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5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5662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关于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关于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关于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关于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关于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5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关于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5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关于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5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关于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5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关于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5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关于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5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关于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5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关于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5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关于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5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关于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5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5篇.docx

《关于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5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5篇.docx

关于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5篇

关于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5篇

生物(英语:

Biology,又称生命体、有机体)是有生命的个体。

生物最重要和根本的特征在于生物进展新陈代谢(又称分泌物)及遗传。

下面就是WTT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关于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1

本节通过讲述草履虫的形态构造特点和生命活动特点,使学生认识到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这也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材安排了两大类活动:

观察和探究。

通过第一个观察活动,说明草履虫是一种生物;通过第二个观察活动,让学生能感受到草履虫既是一个细胞,同时这个细胞还能完成一个生物体的所有生命活动;通过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有反响吗?

这个活动,更进一步说明草履虫是一个生物体。

在这两大类活动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才能、思维才能、分析^p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才能,又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学生分析^p

由于学生平时对草履虫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会对草履虫的形态构造和如何完成某些生命活动难以理解。

设计理念

本节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以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开展为主题,采用的是美国教育家萨斯曼提出的探究性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是充分利用学生对新奇的事物进展探究、调查、研究的心理,由老师向学生提出课题和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思维、分析^p、推理并得出结论。

教学目的

知识性目的

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技能性目的

进步制作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观察才能、实验才能、思维才能、自学才能以及语言表达才能等。

情感性目的

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通过科学探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小组合作精神。

课时安排:

本节教学需1课时

教学准备

老师:

①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放大镜、棉花纤维、细线、胶水、糖、食盐水、牛肉汁。

②挂图或录像(有关草履虫的构造及其生活方面)。

学生:

教材、笔记本。

教学过程

老师提问:

前面我们学习过一种藻类植物小球藻,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小球藻的形态。

学生答复:

略。

老师导入:

象这种整个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被称为单细胞生物。

今天我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台上放置的培养液,你知道里面培养的是哪种生物吗?

学生状态:

观察、考虑,引起了强烈的好奇心。

(还可利用学生自编的有关人得了某些单细胞生物寄生而引起疾病的小品,由问题该病的病因是什么?

导入新课。

老师启发:

培养的也是单细胞生物的一种草履虫。

这类生物的形态构造和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呢?

下面请同学们利用已给的实验仪器(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放大镜、棉花纤维、细线、胶水),以小组为单位,想方法设计实验:

怎样才能观察到草履虫的外形和运动。

学生活动:

讨论、交流、实验、观察。

老师引导:

老师观察到每组同学都操作地非常认真、仔细。

有的组实验很成功,有的组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交流的时候,可以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做的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你们又是怎样解决的或请教其他组同学帮助想方法解决问题。

学生活动:

互相交流、汲取教训、学习经历。

学生总结:

草履虫的外形像一只倒转的草鞋,它是翻转着向前运动的,由此,可证明草履虫是生物。

老师提问:

同学们刚接触这门学科时,我们共同分析^p了判断生物的根本标准是什么?

下面请同学们再谈一谈。

学生答复:

略。

老师设疑:

其中判断标准之一是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响,草履虫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响吗?

学生状态:

考虑。

老师引导:

同学们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结合技能卡和小词典,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解决此问题。

学生表现:

自学、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老师引导:

看到绝大多数的同学实验操作已根本完成了,下面请小组代表总结一下你们组探究后得出的结论,以及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学生活动:

互相交流、作出评价。

学生总结:

草履虫可以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响,并且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由此,可以证明草履虫是生物。

老师承转:

同学总结得非常好!

通过以上探究活动,同学们从草履虫的运动和对外界刺激的反响情况,判断出它是生物。

那么,你们认为草履虫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吗?

(可能有的小组由于草履虫运动速度过快而没有观察到结果,此时,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可以通过采取哪些措施来限制草履虫的运动速度。

组织活动并适时给予鼓励性评价。

组织交流,重点是交流采取哪些措施来限制草履虫的运动速度。

组织学生交流,老师对有特色的设计方案要给予肯定性评价,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学生表现:

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老师引导:

终究哪一位同学的说法有道理呢?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

要求:

总结从录像中获取的信息,然后,通过从中获取的信息,进一步判断草履虫的身体是否由一个细胞构成。

(放映草履虫的构造及其生活的录像。

学生活动:

仔细观看、总结信息、作出判断。

学生总结:

草履虫的身体里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构造,也就是一个细胞的构造,所以说草履虫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另外,它可以通过身体上的表膜、搜集管、伸缩泡、口沟、食物泡、胞肛等构造帮助它来完成生命活动。

老师讲授:

所以,我们把这种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单细胞生物。

其中,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动物体叫做单细胞动物,例:

草履虫;由一个细胞构成的植物体叫做单细胞植物,例:

小球藻。

老师承转:

其实,像这样的单细胞生物在生物圈中还有很多,并且与人类的生活、消费关系非常亲密,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这方面的知识?

学生答复:

可以通过书籍、报刊、杂志、上网。

老师评价:

很好,同学们知道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

希望同学们课下可以通过以上途径,亲自查找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手抄报(或电脑打印)在班内展示。

老师引导:

在这节课上,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

积极发言。

板书设计:

与人类的关系

单细胞生物体

草履虫

单细胞生物

练习稳固:

略。

课后理论:

完成试试看。

有条件的学校可引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条件较差的学校可利用挂图或课本彩图。

关于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2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和学习理解细菌的形态和构造特点;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观察细菌形态和对问题的分析^p、比拟,继续培养观察才能和思维才能。

3.通过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继续树立生物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是互相联络、互相影响的辩证观点;通过理解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分析^p事物;并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重点、难点分析^p

1.细菌构造特点及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因为:

(1)通过学习细菌细胞构造特点,让学生与前面所学过的植物细胞构造进展比拟,找出它们在细胞构造上的一样点及显著区别,明白为什么把细菌从植物中划分出来。

(2)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为重点之二。

腐生细菌等微生物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维持着生态系统中物质转化的动态平衡和自净作用。

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细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为学习高中生物学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打下根底。

(3)细菌与人类的关系为重点之三。

通过这局部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观点去对待客观事物。

理解细菌与人类的亲密关系表如今有利与有害两个方面,从而纠正许多人误以为细菌都是有害的错误观念。

2.如何使学生理解细菌的形态和构造特点及理解细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重要作用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1)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理解细菌的形态和构造特点是本章的难点之一。

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数量极大,与人类关系亲密,但因为非常微小,用人的眼睛不能直接观察到,特别是有些地区的学校缺少相应的教学设备,如显微镜、显微投影仪、录像设备和微机等,所以老师难以进展直观教学。

(2)细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重要作用是本章教学的难点之二。

因为初一学生所掌握的生化知识很少,也没有接触生态系统的概念以及生态系统的构造和功能方面的知识,因此讲透细菌在促进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作用有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1.细菌的形态和构造特点:

(1)在讲述细菌的形态和构造特点时,老师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如:

你们见过细菌吗?

听说过细菌吗?

能否描绘出细菌的样子?

在学生议论后请学生答复以下问题。

由此引入新课,老师接着指出:

细菌分布广泛,无论是空气、水、土壤还是每个人身上都有细菌生活。

但它是单细胞生物,个体非常微小,所以我们用眼睛看不到,下面我们就要理解一下细菌的形态和构造特点。

(2)关于细菌形态的教学,老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进展直观教学。

①用高倍显微镜演示细菌的三种形态;假如有教学设备的学校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高倍显微镜进展观察。

②可以用显微投影仪投影放大细菌的三种形态。

③播放细菌显微构造和亚显微构造的录像片段。

④以上设备都没有,老师可让学生参看书中的显微照片及插图,同时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边讲边画出细菌三种形态的示意图。

接着老师总结出细菌的形态:

单细胞个体,从形态上分为:

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

(3)细菌的构造特点,该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没有学过有关知识,可用讲述法。

首先课前要准备好细菌构造的形式图。

假如没有,老师可参照书上有荚膜的细菌构造示意图画一个。

对照图来讲述细菌构造特点时,注意让学生与前面所学过的植物细胞构造进展比拟找出一样点和不同点。

注意强调:

细菌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细菌细胞与植物细胞在构造上的重要区别,所以细菌不属于植物范围。

另外,有些细菌具有特殊构造如:

①有的细菌具有鞭毛可在水中游动。

②有的细菌在细胞壁外有荚膜、具有保护作用。

关于芽孢,老师应该指出:

能否形成芽孢是细菌总的特征,不是所有细菌都能形成芽孢。

芽孢是该菌种的休眠状态,称休眠体。

注意说明芽孢的形成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一个细菌只能生成一个芽孢,在适宜条件下,一个芽孢萌发形成一个菌体。

芽孢对恶劣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壁很厚浸透性差,含水量极少。

杀灭芽孢最有效的方法是高压蒸气灭菌法。

一般情况下芽孢可以生存十多年。

老师可以补充讲述芽孢在生物防治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价值,例如:

有些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产生晶体内含物,称副芽孢体。

苏云金杆菌和日本甲虫杆菌等产生的副芽孢体对某些昆虫有强烈毒性,因此有些国家用苏云金杆菌等细菌作为杀虫剂又称生物农药,既能消灭害虫又不污染环境。

2.细菌生命活动特点:

(1)在讲述细菌的生殖过程中要强调_生殖是单细胞生物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

特点是简单、快速,属于无性生殖。

在讲述生殖过程中,老师可参考教参中的示意图边讲边画。

(2)细菌的营养方式的讲述可用谈话法。

老师首先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

①植物是怎样制造有机物获得营养物质的?

②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条件是什么?

③细菌不含叶绿素,它怎样获得营养?

经讨论后,老师做必要的总结。

这样学生就可以推论出细菌与植物的营养方式有本质的不同。

接着引出异养的概念以及腐生细菌与寄生细菌的概念。

强调腐生和寄生细菌的区别:

腐生是从已死的或腐烂的动植物组织中获得有机物;寄生是从活的动植物体内或体表来汲取有机物来生活。

3.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1)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

本内容老师可运用讲述与谈话法相结合的方式进展。

自然界中任何一种生物都有着诞生、生长发育、成熟、衰老和死亡的过程,这是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

生物体死亡后是否永远保存在地球上?

为什么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让学生答复,谁起了重要作用。

腐生细菌的详细作用需要老师来讲述。

下面老师可画简图让学生连线填充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

为加深学生理解腐生细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作用,可布置课外小实验,让学生完成:

用一个广口瓶里面放些土,把小昆虫的尸体埋在土中。

再把玻璃瓶埋入土中,瓶子不要加盖。

上面做好标记,过一段时间挖出来观察,看看有何变化。

(2)在讲述细菌与人类的关系之前,先让学生讨论,①细菌对人类是否都有害?

②有益表如今哪些方面?

有害表如今何处?

而后老师根据学生的答复加以补充,要强调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有害的只是少数种类。

纠正细菌都是有害的片面认识,培养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观点去对待分析^p客观事物的才能。

由于病原菌能引起疾病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讲完课后根据教学目的进展检测,及时反响。

并请学生答复“动动脑”上的问题。

布置学生看课外读物的内容。

4.本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开展,细菌的应用价值越来越高,范围很广,特别是近些年来在环境保护、分子遗传学、基因工程、制药业等等在讲课时可以浸透这方面的信息。

关于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3

【学习目的】

1、描绘花的主要构造。

2、描绘传粉和受精的过程,养成爱花的良好习惯。

【学习过程】

一、课前检测:

1、根的生长靠根尖细胞的_增加细胞的数量和细胞体积的增大。

根生长最快的是区。

2、万千枝条及其绿叶,都是由发育成的。

3、生物体生长发育的根底是细胞的、、。

4、植物的生长需要最多的无机盐是含、、的无机盐。

二、自主学习,老师点拨:

(一)、花的构造。

认真阅读教材102页完成以下各题。

1、认真填写名称。

2、观察花的构造,按照由外到内,由下到上的顺序,发现它由、、、、组成。

3、雄蕊包括、组成。

4、雌蕊包括、、三局部。

5、花粉在里,卵细胞在,精子在里。

6、花的构造中最重要的是,包括和。

(二)、传粉和受精。

(阅读教材103页完成以下问题)

1、开花结果。

2、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

3、受精的过程:

当花粉落到柱头上后,受到的刺激,开场萌发长出,其内含有

花粉管穿过、进入子房,到达,花粉管末端破裂释放出来,与里面的结合,成为。

这就是。

三、梳理知识体系。

1、花的主要构造

2、受精指与结合形成的过程。

四、拓展延伸

为什么说花蕊是花的主要局部?

五、稳固检测

1、一朵花的构造中,从外到内依次是:

①花瓣②花萼③雌蕊④雄蕊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③①④D、③④①②

2、花的主要局部是

A花冠B花托C雄蕊和雌蕊D花萼

3、被子植物的卵细胞存在于以下哪一个构造中

A花粉B花粉管C柱头D胚珠

4、受精后,子房发育成,胚珠发育成,子房壁发育成。

5、当摘除了一朵花的哪局部,这朵花肯定不能发育成果实?

A雄蕊B雌蕊C花瓣D花药

6、一朵豆角花里有6个胚珠,假设6个胚珠都能发育成种子,至少需要花粉个,精子个。

A1个B3个C6个D12个

7、从花粉萌发到进入子房前,精子存在于

A柱头上B花药中C花粉管中D胚珠中

关于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4

教学目的

1.掌握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2.学会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详细操作方法。

3.分清外出血的三种情况,学会对出血进展初步的止血处理。

教学重难点

1、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操作方法。

3、根据外出血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止血处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2.创设问题情景导入

板书:

二、急救

老师: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发生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

例如,当你夏天游泳时,发现有人溺水;当你踢足球或打篮球时不小心摔倒,发生了骨折或外伤出血;或是你发现有人因煤气中毒而昏迷不醒,这时你首先想到的措施是什么呢?

学生:

应立即拨打“120”急救。

[推进新课]

学习目的一

板书:

1.“120”紧急呼救

活动一:

假设,如今有一同学在教室里不知什么原因突然晕倒,昏迷不醒,让你去打“120”急救,你会怎样拨打?

(请3个同学即兴表演)

学习目的二

板书:

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活动二:

假如在野外一时找不到,而情况又非常危急的话,那就只能先行采取救治措施,等病人暂无生命危险时再去找人帮助。

(老师讲授)

脑对缺氧非常敏感!

对脑的抢救要以秒来计算!

在常温下,人心跳停顿3秒以上大脑就会因缺氧而头晕,10-20秒可昏厥,30-40秒可抽搐,60秒后呼吸中枢衰竭,4分钟后脑神经可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10分钟后脑细胞死亡。

所以急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抢时间:

即前4分钟,甚至前60秒。

所以假如病人的呼吸或心跳停顿后再去打等急救车过来后再开场抢救,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

这就是急救的意义所在!

当呼吸停顿时立即进展人工呼吸,留神脏停顿跳动时人工胸外心脏挤压。

(播放教学课件)

老师:

急救措施往往可以在危急情况下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所以学会这些方法是非常有用的。

老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提示其操作要领。

学生示范:

人工呼吸操作方法

学生示范:

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操作

[联络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学习目的三

板书:

3.出血和止血

老师:

很多同学有过跌伤外出血的经历,那么你们当时是如何处理的呢?

学生答复

老师:

同学们所说的情况都属于外出血,实际上出血可以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二种情况。

下面我们分别来介绍这两种出血的处理。

板书:

(1)内出血

老师:

内出血是指体内器官的出血,一般不易诊断,所以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救治。

板书:

(2)外出血

老师:

外出血是指体表的出血,我们可见到血液的流出。

这种情况应该首先做必要的止血处理。

实际上外出血又可以根据血管类型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几种。

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血液、血管和人体循环系统时将血管分为哪些类型呢?

根据动脉及静脉的血液和血管壁的特点来归纳出动脉和静脉出血的情况。

师生共同完成学案内容

老师:

同学们分析^p得非常好。

对于外出血的处理,也正是根据这三种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措施,我们来看下面的内容。

活动三:

(播放多媒体课件“外出血的处理”)

学生练习

老师: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很多日常用药和急救的常识,理解这些生活中的常识是非常必要的。

所以同学们不但要学好课堂知识,同时还要多向医生、医务工作者等知识经历丰富的人询问和请教,多从生活中学习和积累知识,让我们更有把握应对各种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

[拓展深化]

[课堂小结,完毕新课]

[稳固练习]

[布置作业]书86页第2题,练习册

●板书设计

二、急救

1.“120”紧急呼救

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3.出血和止血

(1)内出血

(2)外出血

关于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5

教学目的: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拟和分析^p,理解生物的根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p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

3.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别人合作的精神。

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根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p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1.生物的录像。

2.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

3.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

放录像,让学生仔细观察录像中出现的生物与非生物。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假如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

小组研究讨论完毕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

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老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总结:

除了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外,还有其他别的生物特征吗?

(根据生物的特征说)

补充:

8.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根底和构造根底

9.生物体能进展新陈代谢

10.生物体能遗传变异

11.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

才能训练:

可用书上练习P6

(1)分析^p图片弹钢琴的机器人、渐渐生长着的钟乳石为什么不是生物?

(2)珊瑚和珊瑚虫都是生物吗?

详细说明。

教学后记:

本节课我的安排主要集中在除书本上举出的生物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别的特征这一问题来让学生讨论,所以很多学生对生物的特征包括哪几方面理解得不够深化。

教学反思:

这节课可以先安排课后练习钟乳石是否生物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同学们就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进展讨论和举例(主要是举例)让学生更深化地理解生物的特征。

深化理解了书本的六个特征后,再活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有一个总的认识,再引导他们举出一些所有生物都具有而非生物所没有的特征。

对于学生所列出的生物特征应该逐一分析^p,并让学生举出反例子来论证其观点,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到生物的特征,真正分清楚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然后再由学生来解答钟乳石是否生物,让他们用刚学的知识解答一开场可以理解错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