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贷款企业财务数据分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5174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贷款企业财务数据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银行贷款企业财务数据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银行贷款企业财务数据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银行贷款企业财务数据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银行贷款企业财务数据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银行贷款企业财务数据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银行贷款企业财务数据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银行贷款企业财务数据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银行贷款企业财务数据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银行贷款企业财务数据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银行贷款企业财务数据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银行贷款企业财务数据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银行贷款企业财务数据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银行贷款企业财务数据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银行贷款企业财务数据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银行贷款企业财务数据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银行贷款企业财务数据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银行贷款企业财务数据分析.docx

《银行贷款企业财务数据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贷款企业财务数据分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银行贷款企业财务数据分析.docx

银行贷款企业财务数据分析

企业财务分析

一、偿债能力

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

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它表明企业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还的保证,反映企业用可在短期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偿还到期的流动负债的能力。

公式: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越高,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的权益越有保证。

按照西方企业的长期经验,一般认为比率为2比较适宜。

它表明企业财务状况稳定可靠,除了满足日常生产经营的流动资金需要外,还有足够的财力偿付到期短期债务。

如果比率过低,则表示企业可能捉襟见肘,难以如期偿还到期债务;但是,流动比率也不可能过高,过高表明企业流动资产占用较多,会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企业筹资成本进而影响获利能力。

保持多高水平的比率,主要视企业对待风险与收益的态度。

运用流动比率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A.虽然流动比率越高,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流动资产保证程度越强,但这并不等于说企业有足够的现金或存款用来偿债。

流动比率高也可能是存货积压、应收账款增多且收账龄过长,以及待摊费用和待处理财产损失增加所致,而真正可以用来偿债的现金和存款却严重短缺。

所以,应在分析流动比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现金流量加以考察。

  B.从短期债权人的角度看,自然希望流动比率越高越好。

但从企业经营角度看,过高的流动比率通常意味着企业闲置资金的持有量过多,必然造成企业机会成本的增加和获利能力的降低。

因此,企业应尽可能将流动比率维持在不使货币资金闲置的水平。

  C.流动比率是否合理,不同企业以及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评价标准不同,因此,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各企业流动比率合理与否。

  D.在分析流动比率时应当剔除一些虚假因素的影响。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

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

所谓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减去变现能力较差且不稳定的存货、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等后的余额。

由于剔除了存货等变现能力较弱的不稳定资产,因此,速动比率较之流动比率能够更加准确、可靠的评价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其偿还短期负债的能力。

公式: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流动资产-存货-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流动负债×100%。

西方企业传统经验认为,速动比率为1时是安全标准。

因为如果速动比率小于1,必使企业面临很大的偿债风险;如果速动比率大于1,尽管债务偿还的安全性很高,但却会因企业现金及应收账款资金占用过多而大大增加企业的机会成本。

在分析使需注意的是:

尽管速动比率较之流动比率更能反映出流动负债偿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但并不认为速动比率较低的企业的流动负债到期绝对不能偿还。

实际上,如果企业存货流转顺畅,变现能力强,即使速动比率较低,只要流动比率高,企业仍然有望偿还到期债务本息。

3、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现金净流量同流动负债的比率,它可以从现金流量角度来反映企业当期偿付短期债务的能力。

计算公式如下: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100%

式中年经营现金净流量是指一定时期,有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量与流出量的差额。

该指标是从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动态角度对企业实际偿债能力进行考察。

由于有利润的年份不一定有足够的现金来偿还债务,所以利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指标,能充分体现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证当期流动负债的偿还,直观地反映了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实际能力。

用该指标评价企业偿债更为谨慎。

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较多,能够保障企业按时偿还到期债务。

但也不是越大越好,太大则表示企业流动资金利用不充分,获利能力不强。

4、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

是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百分比,也就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例关系。

资产负债率反映在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资的,也可以衡量在企业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

公式: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要判断资产负债率是否合理,首先要看你站在谁的立场。

资产负债率这个指标反映债权人所提供的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例,也被称为举债经营比率。

A.从债权人的立场看:

他们最关心的是贷给企业的款项的安全程度,也就是能否按期收回本金和利息。

如果股东提供的资本与企业资本总额相比,只占较小的比例,则企业的风险将主要由债权人负担,这对债权人来讲是不利的。

因此,他们希望负债比例越低越好,企业偿债有保证,则贷款给企业不会有太大的风险。

B.从股东的立场看,由于企业通过举债筹措的资金与股东提供的资金在经营中发挥同样的作用,所以,股东所关心的是全部资本利润率是否超过借入款项的利率,即借入资本的代价。

在企业所得的全部资本利润率超过因借款而支付的利息率时,股东所得到的利润就会加大。

如果相反,运用全部资本所得的利润率低于借款利润率,则对股东不利,因为借入资本多余的利息要用股东所得的利润份额来弥补。

因此,从股东的立场看,在全部资本利润率高于借款利润率时,负债比例越大越好,在全部资本利润率低于借款利润率时,负债比例越小越好。

C.从经营者的立场看,如果举债很大,超出债权人心理承受程度,企业就借不到钱。

如果企业不举债,或负债比例很小,说明企业畏缩不前,对前途信心不足,利用债权人资本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很差。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应当审时度势,全面考虑,在利用资产负债率制定借入资本决策时,必须充分估计预期的利润和增加的风险,在二者之间权衡利害得失,作出正确决策。

5、有形资产负债率

有形资产负债率:

是负债总额与有形资产总额的比率。

该指标反映企业以有形资产对负债的保障程度。

公式:

有形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无形资产净值)×100%=负债总额÷有形资产总额×100%。

它是资产负债率的延伸,是一项更为客观的评价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

因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不一定能用来偿还债务,所以将其从资产总额中扣除。

有形资产负债率的作用及其分析方法与资产负债率基本相同,一般来说,有形资产负债率越高,说明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越低,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弱;有形资产负债率越低,说明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越高,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强。

应该注意,在资产总额中若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的金额较大,在计算有形资产负债率时也应从资产总额中扣除。

6、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

是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是指股份制企业,股东权益总额与企业资产总额的比率,是为评估资金结构合理性的一种指标。

一般来说,产权比率可反映股东所持股权是否过多,或者是尚不够充分等情况,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企业借款经营的程度。

这一比率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之一。

它是企业财务结构稳健与否的重要标志,该指标表明由债权人提供的和由投资者提供的资金来源的相对关系,反映企业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

公式: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负债总额÷(资产总额-负债总额)×100%=(资产总额÷负债总额)÷(资产总额÷资产总额-负债总额÷资产总额)=(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产权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弱;产权比率越低,说明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强。

一般来说,所有者提供的资本大于借入资本为好,但也不能一概而论。

该指标同时也表明债权人投入的资本受到所有者权益保障的程度,或者说是企业清算时对债权人利益的保障程度。

产权比率不仅反映了由债务人提供的资本与所有者提供的资本的相对关系,而且反映了企业自有资金偿还全部债务的能力,因此它又是衡量企业负债经营是否安全有利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这一比率越低,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权益保障程度越高,承担的风险越小,一般认为这一比率为1,即100%以下时,应该是有偿债能力的,但还应该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加以分析。

当企业的资产收益率大于负债成本率时,负债经营有利于提高资金收益率,获得额外的利润,这时的产权比率可适当高些。

产权比率高,是高风险、高报酬的财务结构;产权比率低,是低风险、低报酬的财务结构。

7、已获利息倍数

已获利息倍数:

一般情况下,已获利息倍数越高,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公式: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支出×100%。

国际上通常认为,该指标为3时较为适当,从长期来看至少应大于1;已获利息倍数为负值时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已获利息倍数是表示长期偿债能力的,当其为负值时标表明企业资金不足,偿债捉襟见肘。

8、总资产负债率

总资产负债率:

是销货成本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率。

公式:

总资产负债率=销货成本÷应收账款平均余额×100%。

它是资产负债率的延伸,也是偿债能力与营运能力的结合剂。

7、营运资本

营运资本:

是指流动资产总额减流动负债总额后的剩余部分,也称净营运资本,它意味着企业的流动资产在偿还全部流动负债后还有多少剩余。

营运资本的计算公式如下:

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营运资本是偿还流动负债的“缓冲垫”,营运资本越多则偿债越有保障,它可以反映偿债能力。

为了便于分析短期偿债能力,要求财务报表将“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分别列示,并按照流动性排序。

营运资本是用于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绝对指标。

企业能否偿还短期债务,要看有多少债务,以及有多少可以变现偿债的流动资产。

当流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时,营运资本为正,说明营运资本出现溢余。

此时,与营运资本对应的流动资产是以一定数额的长期负债或所有者权益作为资金来源的。

营运资本数额越大,说明不能偿债的风险越小。

反之,当流动资产小于流动负债时,营运资本为负,说明营运资本出现短缺。

此时,企业部分长期资产以流动负债作为资金来源,企业不能偿债的风险很大。

二、营运能力

1、营业周期

营业周期是指企业从取得存货开始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所需耗用的时间,相当于是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与存货周转天数的总和。

计算公式如下:

营业周期=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

一般来说,营业周期越短,表明企业资金周转速度越快,企业的流动资产管理水平越高,盈利性也就越强;反之,则表明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较慢。

在比较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和相似企业之间的营业周期时,这一指标十分有效。

只要计算公式各个数据具有可比性,不管其被低估还是高估,在比较分析时,总是有实际意义的。

但如果一个企业存货计价方法、坏账准备的提取方法发生改变,或者企业之间存货计价方法及提取坏账准备的方法存在较大差异,就会影响存货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的计算,因而也会影响营运周期计算结果的可比性。

2、营运资金周转率

营运资金周转率是指年销货净额与营运资金之比,反映营运资金在一年的周转次数。

其计算公式如下:

营运资金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平均流动负债)

不存在衡量营运资金周转率的通用标准,只有将这一指标与企业历史水平,其他企业或同行业平均水平相比才有意义。

但是可以说,如果营运资金周转率越高,说明企业营运资金使用率越高,营运资金利用效果越好;如果营运资金周转率越低,说明企业营运资金使用率越低,营运资金利用效果越差,即相对营运资金来讲,销售不足,有潜力可挖;较高的营运资金周转率说明企业只需用较少的营运资金即可满足企业日常经营需要,可以实现较多的销售收入并说明企业具有良好地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

3、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业务收入净额同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

计算公式如下:

总资产周转率(次)=营业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X100%

分析要点:

(1)、由于年度报告中只包括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和年末数,外部报表使用者可直接用资产负债表的。

年初数来代替上年平均数进行比率分析。

这一代替方法也适用于其他的利用资产负债表数据计算的比率。

(2)、如果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突然上升,而企业的销售收入却无多大变化,则可能是企业本期报废了大量固定资产造成的,而不是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提高。

(3)、如果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较低,且长期处于较低的状态,企业应采取措施提高各项资产的利用效率,处置多余,闲置不用的资产,提高销售收入,从而提高总资产周转率。

(4)、如果企业资金占用的波动性较大,总资产平均余额应采用更详细的资料进行计算,如按照月份计算。

总资产周转率的应用:

总资产周转率综合反映了企业整体资产的营运能力,一般来说,资产的周转次数越多或周转天数越少,表明其周转速度越快,营运能力也就越强。

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从各个构成要素进行分析,以便查明总资产周转率升降的原因。

企业可以通过薄利多销的办法,加速资产的周转,带来利润绝对额的增加。

存货周转率分析的目的是从不同的角度和环节上找出存货管理中的问题,使存货管理在保证生产经营连续性的同时,尽可能少占用经营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应用中的缺陷:

总资产周转率公式中的分子是指扣除折扣和折让后的销售净额,是企业从事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净额;而分母是指企业各项资产的总和,包括流动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众所周知,总资产中的对外投资,给企业带来的应该是投资损益,不能形成销售收入。

可见公式中的分子,分母口径不一致,进而导致这一指标前后各期及不同企业之间会因资产结构的不同失去可比性。

4、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是销售收入与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它反映的是全部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是分析流动资产周转情况的一个综合指标,流动资产周转的快,可以节约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表明在一个会计年度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的次数,它反映了流动资产周转的速度。

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越好。

计算公式如下: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流动资产周转率的指标说明

1、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了企业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是从企业全部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流动资产角度对资产的利用效率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揭示影响资产质量的主要因素。

2、该指标将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与资产中最具活力的流动资产相比较,既能反映一定时期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和使用效率,又能进一步体现每单位流动资产实现价值补偿的高与低,以及补偿速度的快与慢。

3、要实现该指标的良性变动,应以主营业务收入增幅高于流动资产增幅作保证。

在企业部,通过对该指标的分析对比,一方面可以促进加强部管理,充分有效地利用其流动资产,如降低成本、调动暂时闲置的货币资金创造收益等;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企业采取措施扩大生产或服务领域,提高流动资产的综合使用效率。

4、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越快,利用越好。

在较快的周转速度下,流动资产会相对节约,其意义相当于流动资产投入的扩大,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的创收能力;而周转速度慢,则需补充流动资金参加周转,形成资金浪费,降低企业创收能力。

5、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

是主营业务收入除以平均应收账款的比值,它反映企业从取得应收账款的权利到收回款项,转换为现金所需要时间的长度。

公式:

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应收账款×100%=主营业务收入×2÷(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

它表达年度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

如果周转率太低则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6、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

是衡量和评价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等各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性指标。

它是销货成本被平均存货所除而得到的比率,或叫存货周转次数,用时间表示的存货周转率就是存货周转天数。

它是指一定时期企业销售成本与存货平均资金占用额的比率。

公式:

A.存货周转次数=销货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B.存货平均余额=(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C.存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存货周转次数=计算期天数×存货平均余额÷销货成本

D.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

三、盈利能力

1、销售净利润率

销售净利润率:

是企业净利润与销售收入净额的比率,是反映企业每单位销售收入获取利润的能力。

公式:

销售净利润率=净利润÷销售收入净额×100%=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额)×100%。

销售净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从销售收入中获取净利润的能力越强;销售净利润率越低,说明企业从销售收入中获取净利润的能力越弱。

影响销售净利润率的因素较多,主要有商品质量、成本、价格、销售数量、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以及税金等,分析时应结合具体情况作出正确评价,以促使企业改进经营管理,提高获利能力。

2、资产净利润率

资产净利润率:

是企业净利润与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每占用单位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

公式:

资产净利润率=净利润÷资产平均总额×100%=净利润×2÷(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100%。

资产净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越强;资产净利润率越低,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越弱。

资产净利润率与净利润成正比,与资产平均总额成反比,分析工作应从这两个方面进行。

3、实收资本利润率

实收资本利润率:

是企业净利润与实收资本的比率,反映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的获利能力。

公式:

实收资本利润率=净利润÷实收资本×100%。

实收资本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实际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越强;实收资本利润率越低,说明企业实际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越弱。

实收资本利润率是股东非常关心的一项指标,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股票价格的走势。

影响实收资本利润率的因素除了包括影响净利润的各项因素以外,企业负债的规模也对它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地,负债增加会导致实收资本负债率的上升,在分析时应特别注意。

4、净资产利润率

净资产利润率:

即净资产收益率,公式: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2÷(本年期初净资产+本年期末净资产)×100%=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100%=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产权比率×100%。

5、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又称总资产利润率、总资产回报率、资产总额利润率。

是指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平均总资产之间的比率。

用以评价企业运用全部资产的总体获利能力,是评价企业资产运营效益的重要指标。

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总资产×100%

总资产报酬率高,说明企业资产的运用效率好,也意味着企业的资产盈利能力强,所以,这个比率越高越好。

评价总资产报酬率时,需要与企业前期的比率、同行业其他企业的这一比率等进行比较,并进一步找出影响该指标的不利因素,以利于企业加强经营管理。

总资产报酬率的意义

总资产报酬率越高,表明资产利用效率越高,说明企业在增加收入、节约资金使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指标越低,说明企业资产利用效率低,应分析差异原因,提高销售利润率,加速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1)、表示企业全部资产获取收益的水平,全面反映了企业的获利能力和投入产出状况。

通过对该指标的深入分析,可以增强各方面对企业资产经营的关注,促进企业提高单位资产的收益水平。

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投入产出的水平越好,企业的资产运营越有效。

(2)、一般情况下,企业可据此指标与市场资本利率进行比较,如果该指标大于市场利率,则表明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财务杠杆,进行负债经营,获取尽可能多的收益。

(3)、评价总资产报酬率时,需要与前期的比率、与同行业其他企业进行比较评价,也可以对总资产报酬率进行因素分析。

总资产报酬率的影响因素:

根据总资产报酬率指标的经济容,可将其做如下分解:

总资产报酬率=(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利润总额+利息支出)/销售收入=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息税前利润率。

可见,影响总资产报酬率的因素有两个:

一是总资产周转率,该指标作为反映企业运营能力的指标,可用于说明企业资产的运用效率.是企业资产经营效果的直接体现;二是销售息税前利润率,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商品生产经营的盈利能力,产品盈利能力越强.销售利润率越高。

可见,资产经营盈利能力受商品经营盈利能力和资产运营效率两方面影响。

6、资本收益率

资本收益率又称资本利润率,是指企业净利润(即税后利润)与所有者权益(即资本总额,=实收资本+股本金+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利润分配(贷方余额))的比率。

用以反映企业运用资本获得收益的能力。

也是财政部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一项评价指标。

计算公式如下:

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实收资本×100%

资本收益率越高,说明企业自有投资的经济效益越好,投资者的风险越少,值得投资和继续投资。

因此,它是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对企业经营者来说,如果资本收益率高于债务资金成本率,则适度负债经营对投资者来说是有利的;反之,如果资本收益率低于债务资金成本率,则过高的负债经营就将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7、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又称股东权益收益率,是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的百分比,是公司税后利润除以净资产得到的百分比率,该指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用以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

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

计算公式如下: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净资产收益率可衡量公司对股东投入资本的利用效率。

它弥补了每股税后利润指标的不足。

例如。

在公司对原有股东送红股后,每股盈利将会下降,从而在投资者中造成错觉,以为公司的获利能力下降了,而事实上,公司的获利能力并没有发生变化,用净资产收益率来分析公司获利能力就比较适宜.

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因素:

影响净资产收益率的因素主要有总资产报酬率、负债利息率、企业资本结构和所得税率等。

总资产报酬率

净资产是企业全部资产的一部分,因此,净资产收益率必然受企业总资产报酬率的影响。

在负债利息率和资本构成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总资产报酬率越高,净资产收益率就越高.

负债利息率

负债利息率之所以影响净资产收益率.是因为在资本结构一定情况下,当负债利息率变动使总资产报酬率高于负债利息率时,将对净资产收益率产生有利影响;反之,在总资产报酬率低于负债利息率时,将对净资产收益率产生不利影响。

资本结构或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比

当总资产报酬率高于负债利息率时,提高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比,将使净资产收益率提高;反之,降低负债与所有考权益之比,将使净资产收益率降低.

所得税率

因为净资产收益率的分子是净利润即税后利润,因此,所得税率的变动必然引起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动。

通常.所得税率提高,净资产收益率下降;反之,则净资产收益率上升。

下式可反映出净资产收益率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息税前利润-负债×负债利息率)×(1-所得税率)/平均净资产

8、营业利润率

营业利润率是指企业的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率。

它是衡量企业经营效率的指标,反映了在不考虑非营业成本的情况下,企业管理者通过经营获取利润的能力。

计算公式为: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商品销售额)×100%

营业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百元商品销售额提供的营业利润越多,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反之,此比率越低,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弱。

影响营业利润率因素:

(1)、销售数量;

(2)、单位产品平均售价;(3)、单位产品制造成本;(4)、控制管理费用的能力;(5)、控制营销费用的能力。

9、市盈率

市盈率:

指在一个考察期(通常为一年的时间),股票的价格和每股收益的比例。

投资者通常利用该比例值估量某股票的投资价值,或者用该指标在不同企业的股票之间进行比较。

市盈率通常用来作为比较不同价格的股票是否被高估或者低估的指标。

然而,用市盈率衡量一家公司股票的质地时,并非总是准确的。

一般认为,如果一家企业股票的市盈率过高,那么该股票股价具有泡沫,价值被高估。

然而,当一家企业增长迅速以及未来的业绩增长非常看好时,股票当前的高市盈率可能恰好准确地估量了该企业的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利用市盈率比较不同股票的投资价值时,这些股票必须属于同一个行业,因为此时企业的每股收益比较接近,相互比较才有效。

公式:

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场价格÷普通股每年每股盈余。

每股盈余的计算方法,是该企业在过去一年的净收入除以发行已售出总股数,即每股盈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