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学龄前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实践报告.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04889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对学龄前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实践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于对学龄前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实践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于对学龄前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实践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对学龄前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实践报告.doc

《关于对学龄前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实践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对学龄前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实践报告.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对学龄前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实践报告.doc

关于对学龄前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实践报告

分享行为是幼儿与人交往,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

但当今家庭大多均为独生子女,一个孩子被众多的长辈呵护与疼爱,孩子有求必应,以我为中心。

诸多的溺爱与迁就导致目前学龄前幼儿普遍缺乏分享行为。

针对这一情况,我通过对幼儿分享行为的观察、研究调查,获取其分享行为的现状;并针对影响幼儿分享行为的原因,提出有效的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幼儿成了“家庭中心”,父母对孩子的过多保护、迁就,与同伴间交往明显的减少,均不利于幼儿的社会化,也为幼儿“独占”、“独享”行为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调查表明,我国的学龄前儿童是缺乏分享行为的,4—5岁的幼儿在考虑问题时总是从自己的感觉、观点出发,而不知道别人观点的存在及不同,更不能自觉地从别人的立场或角度上考虑问题。

这使他们只知道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快乐,而不能想到或理解别人的渴望心情。

中班年龄阶段的幼儿表现尤为鲜明、突出,独占(玩具、食物等)行为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

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幼儿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形成健康个性的基础。

国际教育委员会也提出:

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能力来培养新一代。

这四种基本能力是: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其中“学会共同生活”便指要培养孩子在人际交往中能与人合作成果。

然而,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生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较好的生活环境中成长,受到家长过多的呵护,从小受到人们宠爱的他们却缺少有关爱他人之心。

他们最突出的特征是自我意识较强,合作意识薄弱,不能很好地与同伴配合。

加上,在愈来愈激烈和残酷的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造成了许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特别注重对孩子的文化素养和艺术细胞的培养,而忽略了对交往和生存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更强化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与他人分享成果的脾性。

因此,培养幼儿学会与人合作与分享的品质已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究其原因,幼儿分享行为的缺乏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造成的。

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多数家庭均为独生子女,一方面孩子成为众多长辈关注疼爱的对象,另一方面孩子在生活中缺少能与之分享的兄弟姐妹。

因此,家庭对幼儿的分享行为的培养也就缺少了许多教育条件。

于是幼儿的“惟我独尊“”惟我独享”的心理在得到成人的默许之下茁壮成长,逐渐形成我的东西是我的,别人的东西也是我的矛盾心理。

他们乐意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将自己的东西让与别人,没有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体验和互爱、互让的经验及训练,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父母的迁就与忍让以及不良的教养态度助长了幼儿的不分享行为。

其次,有很多孩子在玩同一玩具及交换时发生争吵,往往是因为不懂得恰当的商议、沟通及分享的方法。

大家都希望玩,也明白别人也想玩,但矛盾在于怎样选择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

同时,作为教师,虽然意识到了分享的重要意义,但由于对其含义理解不够深刻,欠缺了对幼儿的指导。

还有可能是玩具本身造成的,比如:

大家互换着分享玩具时,由于对方的玩具不够吸引人,所以拒绝交换分享;或者是幼儿太喜欢珍惜自己的玩具,怕别人不够爱惜,因此拒绝。

再者,幼儿的这种不分享行为也与幼儿自身的心理因素有关。

幼儿期的孩子,他们正处在身体、才智迅速增长的时期。

随着他们体力、活动范围和活动量的增加,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日益增强,对新鲜事物很敏感,但道德认识水平和道德感还处于较低阶段,是与非往往以自己的愉快或满足为标准,易与同伴发生冲突。

他们的自我意识早已形成和发展,年龄越小,自我中心意识越强。

因此,分享水平受到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这是客观存在的。

当然,也有部分幼儿从小被人溺爱,自我中心意识很强,性格中形成了小气的一面,或者自身存在不良的行为习惯。

由此可见,幼儿的分享行为受到以上几种因素的制约而导致了幼儿分享意识和能力的缺乏。

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呢?

一,为幼儿树立榜样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

所以,老师要做有心人,平时要善于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为幼儿做好行为示范。

如在分发物品时,老师要有意识地将这些物品以分享的形式来进行;当自己有了快乐体验时,要以分享的形式讲给幼儿听;当看到幼儿正在玩玩具时,老师可有意识地走过去对幼儿说:

“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

”或者说:

“你可不可以把玩具分给我一些?

”待幼儿体验到分享带来的乐趣后,幼儿便会自觉产生分享的动机,模仿老师发出类似的行为。

因此,教师必须经常检查自身的言行,为幼儿作出良好的榜样。

当然,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教师对有分享行为的幼儿的积极评价和鼓励,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的动机。

同时,在游戏时,幼儿也会不自觉地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其他幼儿的分享行为,当我们引导那些具备分享意识能力强的幼儿与能力弱的幼儿一起游戏,也不失为一种树立榜样的好方法。

二,为幼儿创立分享的机会

孩子们每天在一起生活、学习,老师可以有意识的创造分享的机会,让幼儿从中学会分享,体验分享带来的乐趣。

比如教育活动中两名幼儿使用一组学具,一组幼儿共用一套彩笔等。

同时,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一周中设立一个专门的分享日。

比如,“玩具分享日”是让幼儿在这一天将自己喜爱的玩具、宠物带来与别人分享。

再如,“经验分享日”是幼儿在这一天,将自己的成功经验和近期完成的作品向他人展示,幼儿在展示和讲述的过程中,既能产生一种成就感,又会产生一种因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还可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当某个幼儿有办“生日会”的需求时,我们可以与家长配合把“生日会”办成一个“分享会”。

在“生日会”上,蛋糕、饮料、糖果等将成为小朋友共同分享的物品。

老师在主持“生日会”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分享的机会。

如老师在请大家唱完生日歌、说完祝词之后,就可请“小寿星”简要谈一谈成长中值得分享的故事。

然后,请“小寿星”为大家分发生日蛋糕,这是小朋友共同期待的时刻,在这一时刻,大家分享食物,体会着过生日者快乐的心情以及由分享带来的乐趣。

还可以在教室中开辟出一个小小的角落来摆放幼儿从家中带来的宠物玩具。

在自选游戏时,幼儿可以随时到这个角区来与小伙伴共同分享自己或他人带来的分享物。

三,帮助幼儿学会适宜的与人分享的方法

为使幼儿的分享行为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建立一定的分享规则或让幼儿学会与人分享是十分有必要的。

这就需要老师平时的知道与帮助。

首先,老师在日常活动中要注意观察孩子在遇到需要分享情况时会怎样表现,然后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让幼儿讨论,然后实践。

比如,老师可和幼儿一起讨论:

是不是带来的分享物只给自己的好朋友?

别人想要怎么办?

当别人把自己的玩具给你玩时,你是不是很高兴?

如果别人不给你玩,你是不是很难过?

让幼儿通过情感的换位,从而理解感受分享带来的快乐,这样渐渐地幼儿便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东西,同时也能从别人那里得到自己所想要的,达到你乐,我乐,大家乐的效果。

其次,要上幼儿学会轮流分享,当玩具数量有限时,可以采用猜拳的方式决定谁先玩,然后依次轮流,让幼儿知道每个小朋友都很想玩,所以一定要遵守老师设定的规则。

刚开始可能有些困难但渐渐地,幼儿学会了协商,也了解到尊重别人及等待轮换的重要性。

轮流分享制度的建立可以帮幼儿解决一些分享中出现的问题,使幼儿在玩具数量少的情况下也能顺利实现分享。

分享是幼儿获取快乐的一种高层次的行为,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帮助幼儿学会适当的分享的方法,让幼儿在主观上产生分享的内在动机与愿望,使幼儿的分享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在客观上建立合理的分享规则,使幼儿的分享行为更加规范、有序、才能让幼儿最终自觉产生分享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