。

如在益智区投放“翻绳”、“七巧板”、“找东西南北”等各种民间游戏;在科学探索区投放“捻捻转”、“绕饶转”、“抽陀螺”等游戏材料;在美工区增加泥塑、剪纸、编织(如中国结)、棒针十字绣等材料;在音乐表演区投放彩绸、绸扇、民间小乐器、服装等;在体育区投放高跷、沙包、皮筋、跳绳等。

此外,还可以建立民间游戏玩具展示区,在展示区里摆放一些毽子、梅花桩、高跷、独轮车、风筝、风车等游戏玩具,既方便幼儿认识民间游戏,又可让幼儿随手可取,进行活动。

2、创设良好的室外环境

幼儿园户外场地进行环境创设。

笔者在实习期间的幼儿园有宽阔的户外场地,该幼儿园在平整的水泥地、塑胶地上画上富有情趣的、五颜六色的“圆圈”、“方格房子”等,让孩子们玩 “跳圈”、“跳格子”等游戏。

在宽松的户外活动中,幼儿的体能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激发了幼儿游戏的兴趣,使幼儿真正体验到了游戏的乐趣。

(二)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合理渗透民间游戏

 1、民间游戏在户外体育锻炼中的渗透 

民间游戏内容广泛而丰富,其中有许多游戏能发展跑、跳、钻、平衡等身体动作,发展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活性。

例如:

“跳皮筋”、“炒黄豆”、“跳格格”等。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民间游戏以幼儿为主的特点,特别是大班的幼儿还可以自己寻找游戏玩伴,自己制定规则或改变玩法,这样能够培养幼儿交往、合作的能力。

2、民间游戏在领域教学中的渗透

教师可根据本班幼儿身体发展的实际水平和具体的教学目标来设计和组织民间游戏活动。

如在中班的数学活动中,教育目标为认识“6”的相邻数,就利用“跳格子”游戏,在地上画上格子并在格子里分别填上6的相邻数,引导幼儿边跳边念“6有两个好邻居,就是5和7,5是6的小邻居,7是6的大邻居,大家一起玩跳格,开心又有趣”,这样一来,使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中轻松地掌握了“6”的相邻数,教学目标也顺利实现了。

  

3、民间游戏在零散间隙时间中的渗透 

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环节过渡中有许多零散时间,如幼儿来园后、离园前、饭后、在各个环节的过渡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不受时间、场地限制、玩具携带方便的民间游戏。

教师应特别注重幼儿的来园活动这一环节,因为来园是幼儿愉快地开始一天生活的关键。

在营造温馨环境的同时,开展一些发展小肌肉群或手眼协调的民间游戏如“翻绳”“捉猴”等,可调动幼儿积极的情绪,让幼儿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开始一天的学习与游戏活动。

而在离园时,幼儿情绪较不稳定,教师容易“顾此失彼”,在保证安全的同时,让幼儿学会安静、有序地离开活动室,可开展一些稳定幼儿情绪的民间游戏,如:

“烟盒三角块”“拍手游戏”。

这样不仅是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过渡自然,同时减少了幼儿排队和等待的时间,体现了动静交替的原则。

(三)改变创新,增强游戏时代气息

民间游戏毕竟是经过上千年的流传与积累,具有一定的地方性与时代性,许多的语言与规则不太适合现代幼儿的使用,需要改编,使游戏更具有趣味性和发展价值。

改编民族民间游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游戏规则的改编与创新

有的游戏的规则需要或适合改编与创新,如:

跳房子的游戏规则可以进行这样的改编,跳的规则由石头停在哪一格改为跳单双数,以结合数学知识的巩固。

2、游戏玩法的改编与创新。

民族民间游戏不一定都适合幼儿园的孩子玩耍,可以通过改编玩法后,让幼儿园的孩子能玩、喜欢玩,在享受游戏的乐趣中得到发展。

比如在玩沙包时,不仅可以扔沙包,还可以踢沙包。

3、改编游戏童谣

在许多游戏中都伴随着着动听、有趣的童谣,但有一些很多童谣不容易理解或不感兴趣,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进行适当的改编。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组织孩子变化童谣,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参与兴趣,而且能够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四)整合资源,提高游戏的影响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具细微的任务。

”幼儿园要充分发挥家长的参与性和利用价值。

首先,可以向家长搜集整理民间游戏。

大多数家长都是玩民间游戏长大的,知道许多好玩的民间游戏,甚至有些家长小时候就是游戏高手。

家长就是一个巨大的“游戏宝库”,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这一宝贵资源。

其次,把民间游戏延伸到家庭。

幼儿在家人陪伴下进行民间游戏,不仅能够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且能够增强幼儿对民间游戏的了解与感受。

结语: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在日趋国际化的今天,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将成为促进时代发展的新文化。

传统民间童谣游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我们幼儿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添加剂”。

作为幼教工作者应不断钻研,充分挖掘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并信心百倍地用爱去探索,给每个孩子的童年增添灿烂,享受幸福、快乐!

[1]付雏菊,民间游戏初探,幼儿教育,2006.7.8第12页

[2]王永,唐代游乐风气探略[J],传统文化,1990.

[3]蔡丰明,游戏史[M],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117

[4]梁学成,中外民俗[M],西安:

西北大学出版,2002.

[5]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6]周念丽,张春霞,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7]郭泮溪,民间游戏与竞争,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8]陈云霞《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幼教博览]2005年第3期

[9刘婧《民间游戏是幼儿教育中的无价之宝》[为了孩子]2009年

[10]王美芳《幼儿教育中的奇葩民间游戏》[科学大众]2009年第1期

[11]海喜丽《浅谈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对幼儿的创造作用》[教育艺术]2009年6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