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计划模板.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05170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计划模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周计划模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周计划模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周计划模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周计划模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周计划模板.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周计划模板.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周计划模板.doc

《周计划模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计划模板.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周计划模板.doc

石狮市第二实验幼儿园

2015年秋季大七班第3周领域活动计划

教师:

王德馨保育员:

李素芳

活动时间:

2016年9月12日星期一上午

(一)晨间活动

1.愉快入园,愿意接受晨检,主动地向老师及保健医生问好。

2.晨检后不逗留,到班级插好自己的晨检牌。

3.能积极主动参加各种户外活动,在指定范围内活动,不做危险游戏、动作。

(二)生活活动

1.在老师的提醒下能有序排队上厕所、洗手。

2.能够在位置上安静地吃点心。

(三)活动内容:

《会黏的水》(科游)

活动目标:

1.对探索水的黏附力感兴趣,体验科学的乐趣。

2.感知水表面有张力的现象,客观的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

活动准备:

泥工板人手2块、各种板(黑板、通心板、桌子、塑料板)、水、塑料几何图形、乒乓球、碟片、拉边袋、过塑纸。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

小兔的新房子盖好了,但是在安装窗户时不小心把水滴在两块塑料板中间,结果发现了水的魔力。

到底是什么魔力呢?

今天我们来找找答案。

2.幼儿初步感知水存在表面张力,探究水的黏附力

(1)出示透明塑料板、水等材料,引发幼儿猜想

师:

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塑料板、水,在塑料板中间滴上小水滴,你们猜塑料板会怎样?

(2)幼儿动手实验,感知水的黏附力

师:

现在请小朋友去位子上做做实验。

(3)幼儿分享交流,获得水有黏附力的认识

师:

两块塑料板中间滴了水,你们发现了塑料板会怎么样,是什么让塑料板黏的那么牢?

师小结:

原来水是有魔力的。

我们在塑料板中间沾点水,水就能紧紧地将他们吸住,塑料板就不容易分开了。

3.迁移经验,幼儿玩“拼图游戏”,再次感知水的黏附力

(1)出示塑料几何图形、展示板,再次引发幼儿猜想

师:

如果我们不用糨糊、胶水,可以用什么办法让几何图形塑料片粘在展示板上?

(2)幼儿动手进行“拼图游戏”

师:

现在请你们去想办法让图形粘在展示板上?

(3)幼儿分享交流得出结论:

要在光面的塑料板或玻璃板中间加少量水,水才具有黏附力

师:

你想到办法了吗?

用了什么办法让图形粘在上面?

粘在哪里还不会掉?

(4)引导幼儿摸摸板,感受板的光滑。

师:

你们用手摸摸这些,有什么感觉?

小结:

水具有黏附力只要在光滑的板上中间加水,两块板就会牢牢的吸住。

4.迁移经验,探究“旋转的迷迷转”,进一步感知水的黏附力。

(1)出示塑料板和用乒乓球做的“迷迷转”,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想。

师:

如果想让“迷迷转”粘在塑料板上,可以用什么方法?

(2)幼儿动手玩“迷迷转”

师:

要怎么让这个“迷迷转”转起来呢?

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板才能让它转动?

大家一起来动手试试、玩玩吧!

(四)区域活动

开放表现性区域、欣赏性区域、探索性区域等供幼儿自选活动,提醒幼儿活动后物品归位,重点指导幼儿用图形拼画。

(五)午餐:

在老师提醒下注意保持桌面、地面干净,餐后会自己收拾餐具、漱口和擦嘴巴。

(六)午休

1.午睡前懂得先入厕,有序上下床,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将自己的衣物整齐地摆放在指定位置。

2.入寝室后不大声喧哗,安静就寝,不蒙头睡,不咬被角,不踢被子,保持正确睡姿。

活动时间:

2016年9月6日星期二下午

(一)生活活动

1.起床:

起床后能自觉穿好衣服,并换好鞋子。

2.盥洗:

能用正确的洗手步骤洗手,并把手上的泡沫冲洗干净。

3.点心:

提醒幼儿吃点心时桌面要保持干净。

(二)户外活动:

提供皮球、篮球架,重点指导幼儿投篮动作。

(三)集中教育活动

活动内容:

表演游戏(详见表演游戏计划)

(四)离园

1.离园前安静地边看书边等待父母来接,不喧哗、跑动。

2.提醒幼儿离园时主动与老师告别。

活动时间:

2016年9月7日星期三上午

(一)户外活动

1.集中游戏:

《架桥过河》、《爸爸的大鞋》、《袋鼠跳》等。

2.自选游戏:

提供平衡木、跨栏、软垫等玩具供幼儿自选;重点指导幼儿钻山洞,掌握钻的动作。

(二)早操

提醒幼儿按音乐节奏做操,要求队列训练时,动作要整齐、有力。

(三)生活活动

1.提醒幼儿记住把物品归位收放好。

2.提醒幼儿用餐时应保持桌面整洁。

(四)集中教育活动

活动内容:

语言活动《老师的眼睛》(诗歌)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初步接触重点字词:

摔、疼、害怕、安静等。

2.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能大胆地连贯地介绍老师对小朋友关心之情。

活动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导入语:

每年的9月10日是什么节日呢?

2.启发幼儿回忆并讲述教师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对小朋友的关心、爱护并鼓励幼儿大胆地、连贯地讲述。

3.学习诗歌《老师的眼睛》

(1)教师出示图片,帮助幼儿理解记忆诗歌

提问:

图上的小朋友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后面又会发生些什么事情?

(引出诗歌的内容,引导幼儿用诗歌里的语言来回答)

(2)幼儿集体朗诵诗歌。

(3)幼儿分组朗诵诗歌。

4.教师小结:

教育幼儿要尊重老师,爱老师。

活动二:

安全教育活动《荡秋千要小心》(自我保护)

活动目标:

1.树立安全意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2.了解基本的荡秋千知识。

3.知道在荡秋千时不随便嬉戏打闹。

活动准备:

《荡秋千》PPT和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在荡秋千时应该注意什么吗?

二、观看小故事《荡秋千》。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小故事,荡秋千要小心

1.为什么智慧树是森林里面最受欢迎的树?

2.为什么小老虎会摔到地上?

3.皮皮猴为什么和小老虎一样也摔了下来?

4.大象老师对孩子们说了些什么?

平时你是怎么荡秋千的?

小结:

荡秋千时应当坐在秋千中荡,而不是站着或者跪着。

双手要紧紧抓住秋千绳索,不可张开手。

一次只能一个人玩,不能和其他人合着玩,以免出危险。

不要在秋千周围停留,更不要下来后呆在原地说笑打闹,否则很容易被秋千撞倒。

切记不要把秋千荡得太高,以免发生意外。

荡完后,等秋千完全停荡完后,等秋千完全停下后再下来。

三、判断正误。

师:

“请你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判断下面小朋友的做法对不对。

1.妮妮优先选择轮胎皮制成的秋千,全全在正在荡着的秋千周围跑动或走动。

2.全全在正在荡着的秋千周围跑动或走动

3.全全在秋千没有完全停止就直接跳下来

四、欣赏儿歌,活动结束。

《好玩的秋千》

荡秋千,先坐稳,绳子要抓紧。

秋千起,轻轻推,不高也不低。

站和跪,危险多,你我都不做。

秋千荡,两边躲,秋千不碰我。

秋千停,慢离开,换个朋友来。

(五)区角

探索性区域:

重点指导幼儿科学区幼儿合作玩“数字天平”。

表现性区域:

重点指导美工区幼儿根据图形进行联想添画创作。

欣赏性区域:

重点指导阅读区的幼儿与同伴交流绘本的内容。

运动性区域:

重点指导幼儿徒手蹲着走平衡步边。

(六)午餐:

提醒幼儿用餐时保持桌面干净,不挑食。

(七)散步:

在教师的带领下能排队有次序散步,不推挤。

(八)午休:

提醒幼儿安静就寝。

活动时间:

2016年9月8日星期四下午

(一)生活活动

1.起床:

起床后能自觉穿好衣服,并换好鞋子。

2.盥洗:

能用正确的洗手步骤洗手,并把手上的泡沫冲洗干净。

3.点心:

提醒幼儿吃点心时桌面要保持干净。

(二)户外活动:

提供皮球、篮球架,重点指导幼儿投篮动作。

(三)集中教育活动

活动内容:

健康活动《快快排队》(体育)

活动目标

1.能按教师的指令追逐跑,发展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

2.有合作意识,体验集体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在场地中间画一个圆圈。

2.音乐《健康歌》

活动过程

1.放松活动:

引导幼儿做一些放松运动,锻炼手腕、腰部、腿部等肌肉。

2.播放健康歌,让幼儿根据音乐扭一扭脖子,扭一扭屁股,抖一抖手脚,伸伸懒腰。

3.引题: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叫做“太阳和小水滴”的游戏吧。

4.出示“冬爷爷”,幼儿全体扮演小水滴。

师:

老师来扮演“冬爷爷”,你们就当可爱的小水滴把!

教师边说边情景性语言,边引导幼儿做动作。

师:

水滴慢慢地都聚集在一起,围在云朵的周围。

水滴越聚越多,离开了云朵,一个个又跳到了池塘里。

5.介绍玩法:

冬爷爷去追其中的一个小冰冻,当小冰冻快被捉住时,赶紧说“冰冻”,立即站在原地不动,冬爷爷便不能再追。

然后冬爷爷可以去追其他的小冰冻,其他小冰冻也可以去解救已经“冰冻”的小冰冻。

6.交代游戏规则:

“冰冻”了的幼儿要让被其他的幼儿拍到手以后,才算被“解冻”。

(四)离园

1.离园前安静地边看书边等待父母来接,不喧哗、跑动。

2.提醒幼儿离园时主动与老师告别。

活动时间:

2015年11月13日星期五上午

(一)户外活动:

提供皮球、钻圈、沙包、尾巴等玩具供幼儿自选,要求幼儿与同伴一起收拾整理玩具。

(二)早操:

听音乐学习新早操,要求幼儿动作合拍、有力度。

(三)生活活动:

专心吃点心,不将点心洒在桌上、地上。

(四)集中教育活动

活动内容:

科学活动《学习7》(数学)

活动目标

1.认识椭圆形,掌握椭圆形的特点,学习正确区别椭圆形和圆形。

2.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指导家长和孩子共同收集椭圆形物品,并将这些物品摆放到教室的各处。

2.教师演示用具:

从圆形变换到椭圆形的电脑课件、圆形与椭圆形图片,上面有可以活动的从圆心到边上的距离测量小棍,呈直角摆放。

3.幼儿学具:

地板上画有圆心的圆形和椭圆形、幼儿测量长度的绳、操作盘上圆形和椭圆形的卡纸拼出的图案、圆形和椭圆形的集合图等。

活动过程

一、观察感知椭圆形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操作,将圆形拖长变成椭圆形,幼儿观察由圆形变化到椭圆形的过程,并认识不同摆放位置的椭圆形。

2.指导幼儿观察认识椭圆形的形状,并正确为椭圆形命名。

二、操作比较讨论找出椭圆形的特征

1.教师:

小朋友们,刚才老师用圆形慢慢地变出了椭圆形,那么圆形和椭圆形它俩一样吗?

到底哪儿不一样呢?

下面小朋友自己来测量比较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2.教师指导幼儿三人一组在地板上的圆形与椭圆形前,用绳子进行操作测量,由于孩子们有测量圆形的经验,所以教师指导幼儿通过测量、比较得出椭圆形的特征。

3.指导幼儿讲讲自己的发现:

圆形边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是相等的。

而椭圆形从圆心到边上的距离是不同的,从而知道圆形是圆圆的圆,椭圆形是长长的圆。

4.教师进行总结,出示圆形和椭圆形图片,比较椭圆形和圆形从圆心到边上的距离,从而证实幼儿的发现是正确的。

三、实践应用,观察寻找并介绍生活中的椭圆形物体

1.教师:

“小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椭圆形,知道了椭圆形的特征,现在我们来找一找在我们的周围,哪些东西是椭圆形的?

找到了之后,用你的小手摸一摸它的椭圆形的边缘,感知一下椭圆形的形状,然后把椭圆形的东西放到前面的椭圆形的筐子里吧!

2.教师组织幼儿到教室的各处找:

桌子上、窗台上、玩具柜里等等。

幼儿找到之后,教师指导幼儿用自己的小手摸一摸它的椭圆形的边缘,感知一下椭圆形的形状,然后把椭圆形的东西放到前面的椭圆形的筐子里。

3.教师组织幼儿检查椭圆形的筐子里的物品是否正确,并进行总结。

4.教师提问:

“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椭圆形的东西,请你仔细想一想你还见到过哪些椭圆形的东西?

5.组织幼儿讲讲自己见到过的椭圆形的物体。

四、动手操作,巩固练习

1.教师出示由圆形或椭圆形卡片拼出的各种图案,指导幼儿讲讲都有哪些图形组成的。

2.幼儿每人一套由圆形或椭圆形卡片拼出的各种图案,指导幼儿将椭圆形的卡片送到椭圆形的集合中,圆形的卡片送到圆形集合之中。

3.教师组织幼儿互相检查集合中的卡片是否正确,并进行小结。

(五)区角

探索性区域:

重点指导幼儿科学区幼儿合作玩“数字天平”。

表现性区域:

重点指导美工区幼儿根据图形进行联想添画创作。

欣赏性区域:

重点指导阅读区的幼儿与同伴交流绘本的内容。

运动性区域:

重点指导幼儿徒手蹲着走平衡步边。

(六)午餐:

提醒幼儿用餐时保持桌面干净,不挑食。

(七)散步:

在教师的带领下能排队有次序散步,不推挤。

(八)午休:

提醒幼儿安静就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