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知识真题九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07479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2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昭通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知识真题九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昭通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知识真题九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昭通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知识真题九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昭通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知识真题九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昭通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知识真题九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昭通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知识真题九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昭通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知识真题九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昭通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知识真题九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昭通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知识真题九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昭通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知识真题九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昭通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知识真题九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昭通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知识真题九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昭通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知识真题九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昭通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知识真题九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昭通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知识真题九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昭通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知识真题九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昭通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知识真题九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昭通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知识真题九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昭通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知识真题九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昭通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知识真题九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昭通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知识真题九文档格式.docx

《昭通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知识真题九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昭通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知识真题九文档格式.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昭通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知识真题九文档格式.docx

第【9】题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汇

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C.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

D.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实证材料

第【10】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体系,因为它是()。

A.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C.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D.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ABC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11】题

下列各对范畴之间的关系,包含思维和存在关系性质的有()。

A.自由和必然

B.真理和客观存在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D.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

ABD

第【12】题

在意识能动性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B.不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C.意识的作用能超过物质的作用

D.意识作用永远超不过物质的作用

AC

第【13】题

造大楼得先设计图纸,然后造楼,这说明()。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D.意识可以创造物质

BC

第【14】题

物质是()。

A.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B.不依赖人的感觉的客观实在

C.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

D.人的感觉的组合

第【15】题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因为()。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和物质实际上是一个东西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运动是物质的承担者

第【16】题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表现为()。

A.运动就是静止,静止就是运动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静止中包含运动

D.运动时有静止的存在

第【17】题

意识的本质是()。

A.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B.人脑的机能

C.人脑的属性

D.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第【18】题

物质运动规律的特点有()。

A.主观性

B.稳定性

C.普遍性

D.重复性

第【19】题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够()。

A.改造客观规律

B.改善客观规律

C.认识客观规律

D.利用、掌握客观规律

第【20】题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

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

”这是()。

A.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B.唯心主义的”精神万能论“的表现

C.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D.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第【21】题

高级运动形式和低级运动形式之间的关系是()。

A.高级运动是由低级运动转化而来的

B.高级运动形式中包括低级运动形式

C.高级运动形式不依赖低级运动形式

D.低级运动形式也不依赖高级运动形式

第【22】题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因为它()。

A.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B.阐明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C.是贯穿于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路线

D.是掌握唯物辩证法的钥匙

第【23】题

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中,必然性()。

A.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B.是与偶然性既对立又统一的哲学范畴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D.深藏于偶然性背后,并制约着偶然性

第【24】题

脱离了人体的手就变成了没有生气的、死的东西,这是()。

A.形而上学片面、孤立的观点

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C.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系统论的观点

D.部分受整体决定和制约的观点

第【25】题

假象()。

A.是主观的

B.是客观的

C.容易使人产生错觉

D.也是本质的表现

第【26】题

运用可能性区分为多种情况的观点,指出下列关于”大海捞针”与“水中捞月”的说法中正确的()。

A.“大海捞针”是可能的,尽管很艰难

B.“水中捞月”是不可能的

C.“大海捞针”属于抽象可能性

D.“水中捞月”是人主观意志的想象,可以转化为现实

第【27】题

看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

A.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两点论和均衡论的统一

C.一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既要全面,又要抓重点

AD

第【28】题

认识事物的量的意义在于()。

A.它是认识事物的开始和认识事物的前提

B.它是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

C.它对事物做出数量分析,使人们做到胸中有数

D.它能把同质的事物区分开来

第【29】题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

A.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不平衡

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不平衡

C.普遍矛盾与特殊矛盾的不平衡

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不平衡

第【30】题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普遍的,其具体表现形式是特殊的。

下列各项正确反映否定之否定规律表现形式的特殊性的有()。

A.不同性质的事物具有相同的否定形式

B.不同性质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否定形式

C.不同事物的发展过程有不同的曲折性

D.不同事物的发展周期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第【31】题

可能性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

它区分为多种情况,其中有()。

A.可能性与不可能性

B.现实可能性与抽象可能性

C.好的可能性与坏的可能性

D.可能性量的大小

第【32】题

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居于从属地位,它()。

A.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

B.对事物的发展不起作用

C.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D.使事物的发展过程呈现出具体特点

ACD

第【33】题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

A.相互区别的事物、现象或要素之间的联系

B.只看到事物、现象或要素之间的区别

C.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的

D.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第【34】题

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分别是()。

A.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B.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C.否定与肯定绝对对立

D.否定是由外力推动的

第【35】题

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

A.循环论

B.诡辩论

C.激变论

D.直线论

第【36】题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

A.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B.事物在它刚刚形成时没有矛盾

C.矛盾只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定阶段

D.每一事物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矛盾运动

第【37】题

社会意识()。

A.是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由社会存在决定

C.具有相对独立性

D.在阶级社会里,某些形式具有阶级性

第【38】题

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的差别在于()。

A.社会心理是高水平的,思想体系是低水平的

B.社会心理是复杂的,思想体系是简单的

C.社会心理是在日常生活中自发形成的,思想体系具有系统化、抽象化的特征

D.社会心理表现为情感、习惯等,思想体系表现为理论体系

第【39】题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表现在()。

A.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

C.社会意识是对科学文化的反映

D.社会意识是对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ABD

第【40】题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因为()。

A.人的本质是在后天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特别是生产实践中形成

B.人是生活于现实的具体的社会关系之中的人,现实的社会关系决定着人的本质

C.人的本质只有通过社会关系才能表现出来,而且是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的

D.人的本质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发展而发展的

第【41】题

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决定论()。

A.是承认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制约性的理论

B.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

C.把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应用于人类社会历史的研究

D.既认为社会历史具有客观规律性,又反对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的观点

第【42】题

主体选择与客观规律的接近和符合的过程是()。

A.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长期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B.人们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入的过程

C.人们不断发现真理和修正错误的过程

D.人们的思想摆脱客观规律束缚的过程

第【43】题

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说()。

A.先进的生产关系能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扫清障碍

B.先进的生产关系能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C.需要选择适当的经济体制,生产力在事实上才能得到发展

D.需要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生产力在事实上才能得到发展

第【44】题

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

A.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像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物质的、辩证的过程

B.人类社会发展也像自然界一样,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C.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界发展规律是等同的

D.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它的一切活动无需人有意识地进行

第【45】题

人类与动物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能制造生产工具

B.是否具有社会性

C.是否能动地改造外部世界

D.是否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第【46】题

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和动物与自然界的关系具有不同的性质,其表现为()。

A.动物的活动是本能的、无意识的;

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

B.动物不能进行生产劳动,人能利用自己制造的工具从事生产活动

C.动物只是消极地适应自然界,人能能动地改造自然

D.自然环境及其变化在动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则不起决定作用

第【47】题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通过()。

A.对人的体质的影响而实现的

B.对人的心理的影响而实现的

C.对生产力状况的影响而实现的

D.对军事、政治的影响而实现的

第【48】题

地理环境之所以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其原因为()。

A.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C.它只有通过生产方式才能对人类历史发生作用

D.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受社会因素,主要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

第【49】题

物质生产之所以从根本上决定了人口生产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趋势,是因为()。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口的数量、质量、密度、构成和增长速度

B.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制约着人口生产的方向、规模和速度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人口生产的社会形式

D.物质生产决定人口生产具有较少惯性

第【50】题

下列各项正确反映国体和政体的关系的有()。

A.国体和政体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

B.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必须与国体相适应

C.政体对国体有反作用,影响国体的巩固和发展

D.政体决定国体,国体为政体服务

第【51】题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A.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发展

B.从间接经验向直接经验的转化

C.实践—认识—再实践的无限循环

D.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第【52】题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地革命的反映论,它强调()。

A.人们在改造世界活动中认识世界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D.认识有能动性,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第【53】题

感性认识向理论认识飞跃的条件有()。

A.要占有十分丰富的材料

B.要有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C.要经过思考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D.要有天赋的聪明才智

第【54】题

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更加伟大,因为()。

A.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补充、丰富,修正和发展

B.理性认识重要,感性认识不重要

C.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实现理论的指导作用,达到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目的

D.实践比理论重要

AC

第【55】题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一观点()。

A.颠倒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B.把理论当成实践的来源和动力

C.揭示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D.肯定了理论对实践的反作用

第【56】题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源与流的关系

B.二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C.直接经验可靠,间接经验不可靠

D.直接经验不可靠,间接经验可靠

第【57】题

在劳动过程中,劳动的社会形式()。

A.是和劳动的一般性质统一的

B.是指劳动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展开和发展

C.说明劳动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

D.揭示了人与自然的根本区别

第【58】题

劳动过程是劳动的一般性质和劳动的社会形式的统一观点,说明()。

A.劳动过程是自然过程和社会过程的统一

B.自然创造人和社会创造人的统一

C.人与自然的本源联系和人与自然的根本区别

D.劳动的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第【59】题

割裂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将会导致()。

A.形而上学的绝对主义真理观

B.辩证唯物的相对主义真理观

C.相对主义真理观

D.实用主义真理观

第【60】题

把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承认的意见视为真理,这是()。

A.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B.充分相信群众,使群众掌握真理

C.否认了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里

D.唯心主义真理观

第【71】题

人工智能的伟大意义在于()。

A.人类在解决没有感觉的物质同有感觉能力的物质发生联系问题上向前迈进一大步

B.随着电脑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引起对整个世界深刻巨大的变化

C.电脑应用生产和生活过程,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D.电脑部分代替和节省了人的脑力,极大地延伸和扩展了人的脑力

第【72】题

人们所获得一切知识来源于()。

A.天资聪慧

B.社会生产实践

C.科学实验实践

D.改造社会的实践

第【73】题

认识客体与客观物质的关系在于()。

A.认识客体既可能是客观物质,也可能是精神客体

B.客观物质中只有与人的实践活动发生关系的才成为认识客体

C.客观物质是无限的,认识客体是有限的

D.客观物质是自在的,认识客体是认识主体选定的

第【74】题

下列各项属于矛盾的同一性的有()。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B.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C.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D.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第【75】题

决定事物的根本性质及其发展的基本趋势的联系()。

A.内部联系

B.本质联系

C.必然联系

D.主要联系

第【76】题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

A.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B.是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循环过程

C.是直线式前进的过程

D.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

第【77】题

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关系是()。

A.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B.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第【78】题

下列事例中属于前进中回复的有()。

A.被推翻的旧势力暂时复辟

B.从原始公有制到共产主义公有制

C.农民用旧麦种培育出新麦种

D.生产——消费——生产

第【79】题

唯物辩证法关于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原理告诉我们()。

A.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B.解决了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也就自然得到解决

C.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是不变的

D.抓住了主要矛盾时,也要注意非主要矛盾的解决

第【80】题

否定之否定规律第三阶段同第一阶段相比,()。

A.根本性质不同

B.形式完全相同

C.仿佛回到原来出发点

D.高级阶段重复低级阶段某些特征

第【81】题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依据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第【82】题

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是()。

A.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B.全盘否定

C.批判地继承

D.推陈出新,古为今用

第【83】题

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的内容有()。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

D.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了上层建筑的组织形式

第【84】题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

A.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推动社会历史前进

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第【85】题

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的区别在于()。

A.前者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

后者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质变

B.前者一般是自上而下展开的;

后者是由被统治阶级发动的

C.前者一般是不需要采取暴力冲突的形式;

后者往往要通过暴力革命的形式

D.前者不触及生产关系;

后者触及生产关系

第【86】题

历史上唯心主义长期存在并占统治地位的根源有()。

A.认识的表面性、片面性、直线性

B.自发分工的存在

C.阶级压迫和剥削阶级的偏见

D.生产力水平低、生产规模狭小

第【87】题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与阶级社会的的改革的不同点的表现有()。

A.前者是主动的、自觉的;

后者是被动的、自发的

B.前者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的;

后者从根本上说是从剥削阶级的利益出发

C.前者有广阔而深厚的群众基础;

后者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

D.前者可以在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范围内,使各种矛盾不断得到解决;

后者不能在旧社会制度本身的范围内最后解决它的固有矛盾

第【88】题

科学在现代化生产中的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表现在()。

A.没有科学理论作先导,就不能发明创造新的现代化的生产工具

B.没有科学理论作先导,操纵或重复制造已有的现代化的生产工具也是困难的

C.没有科学理论作先导,就不能制造更高级的新材料

D.科学理论在现代化生产中,可以把生产力诸要素组合起来

ABC

第【89】题

关于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A.两者的作用是等同的

B.人民群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杰出人物则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

C.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决定性的力量,杰出人物对历史的发展能起加速的作用

D.人民群众需要杰出人物,杰出人物来自人民群众

第【90】题

人生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

A.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B.社会对个人贡献的尊重和满足

C.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

D.个人向社会索取等量的贡献

第【91】题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是()。

A.实践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

D.群众性

abc

第【92】题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B.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

C.两者分属不同的层次

D.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abcd

第【93】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

A.物质与意识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是否彼此孤立的

C.世界是否静止不变的

D.世界是否可知

ad

第【94】题

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的关系是()。

A.人生观是世界观和历史观的组成部分

B.世界观、历史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生观

C.人生观决定着世界观和历史观

D.世界观和历史观可以代替人生观

第【95】题

第【96】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必然性在于它是()。

A.19世纪40年代欧洲各国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促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对抗的结果

B.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

C.19世纪自然科学重大发展的哲学总结

D.欧洲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更高发展的必然

第【97】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它的()。

A.先进性B.阶级性

C.实践性D.群众性

bc

第【98】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

A.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B.关于自然界、社会、人类思维运动和发展最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