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反思.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6290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中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中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中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中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中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中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反思.docx

《中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反思.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反思.docx

中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反思

(最新版)

 

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

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初中教案、高中教案、教案模板、教学设计、说课稿等等,想了解不同教育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tips:

Thisdocumentiscarefullycompiledbythiseditor.Ihopethatafteryoudownloadit,itcanhelpyousolvepracticalproblems.Thedocumentcanbecustomizedandmodifiedafterdownloading,pleaseadjustanduseitaccordingtoactualneeds,thankyou!

Inaddition,thisshopprovidesyouwithvarioustypesofeducationalmaterials,suchaspreschoollessonplans,elementaryschoollessonplans,juniorhighschoollessonplans,highschoollessonplans,lessonplantemplates,teachingdesign,lecturedrafts,etc.Ifyouwanttolearnaboutdifferenteducationalmaterialformatsandwritingmethods,pleasepayattention!

正文内容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要把握双主体的概念。

首先,幼儿在活动中是参与和设计的主体,教师是材料准备、环境预设的主体,当然也是引导者。

今天本店铺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中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反思,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反思1

  活动目标

  1、玩影子游戏,初步了解物体都有影子。

  2、在游戏中探索影子的方位变化特点。

  3、愿意参加探索游戏,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选择一个晴朗的天气活动过程一、猜谜,激发幼儿探索影子的兴趣。

  1.请幼儿猜谜语:

我有个好朋友,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我到哪,它到哪,紧紧跟在我身边,这是谁?

  2.找自己的影子。

  3.相互交流。

  二、找教师影子的位置,学用方位词前、后、旁边。

  1.教师不断变化方位,请小朋友找一找老师的影子,引导幼儿学用方位词前、后、旁边。

  2.提问:

为什么老师的影子一会在前面,一会在后面,一会又在旁边呢?

  3.小结。

  三、引导幼儿变化自己影子的位置,巩固影子与自己方位的关系。

  1.幼儿自己探索。

  2.交流、小结。

  3.集体玩游戏:

让你的影子在你的前面(后面、旁边)。

  四、藏影子,探索影子与光的关系。

  1.幼儿藏影子。

  2.相互交流。

  3.总结:

光照射到物体,物体就有影子。

  活动延伸物体除了在太阳光下有影子,还在什么情况下也会有影子。

  课后反思:

  影子一直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将科学教育融于幼儿生活中中心的观念的体现,设计活动旨在通过让幼儿探索影子,让幼儿来了解影子与光的密切关系,激发幼儿对影子的好奇与兴趣,学习科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本次科学探索活动,我抓住了孩子对科学现象好奇、好动手的特点,让孩子们在充分自主的实践探索中发现科学道理,活动效果好。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孩子个别操作无目的,所以没有能很好地发现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中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反思2

  一、活动目标:

  1、能积极尝试,创造性的想出多种让球动起来的方法。

  2、能大胆的交流自己的想法。

  3、体验活动带来的成功感。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二、活动准备:

  

  刺猬球若干;辅助材料(盆子、书、垫板、夹子、勺子、泡沫、小棒等)

  三、活动过程:

  

  1、引发兴趣。

(出示一只刺猬。

)这只刺猬球是什么样子的?

像什么?

  实录:

  A、圆圆的,像大西瓜。

  B、有点像点心店里做的大馒头。

  C、像一个圆圆的山洞。

  D、像转动的汽车轮子。

  E、像一只只蜂巢。

  F、还像天挂的月亮。

  评析:

在幼儿的生活中,像球一样圆溜溜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因此,幼儿的想象空间很大,他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东西,充分满足了他们想象表达、大胆创造的愿望。

  2、猜测"当球动起来"的方法。

  引导语:

这只小刺猬球一动也不动,如果不用手来帮忙,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刺猬球动起来呢?

  

(1)幼儿猜测

(2)幼儿交流自己的猜测、想法。

  实录:

  幼1:

我可以用嘴吹。

  幼2:

我可以用头顶。

  幼3:

我想用手拍桌子。

  幼4:

我想用脚踢。

……评析:

虽然是猜测,幼儿的想法并不一定正确,但我们关注的是发散幼儿的思维,让幼儿敢于想象,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3、验证想法。

  幼儿人手一只刺猬球,进行验证。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1)观察每个幼儿的实验操作情况。

  

(2)询问个别幼儿的想法。

  4、交流讨论。

  请幼儿大胆的表示、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

  实录:

  幼1:

我是用大拇指和食指弹了一下,球就动了。

  幼2:

我是用头来顶球的。

  幼3:

我是用一只大大的篮球打在刺猬球上它也会动的。

  幼4:

我是用手当扇子扇风,球有一点点动。

……评析:

在探索让球动起来的活动过程中,我发现罗星的玩法与众不同,他是用一只大大的皮球去碰撞刺猬球的,这一新颖的方法很快的被其他小朋友效仿。

还有的孩子验证了自己的一种想法后还积极探索其他的方法,可见,孩子们探索的欲望很强烈。

  5、借助辅助材料探索"让球动起来"的方法。

  刚才小朋友都是借助身体进行的,如果不直接用我们的身体,而是借助其他的物品,你会怎样让你的刺猬球动起来呢?

  教师提供百宝箱,鼓励幼儿借助其他物品进行。

  6、交流实验结果,分享经验。

  幼1:

我把球放在网兜里,用力甩,球也会跟着转圈。

  幼2:

我用小棒子推着小球走的。

  幼3:

我把球放在半只雪碧瓶中,我用两只手来回的转瓶口,球也会转动。

  幼4:

我是用吸管吹的。

  枰析:

在借助其他物体探索"让球动起来"的活动中,孩子们探索的欲望更强烈了。

他们纷纷去寻找自己需要的辅助材料,积极尝试、探索。

有的孩子还把自己的新方法介绍给自己的同伴,有的孩子还与同伴合作,如一起用垫板扇球,这样风力大些,球就动了起来。

  四、活动后的反思:

  本次活动中孩子们思维活跃,积极性高,探索的欲望强烈,创造性表现的非常突出,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中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反思3

  一、活动目标:

  1、乐意摆弄各种各样的夹子,感知夹子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2、尝试了解不同夹子的不同功用。

  3、在游戏中体验探索发现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重点:

  尝试了解不同夹子的不同功用。

  三、活动难点:

  在游戏中体验探索发现的快乐。

  四、活动准备:

  1、情境创设:

小兔家(矮柜、衣架、小兔一家的合影等)。

  2、各种各样的夹子(食品夹、发夹、衣服夹、被子夹等)。

  3、三组幼儿操作材料:

一组,用夹子打扮娃娃;一组,把食品分类;一组,晾衣服。

  4、特殊夹子:

封袋夹,核桃夹,报夹、锅夹、饺子夹等。

  5、藤编篓,核桃,音乐等。

  五、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活动兴趣。

  师:

今天小兔搬家,我们一起帮帮忙吧!

  来,出发吧!

(听音乐四人一组搬箱子进入活动室。

)小兔家到了,我们把箱子放下来。

(幼儿依次放好。

  2、师:

兔妈妈还没到,我们一起把搬来的东西整理好,给兔妈妈一个惊喜,好吗?

  ⑴、师:

让我们来看看你们搬的是什么?

(分别出示箱子里的物品。

  ⑵、(给孩子看食品篓)"哇,有这么多好吃的呀,该摆到哪里呢?

""这是小兔的洋娃娃,我们帮她摆到柜子上吧!

""哇,还有好多小兔的衣服、被子呢,快去帮她摆放好吧"

  3、探索实践,了解夹子功用。

  

(1)自由选择夹子进行探索并交流。

  师:

你们可真棒呀,把搬来的东西都整理好了!

老师刚才也搬了一大箱东西,一起来看看里面有什么?

(出示夹子。

)你们玩过夹子吗?

  师:

请你们来玩一玩夹子,和好朋友说一说这些夹子都有什么用。

(注意出示完以后及时盖上箱子的盖子。

)孩子玩一玩,说一说,夹一夹。

  师:

现在请你们把筐子子里的夹子都夹到身上,(不好夹的拿在手上)回到位置上。

  师:

来,每个人多带几个夹子,全部带到位置上。

  分别请幼儿说一说:

你拿的什么夹子?

有什么用?

(可请幼儿到前面介绍。

)有意识介绍几种,为分类作准备。

  师:

现在要请小朋友来送夹子了。

怎么送呢?

(出示标记,标记夹在一含篓子上。

)看谁送得又快又对!

  

(2)尝试运用夹子帮小兔收拾房间,了解不同夹子的功用。

  师:

"小兔家有这么多的夹子,要放到哪里呢?

"教师引导并鼓励幼儿与同伴商量合作,尝试使用各种不同的夹子完成任务。

(音乐)"你们看这么多的好吃的都放到了一起,等会儿请你们把相同的食物放到一个盘子里。

注意不能用手拿哦!

想想用哪个夹子来帮忙。

"师:

娃娃的头发有点乱,请你们来帮娃娃打扮头发呢,该用哪种夹子呢?

  师:

还有这些衣服、被子,你们要找合适的夹子将它们夹到绳子上。

  ⑶师:

"现在四个人一组商量一下,你们玩什么,要请哪个夹子来帮忙。

"教师请幼儿同伴间商量,请每个组派一个小朋友说一说并找到相应的夹子(分别请各组幼儿去操作。

)⑷集体检查幼儿收拾、整理的情况。

  小结:

(带幼儿参观)终于收拾好了,小兔家很整洁!

  4、拓展经验⑴教师拿出一大包薯片,作为孩子们劳动的奖励,给每个孩子分享一片。

  (神秘地)出示封袋夹,让幼儿猜一猜这是什么,有什么用?

  师:

(悄悄打开夹子)这也是一种夹子,你们认识吗?

  师:

你看吃剩下的薯片我们可以把袋子的口封起来,看我!

(边说边拿封袋夹封住袋口)让幼儿说一说:

为什么要用这个夹子把袋口封起来?

(防止灰尘、不会坏、保鲜等)--咦,这个夹子真神奇!

  ⑵师幼互动,尝试打开核桃。

  师:

(出示一个核桃)小兔家还有核桃呢,可是它不知道怎么打开,请小朋友想想办法!

(幼儿说出摔、拍、敲、咬、踩等,)师:

我这儿有个夹子,谁来试试看,能不能用它打开核桃?

  师:

这个核桃夹用处可大了!

  (小结)生活中还有许多奇妙的夹子呢。

(出示PPT长长的报夹、锅夹、饺子夹等稍作介绍)--夹子真是我们的好帮手!

  5、延伸活动:

回到家里、到超市去寻找各种各样奇妙的夹子吧。

  活动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核心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幼儿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充分条件,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获取知识的需要。

  中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反思4

  教学意图:

  引导幼儿充分动手操作感知、发现物体摩擦后产生静电现象,初步了解静电的相吸、排斥、放电现象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静电的利用与防止。

使幼儿用观察记录的方式,交流探索摩擦起电现象的过程和结果,并用完整的语句进行表达与描述。

科学《会飞的纸屑》活动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积极思维,大胆尝试与他人不同的方法,不但增强其自信心。

  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对摩擦起电的兴趣,了解关于静电的简单知识。

  2、启发幼儿发散思维,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产生科学探索的兴趣。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碎纸屑、塑料尺、钢尺、水彩笔、铅笔、毛皮、棉布等每组一份。

  教学过程:

  一、引出探究问题。

  1、回顾会飞的东西。

  教师: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谈论会飞的东西,你知道有哪些熊熊哦会飞吗?

这里有许多小纸屑他们也想飞,你有什么办法让它们飞起来?

  2、引导幼儿想办法让小纸屑也能飞起来。

  3、介绍操作材料。

  教师:

我们看看,桌子上有哪些材料?

请你们想办法,试着用这些材料让小纸屑飞起来。

  二、分组探究

  分小组,探究如何使纸屑飞舞起来。

  试着用这些材料让小纸屑飞起来。

  三、教师演示,幼儿实验与讨论。

  1、教师演示

  教师:

刚才老师用了塑料尺和毛皮让纸屑飞起来,其他材料行不行?

你们试一试?

  2、幼儿进行实验,尝试用本组的材料或其他替代品使纸屑飞舞起来。

  这次实验,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请你来说一说,并给大家演示一下。

  3、幼儿演示自己的实验结果,交流其他可以使纸屑飞舞起来的材料。

  4、讨论纸屑飞起来的原因,了解摩擦生电的现象。

  教师小结:

因为我们的塑料尺经过摩擦,产生了电,电能把很轻巧的纸屑吸过来,纸屑就是被塑料尺上的电吸过去的。

这种现象叫摩擦生电。

  四、请小朋友仔细听录音:

静电的自述。

  我的名字叫静电,大自然里到处都有我的存在。

从一粒灰尘在空中飘荡,到震天动地的电闪雷鸣,都有我静电的作用,平时我很安静,人们不容易注意到我,可是当两个物体摩擦的时候,人们就会发现我了,科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

除了塑料小棒摩擦绸布可以吸起纸屑、手套摩擦有机玻璃板可以让蝴蝶飞舞,平时小朋友梳头的时候有时会感到头发跟着梳子飘了起来,那也是我在和小朋友开玩笑,另外,我最喜欢干燥的环境。

在空气干燥的冬天,有时小朋友的手和别人猛的一碰,会感到被电了一下,还有小朋友晚上脱毛衣的时候会听到"滋拉滋拉"的声音,关了灯还能看到亮光,那也是我。

现在你们认识我了吧。

  教学总结:

  原来是这样。

今天我们小朋友认识了神奇的静电,知道了静电是怎么产生的、哪些东西容易产生静电,还懂得了有关静电的许多知识,大自然里蕴藏着无穷的奥秘,等着小朋友去发现、去探索。

老师在科学区里还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材料,小朋友可以在活动时继续玩产生静电的游戏。

  教学延伸:

  在科学区里为幼儿准备大量有关玩静电游戏的材料,除教学活动中所用过的以外,还添置如毛皮、丝绒、铁梳、木梳等各种不同材质的物品,供幼儿继续探索。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小朋友们认识了静电现象,初步感知了摩擦起电的原理。

活动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探索欲望很强烈。

在探索中孩子们发现了一个问题:

只要将塑料物品在衣服或头发上磨擦或用手不停地与塑料物品磨擦,就能将彩片吸起来。

课间活动时,他们兴致勃勃地拿起手中的塑料物品在身上摩擦,然后去吸彩片,他们认为任何东西磨擦后都能将彩片吸起来。

对此,我没有给予否定,而是在活动区中投放了一些不锈钢杯子、积木、玻璃杯等材料,让孩子们通过实验操作,自己发现问题。

当孩子们发现不是所有东西磨擦后都有吸力时,我又及时向孩子们讲解了有关静电的知识,解开了孩子们心中的疑团。

在科学实验教育活动中,我们应提供各种观察、操作、实验的机会,引导孩子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从而热爱生活,为孩子独立进行科学探究打下基础。

  中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反思5

  活动目标:

  1.认识1——2种野生动物,知道它们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2.知道要保护野生动物,有初步的生态保护意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视频、幻灯片、横幅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发幼儿兴趣。

  师:

你们去过动物园吗?

见过哪些动物?

  二、播放视频,幼儿观看。

  师:

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动物,观看的时候要找出老师所提问题的答案:

  第一,视频里是什么动物?

他长什么样子?

  第二,它生活在什么地方?

吃什么东西?

  第三,它在做什么事情?

  1.播放视频《大象的命运》,观看后引导幼儿说出问题的答案:

  

(1)视频里是大象,它有着小山一样的身体,粗粗的腿,长长的鼻子,大大的耳朵。

  

(2)大象生活在草原上、森林里。

  (3)他们在用鼻子卷树叶,洗澡还有王身上喷土等等。

  教师小结(过程中播放幻灯片):

  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野生动物,它属于厚皮动物,目前有非洲象和亚洲象两种,它们有的生活在大草原上,有的生活在雨林里,是群居动物,和人类一样以家庭为单位生活在一起。

它们是食草动物,喜欢吃草、树叶、树皮、树枝等植物,它们的鼻子特别的厉害,可以往嘴里送食物、喷水洗澡、喷土保护皮肤、取物还有保护自己。

大象还是寿命最长的野生动物,它脾性温和,非常珍贵。

另外,大象还有一个特别奇怪的习惯,那就是站着睡觉,因为它的内脏承受不了它身体的重量。

  2.接下来要和我们见面的动物十分凶猛,同样要在视频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播放视频《凶猛大白鲨》

  第一,视频里是什么动物?

他长什么样子?

  第二,它生活在什么地方?

吃什么东西?

  第三,它在做什么事情?

  播放完后,引导幼儿说出问题的答案:

  

(1)视频里是大白鲨,它长着黑黑圆圆的眼睛,尖尖的牙齿,身体特别大。

  

(2)它生活在大海里。

  (3)它在捕食小鱼还有海狗。

  教师小结(过程中播放幻灯片):

  大白鲨是最大的食肉鱼类,它长着乌黑的眼睛,尖锐锋利的牙齿还有大大的鱼鳍,是用来在水里掌握平衡的,它生活在大洋沿海地区,因为它的身体温度比海水高15度左右,所以它可以在很冷的海水里生活,它可不像大象一样喜欢群居,他们喜欢独来独往,喜欢捕食海狗、海狮、海豹等一些海洋动物,它的平均身长有6米,体重1200多公斤。

  3.归纳野生动物的特征

  

(1)刚才我们认识的这两种动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生活在哪里(野外),是自己捕食,没有人工喂养。

教师小结:

像这种生活在野外,没有人工喂养,靠自己捕食生存的动物,叫做野生动物。

  

(2)师幼讨论:

自己还见过哪些野生动物?

  三、激发幼儿的生态环保意识。

  这些可爱的野生动物现在却濒临灭绝,很多都遭到了杀害,到底在它们身上发生了什么?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播放广告)

  提问:

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

野生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因为有了它们我们的大自然才能和谐,我们的生态才能平衡,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地球,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目前世界上已经建立了3000多个自然保护区,让野生动物在那里安全、舒适、自由的生活。

  那我们可以为野生动物做些什么呢?

  四、出示横幅,播放《动物世界片头》,全体师生签名。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条横幅“保护动物从我做起”,我希望今天在场的所有人在上面签上我们的名字,共同呼吁“保护野生动物,不要伤害它们”,不会写名字的幼儿,画一颗爱心。

  活动反思:

  中班幼儿对科学活动十分感兴趣,非常积极地投入到本次活动的准备当中,和爸妈了解了一些有关野生动物的资料,在活动中,我利用了多段视频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并讨论,认识了陆地上最大的野生动物和海里最大的食肉鱼类,幼儿对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外部特征很容易就接受了,结尾时在横幅上的签名活动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全体教师也参与到了其中,激发了幼儿保护动物的意识,我觉得这样的科学和社会的渗透课程更有益于幼儿的理解和掌握,25个孩子在活动中全部聚精会神,效果十分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