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生态平衡的故事关于生态平衡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07505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破坏生态平衡的故事关于生态平衡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破坏生态平衡的故事关于生态平衡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破坏生态平衡的故事关于生态平衡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破坏生态平衡的故事关于生态平衡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破坏生态平衡的故事关于生态平衡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破坏生态平衡的故事关于生态平衡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破坏生态平衡的故事关于生态平衡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破坏生态平衡的故事关于生态平衡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破坏生态平衡的故事关于生态平衡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破坏生态平衡的故事关于生态平衡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破坏生态平衡的故事关于生态平衡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破坏生态平衡的故事关于生态平衡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破坏生态平衡的故事关于生态平衡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破坏生态平衡的故事关于生态平衡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破坏生态平衡的故事关于生态平衡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破坏生态平衡的故事关于生态平衡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破坏生态平衡的故事关于生态平衡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破坏生态平衡的故事关于生态平衡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破坏生态平衡的故事关于生态平衡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破坏生态平衡的故事关于生态平衡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破坏生态平衡的故事关于生态平衡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

《破坏生态平衡的故事关于生态平衡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破坏生态平衡的故事关于生态平衡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破坏生态平衡的故事关于生态平衡故事Word文档格式.docx

由于生态系统是由无数生物链构成的,生物链成金字塔状,假如滥杀野生动物,导致─些低级动物没有天敌,从而泛滥繁殖,最终对下─层产生毁灭性的打击,从而引起地球自然环境恶化。

生物多样性:

破坏与修复的平衡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使用化石能源,增加了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气候变暖比自然变迁中的变暖和变冷更加猛烈和间隔周期更短。

此外,人类生产和使用的大量化合物,如杀虫剂、除草剂、化妆品、药物、洗涤剂等排放于自然,也导致了对自然和生物多样性的损害。

但是,地球和大自然也在以最大的自我修复能力来弥补人类活动导致的生物多样性受损。

现在,这两种力量的较量可能走到了一个节点。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人类活动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已经有太多的事例,但是,最近披露的一些人类活动导致物种减少的结果仍然让人触目惊心。

尽管欧洲制定了关于保护环境的物种多样性的法定农药浓度,但在这种被视为对环境有保护作用的农药浓度的使用下,生物多样性仍然在下降。

德国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表明,农药残留已经严重破坏了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

大量使用农药导致无脊椎动物,如蜉蝣和蜻蜓等生物的锐减。

德国水生生态学家米哈伊尔・别克托夫和其同事研究并分析了德国、法国和澳大利亚等地的农药残留与物种多样性减少的关系。

他们调查了在德国中部的23条溪流,法国西部平原南部的16条河流和在澳大利亚南部维多利亚的24条溪流。

根据3种不同程度的农药污染程度,研究人员把这些河流和溪流分为3类:

未受污染河流和溪流、轻度污染河流和溪流及高度污染河流和溪流。

结果发现,在德国和法国高度污染河流和溪流比未受污染的河流和溪流生物品种少了42%;

澳大利亚高度污染的河流和溪流无脊椎动物的数量与未受污染河流和溪流的无脊椎动物的数量相比,最多减少了27%。

这一事实说明,即便在环境保护做得比较好的地区,人类生产的多种化学物质也在进一步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气候变暖也对海洋和水生生物的多样性造成了威胁。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克罗克等人发现,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主要体现在大气和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同时也引起海水酸性增强,由此影响和减少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为了研究二氧化碳对水生动物多样性的影响,他们选取了靠近意大利的伊斯基亚岛附近的海水为研究对象。

这些海域的浅水层位于地中海板块上的火山口,大量的二氧化碳由此喷出,并以该地为中心形成一个海水化学梯度,越靠近喷发口,酸性越大。

海水的酸化对由碳酸钙构成壳体的生物的影响最大,它们的壳体会在酸性水域中被消融掉。

蜗牛、蛤蚌、贻贝和扇贝在极酸的水域未见踪影;

附着于岩石生活的小蟹类、海胆、基围虾也消失不见;

在酸度比周围水域适度高些的中间地带,一些蠕虫难觅踪迹。

在海水酸性最强的地方,即使相距1米,物种的变化也非常显著。

但是,海水酸性增强并非总是削弱动物的生存,如无脊椎动物会沿着酸性浓度最大的喷发口到方圆200米开外的酸性分布带形成栖息区。

但是,总体而言,海水酸性增加会影响到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因为,随着小蟹类、海胆、基围虾等生物的减少,以它们为食的鱼类和大型海洋生物也会因此而减少。

20XX年5月6日,美国白宫发布的《国家气候评估》指出,由于人类活动造成气候变暖,物种,包括许多标志性的物种可能在其生存的地区消失或灭绝,改变了一些地区的植物和动物组合。

所有这些都表明,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污染、气候变暖以及过度捕捞等,已经造成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这对人类的生存并非好事。

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

尽管人类的活动造成了环境污染和全球变暖的加速,并因此而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但是,大自然也在用较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对地球上的生态损害进行修补,一些研究结果正在揭示这一点。

生物多样性一般可以通过α、β和γ多样性指数来反映。

α多样性指数主要关注一个相对均匀的区域生境中的物种数目,也可称为生境内的多样性;

β多样性指数则指沿环境梯度变化,不同生境群落之间物种组成的相异性,β多样性与α多样性一起构成了总体多样性或一定地段的生物异质性。

γ多样性则用于考察区域或大陆尺度的生物多样性,常用区域或大陆中的物种数量来衡量,也称为区域多样性。

与人们印象中的生物多样性日益减少的事实相反,现在研究人员发现,从极地到热带,从海洋到陆地,很多地方的物种数量甚至有所增加。

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的玛丽亚等人仔细查找了世界各地多年之前跟踪和统计的物种检测研究,选择了100年中包含超过*****个不同物种的观测,其中最早的数据可追溯到1874年,但更多的数据集中在过去40年。

他们的研究发现,几十年来许多地方的物种数量一直没有太大的改变,反而有所增加。

近80%的生物群落在物种组成方面发生了变化,59%的生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增加了,41%的生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有所下降。

研究人员认为,全球物种在快速周转,导致新的生物群落出现。

这些情况也表明,随着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生物多样性也开始变化,并且得到修复。

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甚至呈现加速趋势。

例如,几乎80%的群落在物种组成方面表现出实质性变化,平均每10年有约10%的变化,明显超过由各种模型所预测的速度。

在地球上,生物物种正在进行巨大的周转,由此而产生新的生物群落。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性的生物群落多样性也在增加。

例如,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蚂蚁的多样性就增加了,其中大约30%的蚂蚁都不是本地的,它们主要是从热带地区意外地被引入,现在组合成为当地群落的一部分。

此外,过去的研究表明,珊瑚是气候变暖的最大受害者之一,由于海水酸化,许多珊瑚死掉,而珊瑚的消失又让鱼类、蠕虫、软体动物、海绵、棘皮动物和甲壳动物等失去了栖息地,导致海洋生物的减少。

但是,玛丽亚等人的研究发现,衰落的珊瑚礁可能由其他藻类取代,因此能保持海洋中的相同的物种数目,以保持物种的数量和多样性,但是珊瑚的减少也可能不会让渔业和旅游业像过去那样受益于珊瑚礁。

当然,生物多样性的周转和取代还可能发生其他一些情况。

例如,随着海洋变暖和污染的加剧,凤尾鱼可能会减少,但是却会出现更多的可怕的水母,这也是一种物种的替换或取代,以此来保持物种的多样性。

  所有这些都是大自然本身的修复功能所产生的效应。

不过,更能说明大自然的修复功能的是最新发现的珊瑚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珊瑚的适应能力

珊瑚的存在是保持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条件,正如陆地上的植被存在是陆地生物多样性的保证一样。

因为,由珊瑚形成的多孔的珊瑚礁为许多海洋生物提供了生活环境。

成千上万的珊瑚虫死亡后,其碳酸钙骨骼在成百上千年的时间逐渐堆积,形成珊瑚礁。

大多数珊瑚必须在透光层(水深不到50米)中生长,在珊瑚内共生的单细胞虫黄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并为珊瑚虫提供营养,同时为珊瑚礁披上绚丽的色彩。

在珊瑚中生活的生物有蠕虫、软体动物、海绵、棘皮动物和甲壳动物等,占海洋物种数的25%。

一些无脊椎动物生活在珊瑚礁的岩石基础内部,有些能够钻入石灰岩,有些住在岩石内部本来就存在的缝隙中。

珊瑚礁也是培育多种鱼类的幼鱼的摇篮,也是一些海洋哺乳动物的食物来源。

所以,珊瑚的生死存亡影响着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虫黄藻是海藻的一种,密集分布在珊瑚虫的内胚层细胞中,从珊瑚虫那里获得光合作用所必需的二氧化碳,并向珊瑚虫提供氧气、葡萄糖和氨基酸等。

如果海水温度上升及海水污染,珊瑚虫体内共生的虫黄藻就会减少,从而引起珊瑚白化,并最终导致珊瑚死亡。

但是,目前人们并不知道海水温度上升及海水污染是如何让虫黄藻减少的。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史蒂芬・帕鲁姆比等人发现,尽管珊瑚礁对温度高度敏感,但它能抵抗气候变暖。

这是通过顺应与适应来实现的。

所谓顺应是指,生物个体在其生活史上产生了非遗传学的变异以应对环境的变化;

所谓适应是指生物个体出现了遗传学上的变异以应对环境的变化。

由于人们对这两个概念有争论,因此可以统一用适应来描述珊瑚对环境变暖的应对。

生物应对气候变暖或污染的方法之一是迁移,但是,珊瑚和其他一些固着生物只能通过幼虫才能迁移,成虫是固定不动的,因此珊瑚的幼虫可以迁徙,但成虫不可以,后者就必须通过行为方式和生理变化来适应变暖的环境。

帕鲁姆比研究团队选择了几个有明显温度差异的实验地点,如美国萨摩亚后礁池(这个地方经常出现极端高温情况),并采集这些地方的珊瑚礁进行相互交换,然后观察它们的生理和基因表达状况。

结果发现,珊瑚礁能够适应高温并产生耐热性,而且还将这种变化固定在基因表达中。

这些固定在基因中的特征可以通过表观遗传进行传递,而且能在非极端温度条件下的珊瑚礁中保存下来。

研究人员估计,这些表观遗传变化的速度为15~24个月,比进化适应所需的多代速率要快得多。

由于有这种表观遗传传递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珊瑚对未来增温的压力就有一种内部的预先适应。

此外,珊瑚可以在相对较小的空间(数十米)和时间(数十年)尺度上对温度上升予以响应和适应。

如何看待自然的修复能力?

帕鲁姆比等人只是测试了一种快速生长的珊瑚适应气候变暖的适应性,现在还不清楚有多少珊瑚具有这样的适应能力。

当然,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珊瑚和其他物种都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许多物种通过适应形成和发展了自我修复能力,让生物多样性不会减少,或通过其他物种的替换和增加来弥补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对于自然的这种修复能力,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学家罗伯特・劳克林(199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一)早就认为,不必对全球变暖担忧,因为地球会自行解决这个问题。

他说,“地质记录告诉我们,当我们展望未来时,不需要为气候问题担心太多,这并不是因为它不重要,而是因为这是我们力所不能及的”。

换句话说,不管人们往地球上扔什么,地球都会以自己的节奏和方式将问题解决掉。

地球非常古老,而且经受过很多磨难:

火山爆发、洪水、流星碰撞、造山运动,以及各种形式的灾难,这些都比人为造成的打击要严重。

然而,地球仍然健在。

对地球来说,气候变化的危机(假如称得上危机的话)就像在公园散步一样。

但是,劳克林也承认,人类面临的真正问题是人口压力,还有居住地的破坏、滥用杀虫剂、过度捕杀、物种入侵等。

当然,也有人并不同意劳克林的观点,尤其是环境保护者。

他们认为,即便大自然有全方位的自我修复能力,但如果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日积月累,总有一天会超越地球的自我修复能力,这时负面效应就会增多,生态也可能崩溃。

所以,与其让自然界来自我修复被破坏的肌体,不如人们主动采取行动保护地球,这才能让地球维持其正常的自我修复能力,就像人的每个个体一样,不要让癌症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人的自我修复能力才能维持。

所以,现阶段不能制造大自然的癌症。

【责任编辑】张田勘

“超级中学”频出状元被指破坏教育生态平衡

“超级中学”频出状元被指破坏教育生态平衡教育话题

07-0707:

24

各省市区陆续公布了高考成绩及分数线,高考状元又成了媒体追逐的焦点,尽管教育部门年年都希望不要炒作高考状元,可这根本阻挡不住公众的好奇心。

于是,公众不仅知道了各地的文理科状元姓甚名谁、来自何方,而且还知道他们的个性、爱好、学习方法等等。

当然,诚如很多教育专家所说,报道状元没有任何意义,状元的产生有偶然性,高考拿了全省第一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不过,把几十个状元放在一起,对他们进行社会学分析,就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

高考状元的出处、个性特点、性别差异„„这些看起来没有什么逻辑关系的问题,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当下基础教育的些许面貌。

超级中学是高考最大赢家

在这张排行榜上,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排名第一,报告显示其共产生了35名状元。

今年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仍然风光无限,该省文理两科状元均出自该校。

银川一中历史上共产生了14个状元也居榜单前列,今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文科状元便出自该校。

西安高新一中以及衡水中学也都因历史上分别产生了9名和8名高考状元而上榜,今年,这两所学校也分别囊括了两省的文理状元。

襄阳五中虽然在这份榜单上排名靠后,但是今年却包揽了湖北省的两名状元,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几年该校几乎年年都能产生状元。

大约10年前,高考状元的产地比现在要分散。

比如,河北省20XX年的两名高考状元分别来自正定中学和石家庄一中,20XX年分别来自邯郸一中和石家庄二中。

陕西20XX年的两名状元分别来自西工大附中和镇安中学,20XX年来自西安博迪学校和西工大附中。

但这两年,各省份的高考状元产地往往向几所名校集中,这些学校不仅能“批量”生产状元,而且这些学校还会囊括全省的高分考生,同时,这些学校进入北大、清华等名校的学生人数也非常多。

教育界内部把那些“高考成绩十分优秀”、“高分学生集中”、“考入名校人数较多”的学校称为“超级中学”。

从中国校友会发布的榜单上看,重庆市第一中学和重庆南开中学分别以出产过12名和10名状元而排在榜单靠前的位置,今年重庆市的状元又是出在这两所学校。

翻看两所学校的资料发现,重庆一中和重庆南开中学每年高考升学率几乎都达到100%。

重庆一中每年有近30名学生考入北大和清华,同时还会有七八名学生保送入北大、清华。

20XX年北大清华在重庆南开中学录取了56人:

当年清华在重庆的招生计划为23人,北大的招生计划大约为60多人。

可以说,重庆市进入北大、清华的学生很大部分出自这两所学校。

虽然在官方的表述中状元不能给学校带来什么,但是在民间,状元就是一所学校的“金字招牌”。

有了“金字招牌”自然会引来更多优秀生源以及择校费。

不少教育界人士表示,状元集中在这些“超级中学”并不奇怪,这类学校通常是面向全省招生的,一些学校为了招到优秀的学生,在中考之前就已经锁定了目标,有些学校为了笼络好学生不惜许出万元奖金。

因此,不少“超级中学”笼络了全省的尖子生,再加上优秀师资的集中,这些学校不出状元都难。

另外,因为优秀的高考成绩,这些学校的“集聚效应”极强,众多学生想尽办法涌入该类学校,不少学校仅一个年级就有上千名学生。

为了保住学校的“金字招牌”,这些学校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是巨大的。

在XX衡水中学贴吧里,有一篇题为《家有宝贝在衡中》的帖子,上面透露的一些信息可以一窥这类名校的情况:

比如,学生上两周课才能放一天假,每月都有月考;

作业考试化,每天可能都有一科在测试,只要测试就排名,出结果就直接挂在教室后面;

作业分必做、选做和自助,如果哪科作业被学生全写完了,就是教学事故。

“超级中学”无疑成了高考的最大赢家。

不过,教育界内部对于“超级学校”却多有批评,这些学校虽然创造了很多高考神话,却破坏了当地的教育生态平衡,其很多做法也违反教育规律。

县中辉煌不再

仔细翻看这几年出产状元的学校名录,还有一个发现:

县中风光不再。

大概十年前,中国教育界出现了一个特殊现象,即“县中现象”。

一些县级中学高考升学率超越城市学校,引起人们关注,大量的城市学生涌入县中读书。

截至发稿时,记者共收集到了20XX年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理科46名状元的资料。

从这些状元毕业的学校看,20个状元来自地级市的高中,占所统计状元的43.5%;

17个状元来自省会城市的高中,占所统计状元的37.0%;

来自直辖市高中的状元有4名;

出自县及县级市高中的状元有4名;

另外来自计划单列市高中的状元有一名。

我们查找了“县中现象”讨论最为激烈的20XX年的高考资料,记者搜集到了16个省份的高考状元情况,其中有7名状元出自“县中”。

“县中”当年的辉煌可见一斑。

除了状元以外,无论是高分段考生的人数还是一本录取率,县中已经远远被“超级中学”甩在了后面。

对于县中没落的原因,有教育界人士认为是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结果。

因为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强调综合素质培养,注重考查能力,而县中在教育教学上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学生的优异成绩主要归功于“题海战术”、“高强度模式化训练”和“死记硬背”。

不过,也有人认为,县中没落也是教育生态失衡的表现之

一。

“超级中学”大多位于省会城市和地级市,城乡的经济和教育差距使其在优秀师资和生源的“掐尖”大战中无往而不胜,没了好老师和尖子生的县中从此一蹶不振。

高考状元的形象越来越丰满

能考状元的学生,平常的学习一定是极好的,不过,今年的不少状元在日常学习中并不是总考第一、第二,有些甚至都进不了年级前十名。

因此,不少状元在知道自己的成绩后,第一反应是“没想到”。

据媒体报道,河北省文科状元于潇一直把香港中文大学视为奋斗目标,但是她的成绩一直不太理想。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模拟考试的时候,在年级70名左右,而第三次模拟考试,在150名左右。

有业内人士发现:

平常学习数一数二的学生,在高考中未必能考出数一数二的成绩。

教育专家们称,这正是高考顺应课程改革变化的结果,高考更多地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传统上那些死学知识的孩子就没有太多优势了。

确实,曾几何时,人们头脑中的状元多数是“呆头呆脑只会读书的怪人”。

但是,最近几年的状元形象变了。

据媒体报道,北京公布成绩那天,北京的文科状元张韵凝正在剧院听音乐会。

喜欢音乐的她不仅弹得一手好钢琴,而且喜欢烘焙,经常自己烤蛋糕与同学们分享。

北京理科状元朱宸卓最近没少在媒体上曝光,在他的很多照片上都能看到手腕上的护腕,据说,高中三年朱宸卓几乎天天都带着它,即使是高三备考最紧张的时候,朱宸卓也坚持每周打两次球。

而且,他从来不“加班加点”、“秉烛夜读”,

他更愿意高效利用黄金时间,“我基本每天用两个小时来完成学习的剩余作业,然后可以自由地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朱宸卓虽然是理科生,但他的高考语文和英语也取得了142和145的高分。

虽然很多网友对高考状元们“从不上课外辅导班”、“不熬夜”的说法表示不相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现在高考状元的形象越来越丰满。

男状元数量开始回升

这些年,人们常常会谈到一个词:

男孩危机,指的是男孩子在基础教育阶段全面溃败,无论是学业成绩还是综合素质都输给了女孩。

从北京的情况看,从20XX年至20XX年,北京高考文理科第一名共有21人,女生占了绝大多数,共有15位;

除了20XX年第一名全部为男生外,其余年份均有女生;

其中还有4年文理头名皆为女生,没有男生。

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高考状元是明显的“阳盛阴衰”,无论文科还是理科,男状元明显多于女状元。

变化出现在高校扩招之后,有媒体报道,随着高校的扩招,女状元明显多了起来,从1999年的34.78%上升至20XX年的60.00%。

不过,从今年的情况看,男生的劣势似乎有所缓解,从已经公布的状元名单看,男女生的比例已经基本持平。

更有不少省份文理科状元都是男生。

有人分析,这种变化和高考命题改革有关。

北京市教育考试院相关领导指出,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的主干知识,而围绕这些主干知识还有很多“枝枝叶叶”的知识,如果命题涉及这些“枝枝叶叶”,那么学生的学习就将“毫无边际”,这样既不利于学生们掌握主干知识和培养核心能力,同时,也不利于减轻学生负担。

高考指挥棒的这种变化,无疑使得那些死记硬背型的学生难拿高分了,而男生因为思维方式的原因,可能更加适应这种变化。

生态平衡的小故事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内两个方面的稳定:

一方面是生物种类(即生物、植物、微生物)的组成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

另一方面是非生物环境(包括空气、阳光、水、土壤等)保持相对稳定。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比如,生物个体会不断发生更替,但总体上看系统保持稳定,生物数量没有剧烈变化。

生态系统一旦失去平衡,会发生非常严重的连锁性后果。

例如,五十年代,我国曾发起把麻雀作为“四害”来消灭的运动。

可是在大量捕杀了麻雀之后的几年里,却出现了严重的虫灾,使农业生产受到巨大的损失。

后来科学家们发现,麻雀是吃害虫的好手。

消灭了麻雀,害虫没有了天敌,就大肆繁殖起来、导致了虫灾发生、农田绝收一系列惨痛的后果。

生态系统的平衡往往是大自然经过了很长时间才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

一旦受到破坏,有些平衡就无法重建了,带来的恶果可能是人的努力无法弥补的。

因此人类要尊重生态平衡,帮助维护这个平衡!

马里温岛的猫灾

马里温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小岛,1945年,南非的第一支探险队来到这里,随船来的几只老鼠也悄悄溜上岸,到了1948年,老鼠成了岛上的霸主,探险队运进了5只猫捕鼠,可是海鸟的味道比老鼠好,猫不抓老鼠却吃鸟,结果猫繁殖到2500只,鸟遭殃了,一年被吃60万只。

夏威夷的蜗牛灾

20世纪30年代,一些商人把非洲的大蜗牛运到夏威夷群岛,供人养殖食用。

有的蜗牛长老了,不能食用,就被扔在野外,不到几年,蜗牛大量繁殖,遍地都是,把蔬菜、水果啃得乱七八糟。

人们喷化学药剂,连续15年翻耕土地也不能除净。

华盛顿州的金鱼灾

美国人长期从日本进口金鱼,1973年,一些金鱼无意间掉落华盛顿州的水里,然后大量繁殖,几年后,金鱼霸占了10个湖泊;

湖中的鳟鱼无法与金鱼夺食物,大量减产,杀鱼剂又杀不死金鱼,渔民叫苦连天。

西班牙的螃蟹灾

1976年,西班牙从美国引进5万只蟹苗,放养在一条河的三角洲。

几年,繁殖到几亿只,而当地每年最多只能捕400万只,供人食用。

稻田里的水顺着密密麻麻的蟹洞漏干;

螃蟹吃掉水中的鱼虾、水草、浮游生物,稻苗,鱼绝了,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