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高考复习学案文言文专题1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0784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级高考复习学案文言文专题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级高考复习学案文言文专题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级高考复习学案文言文专题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级高考复习学案文言文专题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级高考复习学案文言文专题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级高考复习学案文言文专题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级高考复习学案文言文专题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级高考复习学案文言文专题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级高考复习学案文言文专题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级高考复习学案文言文专题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级高考复习学案文言文专题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级高考复习学案文言文专题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级高考复习学案文言文专题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级高考复习学案文言文专题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级高考复习学案文言文专题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级高考复习学案文言文专题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级高考复习学案文言文专题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级高考复习学案文言文专题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级高考复习学案文言文专题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级高考复习学案文言文专题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级高考复习学案文言文专题1Word文档格式.docx

《级高考复习学案文言文专题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级高考复习学案文言文专题1Word文档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级高考复习学案文言文专题1Word文档格式.docx

减坐

而与

之以

10

2008

张诚

《聊斋》

小说

饵值

恶颐

焉何

2009

《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

叙事散文

期会

犯过

者而

以且

2010

申甫

明·

汪琬《尧峰文钞》

濒客

薄卒

之于

2011

《管子》

已渝

修济

于而

则之

2012

阴兴

《后汉书》

躬称

固能

而为

以乎

2013

宋濂《看松庵记》

记游散文

茹秀

被狎

因于

而乃

2014

詹鼎

方孝孺《逊志斋集》

舍夺

延属

与以

所其

2015

汉墓竹简校本《六韬》

专目

次合

则为

之乃

3

【技法指导】

理解常见实词

一、推断文言实词的六种基本方法

(一)联想推断

1.联想课文有关语句:

课文迁移法,对所学课文中重点词义准确记忆,通过联想比较推断。

①既有令名,复求寿考 

 

便言多令才(美好)

②铨简秀士 

简能而任之(选拔官吏)

③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执政)

④引次江北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

⑤道济趋下阶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快走)

⑥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杀)

⑦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以前)

⑧进之布指算,不爽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差错)

2.联想成语推断:

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借助熟知的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有时也能使解题“柳暗花明又一村”。

①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欲盖弥彰(清楚)

②召医而尤其故 

怨天尤人(责问)

③不素餐兮 

尸位素餐(白白地)

④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殚精竭虑(殚、竭:

尽)

⑤赵奢之伦制其兵 

不伦不类(类)

⑥势拔五岳掩赤城 

出类拔萃(超出)

再如“城之不拔者二耳”,“拔”有两个主要意思:

一是抽出、拔出,二是高出、超出,其义项可分别见于成语“拔苗助长”、“出类拔萃”。

“攻取”义是由“拔出”义作了引申而来的,古时攻城必拔敌方军旗,拔下军旗即为“攻取”,再考虑上下文的语境,也可推断解释为“被攻取”是正确的。

(二)语言结构推断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①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灭)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马)

③齐人追亡逐北(败逃者)

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劳”对“逸豫”,词义相反)

⑤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见”和“被”同义,都是“被”的意思)

⑥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上下句以“而”相连,表并列关系,据“亡国破家”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圣君治国”亦当为并列关系,译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

若译成“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则为主谓关系,与前句结构显然不相对应。

(三)辨析词性、语法分析推断

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的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实词词义。

①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名词,险固的地方)

②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动词,腰佩)

③不意乃在朝列(动词,料想)

④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动词,抬高)

⑤沛公军霸上(谓语,名词作动词,驻军)

⑥拔剑撞而破之(谓语,使动用法)

⑦知杭州仁和县(掌管,此句中“知”一定是动词作谓语,此外别无谓语了)

⑧烟涛微茫信难求(状语,副词,确实。

“烟涛微茫信难求”一句中,从结构上看是在状语“难”和谓语“求”的前边,可以推断其词性为副词,这样就可以解释为“确实”的意思了)

(四)根据字形合理猜测字义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会意字占12%以上,其义符为我们破译文言实词的词义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①系梁父子以组(绳子)

②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到、去)

③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用酒食款待人,犒劳)

④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磴,其有七千有余(石阶)

⑤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渡口)

⑥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到……去)

(五)根据文化常识推断

①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童生)

②项羽季父(叔父)

③冠者五六人(成年人)

(六)语境分析推断

内部语境:

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

外部语境:

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准确地阐释了语境推断法的内涵,要想推知实词的正确意思,必须结合语境认真揣摩,仔细分析上下文之间的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更为我们提供了一把准确推断实词词义的钥匙。

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和着)

②(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应答)

注意:

以上方法并不是固定的,可灵活使用。

当然,解答高考文言文实词考查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你掌握的推断“武器”越多,你答题的准确率就越高。

二、理解实词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词的古今义

文言实词,有的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有的完全不同。

这两类词都可以不去管它,重点应放在古今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实词上。

如“食已,与与如也”的“已”今作“已经”,这里是“罢”“完”的意思;

如“偷”,古义有苟且、马虎、刻薄等意,今为偷窃。

理解时不能不辨古今差别而随便地以今义释古义。

2.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

文言以单音词居多,汉语以双音词居多。

不要把两个连用的单音词误判白话文中的双音词,如“妻子”、“地方”、“指示”等。

3.注意通假现象

古代汉语常有通假字。

一是音同音近通假,如“蚤”通“早”,“要”通“邀”,“裁”能“才”,“禽”通“擒”,“卒”通“猝”;

二是形近通假,如“说”通“悦”,“谕”通“喻“。

因此,理解时不要误把通假字作为本字。

如“以身徇国”,“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中的“徇”通“殉”,看不出来,就会解错。

4.注意偏义复词现象

所谓偏义复词,即由两个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的词,其中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只作陪衬,如《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便可白公姥”、“我有亲父兄”这三句中,“作息”只有“作”的意义,“公姥”只有“姥”的意义,“父兄”只有“兄”的意义。

如果不解依据上下文看出它们是“偏义”,就会理解错误。

5.要注意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在文言中是常见的语言现象,应根据具体语境作辨别。

如“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中的“举”是“全”的意思(与“独”相对);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中的“举”,根据前后文,应解释“攻取”。

【强化训练】

检测一(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

1.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3.安得广厦千万间()

4.沛公安在()

5.安营扎寨()

6.身被二十余创()

7.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8.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9.盖亦反其本矣()

10.本其成败之迹()

11.蜀之鄙有二僧()

12.孔子鄙其小器()

13.左右欲兵之()

14.人以俭相诟病()

15.人至察则无徒()

16.朝诸县令长()

17.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18.以乘韦先()

19.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20.予除右丞相兼枢密史()

21.动以朝廷为辞()

22.大礼不辞小让()

2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24.乘犊车,从吏卒()

25.樊哙从良坐()

26.合从缔交()

27.革灭殆尽()

28.百战不殆()

29.殆与余同()

30.有大石当中流()

31.一夫当关()

32.犯法当死()

33.道芷阳间行()

34.师道之不复也久矣()

35.古人之观于……,往往有得()

36.吾得兄事之()

37.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38.此言得之()

检测二(度非复负盖故固顾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假)

1.乃曰“吾忘持度”()

2.自度此曲()

3.而墨子非之()

4.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5.觉今是而昨非()

6.王辞而不复()

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8.秦贪,负其强,()

9.决负约不偿城()

10.日初出大如车盖()

11.英才盖世()

12.盖亦反其本矣()

13.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14.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15.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16.病故,物故()

17.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

18.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19.顾吾念之()

20.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1.则有去国怀乡()

22.裘马过世家焉()

2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4.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25.此恨绵绵无决期()

26.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27.国胡以相恤()

28.诸侯之所大患()

29.云霞明灭或目睹()

30.一食或粟一石()

3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32.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33.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34.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35.汉人未可假大兵权()

36.大臣犯法,无所宽假()

检测三(间见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内期奇迁请穷去劝)

1.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2.彼节者有间()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4.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5.冀君实(司马光)或见恕也()

6.轲自知事不就()

7.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8.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

9.杀人如不能举()

10.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

11.戍卒叫,函谷举()

12.噌吰如钟鼓不绝()

13.佛印绝类弥勒()

14.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15.抢呼欲绝()

16.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7.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

18.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19.然操遂能克绍()

20.中会殿阁,类兰若()

21.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22.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3.奉之弥繁,侵入愈急()

24.至莫夜月明()

25.内狼于囊()

26.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7.期曰:

“暮见火举而俱发”()

28.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29.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30.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31.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

32.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33.欲呼张良与俱去()

34.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35.念去去,千里烟波()

36.三曰劝农功()

检测四(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

1.李牧连却之()

2.却之为不恭()

3.却话巴山夜雨时()

4.沛公起如厕()

5.固不如也()

6.若入前为寿()

7.曾不若孀妻弱子()

8.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9.素善留侯张良()

10.太子善错计策()

11.善假于物也()

12.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13.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

14.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15.涉旬月,迫季东()

16.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17.刑人如恐不胜()

18.予观夫巴陵胜状()

19.因笑谓迈曰:

“汝识之乎”()

20.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21.觉今是而昨非()

22.是又在六国下矣()

23.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24.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25.适为虞人逐()

26.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2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28.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9.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30.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31.属予作文以记之()

32.若属皆且为所虏()

33.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34.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35.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36.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37.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3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9.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40.素善留侯张良()

检测五(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

1.臣请就汤镬()

2.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3.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4.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5.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6.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7.沛公欲王关中,()

8.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9.若望仆不相师()

10.在丁卯三月之望()

11.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12.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13.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14.其文约,其辞微()

15.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16.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

17.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

18.伯乐学相马()

19.儿已薄禄相()

20.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21.吾已失恩意,会不相从许()

22.阿母谢媒人()

23.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2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5.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26.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27.低眉信手续续弹()

28.欲信大义于天下()

29.言必信,行必果()

30.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31.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

32.而君幸于赵王()

33.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34.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35.邹忌修八尺有余()

36.余独好修以为常()

37.高可二黍许()

38.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9.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40.张良出,要项伯()

检测六(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贼族卒走左坐归)

1.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2.诚宜开张圣听()

3.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4.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

5.尝贻予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6.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7.是以古之易财,非仁者,财多也()

8.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

9.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10.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11.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

12.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13.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14.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15.右韩而左魏()

16.后秦击赵者再()

17.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

18.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19.君何以知燕王()

20.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2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2.悲歌辞旧爱,衔泪觅新知()

23.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24.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25.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

26.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27.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28.质明,避哨竹林中()

29.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30.此吾所以为治平之民虑也()

31.二人相憎欲相贼也()

32.族庖月更刀,折也()

33.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4.五万兵难卒合()

35.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36.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37.停车坐爱枫林晚()

38.坐法去官()

39.吾妻来归,时至轩中()

【链接高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

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

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

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

时李勣为长史,尝叹曰:

“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

”勣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勣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瓘。

文瓘以疑请,勣曰:

“子无为嫌。

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

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

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

”因极推引。

再迁水部员外郎。

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

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

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勣同为宰相。

俄知左史事。

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廥①寖虚。

文瓘谏曰:

“王者养民,逸则富以康,劳则怨以叛。

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

夫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人罔常怀,怀于有仁。

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

隋监未远,不可不察。

”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

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

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

尝有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

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②。

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

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

性严正,未尝回容。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③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或曰:

“已议。

”即皆报可。

(节选自《新唐书·

张文瓘传》)

【注】①帑廥:

官家储藏钱币和粮食的府库。

②戴胄:

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

③佗:

他。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明经 

第:

考取

B.子无为嫌 

嫌:

疑忌

C.俾其守约束 

俾:

使

D.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 

方:

仿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所不及 

公之逮所由使也

B.因极推引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C.逸则富以康 

醉则更相枕以卧

D.保邦于未危 

室西连于中闺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材合理,主要叙述了张文瓘与高宗、李勣之间发生的故事,生动地刻画了张文瓘为官的形象特点。

B.文章描写李勣赠物这一情节,巧妙刻画了张文瓘及同僚的性格特点,体现了作者运用写作技巧的独具匠心。

C.针对高宗造宫室、征四夷的做法,张文瓘在其谏言中,运用举例论证等方法,采用骈散结合的语言,成功说服了高宗。

D.文章描写了囚犯们因张文瓘贬谪移职而难过流泪的细节,从一个侧面表明张文瓘执法公允、深得人心。

4.用“∕”给文中画线斜体的部分断句。

(3分)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

【配套检测】

1.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吝啬)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好,喜欢)

3.安得广厦千万间(怎么)

4.沛公安在(哪里)

5.安营扎寨(安置)

6.身被二十余创(遭受)

7.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

8.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9.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

10.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

11.蜀之鄙有二僧(边界地方)

12.孔子鄙其小器(轻视,看不起)

13.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

14.人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

15.人至察则无徒(精明)

16.朝诸县令长(使…朝见)

17.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

18.以乘韦先(四)

19.战败而亡,诚不得已(确实,的确)

20.予除右丞相兼枢密史(拜官)

21.动以朝廷为辞(借口)

22.大礼不辞小让(计较,讲究)

2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24.乘犊车,从吏卒(使…跟着,带着)

25.樊哙从良坐(挨着)

26.合从缔交(通“纵”,东西为横,南北为纵。

合纵,是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反对秦国的策略。

27.革灭殆尽(几乎)

28.百战不殆(危险,失败)

29.殆与余同(大概)

30.有大石当中流(阻挡,抵挡)

31.一夫当关(把守,占据)

32.犯法当死(判罪)

33.道芷阳间行(取道)

34.师道之不复也久矣(风尚)

35.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心得,收获)

36.吾得兄事之(要,应该)

37.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通“德”,感激)

38.此言得之(正确,合适)

检测二(度非复负盖故固顾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

1.乃曰“吾忘持度”(尺寸,尺码)

2.自度此曲(谱曲)

3.而墨子非之(责怪,反对)

4.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除非,除了)

5.觉今是而昨非(不对的,错误的)

6.王辞而不复(回答)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