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模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07831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7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岳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模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湖南省岳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模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湖南省岳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模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湖南省岳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模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湖南省岳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模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湖南省岳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模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湖南省岳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模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湖南省岳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模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湖南省岳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模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湖南省岳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模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湖南省岳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模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湖南省岳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模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湖南省岳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模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湖南省岳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模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湖南省岳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模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湖南省岳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模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湖南省岳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模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湖南省岳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模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湖南省岳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模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湖南省岳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模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岳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模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湖南省岳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模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岳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模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岳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模生物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生命活动的代谢中心是细胞质基质,C错误;

生物膜是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的统称,D错误。

故选A。

【点睛】易错点:

细胞代谢的中心是细胞质基质,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3.下列实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淸晰的暗一亮一暗三层结构

B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亮一暗一亮三层结构

C蓝藻细胞与水绵细胞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前者没有叶绿体

D质壁分离和台盼蓝染色法都利用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D

【分析】1、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子镜下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三层结构。

2、蓝藻是原核生物,水绵是真核生物。

【详解】在电子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三层结构,在高倍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A、B错误;

蓝藻细胞是原核细胞,水绵细胞是真核细胞,二者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前者没有细胞核,C错误;

活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

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台盼蓝染液无法透过细胞膜,细胞不能被着色;

细胞死亡后,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台盼蓝染液可进入细胞,细胞被染成蓝色。

因此,质壁分离和台盼蓝染色法都利用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正确。

故选D。

【点睛】识记生物膜的探究历程及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本质区别,理解质壁分离、台盼蓝染色法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用硝酸钾溶液代替蔗糖溶液,出现质壁分离后,一定能自动复原

B孟德尔遗传规律和摩尔根果蝇眼色遗传的研究过程均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

C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

D健那绿染液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可使线粒体呈现灰绿色

【答案】B

【分析】线粒体普遍存在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

健那绿染液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可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详解】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用硝酸钾溶液代替蔗糖溶液,若硝酸钾溶液浓度过高,细胞失水过多,细胞死亡,则出现质壁分离后,不可能自动复原,A错误;

孟德尔遗传规律和摩尔根果蝇眼色遗传的研究过程均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B正确;

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应将大蒜根尖先进行低温处理,再制成装片,C错误;

健那绿染液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可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D错误。

故选B。

【点睛】识记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等的实验原理、实验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够促使唾液淀粉酶水解的酶是蛋白酶

B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可以验证酶的专一性

C淀粉酶的活性随温度、PH及淀粉溶液的浓度变化而变化

D细胞的放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

【分析】1、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2、酶的活性受到温度、pH、重金属等因素的影响。

【详解】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酶能够促使其水解,A正确;

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滴加碘液不变色;

淀粉酶不能催化蔗糖水解,滴加碘液不变色;

二者的实验现象一样,无法验证酶的专一性,B错误;

淀粉酶的活性受到温度、pH的影响,但淀粉溶液的浓度不会影响淀粉酶的活性,C错误;

细胞的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D错误。

【点睛】掌握酶的化学本质、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下图是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运输方式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摄取和处理经a过程要有细胞表而识别和内部供能才可能完成

B—般情况下神经递质通过a过程进入细胞发挥作用

C浆细胞产生的抗体经b过程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有膜成分的更新

D经b过程出细胞的物质不一定都是大分子物质

【分析】对题图分析可知,a图表示胞吞,b图表示胞吐。

【详解】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内发生感染时,吞噬细胞通过胞吞的方式对病原体的摄取和处理,这个过程要有细胞表面的识别和细胞供能才可能完成,A正确;

神经递质是通过胞吐的形式(b过程)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B错误;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是分泌蛋白,抗体通过胞吐的形式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分泌小泡与细胞膜融合,故有膜成分的更新,C正确;

通过胞吐的形式分泌出细胞的物质不一定都是大分子物质,例如乙酰胆碱,D正确。

通过胞吞、胞吐形式进出细胞的物质不一定是大分子物质,如神经递质。

7.如图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C3和C5浓度的变化情况,该植物在I阶段处于适宜环境条件下,II阶段是某个环境条件降低引起的瞬时变化。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I阶段在类襄体膜上进行,II阶段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B图中II阶段的变化很可能是降低光照强度引起的

C图中物质甲转变成乙需要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

D达到最大光合作用强度时,所需最小光照强度II阶段的比I阶段低

【分析】光合作用过程:

【详解】题图表示植物叶肉细胞中C3和C5浓度的变化情况,因此两个阶段均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A错误;

当光照强度降低,短时间内光反应产生的[H]、ATP减少,导致C3的还原减少,而C5与CO2反应生成的C3不变,因此C3含量上升,C5下降。

当CO2浓度降低,短时间内光反应产生的[H]、ATP不变,C5与CO2反应生成的C3减少,导致C5的消耗减少,而C3的还原继续进行,因此C3含量下降,C5上升。

所以,图中II阶段的变化很可能是降低光照强度和降低CO2浓度引起的,B错误;

图中物质甲可能是C3或C5。

若甲是C3,则乙是C5,甲转变成乙需要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

若甲是C5,则乙是C3,甲转变成乙需要CO2,C错误;

由题意可知,发生改变的是CO2浓度降低,达到最大光合作用强度时,II阶段所需的光照强度比I阶段低,D正确。

【点睛】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分析环境改变对光合作用各物质含量的影响便可解答本题。

8.某细胞呼吸抑制剂只抑制线粒体内膜上由ADP变为ATP的过程,不影响其它反应,该抑制剂处理动物细胞后,线粒体会

A停止产生ATPB停止产生[H]

C继续分解葡萄糖D继续消耗O2

【分析】由题文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有氧呼吸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其过程是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产生少量的ATP;

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其过程是丙酮酸与水一起被彻底分解生成CO2和[H],释放少量的能量,产生少量的ATP;

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在线粒体内膜上完成的,其过程是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结合生成H2O,并释放大量的能量,产生大量的ATP。

综上分析,某细胞呼吸抑制剂只抑制线粒体内膜上由ADP变为ATP的过程,不影响其它反应,说明该抑制剂处理动物细胞后,线粒体仍然会产生ATP和[H],也会继续消耗O2,但不会分解葡萄糖,A、B、C均错误,D正确。

【点睛】理清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其场所,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据此以题意信息“某细胞呼吸抑制剂只抑制线粒体内膜上由ADP变为ATP的过程,不影响其它反应”为切入点,分析各选项。

9.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都会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B细胞衰老过程中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最后会导致白化病的发生

C细胞凋亡是特定基因表达出相关蛋白质,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D细胞发生癌变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物质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衰老的过程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3、细胞凋亡:

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4、癌细胞:

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详解】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都会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A正确;

在衰老过程中由于细胞内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导致酪氨酸向黑色素转化速率降低,出现白发的出现,不会导致白化病的出现,B错误;

细胞凋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是特定基因表达出相关蛋白质,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C正确;

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癌变过程中可能产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物质,D正确。

【点睛】理解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异同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将DNA分子双链用3H标记的蚕豆(2n=12)根尖移入普通培养液(不含放射性元素)中,再让细胞连续进行有丝分裂。

根据如图所示判断在普通培养液中的第三次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标记情况依次是()

A12个bB6个a,6个b

C6个b,6个cDb+c=12个,但b和c数目不确定

【解析】试题分析:

在普通培养液中第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DNA分子中仅有1条链被标记,故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时,每条染色体的2条染色单体中仅有1条染色单体具有放射性,在有丝分裂后期时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两极,即第二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具体放射性的染色体数目不能确定,所以在第三次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仅有1条染色单体具有放射性,有的染色体无放射性,但二者之和肯定为12,故D正确,ABC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1.下列有关细胞中核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真核细胞的核酸中,腺嘌呤数量等于胸腺嘧啶数量

BDNA双链上的每个脱氧核糖均连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C基因突变可能导致DNA上的终止密码子提前或滞后

DDNA和RNA彻底水解的产物中有4种产物是相同的

【分析】DNA彻底水解的产物为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腺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鸟嘌呤)。

RNA彻底水解的产物为磷酸、核糖和含氮碱基(腺嘌呤、胞嘧啶、尿嘧啶、鸟嘌呤)。

【详解】真核细胞的核酸包括DNA和RNA,只有在双链DNA分子中,腺嘌呤数等于胸腺嘧啶数;

而在单链DNA分子和RNA中,腺嘌呤数不一定等于胸腺嘧啶数,A错误;

只有DNA分子每条脱氧核苷酸的3’端的脱氧核糖连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其余的脱氧核糖均连着两个磷酸和一个碱基,B错误;

密码子在RNA分子上,不在DNA分子中,C错误;

DNA和RNA彻底水解的产物中有4种产物是相同的,分别是磷酸、腺嘌呤、胞嘧啶、鸟嘌呤,D正确。

只有DNA分子每条脱氧核苷酸的3’端的脱氧核糖连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其余的脱氧核糖均连着两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12.图一、图二表示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相关实验,据图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

A甲处的噬菌体一定含有放射性

B乙处的噬菌体一定不含放射性

C图二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D如果培养2代以上,乙处DNA分子两条链都有放射性的噬菌体比例会增多

【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详解】用含有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大肠杆菌被32P和35S标记。

用被32P和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噬菌体以大肠杆菌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因此子代(甲处的)噬菌体一定含有放射性,A正确;

用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由于DNA以半保留复制的方式进行复制,所以大肠杆菌裂解释放的子代噬菌体有一部分含有放射性,B错误;

图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也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错误;

用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由于DNA以半保留复制的方式进行复制,子一代噬菌体DNA分子中一条链含有放射性,另一条链不含放射性;

子二代中有1/2的噬菌体含有放射性(一条链含有放射性,一条链不含放射性),1/2的噬菌体不含放射性。

因此,如果培养2代以上,乙处DNA分子两条链都有放射性的噬菌体为0,且比例不会增多,D错误。

【点睛】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实验原理、方法和步骤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小白鼠体细胞内的6号染色体上有基因P和基因Q,它们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下图,起始密码子均为AUG。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箭头处的碱基突变为T,则对应的反密码子变为UAG

B基因P和基因Q转录时都以b链为模板合成mRNA

C若基因P缺失,则该小白鼠发生了基因突变

D基因P的碱驻序列发生改变,一定会导致性状改变

【解析】箭头处的碱基突变为T,则转录形成的密码子为AUC,对应的反密码子为UAG,A正确;

P基因转录时以b链为模板,Q基因转录时以a链为模板,B错误;

若基因P缺失,小鼠发生的变异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突变是基因没有缺失,只是基因中碱基发生了增添、缺失或替换,C错误;

基因P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由于密码子有简并性,因此不一定会导致性状改变,D错误。

【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基因突变的特征

14.如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过程产生的一个细胞示意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为次级精母细胞,内含8条染色体

B此精原细胞在四分体时期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此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C此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过程形成四个精子其基因型一定为AB、Ab、aB、ab

D此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移向细胞一极的基因可能是A、a、b、b

【分析】题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过程产生的一个细胞示意图。

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没有断裂,且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所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为次级精母细胞。

【详解】由分析可知,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为次级精母细胞,内含4条染色体,A错误;

题图中,等位基因A/a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可能是在四分体时期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此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也可能是在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基因发生突变,B错误;

若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则此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过程形成四个精子其基因型可能是AB、Ab、aB、ab;

若发生了基因突变,则此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过程形成四个精子其基因型可能是AB、aB、ab或者AB、aB、Ab,C错误;

此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移向细胞一极的基因可能是A、a、b、b或a、a、b、b,移向细胞另一极的基因是A、a、B、B,D正确。

【点睛】掌握动物细胞中精子的形成过程,准确判断图中细胞的分裂时期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都没有同源染色体,因而不具有可育性

B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

C人的初级卵母细胞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可能存在等位基因

D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可发生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分析】单倍体:

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

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可以含有1个或几个染色体组。

【详解】若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其体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

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有3条21号染色体,不是有三个染色体组,B错误;

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人的初级卵母细胞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可能存在等位基因,C正确;

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不会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

单倍体的体细胞可能含有1个染色体组或几个染色体组。

16.如图表示在有氧条件下某高等植物体内有关的生理过程示意图,①〜⑤表示有关过程,X、Y、Z和W表示相关物质。

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Y、Z物质分别表示C3、丙酮酸和ATP

B①〜⑤过程中能产生ATP的有①②③④

C②⑤过程分别表示C3的还原和CO2的固定

D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时,④过程产生的CO2会释放到细胞外

【解析】据图可知,物质X是CO2固定的产物,所以X表示C3。

物质Y是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的中间产物,所以Y表示丙酮酸。

物质Z是光反应产生,用于暗反应的ATP,故A项正确;

图中①过程表示光反应,能产生ATP,②过程表示暗反应中C3的还原,消耗ATP而不能产生ATP。

③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能产生ATP。

④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或第二、三阶段),能产生ATP。

⑤过程表示暗反应中CO2的固定,不能产生ATP。

因此,B项错误,C项正确;

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时,④过程产生的C02要比⑤过程消耗的CO2多,所以会有一部分CO2释放到细胞外,D项正确。

【点睛】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高等植物体内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的相关知识。

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过程,并且正确识图。

图中①过程表示光反应、②过程表示暗反应中C3的还原、③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④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或第二、三阶段)、⑤过程表示暗反应中CO2的固定。

物质W表示水、物质X表示C3、物质表示丙酮酸、物质Z表示ATP。

17.如图所示,某种植物的花色(白色、蓝色、紫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D、d和R、r)控制。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种植物中能开紫花的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

B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中1/2为蓝花植株,1/2为紫花植株

C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中1/2为蓝花植株,1/2为紫花植株

D植株DdRr自交,后代紫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1/6

根据题中图解可以判断出,基因型与表现性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DR为蓝色,Drr或ddR为紫色,ddrr为白色。

故开紫花的基因型有DDrr、Ddrr、ddRR、ddRr四种,A正确;

Ddrr与植株ddRR杂交,可产生两种基因型分别为DdRr:

ddRr=1:

1,B正确;

植株DDrr与植株ddRr后代为1/2DdRr,1/2Ddrr,各自自交后可计算出1/2DdRr,C正确;

DdRr自交,后代紫花占6/16,紫花纯合子DDrr占1/16,ddRR占1/16,共2/16,可知后代紫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2/6,D错误;

答案是D。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8.假设羊的毛色遗传由一对基因控制,黑色(B)对白色(b)为显性。

一个随机交配多代的羊群中,白毛和黑毛的基因频率各占一半,现需对羊群进行人工选择,逐代淘汰白色个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淘汰前,该羊群中黑色个体数量与白色个体数量相等

B淘汰前,随着交配代数增加,羊群中纯合子的比例增加

C随着淘汰代数的増加,羊群中基因B和基因型Bb的频率均逐渐增加

D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b基因频率持续下降

【分析】由题意可知,淘汰前,B和b基因的频率均为1/2,则在该种群中bb的频率为1/2×

1/2=1/4,BB的频率为1/2×

1/2=1/4,Bb的频率为1-1/4-1/4=1/2。

因此,黑色个体的频率为3/4,白色个体的概率为1/4。

【详解】由分析可知,淘汰前,该羊群中黑色个体数量与白色个体数量不相等,A错误;

淘汰前,由于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不管交配代数是多少代,羊群中纯合子的比例均不变,B错误;

淘汰前,B和b的基因频率均为1/2,Bb的频率为1/2,白色个体的频率1/4。

淘汰白色个体后,基因型BB的频率为1/3,Bb的基因频率为2/3,此时种群中B基因的频率为(2×

1/3+2/3)/2=2/3,b基因的频率为1-2/3=1/3。

黑色个体随机交配,下一代个体中Bb基因型的频率为2×

1/3×

2/3=4/9,bb(白色个体)基因型的频率为1/3×

1/3=1/9,BB基因型的频率为2/3×

2/3=4/9。

淘汰白色个体,Bb基因型的频率为4/9/(1-1/9)=1/2,BB基因型的频率为1-1/2=1/2,种群中B基因的频率为(2×

1/2+1/2)/2=3/4,b基因的频率为1-3/4=1/4。

由此可推测随着淘汰代数的増加,种群中b基因的频率持续下降,B基因的频率持续增大,基因型Bb的频率不是逐代增加,D正确,C错误。

【点睛】灵活运用遗传平衡定律进行相关计算便可解答本题。

19.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侵入靶细胞内的病毒可被效应T细胞直接杀死

B相同病毒再次感染人体时,记忆细胞能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C突触小体上的突触前膜能释放神经递质,却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D血糖调节中,胰岛B细胞上存在识别葡萄糖的受体

【分析】1、体液免疫

2、细胞免疫

3、二次免疫应答

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特点:

更快、更高、更强。

【详解】效应T细胞可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侵入靶细胞内的病毒通过体液免疫被彻底清除,A错误;

相同病毒再次感染人体时,记忆细胞能快速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B错误;

突触小体也能产生动作电位,C错误;

血糖调节中,胰岛B细胞上存在识别葡萄糖的受体,D正确。

【点睛】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

图1表示该部位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适当增加溶液的KC1浓度,则图2中a将向上移动

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II有关

Cb点时,细胞膜①侧电位比②侧高

D该过程中,大量钠离子从细胞膜①侧到②侧

【分析】对图1分析可知,V为糖蛋白,Ⅱ与Ⅳ是蛋白质,Ⅲ是磷脂分子,①表示膜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