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家校沟通的有效性.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5455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家校沟通的有效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提高家校沟通的有效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提高家校沟通的有效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提高家校沟通的有效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提高家校沟通的有效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提高家校沟通的有效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提高家校沟通的有效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提高家校沟通的有效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提高家校沟通的有效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提高家校沟通的有效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提高家校沟通的有效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提高家校沟通的有效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高家校沟通的有效性.docx

《提高家校沟通的有效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家校沟通的有效性.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提高家校沟通的有效性.docx

提高家校沟通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家校沟通的有效性

 

 

————————————————————————————————作者:

————————————————————————————————日期:

 

如何提高家校沟通的有效性

分类:

我们共同学习

2010-05-0510:

06阅读(427)评论(0)

    

如何提高家校沟通的有效性

 

2010年4月19日

   今天和大家交流的是一个沟通的话题。

经常听很多教师抱怨说,现在的学生难教育,家长也很不讲理,家长对教育孩子推卸责任,家长不配合教师的工作,家长素质太差,孩子的问题告诉他们反倒适得其反,还不如自己解决等等。

   可有的时候听一些家长谈话抱怨老师,师德差,对孩子不能一视同仁,收受贿赂,以权谋私。

   经常会在网上看到一些学校班主任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被家长暴打的消息,甚至有更极端的事情发生。

   案例:

“学生喊老师绰号挨耳光家长暴打老师逼其下跪”;“女家长冲上讲台动手,37岁教师被打后流产”;“家长写博客控诉老师打孩子,女教师状告家长诽谤”;肇东吴振东老师被打死,学生家长自杀事件等等。

   教师和家长的关系是教师人际关系中一个很关键的部分,也是现在存在问题很多的方面。

   如果我们能不仅仅是抱怨,而是静下心来思考一下,如何改变这样的局面呢?

怎样才能使我们和家长的关系得到改善?

   我们不能否认,现在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的问题,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一致,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责任感的缺失,家长和教师在孩子教育过程中的不同角色定位等等,导致学校教育起不到作用,有“5+2=0”的说法,这些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

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推卸作为教育者的责任,家长不是教育家,你不要指望他们能用教育家的眼光来看待教育,用教育家的方式来对待学生。

   《古兰经》里面的一个经典故事:

一天,有人找到一位会移山大法的大师,让其当众表演一下。

大师在一座山的对面坐了一会儿,就起身跑到山的另一面,然后就表演完毕,众人大惑不解。

大师道:

这世上根本就没有移山大法,惟一能够移动山的方法就是: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现实世界中有太多的事情就像“大山”一样,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或至少是暂时无法改变的。

“移山大法”启示人们:

如果事情无法改变,我们就改变自己。

我们先改变自己,然后再尝试着改变家长和孩子。

   所以在这里我们先抛开家长的因素,来分析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当今家校沟通中,教师存在的问题

   1、教师心态存在问题

   我们有些教师在与家长交往的过程中,心态不能摆正,高高在上,权威至上。

轻视,甚至蔑视学生家长的大有人在。

多数教师有一种不自觉的判断标准:

凡是和老师意见不一致的,凡是不照老师要求去做的,都是素质较低的家长。

“我们班级的家长多是没有正式工作的”,“我们家长很多是做买卖的,素质很差”。

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我们老师太拿自己当回事了。

   案例:

有这样的一位老师,学生家长在家校联系簿上签了一句意见说作业太多,我们的这位老师看到后马上把这位学生叫到办公室,对她说,你以后就不要做作业了,你父母不是说作业太多吗?

我们可以想一想这样的话家校沟通还能很好的进行下去吗?

在这里,教师无意中扮演了“独裁”代言人的角色。

   那么家长和教师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

   家长不是教师的教育对象,家长是教师、学校的教育伙伴,家长在其子女的教育过程中与教师具有完全平等的伙伴关系,家校沟通也只能以这种平等的伙伴关系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

我们要端正态度,考虑家长的的可接受性,不要把自己和家长的关系看成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更不要把家长推到自己的对立面去,家长和教师应该是一个战壕的战友,战斗目标和作战的目的应该是一致的。

   有的老师总爱说“孩子又不是我的,你爱管不管。

”总是强调,“我这么做都是为你家孩子好”,这让家长感觉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教师是一个旁观者。

   我记得有一位教师在给家长的信中写到“孩子是你的,学生是我的。

”这就向家长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孩子在我这和在您那同样重要,我们对孩子的关爱是相同的。

   学校教育需要在家庭来巩固,家庭教育需要在学校来矫正。

   2、教师在家校沟通的目的上存在误区。

许多教师认为家校沟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家长配合学校。

这也是传统教育对二者关系的定位。

于是,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沟通不是双向交流,而是单向告知,即家长只要记住学校或老师的要求并照此执行就可以了。

教师很少询问家长对教育的看法。

   3、家校沟通内容上存在片面性。

我们平时的家校沟通在内容上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老师在个别沟通时负面信息占了绝大多数,仿佛优点是不需要沟通的,孩子的进步家长肯定知道,需要反映的只是问题和缺点。

长久下来,产生了一种“条件反射”,即家长接到老师的电话,最经常的联想就是孩子出问题了。

二是老师反映问题时往往只是陈述现象,不分析原因,也很少给出意见和建议。

类似这样的语言是常见的“孩子最近学习退步了,上课不听讲,作业不做,在学校又打人了”等等。

总之,用学生的话来说就是老师就喜欢向家长告状,而这样的沟通往往会以家长对孩子的责骂或惩罚告终,不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还导致孩子憎恨老师,这样的沟通越多家长越没有信心,甚至会放弃对孩子的教育,产生出大量的我们一些老师所说的“素质太低”的家长。

   如何使家校教育保持同步那?

正确有效地沟通应该是应该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家长能否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态度及其与家长交往的能力和技巧。

在交往态度上,教师要做到两点:

一是以关心孩子的态度同家长保持经常性接触;二是要表现出一种与家长合作的真诚愿望。

   二、与家长有效沟通的基础——对学生的爱

   我们的老师要明白的是其实每一位家长都是爱孩子的,只不过他的爱和你的方式、内容不同罢了。

这就需要沟通。

真正对孩子的爱不仅孩子会感受到,家长也会通过一些事情深刻地感受到。

 A一  三、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的前提:

   

   这个了解是双向的,一方面是教师要了解学生家长,做到知己知彼,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家长的性格特征,家长的受教育水平,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孩子教育过程中谁起到关键性作用等等,对不同类型的家长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

可以给家长印发调查问卷,也可以在非正式接触时进行攀谈。

另一方面是要让家长了解教师。

这个可以在学期初的第一次家长会上,也可以用书信的方式。

对自己的自然情况、对学生教育的构想等等。

   2、尊重

   前面我们说过了,在学生教育的问题上家长和教师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

因此教师应该有同理心,从学生家长的角度来想问题。

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

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不要动辄就向家长“告状”,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子女。

作为教师,更不能训斥、指责家长,不说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话,不做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事。

否则会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甚至对立,还可能引起学生对家长或教师的不满,损害教师的形象,降低教育效度。

尊重别人是自尊的表现,也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说:

“敬人者,人恒敬之”。

   案例:

把奖状发给每个家长

   一位小学教师为了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要求每个孩子写出读书笔记,并在家长会上通报给家长,并要求家长在读书笔记上对孩子的读书态度作出评价,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家长只是敷衍地签个名,老师通过换位思考,理解了家长的辛苦,并在每个学生的读书笔记上写上一段话“听孩子说,您的工作特别忙,而我对您的要求还那么多,深感抱歉,以后我会抽出更多的时间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您能把孩子在家的读书态度及时与我沟通,我很感动,真心地想对您说一声辛苦了,以后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付出”,这封信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期结束,老师为每一位家长准备了一张奖状“模范家长,以资鼓励”,并要求孩子们回家后举行一个正式的仪式把奖状发给家长。

   3、真诚

   如果家长来访时,希望与班上老师交谈自己孩子的情况,而老师很忙,又不好意思回绝,就边做手中工作,边心不在焉的应:

“哎,这孩子不错,表现还可以……”很显然,这样的谈话不是家长所希望的。

教师表现出的不够热情、缺乏真诚的态度,会大大挫伤家长的积极性。

可以断定受如此“打击”的家长,是很难积极主动与教师沟通的。

   四、与家长沟通的方式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电话:

用电话沟通,多半应该是一些小事情,同时应该以积极地表扬为主,因为在电话里只能通过语气语调来判断对方的态度,所以很容易引起误会,反倒会起到副作用。

   案例:

美国优秀的小学教师罗恩克拉克谈过他,每次学生表现突出时他就会当着学生的面给家长打个电话。

打电话应该注意的问题:

   1、要用礼貌用语,语气要柔和。

我们很多老师说话语气太生硬,这应该是职业病,总是很烦躁的感觉。

让家长有一种法院传票的感觉。

有人说,打电话时对方会通过语调语气看到你的脸。

所以要学会着微笑着打电话

   2、要询问家长是否方便接电话。

应该是“你说话方便吗?

关于某某有件事我想和你谈谈”

   3、不要长篇大论,不给家长说话的余地。

尽量长话短说。

如果解决不了,就约请家长见面。

   4、要注意告诉家长实情,“孩子出事了,你来学校一趟”,这一句话家长神情恍惚,来了一看,手刮破点皮。

如果真的出现大问题,也要讲事情,对结果要轻描淡写。

有人认为不说严重了,家长不重视。

   5、遇到不配合的家长,要有耐心,应该说“您没时间,您什么时候有时间,那我再找时间打给您”,而不是“反正我和你说了,你自己看着办吧。

   6、遇到比你还啰嗦的家长,一定要明确打电话的目的,而且时刻要将谈话引回到关键问题上,礼貌地制止家长谈论其他的无关问题。

不能由着家长的思维,天南海北漫无边际地说。

到最后撂下电话,我要说什么了?

忘了没说。

回过头来家长还纳闷,老师为什么给我打电话啊。

这就是无效工作。

   

(二)书信:

这是一种虽然古老,但却是能引起情感共鸣的有效途径,既适合全体,学期初可以讲本学期的教育计划通过书信的方式告知家长,学期末可以把假期的一些教育活动的安排用这样的方式与家长交流,特殊时期学校的特殊变化,或者是一些突发事件。

同时这种方式又适合个体问题的解决,一些个别问题不好当面说,避免尴尬的,或是考虑到家长的自尊,如偷盗,早恋。

现在这种方式有了更加便捷的方式,就是网络——QQ,博客,电子邮箱。

同时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手段。

书信的神秘和排他的特点,在教育过程中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

有一位初中班主任就是将书信运用到教育教学中的方方面面。

当正常的谈话教育方式出现困难时,他利用书信与学生沟通,通过民主的口吻和循循善诱的疏导方法,在亲笔信中流露出对学生的关怀,含蓄地谈自己的看法,并提出较为合理的建议,让学生在读信时心中有一股暖流冲击着良知,从而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勇敢地改正;当学生出现心理剧烈波动甚至情绪激动时,他用一位“朋友”的口吻在信笺上富有诚意地写下自己的观点,充分发挥书信的特殊“感化”作用;表扬信,喜报,他都通过信件的方式发放给家长。

有时甚至故意增强它的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兴趣,起到强化积极暗示的作用。

   (三)约见

   我们经常会因为学生的问题约请家长,那么与家长会谈应该怎么做,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那?

   案例:

美国的一对一家长会(范本)

   早上好,史密斯先生和史密斯太太。

很高兴今天你们能来。

约翰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孩子。

他很勤奋,我很想告诉你们,他的数学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

   这是今年我们使用的课本。

正如你们所看到的,我们有数学、阅读、英语(写作)、社会、科学、拼写等学科。

我已要求孩子们把课本带回家,并包上书皮。

如果你们发现书皮已经受损,请你们帮助约翰修补它们,谢谢。

   让我们看看约翰的成绩报告册。

在个体发展方面,约翰的进步很显著。

他广交朋友,跟班里的男孩、女孩相处的很融洽。

你们也知道,他的性子有点急,排队时喜欢加塞儿,我们已经帮他改正了,如今他已很少加塞儿了。

我要再次感谢你们,上个月我打电话跟你们说了这个问题后你们跟他谈了话。

这让他知道了你们对他在学校里的表现期望很高。

   约翰的学习习惯很好,能及时完成作业,而且作业很整洁。

这是他的部分课堂作业。

   你们能看到,他的书写很工整,阅读起来很轻松。

这是他的社会课关于胡佛大水坝的研究论文。

我们在图书馆对它进行了研究,他把材料组织得很好。

   约翰的阅读成绩时B。

他的口头阅读能力很好,但在对所读内容的记忆上,还有些问题。

为了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我会给你们一些建议。

   约翰的拼写成绩是C,而拼写的平均分数是74.

   数学史约翰的弱科。

他的基础非常差,还没有掌握乘法和除法,加减法中的进位和借位也让他感到比较困难。

第一次考试他的成绩是D,后来他利用电脑来帮助自己记住一些数学常识,还有一个同伴在帮他学习数学。

他的数学成绩在上升,这是他上周的试卷,是B!

他在数学常识考试中也有进步,这学期的成绩是C。

也许他会感到失望,要鼓励他继续努力。

   约翰的出勤时比较好的,没有迟到过。

我为我们班有约翰而感到高兴。

他对怎样照料植物显然知道得很多,你们知道吗,在他的负责下,我们班的植物总是能按时浇水和修剪。

   你们还有问题要问吗?

   ……

   这里有一个单子,上面有一些你们可以在家里帮助约翰的事情。

我刚才提到他在记忆阅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你们可以让他大声给你们念一段文章,然后向他提一个跟所读内容相关的问题。

如果他迟迟答不上来,让他自己再默读一遍,在文中寻找答案,并提醒他答案就在他读的那段文字里。

   再次感谢你们的到来。

如果你们有什么问题,请打我学校的电话。

你们的孩子很可爱!

   分析这个案例,会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呢?

我们看到了什么?

   1、与家长会谈的七大策略

  

(1)要摆事实,不要讲观点

  在跟家长谈话时,要记住一点,要摆事实,而不要讲观点。

要拿出关于学生成绩和行为的具体事例,而不要直接使用形容词,给学生贴标签。

比如,不说“孩子数学不好”,而说“上周我们学习某个知识,孩子感到有困难,没有交作业”。

  任何时候都不要泛泛而谈,空下结论,而要为家长提供具体事例。

  

(2)表示出对孩子的真正关心

  一定要向家长询问孩子的特长、兴趣和成就,比如,孩子在家里的日常起居,在家负责哪些家务,怎样处理家庭作业,在家里是怎么玩的,有什么令人欣喜的好事,面临着哪些挑战,等等。

对进一步了解孩子表示出真正的兴趣,获取有助于加深你对孩子了解的信息。

  (3)把负面信息做成“夹心面包”

  如果你要告诉家长一些负面信息,一定要把负面信息做成“夹心面包”。

也就是说,一开始说一些正面、积极的信息,然后再说负面信息,最后再以正面信息来结尾。

  (4)使用“积极聆听”技巧

  一定要使用“积极聆听”技巧。

积极地聆听家长,对家长表达的感受要抱以同理心,尽可能地感同身受。

比如:

  “我知道,你对孩子在课堂上没有获得更多的关注感到失望。

”“看得出你对这件事情感觉很气愤”

  这表示出你真的在尽力理解家长的想法,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你就同意他们的观点。

对于那些心中有怨气和怒火的家长,使用“积极聆听”技巧尤其有效。

  通过类似这样的“积极聆听”,你便能成功地搭建起跟家长沟通的桥梁,这对于家长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5)不要对家长发号施令

  为家长提供两三条他们可以在家实施的有助于孩子成长的具体建议。

不要让他们感到这是命令,而要让他们感到这是在其他孩子身上起过作用的经验。

  不要对家长使用“你应该”、“你必须”这样的字眼,而要以邀请的口气为他们提供具体的建议。

“邀请”家长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来,比“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或不应该怎么做要强得多。

比如:

  “通过我们今天的谈话,我在想,你和孩子是否能够每晚多花10分钟在背单词上?

  (6)给家长充足的说话时间

  给家长充足的说话时间,认真聆听家长的话。

鼓励家长提问,回答家长的问题要真诚,得体,不失机智。

如果你心里紧张,你就会不停地说话,这样会占据很多时间,甚至会占据90%的时间。

最好让你和家长的说话时间各占一半。

  (7)时时寻找共识

  在讨论你跟孩子之间的问题时,要避免情绪化,更要避免跟家长争辩。

记住,你的目的是争取家长跟你一起解决问题。

在跟家长讨论孩子的困难时,一定要尽量做到公正、坦诚,而不是指责。

  在会谈中,教师应时时寻找共识,力争找到双方意见一致的解决办法。

比如,你可以对家长说:

  “我理解你们对罗斯的担心。

让我们看看能否一起来为之想办法。

  然后把你和家长的意见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可行的行动方案。

  你还可以为家长复印一些他们或许用得上的材料,如社区服务机构的信息、家庭作业帮助热线或网站、社区私人辅导信息,等等。

  2、教师在家长会谈时的七大谈话禁忌

  教师在跟家长谈话的过程中,一定要当心一些话题陷阱。

经验丰富的教师一般都知道,有些话题是永远都不宜在会谈上出现的,这包括:

  

(1)把孩子跟别的孩子进行比较。

  

(2)给孩子贴心理学标签,用精神分析法对孩子进行诊断和治疗。

这个障碍那个障碍的。

  (3)使用教育界的行话或术语。

  (4)谈论其他教师。

  (5)因孩子的不良行为而怪罪家长。

  (6)对孩子无法改变的特质和家长很难控制的因素大做文章。

3、与家长会谈应该注意的一些细节

(1)不论在任何情况请家长到校,应主动给家长让座、倒水,特别是学生犯错误时要求学生家长到校时更应注意这一点。

(2)如果能自己联系上的就尽量不叫学生自己回家联系,应主动联系以表明我们做老师的诚意和态度。

(3)学生家长来校以后不应该当着学生家长的面训斥他的孩子,不管怎么样,听别人训斥自己的孩子肯定不好受。

(4)谈话尽量做到一对一,可先把家长叫出办公室,在一个单独的环境里向学生家长说明情况,形成一致意见。

(四)家校联系本

家校联系本传递的是一份责任,一份爱心,一份成功。

每个孩子都希望老师看到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进步,更希望老师把这些进步告诉同学、家长,而作为家长,又有谁不想听老师对自己孩子真诚赞美那?

记得有位语言学家曾经说过“要赞美一个母亲,您只需赞美她的孩子就可以了。

”所以我们要在肯定中提出要求,在要求中透着我们的赏识。

(五)家访

这也是一种有效沟通的途径。

(六)家长会

五、与个别家长或者个别情况下沟通要掌握技巧

1、当家长怒气冲冲而来时

要以柔克刚,以静制动。

搬把椅子请坐,倒杯茶请喝,消消气,慢慢来。

最重要的是,教师一定要沉得住气,时时保持超然、客观的态度,特别是当家长激动起来的时候。

要降低你的音量,不要跟家长一起咆哮。

多使用客套话,并想办法让他们冷静下来。

  比如:

我理解你的担忧。

我能理解你是怎样获得这个印象的。

我知道这给你添麻烦了。

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帮助你的孩子。

我想更好的办法或许是……总之,教师要把焦点集中在孩子身上,让他们知道,你对他们的担心很重视,并愿意跟他们一起努力帮助他们的孩子。

2、当学生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时

我们应站在家长的角度去考虑。

孩子受伤了,被欺负了,要有同理心。

不要让家长感觉我们很冷漠。

3、对于那些对孩子放任不管,把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的家长。

就多报喜,少报忧,满足家长欣赏孩子优点的荣誉感,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从而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教育孩子的活动中来,开始主动关心孩子,主动与子女沟通,与学校沟通,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4、对于后进生或是认为自己对孩子已经管不了的家长。

就尽量挖掘其孩子的闪光点和特长,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对孩子的缺点适时地每次说一点,语气委婉,并提出改正孩子缺点的措施,重新燃起家长对孩子的希望,使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只有这样,家长就会主动地与我们交流孩子的情况,配合我们。

培训作业:

写一篇与家长沟通过程中发生的真实案例,并简单分析成败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