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05066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77 大小:1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7页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7页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doc_第8页
第8页 / 共77页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doc_第9页
第9页 / 共77页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77页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77页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77页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77页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77页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77页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77页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77页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77页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77页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doc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doc(7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doc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

刘称莲

前言

家长也需要不断地学习

如果我们把“家长”看做一种职业,那么这个职业一旦从事,就终生不能辞职,且要24小时全天候在岗,没有人领导却最不自由,看似没有规则却工序复杂,还充满了不可确定性。

所以,要想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就需要不断地学习。

如果“家长”是一种职业,那么“父母”就是工作岗位。

结婚后,我和我先生还没来得及学习如何做父母,万能的上帝就把女儿送到了我们的身边。

毫无思想准备的我们,差不多是被无奈地推到了“父母”这个岗位上的。

虽然感觉有些手足无措,好在有学习一路相伴,边学边做,与女儿一同成长,深深感受着养育儿女的艰辛和快乐。

20世纪90年代初,女儿出生在晋南的一个小县城,那时候我在那个县城的一所中学当老师。

小县城很封闭,交通不方便,信息闭塞,文化条件也差。

怀孕的时候,我特别想读一读相关的书籍,却买不到。

为此,我和我先生特意在一个周末跑到几百里外的市里去买了几本书,照着上面写的做胎教。

女儿出生了,我先生从报纸上看到当时风靡的“零岁教育方案”,就通过邮寄的方式从武汉买回来一套,我们自己为孩子做早教训练。

虽然现在从专业的角度看来,那套方案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但我们努力了,也确实从中受益了。

虽然我们百般努力,但是仍觉得孩子在那样的环境里成长不是太好。

非常幸运,女儿两岁多的时候我们就把她带到了北京。

因为之前做老师的经历,我进了一家做教育产品的公司,由于工作之便,我接触到许多经典的教育论著。

从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卡尔威特、蒙台梭利成了我的老师,卢梭更是我的偶像,还有那些苏联的教育家们,我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类教育书籍,并在实践中尝试。

等到女儿大一点,卢勤的书,孙云晓的书……只要是关于少年儿童教育的书籍,都是我阅读的对象。

阅读,让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少了迷茫,多了理智。

于是,在女儿的整个小学阶段,当不少家长都忙于领着孩子去上各种课外辅导班的时候,我们领着女儿到处去玩,践行着卢梭的“自然教育”法则;当许多家长在孩子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后,再给孩子许多额外的作业的时候,我任凭女儿做家务,和我们一起玩牌。

而且,这样做的时候,我很坦然,不像有些家长,表面上让孩子玩了,心里却十分忐忑,生怕孩子被别的孩子拉出差距。

我之所以很“另类”地这么做,是考虑到孩子长远的发展。

我很推崇孙云晓老师的那句话:

“对人一辈子负责的教育是素质教育。

我不知道如果我不读那些教育著作的话,是不是会人云亦云,走大多数家长走过的路,但是我知道,正是因为读了那么多书,我才可以毫无顾虑地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特立独行,并且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女儿初三了,进入青春期,我突然发现,那些理论的东西已经难以应付她的状况了。

就沟通来说,往往我一句话出来,女儿就有十句话等着我,道理还一套一套的。

而且,母女之间、父女之间时不时会有升级的战争,亲子关系不像女儿小时候那么融洽了。

于是,当知道“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课程开课的消息后,我第一时间报了名,就是冲着“家庭教育指导”几个字去的。

听课与阅读的不同之处在于,可以亲耳聆听老师们的教诲,并可以面对面地和老师探讨当下遇到的问题。

课程结束之后,女儿跟我说:

“妈妈,我发现你变了,变得不像老巫婆了。

”因为之前在一次跟女儿的冲突中,女儿说我是“更年期的老巫婆”,把我气得够呛。

女儿上高一后,我又利用业余时间,系统学习了心理学课程。

学习的结果,就是明白了:

孩子在成长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的特征,而家长总是以大人的标准要求孩子,把本来不是问题的事情当做问题来处理,因此亲子之间常常会发生冲突。

明白了这些道理以后,我在遇到女儿看起来有些“偏差”的言行时,就会尽量站在她的角度考虑问题。

自然而然,亲子关系越来越融洽,孩子和大人的情绪也常处于良性状态了。

女儿上高三之前,我参加了一个叫做“走进青春期”的工作坊。

这个工作坊的功劳非常大,让我们一家平稳地度过了女儿高三艰难的阶段。

因为参加了这个工作坊,女儿高三一年,我心里非常放松和坦然,虽然偶尔会有焦虑,但是比起周边的“考妈”来要轻松得多。

而且在女儿几次情绪出现问题的时候,我都用学到的一些方法带她调适,让她能够很快恢复状态。

2011年我的生日,女儿因为学习紧张没有时间为我挑选礼物,就给我写了几句话,让我很是感慨。

她写道:

“感谢妈妈在我高三的这些日子里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无论生活还是心理上的。

要不是你操持着一切,我的生活还不知乱成什么样子,有些坎也不知道能不能过去……”

在她写这些话的前两天,我还用从萨提亚课程里学来的“冰山”理论为她解开了心里的一些结,使她在高考前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还能制订严密的学习计划,按部就班地去完成,并保持最好的状态到最后。

因为我未雨绸缪,及时参加了一些培训,使得我们全家受益。

更让我欣慰的是,我用学到的知识还帮助到了周围不少需要帮助的朋友。

2011年的7月,女儿参加高考,以优异的成绩同时被香港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最终她选择了她非常热爱的北大。

一路走来,如果说我的女儿还算优秀的话,那都是我和我先生不断学习的功劳。

俗话说“学无止境”,在“父母”这个岗位上,我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也还有更多的学习任务要完成。

我愿意也乐意坚持不懈地学习,在合格父母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教育孩子是一个“系统工程”,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本书应出版社要求,重点讲述我是如何陪女儿走过高中阶段的,以及我自己这些年体悟出的一些家庭教育感悟,希望可以对年轻的家长有所帮助。

学习篇做孩子登顶阶段的得力助手

每个孩子都在学习,效果有时却截然不同,关键在于孩子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是如何学习的,孩子是不是自主学习和享受学习。

高中阶段,大多数家长已经不能具体指导孩子的功课了,却依然可以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及时站出来,只不过家长的角色应该由原来的教导者、指引者变为服务者、助手。

1

打造一个“书香门第”

阅读提要

孩子都是喜欢读书的,因为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而阅读正好可以满足他们这一天然的渴望。

父母要做的只有两点:

一是让孩子有书读,二是让孩子读到书。

女儿从小爱看书,而且阅读的范围很广,这是她知识面丰富、文章写得漂亮的重要原因之一。

升入高中之后,她的功课越来越繁重。

每天,各科老师都会留许多作业,她回家吃完饭,就得埋头写作业。

高一的时候,因为数理化成绩较差,她每天晚上在这三科上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总是把作业做完就到睡觉的时间了,没有一点喘息的机会。

为此,她非常烦恼,别说玩,就连自己喜欢的课外书也一本都看不了了。

从小到大,她几乎每天都会抽出一些时间看课外书,已经养成了习惯,猛地丢掉这个爱好,她的心里空落落的。

而且一段时间不看书,她就感觉笔头生涩,写出来的文章也不那么出彩了。

看女儿苦恼,我也着急。

作为家长,我知道功课学习的重要,毕竟我们身处应试教育的大环境里,将来参加高考是不容我们回避的现实。

然而我更知道,死学课本而没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会视野狭窄、理解能力差,而且缺少课外阅读,不仅会影响到语文的学习,对其他各个学科的学习理解也会大打折扣。

因此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女在儿学习学校的功课之余多读课外书籍。

于是,我使出了女儿小时候我用来“诱惑”她读书的杀手锏。

女儿是3岁的时候爱上读书的。

不过那时候,她都是听我给她读书。

她上幼儿园的3年里,每天晚上我都给她读书。

她倒不挑,只要一看见我拿书,就闹着要我读给她听。

所以,那时候她听到的书,有专门为她挑选的寓言童话和动植物故事,也有我和我先生看的一些别的书上的小故事。

后来我们戏称这3年是我家的“一千零一夜”。

等女儿上小学后,我和我先生觉得她认字了,应该自己读书了。

但女儿习惯了听我讲,依然每天缠着我给她读书。

后来,我和我先生为了让女儿自己读书,就买了一些带有拼音的有趣的小学生读物,还有《米老鼠》等杂志,随意地放在她的写字桌、床头,或者我家的饭桌和沙发上,目的就是引起她对书的注意,诱惑她去看。

起初,小家伙熟视无睹。

慢慢地,在没事的时候她开始翻阅那些散在各处的书了。

到后来,无论是坐在沙发上还是床头,她都会拿起书来看,而且看得非常投入,有的时候,饭都做好了或者到了睡觉的时间,她还沉浸在书的世界里。

孩子都是喜欢读书的,因为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而阅读正好可以满足他们这一天然的渴望。

父母要做的只有两点:

一是让孩子有书读,二是让孩子读到书。

所谓有书读,就是家里要有孩子读的书;所谓读到书,就是拿回家的书要让孩子看得到,而不是整齐地码在书柜里。

这样,女儿到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不仅读她自己的书,也开始看我和她爸爸读的书。

为了满足她越来越大的胃口,我们不得不源源不断地买书。

喜欢上读书以后,只要没有课外书,女儿就会觉得不舒服,到处找书看。

家里没有新书,她会向同学借,也会把以前看过的书再翻出来读一遍。

到了这时候,我们也就没有必要再给她设置那么多“诱惑”了。

女儿在读书看报的过程中也尝到了甜头,她不仅知识面比班里大部分同学要广,也写得一手好文章。

在同龄人的羡慕和大人们的夸赞声中,读书这一爱好逐渐被巩固,成为伴随女儿成长的一个非常好的习惯。

高中的学习任务虽然很繁重,但是多年养成的读书好习惯,我舍不得让女儿丢掉,而且她也不想丢掉。

小时候有大量的课余时间,我们读书,现在没有那么多时间了,我们就算挤时间也要读书。

我非常赞成一位教育专家的话:

“养成读书的习惯,等于在孩子的心里装了一台成长的发动机。

”因为学识的限制,女儿从小到大,我和我先生总有许多问题不能回答她,但是,我们会给她买书或者借书,让她从书里找到答案。

而且我发现,因为读了大量的书,女儿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使得她学习的后劲越来越足。

高中阶段,她从年级的中下游到了年级上游;高三竟然迎头赶上,最好的成绩达到了年级第五名。

读书,让孩子学到了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很好地补充了课本知识的不足;读书,让孩子懂得了老师、父母所不能教到的做人的道理;读书,记孩子提高情商,学会正确处理学习和生活中各种问题的方法。

主意打定,我就开始行动了。

每天下午女儿回来之前,我就把家里订的《北京青年报》放在餐桌上。

一般来说,她回家的时候,晚饭还没有准备好。

她放下书包,就先看一会报纸。

女儿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就跟着我们读报,最初只看最后一版的脑筋急转弯、幽默故事等内容,到后来的每个板块都翻阅,并且还和我们讨论当下发生的重大的或者热门的事件。

其实我认为,孩子的高三阶段,家长对孩子心理上的调适比生活上的照顾更加重要。

毕竟如今的生活水平已经很好了,如果能在心理上对孩子多加关照,就可以使孩子在高三的“高压”环境下保持良好的状态,以最好的心态面对高考。

小学的时候,就听到过老师夸奖女儿,说女儿懂的东西多,而且看问题的观点很独特,我想这跟她看报纸有很大的关系。

《北京青年报》是一份非常不错的日报,内容很广,有时效性很强的新闻报道和知识性、文学性很强的副刊,对女儿的帮助很大。

订阅全年的《北京青年报》还可以赠送《读者》杂志,多年来我们一直要这个赠品。

我和我先生是《读者》的铁杆粉丝,在我们的带动下,女儿也从小喜欢《读者》,她写的文章里的许多论据都出自《读者》的小故事。

小学和初中,每次《读者》到家,她都会拿到手一口气就看完。

可自从升入高中,就很少有时间享受这种阅读的乐趣了。

于是我就把《读者》放在沙发扶手上,或者她的床头,有的时候甚至放在卫生间的暖气片上,让女儿随时都能读一会。

我们家还订了《中国国家地理》、《博物》、《青年文摘》等杂志,我都如法炮制,凡是女儿目力所及或者伸手能拿到的地方,我都放上一本。

目的就是,只要她想看书,顺手就可以拿起一本看一会。

杂志上的文章都是独立的,也不是很长,看一篇不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对于学习任务比较繁重的高中生来说,挺适合的,而且读这些短小的文章也是放松心情、缓解压力的好手段。

间或,沙发扶手上也会出现一本“大部头”,比如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和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还有王小波的《时代》系列,这些书,女儿都是在晚上泡脚的时候一点一点看完的。

女儿从中得到了好处,有的时候我忘了在某个地方放书,她还会提醒我。

到处放的是书报,让我家看上去很零乱。

一次,女儿的姑姑从老家来北京,看我们家东一张报纸,西一本书的,就开始帮我收拾,还数落我不打理家,把好好的家弄得乱七八糟。

我笑着告诉她,我其实每天都整理家,不收拾那些书报,只是想让我们的家充满“书香味”而已。

不然怎么办呢?

我如果把书都整整齐齐地收拾到书房里或者报刊架子上,女儿看起来就不方便了。

我想,等女儿日后“下笔如有神”了,我再好好收拾也不迟吧。

女儿偶尔也会放纵一下自己。

《暮光之城》出了中文版后,女儿从邻居姐姐那里借了两册来看,却发现翻译得实在太差。

于是让我在网上给她买了英文原版的。

那是一个周六,我们从快递员手里拿到了三册原版的《暮光之城》。

女儿爱不释手,高高兴兴地把书拿到了她的屋里去了。

晚上我上床的时候,看她的屋里还亮着灯,我以为她在复习功课,准备周一的期中考试。

周日早晨,都9点了,女儿还在呼呼大睡。

叫她,她说昨晚熬夜到凌晨4点,把《暮光之城》的第一册看完了。

实在是太困了,求我让她再睡一会。

为了女儿的健康,为了女儿读书的快乐,我让女儿睡了个痛快!

成天面对枯燥的课本,孩子渴望阅读趣味性和文学性都很强的小说,这是非常正常的要求,作为家长,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只有支持。

女儿挤时间,愣是把《暮光之城》和《吸血鬼日记》的英文原版读完了。

2009年8月,女儿参加了托福考试,满分30分的阅读,她拿到了29分。

我想这跟她坚持读原版的著作有很大的关系。

后来我翻看女儿的英语周记,看到她的英语老师在批阅她的读后感时鼓励她坚持阅读原版小说,因为那是学习英语最好的方法。

即便是到了高三,女儿的课外阅读也没有停止。

暂且不说阅读对于一个孩子健康成长那么高远的好处,就说它对高考的好处。

现在的高考跟现实联系得越来越紧密,对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尤其是学习文科的孩子,只读几本课本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了。

因此,即便是高中阶段学习非常紧张,家长也要鼓励孩子抽出时间阅读。

大量接触课外的东西,实在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事情。

2

在家里少谈学习

阅读提要

课本知识、考试内容有老师来教导,生活中的各种学问,则需要家长日积月累地教会孩子。

孩子回到家,多跟孩子谈谈发生在校园外的事,谈谈生活琐事,谈谈做人的道理,既是对学校教育的最好配合,也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女儿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家住在学校附近,所以放学后经常会有小朋友到我家和女儿一起玩。

一个周五的下午,几个小家伙又来我家玩了。

他们离开的时候,我正好在厨房里,就听一个小女孩说:

“我真羡慕李若辰啊!

”另一个小男孩说:

“是啊!

我知道他们说的“羡慕”是什么。

那个时候,班里的小朋友一到周末都像赶场一样去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唯有我女儿只在周六学一个小时的芭蕾,其余时间就跟着我们去郊游或者到科技馆、博物馆等地方玩。

女儿从小到大,我们都坚持让她在课余时间除了完成学校的作业外,就不再管“学习”。

等女儿上了高中,我们给她请了家教,也让她上课外辅导班,但总是尽量把课集中在周六或者周日,然后空出一天的时间,一家人在一起,或者做家务,或者游玩。

目的是让孩子一周有一天彻底放松的时间,为下一周的高强度学习做准备。

跟小学和初中比起来,高中孩子的学习时间要多出许多。

我算了一算,女儿早晨7点15分开始早自习,到下午5点放学,晚上还要在家里花两三个小时完成家庭作业,每天学习的时间都要十几个小时。

到了高三,她每天放学后都在学校上自习到晚8点半,回到家就9点多了。

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作为经历过高中学习和高考的过来人,我们深知高中三年学习的“苦”。

于是,我和我先生约定,在家里少跟孩子谈学习的事情。

我认为“学习”在学校里或在老师的教导下完成,就已经足够。

谁不明白高中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取得好的高考成绩,进一所好的大学?

孩子们听完课以后,就反复做枯燥的习题,这个过程没有任何趣味可言,而且非常耗费脑力和体力。

所以,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里,家长应该把“学习”的那个钮关掉,让他换一换脑筋。

女儿回到家,她爸爸会和她讨论国际、国内的大事,他们经常会因为对一件事情的观点不一致争得面红耳赤;我会和她探讨生活上的一些事情,大到最近老家发生的一些事情,比如哪个姐姐新谈了男朋友,小到我买了个新发卡,也会告诉她,拿给她欣赏。

我们一家会为某个笑话一起放声大笑,我们会一起看一篇好文章,我们会一起做游戏。

我发现,在这样的气氛下,孩子才会彻底放松,精神也会变得愉悦。

女儿在家里的时间,我们会安排一些事情提高她的生活技能,比如让她帮我做做饭、洗洗衣服;也会鼓励她找朋友聊聊天,和同学一起出去锻炼身体,或者去看电影等。

因为我们在家很少谈学习,不强迫女儿学习,她在学校里总是能集中精力,很好地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

我想许多家庭都有类似这样的情形:

本来孩子兴高采烈地跟爸爸妈妈聊着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件事情,妈妈突然来一句“今天的作业多吗”,或者“今天语文讲到哪里了”,孩子的情绪立刻跌到低谷,随即噘起嘴,再也无话可说。

反应强烈的孩子会很不耐烦地回击:

“每天就知道学习学习,还有没有别的事情了!

”或者“烦不烦啊,又说学习了!

孩子每天从早学到晚,也许跟你聊天只是想放松一下,说完这段他就又会去写作业,你不合时宜的打断,而且是用他“深恶痛绝”的事情来打断他,很容易造成他的抵触情绪,许多家长所说的“叛逆”便也由此产生。

长此以往,孩子就不再愿意跟家长交流,亲子关系也就出现了问题。

其实,高中孩子不愿意听父母对自己的学习评头论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这个阶段,大部分家长已经不能辅导孩子的学习,在功课辅导方面,家长在孩子的心目中已经失去了权威的地位。

况且,这个阶段的孩子的自我意识很强,觉得自己已经长大,能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不需要你去提醒。

你的干涉会让他认为你不信任他,怀疑他的能力,所以你的一句话才会引起那么大的震动。

一个人将来要在社会上“闯”,靠的并不是你学习了多少知识,而是你的性情如何,以及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的高低,而所有的这些只能在学习之外得到锻炼。

生活处处皆学问。

孩子的人生路很长,而且离开学校的日子才是他人生的主要历程。

课本知识、考试内容有老师来教导,生活中的各种学问,则需要家长日积月累地教会孩子。

因此,孩子回到家,跟孩子谈谈发生在校园外的事,谈谈生活琐事,谈谈做人的道理,既是对学校教育的最好配合,也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

买课外书得看孩子的需求

阅读提要

对于已经有了判断力的高中孩子,家长不要盲目地为他购买各种教辅材料和课外读物,而要考虑孩子的实际需求,有的放矢地买。

我有一个习惯,过一段时间就要去一趟书店。

每次去都是先把自己用的书挑好,然后为女儿挑书。

不谦虚地说,女儿从小学到初中毕业,所看的课外书基本上都是我帮她挑选的,无论是教辅资料还是课外读本,我都可以选到她喜欢并且对她有帮助的书籍。

记得女儿上小学的时候,她好几次拿着我买的书到学校去读,都被老师推荐给全班同学,有的甚至被列为全年级的阅读对象。

女儿初一的时候,我在书店偶然看到薄冰主编的《魔法英语》同步辅导材料,非常欣赏里面的单元总结,就给女儿买了回来,让她每个单元学习结束后,结合课本和这本辅导书里的单元总结进行单元总复习。

女儿照着去做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女儿高一的第一学期,我有一次去书店,按照老习惯想为她挑选几本教辅书。

然而,我在书店码放高一学生教辅材料的地方转了几个来回,就是不知道买什么合适。

离开中学课堂好些年,对高中教材已经陌生了。

我看来看去,发现仅高一历史一科,就分为必修和选修,必修又分为必修1、必修2……看得我眼花缭乱,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我抬头向旁边看了看,发现一位年龄跟我相仿的女士正在翻看高一英语的教辅材料。

心想她一定也是家长,便走上去搭讪,想问问她如何帮孩子选书。

我还真问对了人。

她是人大附中的一位英语老师,她问了问女儿的年级和所在的学校,就告诉我:

“你不用买书,老师都会有安排的,需要的材料老师告诉了孩子,孩子自然会让你帮她买的。

果然如那位老师所说,没过多长时间,女儿就拿回来一张书单,有课外阅读的书籍,也有教辅图书,让我帮她买,而且告诉我老师说了必须买。

从此,我过一段时间就照单买书,省去了为孩子选书的烦恼。

然而,女儿高三的时候,我们家还是出了点状况。

以前从来不大过问女儿学习的先生突然来了劲头,他同时加入了几个QQ群,有高三学生家长群,也有近几年内将参加高考的学生家长群,每天跟人家聊天。

听到某个家长说哪种教辅书好,就赶紧买回来给女儿看,还在网上查了许多资料打印出来给女儿。

他还特意买了两个书架,放在女儿最方便取放的地方,把他拿回来的那些资料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

起初女儿还翻一翻,到后来,女儿看着爸爸给她的那些资料,情绪都受到了影响。

我先生认为女儿在学校学习之余,应该再补充些课外的东西。

他的出发点是好的,然而他走入了一个误区。

到了高三,教材上的内容已经全部学完,孩子其实每天都在大量地浏览和练习课外的东西。

高三年级的老师都具有多年高三教学的经验,他们能很好地把握孩子们的学习状况,并对每个孩子进行适度的照顾。

就算在一个普通班,高三的老师都会根据学生的情况做好安排。

更不用说女儿所在的班级是他们学校文科的第一实验班,教师队伍的配备非常棒。

更何况,女儿每天只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都会做到很晚。

有一点空余的时间,她应该休息一下,或者看看轻松点的休闲类书籍,而不应该再看爸爸给她的那些资料,当然,她也根本没有心思再去看。

之所以情绪受到影响,是因为女儿已经长大懂事了,她明白爸爸的用心,知道爸爸都是为她好。

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她有意顺从爸爸,会翻看一些。

可是她哪里知道,她的这种行为鼓励了她爸爸。

看到女儿愿意看自己买的资料,我先生开始源源不断地往回找资料了。

女儿因为内心里并不想看这些东西,但又觉得这都是爸爸辛辛苦苦找来的,不看对不起爸爸,心里产生了内疚感。

而且,爸爸拿回来的那些资料她都没有时间看,也让她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感觉自己是不是效率太低或者学习不努力。

在种种矛盾心情交织的情况下,女儿一度感觉压力特别大,也出现了焦虑烦躁的情绪。

后来,我先生发现了问题,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方式,我也给女儿做了调整,她才又重新回到积极乐观的状态。

我们做父母的,很容易在不知不觉间为孩子做许多孩子并不需要的工作。

实际上,我们这么做只是在满足自己的愿望,对孩子来说却并非一定需要。

就买教辅材料这件事,对于已经有了判断力的高中孩子,家长不要盲目地介入太多,就算为他买,也要考虑到他的实际需求,有的放矢地买。

尤其是到了高三阶段,孩子在备考的高压下,心理已经非常脆弱,搞不好就会出问题。

家长要相信学校和老师,也要相信孩子的判断,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跟风,随意购买或收集课外资料,给孩子添加负担。

4

请家教,适合就是最好

阅读提要

找家教千万不要迷信名校或者名师,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适合孩子才是最关键的。

一个好的老师,不仅要做好教学,还要能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孩子的自信心被激发起来,潜能才能发挥到极致。

许多家庭都有为孩子请家教的经历,我们家也是。

从女儿初三到高三,我们给她请过两个家教,让我对这一问题感受颇深。

女儿在上初三之前,只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上过4次奥数课。

可是,因为奥数学习不适合她,结果很不理想,严重挫伤了她的自信心。

此后,尽管女儿的学习成绩并不拔尖,我们也不再让她上任何课外班。

这固然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的心理障碍,但也是尊重孩子,她不要求,我们不强求。

直到女儿初三的第二学期,有一天,她突然对我说:

“妈妈,给我找个家教吧,我想加强一下数理化的学习。

于是,我们一家便商量找什么样的家教。

只有几个月就要中考,这个时候再去家教中心听大课,显然不合适,因此我们决定找一对一的家教来家里上课。

我咨询了许多已经请着家教的朋友,也上网查了许多资料,并对家教市场的从业人员做了认真的分析。

当下,从事一对一家教的从业人员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类:

第一类是中学任课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