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基础期末考试复习出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7420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系统基础期末考试复习出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电力系统基础期末考试复习出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电力系统基础期末考试复习出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电力系统基础期末考试复习出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电力系统基础期末考试复习出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电力系统基础期末考试复习出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电力系统基础期末考试复习出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电力系统基础期末考试复习出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电力系统基础期末考试复习出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电力系统基础期末考试复习出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电力系统基础期末考试复习出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电力系统基础期末考试复习出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电力系统基础期末考试复习出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电力系统基础期末考试复习出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电力系统基础期末考试复习出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电力系统基础期末考试复习出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电力系统基础期末考试复习出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电力系统基础期末考试复习出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电力系统基础期末考试复习出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电力系统基础期末考试复习出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力系统基础期末考试复习出题.docx

《电力系统基础期末考试复习出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系统基础期末考试复习出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力系统基础期末考试复习出题.docx

电力系统基础期末考试复习出题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考试(AB卷)--总复习

课程名称:

电力系统基础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出题教师:

李军

专业:

机电工程系班级:

姓名:

学号:

(请考生注意:

本试卷共有五道大题)

题号

总分

得分

阅卷人

 

一.填空(本题20分,18~20道题、约40个空,每个空0.5分)

(从本复习题第四部分的70道问答题中出)

二、判断题(本题12分,12道题,每小题1.0分)

三.选择题(本题13分,13道题,每小题1.0分)

(1)第1章电力系统基础概念

1.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一般比所接网络的额定电压(b)

A.高5%B.相同C.低5%D.低10%

2.以下四种额定电压比中,降压变压器一定是(a)

A.110/38.5/11kVB.121/10.5kVC.242/121/13.8kVD.121/10kV

3.电力工业生产不具有下列特点(c)

A.同时性B.整体性C.间断性D.暂态过程短

4.下列都是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除了(d)

A.保证供电的可靠性B.符合电能质量要求C.经济性好D.电力生产的连续

5.衡量电能质量的指标是(c)

A.有功功率、无功功率B.功率因数C.电压、频率和波形D.有功电度与无功电度

6.以下四种配对中,(b)分别反映了电力系统有功和无功供需平衡的基本状态

A.电压与波形B.频率与电压C.波形与相位角D.电压与相位角

(2)第2章电力系统各元件的参数和等值电路

7.某三相水平布置的导线,相间距离为D=6m,则三相导线几何均距为(a)

A.(6×6×12)1/3B.(6×6×6)1/3C.(6×12×12)1/3D.(12×12×12)1/3

8.三相导线几何均距越大,则导线的电抗(b)

A.越大B.越小C.不变D.无法确定

9.超高压线路采用分裂导线,会使得线路电抗和分布电容变化依次为(b)

A.不变和减小B.减小和增大C.不变和增大D.都无法确定

10.超高压线路及变电站,采用分裂导线与相同截面的单根导线相比,错误的是前者(b)

A.通流容量大些B.电晕较易发生,电晕损耗较大C.对地电容大些D.结构复杂些

11.变压器的电抗参数XT主要决定于哪一个实验数据(c)

A.ΔP0B.ΔPkC.Uk%D.I0%

12.变压器的电导参数GT主要决定于哪一个实验数据(a)

A.ΔP0B.ΔPkC.Uk%D.I0%

13.变压器的电抗计算公式:

XT=Uk%×UN2100SN,其中UN和SN的单位应为(b)

A.kV和kVAB.kV和MVAC.V和VAD.V和kVA

14.在标幺制中,只需选定两个基准值,常选的是(b)

A.电压、电流B.电压、功率C.电压、阻抗D.电流、阻抗

15.电力网某处的电流为2.5kA,当取基准值SN=100MVA和UN=10kV时,标幺值为(c)

A.2.5×100/(10√3)B.2.5×100/10C.2.5×10√3/100D.2.5×10/100

16.对于220kV电网,同样以1000MVA折算的阻抗标幺值要比100MVA折算的(b)

A.不变B.大C.小D.近似

(3)第3章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

17.元件两端电压的相角差主要决定于电压降落的(d)

A.立体分量B.平面分量C.纵分量D.横分量

18.对线路充电功率,不正确的描述是(c)

A.它是由线路的对地电容产生的B.它是QC.它是SD.它与线路电压平方成正比

19.线路充电功率是(b)

A.线路相间耦合电容产生的QB.是线路对地电容产生的Q

C.是线路相间耦合电容产生的Q与线路对地电容产生的Q之和

D.是线路阻抗和各电容综合产生(或消耗)的Q

20.计算初步功率分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a)[参见书(p56)]

A.寻找Q分点B.寻找P分点C.寻找平衡点D.寻找PV节点

21.Q分点是指该节点Q(b)

A.注入为零B.由两侧线路流进该节点C.由该节点流向两侧线路D.最大

22.闭式网络中,P分点和Q分点(c)

A.必须在同一点B.必须在不同点C.可能在也可能不在同一点D.以上均不对

23.潮流计算常用的数值计算方法是(b)

A.解析法B.迭代法和牛顿法C.积分法D.差分法

24.对PQ节点的描述,正确的是(d)[参见书(p63)]

A.是注入P和电压幅值给定不变的节点B.是注入P和Q可以无限调整的节点

C.一般选择有调压能力的发电节点D.一般选负荷节点及无调整能力的发电节点

25.电力系统PQ节点的数量(b)

A.全都是B.大量的C.少量的D.必有且一般只设一个

26.对PV节点的描述,正确的是(c)

A.是电压幅值、相位给定的节点B.是注入P和Q给定不变的节点

C.一般选择有调压能力的发电节点D.一般选负荷节点及无调整能力的发电节点

27.以下对“V角”节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A.又称缓冲节点B.是电压幅值、相位给定的节点

C.其P和Q注入是完全没有限制的D.一般选没有调压能力的发电节点

28.超高压输电线路空载时,其末端电压比首端电压(b)

A.高B.低C.相同D.不一定

(4)第4章电力系统有功功率P平衡和频率f的调整

29.电力系统的频率主要决定于(a)

A.P的平衡B.Q的平衡C.电压质量D.电流的大小

30.电力系统的频率可以(c)调整控制,而电压不能

A.单独B.分散C.集中D.分区

31.当系统频率降低时,可以通过(c)的方法使频率上升

A.增加发电机励磁B.增加发电机励磁、投入备用变压器

C.增加发电机有功出力、减负荷D.降低发电机有功出力、增加负荷

32.电炉、电热、整流、照明等用电设备的有功负荷基本上与频率变化(a)

A.无关B.成正比C.平方成正比D.三次平方成正比

33.当系统频率下降时,负荷吸取的有功功率(a)

A.随着下降B.随着上升C.不变D.不定

34.由发电机组调速系统的频率静态特性所固有的能力,随频率变化自动调整就称为(a)

A.一次调整B.二次调整C.手动调整D.自动调整

35.为了使系统频率维持不变,需要手动或调度自动化系统AGC自动操作,增减发电机组

出力,进而使频率恢复目标值,这种频率调整就称为(b)

A.一次调整B.二次调整C.三次调整D.四次调整

36.在频率调整过程中,能够实现频率无差调节的是(b)

A.一次调整B.二次调整C.一、二次调整都行D.一、二次调整都不行

37.为了能在实际负荷超过预测值时及时向增加的负荷供电而设置的备用容量称为(b)

A.国民经济备用B.负荷备用C.检修备用D.事故备用

38.两台发电机组并列运行,其调速系统的速度变动率(静态调差系数)分别为δ1和δ2;

当系统负荷增加后,如果机组1增加的P比机组2大,则(a)

A.δ1<δ2B.δ1>δ2C.δ1=δ2D.δ1>0,δ2=0

(5)第5章电力系统无功功率Q平衡及电压V的调整

39.电力系统的电压主要取决于(b)

A.P负荷供需平衡B.Q负荷供需平衡C.P和Q负荷的供需平衡D.网络结构

40.以下电力负荷类型的Q负荷电压特性属于与电压平方成正比的是(c)

A.异步电动机或变压器漏抗中的Q损耗B.输电线路阻抗中的Q损耗

C.输电线路中的充电功率D.照明负荷

41.变压器的励磁Q随电压的降低而(b)

A.增大B.减小C.不变D.无法确定

42.可以发出和吸收感性Q的设备是(d)

A.发电机、并联电容器B.并联电抗器、调相机

C.静止补偿器、并联电容器D.调相机、静止补偿器

43.增加发电机励磁电流,可以使发电机的(b)

A.P输出增大B.Q输出增大C.P输出减小D.Q输出减小

44.同步发电机的功率因数落后,其在送出P的同时也送出Q,这种励磁工况叫做(a)

A.过励磁B.欠励磁C.正励磁D.负励磁

45.为保证用户受电端电压质量和降低线损,220kV电网电压的调整方式,宜实行(b)

A.顺调压B.逆调压C.常调压D.恒调压

46.关于顺调压调整方式的描述,错误的是(b)

A.高峰负荷时允许中枢点电压略低B.低谷负荷时允许中枢点电压略低

C.适用于用户对电压要求不高的场合D.适用于供电线路不长的场合

47.电压调整方法一般不可采用的方法为(a)

A.增减PB.改变Q调压C.适当选择变压器变比D.调节励磁电流

48.对于双绕组变压器,一般将可调节的接头设置在(a)

A.高压侧B.低压侧C.一次侧D.二次侧

49.通过调整有载变压器分接头进行调压时,对系统来说实质上(c)

A.起不了多大作用B.增加了整个电力系统的Q容量

C.改变了电力网的Q分布D.改变了功率因数

50.电力系统中的Q容量不足,会造成(d)

A.频率上升B.频率下降C.电压上升D.电压下降

51.以下有关并联电容器组投切补偿,合理运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d)

A.就地补偿Q负荷B.应按规定的电压曲线进行,以维持母线电压在一定范围

C.调整峰谷的电压时应优先采用电容器组,实在满足不了再以有载调压装置调整之

D.当上一电压等级Q不足时,可在下一电压等级大量投入电容器组来补偿Q

52.对局部电网Q过剩,电压偏高,应避免采取以下哪些措施(a)

A.将发电机低功率因数运行B.将部分发电机进相(发出P、吸收Q)运行

C.切除并联电容器,投入并联电抗器D.控制低压电网Q电源上网

53.采取Q补偿装置调整系统电压时,对系统来说(b)

A.调整电压的作用不明显B.既补偿了系统Q容量,又提高了系统的电压

C.不起Q补偿的作用D.调整电容电流

54.电网的Q补偿应以(b)为原则

A.集中补偿、全网平衡B.分层分区、就地平衡

C.集中补偿、就地平衡D.分层分区、全网平衡

55.系统电压偏高可采用(b)

A.发电机多发QB.发电机吸收系统QC.投入并联电容器D.切除并联电抗器

56.系统电压偏低可采用(a)

A.增加发电机无功出力(多发Q)B.发电机少发Q

C.投入并联电抗器D.退出无功补偿电容器

57.当发电厂、变电所母线电压超过允许偏差范围时,首先就地调节(c)设备出力。

若电压质量仍不满足要求时,再调整相应的有载变压器分接开关位置。

A.发电厂B.用户用电C.发电机和无功补偿D.无功补偿

58.根据电力系统频率特性和电压特性,可以得知(b)

A.频率和电压都可以集中调整、控制B.频率可以集中调整,电压不能

C.频率和电压都不能集中控制、调整D.电压可以集中调整,频率不能

59.当电力系统无功容量严重不足时,会使系统(b)

A.稳定B.瓦解C.电压质量下降D.电压质量上升

60.系统电压是由(a)决定的

A.系统潮流分布B.系统有功C.系统无功D.系统频率

(6)第6章电力系统短路的基本概念及三相短路的实用计算方法

61.我国电力系统220kV线路的故障类型中,有近80~90%的故障是(c)短路

A.(f(3))三相B.(f

(2))两相C.(f

(1))单相接地D.(f(1.1))两相接地[参见书(p104)]

62.同步发电机端发生三相短路(f(3)),暂态过程中转子出现基波(周期)和直流(非周期)分量电流,其变化情况是(d)[参见书(p111~114)]

A.直流分量、基波电流和总电流三者都不突变

B.直流分量突变,基波电流不突变,总电流突变

C.直流分量突变,基波电流不突变,总电流不突变

D.直流分量突变,基波电流突变,总电流不突变

63.电力系统发生三相短路(f(3))时,其冲击系数kim与非周期分量的衰减时间常数Ta有关,当kim=1时,回路的电感L、电阻R、Ta是(c)

A.电感L=0B.电阻R=0电感L≠0C.电阻R≠0电感L=0D.Ta=∞

64.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时,系统网络的总阻抗会出现(b)

A.突然增大B.突然减小C.忽大忽小变化D.不变

65.输配电线路发生短路对电压(V)与电流(I)的影响是(b)

A.V不变,I增大B.V下降,I增大C.V升高,I增大D.V下降,I不变

66.在短路故障发生后经过大约半个周期的时间,将出现短路电流的最大瞬时值,它是校验电器设备机械应力的一个重要参数,称此电流为(c)

A.暂态电流B.次暂态电流C.冲击电流D.稳态电流

67.短路电流冲击值用来检验电器设备的(d)

A.绝缘性能B.使用寿命C.抗冲击能力D.动稳定

68.短路时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角(a)

A.基本不变B.随电压值而变化C.随电流值而变化D.随功率角而变化

69.在同步发电机的出口发生三相短路时,发电机输出的电磁功率的标幺値是(d)

A.1.0B.0.5C.2.0D.0

70.无限大功率电源的内部电抗为(b)

A.∞B.0.0C.0.3~1.0D.1.0~10

 

(7)第7章对称分量法及电力系统元件各序参数和等值电路

(8)第8章电力系统不对称故障的分析和计算

71.在中性点接地系统中,电力系统三相阻抗对称性的破坏,将导致电流和电压对称性的破坏,因而会出现电流是(c)

A.只有负序B.只有零序C.负序零序可能都有D.负序零序都没有

72.系统不对称运行给系统带来影响的分量有(b)

A.谐波、负序、零序B.负序、零序C.谐波、负序D.谐波、零序

73.某直接接地系统发生A相接地短路(f

(1))时,三个线电流各为IA=1500A,IB=IC=0。

试求

这组线电流的对称分量

分别为(c)A

A.1500A、0A、0AB.867A、867A、867A

C.500A、500A、500AD.1500A、500A、500A

74.三相不对称电压

°V,

°V,

V的负序电压分量为(a)

A.146.7VB.73.3VC.220VD.0V

75.电力系统发生不对称短路时,短路电流各序分量中受两侧电动势相角差影响的是(a)

A.正序分量B.负序分量C.正序和负序分量D.零序分量

76.在以下设备中,(c)负序电抗和正序电抗是不同的

A.变压器B.电容器C.发电机D.电抗器

67.平行架设的两回三相架空输电线路中通过零序电流时,第一回路的任意两相对第三相的互感产生助磁作用;第二回路的所有三相对第一回路的第三相的互感产生(b)作用

A.去磁B.助磁C.无作用D.作用不大

78.如果认为变压器的励磁阻抗为无穷大,则YN,d联结组别且由中性点接地的Y侧向变压

器看去,零序阻抗Z0与正序阻抗Z1的关系是(b)

A.Z1>Z0B.Z1=Z0C.Z1<Z0D.Z1≠Z0

79.Yo或Y联结的双绕组变压器,如果零序互阻抗为有限值,则其铁心结构为(d)

A.三相四柱式B.(三个单相连接而成的)组式C.三相五柱式D.三相三柱式

80.对于输电线路,零序电流在三相线路中是同相的,互感很大,因而它比正序电抗(a)

A.大B.小C.一样大D.无法比较

81.大电流接地系统中,任何一点发生单相接地(f

(1))时,零序电流等于通过故障点

电流的(b)[参见书(p154)图8-3(a)]

A.2倍B.1/3倍C.3/2倍D.5/2倍

82.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短路(f

(1))时,零序回路中不包含(d)

A.零序电流B.零序电压C.零序阻抗D.电源电动势

83.大电流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短路(f

(1))的电流是故障支路正序电流的(d)

A.1倍B.√3倍C.√3/2倍D.3倍[参见书(p154)图8-3(a)]

84.变电所切除一台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空载变压器,在该变压器母线上发生单相接地

短路(f

(1))时,该出线的零序电流(b)

A.变大B.变小C.不变D.以上都不对

85.大电流接地系统中,C相金属性单相接地时,故障点序分量电流间关系不正确的是(d)

A.A相负序电流超前C相正序电流的角度是120°

B.B相正序电流超前C相负序电流的角度是120°

C.C相零序电流超前A相正序电流的角度是120°

D.A相零序电流超前C相负序电流的角度是120°[参见书(p154)图8-3(a)]

86.大电流接地系统中,以下所列都是单相接地短路(f

(1))的特点,除了(d)以外

A.故障相电流的正序、负序和零序,这三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B.非故障相电流为零C.故障相电压为零D.短路电流电压不存在零序分量

87.大电流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零序电流和故障点的电流在相位上是(a)

A.同相位B.相差90°C.相差45°D.相差120°[参见书(p154)图8-3(a)]

88.系统发生A相金属接地短路时,故障点的零序电压与故障前A相电压的相位关系是(b)

A.同相位B.相位相差180°C.零序电压相位超前后者90°

D.零序电压相位滞后于故障前A相电压90°[参见书(p154)图8-3(b)]

89.如果短路点的正、负、零序综合电抗分别为X1∑、X2∑、X0∑,则单相接地短路时的

复合序网图是在正序序网图中的短路点f1和中性点o1之间串入的附加阻抗ZΔ为(a)

A.X2∑+X0∑B.X2∑C.X2∑//X0∑D.X0∑[参见书(p159)表8-1]

90.当发生两相接地短路(f(1.1))时,短路点故障分量

的关系是(b)

A.

=

=

B.

=-

-

C.

=

+

D.以上都不对

[参见书(p156)式8-13]

91.变电所切除一台中性点不接地的空载变压器,在其母线上发生两相接地短路(f(1.1))时,该出线的正序电流(c)

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

92.如果短路点的正、负、零序综合电抗分别为X1∑、X2∑、X0∑,则两相接地短路时的

复合序网图是在正序序网图中的短路点f1和中性点o1之间串入的附加阻抗ZΔ为(c)

A.X2∑+X0∑B.X2∑C.X2∑//X0∑D.X0∑[参见书(p159)表8-1]

93.如果a、c两相发生短路(f

(2))时,则基准相选为(b)

A.a相B.b相C.c相D.a和c相[参见书(p154)bc两相f

(2)时,基准相选为a相]

94.发生两相短路(f

(2))时,短路电流中包含有(c)分量[参见书(p155)式8-8]

A.正序、零序B.正、负和零序C.正序和负序D.负序和零序

95.输配电线路发生bc两相短路(f

(2))时(若不计负荷电流),故障处的边界条件是(c)

A.Ia=0B.Vb=Vc=0C.Ia=0Ib=-IcVb=VcD.Ia=0Ib=Ic[参见书(p155)]

96.输电线路bc发生两相金属性短路(f

(2))时,短路电流Ibc为(a)

A.滞后于bc相间电压一个线路阻抗角B.滞后于b相电压一个线路阻抗角

C.滞后于c相电压一个线路阻抗角D.超前于bc相间电压一个线路阻抗角

97.电力系统发生两相短路(f

(2))时,两相短路电流是故障支路负序电流的(b)

A.1倍B.√3倍C.√3/2倍D.3倍[参见书(p155)图8-8,9,11]

98.变电所切除一台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空载变压器,在该变电所母线出线上发生两相短路(f

(2))时,该出线的负序电流(c)

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

99.在大电流接地系统中,AB相金属性短路故障时,故障点各序电流间的关系是(a)

A.A相负序电流与B相正序电流反相B.A相正序电流与B相负序电流同相

C.C相正序电流与B相负序电流同相D.A相负序电流与B相正序电流同相

100.系统发生两相短路(f

(2))时,短路点距母线的远近与母线上负序电压值的关系是(b)

A.距短路故障点越远负序电压越高B.距短路故障点越近负序电压越高

C.与故障点位置无关D.距短路故障点越近负序电压越低[参见书(p161)图8-13]

101.系统发生两相短路(f

(2))故障时,非故障电压是故障相电压的(d)

A.1倍B.√3倍C.√3/2倍D.2倍[参见书(p155)式8-12]

102.系统AB相金属性短路(f

(2))故障时,故障点序电压分量间的关系是(a)

A.C相正序电压超前B相负序电压的角度是120°[参见书(p155)图8-6(b)]

B.C相负序电压超前B相正序电压的角度是120°

C.A相负序电压超前A相正序电压的角度是120°

D.C相正序电压滞后B相负序电压的角度是120°

103.大电流接地系统中,发生(b)故障时,没有零序电流[参见书(p155)式8-8]

A.单相接地短路(f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