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玩水与吟诗作对的音韵学要求更新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07468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游山玩水与吟诗作对的音韵学要求更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游山玩水与吟诗作对的音韵学要求更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游山玩水与吟诗作对的音韵学要求更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游山玩水与吟诗作对的音韵学要求更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游山玩水与吟诗作对的音韵学要求更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游山玩水与吟诗作对的音韵学要求更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游山玩水与吟诗作对的音韵学要求更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游山玩水与吟诗作对的音韵学要求更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游山玩水与吟诗作对的音韵学要求更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游山玩水与吟诗作对的音韵学要求更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游山玩水与吟诗作对的音韵学要求更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游山玩水与吟诗作对的音韵学要求更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游山玩水与吟诗作对的音韵学要求更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游山玩水与吟诗作对的音韵学要求更新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游山玩水与吟诗作对的音韵学要求更新版Word文件下载.docx

《游山玩水与吟诗作对的音韵学要求更新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游山玩水与吟诗作对的音韵学要求更新版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游山玩水与吟诗作对的音韵学要求更新版Word文件下载.docx

蓝田日暖玉生烟。

第四联(合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上句

只是当时已惘然。

第二联、第三联运用了上下句要“每拍的词义相对,每字读音的平仄声相反”的对偶手法:

庄生/晓梦/迷蝴蝶,

平平仄仄平平平

望帝/春心/托杜鹃。

仄仄平平平仄平

沧海/月明/珠有泪,

平仄仄平平仄仄

蓝田/日暖/玉生烟。

平平仄仄仄平平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上述对偶句中,并不是每个相对的字都平仄相反!

这有两个原因:

第一,李商隐是最精通音律的唐代诗词家,要完全做对上述对偶句的平仄是不难的,但为了选入最准确贴切的字,他宁可牺牲音律,而不“以律伤义”,把诗文的内容放在第一位,格律与音韵放在第二位。

这也是诗词创作的首要原则。

第二,上述对偶句中每个相对的字不完全都是平仄相反,这也是音韵学所允许的,因为要做到相对的字都平仄相反,在实际中很难实现;

其次,平仄安排上只要大体做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详见下面2.格律诗创作要讲究平仄。

如上诗文就在第2、4、6字上保持平仄相对),诗仍不会失去语音的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感。

李商隐的诗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2.格律诗创作要讲究平仄

《新华词典》第637页有“声调符号”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ˉˊˇˋ

声调符号标在音节的主要母音上。

轻声不标。

  例如:

妈mā麻má

马mǎ骂mà

吗mɑ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轻声

所谓“平仄”,是指普通话四声中,妈mā麻má

即阴平、阳平声为“平”声,而马mǎ骂mà

即上声、去声为“仄”声。

轻声多为口语使用,诗词创作极少应用。

《新华词典》已为每个字标上上述四声符号(ˉˊˇˋ),找出具体字,就能知道它是平声或仄声了。

了解到平仄声的来源、区分及寻找方法后,下面谈谈格律诗创作讲究平仄的方法与要求:

2.1.每句最后一个字仄平交替:

奇数句除第一句最后一个字可平可仄外,其余一律规定为仄声。

偶数句最后一个字全部规定为平声。

这是硬性规定,不宜改变。

如:

1句水光潋滟晴方好,(hǎo,上声,仄;

可平可仄)

2句山色空蒙雨亦奇。

(qí

,阳平,平)

3句欲把西湖比西子,(zǐ,上声,仄)

4句浓妆淡抹总相宜。

(yí

这是作诗的最低要求了,假如达不到此要求,又不押韵,那就不是诗,而是“对称散文”而已;

假如其它相对的字不管平仄,仅满足这个最低要求而作出来的诗,也能押韵,可仅称为“打油诗”。

2.2.一句之中平仄相间:

需要提出的是,所谓“相间”不是字与字相间,如不是第一个字是平声,第二个字就是仄声,第三字是平声……,这种“相间”几乎没有;

普遍作法是依节拍(有称为“节奏点”)同用一个声调,相间的节拍用另一个声调,如:

Zhuāngshēngxiǎomè

ngmí

dié

庄生/晓梦/迷蝴/蝶,

平平仄仄平平平

只有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必须首先照顾“义”,但又符合“二四六分明”的韵律要求等等,才考虑在一个节拍内用不同的声调。

cānghǎiyuè

ngzhūyǒulè

i

沧海/月明/珠有/泪,

平仄仄平平仄仄

2.3.一联之中平仄相反:

就是要求上下句相对应的字平仄声相反,这是很高的要求也是最完美的联句了。

但如上述第1.3节中所指出:

即使是对偶句中,也允许每个相对的字平仄不完全相反,这是音韵学所允许的,因为要做到相对的字都平仄相反,在实际中很难操作;

其次,平仄安排上只要大体做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诗仍不会失去语音的抑扬顿挫等音乐美感。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指一联中的上下句相应的第1、3、5字不强求平仄相反(能做到更好),但第2、4、6字尽量要求做到平仄声相反。

至于第七字即末尾字,如上2.1节所述,已是硬性规定要平仄相反,几乎没能改变。

(五绝、五律是一、三及二、四字,末尾是第五字)如:

2467

一联(第3联)沧海/月明/珠有/泪,(上句)

2467

蓝田/日暖/玉生/烟。

(下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

唐.王之涣.五绝.《登鹳雀楼》:

irì

yīshānjì

nyù

qió

ngqiānlǐmù

白日/依山/尽,欲穷/千里/目,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huá

nghé

hǎiliú

ngshà

ngyì

ngló

u

黄河/入海/流。

更上/一层/楼。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2.4.两联之间,尾首粘连。

是指上联的下句(书上称为“对句”)的2、4、6字的平仄,要与下联的上句(书上称为“发句”)的2、4、6字的平仄相同(五绝、五律为2、4字)。

(也有说是“上联的下句头二字与下联的上句头二字平仄要相同”。

首先应指出的是,在《唐诗三百首》中,几乎找不出一首诗能完全做到“两联之间,尾首粘连”,下面所介绍的仅能做到“2、4、6字平仄相同”的王维的诗,也极为稀少。

这个现象,或许反映了在实践中执行此规定难度极大,而使之几为水中月、镜中花,也或许说明在唐代就没有提倡或硬性规定要这样做(有研究者认为,是明清以来特别是近代学究们所提倡规定)。

因此,“两联之间,尾首粘连”这一平仄规定,似乎仅成为文人学者所追求的最高或最理想境界而已,或只仅仅成为最高的参照标准,而在实际中是否一定要执行,要多大程度执行,都实在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尾首粘连”诗例:

王维.五律.《山居秋暝》

第一联上句kōnɡ空shān山xīn新yǔ雨hò

u后,(发句)

(起首联)

下句tiān天qì

气wǎn晚lá

i来qiū秋。

(对句)

平仄仄平平尾首粘连

第二联上句mí

nɡ明yuè

月sōnɡ松jiān间zhà

o照,(发句)

(承颔联)平仄平平仄

下句qīnɡ清quá

n泉shí

石shà

nɡ上liú

流。

平平平仄平尾首粘连

第三联上句zhú

竹xuān喧ɡuī归huà

n浣nǚ女,(发句)

(转颈联)平平平仄仄

下句liá

n莲dò

nɡ动xià

下yú

渔zhōu舟。

平仄仄平平尾首粘连

第四联上句suí

随yì

意chūn春fānɡ芳xiē歇,(发句)

(合尾联)平仄平平平

下句wá

nɡ王sūn孙zì

自kě可liú

留。

(对句)

2.5.其他除上四个主要规定外,“讲究平仄”尚有其他可称为“繁琐”的法则,主要简介及评述如下:

2.5.1.按照首句头两字的平仄(也有说“按照首句第二字的平仄”),再按首句是否与第二句押韵,将诗句、字的平仄排位分为四种固定格式,即:

平起首句押韵(五绝、七绝,下同)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绝,就是在五绝每个句首加上两个平仄相反的字。

而五律、七律,基本是五绝、七绝上述四种格式的再次重复(八句)。

(五律、七律四种格式略)

评述:

由于“一三五不论”已允许1、3、5位置的字平仄可以变动,所以若1、3、5位置的字平仄变动,这四种格式就失去了实际使用的意义,即实际上经常要使用的,仅仅是2、4、6位置的字平仄不变的“新四种格式”;

这“新四种格式”分类依据平仄的字,也不再是“首句头两字”,而是“首句第二字”。

“四种格式”己仅仅成为一种最高的追求或某些情况下(如下述)需要参照的标准。

2.5.2.拗句、拗体与拗救

拗句:

即不符合上述“四种格式”中的“句子平仄标准”的句子。

拗体:

就是全诗或大部分句子都是拗句,该诗即被称为“拗体”。

拗救:

“救”,就是补偿的意思。

就是说,若用了“拗句”或“拗体”,就必须用一些什么平仄方法去弥补,才能保持或恢复诗句平仄所产生的音乐美。

具体方法有“句内自救”、“对句相救”“、“本句对句并救”,等等等等。

正如前述,“一三五不论”已允许1、3、5位置的字平仄可以变动,若实行之,其实际所作的诗文都已几为拗句、拗体(实际上,很多诗包括名诗如“崔颢.《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就是拗体);

而另一方面,只要固守“二四六分明”,避免“孤平”与“长平”,再注意按上述“1.律诗创作要符合节奏感”去调配好平仄声等等,这已让我们在实际中去作了不少“拗救”。

故再去研究及应用林林总总、名目繁多的“拗体拗句拗救”,不仅让人头昏眼花,而且从一般吟诗作对来说有否必要,实在值得商榷。

当然,专业者或有兴趣的人可继续深研之,毕竟它对音韵学的提高还是有作用的。

2.5.3.忌“孤平”与“三平”

孤平:

特指入韵句句中如果除去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就叫“孤平”。

另有人指出,并不是所有入韵句都得避免“孤平”。

避忌“孤平”的只是上述“四种格式”中的如下格式的入韵句:

  五绝、五律的“平起首句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

七绝、七律的“仄起首句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也就是说,在上面格式中,除去第五字韵脚(七言则是第七字韵脚)的平声外,其他四个位置(七言则是其他六个位置)上,仅仅出现一个平声字,那就是“孤平”。

有的人以为不管哪种律句格式都得避免“孤平”,那其实是误解。

在律句其他的基本格式中的入韵句,只有一个平声字的(韵字不计)并不算作“孤平”。

三平:

入韵句的句尾三个字都同时使用平声,就叫“三平”。

如(入韵句:

偶句或入韵第一句):

“仄仄平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平”

作诗或对联,句子有两条禁忌即忌孤平、三平。

忌孤平,以避免短促的仄声过多致朗诵不清或气急短快等。

忌三平,以避免平声的长音过多而致朗诵低、平、淡或拖泥带水等。

如上第一句式,第三个字必须改为仄;

第二句式,第五个字必须改为仄。

诗句出现孤平,是前人作近体诗时的大忌,极少有人犯这种低级错误。

忌孤平、三平,历代诗人们都很重视的这个“行规”,它又是应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时必要的补充条件,故务须认真研究应用。

3.格律诗要求偶句押韵

首先要清楚四个相关概念含义:

韵:

词典解释有两个内容,一是指汉语拼音的韵母,二是指“有节奏感的声音”。

韵腹与韵尾:

中文一个字是一个音节,每个音节由汉语拼音的声母与韵母组成(仅小部分字由韵母单独构成,仅有几个字由声母单独构成)。

每个韵母上打上四声符号(ˉˊˇˋ)的元音(叫做“主要元音”),称为“韵腹”,韵腹后面的所有音素成分称为“韵尾”,韵腹前面的另外元音称为“韵头”。

汉语拼音的声母共有21个,韵母共有39个(见《新华词典》635页)。

例析如下:

例字拼音拼音声母拼音韵母韵母的韵头韵腹韵尾备注

穷qió

ngqió

ngió

ng

兴xīngxīngīng无韵头

关guānguānuān

流liú

liú

无韵尾

阿āāā单元音构成

嗯nnn单声母构成

为阴平ˉ,仅口语用

韵部:

前人已将所有汉字按“韵腹、韵尾相同或相近”分列成十三类,也称为“十三辙”;

其中三类又细分为八小类,加上不再细分的原十类,共十八类,即为“十八韵”。

“十三辙”或“十八韵”都称为“韵部”。

(见表1)在句末最后一字使用同一“韵部”的字,就能产生押韵的效果。

为了更准确押韵,人们多使用“十八韵”。

押韵:

就是有规则地交替使用韵腹、韵尾相同或相近的字(同一“韵部”的字),利用近似声或同音的字有规则地交替往复,从而使语言具有节奏感与音乐美。

了解上述四个概念后,下面谈谈格律诗“偶句押韵”应用的方法及要求:

3.1.只押韵在偶数句的最后一个字,而且只押“平声”韵。

下面以一首近期网友创作的山水诗的修改经过为例析:

七律.六月登1600米燕子山有感

(原诗)

远似草原近成峰,看龙观猴又见佛。

(fó

,阳平,波棱韵)

雾锁小径疑无路,蚂蝗迎客须落红。

(hó

ng,阳平,东韵)

巨燕展翅击长空,载我笑看风云变。

(bì

an去声、仄声,言前韵)

山高路险只等闲,蝉声伴君到明源。

(yú

an.阳平,言前韵)

(修改成押韵):

(奇数句)(偶数句)

远似/草原/近成/峰,看龙/观猴/佛相/逢。

fēng(阴平.中东.庚韵)fé

ng(阳平)庚韵

小径/雾锁/疑无/路,蚂蝗/“迎客”/笑落/红。

ng(阳平)中东.东韵

载我/豪看/变风/云,巨燕/展翅/击长/空。

kōng(阴平)东韵

等闲/山高/雾路/险,大明*/蝉声/入晚/钟。

zhōng(阴平)东韵

※大明,即大明源村也,为上下燕子山的山脚点。

上诗仅主要在押韵上作修改,也调整一些词及句子。

原诗用了三个韵部的字押韵(东韵、波棱、言前韵),故不大顺口。

改后只用一个“辙”即“中东”韵部,读起来就顺口多了。

原诗内容清新,节奏正确,若再在平仄、对偶等下功夫,并进一步锤炼词性,将不失为一首好诗。

3.2.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

上修改诗即为“首句押韵”,即第一句与第二句押韵:

远似/草原/近成/峰,看龙/观猴/佛相/逢。

fēng(阴平、庚韵)fé

ng(阳平、庚韵)

首句押韵时,首句最后一个字可用平声,也可用仄声。

但不押韵时,首句最后一个字仅宜用仄声。

3.3.一首诗不能变韵,只能用同一个韵辙内的平声字即阴平、阳平声调的字押韵:

如3.1的“原诗”用三个韵部的字押韵,是不允许的。

中国的诗歌可大体分为三大类:

古体诗(包括乐府古民歌等),多为唐代以前盛行的诗;

近体诗,即格律诗,多是自唐至民国盛行的诗,也是我国诗歌的主体,主为我们所最熟悉的五、七绝及五、七律;

现代诗(包括民歌等),为民国至今的自由诗体。

本文所说的音韵格律要求,包括本节的“一首诗只能用同一个韵辙内的平声字”等,仅是针对五、七绝及五、七律诗即近体诗。

各种诗歌都具有两方面共同特点,第一必须押韵。

第二是多使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格式。

特别是押韵,可以说没有押韵就不能称为“诗”。

古体诗、现代诗有“四不”的共同特点,即:

不固定一个韵,同一首诗可使用多个韵辙;

不固定押韵在偶句末,可在句末或句中,可隔句,或隔几句押韵;

不固定句子数及每句字数,而且每句字数可同也可以不同;

不大要求平仄,这都是与近体诗不同点。

可见古体诗、现代诗的创作是很自由的。

而古体诗、现代诗两者相互的唯一区别是,前者几乎用文言文,后者则以现代语言为主。

对联是一种特殊的诗体,是近体律诗中的第二或第三联的独立形式(一联中的上句称为“上联”,下句为“下联”),但对“对偶”要求更为严格,唯一不同的是字数可多可少,可一个字,也可几百上千字(如云南滇池的著名长联《大观楼》达180字),但上下联字数一定要相等,而且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

4.平仄及同韵部字体的查找方法

4.1.格律与音韵均产生及最早应用于我国北方方言普通话区域,故查找平仄与同韵部字体,对熟悉汉语拼音,会说标准普通话的人来说是信手拈来的轻易事,但对非标准普通话区域主要是南方区域的人则是一件苦差事(我们是北方方言中的西南次方言区域,与标准普通话仍有很大不同)。

因此,最便捷高效的方法,是按诗词专著已编列的《同韵字表》查找(见:

同韵字表,现代汉语.上册/黄伯荣.廖序东主编.─3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136页;

另见《中华新韵》.黎锦熙等主编)同韵字表不仅将所有常用汉字分类归纳入各韵部,而且每字都标出汉语拼音以及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声调,可同时查找平仄或同韵字,十分便捷、准确、高效,是首选方法。

4.2.《新华词典》查找平仄或同韵字的方法:

若一时找不到《同韵字表》,可用《新华词典》查找,方法举例如下:

小径/雾锁/疑无/路,蚂蝗/“迎客”/笑落/红。

载我/豪看/变风/云,巨燕/展翅/击长/空。

kōng(阴平)东

等闲/山高/雾路/险,大明/蝉声/入晚/钟。

4.2.1.按诗意首先确定韵辙方向即准备用那个韵部,从而确定韵母。

如上诗拟用十三辙的中东韵辙,它含两小类即东韵,韵母是ong,以及庚韵,韵母是eng。

下一步是在《新华词典》6─10页的《汉语拼音音节索引》表中,找出含有ong、eng的全部拼音音节及相应页码,再一一按页码找出音节的相应组内的字(主要是平声字,因押的都规定为平声韵),选出合意字填入诗内即可大功告成。

如上ong,含有ong的音节及相应页码分别是58、69、98、148、178、235页……按页码找出音节的相应组内的字后,就可选择并填入诗内。

4.2.2.在已确定的韵部内扩大查找范围:

一个韵部内常有一组“韵腹、韵尾相同或相近”的韵母(见表1),如“东韵”内有ong及iong,用上法查完ong相应的字群后,仍找不出合意的字,就可扩大查找iong相应的字群,直至找到合意的字。

5.结束语

本文所说的以普通话语音为标准的格律诗对音韵学的三个方面要求:

即符合节奏、讲究平仄及偶句押韵,仅是针对五、七绝及五、七律诗即近体诗。

从音韵学来说,格律诗如能完全达到这些要求,就是最优美的诗。

“讲究平仄”是三个方面要求中的重点,又是近体诗区别于别的诗体的独有特点,但又是学习的最大难点!

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及忌“孤平”与“三平”,是解决这个难点的主要的折衷方法。

但这些要求或规定又是可以有所变动的。

许多著名的大诗人如李白、杜甫以及李商隐等,为了表达更准确的思想,更丰满的感情,在他们的佳作中有所变动这些规定的例子比比皆是,但他们的著作仍不失为流传千古的名篇。

在学习及应用音韵学中,这都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借鉴。

表1韵辙对照表

十三辙名称

十八韵名称

韵部内同韵韵母

(一)发花

(1)麻

ɑ、iɑ、uɑ

(二)坡棱

(2)波

o、uo

(3)歌

e

(三)乜斜

(4)皆

ê

、ie、ü

(四)姑苏

(10)模

(五)一七

(5)支

-i

(6)儿

er

(11)鱼

ü

(7)齐

(六)怀来

(9)开

ɑi、uɑi、

(七)灰推

(8)微

ei、uei(ui)

(八)遥条

(13)豪

ɑo、iɑo

(九)油求

(12)侯

ou、iou(iu)

(十)言前

(14)寒

ɑn、iɑn、uɑn、ü

ɑu

(十一)人辰

(15)痕

en、in、uen(un)、ü

n

(十二)江阳

(16)唐

ɑng、iɑng、uɑng

(十三)中东

(17)庚

eng、ing、ueng(weng)

(18)东

ong、iong

《同韵字表》可在网上查及,因版权问题不能于本文内转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