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谈读书微课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06224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人谈读书微课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古人谈读书微课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古人谈读书微课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古人谈读书微课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古人谈读书微课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古人谈读书微课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古人谈读书微课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古人谈读书微课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古人谈读书微课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古人谈读书微课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古人谈读书微课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古人谈读书微课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古人谈读书微课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古人谈读书微课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古人谈读书微课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古人谈读书微课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古人谈读书微课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古人谈读书微课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古人谈读书微课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古人谈读书微课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人谈读书微课Word格式.docx

《古人谈读书微课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人谈读书微课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人谈读书微课Word格式.docx

[谓]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顶部左右齐平。

右上部“田”上宽下窄。

[窥]上下结构,上窄、扁,下宽、长。

◆易错提示:

[窥]上部“穴”的末笔捺改点,左下“夫”的末笔捺改点。

[诲]右边的“每”不要写成“毎”。

(3)学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纠正坐姿、握笔姿势、书写错误等。

3.教师引读,学生跟读,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效果。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教师介绍出处,补充文学常识。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南宋理学家朱熹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2.教师指导点拨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敏]聪敏。

[好(hà

o)]喜好。

[耻]以……为耻。

[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是知也]这就是智慧。

知,同“智”,智慧。

[厌]满足。

[默而识之]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

识,记住。

[诲]教诲。

3.学生合作学习,结合注释理解大意。

(1)小组自由学习,合作探究。

预设:

学生先自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理解句意,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然后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解决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还有无法解决的疑问记下来,留待下一步的学习。

(2)课堂讨论,解决疑难。

采用小组代表发言的形式。

由代表提出疑问,学生先自行解决,再由教师进行补充讲解。

各小组有相同或相似的问题可以归纳整合,一起处理。

(3)复述原文意思,教师点拨。

在解决所有词句理解上的问题后,教师点名一位学生读句子,另一位学生翻译句子。

有读的不到位或翻译不准确的地方,教师进行引导纠正,注意将文中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

译文:

①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点拨:

孔子在这里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谦虚谨慎。

②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对于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

但一个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③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诲人不知道疲倦。

这一则孔子讲的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默而识之”讲的是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

“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

“诲人不倦”讲的是要热情地把知识传给向你请教的人。

4.教师出示“阅读探究卡”,学生交流讨论,解决问题。

(1)教师出示“阅读探究卡”。

①理一理:

这三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②说一说:

你能分别用三个四字词语概括这三句话的内容吗?

③议一议: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道理?

(2)学生带着问题朗读,与同桌讨论交流。

(3)汇报展示,品读经典。

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进行提炼。

《论语》中有很多有关学习的名句,本文所选的三句话就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学习态度或学习方法。

学生要能进行辨别,分条陈述。

第一句话讲学习态度;

第二句话讲对待知识的态度;

第三句话既讲了学习态度,也讲了学习方法。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只要概括合理即可。

示例:

勤奋好学、谦虚诚实、持之以恒。

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只要学生讲得有一定的道理,就应该予以肯定。

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体会。

学习要不耻下问,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变更多的“未知”为“已知”。

5.教师出示《论语》中的其他句子,学生读句子,说一说句子揭示的道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要持之以恒。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融汇新旧知识,获得新的感悟。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要虚心向他人学习。

四、运用方法,自主学习

1.自然过渡到第二篇,引导学生朗读、感知。

过渡:

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论语》中的三则内容,懂得了在学习时要勤奋好学、谦虚诚实、持之以恒。

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读我国另一位大学问家朱熹的“读书有三到”,去看一看他对读书有怎样独特的见解。

2.学生自读课文,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注意重点词语。

(1)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谥文,世称朱文公。

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是儒学集大成者,世人尊称为朱子。

其理学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甚至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

朱熹著述很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等。

(2)理解重点词语。

[余]我。

[尝]曾经。

[谓]说。

[漫浪]随意。

[急]要紧、重要。

[岂]难道、怎么。

3.分小组朗读课文,读出节奏,疏通文义。

朗读指导:

朗读文言文,首先要把握停顿,读准节奏。

文言文句式长短不一,意思也相对不容易理解,因此为了正确地把握停顿,读准节奏,我们除了理解字词句的含义之外,还应掌握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如辨别词性、划分句子成分等,更准确地掌握停顿。

其次要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课文翻译: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4.品读感知。

(1)对照译文想一想:

读书要做到哪“三到”?

心到、眼到、口到。

(2)文章是怎样论述“读书有三到”,且“心到最急”的?

①运用了假设和因果推断;

②从反面得出结论:

心不在此→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只漫浪诵读→不能记→记亦不能久;

③运用反问句说明心到则眼、口到,从而强调“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5.学生结合实践,谈对课文的理解。

朱熹所提倡的“三到”读书法使我受益匪浅。

我每次读书时容易走神,对书中的内容记得不深刻。

采用“三到”读书法,集中精力于书本,眼睛认真地看每一个字,嘴巴随眼睛的移动而大声诵读,这样一遍下来,竟然记住了绝大部分内容。

6.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背诵指导:

背诵文言文,应先记住译文,再根据译文背诵课文。

还可以结合句式特点或者文中的关键词语来背诵。

7.课堂回顾,总结方法。

小结:

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古人谈读书》的前两则,在继续加强学习文言文的同时也了解了一些学习和读书的方法,如勤学好学、诚实谦虚,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而最重要的是心到。

只要我们认真领悟、运用,一定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收获很多。

五、延伸拓展,作业设计

1.课外阅读《论语》中有关读书、学习的篇章。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最后一篇,背诵课文。

2.深入理解古人对读书的认识,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来说感受。

3.进行比较阅读,积累更多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复习上节课上学习的前两篇内容。

(1)检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句的掌握情况,点名背诵课文。

(2)检查学生对文中提到的有关学习和读书方法的积累和理解。

2.再次归纳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上我们聆听了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和大学问家朱熹的教诲,从中学习到一些学习和读书的方法。

这节课上我们来听听清代名臣曾国藩对我们的告诫,思考读书还有哪些要领。

二、初读课文,读通文本

1.作者简介。

曾国藩(1811—1872)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

中国近代著名的战略家、政治家,湘军的创立者和首领。

他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受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他还是晚清古文“湘乡派”创立人,一生著述颇多,但以《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有《曾文正公全集》传于世。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盖]用在句首,相当于“推想”“大概”。

[士人]泛指知识阶层。

[恒]恒心。

[断]一定,绝对。

[甘]自愿,乐意。

[下流]下等,劣等。

[尽]尽头,止境。

[足]满。

[窥]窥探,观看。

[皆]全,都。

[缺]缺少。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学习前两篇内容时掌握的阅读古文的方法来自主阅读本篇内容。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有志向就不甘心居下游;

有见识就知道学无止境,不敢因为有一点儿心得就自满自足,就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表现;

有恒心的人就绝没有办不成的事。

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三、再读课文,品读欣赏

1.对照译文,说一说曾国藩认为士人读书要具备哪些条件。

有志、有识、有恒。

2.作者是怎样论述这些条件的?

作者首先用简洁的语句提出士人要具备的条件——有志,有识,有恒。

接着分层论述了它们对于读书的重要性:

有志——不甘心居下游,有识——知学问无尽,有恒——则无不成之事。

最后总结,强者“三者”缺一不可。

3.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文中引用两则寓言的作用。

要想理解作者在文中引用两则寓言的作用,先要引导学生了解这两则寓言的内容及寓意。

其中,“河伯观海”的寓意是:

人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要盲目自大;

“井蛙观天”的寓意是:

人的眼界要宽广,只有这样才不会成为见识短浅的人。

以两则寓言故事作比,形象生动,有说服力,深刻地阐述了读书人要有见识的道理。

4.学生结合实践谈对课文的理解。

5.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四、对比阅读,整体感悟

1.分析比较,群文阅读。

同学们,学了《古人谈读书》中的三篇古文后,你们是不是对怎样学习文言文和如何读书更有心得了呢?

现在我们再把三篇文言短文放在一起,比较着读一读,背一背,加深理解。

(1)学生自由朗读三篇文言文。

(2)填写表格,回顾内容,明晰重点。

(课件出示表格。

①先小组合作填表格,然后教师点拨。

②对比一下三篇文言文,整体感悟。

古人谈读书微课第2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积累并拓展与本文内容相关的句子。

5.在学文某某知道读书的益处,激发读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中培养学生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借助自读自悟,读中感悟,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引导学生用结合生活实践、自主学习的方法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2.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某某的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大意,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2.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中培养学生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的能力。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

谈话导入。

1.引导交流:

中国有一句俗话,“行千里路,读万卷书”,西方也有一句名言,说的是“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一位高尚的人在说话”。

一句句与读书有关的经典名句激励着我们热爱读书、认真读书、刻苦读书。

关于读书,孔子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联系第一章节内容自由发言)

2.交流资料

《论语》:

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3.读经典原句:

子曰:

“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某某?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4.引导关注: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古代书院读书,点题“读书”

二、初读感知

1.教师导语:

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在使用过程中,有传承,有变革,有创新,关于读书,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写过一篇《童蒙须知》,这节课要学的第二章节内容就选自这里。

2.学生初读。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虚词讲解:

“也”“矣”等虚词的作用,及如何读好。

4.再读课文,理清内容。

以“读”为眼,在“读”上深做文章。

变换文本的显示格式:

简体——竖式简体——竖式去标点——竖式繁体——小篆

三、品读释疑

(一)参考注释,自学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要求:

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再次批注在文某某,据此理解句子的意思。

  

(二)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1)重点:

①谓:

说。

②漫浪诵读。

漫浪:

随随便便。

③心到最急。

急:

迫切、重要。

拓展延伸,广度文本

引入原文关于读书的部分: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

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

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四、主题延伸

延伸交流:

练习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某某的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五、课堂小结

1.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了解到了古人对读书的看法。

2.抓住朱熹与建阳的不解之缘拓展。

3.介绍《朱子家训》,推荐阅读。

古人谈读书微课第3篇

教学目标

1.会认“矣、耻”等3个生字,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每篇文章所表达的重点。

3.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朗读这三篇文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1.把握重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疏通文意。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2)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

谁来给我们讲一讲?

(生讲述故事,师加以引导和评价)古人喜欢读书,古人又经常会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供后世参考。

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

板书:

古人谈读书

2.这课总共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出自《论语》,记录的孔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第二部分的作者是朱熹;

第三部分的作者是曾国藩。

今天,我们就去学习这三篇文章,从中获取营养。

(出示课件3)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出示课件4)

1.师范读正音,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好学是知也识

2.读第一、二部分,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3.大声朗读课文。

4.指名读。

5.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地朗读全文。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出示课件5)

1.小组讨论,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两部分的意思。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指导学生翻译课文。

2.我们首先来看第一部分,齐读对这三句话的解释,思考:

这三句话分别从哪方面介绍的?

生总结,汇报

(一)1.谦虚2.求实3.勤奋

3.读第二部分,试着根据注释翻译课文。

思考:

朱熹对读书有什么独特方法?

这样读书的好处是什么?

三到:

心到眼到口到

四、拓展。

(出示课件6)

学习了这两部分,你有什么收获?

生畅所欲言,师进行指导

五、作业

1.背诵这两部分。

2.掌握重点词语,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把握文意。

3.学习古人读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课件8)

1.谁来说说《论语》三则的意思?

2.朱熹的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前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两方面进行了介绍,让我们受益匪浅。

现在,我们学习第三篇文章。

这是曾国藩对读书人的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出示课件9)

1.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师补充:

恒:

恒心

自足:

自我满足

2.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划分指导:

我们在划分节奏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把完整的词划分开来,要保持词语的完整。

如: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试着解释意思。

三、细读课文,深入把握。

(出示课件10)

1.默读课文,思考:

读书人对读书有什么要求:

生读课文,总结并汇报:

有志有识有恒

2.再读课文,思考:

读书为什么要“有志、有识、有恒”?

有志----不甘为下流

有识-----知学问无尽,不满足

有恒-----恒心,不放弃,能成功

3.作者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出示课件11)

师加以引导,生汇报

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出示课件12)

正面:

如果我们遵循这三点,那么会达到高尚、博学、成功的境界;

如果做不到这三点,则一事无成。

最后作者进行总结,告诉我们,读书的时候这三者缺一不可,点明这三点的重要性。

四、再读文章,说说你受到什么启发?

生畅所欲言

五、拓展延伸(出示课件14)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

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畅所欲言,师加以指导

六、作业

背诵这三篇文章

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三篇文章的意思。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这篇文章是由三篇古文组成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含义,效果较好。

2.在教学中,我还通过抓重点词句,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同时在拓展环节,我引导学生把视线延伸到课外,收集了一些《论语》的其他几则名言,让学生进行积累。

美中不足的是对个别同学的指导不够详细,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所改进。

小学生重点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听。

要求小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讲,充分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及认真听其表达方式的含义.

(2)注意看。

要求小学生全神贯注地注视教师板书的内容,对教师用彩注意看色粉笔标记的部分、用电化教具突出演示的部分尤其要仔细观察,色粉笔标记的部分、认示的部分尤其要仔细观察真领会和重点记忆。

真领会和重点记忆.

(3)多动脑。

要引导小学生积极思考,要边听、边看、边思考,要与教多动脑师讲课的进程保持同步,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师讲课的进程保持同步,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思考,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4)主动练。

在课堂上要鼓励小学生大胆发言,勤学多练,从而加深理主动练解,提高听课效果。

提高听课效果。

(5)做笔记。

对教师讲课中的要点、难点都要简明扼要地写在笔记上,做笔记以备课后复习。

以备课后复习。

(6)善归纳。

对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要抓住纲目,归纳要点,力求当善归纳堂理解。

堂理解。

古人谈读书微课第4篇

1.认识“耻、矣、岂”三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好、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一则短文。

3.能借助注释并联系阅读经验,理解课文大意,从态度和方法上梳理主要信息。

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内容对自己有启发,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了解有关文言文的一些常识,如多通假字、语言凝练等。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借助注释并联系阅读经验,理解课文大意,从态度和方法上梳理主要信息。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查询孔子及《论语》、朱熹、曾国藩资料

一、名言导入初识文体

1.积累展示

小古文背诵展示。

2.出示课题了解文言文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古人谈读书》。

板书课题。

学生自己介绍对文言文的简单认识。

(板书:

文言文)

二、预习检测读通课文

1.了解作者及出处

本篇课文由三篇小短文组成,分别是哪些古人谈论了读书呢?

《论语》、朱熹、曾国藩

《论语》是哪个人在谈论读书呢?

你能结合你预习时查找的资料说一说吗?

注意只说最关键的信息。

生相继介绍介绍《论语》、朱熹、曾国藩资料。

师补充出示三者的资料。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比较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有二十篇。

本文节选的这几句话都是孔子说的。

2.检测朗读

自由读:

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先自己读一读,读准字音。

指名读:

请三位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看他是否读准了字音,读好了停顿。

随机强化学习生字和多音字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好读第四声,强调一下“耻”,组组词,因为它是要求识记的生字。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

同“智”,智慧。

(在文言文中,有一种特殊的现象,有很多字由和它相同读音或相近读音的字来代替,这样的字叫通假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