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汝芬考研政治序列二毛概部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7825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5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任汝芬考研政治序列二毛概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任汝芬考研政治序列二毛概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任汝芬考研政治序列二毛概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任汝芬考研政治序列二毛概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任汝芬考研政治序列二毛概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任汝芬考研政治序列二毛概部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任汝芬考研政治序列二毛概部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任汝芬考研政治序列二毛概部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任汝芬考研政治序列二毛概部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任汝芬考研政治序列二毛概部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任汝芬考研政治序列二毛概部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任汝芬考研政治序列二毛概部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任汝芬考研政治序列二毛概部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任汝芬考研政治序列二毛概部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任汝芬考研政治序列二毛概部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任汝芬考研政治序列二毛概部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任汝芬考研政治序列二毛概部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任汝芬考研政治序列二毛概部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任汝芬考研政治序列二毛概部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任汝芬考研政治序列二毛概部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任汝芬考研政治序列二毛概部分.docx

《任汝芬考研政治序列二毛概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任汝芬考研政治序列二毛概部分.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任汝芬考研政治序列二毛概部分.docx

任汝芬考研政治序列二毛概部分

第三部分毛泽东思想概论

一、选择题Ⅰ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

A.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B.体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C.包含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D.包含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的实践基础是

A.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B.马列主义的传播

C,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运动的发展D.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

3.对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质和中国革命应分两步走等有了初步认识,在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是在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四大

4.在党的创立和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萌芽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的初步结合,表现为

A.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些基本思想B.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C.形成了完备的新民主主义理论D.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5.毛泽东思想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前期(即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同以下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这就是

A.主观主义B.教条主义C.经验主义D.右倾投降主义

6.毛泽东实际上否定了“城市中心论”,确立了“以乡村为中心”的观点的文章是

A.《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D.《井冈山的斗争》

7.毛泽东撰写的奠定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哲学基础的文献是

A.《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井冈山的斗争》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反对本本主义》

8.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最根本的标志是

A.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城市革命道路理论及相关思想、政策的提出

C.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D.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

9.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的展开而达到成熟是在

A.党的创立与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C.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及以后的一段时期

10.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政治保证的是

A.抗日战争的复杂环境和丰富实践B.中国革命两次胜利与两次失败的反复比较

C.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的确立和巩固D.党的思想路线的端正和理论素养的加强

11.毛泽东明确提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是在

A.遵义会议B.中共六届六中全会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

12.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是

A.构建了毛泽东思想的哲学体系B.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C.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D.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形成

13.毛泽东明确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这一完整概念是在他所著的

A.《反对本本主义》B.《〈共产党人〉发刊词》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D.《新民主主义论》

14.明确提出并多次使用“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是在

A.张如心的《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B.王稼祥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

C.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D.刘少奇在中共七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15.中共七大最重要的历史贡献是

A.使全党认清了教条主义的危害,端正了思想路线B.在中共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毛泽东思想

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D.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加强了党的团结,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指明了方向

16.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在城市工作中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这一重要思想是在毛泽东的科学著作

A.《论人民民主专政》B.《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报告》

C,《论十大关系》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7.毛泽东思想科学涵义的核心是

A.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B.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C.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D.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8.第一次使用“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表述是在

A.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B.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

C.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D.中共十五大通过的党章

19.毛泽东同志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

A.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

B.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C.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成功地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20.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最基本的国情是

A.特殊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B.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社会

C.有了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份的半封建社会D.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极端不平衡

2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明显优势的是

A.封建剥削制度与买办资本、高利贷资本相结合B.封建剥削制度与买办、官僚资本相结合

C.封建剥削制度与民族资本、官僚资本相结合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22.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侵华B.封建主义的统治C.科学技术落后D.社会制度腐败

23.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是

A.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B.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C.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D.发展生产力,使我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24.伟大的近代和现代中国革命是在下列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B.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C.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5.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是

A.辛亥革命B.新中国的成立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改革开放

26.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由于

A.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带有先天的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B.没能提出一个明确而完整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

C.没能发动农民造成一个农村大变动D.没有形成一个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

27.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标志是

A.五四运动B.俄国十月革命开创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中国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28.1948年4月,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作了明确的概括,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其核心是

A.无产阶级领导B.革命动力C.革命对象D.革命前途

29.中国民主革命的最主要对象是

A.帝国主义B.帝国主义、封建主义C.官僚资本主义D.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30.检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唯一标准是

A.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B.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

C.建设社会主义社会D.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31.毛泽东认为,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是

A.没有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B.没有发动农民,造成一个农村大变动

C.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D.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32.毛泽东明确地把官僚资本主义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一起并列为中国革命的三大对象之一是在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论联合政府》C.《<共产党人>发刊词》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3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问题是

A.农民问题B.分清敌我友C.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D.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

34.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

A.领导阶级不同B.时代条件不同C.指导思想不同D.革命前途不同

3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属于

A.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B.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C.世界资产阶级革命范畴D.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范畴

36.中国革命的最广大的动力是

A.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B.小资产阶级C.无产阶级D.贫农(包括雇农)

37.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革命或土地改革中,一般对富农采取的政策是

A.消灭政策B.保护政策C.团结政策D.使它保持中立和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38.在民主革命时期,广大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并不是一个阶级和阶层,从他们的家庭出身、政治立场、生活条件看,多数可归入

A.小资产阶级范畴B.民族资产阶级范畴C.资产阶级范畴D.工人阶级范畴

39.小资产阶级属于

A.资产阶级B.剥削阶级C.无产阶级D.劳动者阶级

40.有一个自称为戴季陶“真实信徒”的人,在北京《晨报》上发表议论说:

“举起你的左手打倒帝国主义,举起你的右手打倒共产党”,这两句话刻画出了以卜阶级的矛盾惶邃状态

A.小资产阶级B.民族资产阶级C.官僚资产阶级D.资产阶级

们.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这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具有

A.天生的软弱性B.革命性C.动摇性D.两面性

42.“中国工人阶级比中国资产阶级资格要老,因而它的社会力量和社会基础也更广大些”,这是因为

A.它伴随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发生、发展而来B.它伴随着外国资本在中国直接经营的企业而来

C.它伴随着洋务派创办的洋务企业而来D.它伴随着买办、官僚地主投资兴办的企业而来

43.中国工人阶级不但是民主革命的最基本的动力,而且是革命的领导力量,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A.革命领导权问题是区别新旧民主革命的主要标志B.它与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

C.它最富于革命的坚定性和彻底性D.它本身的特点和优点

44.五四运动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其性质上来说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这是由于

A.它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而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

B.资产阶级掌握领导权,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

C.无产阶级掌握革命领导权,革命前途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D.它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45.中国革命的前途问题实际就是

A.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

B.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中国革命的现在阶段和将来阶段的关系

C.在中国建立一个资本主义D.把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4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包括

A.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B.旧民主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D.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47.把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主张,其错误在于

A.抹杀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B.混淆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

C.割裂了两个革命之间的联系,中间横插一个资产主义社会D.犯了右倾错误

48.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在国家政权问题上提出建立

A.“革命民众合作统治的国家”B.“新民主主义共和国”C.“民主联合政府”D.“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

49.1935年瓦窑堡会议上,为适应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要求,决定将“工农共和国”的口号改为

A.“人民共和国”B.“民主共和国”C.“民主联合政府”D.“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幼.“三三制”政权的中间分子代表

A.无产阶级和贫农B.小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D.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

51.1940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

A.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B.建立新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D.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2.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

A.工人阶级的领导B.工人和农民的联盟C.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D.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

53.“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

A.武装斗争B.土地革命C.统一战线D.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54.人民民主专政同无产阶级专政相比,不同之处在于

A.领导阶级B.阶级基础C.基本任务与职能D.人民的范畴和专政对象

55.毛泽东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文章是

A.《<共产党人>发刊词》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C.《新民主主义论》D.《论联合政府》

56.“全党必须明白,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现阶段中国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这段话指出了

A.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B.中国革命中无产阶级实现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对于农民的领导

C.农民问题的首要问题是土地问题D.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

57.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A.没收地主土地为农民所有B.没收一切土地归国有

C.减租减息D.没收一切公共土地与地主土地

58.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比较完备的新民主主义的土地纲领是

A.《井冈山土地法》B.《兴国土地法》C.《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D.《中国土地法大纲》

59.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采取保护政策,提倡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这是因为

A.它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B.它有其生命力,还有革命性

C.它是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成份之一D.中国资本主义分为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两部分

60.新民主主义经济成分中的合作社经济是

A.资本主义性质经济B.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经济C.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D.一定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61.党在七届二中全会后制定和实行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是

A.五种经济成分并存B.发展生产,繁荣经济

C.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D.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

62.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内涵是

A.资产阶级的文化B.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文化

C.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D.中国民族的新文化,代表着五四以来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63.新民主主义文化同旧民主主义文化相区别的根本标志是

A.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B.民族的形式C.科学的内容D.大众的方向

64.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三个主要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在

A.《<共产党人>发刊词》B.《新民主主义论》C.《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D.《论联合政府》

65.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的发言中指出:

“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

”这说明

A.长期的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也是中国革命进程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B.“工农武装割据”是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C.中国革命必须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善于把武装斗争这种斗争形式同城市工人的斗争等其他形式,在全国范围内直接或间接地配合起来

6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C.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67.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基本途径和必由之路是

A.土地革命B.武装斗争C.农村革命根据地D.工农武装割据

68.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是

A.党指挥枪,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思想政治工作D.打仗、筹款、做群众工作

69.无产阶级军队区别于中国旧军队的根本标志是

A.政治工作B.党指挥枪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D,实行政治、军事、经济三大民主

70.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是

A.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B.坚持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

C.正确处理两个联盟的关系D.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71.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根本目的是

A.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B.对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

C.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D.团结尽可能多的社会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主要敌人

7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阶级成分包括

A.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B.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

C.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亲英美派集团

D.一切革命的民主的阶级、阶层、党派、团体乃至个人

7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的中心一环是

A.发展进步势力B.争取中间势力C.孤立顽固势力D.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74.坚持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

A.坚持独立自主原则B.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

C.又联合,又斗争D.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

75.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也是发挥统一战线重大作用的最基本保证是

A.以工农联盟为基础,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制定统一战线的策略

B.坚持反倾向斗争C.又联合又斗争D.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76.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的作用好坏、大小,归根到底要看

A.是否反对帝国主义B.是否反对封建主义C.是否反对官僚资本主义D.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77.党的建设的目的是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B.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C.主观主义的思想问题

D.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战斗力

78.中国共产党区别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政党的一个显著特点和优点是

A.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以及自我批评的作用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C.民主集中制

D.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79.“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这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建设中最主要的问题是

A.着重思想上建党B.整风形式C.实行三大优良传统与作风D.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80.党的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它的核心是

A.个人服从组织B.少数服从多数C.下级服从上级D.全党服从中央

81.整风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好形式,它着重解决的是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B.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

C.坚持民主集中制D.克服主观主义的思想,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82.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显著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主要标志是

A.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B.注重党的组织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C.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D.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83.毛泽东提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的文章是

A.《<共产党人)发刊词》B.《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D.《论联合政府》

84.开始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社会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五四运动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D.三大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85.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我国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它属于

A.民主主义范畴B.资本主义范畴C.社会主义范畴D.共产主义范畴

86.新中国成立,尤其是土地制度的改革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

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B.人民大众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87.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说的过渡时期是指

A.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过渡B.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C.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D.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

88.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国家工业化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89.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

A.实现工业化B.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解决所有制问题

C.实现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

90.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

A.“先合作化,后机械化”B.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C.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同时并举D.把消灭剥削制度与改造剥削者相结合

91.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的目的是

A.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B.健全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

C.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D.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92.我国对个体农业与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针是

A.自愿互利B.积极领导,稳步前进C.典型示范D.国家帮助

93.在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过渡形式是

A.互助社B.初级社C.高级社D.人民公社

94.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政策是

A.保护B.团结、利用、改造C.利用、限制、改造D.没收

9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形式是

A.互助合作化B.国家资本主义C.和平赎买D.“四马分肥”和定息

96.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97.1955年底在党内首先提出如何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的是

A.毛泽东B.周恩来C.陈云D.邓小平

98.1956年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成为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声,文章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

A.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B.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把中国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