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旅游地文化变迁与整合的文化地理学透视图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5658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旅游地文化变迁与整合的文化地理学透视图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5旅游地文化变迁与整合的文化地理学透视图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5旅游地文化变迁与整合的文化地理学透视图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5旅游地文化变迁与整合的文化地理学透视图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5旅游地文化变迁与整合的文化地理学透视图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5旅游地文化变迁与整合的文化地理学透视图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5旅游地文化变迁与整合的文化地理学透视图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5旅游地文化变迁与整合的文化地理学透视图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5旅游地文化变迁与整合的文化地理学透视图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5旅游地文化变迁与整合的文化地理学透视图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5旅游地文化变迁与整合的文化地理学透视图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旅游地文化变迁与整合的文化地理学透视图文.docx

《5旅游地文化变迁与整合的文化地理学透视图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旅游地文化变迁与整合的文化地理学透视图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5旅游地文化变迁与整合的文化地理学透视图文.docx

5旅游地文化变迁与整合的文化地理学透视图文

第41卷第3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41No.3

2007年9月   JOURNALOFHUAZHONGNORMALUNIVERSITY(Nat.Sci.   Sept.2007

收稿日期:

2007203210.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71036.

作者简介:

龚胜生,男,湖南涟源人,教授,博士生导师.E2mail:

shshgong@mail.ccnu.edu.cn

 文章编号:

100021190(20070320450205

旅游地文化变迁与整合的文化地理学透视

龚胜生1,何小芊1,2

(1.华中师范大学地理系,武汉430079;2.赣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摘 要:

旅游地与文化区有着时空间上的内在联系,旅游活动是文化扩散的重要渠道,文化扩散是旅游活动的影响因素.文化扩散过程中,应、激受效应、累积效应是旅游地文化变迁的主要动因.种类型;.旅游地文化整合是旅游地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这一过程有赖于旅游地政府、旅游企业、当地居民的共同参与.

关键词:

文化区;旅游地;;中图分类号:

;:

A

  20世纪70,随着旅游活动给旅游地文化带来负面影响的日益突出,旅游活动对旅游地社会文化的影响逐渐成为旅游研究的热点[1].旅游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活动,旅游现象的综合性及其表现形态的复杂性要求多学科、跨学科共同参与对旅游影响的研究[223].本质上,旅游现象是一种文化现象[4],旅游过程是一个文化扩散过程,文化扩散是旅游地文化变迁的基本动力.

1文化区和旅游地的时空关系

1.1旅游地与文化区的概念

1.1.1旅游地 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

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其他条件有机结合,就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即旅游地[5].旅游地是集旅游吸引物和旅游服务设施于一体的特殊地域空间.旅游业是旅游地的主要产业,旅游者活动区和接待区是旅游地土地利用的主要形式,旅游地居民居住区与旅游者活动区、接待区有着空间和功能上的密切联系.1.1.2文化区 文化区是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某种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6],是根据生产方式、语言、宗教、政治形态、日常生活、房屋构造、风俗以及对自然适应的各种文化现象的差别所划分的区域[7].文化区中的人对其所属文化区具有文化认同心理,即强烈的地方感[8],他们不仅熟悉

其环境、景观和空间,而且赋予这些环境、景观和空间独特的含义.在文化扩散的作用下,文化区的边界和内涵会不断的发生变化.1.2旅游地与文化区的关系

1.2.1空间关系 (1旅游区是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环境特征基本相似,自然旅游风光与旅游特征基本相近的地理区域综合体[9].旅游区作为地域综合体,在旅游景观方面,即在自然风景发生的自然基础方面和历史文化景象和氛围形成的人文基础方面,具有相对一致性.旅游区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文化形成与演变的过程,旅游区的生长发育受到整个区域文化的影响[10].旅游区的划分以文化区为基础,突出文化区内较小区域的旅游功能.(2旅游区常以旅游中心城市或主要风景区为轴心,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旅游网络,而旅游城市和风景区是各类型旅游地的具体形式.因此,旅游地与旅游区、文化区的空间关系可以看作是点、面、面的关系(图1.各个文化区是大小不同的面,旅游区是从属于文化区的小面,旅游地是旅游区面里的点,各旅游地由旅游交通连接起来.旅游地在文化区内的分布是由旅游资源的分布状况决定的,旅游资源性质不同,旅游地类型也不同.

1.2.1过程关系 (1文化区以文化扩散为载体,通过文化景观差异的形成和演变来促进旅游地的形成和发展.这是因为不同文化区有着不同的

 第3期龚胜生等:

旅游地文化变迁与整合的文化地理学透视451

 

图1 旅游地、旅游区、文化区空间关系示意图

Fig.1 Spatialrelationshipsoftouristdestination,

tourismregionandculturalregion

文化景观,而求新求异是人的本能,人们对区别于自己文化特征的文化景观有强烈的好奇心,这种求新求异的审美需求大多是通过旅游来满足的.此,源基础,.,旅游地是“细胞”.(2旅游地以旅游活动为载体,通过文化扩散来推动文化区的形成与演变.文化区是不断发展和演变的,现世的文化区都是其主体文化在时间扩散过程中的现实表现[6].文化扩散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通过人际交往来实现,比如战争、婚姻、商贸,而旅游尤为常见和重要.人是信息的载体,旅游者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具有不同文化特征的旅游者在旅游地的活动,本质上是一个信息交流和文化扩散的过程,正是这一过程使得文化区的边界和内涵不断的发生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旅游地文化变迁既是文化区发展演变的重要力量,也是文化区发展演变的表现形式.

2旅游活动与文化扩散的互动关系

2.1旅游活动与文化扩散的概念

2.1.1旅游活动 旅游是人类一种短期性生活方

式,是旅游者在旅行和暂时性停留中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4].旅游活动是以旅游者为主体,以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为客体,通过旅游者的流动来反映和体现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也就是说,旅游活动是在具体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发生的,旅游地要开发各种旅游资源来进行旅游接待活动,同时,旅游者又与旅游服务人员以及旅游地居民发生种种联系.2.1.2文化扩散 文化扩散是指文化由文化源向

外辐射散播或由一个文化区向另一区域文化接受体的传递过程[11].文化扩散是文化的时间现象.只

有文化宿地从思想上理解和接受了扩散来的文化,

才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扩散[12].文化扩散的媒介可分为3类:

符号系统,如语言、文学、图像等;实物系统,即人类生产的物质文化产品;人体系统.文化扩散的媒介实质上是文化信息的载体[12].文化扩散贯穿了人类发展的始终.2.2旅游活动与文化扩散的关系

2.2.1旅游活动的文化扩散功能 (1旅游活动是一种文化扩散活动.旅游者是具有不同文化特征的群体,他们的语言、、生活习惯具有与旅,.在旅游开,、技术、管理人员的介入以信息.因此,旅游活动是文化扩散的重要渠道.(2旅游过程是一个文化扩散过程.文化扩散是信息的扩散,旅游者既是信息的载体,也是文化扩散的媒介.一方面,旅游者要将自己所携带的文化信息传递给旅游地居民、旅游服务人员和其他旅游者;另一方面,旅游者将他们在旅游地所获取的文化信息传递给他周边的人,甚至通过媒体传递给更广范围的更多人.因此,旅游过程不只是外来文化在旅游地扩散的过程,而且是旅游地文化向外扩散的过程.(3旅游活动中的文化扩散主要是接触扩散.旅游活动中的文化扩散是一种直接接触“真实世界”而非“媒介世界”的扩散,它是文化之间直接的、即时的交流与传播.如旅游者在旅游地花费大量的金钱享受旅游的快乐和刺激,强烈的视觉冲击、听觉冲击、文化冲击导致强烈的心理冲击,强烈的心理冲击又迫使某些旅游地居民铤而走险,沦为针对旅游者的犯罪分子[13].这种接触扩散的方式,强化了旅游活动的文化扩散功能.

2.2.2文化扩散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1文化扩散通过传播旅游地形象影响旅游活动.旅游地形象是旅游者对某一旅游地的总体认识和评价.旅游地形象的传播包括传播方式、旅游地形象信息和旅游者3大要素[14],旅游地形象传播主要依赖于旅游地媒体的对外宣传和旅游者对其在旅游地亲身感受的宣传,两者的目的是要把旅游地的信息传达给潜在旅游者,让他们对旅游地产生深刻的印象,并进而影响甚至决定他们的旅游选择.旅游地良好的形象能更好地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使其更多的参与旅游活动;负面形象则成为旅游者参与旅游活动的阻力,对旅游客源市场产生不良影响.(2文化扩散从规模和程度上扩展了旅游活动.旅游素有

45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41卷

“民间外交”的美称,旅游活动能扩大不同文化特征的人之间的交流.瑞典学者Stefen认为,旅游活动是一个自我强化的过程[15],旅游者在目的地的旅游经历及文化体验促使他们产生新的旅游需求,进而有更多的人外出旅游;旅游地因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社会制度方面上发生变化,许多旅游地居民会主动参与旅游接待活动或是希望通过迁徙到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以谋求更多的经济利益.

3旅游地的文化变迁与整合

3.1旅游地文化的变迁

3.1.1旅游地文化变迁的概念 号而获得,,模型有显型的和隐型的;;统思想,,是文化的核心;,另一方面又是进一步行动的制约因素[16].”“变迁”本义是指“情况或阶段的变化转移[17].”人类学家认为“文化变迁”是文化模式中发生的任何有意义的变化,诸如技术、工艺、食物、服装,也包括价值观、习惯和社会关系.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则常常用“社会变迁”来指代非物质文化的变化,包括价值观、习俗、制度和社会行为[18].本文所指的旅游地文化变迁是旅游地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文化特质的动态变化,是旅游地文化系统对外来文化的扬弃及自身结构的重建.3.1.2旅游地文化变迁类型 旅游地文化变迁从性质与方向上可分为2大类:

良性变迁与负态变迁[19].(1良性变迁是指旅游地文化系统的整体优化,各文化层次、文化特质的趋向协调并有利于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为:

旅游地居民整体收入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旅游地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旅游地人际关系的改善,社会家庭凝聚力增强;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等.(2负态变迁是指旅游地文化系统的异化,各文化层次、文化特质的相互冲突并导致文化系统功能的弱化.主要表现为:

旅游地贫富差距扩大、不良生活方式蔓延;旅游地本土文化舞台化、商品化、庸俗化;传统观念沦丧,道德标准扭曲;人际关系恶化;崇洋媚外或盲目排外等.理论上讲,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类型的旅游地,其文化变迁的趋向是不同的.但在国内有关旅游地社会文化影响[20221]和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22223]的研究中,似乎是良

性的文化变迁为主导.

3.1.3旅游地文化变迁的原因 文化扩散过程中旅游地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融合是旅游地文化变迁的主要原因.(1外来强势文化的示范效应.在文化扩散中,当两种文化相碰撞时,往往是较先进的文化影响较落后的文化,强势文化影响弱势文化.由于旅游地大多是不发达的偏远地区,旅游者大多来自较发达的城市,而经济.因此,旅游地居,他们往、,从而

产生潜移默化的“示范效应”[5]

.(2外来强势文化的激受效应.一般情况下,任何本土文化在与外来文化接触时,都只选择那些与自身文化价值观相契合的东西加以接受和吸收,而对那些与本身不相容的成分予以排斥[24].但在

旅游活动中,在经济目的的刺激下,选择接受的范围会比一般情况有很大的扩展.旅游地的发展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为前提,使得旅游地在发展旅游过程中不得不接受外来文化中其自身并不需要而旅游活动必要的内容,如修建星级酒店、高档娱乐设施、举办各种商业演出,甚至提供色情服务和赌博场所等.(3外来强势文化的累积效应.旅游活动中旅游者与旅游从业人员、当地居民之间的文化扩散是不对等的.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接触是处于一种服务与被服务的不对等状态中的,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接触和沟通会因语言、旅游日程的原因受到极大的限制,而当地居民同旅游者的接触是长期的和累积的,因为他们接触的不是哪一个具体的游客,而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群体.这种不对等的文化扩散使旅游者给旅游地带来的影响比他们接受旅游地文化影响的可能性要大得多[24].

3.1.4旅游地文化变迁特点 (1旅游地文化变迁随旅游活动的空间分布而表现出一定的空间规律性.变迁强度由旅游活动频繁区向稀疏地区递减,高发区的变迁效应对其周边区域有明显的波及辐射效应;变迁强度与旅游地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正相关,空间格局由开发利用的高密区向低开发区递减[19].因此,变迁通常最先发生在旅游者活动较频繁的旅游接待区和旅游活动区,并呈现出从这些区域向周边区域扩散、辐射的特性[25].(2旅游地文化变迁随旅游地

 第3期龚胜生等:

旅游地文化变迁与整合的文化地理学透视453

 类型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变迁速率.处于较发达地区的旅游地,传统文化势力相对较小,文化的复合成分高,弹性较大,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发生变迁程度较小.在经济落后、比较封闭的旅游地,自封闭性和自我隔绝性明显;文化结构单一,具有独特性、脆弱性.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很可能发生聚变、衰落甚至为外来文化所取代[26].(3旅游地文化变迁随旅游地文化层次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变迁强度.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是文化的3个层次,在旅游地,这3个层次文化变迁的速度是不一样的.物质文化像衣、食、住、行等方面在外界的影响下容易发生变化,而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变化就较慢,.量,27].3.23.2.1 文化整合是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质在功能上的相互协调.旅游地文化的整合,就是吸收外来文化的合理因素,消除旅游地文化系统中不协调的部分,使旅游地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及各层次的文化特质在功能上相互协调.文化整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当一个地区的文化系统实现了整合,就可以发挥文化上的正向功能,促进该文化系统的迅速发展和文化扩散.如果一个文化系统不能实现整合,就会产生负向作用,轻者使该文化系统衰落,重者导致文化系统的解体与消失.旅游地文化既是吸引旅游者的因素,也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其文化的和谐发展.如果旅游地文化不能实现整合,则会影响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导致旅游地的衰落.3.2.2旅游地文化整合的内容 首先,文化整合要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加强对外来文化因素的改造[28].旅游地文化整合就是旅游地文化系统按其目标功能,对外来的文化因素进行功能性或相关性的评价,进而根据评价结果对这些文化因素进行筛选、过滤,对与目标功能具有一致性或相关性的部分纳入系统结构,并进行有序化整理和结构性调整.其次,由于旅游地文化变迁空间分布不均,还应重视文化整合的空间过程,这种整合应该按旅游地内部不同的功能区变迁的顺序、强度进行有计划的整合.旅游地文化系统作为区域文化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旅游地的文化整合还要与旅游区、文化区乃至整个民族、国家的文化整合相协调.再次,由于

文化的3个层面各自整合的进程不一,真正意义上

的文化整合取决于3个文化的全面深入的调谐、平衡[11].要按各层次文化特质变迁的程度、速度进行有计划的整合,通过各层次文化特质的整合,实现文化层次的跃进,最终实现旅游地文化系统的整合.

3.2.3旅游地文化整合的途径 文化整合不是某

种神秘的客观力量使然,而是人的主动性的表现[28].、旅游企业、,,,对传统艺术、道德的旅游产品.旅,特别是与游客面对面的接触的人员,在主、客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应扮演好“文化经纪人”的角色.旅游地居民应树立民族文化自豪感和文化自觉意识,主动维护本土文化中优良的传统.相互信任能促进文化整合,而这种信任是建立在对话基础上的[29],旅游地居民应树立正确的旅游意识,与游客建立开放、平等、友好的关系,加强与游客的交流.其次,还应提高自身修养,吸收外来文化中先进东西,抵制腐朽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旅游地政府部门在文化整合中起主导作用.政府的政策、法规对旅游地文化发展起指导作用,旅游企业、当地居民的行为有赖于政府的引导与规范.政府部门应把旅游地文化的发展与先进文化的建设加以综合考虑,加强公众参与,促进旅游地文化的良性变迁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1] 潘秋玲,李文生.我国近年来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

综述[J].经济地理,2004,24(3:

4122415.

[2] 肖洪根.对旅游社会学理论体系研究的认识———兼评国外旅

游社会学研究动态(下[J].旅游学刊,2002,17(1:

59268.

[3] WallG.Rethinkingimpactsoftourism[J].Progressin

TourismandHospitalityResearch,1996(2:

2072215.[4] 马勇.旅游学概论[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5] 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9.

[6] 王恩涌,赵荣,张小林,等.人文地理学[M].北京:

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0.

[7] 张文奎.人文地理学[M].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8] NortonW.HumanGeography[M].London:

OxfordUni2

versitypress(3rded,1998.

[9] 李娟文,游长江.中国旅游地理[M].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

版社,1999.

[10] 吴必虎.论旅游区的历史地理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

454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41卷

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5:

73275.

[11] 王恩涌.文化地理学[M].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12] 王康弘,耿侃.文化信息的空间扩散分析[J].人文地理,

1998,13(3:

50254.

[13] 龚胜生,熊琳.旅游犯罪学:

定义、领域、方法与意义[J].旅

游学刊,2002,17(2:

15221.

[14] 韦瑾.关于旅游地形象重新定位和形象传播的探讨———以

桂林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2004,25

(1:

3572358.

[15] GosslingS.

Human2Environmentrelationswithtourism

[J].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02(2:

5392556.

[16] KroeberA,KluckhohnC.Culture:

acriticalreviewofcon2

cepts

and

definitions

[M].

New

York:

Random

House,1952.

[17]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

5版[M].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5.

[18] 周晓虹.现化社会心理学———[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 杨俭波.[D:

华中师范

大学地理系,[20] 刘赵平.———野三坡旅

游发展跟踪调查[J].旅游学刊,1998,13(1:

50254.

[21] 张文.审视阳朔旅游的发展:

社会文化影响的调查与比较

[J].旅游学刊,2003,18(5:

15220.

[22] 章锦河.古村落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分析———以黟县西递

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19(2:

1052109.

[23] 宣国富,陆林.海滨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海南

省海口市及三亚市实证研究[J].地理科学,2002,22(6:

7412746.

[24] 马波.旅游地可持续发展中的文化调适[A].见:

中国旅游

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组.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C].石家庄: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5] 戴凡,保继刚.———以大理古城居民

学英语态度为例[J].,11(2:

37241.

[26] .[J].旅游学刊,

3:

56观.———人类学方法研究之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1(1:

28233.

[28] 王平.全球化与文化整合[D].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

系,2004.

[29] BijlsmaK.Onmanagingculturalintegrationandcultural

changeprocessesinmergersandacquisitions[J].JournalofEuropeanIndustrialTraining,2001,25(2:

192.

Aculturalgeographicalperspectiveonthecultural

variationandintegrationoftouristdestination

GONGShengsheng

1

HEXiaoqian1,2

(1.DepartmentofGeography,HuazhongNormalUniversity,Wuhan430079;

2.CollegeofHistoryandTourism,GannanNormalUniversity,Ganzhou,Jiangxi341000

Abstract:

Touristdestinationandculturalregionhaveinternalrelationshipbothintimeandspace.Touristactivitiesisanimportantchannelofculturaldiffusion,whichisin2fluentialfactorsoftouristactivities.Thecollisionandamalgamationbetweennativecul2tureandexternalculturebringondemonstrativeeffect,stimulatingeffectandcumula2tiveeffect,whicharetheprimaryreasonofculturalvariationoftouristdestination.Ac2cordingtothenatureanddirection,Culturalvariationoftouristdestinationcanbedivid2edintotwotypes:

positiveandnegative.Culturalvariationshowsdifferentsituationindifferenttouristdestination,Variationdisplaysdifferentcontentsandformsindifferentfunctionalregionoftouristdestination.Culturalintegrationoftourismdestinati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