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论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6376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实践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社会实践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社会实践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社会实践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社会实践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社会实践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社会实践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社会实践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社会实践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社会实践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社会实践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社会实践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实践论文.docx

《社会实践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实践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实践论文.docx

社会实践论文

小组编号

24

 

社会实践论文

 

《探究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小组编号:

24

小组成员:

李丹瑶何绮雯练建军段京伟彭霖凯

 

一、问题的提出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知识不是给予的,知识是生成的。

”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技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

学生在亲历探究过程中,将获得的发现和现象记录下来,成为探究事实的第一证据。

目前,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习惯较差,学习情绪有部分消积因素,有的小学生对于科学探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

针对这样的现象,我校科学组进行了小学科学探究能力的小课题研究,以探究的心理寻求小学科学教育的新的突破点

二、调查目的 

从全面综合的角度了解和分析本校三至六年级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现状。

为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促进小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提高,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改革提供理论和现实根据。

三、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

对一到六年级的学生(共名)进行问卷调查

四、调查情况与分析

是我制定的小学生科学探究学习问卷调查表

五、结论 

(一)小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研究

1.该校学生对学习科学学科的主动性不强。

在问题“对科学课的学习内容,你会去预习、复习吗?

”回答“凭心情偶尔预习、复习一下”和“从不预习、复习”的同学共占54.6%;回答“老师有布置,我就预习、复习”的共占23.7%;回答“经常认真预习、复习”占21.6%。

从中可以看出,在学生心目中科学课并不重要,课前自主预习意识和主动性较差的同学占了绝大部分,只有接近五分之一的学生能够在课前认真的学习,教师也没有充分的重视科学课的课外学习,平时很少布置课外学习的作业和诱导孩子培养课前自主预习的习惯,科学学习仅仅局限于课堂学习中,没有探究意识代表着探究也不再是一个学习吸收的过程。

在当今,语文、数学撑天下的小学教学形势下,科学课无论是学校、家长和老师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把它放在了可有可无的位置。

学校开展的无论是各种科技探究活动还是科学课堂的开展,都被视为应付式的活动,假若没有教师家长的鼓励或者完成作业的需求,大部分学生都不会主动地思考与投入到这些活动中。

2.该校小学生的科学学习实证意识欠缺,过于依赖老师的权威或以自我为中心。

在问题“平时,你进行科学课外学习吗?

”回答:

“经常选择适合自己课外科普读物看”和“偶尔读一些课外科普读物。

”的同学占44.3%;回答:

“不读课外读物,只读科学教材”和“什么也不读。

”占55.7%。

在问题“对某一科学现象,大家认识不同时,你认为哪一种说法是对的?

”回答:

“老师的说法一定对”和“多数人认为对的答案对”的同学占51.5%;回答:

“大家的说法都错,只有我对”的同学占23.7%;回答:

“不能确定,需要对各种说法进行科学验证。

”的同学占24.8%

可以看出,该校大部分小学生在课外不会主动重视科学知识技能的学习,没有主动去探究的意识,而在学校的学习中,过分依赖教师的权威,具体表现在教师提问时没有思考而直接回答书本中的标准答案,或者坚信教师提出的观点而不思考、不提出质疑,缺乏探究的意识和精神。

出现这些问题,根本原因在于传统教育强调知识传统地集成,视创新和探究为传统的颠覆,制度化的学校教育长期以“学答”为核心,忽略了“学问”的重要性,导致学生问题意识淡薄。

学校将教学重心放在了主要学科中,以应付考试和提高成绩作为最终目标,导致学习的过程往往是“填鸭式”和“应试式”的教育,这不仅导致科学探究活动的减少,也导致学生的思维仅局限于吸收书本以及老师所灌输的固有知识,而缺乏质疑能力以及探究过程,探究意识也逐渐淡薄。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尽管有问题不一定有创新,但没有问题一定不会有创新。

在某种意义上说,能否发现问题,尤其是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是能否有所创新的关键所在。

因此,在以创新为基本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重视发现问题、组织问题和提出问题,并具备相应的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

从理论层面上讲,新课标明确提出“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的指导思想。

如今,科学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理解和实施能力正逐步提高。

但是各地科学教师对探究式教学实施能力存在较大差异。

本课题把实验研究的重点定位在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关注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教学策略,体现了一种新的课题研究思路,将有助于新课程改革向前的进一步发展。

从现实层面上讲,当今社会需要创新人才,而一切创新源于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通过行动研究可以使教师的探究式教学满足学生求知欲,使学生获得对身边世界的理解;提高科学思维能力,锻炼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得到科学精神与态度培养。

其次,课题研究本身对于教师来说就是一种学习、实践、提升的过程。

从一定意义上说,能够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3.科学课堂实施探究式教学策略还可以使学校的教学活动生龙活虎,蒸蒸日上。

在问题“你在小组学习中发表过意见吗?

”回答:

“发表过,大家共同讨论”的学生只有15.5%。

在问题“在小组学习中,当别人的意见与你的不一样时,你是怎样做的?

”回答:

“倾听他的意见,吸收它合理的部分”的学生只有20.6%。

可以看出,该校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缺乏合作探究意识,以“完成任务”式的态度去完成合作学习,缺乏提出质疑的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绝大多数学生都只会尽快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得到实验前已知的结果,并不会在实验前或实验期间进行讨论和提出质疑,缺乏共同探究和主动性和能力,甚至有同学提出意见时,大部分学生是采取一种怀疑或者根本不接纳的想法。

新课程特别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的意识,而小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是学生在老师提供有效条件及精心引导下,自主发现并思考,与伙伴们一起研究新知识,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自己捕寻疑难点,提出问题,并积极思考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

在实践中,长期以来形成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使学生习惯于你讲我听,不善于提问,不善于质疑,学习上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

随着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施,传统小学教学模式已逐渐转变为高效小学课堂,教学中重点落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及探究性学习上。

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小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着重强调自主、合作的意识,从学习者的实际出发合理安排自主学习时间以及合作小组成员,让学生有效参与合作当中;教学中,教师应参与学习过程并给予学生合理、激励的评价,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从而达到自主与合作的有效结合。

(二)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研究

“探究性”学习方式,指的是在教学中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教师的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

最早提出在教学中使用探究方法的是杜威。

他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

教师在“探究性”学习方式的作用中是显著的。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方法去实施自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概括起来三句话十二个字:

创设情境,搭建平台,张扬个性。

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地去读,去想,去做。

促使学生积极开展思维与实践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以及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掌握学科知识。

由问卷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探究性”学习方式在实际小学教育中成效的不太显著的。

1.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启到的作用有待提高

1.1部分教师难以在实际小学教育中进行探究性学习产生成效。

在问题“科学课提倡的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方式,你认为自己在实际教学中”选择“暂时还没有做到”和“根本无法做到”共占14.62%。

在问题“对于教材中的分组实验或活动内容,你在实际教学中的做法是”选择“因材料原因,基本上是教师演示”和“以读为主,基本上都不动手操作”共占14.62%。

从中可以看出,小部分教师自身对探究性学习方式不重视,教学并没有在实际中运用到探究性学习。

但原因不能全部归结于教师本身素质问题,更大的问题是在学业目标过重、实验仪器不足、学校对此不够重视等因素影响下,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

1.2学校方面对该部分重视不足,导致教师不能在探究性实验中起到良好作用。

在问题“你认为学校的科技教室、实验室等基础设施是否能满足科学教育的需要”中,选择“不能满足”和“严重不足”的比例共为31.32%。

在问题“你认为学校的科学教育课程资源是否能满足科学教育的需要”中,选择“不能满足”和“严重不足”的比例共为26.79%。

在问题“您学校的科学课课时被挤占过吗?

”中,选择“偶尔挤占”和“经常挤占”的比例共为35.67%。

这个比例不可谓不大,教师在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不够的情况下,很难做到既能完成指定的教学目标的同时,又能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2.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不够,难以激发其自主探究的兴趣

因环境、条件、基础和爱好的不同,学生总存在着个体差异。

探究性学习承认差异并力求通过教育手段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因此,一堂课或一项探究活动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或自主确立。

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进行自主探究选择。

2.1学生合作学习空间不够。

在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时,你们怎样分工吗?

”中,选择“先想一想有哪些工作要做,然后按各人的特长分工。

”仅仅占29.89%。

选择“我们小组的分工是固定的,从来不变”、“由老师帮我们分工”、“不分工,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

”的共占70.11%。

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教学策略。

合作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

在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相互启发,共同探究,从而有效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因此,要给与学生足够的合作学习空间。

应遵循以学生发展需要为本的原则,能在课堂教学中较好地调动学生分组合作的积极性。

这样更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的实施。

2.2学生探究学习空间不够

在问题“在科学探究时,探究的问题一般是怎样得到的?

”中回答同学们一起提出一些问题。

占25.78%。

回答自己提出来,自己研究。

占28.87%。

回答老师或书本提供的问题中,选择一个合适的进行探究。

占23.71%。

回答每次都是老师规定问题。

占21.65%。

可见,在学生探究性学习中,学生自主选择空间不足,难以通过探究性学习激发其自主探究的兴趣。

使得探究性学习虚有图表,并不能起到一个良好的引导学生思考的作用。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究学习。

是探究性学习方式中最主要过程。

2.3学生自身能力不足,导致教师难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在问题“平时,你进行科学课外学习吗?

”中,选择“什么也不读。

”的比例有25.77%。

在问题“对科学课的学习内容,你会去预习、复习吗?

”中,选择“凭心情,偶尔预习、复习一下。

”,和“从不预习、复习”占了45.68%。

可见,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学习的侧重不高,难以持续探究性学习。

学生需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才能在探究性学习方式中启到良好作用。

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方式时,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储,没有知识储备的学习是无用的。

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本质依然是学习,没有一定知识储备的探究性学习仅仅是浪费时间的学习罢了。

(三)课堂教学中学生探究品质形成机制的研究

科学教学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缺乏科学性与规范性,针对这个现象,本文将着重对小学的科学教学进行深入探究,对科学课堂的“对话互动”模式进行分析,为小学的科学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

随着教育体制不断深化改革,尤其是近年来新课改的实施,提出了“对话互动”的教学模式,为小学的科学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这在小学的科学教学课堂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科学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思维意识,因此,小学的科学教学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将基于“对话互动”的科学课堂,对小学科学教学机制进行全面思考

1.转变教学模式,加强互动交流

要想使科学课堂实现“对话互动”式教学的转变,首先要从教学观念上进行革新。

由于传统的教学思想根深蒂固,所以,必须转变教学思想,要对以往的单一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充分认识到科学教学的重要性,重视学生科学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不仅要注重师生间的对话互动,更要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合作,学会共享,提升学生的互动意识与共享意识。

在这种课堂氛围下,学生的思维能够更加开阔,交流能力与探索能力都能够得到充分地提升。

2.创设特定情境,激发学生互动需求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对科学知识的认识与思考能力有限,因此,片面的课堂讲授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会存在许多疑问。

因此,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将学生置身于某种特定的情境中,增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比如,教师可以设置一定的问题与障碍,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过程中学会互动交流,将自己的想法与他人分享,增强对问题思考的深度。

在一些具有实践性的科学项目上,可以每两人或三人分配一套实验器材,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互动欲望,由多人共同完成的一项实验项目,每个人负责的项目不同,发挥的作用也不同,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交流合作伙伴。

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课下给学生留一些具有较强实践性并且需要多人共同完成的科学作业,使学生自觉寻求对话合作,顺利完成作业,同时,也使学生养成合作、共享的良好学习

习惯。

3.合理分组,营造“对话互动”氛围

新课改的实施,对我国的小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教学事业的发展,因此,必须采取合理、有效地教学策略,实现多样化教学。

分组教学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这在科学教学中同样适用。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大,在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与参与性,做到每组均衡配置。

在进行科学实践的过程中,可根据小组的实际情况进行明确分工,尽量使每一位同学都

参与到实践中,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小组学生能够相互合作,团结一致,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科学任务。

合理分组,营造“对话互动”氛围,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能使学生的探索能力与交流合作能力得到提升,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均衡发展。

小学科学教学“对话互动”模式具有无限的潜力,它综合了目标、教法、内容等方面对科学教学的全方位变革,充分贯彻落实了新课改的要求,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以及团结合作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

针对我国小学科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必须做到充分的认识,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全面实施“对话互动”教学模式,促进我国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改革。

(四)相关的解决策略与对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的建议

1.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不仅能帮助学生的认识很容易地进入探究状态,而且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对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好奇转变为兴趣爱好,由兴趣爱好转变为对科学概念、科学知识的渴求。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课堂气氛一定要融洽,师生感情一定要和谐。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质疑,积极地讨论、交流,勇敢地解释和得出结论。

不管学生说得多么离谱,都不能批评、责骂他们,也不能允许同学讥笑。

而要根据每个同学的回答,找出他们的闪光点,用热情激励的语言进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杨桂珍(重庆市潼南县实验小学)行及时的评价。

让学生得到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在轻松、愉快、新奇、积极的心态中,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此时学生的探究欲望最强,学习效率最高,见解最独到。

2.精心选择探究材料,提高课题效率

首先,要精心选择探究材料。

在探究过程中,有时教师仅仅提供实验用的器材远远不够,还应该根据探究的内容和目的,改进粗糙、繁琐的实验材料,“删繁就简”,选用简单、合理的材料,提高探究效率。

其次,要把握材料的呈现时机。

教师在组织探究实验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验要求,不能将器材全部分给学生或全部放在桌面上,而应该事先预设好不同器材的呈现时机,在该出手时出手,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再次,要注意材料的呈现方式。

实验材料的呈现应该“犹抱琵琶半遮面”。

课前,教师可将上课所需的材料都装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里。

随着课堂环节的深入再不断从口袋里掏出所需的材料,开展各种探究活动。

这样一来,学生不知道老师口袋里到底藏着多少道具,对整节课始终充满了好奇与兴趣,并对各种道具有了全面、细致、科学的认识,在愉快的气氛中轻松自如地学习科学知识,有效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

最后,要提供必要的辅助性材料。

合理使用辅助材料,能对实验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的关系”中,教师可事先帮学生准备好三种不同宽度的长方形硬纸板。

学生在折形状时只要在A4纸上放上硬纸板,再用A4纸包往里折叠,就能折出标准的长方体纸筒。

提供必要的辅助性材料,既降低了学生制作模型时计算、标注边长的难度,又减少了纸柱因损坏而产生的浪费,还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教学的实效。

3.以探究活动为载体,承载科学探究灵魂

探究活动只是科学探究的外在形式,科学思维才是科学探究的灵魂,是科学探究的本质,是科学学习的核心。

教师应以探究活动为载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以思维发展为核心,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深度思考,提高思维品质。

首先,以趣引入,开启思维。

趣味导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更能开启学生科学思维。

如,教学《加热与冷却》[4]中,认识液体的热胀冷缩时,教师将分别装有七种颜色水的七个小瓶子(每个橡胶瓶盖中插有一根小细管)放在一个烧杯中,在烧杯中倒入开水,七色水立刻喷出,形成七彩喷泉。

这样精彩有趣的导入就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其次,有效提问,激发思维。

没有问题,就不会有思考。

因此,教师要巧妙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思维,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如,教学《测量呼吸和心跳》[4]时,教师可通过不断追问:

“运动停止后,呼吸和心跳次数会发生什么变化?

”“运动后休息,呼吸和心跳次数会慢慢恢复到平静状态,这个休息时间要多长?

”“怎样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明确探究步骤和做法,完善探究方案,掌握探究方法。

最后,鼓励求异,发散思维。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师生交流、生生互动中寻找不同的方法或方案,进行发散性思考。

如,教学《空气的性质》[5]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各种证明空气占据空间的方法。

如果教师在每节科学课中都积极鼓励学生求异思考,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捕捉课堂生成,做出恰当的调控和引导,让学生思维产生碰撞,从而提高思维品质。

4.总结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只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围绕科学素养这个目标,彰显科学学科“探究”的特点,带着“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理念,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一定能为学生寻找到思考的更大空间,让他们的思维插上翅膀在科学探索中自由飞翔,逐步实现小学科学学科课堂的高效。

六、参考文献

[1]黄晓,孙丽伟.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规范化和学科化[J].全球教育展望,2014,04:

111-120.

[2]魏欢.小学科学教学如何实现先学先问后导[J].教育教学论坛,2014,27:

81-82.

[3]张军霞,丁朝蓬.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与分析———以16节公开课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4,06:

72-78.

[4]赵静,侯宝顺.教育传播视野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优化研究[J].数字教育,2015,03:

53-58.

[5]陈晶.小学生课堂问题意识欠缺原因及培养策略的初探[J].华章,2012(3).

[6]施建浩.我国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其培养探讨[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2007(19):

259.

[7]周春艳.我国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其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8]王利萍.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小组合作能力的初探[J].教育:

文摘版:

00379-00379.

[9]李润润.小学生学习习惯意识培养的探究--小组合作[J].读写算:

教育教学研究,2013(24).

[10]徐明华.在学习中学会探究,在探究中体验乐趣——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培养小学生的探究意[J].小学生:

教学实践,2015(5):

63-63.

[11]王善彬,晋华强.小学生合作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04,20

(2):

63-64.[12]何飞.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小学生学习的有效方式[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3).

[13]周晔.精备实验材料,提高课堂效率[J].华夏教师,2013(12):

84-85.

[14]郝京华,路培琦.科学(五年级下册)[M].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9、16.

[15]郝京华,路培琦.科学(五年级上册)[M].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30、46.

[16]郝京华,路培琦.科学(三年级上册)[M].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2-51.

[17]郝京华,路培琦.科学(四年级上册)[M].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22-2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