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年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06969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学年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二学年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二学年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二学年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二学年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第二学年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学年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

《第二学年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学年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学年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

一方面通过现实情境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得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育主题:

适应新生活

  一年级下册是在学生基本适应了校园新生活的基础上,针对这一时期学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现实问题—好习惯缺失,引导学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形成稳定的生活方式。

“养成好习惯”不仅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也是本册的核心教育主题。

这里的生活,是一个整体的视角,包括:

日常生活的好习惯,学习的好习惯,与大自然、家人、同侪共在的好习惯。

好习惯,是一个美好自我形象在学生身上的具体化,从好习惯的养成开始,为学生追求美好自我启航。

  循着这一发展阶段学生的心理亲近程度,本册的单元设计分为儿童与自我(日常生活与学习)、儿童与大自然、儿童与家人和伙伴。

之所以把儿童与大自然的话题安排在第二单元,是因为这一时间我国多数地区正值春天,引导学生体会自然中的生命与成长,可谓“学逢其时”。

  在“养成好习惯”这一教育主题下,本书体现了“共在”这一核心的价值观。

共在,是一种与自己、与自然、与他人、与自己所在的世界共生共存、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的状态。

“共在”的观念,贯穿于整套教材中,是本套教材的核心价值观念之一。

渗透这一价值观,目的是要引导孩子逐步超越自我中心、单子式个体的思维与存在方式,成为与所在世界和谐共处的主体。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健康、安全的生活。

2.培养学生愉快、积极的生活。

3.培养学生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有创意的生活。

5.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初步理解遵守规则、公平竞争的

意义与要求。

6.了解消防安全知识、基本交通规则,学会求助,知晓

常用服务电话。

7.初步了解自然,爱护动植物,为节约资源、保护环

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学习方式

(一)向生活学习

道德内在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构成性要素。

道德和做人的学习,不同于一般的书本学习,必须是在生活中向生活学习。

这是21世纪以来德育课程改革的主导思路,日渐成为德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共识。

因此,向生活学习,也是本书主导的道德学习方式。

向生活学习,包括生活的三个时间维度:

过去的生活、当下的生活与未来的生活。

  教材中有很多环节,请学生讲述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呈现或者分享他人过去的生活情境。

这样的设计不只是为了导课的需要,也不只是因为从已有经验出发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这样的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取其中有道德价值的内容,学会将“回望”作为向生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使其在不知如何、不知对错时,能想一想自己过去的经验、同学的经验,从中找到当下的出路。

这是一种生活经验的“反刍”,而道德教育的意义正是在这种“反刍”与“回望”中呈现的。

  教材中也有很多现场的活动体验,包括表演、游戏、制作等,这都是引导学生向当下生活学习的设计。

向当下的生活学习,包括着用心生活的引导,即引导学生用心体会每一个当下,发现生活中内在的道德意蕴,理解道德对于生活的构成性影响。

  教材中还有一些设计,主要安排在学期结束前或某个课程的结尾,引导学生规划与设计未来,这是一种面向未来生活的教育。

未来生活是理想的代称,是经由过去与当下而连接的,是以未来作为目标,与过去一起规定当下的存在状态。

  由上可见,向过去的生活学习,服务于当下问题的解决,服务于当下儿童的道德困惑,服务于对更美好的未来的憧憬。

对儿童当下生活的指导,也不是将其与过去与未来的生活割裂开,而是将过去,现在与未来结合起来,促进儿童道德生活的持续成长。

而未来,总是出现在当下的话语中,出现在对过去的反思中。

道德的意义就是这样,在儿童对生活的过去、当下与未来的反思、学习和向往中呈现出来。

  

(二)在活动中领悟

生活是日常的,是很难完全按照计划生成的。

教育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在于总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一些教育和教学活动,使儿童通过所设计的活动体验而获得成长,这是教育生活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特性。

因而,本教材通过多样的活动栏目,设计了很多现场体验活动。

作为低年段儿童道德学习的重要方式,现场教育体验活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儿童的道德成长。

  首先,低年段儿童还没有形成自觉的生活反思意识,在生活情境中对道德意义的即时性理解与领悟还有待形成。

教育中的现场活动体验,更多是对儿童道德敏感性的培养。

通过典型活动的设计,帮助他们逐步形成在活动中发现道理与道德意义的敏感性与能力。

例如,本册教材第2课的《这样真精神》,第6课的《走,看花看草去》,第8课的《大自然中的快乐》,第11课的《送“小伙伴”回家》,第12课的《再来学一招》,第13课的《大家一起欢乐多》,第15课的《快乐地分享》,第16课的《有人帮,不一样》等活动环节的设计,都是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意义。

  其次,道德在生活中的内隐性存在,使身在其中的人有着道德无意识状态,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而在某些特殊情境下,如道德两难情境、紧急情境和任务驱动的情境下,道德意义与价值则更容易显现出来。

教育体验活动往往会设计上述比较典型的情境,向学生再现这种道德存在状态,并对其进行现场引导。

这种体验活动能够产生教育的效果,如本册教材第2课的《我们天天有精神》,第8课的《大自然中的礼物》《大自然中的快乐》《大自然的语言》,第10课的《家人的爱藏在哪里》《相亲相爱一家人》《肩头上的爱》,第12课的《干点家务很不错》,第13课的《大家一起欢乐多》,第16课的《有人帮,不一样》等环节的设计就是为了实现这样的教育意图。

  最后,针对特殊现实生活情境中所需要的包含道德原则的实践智慧,如逃生、救护等,虽不能够让儿童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学习,但教育的现场活动体验,在某种意义上却起到提前准备的作用。

模拟特定情境,通过演习的方式教学生学会妥善处理类似问题,以避免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突发情况时付出不必要的代价。

如第5课的《风儿的“脾气”》中“台风中的自我保护”,第6课的《花草面前要小心》,第7课的《别让自己受伤害》,第14课的《我要求助吗》等中提到的危险情境等。

  (三)榜样学习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榜样学习是人类学习,特别是意义获得与领悟的重要方式。

这不仅是因为榜样如镜子一样,可以让人更好地进行对照式自我反思,还因为榜样有示范作用,有引起人模仿的驱动力。

实际上,榜样学习是21世纪课程改革前中国德育最常用的道德教育方式。

无数榜样故事,承载着人类精神,并将其代代传承,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古希腊《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中国包括尧、舜、禹传说在内的各种榜样人物形象等,都是推动人类精神前进的动力。

  榜样,不论真实与虚拟,都可以成为人类自我激励的源泉。

榜样的言行,能够将人的理想存在状态具体化,因而对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儿童特别适用。

但是,在以前的榜样教育中,的确存在着问题:

榜样过于成人化,事迹过于极端化,脱离儿童日常生活与理解能力,强调模仿、忽视反思等。

在反思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本册教材依然将榜样学习作为低年段儿童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

  本册教材中的榜样学习方式,一是体现在大量的绘本故事中,主要是接近日常生活中好儿童的榜样,二是强调同学之间互为榜样的学习意识,特别是建立一种同学间共同成长、相互支持的观念,改变传统上到学校只向教师学习的观念。

如第1课的《镜子里的我》《保持整洁有办法》,第4课的《怎样才能不马虎》环节,就突出同学间的示范与相互学习。

第四单元《我们在一起》,更是以一个主题单元的方式,强调与身边的人共在、乐群、分享、互助和共同进步的教育理念。

  (四)批判反思

批判反思是道德理性的基本能力,它使人能够在现实情境中有向善的姿态与可能。

依据批判与反思的对象,批判反思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次,核心是对某种“道德权威”的超越,如成人(特别是家长及行业)权威,他人(主要指同龄人)权威、习俗(包括法律、法规)权威等。

  作为道德学习方式的批判反思,除了指向外在的道德权威的超越外,也是一种道德生活的方式,主要指明辨是非善恶,依据善的原则进行的自我批判与反思,即荀子所讲的“日参省乎己”。

对低年段儿童而言,主要是引导他们形成自我批判与反思的意识,形成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教材中,批判反思的道德学习方式非常普遍。

例如,在榜样学习中,实际上会出现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它也包含着反思与批判的引导。

最典型的是教材中的辨析栏目,通常都会包含正反两方面的做法,引导学生养成自觉的道德分辨意识,形成正确的道德言行观念与标准。

在辨析环节,一年级下册特别强调教师要回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除教材上的范例外,结合本班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情况,出示一些容易混淆的例子,引导其进行批判反思。

这一思路贯穿低年段教材,本册中从第一单元开始,很多课都体现着这一思路。

 

四、教学措施

在一年级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小毛病,部分学生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

在新学期应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1.把每个学生的发展摆在第一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多唱、多听、多动、多想、多说,在实践中获得学习的愉悦和能力。

2.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让他们在具体生活中享受成功,不断增强学习的兴趣。

3.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道德教育的针对性。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

第一周3.5-3.9我们爱整洁3

第二周3.12-3.16 

我们有精神3

第三周3.19-3.23 

我不拖拉3

第四周3.26-3.30不做小马虎3

第五周4.8-4.13(3天) 

风儿轻轻吹3

第六周4.5-4.7(6天)花儿草儿真美丽3

第七周4.16-4.20可爱的动物3

第八周4.23-4.28(6天)大自然,谢谢你3

第九周5.2-5.4(3天)我和我的家3

第十周5.7-5.11家人的爱3

第十一周5.14-5.18 

让我自己来整理3

第十二周5.21-5.25干点家务活3

第十三周5.28-6.1我想和你们一起玩吧3

第十四周6.4-6.8请帮我一下3

第十五周6.11-6.15分享真快乐3

第十六周6.19-6.22(4天)大家一起来3

第十七周6.25-6.29 

复习3

第十八周7.2- 

期末考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