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高考冲刺重难点概括.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5960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52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高考冲刺重难点概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高中化学高考冲刺重难点概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高中化学高考冲刺重难点概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高中化学高考冲刺重难点概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高中化学高考冲刺重难点概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高中化学高考冲刺重难点概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高中化学高考冲刺重难点概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高中化学高考冲刺重难点概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高中化学高考冲刺重难点概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高中化学高考冲刺重难点概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高中化学高考冲刺重难点概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高中化学高考冲刺重难点概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高中化学高考冲刺重难点概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高中化学高考冲刺重难点概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高中化学高考冲刺重难点概括.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高中化学高考冲刺重难点概括.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高中化学高考冲刺重难点概括.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高中化学高考冲刺重难点概括.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高中化学高考冲刺重难点概括.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高中化学高考冲刺重难点概括.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高考冲刺重难点概括.docx

《高中化学高考冲刺重难点概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高考冲刺重难点概括.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化学高考冲刺重难点概括.docx

高中化学高考冲刺重难点概括

★励考警句

坚定信心,沉着应试;

缜密审题,扣题作答;

先易后难,从容解答;

 一丝不苟,每分必争!

★资料归类建议:

三本教材,一轮用书《优化设计》,二轮《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复习时间内容安排

日期

清理知识点

目标内容

任务

完成情况

22.23

元素及其化合物

教材1、2、3册典型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二轮用书(元素及其化合物)

无机推断题(元素推断,离子推断,框图推断),整理复习高考模拟试卷

24.27

基本概念,基础理论

教材1、2、3册概念,理论部分,二轮用书相应章节

选择题

28.29

有机知识

教材2有机,二轮用书有机归纳

有机框图推断题

30.31

实验部分

教材演示实验和书后学生实验,二轮用书相应章节

基本实验仪器,实验操作题。

综合实验题。

探究性实验题。

1.4

计算

二轮用书相应章节

利用守恒思想的各类计算题

5.6

化工材料、工业制法、环保

教材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极高分子材料,工业制法

信息题

4、临门一脚策略提示

重视基础抓好落实

掌握规律记住特殊

加强实验探究创新

关注社会联系实际

5、老师的叮嘱

审题要仔细思维要灵敏

书写要规范表达要清楚

基础要扎实实验要重视

6、体现学科特色的祝词

2012年高考化学应记住的知识点归纳  

元素化合物:

一、俗名: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

Na2CO3小苏打:

NaHCO3大苏打:

Na2S2O3石膏(生石膏):

CaSO4·.2H2O熟石膏:

2CaSO4·.H2O 莹石:

CaF2重晶石:

BaSO4(无毒)碳铵:

NH4HCO3石灰石、大理石:

CaCO3生石灰:

CaO食盐:

NaCl熟石灰、消石灰:

Ca(OH)2芒硝:

Na2SO4·10H2O(缓泻剂)烧碱、火碱、苛性钠:

NaOH绿矾:

FaSO4·7H2O干冰:

CO2明矾:

KAl(SO4)2·12H2O漂白粉:

Ca(ClO)2、CaCl2(混和物)泻盐:

MgSO4·7H2O胆矾、蓝矾:

CuSO4·5H2O双氧水:

H2O2皓矾:

ZnSO4·7H2O硅石、石英:

SiO2刚玉:

Al2O3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

Na2SiO3铁红、铁矿:

Fe2O3磁铁矿:

Fe3O4黄铁矿、硫铁矿:

FeS2铜绿、孔雀石:

Cu2(OH)2CO3菱铁矿:

FeCO3赤铜矿:

Cu2O波尔多液:

Ca(OH)2和CuSO4玻璃的主要成分:

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

Ca(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

Ca(H2PO4)2硫酸亚铁铵:

Fe(NH4)2(SO4)2光化学烟雾:

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

王水:

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

3混合而成。

铝热剂:

Al+Fe2O3或其它氧化物。

尿素:

CO(NH2)2

二、颜色

铁:

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

Fe2+——浅绿色Fe3O4——黑色晶体

Fe(OH)2——白色沉淀Fe3+——黄色Fe(OH)3——红褐色沉淀Fe(SCN)3——血红色溶液FeO——黑色的粉末Fe(NH4)2(SO4)2——淡蓝绿色Fe2O3——红棕色粉末FeS——黑色固体铜:

单质是紫红色Cu2+——蓝色CuO——黑色Cu2O——红色CuSO4(无水)—白色CuSO4·5H2O——蓝色Cu2(OH)2CO3—绿色Cu(OH)2——蓝色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Mg(OH)2、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Al(OH)3白色絮状沉淀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Cl2、氯水——黄绿色F2——淡黄绿色气体Br2——深红棕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KMnO4--——紫色MnO4-——紫色Na2O2—淡黄色固体Ag3PO4—黄色沉淀S—黄色固体AgBr—浅黄色沉淀AgI—黄色沉淀O3—淡蓝色气体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SO3—无色固体(沸点44.80C)品红溶液——红色氢氟酸:

HF——腐蚀玻璃N2O4、NO——无色气体NO2——红棕色气体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三、现象:

主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具体实验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

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

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

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

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

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

反应剧烈,放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

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

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

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27.红磷在氯气中燃烧:

有白色烟雾生成。

28.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

有色布条的颜色褪去。

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30.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

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生成。

31.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

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2.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

有黄色沉淀生成。

33.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34.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

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5.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

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

36.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

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37.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

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38.在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

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39.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

红色退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

40.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溶液冷却后加水: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天蓝色。

41.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

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

42.钠在空气中燃烧:

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物质。

43.钠投入水中:

反应激烈,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嗤嗤”声。

44.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

木条复燃。

45.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6.氨气与氯化氢相遇:

有大量的白烟产生。

47.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48.加热盛有固体氯化铵的试管:

在试管口有白色晶体产生。

49.无色试剂瓶内的浓硝酸受到阳光照射:

瓶中空间部分显棕色,硝酸呈黄色。

50.铜片与浓硝酸反应:

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51.铜片与稀硝酸反应:

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

52.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53.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硫酸镁溶液:

胶体变浑浊。

54.加热氢氧化铁胶体:

胶体变浑浊。

55.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

56.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

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物质。

57.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立即转变为灰绿色,一会儿又转变为红褐色沉淀。

58.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

溶液呈血红色。

59.向硫化钠水溶液中滴加氯水:

溶液变浑浊。

S2-+Cl2=2Cl2-+S↓

60.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

泡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产生。

61.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干冷烧杯:

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产生。

62.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

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内壁有液滴生成)。

63.加热(170℃)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并使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有气体产生,溴水褪色,紫色逐渐变浅。

64.在空气中点燃乙烯:

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放出热量。

65.在空气中点燃乙炔:

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放出热量。

66.苯在空气中燃烧:

火焰明亮,并带有黑烟。

67.乙醇在空气中燃烧:

火焰呈现淡蓝色。

68.将乙炔通入溴水:

溴水褪去颜色。

69.将乙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紫色逐渐变浅,直至褪去。

70.苯与溴在有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

有白雾产生,生成物油状且带有褐色。

71.将少量甲苯倒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振荡:

紫色褪色。

72.将金属钠投入到盛有乙醇的试管中:

有气体放出。

73.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浓溴水:

有白色沉淀生成。

74.在盛有苯酚的试管中滴入几滴三氯化铁溶液,振荡:

溶液显紫色。

75.乙醛与银氨溶液在试管中反应:

洁净的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物质。

76.在加热至沸腾的情况下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

有红色沉淀生成。

77.在适宜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反应:

有透明的带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

78.蛋白质遇到浓HNO3溶液:

变成黄色。

79、铝热反应:

当外露部分镁条刚刚燃毕时,纸漏斗内的混合物立即剧烈反应,发出耀眼的光芒,产生大量的烟,纸漏斗被烧破,有红热状态的液珠落入蒸发皿内的细沙上,液珠冷却后变成黑色固体。

四、气体小结

1有毒的气体H2S、Cl2、SO2、NO2、CO、NO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Cl、Cl2、SO2、NO2、NH3、

3在空气中产生白雾的气体HCl

4不溶于水(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H2、O2、N2、NO、CO、CH4、C2H4、C2H2

5不能用排气法收集的气体NO(氧化)、C2H4、CO(密度与空气近似)

6溶于水显酸性的气体HCl、SO2、NO2、H2S、CO2(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Cl2(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7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NH3

8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NH3、HI、HBr

9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气体NH3不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气体酸性气体(HCl、SO2、NO2、H2S、CO2、Cl2)

五、与酸碱和水反应小结

1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体情况:

(1)与酸反应产生H2(活动性顺序H以前的金属与盐酸、稀硫酸)

(2)与酸反应产生SO2(Cu以前(含Cu)的金属与浓硫酸)

(3)与酸反应产生NO2(Ag以前(含Ag)的金属与浓硝酸)

(4)与酸反应产生NO(Ag以前(含Ag)的金属与稀硝酸)

2常温下与水反应产生H2的(K、Na、)产生O2的(F2、Na2O2)产生C2H2(CaC2)

3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强酸的白色沉淀AgCl、BaSO4

4不能与水反应的酸性氧化物SiO2,能与水反应的酸性氧化物CO2、SO2、SO3等

5能与水反应的碱性氧化物K2O、Na2O、BaO、CaO

不能与水反应的碱性氧化物(MgO)CuO、Fe2O3、Al2O3

六、无机反应中的特征现象、反应

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

1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

C。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

N。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气态氢化物沸点最高的元素或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的元素:

O。

4最轻的单质的元素:

H;最轻的金属单质的元素:

Li。

5单质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

Br;金属元素:

Hg。

6最高价氧化物及其对应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元素:

Be、Al、Zn。

7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元素:

N;能起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

S。

8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能和它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反应生成该元素单质的元素:

S。

9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

Li、Na、F。

10常见的能形成同素异形体的元素:

C、P、O、S。

特征反应

1.与碱反应产生气体

(1)

(2)铵盐:

 

2.与酸反应产生气体

 

(1)

 

(2)

3.Na2S2O3与酸反应既产生沉淀又产生气体:

S2O32-+2H+=S↓+SO2↑+H2O

4.与水反应产生气体

(1)单质

(2)化合物

 

5.强烈双水解

 

6.既能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1)单质:

Al

(2)化合物:

Al2O3、Al(OH)3、弱酸弱碱盐、弱酸的酸式盐、氨基酸。

7.与Na2O2反应

8.2FeCl3+H2S=2FeCl2+S↓+2HCl

9.电解

 

10.铝热反应:

Al+金属氧化物

金属+Al2O3

11.Al3+Al(OH)3AlO2-

12.归中反应:

2H2S+SO2=3S+2H2O

4NH3+6NO

4N2+6H2O

13.置换反应:

(1)金属→金属

(2)金属→非金属

(3)非金属→非金属

(4)非金属→金属

14、一些特殊的反应类型:

⑴化合物+单质化合物+化合物如:

Cl2+H2O、H2S+O2、、NH3+O2、CH4+O2、Cl2+FeBr2

⑵化合物+化合物化合物+单质NH3+NO、H2S+SO2、Na2O2+H2O、NaH+H2O、

Na2O2+CO2、CO+H2O

⑶化合物+单质化合物PCl3+Cl2、Na2SO3+O2、FeCl3+Fe、FeCl2+Cl2、CO+O2、Na2O+O2

14.三角转化:

 

15.受热分解产生2种或3种气体的反应:

(1)铵盐

(2)硝酸盐

16.特征网络:

(1)

(2)A—

A为弱酸的铵盐:

(NH4)2CO3或NH4HCO3;(NH4)2S或NH4HS;(NH4)2SO3或NH4HSO3

(3)无机框图中常用到催化剂的反应:

17.关于反应形式的联想:

1.热分解反应:

典型的特征是一种物质加热(1变2或1变3)。

含有电解熔融的Al2O3来制备金属铝、电解熔融的NaCl来制备金属钠。

2.两种物质的加热反应:

18、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

1.AgNO3与NH3·H2O:

AgNO3向NH3·H2O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NH3·H2O向AgNO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2.NaOH与AlCl3:

NaOH向AlCl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AlCl3向NaOH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3.HCl与NaAlO2:

HCl向NaAlO2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NaAlO2向HCl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4.Na2CO3与盐酸:

Na2CO3向盐酸中滴加——开始有气泡,后不产生气泡

盐酸向Na2CO3中滴加——开始无气泡,后产生气泡

七、其它

1敞口放置质量会增加的溶液浓硫酸(吸水)、碱溶液(吸CO2)

敞口放置质量会减少的溶液浓盐酸、浓硝酸、浓氨水(挥发)

2常采用电解法冶炼的金属K、Ca、Na、Mg

常采用热还原法冶炼的金属Al、Zn、Fe、Sn、Pb、Cu

常采用热分解法冶炼的金属Hg、Ag

3合金的定义和性质两种或以上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硬度比组分金属高,熔点比各组分低

八、熟记化学中的不一定

1.原子核不一定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如氢的同位素(11H)中只有一个质子。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如Mn2O7是HMnO4的酸酐,是金属氧化物。

3.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

如CO、NO等都不能与碱反应,是不成盐氧化物。

4.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

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

5.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不一定是酸。

如苯酚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属酚类,不属于酸。

6.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如金刚石与石墨均由碳元素组成,二者混合所得的物质是混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7.晶体中含有阳离子不一定含有阴离子。

如金属晶体中含有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而无阴离子。

8.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如金刚石→石墨,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因反应前后均为单质,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9.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含有金属离子。

如NH4Cl属于离子化合物,其中不含金属离子。

10.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酐,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如NO2能与水反应生成酸—硝酸,但不是硝酸的酸酐,硝酸的酸酐是N2O5,Na2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碱—NaOH,但它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是过氧化物。

11.pH=7的溶液不一定是中性溶液。

只有在常温时水的离子积是1×10-14,此时pH=7的溶液才是中性。

12.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时,试纸用蒸馏水湿润,测得溶液的pH不一定有误差。

13.分子晶体中不一定含有共价键。

如稀有气体在固态时均为分子晶体,不含共价键。

14.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不一定是SO2,如Cl2、O3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15.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如Fe3+可被还原为Fe2+。

16.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不一定被还原。

如2H2O=2H2↑+O2↑,氢元素被还原而氧元素被氧化。

17.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不一定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如浓硫酸是常见的强氧化剂,氢气是常见的还原剂,但可用浓硫酸干燥氢气,因二者不发生反应。

18.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很容易发生,吸热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不能发生。

如碳与氧气的反应为放热反应,但须点燃;Ba(OH)2·8H2O与NH4Cl反应为吸热反应,但在常温下很容易发生。

19.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阳离子。

如AlO2-。

20.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元素不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如周期表中ⅣA、ⅤA、ⅥA中的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均多于4个。

21.不能在强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不一定能在强碱性溶液中大量存在。

如HCO3-、HS-等离子既不能在强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也不能在强碱性溶液中大量存在。

22.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不一定越高。

一般情况下该结论是正确的,但因H2O、HF、NH3等分子间能形成氢键,熔沸点均比同主族元素的氢化物高。

23.只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晶体不一定属于分子晶体。

如NH4Cl属于离子晶体。

24.只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

如CCl4、CO2等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25.铁与强氧化性酸反应不一定生成三价铁的化合物。

铁与浓硫酸、硝酸等反应,若铁过量则生成亚铁离子。

26.具有金属光泽并能导电的单质不一定是金属。

如石墨、硅都具有金属光泽,它们属于非金属单质。

27.失去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不一定强。

如稀有气体原子既不易失去电子也不易得到电子。

28.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如KNO3的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因KNO3的溶解度较大;Ca(OH)2的饱和溶液浓度很小,因Ca(OH)2微溶于水。

29.强电解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强。

导电性的强弱与溶液中自由离子的浓度大小有关,如果某强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很小,那么它的导电性可以很弱,而某弱电解质虽然电离程度小,但如果离子浓度大时,该溶液的导电能力也可以较强。

30.弱电解质被稀释时,离子浓度不一定减小。

如冰醋酸在稀释时,H+、CH3COO-浓度先逐渐增大而后减小。

31.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不一定增大。

32.1mol某气体的体积是22.4L,该气体所处的状态不一定是标准状态。

基本概念、基础理论

一、考试中经常用到的规律:

1、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指示剂

PH的变色范围

甲基橙

<3.1红色

3.1——4.4橙色

>4.4黄色

酚酞

<8.0无色

8.0——10.0浅红色

>10.0红色

石蕊

<5.1红色

5.1——8.0紫色

>8.0蓝色

pH试纸:

干燥时呈黄色;中性时呈淡绿色;酸性时呈红色,酸性越强,红色越深;碱性时呈蓝色,碱性越强,蓝色越深。

红色石蕊试纸:

红色(用于检验碱性物质)蓝色石蕊试纸:

蓝色(用于检验酸性物质)

淀粉试纸:

白色(用于检验碘单质)KI—淀粉试纸:

白色(用于检验氧化性物质)

2、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

阴极(夺电子的能力):

Ag+>Hg2+>Fe3+>Cu2+>H+>Pb2+>Fe2+>Zn2+>Al3+>Mg2+>Na+>Ca2+>K+

阳极(失电子的能力):

S2->I->Br–>Cl->OH->含氧酸根离子>F-

注意:

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

3、晶体的熔点:

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中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

Si、SiC、SiO2和金刚石。

原子晶体的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

金刚石>SiC>Si(因为原子半径:

Si>C>O).

4、分子晶体的熔、沸点:

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