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解析版浙江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4956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解析版浙江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解析版浙江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解析版浙江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解析版浙江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解析版浙江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解析版浙江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解析版浙江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解析版浙江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解析版浙江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解析版浙江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解析版浙江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解析版浙江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解析版浙江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解析版浙江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解析版浙江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解析版浙江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解析版浙江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解析版浙江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解析版浙江卷.docx

《高考地理解析版浙江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解析版浙江卷.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解析版浙江卷.docx

高考地理解析版浙江卷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文科综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浙江古代盛产青瓷,其中越窑生产的青瓷(越瓷)远销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等。

古代越瓷贸易主要以风力和洋流为动力,晴夜观星定向,一般出航半年内到达非洲。

下图为越瓷外销西南航线示意图。

完成1、2题

                                                                           第1、2题图

1.与陆路运输相比,越瓷西南方向贸易选择海运方式可

①缩短路程                           ②增加运量

③减少货物破损                       ④增强贸易灵活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在输出越瓷的贸易航程中,船上的人可能会在

   A、甲处夜观北极星定向                B、乙处借船右后方风作动力

   C、丙处见到河水的暴涨                D、丁处眺望到大片茂盛的草地

1、C   

2、B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与陆陆运输相比,越瓷西南方向贸易选择海运方式可远销东亚、东南亚、南亚和非洲东部地区,增强贸易灵活性,④对;轮船运量比车马运量大,可增加运量,②对;海运的路程长,①错;海上风浪大,不能减少货物破损,③错。

C对。

2、在输出越瓷的贸易航程中,甲处临近赤道,北极星高度太低,不易被看到,不能利用北极星定向,A错;乙处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可借助船后方风作动力,B对;丙处为热带沙漠气候,很难见到河水的暴涨,C错;丁处半岛受离岸风及季风影响,沿岸多沙漠分布,看不到大片的草地,D错。

 

【考点定位】:

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大气环流分布规律,洋流分布规律,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差异。

【名师点睛】通过读图分析,学生应能判断出海运的路程远了,同时学生要熟悉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也应知道古代陆路运输的工具以车、马、骆驼等为主,运量比轮船要小的多。

陆路运输的颠簸是硬性碰撞,瓷器易损坏。

海运中船只的摇晃是和缓的,可以减少碰撞损失。

古代航海晚上只有靠北极星定向,北极星的高度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纬度太低,不易看到北极星。

利用风力和洋流行驶,所以要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洋流的分布知识。

乙处是季风洋流,航向西行,东北季风在右后方。

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

下图中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成3、4题

                                                                           第3、4题图

3、下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

与甲、乙两相对应的是

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④

C、甲-③、乙-①                             D、甲-④、乙-③

4、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距海远近           C、洋流性质         D、海拔高度

3、D  

4、D 

【解析】

试题分析:

3、北纬30°附近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大部分区域降水少,中西部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或者地中海气候

,东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读图,更加气温和降水量特征,甲图周围一片荒凉,湖泊处可能是绿洲,①地降水丰富,②、③地降水较多,不可能是甲地,A错;甲与④对应。

乙地景观以草地为主,植被分别较广,但是矮小稀疏,说明降水较少,热量较少,最可能是③地,所以D对。

4、根据甲乙两图景观分析对比,两地纬度相同,甲地湖泊边有热带植被分布,说明热量充足,海拔较低。

乙地景观植株矮小,体现出热量不足的特征,可能是高原景观,所以主要因素是海拔高度,D对;同一纬度太阳辐射差异不是主要因素,A错;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距离海洋远近影响不大,B错;两地不临海,临海的两端分别是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洋流性质影响小,C错。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不同气候类型特征差异,影响陆地自然景观的主要因素。

【名师点睛】此题关键是注意位于30°N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中西部多干旱区,大量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季风气候。

然后在根据甲图中只有水边有植物,判断是沙漠气候区,乙图植被分布范围较大,但植被稀疏,应该是降水较少地区域,山区地形,温度较低,对应选项中气温、降水资料,不可能是①、②两图,甲乙两图景观差异明显,两地纬度相同,甲中有热带植被,应该海拔低,乙图植被矮小的草地为主,应该是海拔高,热量不足。

下图为某地形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5、6题

                                                                           第5、6题图

5、图中甲、乙两地的地质地貌叙述,正确的是

A、甲-背斜岩层,由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压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6、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

A、石灰岩   大理岩                        B、花岗岩   流纹岩

C、大理岩   石灰岩                        D、安山岩    玄武岩

5、C   

6、A

【解析】

试题分析:

图中①——⑧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

读图分析,根据岩层弯曲形态,甲处是向斜岩层,由水平挤压成向斜,外力侵蚀成山,A错;甲位于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向斜,受侵蚀成岭,B错;乙处为背斜,顶部受张力疏松被侵蚀成谷,C对,D错。

6、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与周围岩石不同。

读图,丙处岩层按顺序形成较晚,且没有侵入或切断的形态,是在地表沉积形成,可能是石灰岩等沉积岩,或是石灰岩变质成的大理岩,A对。

不可能是岩浆岩,B、C、D错。

【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岩层的新老关系,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名师点睛】图中岩层序号代表岩层年龄的新老关系。

根据不同地质构造岩层年龄新老关系,判断出背斜、向斜构造。

背斜构造岩层中间老、两翼新,背斜顶部岩层易受张力,岩层较松散,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根据丙处岩层序号,判断出为沉积岩,如是岩浆岩,会把原来沉积岩层切断。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

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

完成7、8题。

                                                                           第7、8题图

7、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A、甲地海拔较高                           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C、丁地地势低平                           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

8、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②增加耕在面积

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④改变耕作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B  

8、B

【解析】

试题分析:

7、读图根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甲地由林地变成湿地,可能是海拔较低,A错。

丙地耕地出现的早,说明开发条件好于乙地,B对;丁地地势低平,以林地为主,耕地开发条件差,D错。

8、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①对。

增加耕地面积,可能性小,不利于环境保护,②错。

增加农业资金投入,有利于大规模生产,③对。

改变耕作制度,与大规模生产经营无关,④错。

所以B对。

考点: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条件,区域农业发展的措施。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条件,区域农业发展的措施。

【名师点睛】土地利用类型的形成与地形环境密切相关,湿地分布区海拔相对较低,河流源头的海拔较高,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与生产力水平、土地政策相关,容易开发的地区开垦为耕地的时间早。

农业生产的大规模经营不能靠扩大耕地面积,只有依靠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让少数人从事农业机械化生产。

所以要加大资金的投入。

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

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

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京华平均结果。

完成9、10题

                                                                           第9、10题图

9、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10、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9、A  

10、C

【解析】

试题分析:

9、读图,根据图中曲线,逆温上界,强逆温上界,判断所以逆温强度接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A对。

一天中气温最低时在日出前,所以逆温强度日出前达到最大,后减弱,B错。

逆温现象日落后出现,日出后一般逐渐消失,C错。

读图,根据曲线,强逆温前半夜增速快,后半夜降速慢,D错。

10、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C对。

与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无关,A、B、D错。

【考点定位】:

逆温现象及特征,影响逆温层上界峰值时间的因素。

【名师点睛】根据材料,逆温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通过读图,要注意到图中下面曲线表示强逆温,相对来说,上面的曲线逆温较弱。

对流层气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出现逆温主要是近地面降温太快,导致出现下冷上暖的稳定的大气结构。

白天有太阳辐射时,地面增

温,逆温逐渐消失。

所以逆温最强的时在日出前后。

地面辐射时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热量的传递有时间差异,所以距离地面近的强逆温层先到达峰值。

11、右图为某地地方时12时的太阳周年位置轨迹示意图。

若甲、乙两个位置的太阳高度之和为90°,则乙位置太阳高度为A、47°                     B、43°

C、23.5°                   D、21.5°

11、D 

【解析】

试题分析:

读图可以判断,乙大于0°,该地没有极夜现象,也没有阳光直射现象。

若甲、乙两个位置的太阳高度之和为90°,甲与乙位于温带范围,太阳高度角之差为47°,可以计算出乙的正午太阳高度是21.5°,D对。

【考点定位】: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第11题图

【名师点睛】白天太阳高度大于0°,夜晚太阳高度小于0°,在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等于0°,所以读图可以判断该地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甲、乙两个位置太阳高度之和为90°,所以该地无直射现象。

甲、乙两个位置的太阳高度之和为90°,二至日太阳高度角的差值是47°,可以计算出太阳高度。

第Ⅱ卷(非选择题)

36.根据下列材料,完成

(1)—(3)题(30分)

材料一:

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图2为图1中甲地气候统计图和河流水位年变化图。

图3为图1中乙地的气候统计图。

图1中丙第广泛栽植可作为优良造纸原料的辐射松,生产纸浆出口。

 

                                                                           第36题图1

                           第36题图2                                                                           第36题图3

材料二:

我国新疆吐鲁番出产的甜瓜深受市场欢迎。

某企业欲咋乙地开辟海外甜瓜生产基地,开拓国际市场。

(1)简述甲地河流水位特征,并分析成因。

(12分)

(2)简述乙地种植甜瓜有利的自然条件。

(8分)

(3)简述丙地栽植辐射松和发展纸浆出口的自然优势。

(10分)

36. 【答案】

(1)全年水位高(全年水位在3m以上);高水位在冬季(6-7月),低水位在夏季(12月-次年1月);水位年内变化较为和缓。

降水量丰富;河流的上游有大面积沼泽,滞留径流使高水位比多雨季节推迟数月;调节径流使水位变化和缓。

(2)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冬季温度低,农作物病虫害少;气候干旱(降水量少),光照充足;有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水源稳定。

(3)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辐射松生长;宜林山地广;人口较少,土地资源充裕。

水资源丰富;距海较近,出口便利。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2,甲地河流全年水位在3m以上,全年水位高。

该地在南半球,根据图中月份,高水位在冬季,图中6-7月,低水位在夏季,图中12月-次年1月。

水位年内变化较为和缓,降水量丰富。

根据图1,河流的上游有大面积沼泽,滞留径流使高水位比多雨季节推迟数月。

沼泽湿地调节径流,使水位变化和缓。

(2)读图1,乙地位于河流源头附近,说明海拔较高。

位于山脉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

乙地纬度较高,冬季温度低,农作物病虫害少。

气候干旱,降水量少,光照充足。

有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水源稳定。

有利于甜瓜种植业发展。

(3)读图1,根据纬度,丙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有利于辐射松生长。

丙地的宜林山地广,人口较少,土地资源充裕。

水资源丰富,距海较近,出口便利。

所以有利于林产品发展。

【考点定位】:

区域河流水文特征及成因,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

【名师点睛】河流水位特征是指水位、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等,水位特征可以结合图分析,从全年特征、季节特征、变化幅度等方面分析。

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等方面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要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发挥优势条件,在保护环境的条件下,获取最大的效益。

37.根据下列材料,完成

(1)-(3)题。

(26分)

材料一图1为长江下游部分地区略图。

图2为长江江苏段岸线资源结构图。

岸线资源包括港口和工业生产等所需的相关水域和陆域,一级岸线优于二级,二级优于三级。

                                                                           第34题图

材料二:

苏州地处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分布大量的出口组装制造企业,拥有较为完善的生产配套。

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变化的背景下,部分企业面临迁移或不迁移的选择。

(1)说明该地区建设众多引排工程的主要原因。

(8分)

(2)长江江苏段______________岸岸线资源条件较好,说明理由岸线资源适宜发展资金密集型工业的主要原因。

(8分)

(3)苏州某组织制造企业研究是否前往安徽的方案。

如迁移,其生产条件有何变化?

若不迁移,其需要采取什么应对措施?

(10分)

37.【答案】

(1)径流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地势低平;旱涝灾害多发;人口和城市密集,经济发达等。

(2)北。

原料和产品多为大宗商品,宜采用水运;用水量较大,沿长江分布,用水便利;环境容量较大。

(3)变化:

生产成本降低;配套不完善;运输成本上升。

措施:

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解析】

试题分析:

(1)江苏省是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所以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

位于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旱涝灾害多发。

人口和城市密集,经济发达等,需要众多引排工程保障生命、财产的安全。

(2)根据图2,长江江苏段北岸岸线资源条件较好。

读图2,北岸一级、二级岸线里程长,三级岸线较少。

说明江苏段北岸环境容量较大,所以适宜布局在北岸。

资金密集型工业的原料和产品多为大宗商品,宜采用水运。

该类工业用水量较大,沿长江分布,用水便利。

(3)如迁移到安徽,则劳动力工资水平低,生产成本降低。

但迁入地区配套不完善,距市场远,运输成本上升。

如不迁移,则应采取措施,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减少劳动力投入,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考点定位】:

区域引排工程建设的原因,区域工业布局区位及原因,产业转移的条件及措施。

【名师点睛】根据问题找答案,建议引排工程,说明该地旱涝灾害较多,所以要分析旱涝灾害多的原因。

另一较多是旱灾损失大,越是人口密集,经济发展地区,灾害损失越大。

根据材料可知岸线等级的划分,读图时要通过图例分析出差异,也就容易判断工业布局区位及原因。

产业转移的原因和影响需要从有利、不利两方面分析。

2015年浙江自选模块高考试题

 题号:

11   科目:

地理

“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10分)

农田水分盈亏量指年降水量与农田作物用水量之差,农田作物用水量受作物品种、耕作制度、土地性质等影响。

图1为我国部分地区农田水分盈亏量分布图,图2为图1中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完成

(1)~(3)题。

                           第11题图1                                  第11题图2

(1)下列四地中农作物生长最缺水的是(单选,3分)

A.①    B.②    C.③    D.④

(2)与图中东部地区农田水分由盈转亏的分界线最接近的是(单选,3分)

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B.400mm年降水量线

C.水稻种植最北界线    D.1月0℃等温线

(3)分析甲城市所在区域出现农田水分亏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4分)

【答案】“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10分)

(1)A   

(2)D

(3)原因:

降水集中在夏季;岩溶地貌,地表水容易渗漏;水田农业为主,需水量大

  办法:

加强水利建设;增加地表植被覆盖,涵养水源;合理选择农作物品种

【解析】

试题分析:

(1)考查提取信息及等值线判断。

由题干“农田水分盈亏量指年降水量与农田作物用水量之差,农田作物用水量受作物品种、耕作制度、土地性质等影响”分析四地农作物缺少是指农田水分农田水分盈亏量最小或为负值,由等值线图分析选A。

(2)考查提取信息及等值线图判读及我国重要地理界线知识迁移和调动,同上分析“亏转盈”大致在我国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分界:

秦岭-淮河线,也就是1月0℃等温线,选D。

(3)考查空间定位及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

甲城位于我国西南、云贵高原石灰岩地区,受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及喀斯特地貌地表水贫乏、即季风稻田水稻种植需要大量水等因素影响,需水量大。

只有通过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增加植被覆盖、合理科学用水(开源节流)、合理选择农作物品质来解决。

题号:

12  科目:

地理

“环境保护”模块(10分)

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

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陡坡耕地景观图。

完成

(1)~(3)题。

                                                                          第12题图

(1)黄土高原陡坡耕地会(单选,3分)

①改变地貌类型          ②影响降水量

③破坏自然植被          ④松动地表土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有(单选,3分)

①地形坡度大   ②植被稀疏    ③降水量大

④全年风大    ⑤土质疏松    ⑥冻融作用强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3)列举治理黄土高原陡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4分)

【答案】“环境保护”模块(10分)

(1)D   

(2)A

(3)退耕还草(林);种草植树;修筑梯田

【解析】

(1)本题以黄土高原景观图片及《环保法》有关陡坡耕地有关法规为背景材料,考查陡坡耕地的不利影响:

破坏自然植被、松动地表图体而导致水土流失。

实际上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2)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形坡度大、植被稀疏、土质疏松自然原因。

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陡坡耕作,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水土流失。

(3)考查黄土高原治理陡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主要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来治理,通过调整产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种草种树、修梯田等。

自选模块试题(地理)参考答案

题号:

11  科目:

地理

“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10分)

(1)A   

(2)D

(3)原因:

降水集中在夏季;岩溶地貌,地表水容易渗漏;水田农业为主,需水量大

  办法:

加强水利建设;增加地表植被覆盖,涵养水源;合理选择农作物品种

题号:

12   科目:

地理

“环境保护”模块(10分)

(1)D   

(2)A

(3)退耕还草(林);种草植树;修筑梯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